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试题(打包68套).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试题打包68套.zip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试题打包68套.zip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一201701111501.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七201701111497.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三201701111498.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九201701111495.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二201701111494.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五201701111500.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八201701111493.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六201701111496.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四201701111499.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四大能力强化练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201701111554.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四大能力强化练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201701111552.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四大能力强化练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201701111551.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四大能力强化练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201701111553.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标准仿真模拟卷一201701111492.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标准仿真模拟卷三201701111489.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标准仿真模拟卷二201701111487.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标准仿真模拟卷五201701111491.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标准仿真模拟卷六201701111488.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标准仿真模拟卷四201701111490.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模块综合检测一201701111550.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模块综合检测三201701111549.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模块综合检测二201701111548.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一1.1地球与地图201701111547.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七2.3常见天气系统201701111522.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三1.3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201701111523.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三十14.1能源资源的开发__以我国山西为例201701111524.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一14.2流域的综合开发__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201701111533.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七17.2世界地理分区一201701111529.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三15.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__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201701111530.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九18.1中国地理概况201701111527.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二15.1区域农业发展__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201701111526.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五16.2产业转移__以东亚为例201701111532.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三十八17.3世界地理分区二201701111525.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三十六17.1世界地理概况201701111528.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三十四16.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__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201701111531.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九3.1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201701111520.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二1.2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201701111509.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二十8.2世界农业地域类型201701111510.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一9.1工业的区位选择201701111519.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七12.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201701111515.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三10.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201701111516.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九13.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__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201701111513.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二9.2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工业区201701111512.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五11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01701111518.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八13.1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201701111511.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六12.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01701111514.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四10.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201701111517.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五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201701111546.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八2.4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201701111508.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六2.2气压带和风带201701111521.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201701111534.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一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01701111543.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七7.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201701111539.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三4.3河流地貌的发育201701111540.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九8.1农业的区位选择201701111537.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二4.2山地的形成201701111536.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五6.1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201701111542.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八7.2城市化201701111535.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六6.2人口的空间变化201701111538.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四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1701111541.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四1.4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201701111544.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四十18.2中国地理分区201701111545.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月考卷一201701111507.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月考卷三201701111504.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月考卷二201701111502.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月考卷五201701111506.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月考卷六201701111503.doc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月考卷四201701111505.doc
  • 全部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一201701111501.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七201701111497.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三201701111498.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九201701111495.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二201701111494.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五201701111500.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八201701111493.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六201701111496.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四201701111499.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四大能力强化练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201701111554.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四大能力强化练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201701111552.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四大能力强化练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201701111551.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四大能力强化练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201701111553.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标准仿真模拟卷一201701111492.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标准仿真模拟卷三201701111489.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标准仿真模拟卷二201701111487.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标准仿真模拟卷五201701111491.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标准仿真模拟卷六201701111488.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标准仿真模拟卷四201701111490.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模块综合检测一201701111550.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模块综合检测三201701111549.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模块综合检测二201701111548.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一1.1地球与地图201701111547.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七2.3常见天气系统201701111522.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三1.3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201701111523.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三十14.1能源资源的开发__以我国山西为例201701111524.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一14.2流域的综合开发__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201701111533.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七17.2世界地理分区一201701111529.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三15.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__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201701111530.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九18.1中国地理概况201701111527.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二15.1区域农业发展__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201701111526.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五16.2产业转移__以东亚为例201701111532.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三十八17.3世界地理分区二201701111525.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三十六17.1世界地理概况201701111528.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三十四16.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__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201701111531.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九3.1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201701111520.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二1.2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201701111509.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二十8.2世界农业地域类型201701111510.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一9.1工业的区位选择201701111519.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七12.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201701111515.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三10.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201701111516.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九13.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__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201701111513.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二9.2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工业区201701111512.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五11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01701111518.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八13.1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201701111511.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六12.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01701111514.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四10.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201701111517.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五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201701111546.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八2.4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201701111508.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六2.2气压带和风带201701111521.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201701111534.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一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01701111543.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七7.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201701111539.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三4.3河流地貌的发育201701111540.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九8.1农业的区位选择201701111537.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二4.2山地的形成201701111536.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五6.1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201701111542.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八7.2城市化201701111535.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六6.2人口的空间变化201701111538.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四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1701111541.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四1.4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201701111544.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四十18.2中国地理分区201701111545.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月考卷一201701111507.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月考卷三201701111504.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月考卷二201701111502.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月考卷五201701111506.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月考卷六201701111503.doc--点击预览
    •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月考卷四201701111505.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 1 -单元评估检测(一)第一章(90 分钟 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2016·芜湖模拟)下图表示地球局部经纬网,图中三条纵线表示经线,三条横线表示纬线,a、b 相交于点 O。读图完成 1、2 题。1.如果图中的经纬度差都是 5°,则( )A.图中的三条纬线和三条经线的长度一定都相等B.图中四个方块所表示的面积一定相等C.图中 O 点一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D.图中的三条经线长度一定相等2.某测绘局要绘制新开发镇的平面图,采用两种比例尺绘制,其中甲图比例尺是乙图的三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的图幅面积一定是乙图的九倍B.如果甲图比例尺为 1∶30 000,则乙图比例尺为 1∶10 000C.甲图中 1 厘米表示的实地距离是乙图的三倍D.乙图上反映的地理事物比甲图详细【解析】1 选 D,2 选 A。第 1 题,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各条经线长度相等;纬线是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一周的,各条纬线长度不等;地球是一个球体,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圈,纬线长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图中各方块面积不一定相等;图中 O 点不一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第 2 题,比例尺成倍扩大,图幅将扩大比例尺倍数的平方,所以甲图比例尺是乙图的三倍,甲图的图幅面积是乙图面积的九倍;如果甲图比例尺为 1∶30 000,则乙图比例尺为1∶90 000;乙图中 1 厘米表示的实地距离是甲图的三倍;乙图比例尺小,反映的地理事物比甲图简略。(2016·永州模拟)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米)简图,欲在甲、乙间修建一条公路。读图完成 3、4 题。- 2 -3.在图中最初选定的四条线路中,既要架桥又要修隧道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4.有很多学者建议施工前对图示河段进行治理,其合理的措施应是( )A.建蓄洪区 B.加固堤防C.修建水库 D.裁弯取直【解析】3 选 C,4 选 D。第 3 题,①、②线路都是两次经过河流,需要架起两座桥梁;③线路两次经过河流且穿越丘陵,既要架桥又要修隧道;④线路未经过河流,故不需要架桥。第 4 题,图示河段河流比较弯曲,流速较慢,汛期易引发洪涝灾害,治理的合理措施是进行裁弯取直;该地建蓄洪区的地形条件不足,且不利于修建水库。【加固训练】(2015·滨州模拟)水圳(如图 1 所示)是人工修建的用来灌溉农田的水渠,也兼有泄洪的功能。图 2 是我国东南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 3 -(1)下列四条水路中表示水圳的是( )A.a B.b C.c D.d(2)暴雨发生时,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容易被侵蚀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1)选 A,(2)选 C。第(1)题,材料显示水圳的功能是灌溉农田,兼有泄洪的功能,故应分布在农田较多的地区,且由高处流向低处。图中所示区域东北部等高线稀疏,农田广布,图中 a 水路由高处流向低处,应为水圳。第(2)题,图中四地中乙位于山坡,不易被侵蚀;甲、丙、丁都位于河谷,但丙地位于河流凹岸,最容易被侵蚀。(2016·全国名校联考)当地时间 2015 年 9 月 28 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强有力”证据,即在火星表面发现了“奇特沟壑” ,很可能是高浓度咸水流经所产生的痕迹。据此完成 5、6 题。5.火星表面的液态水最可能来自( )A.高山冰川融水 B.大气降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 D.地下水- 4 -6.火星表面液态水的发现说明了( )A.人类已经具备移居火星的条件B.火星大气中一定有氧气的存在C.火星有可能存在生命体D.火星表面水循环活跃【解析】5 选 D,6 选 C。第 5 题,由材料信息可知火星表面的液态水是“高浓度咸水” ,只有地下水才有可能是高浓度咸水。第 6 题,水是生命存在的主要条件之一,液态水的存在,说明火星表面可能有生命体的存在。(2016·合肥模拟)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比例尺1∶10 000),读图回答 7、8 题。7.图中的河谷是当地耕地主要分布区,为保证灌溉水源,该地区计划建一座水库,在①、②、③、④四个备选地点中,最适宜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8.图示地区的甲、乙、丙、丁四个村落中,未来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7 选 A,8 选 B。第 7 题,水库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因该处筑坝工程量小且落差大;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池、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据图可知:①符合选址条件,所以本题 A 正确。第 8 题,一般聚落多分布在地势低平、水源充足、流水沉积形成深厚肥沃土壤的地区。据图可知:乙村位于平原地带,地势平缓,有几条河流在此交汇,具有多个方向的水运条件,水运便利,未来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所以本题 B 正确。读下面某两区域图,完成 9、10 题。- 5 -9.B 城市位于 A 城市的(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10.图示两区域共同拥有的特色旅游资源是( )A.大漠孤烟 B.海上明月C.林海雪原 D.飞瀑流急【解析】9 选 B,10 选 A。第 9 题,图中 A 城市坐标是(88°E,44°N),B 城市坐标是(150°E,32°S),同是东经度,度数大的在东,B 在 A 的东方;B 在南半球,A 在北半球,B 在 A 的南方,所以 B 城市位于A 城市的东南方向。第 10 题,图示两区域都有大面积沙漠;左图地区地处内陆,看不到海上明月;澳大利亚纬度较低,看不到林海雪原。(2015·襄阳模拟)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一猎人跑到该地打猎。读图完成 11、12 题。11.猎人登上山顶,下列四地可能看到猎物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12.猎人熟悉动物习性,知道山羊喜欢在陡峻的山崖活动,而水鹿被追赶过后,会寻找有水的地方喝水。在这次打猎中,他捕获了山羊和水鹿,请问他最有可能分别在图中哪两处捕获这两种动物(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11 选 C,12 选 D。第 11 题,根据等高线的特征,山顶与甲地之间有山脊和陡崖,看不到猎物;- 6 -乙与山顶间有山脊阻挡,看不到猎物;丙与山顶间是凹坡,能看到猎物;丁与山顶间是凸坡,看不到猎物。第 12 题,根据材料,山羊喜欢在陡峻的山崖活动,水鹿被追赶过后,会寻找有水的地方喝水。所以他会在山崖②处捕获山羊,③处是山谷,可能有河流,在③处捕获水鹿。①、④处无陡崖或水源,不易捕获。日照率是指一定时段内,实际日照总时数占可照总时数的百分率。下图为我国四地多年平均日照率月份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 13、14 题。13.据图推测,四地中( )A.各地日照率冬季差异最小B.哈密日照率高主要原因是纬度高C.北京日照率全年变化最小D.上海受“副高”影响时日照率高14.M 地最可能是( )A.重庆 B.哈尔滨C.呼和浩特 D.拉萨【解析】13 选 D,14 选 A。第 13 题,由图可知各地日照率差异最小的季节是夏季;四地中哈密由于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多晴朗天气,实际日照总时数与可照总时数的差异小,所以日照率高;图中显示日照率全年变化最小的是哈密市;7、8 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上海受“副高”影响降水稀少,出现高温伏旱,此时日照率高。第 14 题,图中显示 M 地日照率夏季高、冬季低,日照率全年变化大;重庆地处四川盆地的长江沿岸,地形封闭,冬季气温相对较低,水汽丰沛,容易凝结,易形成大雾天气,所以冬季日照率低,与 M 地相似,故选项 A 正确。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30°N)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甲乙两地为两处风景点,沿虚线 L1坡度为60°,沿虚线 L2坡度为 45°,读图完成 15、16 题。- 7 -15.假设太阳直射点每天南北移动的纬度相等,不考虑天气因素,一年内乙地正午地面吸收太阳辐射最多的日期最接近( )A.6 月上旬 B.9 月中旬C.11 月下旬 D.12 月中旬16.甲乙两地中,夏季游客应选择的日出观赏点及原因是( )A.甲地;海拔较高,视野开阔,且不挡观日出的视线B.甲地;坡度陡,观日出的视野更开阔C.乙地;夏季日出东北,观日出视线更佳D.乙地;比甲地日出早,观日出效果更佳【解析】15 选 C,16 选 A。第 15 题,根据材料,虚线 L2坡度为 45°,该地纬度是 30°N,结合图中指向标,L 2坡是阳坡,一年中正午吸收太阳辐射最多时,应是直射坡面时。此时太阳直射点纬度约是 15°S,离 11 月下旬最近,C 对。第 16 题,夏季日出东北方向,根据指向标,乙地有山脊阻挡,看不到日出,C、D 项错误。甲地海拔较高,视野开阔,且不挡观日出的视线,A 项正确,与坡度陡关系不大,B 项错误。为了能反映物候和农事活动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我国古代人民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二十四节气。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分布图,读图完成 17、18 题。17.二十四节气中,清明节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多出现在( )A.3 月 6 日前后 B.3 月 31 日前后- 8 -C.4 月 5 日前后 D.4 月 20 日前后18.对我国北方的城市来说,下列各组节气中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 )A.小寒、小雪 B.立夏、立秋C.雨水、清明 D.雨水、处暑【解析】17 选 C,18 选 B。第 17 题,清明节是春分之后的第一个节气,结合材料可以计算每个节气约 16天左右,春分日为 3 月 21 日前后,可以推断清明在 4 月 5 日前后。第 18 题,昼长时间相近,说明两节气应关于昼长最大值(或最小值)对称。立夏到夏至和夏至到立秋,都间隔 3 个节气,故昼长时间相近。某人为了使自家的太阳能热水器能充分利用太阳能,对太阳能集热板做逐日调整,其调整角度如下图甲。下图乙是他安装的测量仪记录的某日水温变化曲线(假设水箱的保温性能很好)。完成 19、20 题。19.该人的家可能位于( )A.北半球寒带地区 B.北温带地区C.南半球热带地区 D.南温带地区20.乙图中测得水温的日期可能是( )A.5 月 1 日 B.6 月 22 日C.9 月 9 日 D.12 月 10 日【解析】19 选 B,20 选 D。第 19 题,为了保证太阳能热水器的水温更高,在现有市场产品的技术条件下,可以通过调整正午时太阳能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达到最佳集热效果。图示其调整的角度年变化范围为 46°52′,且夏至日集热板与楼顶的倾角小,说明其正午太阳高度大,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小,可以判断该地在北回归线以北、北极圈以南的北温带地区,故选 B。第 20 题,图乙显示太阳能水箱水温在 8点之前基本没有变化,大约到 17 点之后又没有变化,说明在 8 点之前和 17 点之后这个时间段基本没有阳光照射。8 点至 17 点水温在不断升高,说明太阳能一直在工作,由此推断该日昼长约为 9 个小时,再根据甲图信息,说明该日为北半球的冬半年,故选 D。- 9 -(2015·临沂模拟)下图示意我国 30°N 某地正午时房屋内的光照情况,表格数据为正午时阳光照射在室内地面上的面积统计。回答 21、22 题。时间 第 1 天 第 2 天 第 3 天 第 4 天 第 5 天面积(m 2) 7 6.99 6.98 6.97 6.9821.根据图文材料信息,判断该地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C.江南丘陵 D.华北平原22.下列地理现象中,符合该地此时期情况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加快B.正处于 6 月C.白昼逐渐增长D.华北地区处于秋季【解析】21 选 A,22 选 B。第 21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时间 14:00 时,太阳从该地正南方射入窗户,此时该地地方时为 12:00,因此该地经度为 90°E,结合其纬度可知,该地位于青藏高原。第 22 题,由表格中窗影面积先变小后变大的变化可知,此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经过北半球夏至日。此时为 6 月份,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该地白昼较长,昼长变化为先变长后变短。读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AB 为昏线,图中阴影部分与其他部分日期不同,读图完成 23~25 题。- 10 -2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A.20°S,45°E B.20°N,45°EC.20°N,135°W D.20°S,135°E24.该日,甲地的昼长是( )A.6 小时 B.12 小时C.15 小时 D.18 小时25.一年中甲、乙两地( )A.地方时相同B.日出时间相同C.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D.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相同【解析】23 选 A,24 选 D,25 选 A。第 23 题,图中 AB 为昏线,可判断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南半球,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 18 时,即 A 点为 18 时;日界线有 0 时经线和 180°经线两条,结合图中经度差45°,阴影部分与其他部分日期不同,可判断 B 点为 0 时,甲、乙所在经线为 180°,即 180°经线为 21时,12 时所在经度应为 45°E,故选项 A 正确。第 24 题,由上题可知,甲地日落时间为 21 时,故昼长为(21-12)×2=18 小时。第 25 题,甲、乙两地位于同一经线,故地方时相同。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26.下面为我国东南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高中学生暑期在图示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 分)- 11 -(1)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特点。(2)说出 a~b 段河流的流向,并估算其长度。(3)下面四幅地形剖面图中,能正确反映上图中 PQ 一线地势起伏状况的是______(选择填空)。【解析】第(1)题,地形特征应从地势、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等方面进行描述。第(2)题,河流从高处向低处流,参考图中指向标可知,a~b 河段河流大致自东向西流;估算河流长度可先测量出 a~b 河段的图上距离,再用比例尺进行计算即可。第(3)题,地形剖面图以剖面线为横轴,对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的高度进行标注后连成平滑的曲线即可。答案:(1)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从中部向四周降低(或地势从中部分别向南、向北降低)。(2)a~b 河段流向大致为自东向西;a~b 河段长度约为 33 km(32 km 至 35 km 之间均为正确)。(3)A27.(2015·唐山模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 分)- 12 -(1)地球由 A 转到 B 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及纬度变化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刻,①地的太阳高度是________。(3)地球由 C 转到 D 的过程中,10°S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地球由 D 转到 A 的过程中,地球表面极昼现象的变化范围是___________。(5)当地球处在 D 位置时,在下图中画成以南极点为中心的日照图。(3 分)要求: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太阳光线、晨昏线和夜半球。【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 A 是春分日、B 是夏至日、C 是秋分日、D 是冬至日,地球由 A 转到 B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方向向北,范围 0°~23°26′N。第(2)题,①地位于晨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第(3)题,地球由 C 转到 D 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10°S 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最大(直射时最大)—变小,昼夜长短变化是由昼夜平分—昼逐渐长,夜逐渐短—昼最长夜最短。第(4)题,D 转到 A 的过程中,由冬至到春分,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移到赤道,地球表面极昼现象的变化范围由南极圈内向南逐渐减小至南极点,范围由最大到 0。第(5)题,南极点为中心的日照图为南半球,地球自转为顺时针,南极圈内为极昼。答案:(1)向北 0°~23°26′N- 13 -(2)0°(3)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最大到 90°—变小昼夜长短:昼夜平分—昼逐渐长,夜逐渐短—昼最长夜最短(4)由南极圈内向南逐渐减小至南极点(5)28.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 分)材料一 2014 年 2 月 8 日,我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并开站。这是我国在南极建成的第四个科考站。材料二 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材料三 从泰山站外形来看,圆环形外表、碟形结构和高架设计,设计者们寓意为中国灯笼,但众多网友却称之为降落在冰封世界的“UFO” 。设计者解释说,环形结构具有视野开阔、减少风阻的优点。(1)泰山站开站时为南极地区的________季,南极冰川分布范围接近材料二中的________冰冻线;此时全- 14 -球昼长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2)泰山站环形结构可以避免在迎风的一面出现飞雪堆积甚至掩埋,试列举南极地区多暴风雪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3)此前南极考察站所用能源都靠柴油火力发电机使用低温柴油燃料而产生,泰山站将应用太阳能、风电系统来提供能量,这种电力系统可在南极应用的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南极地区每年 9 至 11 月臭氧快速耗减,在特定高度臭氧几乎完全消失,导致臭氧空洞形成,影响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臭氧空洞的形成,带来的直接后果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题,南极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开站时间应选择夏季的极昼期。夏季冰川分布接近永久冰冻线。2 月 8 日在冬至日之后,春分日之前,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移动,由于太阳直射南半球,昼长由南向北递减,南极附近为极昼。第(2)题,南极地区终年酷寒,且常年盛行极地东风,酷寒加上烈风,加上其地势较高的地形特点,导致暴风雪多发。第(3)题,南极地区大气稀薄且干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所以太阳辐射强,太阳能丰富;极地高压势力强,气压差异形成强风,加上冰川地貌,风能丰富。太阳能和风能均为可再生能源,且为清洁能源,减少了能源运输且保护当地环境。第(4)题,氟氯烃化合物破坏臭氧。臭氧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如果破坏臭氧,到达地球的紫外线增多,会危害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健康。答案:(1)夏 永久 昼长由南向北递减,南极附近为极昼 由南向北(2)大气环流、地形(3)南极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极度干燥、大气透明度高,太阳辐射强;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气温低,下沉气流强,冰川面呈盾型,且冰面摩擦力小,所以风力大,太阳能与风能均为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对南极大气的污染,利于保护生态(4)大量排放氟氯烃化合物 紫外线照射增强,危害地球生物29.(能力挑战题)下图为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黑夜,北京时间 12 点时甲地物影最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 分)- 15 -(1)图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驾驶飞机自甲地沿最短航线飞往乙地,其飞行方向应该是____________,如果飞行速度是 1 110 千米/小时,则飞行所用时间约为________小时。到达乙地时,乙地地方时为________。(3)图示甲地昼长是________小时,此日过后,乙地的昼长逐渐变________(长或短),比较甲、丙、丁三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______________。(4)此日,丁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___,一年中甲、乙、丙、丁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变幅都是____________。(5)甲、乙、丙、丁四地至少需要再过________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届时甲地还有大概________小时日落。【解析】第(1)题,图示中经度差为 45°,北京时间 12 点时甲地物影最短,说明甲地经度是 120°E。图中赤道与晨线交点是 6 点,正午 12 点经线即直射经线,所以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为 75°E。北极圈与晨昏线相切,所以直射纬线是23°26′N。第(2)题,甲乙位于相对的两条经线上,即位于同一经线圈上,所以若驾驶飞机自甲地沿最短航线飞往乙地,其飞行方向应该是先向正北,再向正南。甲乙两地位于 60°N 上,纬度间隔 60°,1°距离约是 111 千米,如果飞行速度是 1 110 千米/小时,则飞行所用时间约为 6 小时。出发时甲地是15:00,乙地是 3:00,到达乙地时,乙地地方时为 9:00。第(3)题,图示甲地昼长与乙地昼长相同,根据日出时间判断,乙地 3 点日出,可以计算出昼长是 18 小时。此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南移,乙地的昼长逐渐变短。纬度越高,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所以甲、丙、丁三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甲丁丙。第(4)题,此日,太阳直射 23°26′N,丁地的纬度是 30°N,根据公式计算,正午太阳高度是 83°26′,甲、乙、丁三地都位于温带地区,丙地位于北回归线上,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变幅都是 46°52′。第(5)题,甲、乙、丙、丁四地,最晚进入新一天的是乙地,此时是 3 点,至少需要再过 21 小时,四地才能全部进入新一天,届时甲地正值 12 点,日落时间是 21 点,还有大概 9小时日落。答案:(1)75°E,23°26′N- 16 -(2)先向正北,再向正南 6 9:00(3)18 短 甲丁丙(4)83°26′ 46°52′(5)21 9- 1 -单元评估检测(七)第十二、十三章(90分钟 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 50分)(2015·武汉模拟)下列为海河水系流域和水利图以及海河与珠江水系水文特征对比表。据此回答1、2 题。海河与珠江水系水文特征对比表长度/km 流域面积/万 km2 流域平均年径流量/亿 m3海河 1 090 26.34 228珠江 2 214 45.4 3 3601.划分海河流域范围的依据最可能是( )A.降水量 B.地形C.人口密度 D.行政区划2.海河平均年径流量远小于珠江,主要是因为海河( )A.气候大陆性较强B.河流长度短,流域面积小C.蒸发旺盛,工农业生产和生活耗水量大D.调水工程减少了河流径流量- 2 -【解析】1 选 B,2 选 A。第 1题,山脉往往成为流域的分水岭。第 2题,海河流域位于我国北方,为大陆性强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少于南方。故气候是影响流域平均年径流量的主要原因。结合下面等值线分布图,回答 3、4 题。3.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和积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地形因素C.纬度位置 D.洋流因素4.利用图中甲地的典型农产品,可发展的工业是( )A.橡胶轮胎 B.甜菜制糖C.黄麻纺织 D.甘蔗乙醇【解析】3 选 B,4 选 D。第 3题,图示区域西部地区自东南向西北积温数值急剧下降,说明海拔迅速升高;结合图中年降水量等值线也可判断出西部海拔高的地区降水较多,因而地形因素是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和积温差异的主导因素。第 4题,甲地地处四川盆地,水热条件满足甘蔗的生长,是我国甘蔗的重要产地,因而该地区可发展甘蔗乙醇;甲地的气候条件不适宜天然橡胶、黄麻和甜菜的生长。国家发改委于 2015年 4月 16日发布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 ,这是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结合长江中游城市群示意图,回答 5~7 题。5.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突出的优势是( )- 3 -①劳动力成本低 ②矿产资源丰富③对外联系便利 ④城市化水平高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对周边地区农业的影响是( )A.有利于生产结构调整B.促进水稻种植业的发展C.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下降D.造成大量耕地的闲置与荒废7.鄱阳湖是环鄱阳湖城市群的“绿色心脏” ,其“绿色心脏”的功能为( )A.粮食供给基地 B.改善城市环境C.缓解河水入侵 D.提供生活水源【解析】5 选 A,6 选 A,7 选 B。第 5题,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而劳动力成本低;同时长江中游城市群所处地区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第 6题,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会对蔬菜、花卉和乳畜产业的需求量增加,有利于周边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第 7题,鄱阳湖属于湿地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能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鄱阳湖可调节河流径流而不是缓解河水入侵;提供生活水源体现不出“绿色心脏”的功能。下图是某岛屿城市扩展过程及海岸线变化图,图中阴影表示的是城区范围。回答 8、9 题。8.监测该岛屿城市扩展过程及海岸线变化速度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GIS C.GPS D.数字地球9.通过该地理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得出该区域的( )A.工业产值 B.人口数量 C.耕地面积 D.各点的海拔【解析】8 选 A,9 选 C。第 8题,RS 具有获取地面信息的功能,利用 RS可以监测该岛屿城市面积和海岸线的变化。第 9题,遥感技术可用于自然资源调查,其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包括土地资源的调查。(2016·武汉联考)2013 年 4月开始启动的“渤海粮仓”工程,计划通过对环渤海地区的中低产田和盐碱荒地改造,推动区域规模化粮食增产和现代农业发展。其中,渤海粮仓工程大数据平台可以对所有- 4 -的采集站点的气象、苗情、土壤及地下水等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及时、全面地指导农业生产。据此完成 10、11 题。10.渤海粮仓工程大数据平台主要使用的技术是( )A.RS B.GPSC.GIS D.数字地球11.使环渤海地区中低产田和盐碱地粮食增产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 B.农业技术的提升C.交通运输的改善 D.大气质量的改善【解析】10 选 C,11 选 B。第 10题,从材料中可知,渤海粮仓工程大数据平台需要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这需要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第 11题,农业技术的提升可改良农作物,提高农作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可改良土壤,使粮食产量增加。(2015·威海模拟)鱼鸥栖息于湖泊、大河及河流入湖口的河网地区,以鱼、甲壳类及蜥蜴为食。鱼鸥是环境指示物种,如果水草、食物发生变化,鱼鸥会远走他方。每年秋季,青海湖鱼鸥便会向南迁徙,到达孟加拉湾。下图为青海湖鱼鸥迁徙示意图。读图,回答 12、13 题。12.我国某湖区近几年鱼鸥数量从 4 000只锐减到 500只。其原因最可能是( )A.环境污染严重B.过度农垦,湖面萎缩C.气温升高,蒸发旺盛D.天敌数量增加13.科学家为了更好地记录鱼鸥的迁徙路线,需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IS和 GPS B.GPS和 RSC.RS和 GIS D.数字地球【解析】12 选 B,13 选 A。第 12题,根据“鱼鸥是环境指示物种,如果水草、食物发生变化,鱼鸥会远走他方。 ”可推知鱼鸥数量的减少与其生存环境中的水草、食物减少有关;湖区的过度农垦,湖面萎缩,最有可能使鱼鸥食物减少,造成其外迁。第 13题,记录鱼鸥迁徙路线,需要实时获取鱼鸥的位置信息,- 5 -具有该功能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GPS;而“记录”需要利用 GIS。【加固训练】(2015·湖北联考)灰鹱被誉为鸟类中的“迁徙之王” ,其偏爱水温相对较低、鱼虾和浮游动物丰富的海域。科学研究发现,生活在新西兰的灰鹱每年长途跋涉迁徙觅食的路径,似乎都在全球尺度上呈现一个“8”字形。虽然灰鹱种群数量庞大,但在近些年数量却不断减少成为近濒危物种。读下图回答(1)、(2)题。(1)下面最符合灰鹱实际迁徙觅食路线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2)导致近年来灰鹱数量不断减少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A.人类捕杀B.重大疾病C.海洋渔业的过度捕捞D.全球变暖【解析】(1)选 D,(2)选 B。第(1)题,灰鹱长途跋涉迁徙觅食的路径,在全球尺度上呈现一个“8”字形。从图中可以看出,实际迁徙觅食路线是“8”字形的是路线①④。第(2)题,导致近年来灰鹱数量不断减少的原因可能与人类捕杀、海洋渔业的过度捕捞、全球变暖等因素有关;最不可能是重大疾病。读 2010年我国主要省区荒漠化动态变化图,完成 14、15 题。- 6 -14.内蒙古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流水作用 B.风力作用C.冻融作用 D.内力作用15.内蒙古荒漠化面积变化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A.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严重B.开矿、不合理的工程建设,破坏地表环境C.防护林以及其他生物工程的实施D.全球变暖,该地区降水增加【解析】14 选 B,15 选 C。第 14题,内蒙古地区,风力较大,而且出现大风时间较长,风力对土壤侵蚀作用强烈,所以导致内蒙古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风力作用。第 15题,由于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和其他生物工程的实施,内蒙古地区荒漠化防治效果明显,使得内蒙古荒漠化面积变化最大。(2016·郴州模拟)林内 CO2浓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植被叶面面积,植被叶面面积大,CO 2浓度低。读静风条件下某成年云杉林内 CO2浓度日内垂直分布示意图(单位:ppm)和云杉景观图,完成 16、17 题。16.该成年云杉林光合作用最强的时段是( )A.20~24 时 B.16~20 时- 7 -C.12~16 时 D.8~12 时17.该成年云杉林的平均高度约为( )A.15米 B.20米 C.25米 D.30米【解析】16 选 C,17 选 D。第 16题,光合作用可吸收 CO2,放出 O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成年云杉林内CO2浓度在 12~16 时达到最低,说明此时段光合作用最强。第 17题,结合两图可知,云杉林内植被叶面面积小的底部 CO2浓度高,在植被叶面面积大的中部 CO2浓度低;从云杉林内 CO2浓度日内垂直分布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在 30米高度左右,CO 2的浓度变高,说明植被叶面面积变小,因而可推断出该成年云杉林的平均高度约为 30米。【加固训练】(2016·东北名校联考)下图为近 30年来东北部分地区农业类型布局变化图,回答(1)、(2)题。(1)该地区农业类型布局调整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B.耕地面积的扩大C.交通运输的发展D.市场需求的增大(2)吉林玉米种植区号称“黄金玉米带” ,其东侧的长白山、西侧的草原和湿地都是不可或缺的天然保障。下列对长白山、草原和湿地保障作用的分析,错误的是( )A.降水丰富,提供水源B.调节径流,减轻水旱灾害C.森林茂密,补给有机质- 8 -D.阻挡冬季风,提高积温【解析】(1)选 D,(2)选 D。第(1)题,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由图可知,东北水稻和玉米生产面积均扩大,其最主要的原因是随着全国人口数量增多,生活水平提高,对大米和玉米的需求量增加。第(2)题,长白山位于玉米带的东侧,对冬季风不起阻挡作用。(2016·河南百校联考)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读图完成 18、19 题。18.影响图中水稻种植区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劳动力 B.市场 C.技术 D.政策19.甲、乙两地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主要问题分别是( )A.土地石漠化、低温冻害B.土地盐碱化、旱涝频发C.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D.土地沼泽化、土壤污染【解析】18 选 B,19 选 C。第 18题,在社会经济因素中,市场决定了农业种植类型和规模;东北地区稻米质量好,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促使生产者积极改善生产条件,使水稻种植北界向北移动。第 19题,甲地地处内蒙古草原,适宜发展畜牧业,过度放牧会导致土地荒漠化;乙地地处松嫩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过度开垦造成植被破坏,会造成水土流失。- 9 -结合我国某省地图,回答 20、21 题。20.该省水土流失严重,其原因包括( )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②全年降水丰沛③土质疏松,多黄土④不合理的开垦与砍伐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①④21.图中甲湖泊周边地区耕地不足,人地矛盾尖锐。从可持续发 展的角度考虑,该湖泊周边地区应( )A.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B.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工业C.利用水运,发展钢铁工业D.修建电站,开发水能资源【解析】20 选 D,21 选 B。第 20题,该省为江西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且集中;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不合理的开垦与砍伐会导致地表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第 21题,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工业,既可充分利用湖泊水域资源,又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围湖造田会导致湖泊面积减小,生态环境恶化;发展钢铁工业会造成水体污染;该区域落差小,水能不丰富。(2015·安庆模拟)下图为内蒙古生态区划分示意图,完成 22、23 题。22.生态区从Ⅰ到Ⅲ( )A.植被依次为荒漠、草原、森林B.降水量和气温逐渐增加C.太阳辐射逐渐减弱D.气温的日较差逐渐增加- 10 -23.为治理生态区Ⅰ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最主要的措施是( )A.退耕还牧 B.退耕还湿C.植树造林 D.提高单产【解析】22 选 D,23 选 C。第 22题,读图可知,图中生态区从Ⅰ区到Ⅲ区,距海洋的距离越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少,植被带的变化依次为森林、草原和荒漠;随着降水量的逐渐减少,太阳辐射逐渐增加,气候的大陆性增加,气温的日较差逐渐增加。第 23题,读图可知,图中Ⅰ区位于大兴安岭地区,为我国主要的林区,森林资源遭受破坏是其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因而治理该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是植树造林。(2015·四川文综)贝加尔湖湖面每年 1~5 月封冻,冰厚可达 90厘米。下图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据材料回答 24、25 题。24.贝加尔湖( )A.结冰主要原因是海拔高B.湖面中心结冰早于边缘C.位于山谷导致冰层较厚D.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25.贝加尔湖对湖区环境的影响是( )A.结冰时使气温降低B.融冰时使气温升高C.减小了气温年较差D.冰层增加空气湿度【解析】24 选 D,25 选 C。第 24题,结冰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湖面中心水体较厚,相对陆地周围气温较高,结冰较晚;纬度高、海拔高是冰层厚的主要原因;北部纬度高,封冻期长于南部。第 25题,水面和地面的热力性质不同,水面的吸热、放热慢于地面,故贝加尔湖减小了气温年较差;水结冰时放热- 11 -温度会升高,冰融化时温度会降低;冰层蒸发量小。二、非选择题(共 50分)26.(2016·河南名校联考)下图是天山南侧某农业区略图,古今农业区分布在同一冲积扇上。读图回答问题。(12 分)(1)古今相比,古代农业区的自然优势有哪些?(2)分析现代农业区向河流上游方向移动的因果联系。(3)请你为图示农业区提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合理化建议。【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与现代农业区相比,古代农业区所处的位置更靠近河流的下游,说明水源条件更好,所在冲积扇部位的地形更平坦,土壤的颗粒较细,土壤更肥沃。第(2)题,现代农业区向河流上游方向移动主要与人口增多,上游用水增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生态恶化有关。第(3)题,主要从水资源的分配、提高水资源的利用,优化农业结构等方面进行考虑。答案:(1)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地形平坦。(2)人口增加,用水量增加,造成河流下游水量不足,引起土地荒漠化。(3)合理分配水资源,改善灌溉方式(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耐旱作物,实行合理垦殖(改善耕作方式,调整产业结构)。27.(2015·枣庄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 分)匹兹堡位于美国五大湖工业区,曾有美国“钢都”之称;武汉位于中国长江中游工业区,钢铁工业发达。两城市所在的工业区人口密集、制造业发达。下图为两城市所在区域图。- 12 -(1)据图说出两城市地理位置的相似性。(2)依据图文信息,简述两城市发展钢铁工业的相同区位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匹兹堡钢铁工业由于受市场和环境等因素影响,逐渐从辉煌陷入困境。为振兴经济,匹兹堡开始实施“复兴计划” 。(3)读上图概括武汉在发展过程中可从匹兹堡借鉴的成功经验。【解析】第(1)题,结合两地纬度可知它们都地处中纬度;结合两地的海陆位置可知,它们都位于内陆;结合图例可知两地都位于河流沿岸,有铁路经过。第(2)题,从交通条件分析,匹兹堡、武汉两城市都靠近铁路线和河流,交通便利;从水源条件分析,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从市场条件分析,地处制造业发达的工业区,市场需求量大,接近消费市场;从劳动力条件分析,位于人口密集区,劳动力充足,有利于钢铁工业发展。第(3)题,结合图中的匹兹堡实施的“复兴计划” ,武汉应从发展科技、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扶持力度,治理污染等方面借鉴经验。答案:(1)都地处中纬度,大陆内部,河流沿岸或河流交汇处(铁路沿线或铁路交会处)。- 13 -(2)邻近铁路线和河流,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地处制造业发达的工业区,市场需求量大(接近消费市场);位于人口密集区,劳动力充足。(3)大力发展科技(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技术工业和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增强经济效益);政府提供支持(实现工人再就业;提供就业机会);治理大气污染,改造城市环境。28.(2016·广东六校联考)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2 分)材料一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局部区域示意图。材料二 韩国最大岛屿——济州岛是一座典型的火山岛,人称“风多、石头多” 。材料三 图中三地相关数据资料。地名 上海 济州岛首府济州 室户岬海拔(米) 3 24 185年降水量(mm) 1 111 1 456.9 2 435.6(1)描述济州岛的地理位置。(2)分析济州岛“风多、石头多”的原因。(3)比较图示区域内上海、济州、室户岬三地气候的异同。【解析】第(1)题,位置主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分析。读图,济州岛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韩国南端,地处亚热带,亚欧大陆东部,属于太平洋西部岛屿,位于黄海、东海、日本海交汇处;北隔济州海峡与朝鲜半岛相望,西隔黄海、东海与中国大陆相望,东隔朝鲜海峡、对马海峡与日本群岛相望。第(2)题,济州岛季风气候强盛,属东亚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岛屿周围海面辽阔,对风的摩擦力小,所以风力强劲。济州岛为火山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地壳运动及岩浆活动强烈,火山喷发形成大量玄武岩。风化及风力、海水等外力侵蚀作用强烈,所以多- 14 -石头。第(3)题,根据材料三分析,上海、济州、室户岬三地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这是相同点。根据表格数据判断,上海、济州、室户岬三地自西向东年降水总量逐渐增加,气候海洋性逐渐增强,气温年较差逐渐减小。最西面的上海表现出较强的大陆性特征,最东面的室户岬具有较强的海洋性特征,中间的济州处于过渡状态。答案:(1)(位于韩国南端,)地处亚热带;(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部(岛屿),黄海、东海、日本海交汇处;北隔济州海峡与朝鲜半岛相望;西隔黄海、东海与中国大陆相望;东隔朝鲜海峡、对马海峡与日本群岛相望。(答出 3点即可)(2)季风气候强盛(或属东亚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岛屿周围海面(辽阔)摩擦力小,风力强劲。济州岛为火山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地壳运动及岩浆活动强烈,火山喷发形成大量(玄武)岩石,风化及外力(风力、海水)侵蚀作用(强烈)多石头。(3)相同点: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少雨);不同点:自西向东年降水总量逐渐增加;气温年较差逐渐减小;(最西的)上海表现出较强的大陆性特征,(最东的)室户岬具有较强的海洋性特征,(中间的)济州处于过渡状态。29.(能力挑战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 分)张北县被称为坝上明珠的安固里淖永远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偌大的一片湖面,只剩龟裂的湖底和一艘艘废弃的游船。张北县过去主要种植小麦、亚麻、土豆等抗旱作物,但这些产出太少,1990 年以后县里开始引导农民种菜,蔬菜是高耗水的作物,在缺水的张北,农民打机井抽取地下水进行浇灌是比较普遍的做法。下图为安固里淖湖的位置和安固里淖湖及其上游水库面积在不同时期的变化统计表。- 15 -安固里淖湖及其上游水库面积统计表监测日期安固里淖湖面积(hm 2)上游水库面积(hm2)1975年 6月 4 314.76 992.311987年 5月 3 725.80 1 637.892002年 7月 3 831.07 1 097.602005年 9月 1 450.76 1 596.912006年 9月 0 1 232.142007年 3月 0 1 126.19(1)简述安固里淖湖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2)说明安固里淖湖面积的变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3)导致安固里淖湖消失的原因有哪些?(4)评价张北县产业结构调整对安固里淖湖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对改善安固里淖湖区生态环境提出合理化建议。【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判断出安固里淖湖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再判断其气候特点。第(2)题,生态环境问题要围绕湖水减少直至消失所引发的问题进行分析。第(3)题,原因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分析回答。第(4)题,要从种植业的用水变化的角度分析回答,建议要从能够改善干旱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角度回答。答案:(1)(处于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交界处,属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较少,集中在夏秋季节;冬季寒冷干燥,冬春干旱,多大风、扬沙天气。(2)湖泊干涸,湖区及周围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干涸,湖盆及周围土壤盐渍化;干湖盆里的盐碱会产生“盐碱尘暴” ,导致草原退化,土地沙漠化。(3)自然原因:连续多年气候干旱,使得该湖泊进水量远远低于被蒸发的水量,导致湖泊面积逐年减少,直至干涸。人为原因:上游水库的修建和蓄水;过度垦殖、植被破坏严重,水源涵养能力差,盐渍荒漠化严重;地下水过量开采。(4)增加区域水资源的消耗量,导致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区域生态恢复,发展畜牧业和节水农业;利用区位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业;合理控制和规划水利工程设施;加强区域内水土资源的管理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