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 年学习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编辑推荐更多文章:关于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大学生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学习王彦生同志心得体会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的 24 字方针。日前, 湖南日报发表评论科学应对惠民生认为,XX 年 12 月,正当国际金融危机“寒潮”袭来的时候,湖南省委召开了经济工作会议,根据湖南实际,提出了 XX 年全省经济工作的 15 字总体要求: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 “我省的 15 字总体要求,与中央的 24 字方针是
2、完全吻合的。 ”“仔细琢磨,这五句话、十五个字,句句指向民生,字字情系百姓。 ”诚然,保增长,这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前提;扩内需,这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调结构,这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长远举措;促就业,这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内容;强基础,这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保障。因此,湖南的 15 字方针与中央 24 字方针确实是精神相通。然而,笔者认为,中央的24 字方针中,直接提出了“重民生、促和谐”的要求,换言之,就是对“重民生、促和谐”要求得更加明确、更加具体,这一点,值得各地好好领会,高度重视。对“重民生、促和谐”为什么要提得这么明确、具体?这有其深刻的必要性。国际金融寒风刮来,宏观经济固然难免要受影
3、响,但最终要承受这股寒意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百姓、具体民生。所以,对此提得更加明确、具体些,更有利于凸显经济困难形势下民生问题的特殊重要性。其次,把“重民生、促和谐”提得更加明确、具体,也有强调的意味,就是强调必须针对这一点出台明确、具体的措施,来确保民生和谐落到实处。当前的经济任务特别繁重,各地很容易出现抓经济工作顾此失彼的情形,有时候可能只顾着抓其他工作而把民生问题忽略了,使民生问题停留在口头上,老百姓得不到实惠。所以,提得更加明确、具体些,就是要求各地必须把这个问题摆在重中之重,出台更加扎实的措施。从这个角度来讲,以湖北南省为例,虽然结合自己的实际推出的“15 字方针” ,与中央的
4、 24 字方针在精神本质上是一脉贯通的,同样体现着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但还是有必要对民生问题再予特别的强调,做出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从而在宏观经济政策与实际民生问题之间搭建起更加畅通、直接的桥梁。毕竟,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虽然从根本上来讲都有利于民生,扩内需、促就业等也可以说已经是与民生问题直接相关,但其他诸如保增长、调结构、强基础等,对民生的利好效应其实是隐含的,或者说是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逐步见效的,而且未必能直接见效。比如, “大河有水” , “小河”不一定满,保增长也有可能出现 GDP 总量上去了而百姓收入却增加不多的尴尬情形;调结构更有可能导致一些百姓的生产生活因为企业生产的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等而遇到暂时性的苦难;强基础对民生的利好效应,更要在长远才能显现,而民生问题是一刻都不能忽视的问题。所以,各地在迎战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结合实际出台各种措施时,还是要把“重民生”的意识更加强化一些,把与民生有关的相关要求提得更加明确、具体些,确保民生得到切实地保障。民生是人民切身的利益,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各项工作措施最终能否得到百姓支持拥护的重要因素,绝不能口惠而实不至,必须当成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