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6111131.ppt--点击预览
- 20161111310.ppt--点击预览
- 20161111311.ppt--点击预览
- 20161111312.ppt--点击预览
- 20161111313.ppt--点击预览
- 20161111314.ppt--点击预览
- 20161111315.ppt--点击预览
- 2016111132.ppt--点击预览
- 2016111133.ppt--点击预览
- 2016111134.ppt--点击预览
- 2016111135.ppt--点击预览
- 2016111136.ppt--点击预览
- 2016111137.ppt--点击预览
- 2016111138.ppt--点击预览
- 2016111139.ppt--点击预览
- 201611121123.doc--点击预览
- 201611121124.doc--点击预览
- 201611121125.doc--点击预览
- 201611121126.doc--点击预览
- 201611121127.doc--点击预览
- 201611121128.doc--点击预览
- 201611121129.doc--点击预览
- 201611121130.doc--点击预览
- 201611121131.doc--点击预览
- 201611121132.doc--点击预览
- 201611121133.doc--点击预览
- 201611121134.doc--点击预览
- 201611121135.doc--点击预览
- 201611121136.doc--点击预览
- 201611121137.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诗 歌部分第一 单 元 生命的律 动第一 课时 天狗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合作探究 诗 歌部分第四 单 元 大地的歌吟第一 课时 河床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合作探究 诗 歌部分第四 单 元 大地的歌吟第二 课时 金黄的稻束 / 地之子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合作探究 诗 歌部分第四 单 元 大地的歌吟第三 课时 半棵 树 / 边 界望 乡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合作探究 诗 歌部分第五 单 元 苦 难 的琴音第一 课时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合作探究 诗 歌部分第五 单 元 苦 难 的琴音第二 课时 老 马 / 憎恨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合作探究 诗 歌部分第五 单 元 苦 难 的琴音第三 课时 这 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 雪白的 墙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合作探究 诗 歌部分第一 单 元 生命的律 动第二 课时 井 / 春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合作探究 诗 歌部分第一 单 元 生命的律 动第三 课时 无 题 / 川江号子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合作探究 03课后课时精练诗 歌部分第二 单 元 挚 情的呼 唤第一 课时 贺 新郎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合作探究 03课后课时精练诗 歌部分第二 单 元 挚 情的呼 唤第二 课时 也 许 —— 葬歌 / 一个小 农 家的暮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合作探究 诗 歌部分第二 单 元 挚 情的呼 唤第三 课时 秋歌 —— 给 暖暖 / 妈妈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合作探究 诗 歌部分第 三 单 元 爱 的心 语第一 课时 蛇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合作探究 诗 歌部分第 三 单 元 爱 的心 语第二 课时 预 言 / 窗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合作探究 诗 歌部分第 三 单 元 爱 的心 语第三 课时 你的名字 / 神女峰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合作探究 1天狗一、语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飞奔(bēn) 奔(bēn)驰奔(bèn)命 奔(bèn)走呼号B.剥(bō)削 剥(bō)落剥(bāo)皮 剥(bāo)花生C.宁(níng)静 宁(nìng)可宁(níng)缺毋滥 息事宁(níng)人D.哺(bǔ)育 濒(pín)危咆哮(xiāo) 人才济济(jǐ)解析:A.奔走呼号 bēn;C.宁缺毋滥 nìng;D.濒 bīn、哮 xiào。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电气 水蒸汽 蒸汽机 汽水 汽油B.掂量 符合 烦躁 振灾 屏弃C.心肝 旗杆 麦秆儿 枪杆 百尺竿头D.耗废 吞噬 爆炸 暴发户 雷厉风行解析:A.水蒸气;B.赈灾;D.耗费。答案:C3.下列诗句的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我/把日/来吞了B.我/是全宇宙的/Energy 的总量C.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D.我便/是/我呀解析:应是“我/便是/我呀” 。答案:D4.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著名影星成龙为全国支援海地灾区募捐活动推波助澜,向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的 8 位中国维和警察家属和中国维和部队捐款 500 万元人民币。B.媒体上关于《阿凡达》的影评汗牛充栋,可惜其中大部分只是营销程序中的标准动作所产生的泡沫。C.在现代经济社会,一个对外开放的国度,面对全球变化莫测的经济形势,只有拥有足够的国际储备,才能有恃无恐,稳坐钓鱼船。2D.我国外汇储备已超过 4000 亿美元,来自美国和其他方面希望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此起彼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考虑如何规避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潜在危险。解析:A.推波助澜:比喻促成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此处褒贬不当。B.汗牛充栋:形容藏书极多。用错了对象。C.有恃无恐:因有某种势力可凭借、可依靠,言行无所顾忌。贬词褒用,色彩不当。答案:D5.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英国史特劳斯夫妇的三口之家严格坚持一套环保生活,过去一年里,他们全家的垃圾总量只有区区一小桶,堪称英国“最牛环保家庭” 。B.去年 7 月以来,贵州、云南以及四川部分地区发生了夏冬和今春四季连旱,干旱时间之长,历史罕见,达到 80 年至 100 年一遇。C.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学习汉语。据估计,有超过 200 万美国人能够说一定程度的普通话,学习中文的中小学生数量在七年之间增长了 10 倍。D.青海玉树县发生 7.1 级地震以来,当地政府和解放军部队以及全国各地驰援的抢险救援队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群众已获得救助物资,防止地震的再次发生。解析:A.“坚持一套环保生活”成分残缺,应在“生活”后加“习惯”一词才与“坚持”相搭配。B.“达到 80 年至 100 年一遇”动宾搭配不当,应将“达到”改成“为”才能与上句连通,与下句搭配。D.“驰援” “救助”语义重复, “防止地震的再次发生”不合逻辑。答案:C二、课内阅读阅读《天狗》一诗,完成 6~7 题。6. 诗中采用第一人称“我”的抒情方式,有何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全篇都以“我”的口吻来写,诗人以天狗自喻,通过天狗气吞宇宙的非凡之势来抒发内心豪情。诗歌自始至终贯穿着强烈的感情,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在象征性的诗歌意象中,塑造了一个大胆反抗、勇敢叛逆的抒情主体,——“我”(即“天狗”)的形象。“我”横空出世, “我”雄居宇宙, “我”主宰一切, “我”与宇宙本体合而为一, “我”在自噬其身中获得新生。诗人紧紧抓住“我”的“动”的精神,表现出扫荡一切、摧毁一切的神奇的自我力量,唱出对具有无穷潜能的自我力量的赞歌。 7. 诗中运用了很多排比句,试对这种写作手法在本诗中的作用和好处作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诗体形式上,全诗通体以“我”字领句,从头至尾,构成连珠式排比,层层推进,步步强化,有效地加强了语言气势,渲染了抒情氛围。加之,诗句简短,节奏急促,3韵律铿锵,诵读之时,状如狂暴的急雨、奔腾的海潮,具有一种夺人心魄的雄壮气势。答案:全诗通过排比句式的运用和天狗形象的塑造,烘托了一种奔腾汹涌的气势。这种气势正是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的产物,它具有一种激励人们奋勇战斗的鼓舞力量。三、课外阅读(一)阅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回答 8~9 题。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 Rhythm 哟!8.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表达了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9. 请你联系全诗,说说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 Rhythm 哟”有什么深刻的含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力的绘画,力的舞蹈”是洪涛的形态, “力的音乐,力的诗歌”是洪涛的声音,而“力的 Rhythm”则是洪涛的节奏和音律。总之,这是对力的美化,赋予力以人们常见的艺术美的形象;同时又是对力的艺术美的歌颂,对充溢着力的崇高美的歌颂。答案:这是对力的歌颂和赞美。诗人尽情歌颂的力,其实正是“五四”时期的那种时4代精神的特征。(二)阅读下面短诗《唯一的光明》(选自《泰戈尔诗集》),完成 10~11 题。唯一的光明如果所有人都害怕而离开了你,那么,你,一个不幸的人,就敞开心扉,孤军前进!如果无人在狂风暴雨的茫茫黑夜里高举火把,那么,你,一个不幸的人,让痛苦点燃你心中的明灯,让它成为你唯一的光明。10. 这首短诗被誉为“强者的座右铭” 。请根据本诗内容,说说这是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因为这首诗表达了面对孤独能勇敢前进,把孤独的痛苦作为照亮自己前进的明灯的内容。11. 朗读这首诗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采用怎样的语速?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述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沉重而又坚定的感情。语速要缓慢而饱含激情。因为这是一个在逆境中仍自强不息的强者的诗篇,但他背后所蕴含的孤独、痛苦是沉重的。四、语言运用12.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三个交际情境,加点的谦敬辞分别存在使用不得体的错误,请解释原因并加以改正。①肯定专家的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的散文大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②接受朋友的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③询问长辈年龄:“老奶奶,请问您芳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忝列”总是用于自谦,而在此处用在了对方身上。应改为“位列” 。②“笑纳”总是用于请别人收纳自己的东西,这里用于自己收纳别人的东西,弄错了对象。应改为“却之不恭”或“不推辞” 。③“芳龄”总是用于称年青女子的岁数,不能用于老年人。应改为“高寿” 。13.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话。美国市场学会董事菲利普·科特勒博士谈到产品开发的趋势特征时说:20 世纪 80 年代,产品开发过程的特征是:“准备!瞄准!射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 世纪 90 年代,客户研究更加复杂,人们提出了“瞄准!准备!射击!”——先进5行市场调研,然后开发产品。而 21 世纪的一种假设,那就是“射击!射击!射击!”——根本无暇进行研究,把产品拿来直接去试,去销售。答案:开发产品,进行市场调研,然后销售产品。14.学校拟制作“民俗文化里的牛”的展板。请概括下面资料的主要内容,用“牛以……为……”的句式写一个单句,作为牛被人们赞美的有关因素的文字说明。(不超过30 字)我国自古就是一个以农业立国的国家,中华文明的形成是在农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完成的。而农业的充分发展离不开对牛耕技术的应用。能挽犁耕地使得原来仅靠人力难以做到的深翻土地、精耕细作成为现实,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促进了手工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难怪有人说,牛耕的发明和推广,在农业史上是划时代的大事,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里程碑。直到 21 世纪的今天,用牛耕田的现象还偶有所见。然而牛的用途绝不止于耕田,它拉车运输,有陆地之舟的美称,它的肉和奶是富含营养的优质食品,它的皮可以做船做衣服鞋帽,它的毛可以打绳子擀毡毯,甚至它的粪便也是很不错的燃料。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牛以其气力和血肉之躯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作出了巨大贡献。(内容概括恰当,语言通顺即可)15. 请观察漫画,补充下面文段中 A、B、C、D、E 处空缺的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语言简洁连贯,生动形象。漫画的背景是灰霾的天空,林立的高楼,荒芜的土地和____A____。主体是一条鱼,这条鱼____B____,蜷缩在椅子上;它干涩无神的眼球突出来了,____C____;____D____半瓶水。由此可知,这幅漫画的主题是____E____。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干涸(坼裂)的河流 B.躲藏在太阳伞下 C.张开的大嘴艰难地呼吸着 D.手里拿着(鱼鳍夹着) E.呼吁保护水资源(水是生命之源)1井 春一、语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奔头儿/奔放 奔走/笨蛋贲门/苯甲基 狂奔/饭钵B.脊髓/燧人氏 遂心如意/半身不遂威名/偎依 吞噬/啮合C.刹那/刹车 创伤/创造行款/行头 宁可/宁缺毋滥D.拧螺丝/叮咛 粗犷/旷达剽悍/漂泊 氛围/气愤解析:A.bèn/bēn,bēn/bèn,bēn/běn,bēn/bō;B.suǐ/suì,suì/suí,wēi/wēi,shì/niè;C.chà/shā,chuāng/chuàng,háng/xíng,nìng/nìng;D.nǐng/níng,guǎng/kuàng,piāo/piāo,fēn/fèn。答案: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瞥见 烦躁 屏弃 洗涤B.虔诚 暖昧 摇曳 拽一把C.迷罔 辐射 蛊惑 酒盅D.仆倒 融化 漩窝 沥血解析:B.暧昧;C.迷惘;D.漩涡。答案:A3.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北大教授季羡林深受大众尊敬,媒体也不断给他扣帽子,冠以“国学大师” “学界泰斗” “国宝”等称号。B.外国人听中国的京剧往往不知所云,但挪威作家诺达尔·格里格不仅能听懂、看懂梅兰芳的京戏,而且还能真正走进梅兰芳的艺术世界。C.秦王朝以及秦始皇的历史,并没有全被记录在史书里,尤其是有关营造了近四十年的秦始皇陵,由于记载不详,更显扑朔迷离。D.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力士力大无比,仿佛有穿云裂石之功,精彩的表演震撼了全场的观众。解析:A.扣帽子:指对人或事不经过调查研究,就加上现成的不好的名目,感情色彩不当;B.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语义不当;D.穿云裂石:指2歌声高亢嘹亮,与句意不符。答案: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将群众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和群众利益是否得到维护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主要标准,干部重经济增长、轻群众生活的观念开始改变。B.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 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指出,香港居中国最具竞争力城市榜首,深圳力压北京和上海,排名第二。C.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名教师如果缺乏高尚的师德,哪怕知识水平再高,业务能力再强,也不能很好地完成教书育人。D.重庆市政法委书记刘光磊在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虽然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仍不彻底,下一步工作任务仍然很艰巨。解析:B.主语残缺,去掉“根据” ;C.宾语残缺,应为“完成……的任务” ;D.语序不当, “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放到“虽然”前面。答案:A二、课内阅读阅读《井》一诗,完成 5~6 题。5.如何理解“井”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或它在世间的命运遭遇?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中设置了一个“我”与“你们”的对话情景,从侧面展现了“井”的遭际:“被屏弃于温暖之外” , “满足于荒凉的寂寞”和“孤独” ,被“淘汲”和“扰乱” ,任“花叶腐烂”在“心灵深处” ,因垃圾淤塞而“被遗弃” 。总的来说,相对于外部的污浊环境,“井”是一个无私的给予者,而且是坚忍的、 “默默地承受”的。6.试剖析“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的内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两句诗点明了“井”的生命内涵的源泉。 “黑暗的地层”既指明了保持高洁的“井”所面对的险峻处境,又隐含着其生命内涵的强大支撑——生存在社会底层的民众。“无边的宇宙”带有某种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它实际展示的是“井”所向往的开阔的胸襟、高远的抱负。3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按要求回答 7~8 题。人行道在车来车往的街头,横越马路是不那么自由——只在一定部位划两条白线,通过吗?必须从这儿行走!严厉也是一种爱呀,条条框框并非全是保守;只因我们曾忽视规律和法则,至今,心上还有条流血的创口……7. 概括全诗的主旨。(限 20 字以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要自觉遵守各种符合客观规律的法则。8. 简析这首小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是一首即事明理的寓意诗,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摄取街头一景,写其严厉,再写其理,由此生发议论,揭示遵规守法的哲理,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四、语言运用9. 阅读下面的语段,根据交流的语境填空。蜡烛突然熄灭了。孩子问爸爸:“蜡烛还有油,怎么就熄灭了呢?”爸爸回答说:“蜡烛的芯烧完了,当然就熄灭了。 ”孩子若有所悟,再问爸爸:“______________”爸爸回答说:“______________”答案:没有芯的蜡烛会熄灭,没有心的人呢?没有心的人和没有芯的蜡烛一样,不能照亮别人。1无题 川江号子一、语言基础知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和谐 揩油 楷书 皆大欢喜B.屏弃 屏息 屏风 天然屏障C.漩涡 旋即 璇玑 天旋地转D.融化 隔绝 打嗝 隔岸观火解析:A 项,xié,kāi,kǎi,jiē;B 项,bǐnɡ,bǐnɡ,pínɡ,pínɡ;C 项,xuán,xuán,xuán,xuán;D 项,rónɡ,ɡé,ɡé,ɡé。答案:C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融化 泯灭 山青水绿 不胫而走B.搏斗 绝壁 抑扬顿错 既往不咎C.和谐 瞥见 默默承受 划地为牢D.垃圾 揣摩 焦虑迷惘 正重其事解析:B 项,错—挫;C 项,划—画;D 项,正—郑。答案:A3.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________。树的美在于姿势的轻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A. 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也不逊于花。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B. 树的美也不逊于花,花是美丽的。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C. 花是美丽的,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也不逊于花。D. 树的美也不逊于花,花是美丽的。树好比人的姿态,花好比人的面庞。解析:注意上下文中句式和内容应协调一致。答案:A4. 下列关于“新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 “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C. “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是运用现代白话。D. “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解析:新诗中的格律诗也是要讲究格律和押韵的。答案:D25. 下列关于诗歌特点表述不准确的一项( )A. 一首诗总会让读者感受到一定的韵律节奏,这往往是通过押韵来实现的。B. 所有诗在外形上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分行,所以分行写的就是诗歌。C. 诗歌有比其他文学样式更精美、更隽永的语言。D. 诗歌同其他文学艺术一样从根本上说来源于生活。解析:分行是针对现代诗而言的,散文诗是不分行的,中国古典诗歌也不分行。答案:B二、课内阅读阅读《无题》 ,回答 6 题。6.诗中“大风雪”和“雪后的平原”分别比喻什么?两者有什么内在联系?大风雪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雪后的平原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内在联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残酷的现实、战争和灾难。经历劫难后的国土。 “天青” “水绿” “鸟飞” “鱼游”一派祥和宁静的氛围,正是战士们大无畏的牺牲与奉献换来的。阅读《川江号子》 ,回答 7 题。7.下列句子有何特点?有何表达效果?但是几千年来/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除了那悬挂在绝壁上的/一片云,一棵树,一座野庙?……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以设问的句式传达出英雄的孤独与抗争的失败。 “碎裂人心的呼号”与“沥血”的“歌唱”除了绝壁之上孤寂千年的云朵、突兀却沧桑的孤树和岁月中荒芜的野庙再无人倾听,这是一种孤傲的自白与婉转的呼号,带着一种生命的悲壮与苍凉。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 8~9 题。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地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飏,飞飏,飞飏——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3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飏,飞飏,飞飏——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飏,飞飏,飞飏——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8. 诗中用了多个“飞飏” ,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通过反复,突出了雪花的坚定和执著的追求,欢快和自由的情绪;②体现了诗人激情起伏的思路,形成情感线索,推进了情感的发展;③突现诗歌主旨;④强化铿锵的韵律,增强感染力。9. 现在的欣赏者多从爱情诗的角度来解读这首诗。请你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简要赏析这首诗的内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中的雪花,纯洁、快乐、自由、坚强、坚定,是诗人的自比,也可视为执著追求者的象征。全诗写出了雪花快乐的追求过程。诗中的姑娘,可视为“我”追求爱情的假想对象,也可视为“我”追求美好理想的假想对象,当然还可视为“我”追求美的假想对象、追求自由的假想对象。另外,本诗中的快乐追求都是建立在“假如”的前提下,这种假想的追求正是诗人在不如意的现实中的渴望与期待,此说也成立。四、语言运用410. 根据下面给出的格式,在空缺处补写诗歌的中间一节。妹妹说门前一口水塘妹妹说——那是一张绿色的唱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浮标上下跳跃妹妹说——那是一曲《欢乐的童年》答案:示例:塘边一根钓竿/妹妹说——/那是一根金色的磁针1贺新郎一、语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眉梢/稍微 兑现/蜕化变质 参劾/言简意赅B.希冀/比翼 桑梓/莘莘学子 朔方/横槊赋诗C.蕴藉/狼藉 纤绳/纤尘不染 数控/数见不鲜D.调停/调兵 薄礼/厚今薄古 差旅/差强人意解析:A 项,shāo/shāo、duì/tuì、hé/gāi;B 项,jì/yì、zǐ/shēn、shuò/shuò;C项,jiè/jí、qiàn/xiān、shù/shuò;D 项,tiáo/diào、bó/bó、chāi/chā。答案: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气概 慷慨 实名制 天涯孤旅B.通牒 安详 冷不防 过眼涛涛C.坐阵 服帖 忘年交 低吟浅唱D.振撼 整饬 煞风景 凄然相向解析:B 项“过眼涛涛”应为“过眼滔滔” ;C 项“坐阵”应为“坐镇” ;D 项“振撼”应为“震撼” 。答案: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在国内影视界和社会上知名度都极高,在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堪称炙手可热的名人。B.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的北京来说,经济适用房的低价位无疑对工薪阶层具有巨大的吸引力。C.角色的个性鲜明,是电视剧《康熙王朝》最值得欣赏的地方。甚至连配角都栩栩如生,令人难忘。D. 《阿 Q 正传》对国民性弱点的揭示,至今仍然振聋发聩,鲁迅先生所概括的阿 Q 的精神胜利法,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话题。解析:A.炙手可热,比喻人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不指知名度。B.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不用于价格高低的比较。C.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不形容个性鲜明。而且, “配角”是人,活人,怎么能说“活人像活的一样”呢?D.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答案:D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俄关系已进入互相提供重要发展机遇、互为主要优先合作伙伴。在发展双边关系、2处理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两国的契合点很多,合作共赢的机会很多。B.美国《预防》杂志刊文指出,年龄在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如果每天买菜、煮饭、干家务活的时间在一小时以上,他们的身体会更健康。C.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打破高考户籍限制,从 2014 年起,凡在山东省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山东户籍的考生均可在山东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D.新落成的高铁车站在配套设施上较以前的普通车站有了明显改善,高清大屏幕 24小时不间断地提醒旅客警惕防骗防盗。解析:A 项,成分残缺, “进入”缺少宾语,可以在“伙伴”后补上“的新阶段” ;B 项,“买菜、煮饭、干家务活”不合逻辑,分类不当;D 项, “警惕”和“防骗防盗” ,搭配不当,意思弄反了。答案:C二、课内阅读阅读《贺新郎》上阕,完成 5~6 题。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5. 诗的上阕哪几句是化用前人诗句?各自表达了什么意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挥手从兹去”化用李白《送友人》诗中的一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以唐音定下叙事兼抒情的声调。 “更那堪凄然相向”以一行婉约词风的诗句写了二人离别时凄然相对,忍受不了内心滚滚悲伤的情状。犹似柳永《雨霖铃》中:“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诗人禁不住又一次诉说心中的困苦之情。可心爱的人愁眉紧锁,别离的泪水却强忍住了。6. 如何理解上阕结尾“人有病,天知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是诗人对社会的焦虑,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意思。二是诗人表达对爱妻的愧疚。 “人”和“天”承应上句的“吾”和“汝” ,以求得到杨开慧的进一步理解,为天下人谋幸福必须舍弃个人小家庭的儿女私情。三、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虞美人·枕上毛泽东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3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注】 《虞美人·枕上》 ,是 1921 年写给夫人杨开慧的。1920 年冬,杨开慧同毛泽东在长沙结婚。1921 年夏,毛泽东告别新婚不久的夫人杨开慧,与何叔衡悄然登船,东下上海,去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途中,夜间无法入睡,思念远方的爱人,写下了这首词。7. 如何理解“枕上”在全词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词题为“枕上” ,作于 1921 年。毛泽东在 1920 年冬结婚,则“枕上”是新婚不久的“枕上” 。新婚小别,所以才愁成了这般模样。他思念新婚的爱妻,无法入睡。②引出下文中的“离愁”如同翻江倒海一样。睡不着,天又老是不亮,只好披衣坐起身,呆呆地看天上的寒星。8. “百念都灰烬”的含义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百念都灰烬”指的是万念俱灰。这首《虞美人》刻画出了另一个毛泽东,他原来并不总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他也会想老婆,也会流眼泪。离开了老婆,他竟然像孩子一样地孤单,软弱,竟至于万念俱灰。9. 如何理解毛泽东的儿女情长?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词的上阕写的是离愁别绪。起句“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现愁苦之多,如江海翻腾巨浪汹涌澎湃,来势凶猛不可阻挡。奇妙比喻引人遐想,造成悬念。而“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更写出毛泽东因愁苦而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三个单调的动作极写内心孤寂难忍和无可奈何的情态。下阕则抒发对离人的深切思念之情。终于熬过黑夜,迎来了黎明。在百念成灰的时候,唯独难以忘怀的还是那位离人,呼应上阕,更添愁苦之情。 “一钩残月”也不解风情,使愁绪倍添。诗人不由感叹“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毛泽东这种为大家舍小家,为革命舍爱情,为国情舍私情却又深深牵挂恋人的真情深深地打动了读者,感动着无数少男少女。(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0~11 题。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毛泽东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4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注】 此诗为毛泽东于 1961 年所作。20 世纪 60 年代我国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的内外矛盾交迫,使国内局势出现恶化,国家困难重重。10. 结合注释,谈谈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为国家领袖的毛泽东表现出了在大革命最艰难时的宏伟气魄,他泰然处之,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迎挑战而上。伟人以高超的写作技巧将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浓缩于此七绝之中,从中可以领略到作者“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悠闲自得的超然风度。11. 如何赏析诗歌最后一句“无限风光在险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无限风光在险峰”可以说是对诗人一生的人生哲学的概写,在“暮色苍茫”的环境中,他独能登临“险峰” ,看“劲松” ,观“乱云” ,寄托着深邃而丰富的哲理思考。将所描写之实物注入自己的意志,使人领会奇异于平淡之中。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小路上攀登的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四、语言运用12. 以“夏季达沃斯论坛”为开头,将下面的短句变为一个长句。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不得改变原意。①世界经济论坛在达沃斯举行,又称达沃斯论坛。②夏季达沃斯论坛与一般意义的达沃斯论坛不同。③夏季达沃斯论坛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平台。④在这一平台上,世界 500 强企业可与最具潜力的企业对话,与各国、各地区政府之间对话。⑤夏季达沃斯就是在中国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行业峰会暨全球成长型企业年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夏季达沃斯论坛是与在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不同的,为世界 500 强企业同最具潜力的企业对话、同各国和各地区政府之间的对话提供更大平台的,在中国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行业峰会暨全球成长型企业年会” 。13. 毛泽东的诗词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能给人深刻的启示,有些诗词至今仍脍炙5人口。请你为“毛泽东诗词朗诵会”的主持人写一段结束语,来结束这次朗诵会。要求:①必须引用毛泽东的诗词;②语言连贯并富有激情;③不少于 60 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毛泽东诗词是中国诗林中矗立的一棵参天大树,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从“鲲鹏击浪从兹始”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我们领略到了毛泽东“唤起工农千百万”的雄伟气魄, “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同学们,让我们谨记一代伟人的教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