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XX年家电业走势分析(2).docx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201112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年家电业走势分析(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XX年家电业走势分析(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XX年家电业走势分析(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XX年家电业走势分析(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XX 年家电业走势分析(2)流通渠道进入寡头竞争XX 年伊始,渠道硝烟就已经开始弥漫。与往年不同的是,XX 年家电行业的渠道竞争将进步集中在几大寡头身上,并抢夺百货家电、小卖场的市场份额。随着苏宁、国美的扩张步伐一再加大,永乐、灿坤等后来者的搅局,全国家电流通连锁业态出现了空前的扩张高潮。日前,苏宁、国美、永乐等企业有关人士认为,XX年,家电连锁渠道将迎来历史上最激烈的价格战,随着家电销售巨头扩张步伐的加大,流通渠道混战将在全国上演。最近获得的数据显示,截止到 XX 年 12 月 31 日,苏宁在全国的分店数日已经达到 102 家,国美是 150 家,永乐有 70 家左右,大中有 33 家。其

2、中,苏宁和永乐的分店数比 XX 年同期出现了翻倍的增长。XX 年,这些企业依旧大力跑马圈地,尤其在华南的扩张将出现新一轮高潮。继超市、家居、便利店等领域外资巨头开始纷纷抢滩以后,有关人士预测,外来资本将在今年对家电流通领域形成冲击。从 XX 年 5 月开始,来自台湾的家电巨头灿坤开始进入内地家电流通市场,从无到有,短短半年时间就发展到 46 家分店。观点:在这轮开店狂潮下,小卖场将退出中心城市,而百货家电与连锁渠道的对峙也将打破,百货家电进一步萎缩,连锁业态在 XX 年将获得长足发展。以广州市场为例有关人士预计,今年广州的家电流通市场容量将达到80 亿90 亿元,其中 60的市场份额将被三大连

3、锁巨头瓜分,而到 XX 年,80的市场将被掌控在连锁业态手上。原材料涨价威胁全行业连续一年来钢材、塑料、铜材等原材料价格的飞涨,给一向以低价拼抢市场的中国家电企业带来一个大大的难题。随着钢价的上涨,作为钢材消耗入户的家电、电子设备制造行业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使家电企业们叫苦不迭。尤其以“价格战”见长的国内空调企业,在压缩机价格暴涨近 70的压力下,低成本策略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业内人士预测,根据目前国际期货巾场的价格走势,今年国内家电制品原材料大幅上涨已成定局,中国家电企业将在高成本、低利润的困境中走过 XX 年。中国物流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陈克新表示,原材料价格涨势过猛,甚至出现价格泡沫无助于

4、解决通缩问题。也就是说,在下游家电产品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企业只能压缩利润空间,而难以通过相幅度提价的方式化解原材料涨价的压力。同时,日前投机资金也在推波助澜。期货和现货市场上一些投机商筹集大量资金,乘机做多或者囤积,泡沫因素凸显。这也更加助长了“头涨不买落”的市场心理,加剧了现货紧张局面。据美的家用空调总经理王金亮透露,从 XX 年 1 月开始,国内的空凋压缩机已经进行了三次大幅度的调价,总涨幅接近 70,随着目前国际市场钢材价格的继续走高,XX 年春节后空调器厂商成本下降的空间将极为有限。同时,在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下,上挤下压中的空调行业可能将重新洗牌。但由国美、苏宁等大型经销商反馈的信息表

5、示,日前还没有见到有哪家企业有涨价迹象。有经销商坦言,空调业今年竞争将更加激烈,价格下降还来不及,更不要提涨价了。在冰箱、洗衣机行业也不太可能,因为涨价必须建立在行业价格普遍上涨的基础上,哪一家先涨价,哪一家就丧失市场份额。而要想达成涨价联盟的默契的话,在家电业内更不可能,因为在竞争过于激烈的背景下,必定会有人做联盟的背叛者。但是也有专家表示,相对来说,众多空调厂家在压缩机宣布涨价后纷纷言称不涨价就显得有点“咬牙”了。观点:尽管目前家电一再强调进口和国内钢材供应严重不足、无法按生产计划采购到足量的钢材,影响了生产,但截止到目前,除还没有任何一家空调企业勇于宣布涨价。奥克斯空调市场总监郑晓龙反而表示原材料涨价有利于行业洗牌,因为目前大企业实施的都是集团化采购模式而弱小企业资金有限他们的临时性采购确实提高了很多生产成本。(作者:3COME 未知-本文来源于爬虫自动抓取,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 service立即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