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全科).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全科.zip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全科.zip
201610210311.doc
201610210312.doc
201610210313.doc
201610210314.doc
201610210315.doc
201610210316.doc
201610210317.doc
201610210318.doc
201610210319.doc
  • 全部
    • 201610210311.doc--点击预览
    • 201610210312.doc--点击预览
    • 201610210313.doc--点击预览
    • 201610210314.doc--点击预览
    • 201610210315.doc--点击预览
    • 201610210316.doc--点击预览
    • 201610210317.doc--点击预览
    • 201610210318.doc--点击预览
    • 201610210319.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2015-2016 下学期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卷一、选择题。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日本西之岛火山连喷 2 年,造出一座新岛。自 2013 年 12 月以来,熔岩和火山弹的喷发量达到1.6 亿立方米,重量达到 4 亿吨。读图完成 1-2 题。1.对新岛出现的合理解释是( ) A.背斜岩层向上拱起而成 B.岩层断裂后岩块抬升而成C.大洋板块洋脊处岩浆喷涌冷却而成D.板块碰撞,地壳活跃,引起火山喷发而成2.右上图为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示意图,图中表示新岛岩石类型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3.下图所 示 的 地 理 事 物 , 主 要 由 于 内 力 作 用 形 成 的 是 ( )4.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了地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内力起建设作用,外力起破坏作用 B.内力总是使地表高低起伏,外力总是使地表趋向平坦2C.高山地区以内力作用为主,平原地区以外力作用为主D.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起作用的,一般地说内力作用起主导作用读下图,回答 5-6 题。5.从成因上看,山地 M 属于( )A. 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 向斜形成的褶皱山C. 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 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6.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图所示不同的是( )A.庐山 B.喜马拉雅山 C.华山 D.泰山读北半球某地东西向的褶曲、断层示意图,完成 7-8 题。7.从图中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水资源丰富,适合修建水库 B.②地的成因与华山相同C.③处地质构造易储存地下水 D.④处是由于地壳受挤压力向上拱起形成山地8.①、③为同一条河流,且①、③处河流为南北流向,结合图上相关信息判断 ( ) A.①河道比③狭窄,①位于③的上游 B.①处流量一定大于③处3C.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北侧绕过 D.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南侧绕过9.“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内力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回答 10-11 题。10.图 7 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了( )A.向斜谷 B.背斜谷C.向斜山 D.背斜山11.图中的甲地多见石芽、溶洞等地形,可推断未知岩层应为( )A.页岩 B.板岩C.石灰岩 D.花岗岩12.下图为渭河平原形成示意图,渭河平原土壤肥沃,其形成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13.古代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地,是因为( )4A.地势高利于种植粮食B.雨热同期,气候优越C.土地肥沃,近河,有利于农耕、畜牧、渔猎D.便于搬迁和居住某地理兴趣小组模拟某种地貌的形成过程,做了如下实验(如下图所示) 。步骤一: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步骤二:将黄豆、绿豆和小米的混合颗粒物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步骤三:观察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读图回答 14-15 题。14.该实验模拟的地貌是( )A.冲积扇 B.陡崖C.沙丘 D.峡谷15.该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作用 B.流水沉积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 D.风力沉积作用下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右下角照片) ,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读图回答 16-17 题。516.甲地出现含金刚石堆积物的原因是( )A.冰川 沉积 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 D.风化残积 17.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18.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矿石燃料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这一现象体现了 ( )A.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B.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C.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孤立性 D.人类与环境不相统一下图为“某陆地区域不同时期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 19-20 题。19.引起该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地壳上升 B.气候变暖 C.植被破坏 D.农业开发20.目前该区域内部的地理环境差异明显,主要是因为山地两侧的( )A.纬度差异 B.海拔差异 C.气温差异 D.降水差异21.在没有人类干扰时,青藏高原藏羚羊的数量虽有波动,但基本稳定,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整体功能 B.平衡功能C.生产功能 D.分解功能读下图,回答 22-23 题。622.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 B.制约性 C.整体性 D.平衡性23.引起图中生态环境失调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大气 C.水文 D.生物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据此回答 24-25 题。24.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25.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26.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沙尘暴天气,这主要是地理环境中哪个因素发生变化造成的( )A.土壤 B.植被 C.地貌 D.水文读下表,回答 27-28 题。国家 美国 德国 印度 日本出生率(‰) 14 9 25 9死亡率(‰) 9 10 8 827.关于表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德国—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印度—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日本—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28.印度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7①人口老龄化严重 ②劳动力严重不足 ③人口增长过快 ④人口总量大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读台湾省人口金字塔图,回答 29-30 题。29.图示过程能够明显反映台湾省( )A.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 B.人口出生率不断上升C.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 D.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30.预测到 2031 年台湾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增长速度快 B.人口老龄化程度高C.就业压力太大 D.性别结构严重失衡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 2010 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 2011~2050 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 31-32 题。31.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 ) 8A. 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B. 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C.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D. 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32.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多的休闲时间C.更高的收入 D.更优的自然环境明清时期,河北及山东等地,大量人口出山海关,移民至东北,俗称“闯关东” 。据此完成 33-34 题。33.河北、山东人“闯关东”前往东北地区,这种人口迁移方式主要为 ( )A.有组织的国内人口迁移 B.个人迁移C.集体迁移 D.被迫迁移34.清代,华北饥民大批“闯关东” ,给东北地区带来的主 要影响是 ( )A.经济发展水平下降 B.工矿业发展迅速C.耕地扩大、生态破坏 D.畜牧业水平提高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 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人口容量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据此完成 35-36 题。35.自然资源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北京市的土地资源可供约 6036 万人口居住,水资源可以供养约 1551 万人,由此可见,北京市可供养的人口总数应是( )A. 6036 万 B. 1551 万 C. 7587 万 D. 4485 万36.下列属于人口容量的特点的是( )①临界性 ②相对性 ③警戒性 ④确定性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读下图,回答 37-38 题。937.甲图中 P 处房价明显偏高,其原因可能是( )①依山傍水临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②地势平坦,有工厂在此集聚 ③接近文化区,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④靠近公路,交通便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8.乙图中所示地铁人口流量最有可能来自甲图中的( )A.M B.P C.F D.N下图为“某城市地租等值线与功能区结构分布图” ,读图完成 39-40 题。39.A、B、C 分别代表( )A.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B.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C.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D.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40.M 处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的原因是( )A.交通干线经过 B.人口稠密C.距离市中心近 D.地形平坦10二、非选择题。 (共 4 大题,40 分)41.读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以下问题。 (10 分)(1)图中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 ,属于向斜的是 ,属于断层的是 。 (3 分)(2)图中所示的褶皱构造主要是由于 (内力、外力)作用造成的。 (1 分)(3)简述图中C处成为山地的原因是 ;D处成为谷地的原因是 。 (4 分)(4)B 处顶部的物质比 A 处多一层的原因是 。 (2 分)42.我国某校“环球探险社团”在暑期进行了网上模拟探险活动,下图表示探险区域和探险路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 分)(1)纬度接近的 A 、B 两地,B 地自然带为 ,A 为 ,A 区域自然带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由 B 向 E 方向的自然带分异规律是 。 (4 分)(2)探险社团经过 F(沿海)时,当地的气候特征为 ,成因是 11。 (2 分)(3)坐船航行途径 D 海域时,此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有 。 (双选) (2 分)A. 轮船顺风顺水 B. 轮船逆风逆水C. 白昼越越长 D. 太阳从东偏北方向升起(4)下图中最有可能在 E 地拍摄的照片是 ,该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C 景观的形成原因是 。 (4分)4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5 分)材料一 下图为北京外来人口调查统计图。材料二 2010 年北京市 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北京外来人口的来源地构成相对稳定,来自河北、河南、安徽、山东、四川和黑龙江六个省的外来人口占全市外来人口的 60.4%。其中,15~59岁就业人口占 90%以上,受教育程度以初、高中为主。(1)据图 K14-6 概述北京外来人口的变化特点。 (2 分) 12(2)根据材料二分析北京吸引外来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 (3 分)44.读某中等城市布局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3 分)(1)指出该城市工业区布局特点。 (2 分)(2)图中在 A、B、C、D 何处开设零售商店最符合市场最优原则?在甲、乙、丙、丁四处开发房地产,何处可以称得上“地王”?理由是什么?(6 分)13(3)丁处铁路、公路交会处,经常发生堵车和交通事故,现已建立交桥,但仍然拥堵,原因何在?(3 分)(4)城市建设过程中,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 分)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5 DACDC 6-10 BBCBD 11-15 CBCAB 16-20 BBAAD21-25 BCDAD 26-30 BBCAB 31-35 BCBCB 36-40 ACBDA二、非选择题41.(10 分)(1)D C B (3 分) (2)内力 (1 分)(3)C 处为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2 分)D 处为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岩性疏松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2 分)(4) B 处发生断层后下陷,地势相对两侧较低,有物质沉积。 (2 分)42. (12 分)(1)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地形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 (4 分)(2)炎热干燥 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2 分)(3)BD (2 分)(4)a 风力侵蚀作用 土质疏松,降水集中,植被破坏 (4 分)43.(1)外来人口不断增加,郊区增长速度快于城区(近郊增长速度最快)。 (2 分)(2)就业机会多、经济 收入较高、受教育机会较多。 (3 分)44.(13 分)(1)布局特点:工业区在市区东侧外缘;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2 分)(2)C 处。甲地。理由:远离工业区和闹市区;位于市区上风地带;地处天然林区,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靠近交通线,交通便利、出行方便。 (6 分)(3)附近工厂相对集中,运输量大;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汽车拥有量大增,公路交通流量增大;该城市向东的出城公路仅有一条。 (3 分)(4)建设生态城市;防治污染,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 染;保护生态,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 (2 点即可 2 分)12015-2016下学年高一下化学期中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Fe-56 O-16 H-1 C-12 S-321.光纤通信是 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通信技术,目前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已投入使用,光纤通信的光导纤维是由下列哪种物质经特殊工艺制成( )A.石英 B.硅 C.锗 D.碳2.下列过程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 )。A.氮气经加压、降温转变为液态氮 B.N 2和 O2经放电生成 NOC.NH 3催化氧化生成 NO和 H2O D.NH 3被 H2SO4吸收生成(NH 4)2SO4 3.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甲,甲溶于水得溶液乙,向乙溶液中滴加溴水,乙溶液褪色变成丙。甲、乙、丙均含有硫元素,则它们正确的顺序是 ( ) A.SO3 、H 2SO4、H 2SO3 B.SO2、H 2SO3、H 2SO4C.SO3、H 2SO3、H 2SO4 D.SO2、H 2SO4、H 2SO3 4下列关于硫酸性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浓 H2SO4有氧化性,稀 H2SO4无氧化性B.由于浓 H2SO4具有脱水性,所以可用做干燥剂C.稀 H2SO4与铜不反应,浓 H2SO4在加热条件下可与铜反应D.在受热的情况下浓硫酸也不与铁、铝发生反应5.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将铜屑加入 溶液中:3+Fe3+2+FeCu=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 34O8e4HOC.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Fe 2+ +Cl 2=Fe 3+ +2Cl -D.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 +2Fe6=6.下列物质:①氢氟酸;②浓 H2SO4;③ 烧碱溶液;④Na 2CO3固体;⑤氧化钙;⑥ 浓 HNO3,其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 SiO2反应的有 ( )A.①②⑥ B.全部 C.①③④⑤ D.②③⑥7.把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铁片溶解,溶液质 量增加,但没有气体放出的是( ) A.稀硫酸 B.CuSO 4溶液 C.Fe 2(SO4)3溶液 D.AgNO 3溶液8.赤铜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亚铜(Cu 2O) ,辉铜矿的主要成分是硫化亚铜(Cu 2S) ,将赤铜矿与辉铜2矿混合加热有如下反应: Cu 2S + 2Cu2O 6Cu + SO2↑下列对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的氧化剂只有 Cu2O B.Cu 2S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Cu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6:19.已知:3NO 2+H2O= 2HNO3+NO,则反应中被氧化的 N与被还原的 N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3 B.1︰2 C.2︰1 D.3︰110.某氧化物 X难溶于水,能熔于熔融态的烧碱,生成易溶于水的化合物 Y,将少量 Y溶液滴入盐酸中,最终能生成一种白色的胶状沉淀,则 X是( ) A. SiO2 B.Al2O3 C. MgO D.P2O511、只用一种试剂区别 Na2SO4、MgCl 2、FeCl 2、Al 2(SO4)3、(NH 4)2SO4五种溶液, 这种试剂是( ) A.Ba(OH) 2 B.H 2SO4 C.NaOH D.AgNO 312、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 透明的是( )A.Na +、K +、OH -、Cl - B.Na +、Cu 2+ 、SO 42-、NO 3-C.Mg 2+、Na +、SO 42-、Cl - D.Ba 2+、HCO 3-、NO 3-、K +13.将一定量的铁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 X,X 中除 Fe3+外还可能含有 Fe2+。若要确认其中的 Fe2+,应选用( )A.KSCN 溶液和氯水 B.铁粉和 KSCN溶液 C.浓氨水 D.酸性 KMnO4溶液 14、亚硝酸钠(NaNO 2)可将人体血红蛋白中的 Fe2+氧化成 Fe3+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 O2结合的能力。误食 NaNO2中毒可用维生素 C缓解。下列叙述中表现 NaNO2和维生素 C的性质的是( )A.还原性和氧化性 B.氧化性和还原性 C.氧化性和酸性 D.还原性和碱性15、将适量的铁粉加入 FeC l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 Fe3+和 Fe2+浓度相等,则已反应的的Fe3+和未反应的 F 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3∶2 B、2∶3 C、1∶2 D、1∶116. a L含有硫酸铵和硝酸铵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bmol NaOH并加热,恰好把 NH3全部赶出;又加入 cmol BaCl2沉淀反应恰好完全,则原溶液中 NO3- 的浓度为 3( )mol/L.A. B . C. D. abaca2c-bac-b17.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 NH3 B.除去 CO2中的 HCl C.检验 K2CO3中的 K+ D.收集 NO气体18.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 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及所做的解释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 验 现 象 解 释A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 NH3与 HCl反应生成了 NH4Cl固体B 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 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C 氯化铜溶液变白色浑浊 白色浑浊的成分是 Cu(OH)2D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3是一种可溶性碱二 填空题 (共 5题,总分 46分)19. (4 分)某次采集酸雨样品,每隔一段时间测定一次 pH,得到数据如下:时间开始 8小时16小时24 小时32小时40小时48小时pH 5.0 4.8 4.5 4.3 4.2 4.0 4.0(1)放置时,雨水样品 pH变化的主要原因 4。(2)pH变化的离子方程式: 20. (6 分)汽车尾气(含有烃类、CO、SO 2与 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冶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用铂、钯合金作催化剂)。它的特点是使 CO与 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烃类充分燃烧及 SO2的转化。(1) 写出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催化转化器”的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空气的酸度,其原因是 。(3) 控制城市污染源的方法可以有 (多选扣分)A. 开发氢能源 B. 使用电动车 C. 植树造林 D. 戴上呼吸面具21、 (8 分)已知 A为单质,与某物质反应生成气体与 B。有以下物质相互转化;试回答:(1)写出 B的化学式 ;D 的化学式 ;(2)写出由 D转变成 H的化学方程式 _;(3)写出由 F转变成 G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22.(14分)Fe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摄入含铁化合物可补充铁。硫酸亚铁晶体(FeSO 4·7H2O)在医药上作补血剂。某课 外小组测定该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含量。实验步骤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②加入过量H 2O2的目的: ;(2)步骤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步骤④中一系列处理的操作步骤: 、洗涤、 、冷却、称量。(4)实验中用浓硫酸配制 1 mol/L的稀硫酸,配制时用到的定量玻璃仪器有 、。5(5)若实验无损耗,则每片补血剂含铁元素的质量 g(用含 a的代数式表示) 。23.(1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常温下某非金属氧化物形成的未知气体的成分。该小组成员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持续通入发现浑浊又变澄清,由此该小组成员对气体的成分提出猜想。【提出猜想】猜想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 3:气体为 CO2和 SO2的混合气体。为了验证猜想,该小组设计实验加以探究。【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按下图所示装置,将气体从 a端通入,则:(1)B中应该装________试剂(填编号)。A.NaCl 溶液 B.KMnO 4酸性溶液 C.盐酸 D.澄清石灰水(2)A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3) C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_____ _ __________。(4) D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该实验,该小 组同学观察到以下三个实验现象:①A 中品红溶液褪色 ②C 中品红溶液不褪色 ③D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得出结论】(5)由上述现象该小组同学确认该气体为____________。1高一历史下期中考试卷一、选择题(44﹡1.5=66)1.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 ,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 。 ”这里的“大合唱”指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合法地位2.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一书中写道:“中国与其他新兴国家不同,中国想按照自己的方式被西方接受,而非作为西方社会的荣誉会员” 。下列事件中能体现该观点的有( ) ①建国初“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④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3. “在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中国在选择政党制度时必然要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应运而生。 ”这旨在说明新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 )A.符合传统文化内涵 B.是民主革命实践的产物C.是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 D.是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要求4. “文化大革命”中有部电影叫《决裂》 ,其中的两个主要情节一是手上有茧子才能上大学,二是一位教授讲授马尾巴的功能遭到学生的嘲弄。这部电影带来的最大问题是( )A.学风淡化 B.知识分子地位下降C.价值观扭曲 D.科学发展滞后5. 1958 年之后,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的表决方式,直到 1979 年相关法律才再次明确规定票决方式。这表明我国( )A.民主制度曲折发展 B.人大制度重新恢复C.法律制度已经健全 D.依法治国理念确立6. “就在 21 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能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2A. 《告台湾同胞书》 B.香港回归C.通过“九二共识” D.澳门回归7.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纽约市政府曾花费 15.9 万美金打造了 250 万身份识别手链及名牌(Dog Tags)发给儿童并要求 24 小时佩戴。其目的显然是灾难后辨别尸体或确认迷路儿童身份等工作可以顺利展开。此举引得美国诸多城市效仿。你认为美国在预防( )A.二战后大量难民进入美国引发恐慌 B.冷战局面可能失控而引发的核灾难C. 《北大西洋公约》的反对者大破坏 D.极端恐怖主义势力对美国全面攻击8.美国 1950 年拍摄的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惨遭二战蹂躏,后来获得美国财政援助,生活生产重又回复正常。美国实施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帮助欧洲复兴经济 B.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C.遏制苏联力量 D.建立北约组织9. 1948—1949 年,美国飞行员霍尔沃森向西柏林运送生活物资时,都会给小孩空投巧克力,被称为“巧克力叔叔” 。与其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柏林墙的建成C.北约组织的建立 D.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0. 1945 年 12 月,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问题的文件规定: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并把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维持在 20 年代后半期的水平,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不高于亚洲的其他国家。1949年美国政府决定大幅降低对日本的赔偿要求,1950 年 5 月停止战争赔偿计划。造成美国政府变化的原因是( )A.扶植日本 对抗西欧B.恢复日本经济,利用日本作为冷战工具对抗中国和苏联C.与苏联对日本的控制权D.缓和与日本矛盾,建立良好的盟友关系11.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冷战时期,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一个由美国领导的最富裕和民主的社会集团,同一个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还有一个部分…。 ”与“还有一个部分”最相关的是( )A.欧共体 B.欧盟 C.不结盟运动 D.日本12. 《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在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下,在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下,欧洲产生了一种轻快的充满生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明… …”文中所指的 “文明”行为是( )3A.接受马歇尔计划 B.参加了经济互助委员会C.成立欧洲共同体 D.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3. 20 世纪 70、80 年代以来,日本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表现不包括( )A.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B.在国际合作的名义下向国外派兵C.不断增加军费开支 D.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14. 1956 年 7 月,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三国领袖共同宣言反对把“世界分成强有力的国家集团”,为此他们倡导了( )A.社会主义运动 B.和平与发展 C.不结盟运动 D.世界多极化15. 1948 年,美国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值的比重为 54.6%,英、法、日、联邦德国则占19.6%,到 1970 年,美国比重为 37.8%,其他四国则为 31.5%,这种变化趋势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各国工业生产总值发展不平衡 B.欧、美、日工业生产二战后持续发展C.欧、美、日三足鼎立局面长期存在 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16. 20 世纪 50 年代后,西欧各国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 ——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 “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意味着( )A.美国成为全球世界霸主 B.欧洲与美国、日本三足鼎立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D.中国成为世界大国17. 1974 年,欧共体执行主席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表明( )A.欧共体成为经济政治实体 B.资本主义阵营瓦解C.世界多极化局面已经形成 D.西欧力求摆脱美国控制18.让·莫内认为“如果欧洲各国仍然按照国家主权为基础重生,那么欧洲将不会出现和平……应有一个民主的欧洲联邦。 ”材料中“欧洲联邦”的设想直接推动了( )A.西欧的一体化进程 B.欧元的发行与使用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国家干预经济盛行19.下列表格反映的是二战后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态度的变化情况。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4朝鲜战争 (1950—1953 年)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 年) 伊拉克战争 (2003 年) 参与美国组织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 不支持甚至批评美国的中东政策 明确反对美国避开联合国对伊动武 A.西欧国家一体化进程加快,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B.苏联对西欧的强力支持,使西欧有了强大的后盾C.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控制不满,双方 最终反目成仇D.西欧国家一贯坚持正义,反对美国侵略弱小国家20. (2015·山东济宁一模·2 2)1949 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联盟并不十分紧密” 。 “1962 年,法国不再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事指挥” ,北约组织衰落。这一时期北约组织的衰落体现出( )A.战后美国放弃了世界霸权政策 B.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的趋势C.苏联在冷战中已具有优势地位 D.西欧政治一体化水平的提高21. 《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谓神农也” 。 反映了这一时期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 原始农业的出现 D.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22.以下能够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是A.使用耒、耜等生产工具 B.犁壁的发明C.铁农具的使用 D.曲辕犁的发明523. 《广东新语》:“澄海山中有輋户……其人耕无犁,锄率以刀,治土种五谷,曰刀耕,燔林土使灰入土,土暖而蛇虫死,以为肥,曰火耨。 ”与材料中信息不符的是A.以家庭为单位 B.精耕细作 C.刀耕火种 D.生产方式落后24.《管子·权修》篇说:“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以有时与有倦养无穷之君,而度量不生于其问,则上下相疾也。……故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人必危” 。结合材料,判断一下说法错误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自耕农已经出现B.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着C.自耕农的生存状况决定着政权的安危存亡D.历代统治者都能落实这一思想25.王安石在关于风俗的论议中谈到:“……兼并之家多。富者财产满布州域,贫者困穷不免于沟壑” 。造成当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井田制遭到破坏 B.均田制的实施C.均田制开始遭到破坏 D.“田制不立” 、 “不抑兼并” 的政策26.根据下列图表判断以下论断错误的是西汉 唐(752) 南宋 明朝区域总人口人口密度总人口人口密度总人口人口密度总人口人口密度6黄河中下游地区3825642.82889832.34754153.22121730.4淮河地区787115.21213723.42365045.63927575.7A. 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呈下降趋势,江淮地区人口呈上升趋势B. 影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北方战乱不断,人口大量南迁C. 经济重心 的南移与表中变化有密切关系D. 到明朝时,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27、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从下面几件青铜器图片中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是司母戊鼎 编钟 战国铜戈 四羊方尊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酒器 D.兵器和农具28.铁生沟汉代冶铁遗址,是西汉时期河南郡铁官的三号作坊。铁生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冶铁用的耐火砖、木炭、煤饼、矿石等,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我国汉代冶铁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B. 铁生沟汉代冶铁遗址是当时最大的铁矿7C. 当时已经用煤冶铁D. 当时用煤冶铁已经相当普遍29.与刺绣、玉雕和象牙雕、景泰蓝并称为中国四大特种工艺品,并与云锦合称为中国两大珍品手工丝织物。古有“织中之圣”和“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美 誉。由于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又被称之为 “千年不坏艺术织品” 。所提到的工艺技术最早出现于A. 春秋时期 B. 西汉 C. 唐朝 D. 明朝30.2005 年 7 月 12 日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青花《鬼谷下山图罐》以 1568.8 万英镑成交(约合 2.3 亿人民币) 。这一价格不仅仅创造了中国瓷器的最高的成交价,同时也创 下了中国艺术品的最高成交价,这一瓷器属于A.南北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31.ABCD 四位同学对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A、官营手工业在相当长时期内占据手工业生产的主流B、官营手工业使手工的发展比较有序,但也限制了手工业者的自由C、相对私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的发展趋是日益萎缩D、古代官营手工业发达,大量产品投放市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要32.下面一则史料记载了杭州城的商业贸易情况,它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杭州城?“杭州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敲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A.商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33. “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去赶集。我手里拿着小皮鞭,我心里正得意。不知怎么哗啦啦啦啦,我摔了一身泥。 ”儿歌中的“集”在宋代应属于A.城市 B.都市 C.草市 D.夜市34.商鞅变法时即定 下国策:“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 ”汉初,“贾人不得名田为吏,犯者以律论”这说明统治者实行的是 8A.休养生息政策 B.限制商业的政策 C.禁止经商的政策 D.反腐倡廉的政策35.明朝中后期,出现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 三倍于前”的现象。这说明( )A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 自然经济解体 D 商品经济的发展36.据史料记载,明神宗派出大批税监到各地横征暴敛,几乎是“无物不税,无处不税,无人不税” ;清朝“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 。政府这样做在当时最主要的消极影响是A、影响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B、制约了农产品的商品化C、助长了土地兼并现象 D、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37.某电视剧出现了“一个因私自出海与外国做生意的人被惩处”的场景,我们可断定A.属于编导自己的杜撰 B.可能出现在清代初年C.执行了“重农抑商”政策 D.早在秦朝就已出现,不足为奇38.某班同学在对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特征的讨论中出现了以下四种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已经没落 B.鸦片战争前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 C.重农抑商、禁海闭关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顺利发展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但发展缓慢39.有历史研究者认为,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推广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小户” 、 “听大户呼织” 、 “计日受值”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40.史载,明中期江南某地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 。清朝初年,衙门则对工匠9“倡众歇作,另投别户”之行为严加禁止。这一变化反映出当地( )A.资本主义萌芽已高度发展 B.工匠群体的斗争意识增强C.政府实行积极的抑商政策 D.私营手工业发展规模扩大41.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唐代民谚赞誉浙江嘉兴的农业:“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 南方正式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B 宋英宗时, “一岁所用,养兵之费常居六七。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军费成为当时政府的主要财政支出 C 《农政全书》记载,松江地区“绫、布二物,衣被天下” , “原此中之布,实不如西洋之丽密” 手工纺织品的质量不如机器纺织品好 D 清政府认为宁波税额较轻, “恐将来赴浙之洋船日众” ,日久生弊 清政府中断了中外贸易 42. 《史记》记载:“(战国)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琵、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材料最能说明战国时临淄( )A.是当时的商业都市 B.城市居民全员参与休闲娱乐C.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D.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43.清代画家郑板桥曾制定润格(即收费标准) “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 “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文人重商意识增强 B.商品经济发展C.社会逐利风气盛行 D.文人地位提高44.宋代婚姻往往以金钱论价:“世俗贪鄙者将 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商较财,仅同贸易。 ”这反映了当时( )A.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加剧拜金主义 B.程朱理学彻底失去精神统治地位C.西学传播干扰中国传统婚嫁观念 D.海外贸易发展冲击传统纲常礼教二、非选择题45、 (1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材料一、 二战后 西方教育思想沿着两条不同的轨迹发展:一是为了积极应对时代发展和国家间的竞争,走上了以教育危机和教育改革为核心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二是鉴于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所造成的恶果,走上了超越民族主义的国际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 ——据王春梅 《西方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流变及省察》 (1)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西方教育思想的两条道路。分析第一条道路形成的时代背景。 (10分) 材料二 近代史上法德两国成为一对宿敌。然而,1958 年,德国总理阿登纳却前往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家中进行了一次私人会谈。会谈中,戴高乐向阿登纳说:德国是法国在欧洲唯一的伙伴。(2)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历史现象?这个现象的发展趋势如何?后来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6 分) 46. (18 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汉代起,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已相当大。到了唐朝,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海港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同外界联系的主要媒介。……宋朝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这一潜在的可能从未实现。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说明“这一潜在的可能”在中国古代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 (12 分) 材料二 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学说来考察中国古代社会,可以看到,至明代中后期,古代封建社会业已高度成熟,在明成化、弘治与正德年间(15 世纪中叶至 16 世纪初叶) ,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苗头已经出现;明嘉靖年间至明末(16 世纪初叶至 17 世 纪中叶) ,新的近代社会因素更为普遍而显著地增长起来,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开始启动。……因而,各种新因素纷纷出现的明代后期显然就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 ——张显清《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明代后期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开端的新因素。 (6 分) 11参考答案1——5 CAACA 6-10 DBCAB 11-15 CCACD 16-20 CDAAB 21-25 CCBDD 26-30 DBCCD 31-35 DDCBD 36-40 DBACB 41-44 BABA45、 【答案】 (1)道路: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国际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 (2 分) 背景:冷战开始,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殖民体系崩溃,民族独立国家剧增;第三世界兴起;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拉大。 (8 分,每点 2 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现象:法德和解(2 分) 。 趋势:欧洲走向联合(2 分) 。 影响:冲击了两极格局(2 分) 。 46、 【答案】 (1)特点:对外贸易规模空前;海路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 (4 分) 原因: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政策;农耕社会相对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宋元更替打断其进程。 (8 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2)因素:①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且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资本主义萌芽出现。②商品性农业发展,商业贸易繁荣、商人势力壮大和区域性市场网络形成,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③一批新的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 (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