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人依恋在社交焦虑障碍(SAD)中的 心理表征模型及其在SAD心理治疗中的应用,2,问题提出,社交焦虑障碍研究传统的视角并不能得出满意的社交焦虑心理表征模型,童年依恋经历会影响成年后亲密关系的建立、人际社会功能的表达及人格特质的形成,3,本研究目的,建立个体成人依恋类型在SAD中的心理表征模型,探寻导致不安全依恋模式的社交焦虑障碍的中介变量,在此基础上探索SAD心理治疗策略,4,研究设计,研 究 一,研 究 二,AAS量表检验,建立成人依恋在 社交焦虑障碍(SAD) 中的心理表征模型,用传统SAD心理治疗 反证该模型,成人依恋量表 (Adult attachment scale,AAS,199
2、6) 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研 究 一,6,作者:,1990年 Collins和Read开发,1996年 Collins修订AAS,AAS量表简况(1作者),7,包括三个分量表,共18个条目,由7点评分评定:从与我的情况完全不相符到与我的情况完全相符,亲近,依赖,焦虑,AAS 18,AAS量表简况(构成),8,方 法,取样,量表的翻译和定稿,9,病例组样本:华西医院 心理卫生中心神经症病房 病人89例,正常组样本:大学生、 教职工、医务人员、 居民110例,男32人,女57人,年龄18岁-68岁,小学到研究生文化,男45人,女65人,年龄20岁-82岁,小学到研究生文化,取 样,10,量表的翻译和
3、定稿,英文版成人依恋量表(AAS修订版)由两名本专业博士生翻译;由具有英语专业背景的临床心理学博士生以及在美国工作的华人教师回译;最后由国内专家审核、讨论定稿。 统计处理采用SPSS10.0版软件包。,11,AAS的项目鉴别度AAS的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AAS的效度区分效度 结构效度,结 果,12,AAS的三个分量表的题总相关系数在0.01水平上有统计学意义,项目鉴别度的分析表明18个条目均在0.5以上,项目鉴别度较好 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亲近、焦虑两个分量表均在0.7以上,依赖略低为0.6202,这可能与被试对依赖条目的理解有关。总体上与英文版Cronbach系数结果一致,讨 论,13
4、,检验结果病例组与正常组在亲近依赖维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AAS量表目前在使用中能够较好地划分出依恋类型 从因素分析结果可以看出,AAS翻译成中文后其结构效度总体较好,14,AAS量表能较好地划分出成人依恋类型。,结 论,研 究 二,成人依恋在社交焦虑障碍(SAD) 中的心理表征模型,理论假设,SAD成人依恋 类型研究,各危险因素以成人依恋 为桥梁进行整合,形成社交 焦虑障碍心理表征模型,SAD的成人依恋 类型与其人格特征 关系的研究,SAD的成人依恋 类型与其父母养育 方式关系的研究,SAD成人依恋 类型与其认知 模式关系的研究,SAD的成人依恋 类型与其心理防御 机制关系的研究,17
5、,方 法,取样及分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工具,统计,18,病例组82例,正常组82例,门诊SAD病人,成都市大中学师生 SAD流行病学调查中18岁 以上的阳性检出者,成都市大中学师生,成都市 社区居民,取样及分组,19,社交焦虑障碍组(SAD) :符合DSM-IV社交焦虑障碍诊断标准 18岁以上性别、文化、生活背景不限未接受过系统心理治疗无心、肝、肾等严重躯体疾病 正常对照组(NC): SCID筛查阴性18岁以上无心、肝、肾等严重躯体疾病,纳入标准,20,SAD组精神分裂症、严重躯体疾病 NC组躯体及精神疾病 精神病家族史 长期饮酒、吸毒及服精神药物史,排除标准,21,AAS(成人依恋量表)
6、 SAD(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 TSBI(Texas社交行为调查量表) FNE(负向恐惧评价量表) STAI(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DSQ(心理防御机制问卷) EMBU(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QZPS(中国人人格量表),工 具,22,SPSS10.0版软件包 方差分析 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统 计,23,社交焦虑障碍(SAD)组与正常对照(NC)组的成人依恋类 型比较社交焦虑障碍(SAD)组与正常对照(NC)组的FNE、SAD、 TSBI和STAI比较社交焦虑障碍(SAD)组与正常对照(NC)组的DSQ的均数 比较 社交焦虑障碍(SAD)组与正常对照(NC)组的EMBU比较社交
7、焦虑障碍(SAD)组与正常对照(NC)组的QZPS比较 成人依恋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 果,24,SAD 组与NC组的成人依恋类型比较,25,SAD组四种成人依恋类型 SAD(量表)、FNE、TSBI、和STAI方差分析,28,29,SAD组与NC组的DSQ的均数比较,31,恐惧型:动用的防御机制最多,而且几乎都是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其中大部分是神经症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结果提示(),32,先占型:使用了较多的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结果提示(),33,拒绝型使用了部分升华、幽默成熟的防御机制,所以拒绝型的个体SAD较少,但因回避、否认等自恋和
8、神经症性防御机制的使用,也使其有患病风险。,结果提示(),34,安全型:多采用的是成熟性防御机制,但均不是特别突出,结果提示(),SAD组与NC组的EMBU比较,F1父亲情感温暖 F2父亲惩罚严厉 F3父亲过分干涉 F4父亲偏爱被试 F5父亲拒绝否认 F6父亲过度保护,M1母亲情感温暖 M2母亲过分干涉保护 M3母亲拒绝否认 M4母亲惩罚严厉 M5母亲偏爱被试,36,结果提示,SAD组与NC组的QZPS因子分均数比较,重感情,行事风格,自制,沉稳,情绪稳定性,淡泊,38,情绪稳定性QX 耐受性qx1 爽直qx2人际关系RG 宽和rg1 热情rg2,行事风格XF 严谨xf1 自制xf2 沉稳xf
9、3才干CG 决断cg1 坚韧cg2 机敏cg3,SAD组与NC组的QZPS因子分均数比较,处世态度CT 自信ct1 淡泊ct2,39,恐惧型人格特征: 情绪消极、低落,做事常不切实际,犹豫不决,无主见,遇事退缩,耐性差,冲动,自我中心等 恐惧型SAD临床心理表现: 害怕,在大多数场合或大多数人面前感到紧张、焦虑,退缩回避,敏感焦虑、情绪不稳定,依恋关系:父母过度保护、干涉、父母高期望高要求,有人际交往挫折史,结果提示(1),40,先占型人格特征:双重性-退缩与寻求关注和好评; 顺从、迎合;情绪常常不稳定,情绪控制能力较差,焦虑情绪化特征明显先占型SAD临床心理表现: 害怕,在大多数场合或大多数
10、人面前感到紧张、焦虑,退缩回避,回避社交同时又十分担忧他人对自己的关注与评价有自杀观念依恋关系:父亲忽略、控制、否定、粗暴,不一定有明显人际交往挫折史;用情绪化方式处理人际关系,结果提示(2),41,拒绝型人格特征: 认真、谨慎、深思熟虑,目标明确,投入,情绪的自我控制力强,情绪较稳定。不合群,人际交往被动、拖沓。 拒绝型SAD的临床心理表现: 害怕权威、强势, 无法与人深入交谈, 不能与人亲近, 情绪体验与外在表现不一致:傲视、贬低、指责,内心虚弱 工作更投入 依恋关系:母亲强大或多子女或父母忽略,结果提示(3),42,成人依恋 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Y1社交自尊与外向决断力 Y2父亲消极否
11、定 Y3成熟防御机制与相应积极行为方式 Y4不成熟防御机制 Y5母亲消极否定 Y6父母情感理解投入 Y7父母偏爱,43,说明成人依恋类型中不安全类型对SAD组发生所产生的影响 作用是安全类型的7.438倍。,组别与成人依恋类型(二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44,组别与成人依恋类型(四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先占类型是正常组的4.48倍,拒绝类型是正常组的4.76倍,恐惧类型是正常组的66.67倍,对社交焦虑障碍发生的影响作用:,参数估计结果(以安全类型为基础对照),46,社交焦虑障碍与成人依恋类型及7个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比较 成人依恋在SAD中的心理表征对不同成人依恋类型的S
12、AD患者心理治疗的讨论,讨 论,图2-7 成人依恋关系、7影响因子与社交焦虑障碍三者关系,因子 2,SAD,因 子1,不安全成人 依恋类型,因子4,因子5,因子3,因子7,因子6,48,成人依恋在SAD中的心理表征,各成人依恋类型背景中SAD人格结构主要影响因子构成图,依恋特质因子,不成熟 防御机制,社交自尊和决断能力,父亲 消极否定,父母情感 理解投入,母亲消 极否定,父母偏爱,成熟防御机 制及行为,成人依恋先占型,核心特质,通道因 子,保健因子,先占型背景下SAD心理表征模型,先占型依恋:父亲消极否定,投射.被动.分裂.解除 理想化.利他.消耗,认知:我不好,你好。情感:对人际关系过度沉浸
13、,紧张忧虑,情绪不稳定。行为:或对抗或顺从,不切实际,缺乏合作,犹豫不决,防御机制,先占型,不成熟防 御机制,社交自尊 和决断能力,父母偏爱,父母情感 理解投入,母亲消 极否定,父亲消 极否定,成熟防御机 制及行为,成人依恋恐惧型,核心特质,依恋特质因子,通道因子,保健因子,恐惧型背景下SAD心理表征模型,恐惧型依恋:父母偏爱,投射.被动.抱怨.幻想.分裂.退缩.解除.回避.伴无能之全能.隔离.否认. 掩饰,认知:我不好,你不好。 情感:对人际关系恐惧、拘束紧张充满危机感,容易愤怒,情绪消极、低落,耐性差,冲动,情绪不稳 行为:人际交往被动、拖沓不合群、退缩,做事懒散,回避困难、犹豫不决,无主
14、见,容易松懈。易怒、冷漠、自我中心。做事常不切实际。,防御机制,恐惧型,成人依恋拒绝型,通道因 子,不成熟 防御机制,社交自尊 和决断能力,父母偏爱,母亲消 极否定,父母情感 理解投入,父亲消极否定,成熟防御机 制及行为,核心特质,依恋特质因子,保健因子,拒绝型背景下SAD心理表征模型,拒绝型,56,对不同成人依恋类型的 SAD患者心理治疗讨论,先占型社交焦虑障碍表现,恐惧型社交焦虑障碍表现,拒绝型社交焦虑障碍表现,60,社交焦虑障碍的产生及其心理表征主要与个体成人依恋类型有关。传统研究中认为的影响社交焦虑障碍的因素并非对其产生直接的影响,而是通过成人依恋类型这座桥梁将它们整合,在人格结构中形
15、成不同的影响比例,由此产生了各种类型的社交焦虑障碍。,结 论,61,各成人依恋类型背景中SAD人格结构主要影响因子构成主要有四大类:, SAD的核心特质因子1(社交自尊与外向决断力),在各种类型中均有强烈表达。 通道因子因子3(成熟的防御机制)和因子4(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它们是认知和情感表达的通道 。,62, 依恋特质因子2(父亲消极否定)和因子5(母亲消极否定)以及因子6(父母偏爱被试),它们对SAD患者成人依恋类型的表达有着重要的贡献。 保健因子因子6(父母情感理解和投入) 它对个体成长与发展起着保健的作用,以增强其安全的心理行为,有了它,会更好,缺少它,可能会对个体产生影响,但不至于导
16、致SAD。,63,社交焦虑障碍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是以依恋特质为背景,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作用下形成特定的人格特质,由此构成社交焦虑障碍成人依恋先占型、恐惧型、拒绝型的心理表征模型。成人依恋在SAD中的心理表征模型不同,其心理治疗的切入点和侧重点不同。,研 究 三,社交焦虑障碍(SAD)的 心理表征模型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理论假设,图3-1 社交焦虑障碍的心理治疗路线,图3-1 社交焦虑障碍的心理治疗路线,社交焦虑障碍的心理治疗策略,66,个别心理治疗样本7例,团体心理治疗样本12例,男4人,女3人,初中到大学文化,男3人,女9人,初中到大学文化,样本来源:DSM-IV诊断标准,华西医院精神卫生中心
17、门诊诊断为SAD的患者,取 样,67,个别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方 法,对个别心理治疗前后进行质的分析(qualitative research),主要是通过对个案的笔记、心理治疗作业以及心理治疗记录进行分析,由此归纳探寻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个别心理治疗中痊愈者3人(拒绝、先占、恐惧各1人), 退出者1人(拒绝型)。个别治疗合并团体治疗者3人,其中痊愈2人(先占、恐惧各1例),症状改善者1人(先占型)。痊愈标准用SCID评估。,结 果,团体治疗前后SAD、TSBI、FNE和STAI均值比较(XSD),70,成熟防御机制分数均有提高趋势,不成熟防御机制分数除投射外均有下降趋势,而中间型防御机
18、制分数除假性利他和反作用形成外,其余分数均有提高趋势在7个大因子上外向性、善良、才干、人际关系、处世态度分数均有提高趋势,行事风格、情绪性分数有下降趋势。,讨 论,72,在心理治疗中凡是患者有改变的部分均涉及到了SAD成人依恋类型的7个影响因子,特别是核心因子社交自尊感与决断力中的内容,以及通道因子防御机制的改变。在1例个别治疗中采用了创伤治疗技术处理早年父母养育方式带给他的创伤,结果该患者的效果最明显,说明依恋特质在治疗中是否涉及到将对患者的改变大小有明显影响。,与本研究同步进行的心理治疗对SAD的 心理表征模型的反证,73,同步进行的心理治疗结果提示:在未来的SAD心理治疗中需要在本研究的
19、模型理论下设计治疗方案。根据SAD患者的不同表现和特征对7个大因子给予不同程度和力度的治疗,才能提高治疗效率。对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研究中的SAD心理表征模型 需要进一步的实践论证,74,对SAD的心理治疗首先要确定社交焦虑障碍的心理表征模型是什么,抓住切入点和治疗的重点 安全型的SAD通过团体心理治疗改善较其他类型快,而先占型、恐惧型和拒绝型都涉及到依恋特质需要进一步的个别心理治疗 通常对不安全类型的SAD的心理治疗遵循个别团体个别的路线会更彻底。,对不同成人依恋类型的SAD心理治疗应根据其各自的 心理表征模型设计治疗方案,结 论,76,社交焦虑障碍的心理治疗中无论何种形式的临床表现,
20、对其心理治疗首先要确定个体社交焦虑障碍的心理表征模型是什么,才能有的放矢。社交焦虑障碍的心理治疗需要遵循科学理论为基础的心理治疗路线,这将提高社交焦虑障碍的心理治疗治疗效率,减少治疗盲点。,总 结,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本研究填补了我国成人依恋病理心理研究的空白。 研究方法采用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相结合;采用量表评定与临床心理治疗实验相结合;采用患者与正常对照以及治疗前后对照相结合; 理论创新本研究从成人依恋的视角将SAD划分为安全型、先占型、恐惧型和拒绝型,同时得出不同类型的心理表征模型。 实践创新对每种类型的心理治疗切入点和侧重点进行了分析,这对SAD的心理治疗将会有更为具体的指导意义。 新的发现 成人依恋类型的座桥梁作用;各种类型(恐惧型、先占型、拒绝型、安全型)的社交焦虑障碍。,79,本研究中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样本问题下一步将扩大样本量继续完善本研究。 实践问题由于研究时间的有限,对本研究中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验证,并逐步完善。,80,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