收藏 分享(赏)

全球化与国家、民族文化的发展前景.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205719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化与国家、民族文化的发展前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全球化与国家、民族文化的发展前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全球化与国家、民族文化的发展前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全球化与国家、民族文化的发展前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全球化与国家、民族文化的发展前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球化与国家、民族文化的发展前景摘 要:全球化是指它的超地域性,也就是人类活动和社会关系与特定领土框架的连接变得越来越松散的趋势。领土距离的日趋有限和疆界意义的日益淡化,从根本上冲击着作为政治共同体的国家的传统职能及其价值,国家本身及其作用必然要有一个历史性的调整和转变过程,但国家不会失去对其领土范畴内的社会进行管理的合法性。全球化松懈了空间与文化的关系,对民族文化( 尤其是非西方的文化) 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挑战,但全球化越加强,民族性也就可能会越高涨。在此背景下,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将出现杂交化的发展走向。 关键词:全球化; 领土疆界; 国家;民族文化 以超越领土框架为标志的全球化,突出了与“

2、边界” 有关的一系列问题,如国家司法权、经济活动、民族与国家的认同和政治经济治理等。目前,全球化进程已非常明显地冲击着世界政治经济体系,民族与世界的关系,政治、经济、社会活动以及传统的管理模式。其中,地域性最强的国家与民族文化处于全球化影响和冲击的前沿地带。 准确地理解全球化与人类社会几百年来不断呈水平式国际化发展的历史相比,全球化是一个世界向垂直式纵深方向发展的进程,其深刻之处在于它所包涵的民族间、国家间、社会间和文化间的渗透性和全面的高强度的相互依存性。我们可以从对全球化的社会学和经济分析中准确地理解它的深刻性。任何事情都有其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印记,对空间的组织和利用,既界定了时代特征和社会

3、关系,也为取得权力提供了关键的条件,如资本在世界范围的空间内自由流动,使得资本的所有者拥有了决定性的优势,而工人由于流动性受限制则获利甚少。同样,时间也代表着价值和权力的源泉,投资的获益时间对投资者和引资者的利益与政策均有着很大的影响。这里,起作用的问题是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今天,技术的进步“无疑 大大地压缩了时间- 空间的方程式” ,即缩短了穿过同一距离所需要的时间。尽管受到难以逾越的空间距离的制约,但时间已不再是决定性的障碍,而非物质交流则基本上不存在空间与时间的分离问题。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与结合,创造出了一个缩小了和高度流动了的世界,不论身居何处,不论属于何种地域性约束的共同体,人们都已

4、有可能在同一时间内了解到各种重大事件的发生及其发展进程,同步地产生相互间的作用与影响,也可以建立起密切的和深刻的社会关系,甚至组成共同体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也逐步地具有了全球治理委员会所提出的“天涯若比邻 ”的感受,提高了“全球意识”,从政治、经济、生态等方面谈论全球命运,关注全球事务与个人间的互动关系。因此,罗伯特森指出,全球化的本质特征是全球意识和全球文化的显现,就是认识到我们都参与到了全球网络的互动之中, “全球化本质上是一个社会现象,由它推动着跨国界的经济一体化达到了一个新的强化程度”。 全球化的经济属于一种生产、交换和消费逐渐与距离和疆界的地理范畴相脱离的新型世界经济。第一,产品生

5、产和服务的标准化。跨国公司随着经济自由化和技术的进步而在全球范围内灵活地组织生产被认作是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和标志,但更为重要的是应看到跨国公司的发展正在产生出一种新的贸易方式,即产品内部的贸易已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产品间的贸易。这种贸易结构的变化导致了产品与服务在技术、质量、专业、价格、性能等方面的标准化趋同,基于市场的要求,通过协调和相互认可,这些标准已实现了国际一体化。世界上所有的机器制造商都深感拥有 ISO9000 认证,按全球标准确立其产品质量的重要性。许多著名公司产品生产的操作与管理模式不断成为全球效仿的规范,即使是国家竞争力也按共同的标准由国际机构加以排名, “复制猫的世界(Co

6、pycat World) 一词表达的思想是,私人和公共部门的质量与性能标准已按国际参照点来确定”。第二,贸易与金融超国界的交易活动的加强。标准化促使了不再带有民族国家痕迹的“全球产品 ”的出现、分配和销售 ,分散到世界各个角落的消费者能够在同一时间内购买到这些格式化了的相同产品,潜在消费者的国家地理位置在他们了解和决定购买这些相同商品方面的重要性已变得有限。通过全球公司跨国界的生产及产品流动,全球贸易已成为所有全球公司和很多消费者日常生活中一体化了的部分,无论走到何处,生产者对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反应都可谓形影不离,使人有着生活在同一个地方的感觉。这种变化随着服务性产品成为国际贸易新的命脉而得到加

7、强,而服务贸易比 传统的产品贸易更能超越自然的疆界和人为的 壁垒。在金融方面,跨国界资本与货币流通的扩展,极大地改变了货币的形态,并使它不再被局限在民族国家的范围内,而是充斥到了全球的空间中。 全球性和全天候的外汇交易已没有可能被固定在特定的国家进行,“没有任何一项金融活动可被局限在一个国家,它们都是按照世界作为一个单一地方的准则来经营的”4 。这就削弱 了货币与财富紧密结合的传统社会关系,动摇了它的功能稳定的经济基础。 因此,全球化的含义绝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世界贸易和投资迅速地水平扩展与量的增长所能涵盖得了的,实际上是指不同的民族及社会之间以相对无距离和无边界为特征的不断增长与 强化的相互联

8、结的过程,它的本质在于人类活动和社会关系的超领土性,在于它们受特定疆界限制的可能性大为减少。应当强调指出的是,全球化是国际经济体系中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所引起的全球范畴内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变革的产物,是高度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经济实体逐渐将其触角和影响伸向广泛的世界领域的结果,因此在目前阶段,全球化的表现、特征与影响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反映得较为明显。全球化潮流中国家的变化及前景不同于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重大的变革,全球化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全面的震撼,国家、社会、企业、组织和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总的来看,全球化带来的宏观挑战主要集中在国家与政府的地位和作用、民族性及其文化的凝聚力和持久

9、性问题上。随着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本质的国家与无疆界和全球增长的经济、社会、政治关系之间张力的强化,国家的作用在整体上已进入了一个彻底改变的过程,它正在失去许多传统的职责,控制国内社会进程及其与全球 联系和融合的能力在不断地下降。全球化对国家的冲击首先表现在对国家主权的削弱上。按照 1648 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体系的框架,主权给予每一个国家(政府) 以对其疆域的绝对控制权,尽管从产生时起主权原则在实践中有时会受到侵犯,但是“在前全球化的环境中,国家通过增强其权力机器能够从它的合法性中获得绝对的实质的主权”。这种主权的维护得益于国家间的关系或者国际事务是在领土的司法权范围内较固定的场所进行和发生的

10、, 如贸易和人员的往来要通过指定的边界口岸并受到严格的监视,国家的开放抑或封闭主要体现在它对边界的控制程度上。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关系不再完全受地域的限制,已具有了非地域的性质,超边界的资本、服务、信息和人员的流动,动摇了全面与绝对主权存在的先决条件及其可实践性。一方面,诸如网络数据、跨国公司、全球证券交易、跨边界的污染等现象不再被固定在任何国家能够行使排外司法权的单一领土空间和位置上,大量的电子货币交换以及外资银行的业务活动使国家失去了对主权的另一个标志本国货币的唯一所有权。另一方面,与这些物质性的变化相适应,排外性的民族文化价值和社会心理也到处因全球化而受到了挑战,国家主权

11、的内在凝聚力、认同和忠诚有所下降,国民的利益与社会活动开始从传统的国家中心向外转移和分散,导致“许多人确立了一些新的甚至是无视先前给予了国家主权合法性的忠诚” 。以英语为主要表达工具的全球视听媒介及其逐渐不受地域限制的传播,既在很大程度上同化了世界大众娱乐和新闻认知,又很容易使身居海外的少数民族的根基意识得以增强,因此它在促进全球化的同时,也会导致许多国家政治和社会的分裂。人们对全球化好处的预期以及对随之而来的不稳定和危机的担忧,都或多或少地引导他们接受对过去属于民族控制的政治经济事务实行多元治理的必要,继而认可主权的让渡和共享。 与之相适应,国家治理社会的能力受到了史无前例的限制。其一,全球

12、化推动了国家起作用 方式的变化。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是民族层次 上的政治共同体,奥克苏特则进一步指出国家具 有市民共同体的特征。按照传统的功能分工, 国家与市场是分离的,它们是两种影响社会发展的平行力量。然而,全球化则导致国家结构更多地向市场方向甚至是以市场为基础的组织转变, “国家正在一个经济上日益相互渗透和影响的世 界上寻求竞争力的过程中改造着自身” 。 为了保持控制所及的领土内经济的增长,民族的政治领导人不仅要在国际上协调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还要最终对自身的结构进行调整,世界市场的压力和国内经济发展要求的结合迫使国家转变为考克斯所称的“国家的国际化” 。国家与市场不再是两种相分离的力量和制

13、度,而是融合在了一起,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感受到适应市场和引入市场机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因此“国家从市民共同体转向了一个有较大限制性形式的企业共同体” ,即国家自身的活动与结构已逐渐市场化。过去主要由国家为社会提供的许多公共政策和公共商品,由于或在结构上具有了跨国特征,或已成为私人商品,或可以由社会和私人机构共同提供,现在已经不再完全在国家的控制之下,成为社会各种力量在市场的基础上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二,全球化削弱了国家通过分配和再分配政策措施调节社会生活的功能和能力。为了使市场机制在国内正常运行,使逐步自由的国际贸易政策得到保护,国家被赋予了实行大规模的社会福利的功能,如合理的就业政策、完善

14、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和社会保险的提供等,从而缓解因国内国际竞争对社会的压力和冲击。为此,国家就有了对一些经济部门的所有权和干预权,有权力采取国家补贴和保护主义的工业政策,对劳资关系制度施加强制性的规则。但全球化使得传统上的企业与政府、与劳工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在通过资本市场的自由化就可获得必要的财政资助来源,以及随着管制被取消,国家对商业活动的微观管理减少的情况下,企业与政府间传统的密切合作已不复存在,而且企业也不再受过去那些与劳工达成的旨在保持民族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妥协性就业与收入政策的制约,企业越来越不愿承担劳工工作安全与稳定的职责与道义。与此同时,由于比企业和资本的流动性小得多,工人对雇

15、主降低工资标准的压力难以回避,也不再对依靠政府的支持与资方进行工资谈判寄予太高的期望。结果是,一方面工人收入的降低提高了对国家加强社会调节与保障的需求,另一方面资本流动的增加导致国家很重要部分的税收基础不再稳定和有保障,政府也就不再像以前那样有能力坚持较高程度的社会保护。因此, “开放的贸易会与保护特定的活动免受自由市场残酷性侵害的社会契约发生冲突,这是全球化所引起的一个最紧张的关系”。 其三,民族国家管理经济的能力有所下降。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全球贸易和跨国公司超越国界的大规模快速流动,限制了政府对其领地内经济角色和各种交换活动的控制,降低了政府坚持其货币价值和资本市场稳定的能力。全球化突出

16、了国家对民族经济发展的宏观决策与管理的重要性,但限制性的国际金融环境与原则也降低了政府推行独立的宏观经济管理战略的能力,促使政府必须同时坚持平衡国家预算、减少社会开支、规范社会活动、减少公共赤字以及确保不出现通货膨胀的政策,否则就要产生金融动荡,就像东南亚金融危机所表明的那样。全球化也导致政府操纵国内市场和保护它们免受外界影响冲击的能力下降,强迫政府转而关注改善本国产品与服务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加其国家作为一个投资场所吸引力的意识。从目前的状况看,国家和政府正失去对许多传统政策工具的控制,而且过去属于国家管理和发挥作用的部分领域出现了“空壳化” 的发展趋势。民族国家卷入全球化潮流的程度越高

17、,国家的权威、决策能力和政策实施的效果受到内部和外部力量的影响就会越严重。但这决不是说,在全球化时期国家不再重要,或者是失去了对仍然在领土范围内的社会进行管理的合法性,而且国家也不是完全受制于全球化,通过单边的和多边的协调政策,国家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与方向。现在对国家作用的前景做出的任何极端的武断的结论都是错误的,因为“ 目前还不清楚全球化的变化是否不可改变地削弱了民族国家,或者仅是产生出了将来能找到民族的解决办法的问题” 。 实际上,国家在许多领域继续着或者是反而加强了民族的控制。首先是移民控制。一个世 纪前的那种大规模的跨边界人口流动已不复存在,欧洲在 1960 年代后

18、的入境移民已接近于停 止。各国政府现在有绝对的权威和能力通过严格的边界管理或严密的人口登记和监视制度控 制着人口的跨国流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增大,所有国家的政府、公民和各种社会力量在加强对移民的限制方面都有着高度的一致。在全球化发展最快的近 20 年中,西方社会基本上没有明显的移民增加,在有些国家如英国入境移民已呈负增长。因此,仅从移民流动的角度丝毫看不出全球化的趋势。 其次,政府依然维持着庞大的公共开支,公共阶层的工资总量、预算、政府的活动范围事实上还有所扩大。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政府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从 1879 年的 10 %一直增加到 1996 年的 47 % ,尤其

19、以 1960 年(27 %) 以来全球化进程加快时期的增长幅度最为明显。这意味着至少在目前全球化还没有大量地削减国家的经济社会作用和减少对它的需求,只是改变了国家活动和政府发挥作用及满足需求的形式和能力,政府还是有条件选择公共部门和公共投资的规模。 第三,国家对全球化的扩展并不是无能为力,在与全球化的互动中国家在某些领域加强了管理和监控力度。美国新电讯法规定政府对互联网上的内容有合法的控制权,并制止可能侵犯基督教教义的资料和出版物在网络上出现。全球化的渗透增强了各国防范冲击和维护新型安 全的意识,有关的监视技术也应运而生,进入和使用全球媒介的设备如卫星和微波信号接收器仍然在不同程度上被国家控制

20、着。第四,国家通过政策调整和干预可提高其经济竞争力,使民族经济对国际资本有更大的吸引力。全球化加剧了国家间(严格地说是企业间)的竞争 ,尽管政府使用传统的经济政策工具贸易限制、补贴、资本控制实行保护或促进竞争力的余地已很小,但它还是可以借助一定程度的国家干预帮助民族企业的发展。通过政治经济的外交努力,政府能够为本国企业争取到更多的国外商业定单和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为企业的国际化与全球化活动创造多边的或地区的 规则保障,国际贸易谈判和地区合作仍基本上在国家的职权范围内。对于吸收国际资本,国家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总的来说,国家在对待外国投资的态度上更加自由了,在吸引这些投资的努力上也更加卖力”

21、 。 第五,全球化为国家提供了更大的活动空间。全球化使得对世界经济与政治进行国际合 作与协调成为必然的趋势,通过联合的管理和干预,各国政府在促进、抑制和塑造超领土的全球活动上起到关键的作用。这样,国家权力所及的范围就不再局限在特定的民族疆域内,而是扩展到了广阔的地区或全球的层面上,为它监视和控制域外的各种国际活动提供了机会。对全球化进程及其治理施加影响,就相应地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全球化对传统的国家主权的削弱,国家自主和控制范围的减少由于超国家权力和影响的所得而得到了平衡。 全球化与文化的多样化国家利益要求在融入全球化潮流时固守其特定的民族性,但全球化与民族化具有很大的矛盾性。在权力关系的新轮廓

22、中,全球与地方的关系在逐渐排除或超越了横亘在中间的各环节后,已成为一种面对面的互动关系,全球化带来了对人们在民族的、地方的和宗教的认同上的冲击,繁衍出各种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的冲突。全球化只是民族边界的超越而不是消失,更不是民族的消失,相反它加剧了各民族为生存、发展和民族性的巩固而进行的竞争。1980 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民族主义、传统主义和宗教原教旨主义也不断复兴,文化已成为全球与地方张力的重要范畴,表明在全球化面前地方文化和民族主义具有更强的持久性。全球化使市场扩大了,也使市场变小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贸易争端的尖锐化表明,对民族利益的关切仍是各国参与全球化活动的出发点。我们

23、看到,1990 年代以来抵抗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就来自于如日本和法国等这些有着强烈 的民族认同感的国家,他们分别在农业和影视产业方面极力排斥着外来力量的影响。总的来看,在全球化与民族化的张力中,全球化摆出了进攻的态势,而民族化则处于抵制和防御的地位,但全球化越是加强,民族性也就越高涨。文化与空间有着明确的对应关系,每一种文化本质上都有其地域性,在空间分裂和外界进入受到限制的条件下,地域文化构成了独特的认同和民族性的基础,它属于一个特定的社会或社会群体。因此从文化的原型上来讲,它存在于民族 国家的结构和生活中,“民族国家成为某种文化的集装箱?在这里,民族的特性和理想通过学校教育、大众

24、传媒和社会组织等所有方式得到了复制”。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一个广泛的文化结构中进行的,当然文化结构也随着经济活动的推进发生相应的变化。借助于能够削弱或摆脱距离限制的经济、技术和政治手段,分散的和分离的社会联系得到了加强,不同文化间的联系和相互冲击也就变为现实。过去,地域的民族文化及其独特的文化认同主要是受临近的社会影响,现在通讯技术的进步则改变了这种状况。全球化不仅加快了文化载体的流动和无国界变革,也促进了文化范畴本身在全球空间范畴中较少约束的流动,文化的单向或双向的渗透加强。在这个背景下,民族的社会和文化在向世界开放时,自身的特性也必然要受到某种程度的冲击。 全球化松懈了空间与文化的关系,交

25、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排外性的和几乎是自给自足的文化观念受到威胁。在这一趋势中,西方文化,或者说英美文化逐渐占得了上风。首先,全球化是西方世界这个全球经济和政治力量中心向外扩展的过程。文化传播的工具主要集中在这些国家,致使大多数世界新闻、环球报道和娱乐节目的内容筛选与制作主要由分布在纽约、伦敦和巴黎的跨国新闻机构所控制,并很容易地从西方世界流向发展中国家。后者较为封闭的社会和民族文化面对着这股强大的力量所推动的西方文化大规模的急剧渗透,已不再能像国际化时期的文化融合那样有充足的时间通过渐进的方式有选择地接纳或排斥外来文化及其影响。 其次,英语的普遍使用,引导着全球逐步接受以英美文化为背景的思维

26、方式和行为方式。英国殖民主义和美国商业主义的结合,促使英语成为一种全球通用的语言。即使法国和德国,“不仅在它们本土内的所有公共生活领域都遭遇到英语的大举侵犯,而且在国外也正在失去其语言的地位”。一种国际语言正处在在法国境外消失的危险之中,法国文化的地位已明显地削弱。有学者认为,法国在许多国际事务上对英美两国的抨击皆出自于它那对英美文化的恐惧心理。再次,全球化推动了全球主要文化活动的美国化。在电视、电影和音乐三个主要的大众文化领域,美国化的发展趋势非常强烈,因为美国的娱乐工业拥有了德国、日本、英国或法国难以竞争的优势。相比之下,欧洲公司的节目制作成本都高于从美国进口产品的 2 - 5 倍。目前,

27、美国在全球视 听领域的出口和投资规模是独一无二的,随着贸易自由化而畅通无阻地取代或排挤着其他民族的文化产品。 在一定程度上讲,跨国公司的全球活动、全球媒介与信息制度和资本主义的消费文化正引导着“全球流行” 和全球文化的出现。然而 ,全球化并不会使世界发展成为一个整齐划一的社会,也不会导致文化的同质化或霸权,文化的地方主义和传统的不一致不会被西方的文化“帝国主义”力量所摧毁。文化的演变是一个从向空间位置内部看到向空间位置外部看的历史发展进程,它对世界的变化有着适应性。尽管全球化缩小了人类活动的距离感,但地理位置依然重要,领土化仍旧是政治经济活动中一个有意义的内容。即使是跨国公司实行了全球运转机制

28、,它们的决策、研发和管理的中心也是有很强的地域性的, 它的生产和销售也只有与地方的、民族的需求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效应。在一定的意义上讲,文化本身正在经历着全球化冲击的锤炼,地方的民族的文化已从不同的角度抵制着全球力量,保护着特定群体和人们的传统、认同和生活方式。更何况不断高涨的全球文化主要是通过产品、服务和包装的多样化来推行的,针对着特殊的消费对象。为了争取顾客,文化的消费品与媒介变得有更多的区别,把消费者和听众分割为更多的类别。模仿和流行当然存在,但也会推动许多高度不同的文化和社会在不断拓展的空间里扩散。也应看到,民族主义是民族和世界关系发展的主要机制和平衡器,它对民族性和民族文化有着最低的保护线,全球化愈是深化发展,对民族特性带来愈多的挑战,民族主义也就愈敏感和强烈。在这种背景下,民族文化间的关系将出现杂交化的发展趋势,文化多元主义、多边文化主义将是推动民族间的文化关系、认同关系以及全球与地方(民族) 间关系既加强又趋于平衡的根本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