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课件+试题)(打包6套)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高中语文第1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课件试题打包6套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zip高中语文第1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课件试题打包6套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zip
20161114432.ppt
20161114433.ppt
20161114434.ppt
2016111447.doc
2016111448.DOC
2016111449.doc
  • 全部
    • 20161114432.ppt--点击预览
    • 20161114433.ppt--点击预览
    • 20161114434.ppt--点击预览
    • 2016111447.doc--点击预览
    • 2016111448.DOC--点击预览
    • 2016111449.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第一板 块 赏 析示例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1课时训练一123基 础 梳 理能 力 提 升语 言 运 用基 础 梳 理答案: pí chánɡ wéi qīn chuò yǐ lǐ mèi jīnɡ chóu chú bó dì chāi shènɡ jì 答案: 宵 缈 寰 娇 苑 缅 暇 /遐 装 /妆答案: (1)驾驭,御临宇内,即统治天下的意思 (2)容颜姿色 (3)封爵赐邑 (4)可爱,可羡 (5)凄楚缠绵的样子 (6)天色微明的样子 (7)反复,频繁 (8)睡醒 (9)微看 (10)又 (11)听凭 (12)于是 (13)还 (14)只能4. 文学常识填空。白居易 (772- 846),字乐天,号 ________。他在 《 与元九书 》 中提出的文学主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我们熟知的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出自他的作品 《 ________》 ,另外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则出自他的名作 《________》 。和白居易同时代的陈鸿写了一篇 《 ________》 ,创作意图是 “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 ”。答案: 香山居士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琵琶行 长恨歌 长恨歌传5. 名句名篇默写。(1)回眸一笑百媚生, ____________。(2)遂令天下父母心, 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耿耿星河欲曙天。(4)玉容寂寞泪阑干, 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此恨绵绵无绝期。答案: (1)六宫粉黛无颜色 (2)不重生男重生女 (3)迟迟钟鼓初长夜 (4)梨花一枝春带雨 (5)天长地久有时尽能 力 提 升6. 读完诗歌第一部分 (从开头至 “惊破 《 霓裳羽衣曲 》 ”),分析下面的诗句,看看它们分别表现了唐玄宗怎样的特点?答案: ① 耽于声色 ② 贪色荒政误国类别 诗句 性格特点直接描写“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芙蓉帐暖度春宵 ”“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尽日君王看不足 ”表现了唐玄宗 “不早朝 ”、 ① ______的特点间接描写“云鬓花颜金步摇 ”“姊妹弟兄皆列土 …… 不重生男重生女 ”唐玄宗沉迷于杨贵妃,封赏杨家姊妹弟兄,表现了唐玄宗② ____________的特点7. 阅读从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到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部分诗句,与同桌讨论,进一步把握唐玄宗的形象。(1)这些诗句写了唐玄宗哪些表现?场合 唐玄宗的表现赐死贵妃时② ________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月伤心,闻铃断肠,寂寞悲苦还都路上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 _____ 物是人非,睹物思人,触景生情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唐玄宗的这些表现看你觉得唐玄宗有何性格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应该如何认识唐玄宗的性格特点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① 欲救不得,眼流泪心流血,矛盾痛苦 ② 逃蜀途中 ③ 不见玉颜,踌躇不去,追怀忆旧 ④ 还宫之后 ⑤ 上穷碧落下黄泉,教道士殷勤觅魂(2)赐死杨贵妃,是被逼无奈;事后追忆思念,伤心欲绝;直至派遣道士殷勤觅魂。所有这些,都表现了唐玄宗钟情、痴情,对爱情坚贞不渝的特点。(3)作为一个人,唐玄宗有着普通人的真情,值得肯定。这种哀婉缠绵的真情也令人荡气回肠。但是,作为一国之君,唐玄宗的这种痴情便不免荒唐,他没有反思因为沉迷于杨贵妃而导致国家颠覆的政治悲剧,对自己的行为也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悔恨,只是沉溺于失去杨贵妃的痛苦中不能自拔,因为这种狭隘的痴情,被称为迷色误国的荒唐君主便毫不过分了。8. 诗歌从 “杨家有女初长成 ”到 “惊破 《 霓裳羽衣曲 》 ”以及从 “忽闻海上有仙山 ”到诗歌结尾,主要写杨贵妃,从诗歌的这些描写中你看出杨贵妃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人物 诗句 作用 形象杨贵妃“天生丽质难自弃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温泉水滑洗凝脂 ”“云鬓花颜金步摇 ”描绘了杨贵妃的① ____________杨贵妃不仅是一个⑥ _______的倾国美人,而且是一个⑦ _____的女子“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 说明杨贵妃的 ② ________“闻道汉家天子使, …… 花冠不整下堂来 ” 以形写情,表现了杨贵妃的 ③ _______“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渲染了杨贵妃的④ ___________……“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刻画了杨贵妃对唐玄宗的⑤ ________答案: ① 美貌 ② 多才多艺 ③ 焦急与迫切 ④ 凄美、寂寞、哀怨 ⑤ 深情厚谊 ⑥ 貌美如花、多才多艺 ⑦ 重情重义、忠贞不渝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9. 解释下列词语。① 云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萦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青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 高入云霄的栈道 ② 曲折环绕 ③ 青春的美好容颜 10. 试分析画线语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画线的语句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11. 诗歌从哪些方面来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之情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之情。12. 节选的这部分诗句刻画了唐玄宗怎样的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表现唐玄宗在杨贵妃死后愁苦、寂寥、伤痛之情以及对杨贵妃无尽和刻骨的相思,读者看到的不是一个帝王,而是一个普通人对爱情的忠贞。 13. 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通过景物的渲染来描写,有的景中见情,有的融情于景。如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 (2)通过人物的动作来描写,如 “踌躇不能去 ”“信马归 ”“孤灯挑尽 ”等。 (3)直接描写心理,如 “尽沾衣 ”“思悄然 ”“谁与共 ”等。语 言 运 用14. [2013·天津高考 ]阅读 《 春暖花开 》 歌词片段,按要求作答。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穿越阴霾,阳光洒满你窗台。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1)将 “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 ”这句话扩写为一段散文,限 60字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仿照 “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 ”,写一句歌词,注意押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春风的鼻息轻拂着大地,点点新绿闪着诱人的光。我仰望天空,蔚蓝的天空下是几只飞得越来越高的风筝,耳边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 ……(2)生活如歌,有时低沉,有时豪迈。第二板 块 自主 赏 析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1课时训练一123基 础 梳 理能 力 提 升语 言 运 用基 础 梳 理4. 文学常识填空。(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我国文学史向来以 “风 ”“骚 ”并称, “风 ”“骚 ”分别指 ________、 ________。 《 楚辞 》 由西汉的 ________编辑,东汉的________做章句,其中的诗句具有浓厚的 ________地色彩。(2)杜甫 (712- 770),字子美,河南巩 (今河南巩义 )人。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人称 ________。杜甫的诗广泛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被称为 ________。作品有“三吏 ”“三别 ”等。 “三吏 ”为 《 ________》 、 《 ________》 和 《 ________》, “三别 ”为 《 ________》 、 《 ________》 和 《 ________》 。答案: (1)诗经里的 《 国风 》 楚辞里的 《 离骚 》 刘向 王逸 楚 (2)诗圣 诗史 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5. 名句名篇默写。(1)袅袅兮秋风, 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夕济兮西澨。(3)______________,聊逍遥兮容与。(4)心非木石岂无感? 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6)出师未捷身先死, ______________。(7)出师一表真名世, ______________。(8)等闲识得东风面, ______________。 (朱熹 《 春日 》 )(9)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 观书有感 》 )(10)丛菊两开他日泪, ______________。 (杜甫 《 秋兴八首 (其一 )》 )答案: (1)洞庭波兮木叶下 (2)朝驰余马兮江皋 (3)时不可兮骤得 (4)吞声踯躅不敢言 (5)三顾频烦天下计 (6)长使英雄泪满襟 (7)千载谁堪伯仲间 (8)万紫千红总是春 (9)问渠那得清如许 (10)孤舟一系故园心能 力 提 升(一 )《 湘夫人 》6. 速读全诗,根据下面的提示回答问题。(1)品读诗歌起首四句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思考这四句的写法特点及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品读 “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思考这些诗句中的意象有何特点?其作用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采用以景衬情、寓情于景的写法。以凄凉、冷落的清秋的景色构成了一个美妙而带轻愁的意境,衬托了湘君久候湘夫人不来所勾起的怅惘幽怨之情,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2)这四句诗的前两句中的意象属于眼前景象,作者用隐喻性的比兴写出了湘君想湘夫人而不见,却只看到鸟聚集于,鱼网挂在树上的无奈与失望。后两句是假想景象,通过麋食中庭和蛟滞水边两个反常现象,再次突出了思而不见的惆怅苦闷之情。7. 本诗题目虽为 “湘夫人 ”,但诗的主人公却是湘君,诗歌叙写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事情,表达了湘君对湘夫人的缠绵情思。仔细阅读全文,思考:湘君在等待湘夫人的过程中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 刚到约会地点,不见湘夫人时的忧愁。 ② 盼等湘夫人到夜幕降临时,愁情加深,一直发展到懊恼。 ③ 在过去与湘夫人多次见面而未敢表明爱慕之心的追悔中,心情更加痛苦,以至于神志恍惚。 ④在恍惚中进入了对幸福生活的幻想,从而达到了全诗感情的高潮。 ⑤ 最后离开时无可奈何的宽解。总而言之,经历了由盼望与思恋到寻找与梦幻再到梦灭与思念的过程。8. 阅读全诗,请思考:屈原写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与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有什么联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有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饱受打击,但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他的忧愤深广,富于悲剧精神。这一切,都体现在 《 湘夫人 》 中。这首诗写到湘君为追求理想和爱情,是多么执着,多么痴情,一再遭到挫折却决不退缩。但在失望远多于希望的情况下,又透露出来不可抑制的哀怨、惆怅、焦虑之情。这一切,不正折射出屈原的身世悲剧吗?(二 )《 拟行路难 (其四 )》9. 诗歌开头两句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比兴手法。用泻水于地的日常现象,比喻了社会生活中因为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造成了人的贵贱穷达各不相同的现实。10. 第三句写 “人生亦有命 ”,从诗歌本身看,作者对 “命 ”有怎样的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命 ”是不合理的封建门阀制度造成的,诗人对此怀有强烈的愤懑不满之情。11. 阅读诗歌,根据表格中的关键词体会诗人的感情。答案: ① 劝慰 ② 排遣 ③ 自我克制 ④ 寒士不平 ⑤ 言愁 ⑥ 无力抗争、无奈、乱世不保关键词 用意 作用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命 ① ____ 叹愁 ③ ________的痛苦④ ________的悲愤酒 ② ____ 消愁歌 倾泻 断愁感 不敢 ⑤ ____ ⑥ _________的忧患(三 )《 蜀相 》12. 阅读诗歌前两联,体会 “寻 ”“自 ”“空 ”等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上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第一联中 “寻 ”说明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表现了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2)第二联中 “自 ”是 “兀自 ”“徒自 ”的意思, “空 ”是 “空有 ”的意思,这两个字是全诗的诗眼,碧草自春色,黄鹂空好音,说明这里的景色没人欣赏,进一步说明到这里的人很少,武侯呕心沥血的功业已被人遗忘,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武侯功业被人遗忘的惋惜。13. 根据杜甫所处的社会时代和他自身的遭际,你是如何理解他在后两联中对诸葛亮的评价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后两联诗人评述了诸葛亮定大计帮助刘备开创基业和辅佐刘禅匡济艰危、北伐中原病死军中的史实,赞扬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生平业绩及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表达了对其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之情,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四 )《 书愤 》14. 阅读诗歌前两联,思考:对首联的 “世事艰 ”与颔联的 “楼船夜雪 ”“铁马秋风 ”该如何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世事艰 ”,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 “空自许 ”做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 “愤 ”字。 “楼船夜雪 ”“铁马秋风 ”形象地概括了两次胜利的战斗,可见他很想再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第三板 块 推荐作品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1课时训练一123基 础 梳 理能 力 提 升语 言 运 用基 础 梳 理答案: 愿 钧 杳 嗣 载 /栽 凄 /萋萋 赝 /雁 晦 /诲 沦 /伦 /囵 舵 /砣 /沱答案: (1)睡。 (2)照。 (3)哀号。 (4)通 “影 ”,月光。 (5)变换。 (6)应和。 (7)驰骋,大展宏图。 (8)形容缠绵不断的离别之情。 (9)迎面吹来的强风,逆风。 (10)疾速,很快。4. 文学常识填空。(1)阮籍 (210- 263),字嗣宗,陈留尉氏 (今河南尉氏 )人。 ________时期的作家,“________”之一,他全力创作五言抒情诗。他的诗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神话传说、________、 ________等表现手法,曲折隐晦地书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代表作有 《 ________》 八十二首。(2)陶渊明 (365- 427),名潜,字元亮,自号 ________, ________代著名诗人。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 “为五斗米折腰 ”,在职仅 80多天就辞官回家,作 《 ________》 以明志。(3)李清照 (1084- 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 ________,济南 (今山东济南 )人,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是 ________派的代表词人。她的词作,自成一格,被称为 ________体。答案: (1)魏晋 竹林七贤 以景寓情 借古讽今 咏怀 (2)五柳先生 晋 归去来兮辞 (3)易安居士 婉约 易安5. 名句名篇默写。(1)薄帷鉴明月, 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素月出东岭。(3)宫女如花满春殿, 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轻解罗裳,独上兰舟。(5)花自飘零水自流。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才下眉头,却上心头。(7)明知须臾景, ______________。答案: (1)清风吹我襟 (2)白日沦西河 (3)只今惟有鹧鸪飞 (4)红藕香残玉簟秋 (5)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6)此情无计可消除 (7)不许稍绸缪能 力 提 升(一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6~ 8题。咏怀八十二首 (其一 )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6. 诗中有哪些比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诗人以 “孤鸿 ”“翔鸟 ”来喻指自己,以 “夜 ”来喻指司马氏专权制造的恐怖氛围,写出了自己在无边际的惊惧中,承受力已达极限,犹似惊弓之鸟。7. 诗的颔联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这两句诗以景寓情。隐约朦胧的月光,极易唤起心中的哀情,勾起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感慨。又因是 “夜中 ”之见,月光给人寒意,清风吹来,这层寒意便随之加深加重。这种无处逃遁的寒冷感,正是诗人身处乱世,孤零无所荫庇,饱受惊惧侵袭的生动表达。8. 这首诗是怎样运用动静相形的艺术手法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此诗显著的特点是采用动静相形的手法,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起坐弹鸣琴 ”是动;清风吹拂,月光徜徉,也是动。前者是人的动,后者是物的动,都示意诗人内心的焦躁。然而,这里的动是以如磐的夜色为背景的。动,更衬出了夜的死寂、夜的深重。这茫茫的夜色笼罩着一切,象征着政治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心灵上承受着的重压。(二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 9~ 10题。杂诗十二首 (其二 )陶渊明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 悽 ,终晓不能静。9.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描绘了素月高悬,银辉万里的清朗景象。设置了一个能够勾起人绵绵情思的境界。10. 有人说隐居后的陶渊明已经找到了他心中的 “桃花源 ”,不复苦恼和忧愁,这首诗中却依然流露出矛盾和痛苦,这是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隐居后的陶渊明,并未完全消除他壮志未酬的苦恼,并未真正淡忘世事。本篇即展示了他的这种心情,从诗中我们可以体味到诗人在光阴虚掷中矛盾不安的心境。(三 )比较阅读李白的 《 苏台览古 》 和 《 越中览古 》 ,完成 11~ 13题。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11. 试说明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两首诗都将昔时的繁荣和凄凉作了鲜明的对比。 《 越中览古 》 中战士卸甲弃戈和勾践骄奢淫逸的对比。12. 说说这两首诗在构思上的相同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 越中览古 》 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强烈: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的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的景象;但现在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 《 苏台览古 》 一开始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 “新 ”与 “旧 ”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作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13. 《 越中览古 》 的二、三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它们暗示着什么寓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诗歌的二、三句截取的是 “破吴 ”后的两幅画面:一幅是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 “锦衣 ”,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另一幅是宫女们个个打扮成花一般的美人儿,拥簇着、侍候着越王,在宫中恣情欢乐的情景。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王宫中挤满了如花的宫女,这表明越王勾践已经把昔日的屈辱和苦难忘得一干二净,而完全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1第一单元 第一板块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深闺(ɡuī) 回眸(móu) 玉扃(jiōnɡ) 马嵬(wéi)B. 霓裳(ní) 骊宫(lí) 鼙鼓(bí) 仙袂(mèi)C. 云鬓(bìn) 花钿(tiàn) 萦纡(yū) 龙驭(yù)D. 衾寒(qīn) 临邛(gónɡ) 钗擘(bò) 霓裳(chánɡ)解析:B 项, “鼙”读 pí;C 项, “钿”读 diàn;D 项, “邛”读 qiónɡ 。答案:A2. 填在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三千年来,诗坛________出众多杰出的诗人和优美感人的作品,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一直不断,成为我们今天得以自豪的精神财富。(2)《诗经》对后世最大的影响在于后来汉儒借《诗经》所阐发的“诗言志” “美刺”“比兴”以及“温柔敦厚”的诗教观,一直被历代诗人奉为创作________。A.呈现 圭臬 B.涌现 规范C.涌现 圭臬 D 呈现 规范解析:呈现:现出、露出;涌现:(人或事物)大量出现。圭臬:比喻准则或法度,用于书面语中。规范: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答案:C3.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杨玉环的花容月貌非常张扬地一闪,顷刻之间,皇宫里所有的宫娥嫔妃都黯然失色!诗人用非常夸张的手法,反衬出杨玉环的倾城倾国之貌。B. 楼下那一棵海棠花已经完全凋谢,成全了她那婉转绝美的败落,春风桃李的美艳,竟是如此短暂!C. 蓝色是凡高晚期作品的主要色调,这种颜色上的转变正是他虚无缥缈的精神世界的真实表现,与他早期以黄色为基调的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D. 这对夫妻因战乱而相互分离,本指望着比翼连枝、白首偕老,谁料想竟是殊途阻隔,老境凄凉。解析:A.倾城倾国:比喻女子美貌;B.春风桃李: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C.虚无缥缈;形容虚幻渺茫,不可捉摸;D.比翼连枝:比喻夫妇亲密不离。答案:B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A. 在《长恨歌》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B. 电视剧《潜伏》 、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形成了屏幕热播、专家热评、群众热议,成为广东影视重新崛起的重要标志。C. 因为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教育投入的责任和合理的分配比例,所以地方政府倾向偏重于将资金投入到生产性的公共项目中。D. 海外华人参政意识不强,跟欧美白人甚至非裔相比,华人不太擅长公共演说,这是与中国人的性格和传统观念有关造成的。解析:B 项,成分残缺,应在“群众热议”的后面加上“的轰动效应” 。C 项, “倾向”和“偏重”重复,应删掉其一。D 项,句式杂糅, “与中国人的性格和传统观念有关”和“是中国人的性格和传统观念造成的”杂糅。答案:A5. [2014·西工大附中第五次适应性训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①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②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③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④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⑤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⑥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A. ②④①⑤③⑥ B.④②③①⑤⑥C. ②①④⑥⑤③ D④③②⑤⑥①解析:根据逻辑顺序判断。②句的“嗜好”是指前句的“喜爱文学书” ;⑤和③存在因果关系;“一步一步”呼应⑥句的“从幼年到成年” 。答案:A6. [2013·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3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答出烘托和渲染,能作简要分析,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答出作者的心情,能作简要分析,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读长恨辞[宋]李觏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请简要分析本诗的表现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是一首绝句,诗歌的前两句写唐玄宗夜闻雨声,在“乱铃声里”因思念杨贵妃而“倍沾襟” ,后两句议论,面对军中死去的将士,唐玄宗却“不动心” 。很明显,诗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唐玄宗不问六军生死、国家兴亡,只是念念不忘亡妃的荒唐行径暴露无遗,诗人的思想感情也就不言自明了。答案:本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以军中将士之死与杨贵妃马嵬之死作对比,谴责了君王“爱美人不爱江山”的行径。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春生4[唐]白居易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春生”?从全诗看,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鉴赏其抒情的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描写的景物即诗中的意象,颔联中的“和风” “啼鸟” ,颈联中的长在河畔的草、树上的小花都是表现春天生机的景物。这些都是让人感到愉悦的景物,而诗人在尾联写到了自己“沦落在江州” ,可见是以乐景写哀情,起到了反衬的作用。(2)根据“沦落”一词可推知,诗人的情感是伤感的、消沉的,春天来到自己的家乡却找不见自己,而自己只好让春天传信,传达自己的沦落之苦。答案:(1)和风、啼鸟、河畔草、树头花。乐景写哀情(反衬)。(2)尾联表达了诗人被贬谪到江州的伤感消沉之情。尾联以拟人手法虚写(想象)春天到了自己家乡,到处找诗人却找不到,而诗人只有托春天向家人传达沦落江州的愁苦,感情含蓄蕴藉。9.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1)~(2)题。轻肥白居易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1)“轻肥”一词取自《论语·雍也》中的“乘肥马,衣轻裘” ,用以概括豪奢生活。5那么,诗中是如何描绘“内臣”们的骄奢生活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诗又题“江南旱” ,为什么诗歌的主题篇幅不描绘江南旱情,反而描绘“内臣”们的行乐图?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首先描绘“内臣”们“赴军中宴”时的耀武扬威,以揭露其“骄” ,接着用“军中宴”的盛况表现其“奢” ,短短四句便暴露出以“内臣”为代表的统治者的骄奢淫侈的生活。(2)用诗的主要篇幅描绘“内臣”们酒池肉林的欢宴图,而在最后用“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一句勾画出民间的惨况,从而使两种社会现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说明统治者荒淫腐朽的生活是建立在劳动人民的痛苦之上的。10.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 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舟中读元九诗白居易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1)简要回答“惊坐”与“暗坐”的不同表达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诗第四句都以景结情,但“情”有别。请结合两诗分析“暗风”与“逆风”所表达的心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惊坐”主要写动态,表现了作者听到友人被贬的消息时的震惊不安和担忧。“暗坐”主要写静态,表现作者读到友人诗句后,既怀友又伤己的复杂心情。(2)“暗风” ,即阴沉昏暗凄冷的风,表现作者身处垂死病中、挚友被贬的残酷现实中的悲凉凄冷心情。 “逆风” ,既实指行船的顶头风,也虚指蒙冤被贬、前途多舛的遭遇,表6现作者对时局的悲愤不平和对自己前途的担忧。11. 下面这幅图片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插图,请你发挥想象,描写图片中的情景。要求:语言鲜明、生动,50 字左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要联系《琵琶行》中诗人对当时环境的描写以及对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描写,展开联想和想象。在组织语言时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注意句式的整散结合,力求语言生动形象。答案:浔阳江头,月光如水,琵琶女一袭青衣端坐船头。她怀抱琵琶,纤纤玉手拨动琴弦,悠扬的琴声如潺潺流水,与清风明月相应和。12. [2013·辽宁高考]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小草伸出稚嫩的纤手,向你描绘原野的新绿;树叶掬起温润的阳光,向你展示森林的生机;溪流吟唱欢快的歌曲,向你诉说春天的故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鲜花绽放灿烂的笑脸,向你渲染春天的瑰丽;蝴蝶跳出轻盈的舞步,向你展示出生命的旋律;丝雨敞开紧闭的心扉,向你清唱万物的欣喜。13. 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个单句。7我们可以从陈鸿同时创作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看出白居易的创作意图。陈鸿的《长恨歌传》中说他的创作意图是:“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们可以从陈鸿创作的意图为“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中看出白居易的创作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