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的问题与对策生态资本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其稀缺性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日益突出,生态资本的存量无法满足人类正常需要,成为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瓶颈性因素。人们在力求生态资本的存量不再减少,更进一步开展研究和实践,寻求生态资本存量的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修复成为了生态经济学研究和生态保护工程实践的热点。其立意和追求在于通过人的活动恢复生态系统合理的结构、高效的功能与和谐的内部关系,进而保持生态平衡。 生态修复 存在问题 对策分析 1.生态修复的概念 所谓生态修复指在损害或者退化的生态系统基础上进行修复和重建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恢复生态系统良性运行、循环和生态系统功能。
2、详细来讲,生态修复是指通过现代各种各样的技术,生物、工程、生态技术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阻断和改变生态系统退化的各种因素,以实现重新配置、调整、优化生态系统内部以及生态系统与外界的环境、信息和能量的相互接触,使退化的生态系统在其结构、功能以及生态学的潜力等各个方面重新恢复到原始的或者更好的状态。 20 世纪 80 年代,生态修复受到重视并成为生态学的一个研究分支,如今,生态修复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并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得以实践。在生态修复的研究和实践中,围绕着这一概念形成了生态恢复(Ecological Restoration)、生态修复(Ecological Rehabilitat
3、ion)、生态重建(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生态改建(Ecological Renewal)、生态改良( Ecological Reclamation)等多种表述,如欧盟就使用生态恢复的概念,而日本则运用生态修复的概念。这些表述虽然在涵义上有所区别,但是都具有“恢复和发展 ”的内涵,即借助于外部力量特别是人力使原来受到干扰或者损害的系统恢复后使其可持续发展,并为人类持续利用。生态修复的多种概念表述进入我国之后,我国学者将其统称为生态修复。 2.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 2.1 环保意识薄弱 在我国,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存在者普遍性的薄弱问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4、,过度开发自然环境,过度放牧、过度浪费、乱砍乱伐树木等想象十分严重。这些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的行为已经给我们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尤其是水土流失现象。随着水土流失现象的日益加重,出现了生态系统的退化、河水污染、河道淤积等等,这些后果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2.2 过度开发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 20 世纪末到 21 实际初期,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各个地方片面的追求经济的发展,到处大兴土木,修建各种现代化的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修建严重的破坏了原有地貌,损坏了植被和土地,地表植被的破坏使得水土流失现象加重,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不断地被冲刷,土壤的理化性质也不断地被破坏。
5、 2.3 技术水平较低 所谓生态修复并不是简单地保护植被简单,它是一项长久的工程,虽然我国在生态修复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但是相比世界发达国家,我国关于生态修复的技术水平发展和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就现有研究而言,研究中仅仅注重关于恢复植被群落模式的实验,过多地关注与小气候的变化研究,从而忽视了对土壤、植被、动物等因素的研究,缺乏对生态功能和结构的综合性研究和评价。 3.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对策分析 3.1 加强社会宣传 关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基本措施要做到对水土保持政策的宣传和教育,充分利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媒体和网络,不断提高全社会关于生态文明意识和法制观念,使水土保持的基本含义、影响以
6、及保护措施等相关内容进行宣传,使每一个公民都能够了解如何做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减少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盲目性,增强活动行为的科学性,能够用专业的知识进行提倡生态环境保护。 3.2 加强监督执法 关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措施,应做到监督到位,严厉打击各种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中不积极落实的行为。生态环境的破坏关系到我国农业发展、林业保护以及畜牧业的发展等等,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相关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对社会发展发展过程中的建筑建造、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其它部门关于生态修复措施的落实等等,从而建立起统一高效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管理制度。 3.3 加强技术研究 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中,依
7、据不同的自然条件而进行的修复保护技术和措施有所不同,所以应该坚持做到生态修复措施的因地制宜。各地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技术,现有技术有过度垦、殖樵采生态系统修复技术;沿河生态修复技术;经济林过度开发生态修复技术;开发建设生态退化修复技术等等, 同时相关研究人员应做到深入实际,进行调查,充分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后,进行技术研究和建议。 结束语: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因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导致地貌不断的被破坏,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现象日益加重,这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针对水土流失现象的加重,我们应不断加强关于生态修复知识的宣传、加强在执法过程中的监督以及加强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等等,使得我们生活的生态环境能够不断恢复。 参考文献: 1 杨爱民,刘孝盈. 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 有效防治耕地土壤侵蚀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0(06) 2 陈善沐,林文莲.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与福建生态省建设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作调查与思考J. 水土保持学报. 2003(05) 3 陈善沐,林文莲,徐玉华.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改若干问题思考A. 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论文选编C. 2003 4 许文锋,浅谈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J, 陕西水利,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