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中语文语文论文静中求“活”.doc

上传人:招行何互眍 文档编号:21842742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语文论文静中求“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静中求“活” 新课改实验,听到的课大多很热闹,课堂上师生间的合作互动,气氛热烈,甚至常常看到“学生争着上台,教师欣然下台”的场面。一种深刻感受是:实验教师投入了满腔热情,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学生比以前活跃了。这似乎是符合当前的新课改精神的。可是,是不是课堂上越“热闹”就越“活”呢?未必如此。如果课堂上只是表面热闹,学生对知识并未掌握,思维并未得到锻炼,能力并未得到增强,这绝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活”。就语文科而言,笔者倒很推崇一种“静中求活”的课型。即是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但由于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引导,全体学生的思维却总是处于活跃状态,并且这种思维在适时的交流碰撞中常常能走向深入。这是因为:静

2、堂,可凝神醒脑。比如上课伊始,在课间玩得起劲的学生,心尚未收拢。教师走上讲台,用亲切的目光环视学生,静等片刻。学生兴奋的神经会在这种“静堂”中得到“静”化。此时开讲,以精彩的开场白导入,自然易入佳境。静思,使感受深刻。有些抽象性很强的句子或文章,即使教师深入浅出地反复讲解,学生也未必就马上“转过弯”来。先让学生反复品味思考,教师再适时点拨和组织讨论,却能使其豁然开朗,理解得更为深刻。静想,可升华情感。譬如教学天净沙秋思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不必在学生读后即让其大谈感受,而是让他们对这九个名词组成的意象静想片刻,在头脑中形成各种有关画面。从而在沉吟中对下文“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之“断肠”二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品味出诗的美感。静悟,可得三味。有些文章,语言优美,内涵深刻,富有哲理。这时不必将问题加给学生,而是让其静静地反复品读、美读,做“无问题之读”,在静读中置身其境。学生会逐步领悟其中的思想和意境,对文中妙理一旦悟透,便恰如醍醐灌顶,妙不可言。此时问其感受,会说:“真爽!”静悟,亦读书一境界耳!这样的课堂,你能说不活么?其实,新课改,也可在静中求“活”,从而达到归真反璞的境界。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