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腹股沟斜疝外一科(精品PPT)课件.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193409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6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腹股沟斜疝外一科(精品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腹股沟斜疝外一科(精品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腹股沟斜疝外一科(精品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腹股沟斜疝外一科(精品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腹股沟斜疝外一科(精品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腹股沟斜疝,概 述,腹内疝斜疝90%腹股沟疝 男多于女 右多于左疝 腹外疝 股疝3-5% 直疝5%其它腹外疝切口疝、脐疝、白线疝其它疝膈疝、脑疝,疝(hernia) :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称为疝。腹外疝: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空隙,向体表突出而致。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的腹外疝。,一、定 义,腹股沟斜疝: 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深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外环(浅环),并可进入阴囊者,称为腹股沟斜疝,是最多见的腹外疝。,二、腹股沟区解剖概要,腹股沟

2、区:前外下腹壁一个三角形区域,其下界为腹股沟韧带,内界为腹直肌外侧缘,上界为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侧缘的一条水平线。,腹股沟区解剖层次(由浅而深) (1)皮肤、皮下组织和浅筋膜 (2)腹外斜肌 (3)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4)腹横筋膜 (5)腹膜外脂肪和壁层腹膜。,腹股沟管:位于腹前壁、腹股沟韧带内上方,大体相当于腹内斜肌、腹横肌弓状下缘与腹股管韧带之间的空隙。成人管长4-5cm,由外向内、由上向下、由深向浅斜行。腹股沟管有内环口和外环口。女性腹股沟管有子宫圆韧带通过,男性有精索通过,内口: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横筋膜而形成的 一个卵圆形裂隙,即腹股沟管深环(内环 或腹环)。 外口:腹外斜肌腱膜纤维

3、在耻骨结节上外方形成 的一个三角形裂隙,即腹股沟管浅环(外环或皮下环)。 前壁:腹外斜肌腱膜。 后壁:腹横筋膜。 上壁: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形成的弓状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带。 内容物:精索或子宫圆韧带。,腹股沟管解剖,三、病理解剖,腹股沟斜疝组成:(1) 疝环:疝突出体表的门户,(2)疝囊=疝囊体+疝囊颈(3)疝内容物(小肠、大网膜等)(4)疝外被盖(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四、发病机制,一、先天性解剖异常二、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胚胎早期睾丸位于腹膜后L 2-3旁睾丸下降鞘突下段成为 睾丸固有鞘膜鞘突未闭即成疝男多于女,右多于左,腹横肌和腹内斜肌发育不全 1、腹横筋膜和腹横肌的收缩可

4、把凹间韧带(深环内侧的腹横筋膜组织增厚而成)牵向上外方,在腹内斜肌深面关闭腹股沟管深环。 2、腹内斜肌收缩时,弓状下缘被拉直而向腹股沟韧带靠拢,有利于覆盖精索并加强腹股沟管前壁。,腹横筋膜不同程度的薄弱或缺损。,五、 临床表现,典型的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表现是腹股沟区有一突出的肿块,开始时肿块较小,仅仅通过深环刚进入腹股沟管,疝环处仅有坠涨感,肿块明显后,易穿过浅环甚或进入阴囊。站立或咳嗽时出现,平卧后消失。疝内容物回纳后用手指紧压腹股沟管深环,斜疝疝块并不出现。 难复性斜疝的主要特点是疝块不能完全回纳。 嵌顿性疝临床上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不能使疝块回纳,并有明显触痛

5、。 绞窄性疝的临床症状多较严重,可发生疝外被盖组织的急性炎症及肠袢坏死穿孔,严重者可发生脓毒症。,六、 诊 断,诊断要点: (1)腹股沟区肿块:初期在患者蛄立、劳动、行走、跑步或剧烈咳嗽时出现,平卧后突出的肿块可自行消失。随着病情发展,肿块逐渐增大,自腹股沟下至阴囊内,形如带柄的梨子。,(2)腹部症状:因经常摩擦或轻度炎症,疝内容物与囊内壁发生粘连形成难复性疝。常有右下腹及腹股沟区不同程度的酸胀、下坠和疼痛感。有时也有消化不良 和便秘等症状,(3)肠梗阻症状:若疝块不能回复,可形成嵌顿性疝,常出现阵发性腹痛、恶心、 呕吐、腹胀和停止排便排气等肠梗阻典型症状。所以凡腹痛或怀疑有肠梗阻的患者,应检

6、查有无腹外疝。,(4)腹部检查:患者仰卧,检查者用手轻按在肿块上,嘱其咳嗽,可查到冲击感。肿块回纳后,手指经腹股沟管触到扩大的内外环口,患者咳嗽时,指尖有冲击感。若为嵌顿性疝可闻及气过水音或高调肠鸣音。,分 型:根据疝环缺损大小、疝环周围横筋膜的坚实程度和腹股沟后壁的完整性。,I 型:疝环缺损直径1.5cm(约一指尖),疝环周围腹横筋膜有张力,腹股沟管后壁完整。 II 型:疝环缺损直径1.53.0cm(约两指尖),疝环周围腹横筋膜存在、但薄且张力降低,腹股沟管后壁已不完整。 III 型:疝环缺损直径3.0cm(大于两指),疝环周围腹横筋膜薄而无张力或已萎缩,腹股沟管后壁缺损。 IV 型:复发疝

7、。,七、 鉴别诊断,(1)斜疝与直疝的鉴别斜疝 直疝 发病年龄 多见与儿童与青壮年 多见于老年 突出途径 经腹股沟管突出 由直疝三角突出 进入阴囊 可进入 决不 疝块外形 椭圆形或梨形,有蒂 半球形,基底较宽 压住内环 疝块不再突出 仍可突出 关 系 精索在疝囊后方 精索在疝囊前外方疝囊颈在腹壁下A外侧 囊颈在腹壁下A内侧 嵌顿机会 较多 极少,(2)睾丸鞘膜积液:肿块完全在阴囊内,其上缘可触及,无蒂柄迸人腹股沟管内。发病后从来不回纳。肿块各方成囊性(睾丸在积液中间,不能扪及实质感的睾丸)、透光试验阳性(幼儿组织菲薄,常能透光)。,(3)精索鞘膜积液:肿块位于腹股沟区睾丸上方,无回纳史,肿块较

8、小,边缘清楚,有囊性感。牵拉睾丸时可随之上下移动。无咳嗽冲击感,透光试验阳性。,(4)交通性鞘膜积液:肿块的外形与睾丸鞘膜积液相似。肿块于每日起床或站立活动后缓慢出现,逐渐增大,平卧和睡眠时逐渐缩小。挤压肿物体积可缩小,透光试验阳性。,(5)睾丸下降不全:隐睾多位于腹股沟管内,肿块小,边缘清楚,用手挤压时患者有一种特殊的睾丸胀痛感。同时,患侧阴囊内摸不到睾丸,(6)髂窝部寒性脓肿:肿块往往较大,位置多偏右,在腹股沟外侧,边缘不清楚,但质软而有波动感。拍片可见腰椎或骶髂关节有结核病灶。,八、治 疗,(一)非手术治疗 1 岁以下婴幼儿,可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住腹股沟管深环,防止疝块突出。 年老体弱或伴有其它严重疾病而禁忌手术者,可用医用疝带一端的软压垫对着疝环顶住,阻止疝块突出。,(二)手术治疗,(1)传统的疝修补术 1. 疝囊高位结扎术:显露疝囊颈,予以高位结扎,切去疝囊。 2. 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前壁的方法 (Ferguson法):在精索前方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