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61026021.doc--点击预览
- 20161026022.doc--点击预览
- 20161026023.doc--点击预览
- 20161026024.doc--点击预览
- 20161026025.doc
- 20161026026.doc--点击预览
- 20161026027.doc--点击预览
- 20161026028.doc--点击预览
- 20161026029.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 1 -图 2荷山中学 2017 届高三地理第二次质量检测第 l 卷(选择题。共 44 分)本卷共 2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44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图 1 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读图回答 1~3 题。1.甲所在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A.地 形崎岖 B.光照较少 C.降水不足 D.积温过高2.资源短缺制约着乙所在工业基地的发展,下列工程中不能缓解上述问题的是( )A.南水北调 B.西气东输 C.西电东送 D.北煤南运3.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或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所在地形区燃煤多,降水多,地形封闭,酸雨较严重B.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C.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 D.丁沿线以北植被少,降水多,水土流失较普遍图 2 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 4---5 题。4.图 2 中 A 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 条件是( )图 1- 2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C.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D.平原广阔,黑土肥沃5.图示区域内甘肃、宁夏在 黄河附近形 成一条“工业长廊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工业地带属于( )A.以棉、毛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B.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C.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的工业地域 D.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电为主的工业地域图 3 所示区域 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之说,读图完成 6~8 题。6.图示区域位于我国的(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7.图中公路线的选择,主要是考虑了( )A.气候因素 B.居民点分布C.地形因素 D.工业分布8.图示区域多发性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 B.寒潮 C.泥石流 D.洪涝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图 4) ,回答 9~11 题。9.图 4 中甲、乙、丙、丁四地区春分日日出的先后顺序是( )A.丁 丙乙甲 B.甲丙乙丁 C.丙甲乙丁 D.丁乙丙甲10.有关图 4 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地冬季漫长 B.乙地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量季节变化大C.丙地降水集中在夏秋,冬春寒冷干旱 D.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11.入海口处观潮效果最好的是( )图 3图 4- 3 -A.甲 B.乙 C.丙 D.丁图 5 示意我国某城市 2000~2013 年人口变动的情况。读图完成 12~13 题。12.下列年份中,该城市人口净迁入量最少的是( )A.2003 年 B.2006 年 C.2009 年 D.2012 年13.该城市人口变动导致( )A.老龄化的进程延缓 B.平均预期寿命缩短C.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减轻 D.文化和价值取向趋向单一读我国某区域图(图 6)完成 14---15 题。14.关于图中几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春季频繁影响我国的沙尘暴,其风沙多源于蒙古和哈萨克斯坦 ②受沙尘暴危害最严重的要数 b 省区,主要原因是干旱③该区域拥有丰富的太阳能、水能、草场和矿产资源④f 省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糖料和丝绸生产基地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15.关于 a、b 两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于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虽为高寒农业区,但农作物均高产B.农田、村镇、城市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C.河流①地处亚欧板块的内部,它的下游流入缅甸D.平均海拔高,都拥有很多天然壮丽的湿地景观图 7 示意我国某山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 16~18 题。图 5图 6- 4 -16.该山月平均气温最高与最低值之差的最大值出现在 ( )A.1 月的山顶 B.1 月的山麓 C.7 月的山顶 D.7 月的山麓17.该山位于 ( )A.浙江省 B.四 川省 C.青海省 D.吉林省18.导致该山 1500m 以下 l 月气温 垂直变化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B.晴天多,降水较少 C.山谷风出现频率低 D.受冬季风影响显著云桂高铁自昆明到南宁,如图 8 所示,在杨美站接入南宁铁路枢纽时设计了两个初选方案,方案 l 客运线直达南宁站;方案Ⅱ客运线经 过南宁南站到达南宁站。读图完成 19----20 题。19.选择方案Ⅱ的理由主要是 ( )图 8图 8- 5 -A.跨河桥梁较少 B.沿途站点较少 C.建设成本较低 D.线路长度较短20.与方案 I 相比,实施方案Ⅱ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导致南宁站的负荷增加 B.促进南宁城区向西北扩展C.导致南宁南站的地位下降 D.促进南宁南站附近商业发展图 9 显示我国东部四个省(市)2005 年三大产业构成及 GDP 值,读图,完成 21--22 题。21.①② ③最有可能的省是( )A.黑龙江、四川、海南B.海南、浙江、黑龙江C.浙江、四川、黑龙江D.黑龙江、浙江、海南22.对北京市 c 产业所占比重最大的现状,起到支撑作用的是( )A.名胜古迹众多,旅游业发达 B.是我国的工业中心,工业基础雄厚C.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有优惠的政策 D.是我国的交通中心,海陆空交通便利第Ⅱ卷(综合题,共 56 分)本卷四大题,共计 56 分。23. (12 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墨脱,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雅鲁藏布大峡谷穿越全境,这里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境内居住着门巴族、珞巴,藏、汉等民族。2013 年 10 月 30 日墨脱公路(墨脱至波密)正式通车,结束了墨脱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该公路最艰巨的是打通海拔 3700 米的嘎隆拉雪山隧道,它穿越多条断裂带,施工中还出现大量涌水、渗水问题。材料二 墨脱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图 10)图 9- 6 -(1)简析墨脱气候四季如春的主要原因。 (4 分)(2)分析修建嘎隆拉隧道时出现涌水、渗水的原因(4 分)(3)简述建设墨脱公路的积极意义。 (4 分)25.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 分)材料一 图 11 为甘肃省河西走廊及周边区域图。图 10图 11- 7 -材料二 祁连山为河西走廊的“固体水库” ,河西走廊有“绿色走廊”的美称。材料三 2013 年 9 月,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甘肃地处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自然资源丰富。(1)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诞生地,石油工业曾是其长期唯一的支柱产业,21 世纪初被迫开始了能源工业转型。简述玉门进行能源工业转型的原因。 (6 分)(2)水源是河西走廊成为“绿色走廊”的主导自然条 件,分析其成为主导因素的原因。 (4 分)(3)说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 略实施对甘肃省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 (4 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 分)材料一材料二 郑州自古就有 “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现在是全国商贸中心改革试点城市,中国三图 12 图 13- 8 -大邮政枢纽之一。(1)读图 12 描述该地区地势的总体特征并说明判断依据。 (4 分)(2)比较 MN 河段(图 12)与 PQ 河段(图 13)水文特征的差异。 (4 分)(3)分析 A 地(图 12)发展河谷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6 分)(4)简述郑州建设现代物流枢纽城市的有利区位条件。 (6 分)26.阅读(图 14)海南岛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14 分)(1)归纳海南岛七月气温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6 分)图 14- 9 -(2)海南岛气温年较差仅 10℃左右,分析气温年较差小的主要原因。 (2 分)(3)海南岛周围的海域海洋化学资源十分丰富,分析海南岛适合开发盐场的地区,并说明判断理由。(4 分)(4)海南岛是________气候,农业地域类型除了水田农业外,还有________。 (2 分)第 l 卷(选择题。共 44 分)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B A A A D D C C B C C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答案 D A D C A B D C D D A第Ⅱ卷(综合题,共 56 分)答案23. (12 分) (1) (4 分) 冬季:地处低纬,北部高山对冬季风的阻挡而显温暖;(2 分)夏季:地势高,多雨而显凉爽。 (2 分) 。(2) ( 4 分)隧道工程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断层发育,岩层(山体)破碎,利于地表水下渗, (2 分)而冰雪融水与大量的降水提供了足量的下渗水源。 (2 分)(3) (4 分) 有利于合理布局路网,促进区域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带动经济发展(2 分) ;有利于民族团结;巩固边防。 (2 分)24.(14 分)(1)石油资源面临枯竭(2 分) ,环境污染严重(2 分) ;风能、太阳能丰富,有利于改善环境(2 分)。(2)内陆干旱地区,降水少;(2 分)河西走廊由于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山麓地带绿洲广布,形成“绿色走廊” (2 分) 。(3) 提供优惠政策;促进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扩大对外开放;推动交通运输- 10 -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利于加快资金、技术引进;利于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 (1 点 1 分,答四个方面即可得 4 分)25(16 分)答案:(1)地势西高东低。依据:①据等高线数值分布特点;②据水系分布特点判断(河流自西向东流) 。 (4 分)(2)MN 段水量较大,含沙量较小,流速快,一般无凌汛现象;PQ 段水量较小,含沙量大,流速慢,有凌汛现象。 (4 分)(3)地处谷地,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谷口朝东,夏季风可带来部分水汽,降水较多;靠近河流,灌溉便利;谷地地形较平缓,土壤较肥沃。 (答出四点即可) (4 分)(4)郑州是新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地处中原,为省会城市, 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作为邮政枢纽,为现代物流提供信息、技术保障;作为全国商贸中心改革试点城市,具有适合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工农业较发达,是重要的商品生产基地和集散地。 (4 分)26(14 分)答案:(1)等温线闭合,且数值由四周向中心递减,7 月海南岛的气温分布是四周高,中间低。 (4 分)原因:海南岛的中部地形为山地,地势高,所以气温低。 (2 分)(2)地处低纬度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 (2 分)(3)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沿岸地势平坦,多滩涂;地处山地背风坡(雨影区)降水少;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 (4 分)(4)热带季风 热带种植园农业(2 分1荷山中学2017届高三年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学科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题,总分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2.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3.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 )A.孙叔敖 B.管仲 C.李冰 D.郑国4.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 。均田制的目的是( )A.抵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5.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表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唐 宋 明 清河南 15 16 2 1江苏 7 8 17 49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6.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7.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2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 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 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8.南朝初期,江淮地区“土多稻田”。为了“尽勤地利”,朝廷令“自今悉督种麦,以助阙乏”。这证明该地区在推行( )A.垄作法 B.套作制 C.稻麦二熟制 D.一年三熟制9.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表明(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10.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 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11.元朝时,大规模的漕粮海运前所未有,海外贸易繁荣,泉州还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废止 B.造船航海技术进步C.内河航运严重不畅 D.陆上丝绸之路受阻12.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 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 《金布律》处罚。这表明(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 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 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13.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架起这座桥梁的开拓者是(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迦马 D.麦哲伦14.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这意味着(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 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315. 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C.外 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16.中科院自然科学所研究员宋正海认为,即使郑和航海到达西欧,今日世界历史格局也不会有根本性不同。下列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是小农经济和专制制度 B.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C.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 D.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7. 从生产方式变革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的进步意义在于( )A.资本原始积累速度加快 B.使世界走向整体化C.西欧列强开始殖民扩张 D.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18.从1789-1848年,发生在英国的大变革……应该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喷发,并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对“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工业化进程加快 B.社会结构分化加剧C.洲际间联系加强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项。这反映出德国(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20.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A.牛顿经典力学 B.达尔文进化论 C .蒸汽机 D.计算机21. 1879年,一条科技新成果的消息传到英国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该科技成果是( )A.西门子发明的发电机 B.本茨研制的汽车C.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 D.贝尔发明的电话422.有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其中“第一次历史巨变”是指( )A.由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 B.由民主共和走向社会主义C.由愚昧、专制走向民主、科学D.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23.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由此最能说明( )A.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继续抗日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C.正面战场牵制了防御阶段日军侵华的主要力量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24.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的条件是:西欧必须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要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由此可见,马歇尔计划( )A.缓解了欧洲的燃眉之急B.其真实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C.为西欧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D.为美国培养了一个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总分52分。请把答案写在规定的位置,否则不得分!)25.(25分) 城市的发展尤如一本书,每一页都记述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以农立国”的农耕时代,景德镇素以手工业发达而著称。 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土宜于陶。宋景德年,始置镇,奉御董造(奉皇帝之命督造),因改名景德镇。瓷器生产分为和土、澄泥、造坯、过刮、汶水、打圈、过釉、入匣、满窑等工序,“共计一环工方,过手七十一,方克成器”。景德……业制陶器,利济 天下,行于九域,施及外洋。四方远近事陶之人,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万历年间(1573~1620年),“镇上佣工 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工”。 ——选自《景德镇陶录》《明清经济及中外关系》(1)根据材料一分析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原因。(8分)5材料二 历史上的台儿庄曾是一座商贾云集、文化底蕴深厚的秀美古城 。号称“天下第一庄”的台儿庄的兴盛,与明代大运河台(儿)庄段的开挖密切相关。据清《峄县志》记载:“台(儿)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每年漕运粮食约400万石,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每当夜幕降临 “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浙商沈绮因台儿庄商运兴盛来这里销售茶叶,并开谢裕大茶行。晋商吴玉章开“日昇昌”分号, 为各路商贾办理汇兑和存放金银业务。(2)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台(儿)庄商业繁荣的表现有哪些?(6分)材料三 伴随着18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近代城市也随之发展起来。英国的曼彻斯特从一个瘟疫肆虐的乡下小镇演变成工业重地。18世纪60年代,第一家棉纺厂创立,第一条运河开工兴建。1776年运河延至利物浦海港,开通远海,1830年史蒂芬孙修建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这是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该城的棉纺厂在1802年有52家,1809年64家,到1830年达到99家。当时的棉都曼彻斯特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此曼彻斯特及整个世界的面貌改观。——摘编自《曼彻斯特科学博物馆说明》(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城市的因素。(11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中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6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评材料中关于宋代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选考部分]2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摘自《商君书》材料二 在梭伦改革后的 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6分)7(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9分)荷山中学2017届高三年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学科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题,总分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答案:C.解析:小农经济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人们终生劳动,才能勉强维持饱暖。2【答案】C【解析】从西周分封制的实行最终导致了西周的灭亡和国家的分裂战乱可以排除A。中央集权否定分封血缘,排除B。周代的主要制度是分封制与宗法制,而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否定分封制,排除D。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之所以长期实行血缘分封,主要是维护皇帝的特权。 3【答案】C战国时期的秦国蜀郡守李冰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4【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均田制【答案】C 【解析】材料显示政府是分散土地经营,不是抵制土地兼并,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对人口增长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按户缴纳赋税”“必须嫁娶,不得拖延”说明政府鼓励一8家一户小农经济生产,以此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故C项正确;材料中说明是发展个体小农,不是稳定,故D项错误 。5【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重心南移(文化重心南移)【答案】B 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不能解释河南科举考试状元人数的减少,故A项错误;江苏代表的南方在科举考试状元人数的增加,表明随着唐代以来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兴盛,故B项正确;中原地区经济发 展速度落后于南方,但并没有急剧衰退,故C项错误;从唐宋至明清时期,政治重心逐渐北移,故D项错误。6【答案】D【解析】回答本题,需对材料有较好理解和掌握,材料中反映了明后期一些地方,佃户以劣质米交租或借故拖延、拒交,而政府勒令田主(土地的主人)交纳赋税,一些田主被迫借高利贷。ABC三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材料没有体现商业对农业冲击;佃户与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弱化或矛盾激化等。本题选D项“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7【答案】C 【解析】考查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北方“养生之具不求于人”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贫富差距不大,无法得出北方比南方农业发达,排除A,南方“多末作以病农”,“ 兼并之患兴”是贫富差距的原因,排除B,从材料中无法看到北方比南风更稳定,“未”指工商业,南方“多末”因此答案C。8【答案】C【解析】江淮地区种植水稻,但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增加粮食产量,官府组织民众在水稻收割之后,种植小麦。9【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唐代商品经济发展(丝绸之路)【答案】D 【解析】“胡锦”输入唐朝,并不可能改变唐代的社会生活,故A项错误;“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说明唐朝手工业技术提高而不是衰落,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显示中外纺织技术的对比的信息,故C项错误;“‘波斯锦’等通过丝绸之路,输入中国”说明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故D项正确。10【答案】C【解析】江宁织造局的生产由政府派人主持,应该属于官营手工业。而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不投放市场,全部供皇室使用。11【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元代海外贸易【答案】B 【解析】我国古代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航海技术进步9,故B项正确;漕运指的是内河航运,与海外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材料未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12【答案】C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六国货币形态各异,相互之间不能流通。宛不属于楚国范围,因此使用楚国的货币蚁鼻钱不被允许,选C项。秦统一中国后,废除各国原用货币,采用“半两”圆钱为通行全国的法定货币。13【答案】B【解析】分析材料根据所学,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开始横渡茫茫的大西洋。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航 行,终于到达了陆地,哥伦布以为这里就是印度②。他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意思是印度居民,其实那只是今天美洲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在以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哥伦布又进行了三次横渡大西洋的航行,到达了美洲大陆沿岸的很多地方。哥伦布虽然没有到达他梦想中的亚洲,但他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本题应选B项。14【答案】A 【解析】寻找黄金和白银是新航路 开辟的主要动因,最先开辟新航路和走上对外殖民扩张道路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它们在世界范围内抢夺,而并非大西洋继西葡之后,荷兰、英法也先后加入到殖民争夺的行列,教皇子午线的划定只是暂时承认了西葡殖民掠夺的成果。15【考点】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大量屠杀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这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特别是混血人的出现,反映的是欧洲长期不断征服美洲的结果,故B项正确;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只是美洲人口减少的原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是表现而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16答案:A。解析:明清时期的中国尽管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小农经济和专制制度仍然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新经济因素和社会力量微弱,不可能改变世界格局。B、C两项政策是由A项决定的。17【解析】题目里的四个选项都是新航路开辟的进步意义,然而,要注意题干的限制条件是“从生产方式变革的角度”,从生产方式变革角度来看,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了罪恶的殖民主义,殖民扩张是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有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答案】A18【答案 】D【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选项与题目的“1789-1848”时间界定、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不符。从题干时间来看应是第一工业革命期间。而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第二工业革命时期,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D 理解不正确。19【答案】C【考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政府鼓励发明专利)10【解析】海外市场主导着科技发明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叙述德国的科技专利,未涉及其他国家,因此不能得出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从1850年到1870年德国统一,到1900专利授予书目激增,说明统一的政府有利于推动科技的发展,故C项正确;引进技术发明不属于专利,故D项错误。20【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答案】C【解析】牛顿经典力学是科学知识,与题干“直接推动”的要求不符,故A项错误;1859年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的思想,此时题干中动力来源的转变已经实现,且进化论与动力来源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人类生产活动的动力由人力、畜力转变为蒸汽动力,而蒸汽机以煤为燃料,故C项正确;1946年计算机出现,而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已经完成,故D项错误。21【答案】C22【答案】 A【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第一次历史巨变实质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中国2 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由此可知A项由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题干要求不符。23【答案】A 【解析】从时间上“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这属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国民党组织会战的比例与人员伤亡,说明国民党再次阶段为抗战胜利做出贡献,故A项正确;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与题中主要强调国民党正面战场不符,故B项错误;“全部力量”与材料国民党的阶段抗战不相符,故C项错误;“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观点正确,但是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24【答案】 C【解析】 材料突出西欧国家“集体制定”“互相协调”,马歇尔计划的直接影响是缓解了欧洲的燃眉之急,但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的真实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但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实施过程中,西欧国家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彼此合作的加 强为西欧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推动了西欧经济的恢复发展,西欧逐渐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但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总分52分。请把答案写在规定的位置,否则不得分!)25【解析】第(1)题阅读分析材料,从经济、政治等角度分析,抓住关键信息,“土宜于陶”、“奉御董造”、“共计一一环工方,过手七十一,方克成器”、“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 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工”。 第(3)题实质本问考查曼彻斯特工业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去分析。11【答案】(25分)(1)原料丰富;政府的推动;分工细密,工艺精湛;国内和海外市场的需求;各地工匠汇集,生产规模较大;资本主义萌芽(生产关系)产生。(共8分,每点2分,任答4点即可)(2) ①商业市镇已经形成。②区域性的商人群体汇聚。③是商品原料的集散地。④ 货币经济兴盛。⑤漕运业发达。⑥夜市繁盛。(共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3)棉纺织业的发展;铁路、水运等交通运输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明;蒸汽机广泛应用;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大量工厂的兴建;世界市场的扩大。(每点2分,共11分)(答出其中六点即可)26.【参考答案】(12分)①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2分)西方文艺复兴时代,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文学、艺术、思想、科学等也冲破中世纪的黑暗获得较大发展;宋代具有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许多特征。(3分)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市镇有较快发展;海外贸易活跃。(3分)思想文化方面: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2分)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最终完成,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顶峰。(2分)②宋代是积贫积弱的朝代。(2分)宋代民族政权并立,辽、西夏、金威胁着两宋安全,宋初由于过分集中军权导致军队战斗力不强,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失利,两宋政府通过签订屈辱和约换取边境安宁;(5分)宋 代虽然经济繁荣,但宋初的制度革新导致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财政人不敷出,民富国不强;虽经王安石变法但也未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5分)③赞成材料中的两种观点。答案为参考答案一和参考答案二的综合。(评论宫崎市定的观点给6分,评论钱穆的观点给6分)④不赞成材料中关于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的观点。(2分)西方文艺复兴时代,西欧国家在非洲、亚洲、美洲进行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2分)同时,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反封建、反教会,建立资产阶级文化的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2 分)总之,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是欧洲社会向资本主 义社会迈进的时代。 (2分)而宋代虽然商品经济获得突破性发展、儒学复兴、文学艺术和科 技也有极大发展、海外贸易兴盛,(2分)但并没有产生资本主义,不具备社会转型的特征。(2分)12⑤不赞成宋代积贫积弱的观点。(2分)宋初采取一系列措施,结束了自唐中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2分)宋代自960年建立到l279年灭亡,历时300多年;(2分)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市镇有较快发展;(2分)宋代与亚洲、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商税收人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较大;(2分)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最终完成,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顶峰。(2分)27选修【考点】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第(1)题依据材料可以比较容易得出重农抑商和农商并重;第(2)题“事商贾”即重商带来的危害,从材料“众力不足”“粟得无少,兵得无弱也……国之无富。”可以归纳出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材料二中“农业高利贷、土地集中受到节制”可以看出是原来的旧贵族。【答案】(15分) (1)商鞅;重农抑商;梭伦:农商并重。6分(2)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 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5分)逐步消除贵族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基础。(4分)1荷山中学 2017届高三年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学科试题选择题(40 题,31-40 每题 2分,共 50分。 )1.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其生命活动也离不开细胞B.变形虫的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C.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D.生命系统的各层次层层相依,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2.下列对“细胞学说”理解合理的是( ) ①揭示了动植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②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③提出了细胞膜结构的流动镶嵌模 型 ④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子组成和基本结构的阐 述,错误的是( )A.C、H、O、N、P 是 ATP、胆固醇、生物膜等共有的化学元素B.线粒体、核糖体、叶绿体等结构中都含有 RNAC.糖蛋白、激素、抗体、限制性内切酶等都是具有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4.下列有关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胆固醇和磷脂同属脂质,具有相同的化学组成B.经测定,细胞中某化合物含硫,则一定是蛋白质C.DNA 存在氢键,RNA 中不存在氢键 D.人体缺钙会导致骨骼肌抽搐5.下列按照多糖功能的分类,最科学合理的应该是( )A. B. C. D.6.我国是糖尿病高发国家之一,胰岛素在临床上的需求量非常大。如图是该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图 1中数字为氨 基酸序号)及部分肽链放大图(图 2) ,下列有关这种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图 1可2以判断该蛋白质中含有两条肽链,49 个肽键B.据图 1分析该蛋白质形成过程中分子量共减少了 888C.图 2所示对应的 R基是①②④⑥⑧D.据图 2分析,该蛋白质中至少应含有 4个—COOH,3 个—NH 27.下列关于植物体内水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是构成叶肉细胞的重要化合物之一B.植物体内的水分参与营养物质的运输C.需氧呼吸时,生成物 H2O中的氢只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D.H 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 NADPH将 3-磷酸甘油酸还原成三碳糖8.在细胞中,有许多相似的膜结构。下列关于膜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其膜上含有全部的呼吸酶B.神经肌肉接点处肌细胞膜折叠,其膜上有乙酰胆碱的受体C.蓝藻细胞膜向内折叠成为光合膜,其膜上含有色素和光合酶D.细胞内单位膜折叠成囊腔和细管组成内质网,有些膜上有合成磷脂的酶9.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研究中所采取的方法的阐述, 不正确的是( )A.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利用的是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B.分离破碎细胞的细胞器时采用的是质壁分离法C.制备细胞膜时是用蒸馏水使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水涨破D.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时通常采用去核、核移植等方法10.下列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时不需要体液来运输信号物质的是( )A.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B.神经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C.T 细胞促进 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 D.胰岛 B细胞调节肝细胞的代谢11.如图所示为科学家进行变形虫的切割实验,这个实验最能说明( )A.细胞核控制细胞的遗传 B.细胞质控制细胞的遗传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中心12.有关细胞内囊泡运输的描述, 正确的是( )3A.细胞核内的 RNA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质 B.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C.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 D. 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且不消耗能量13.半透膜对淀粉和葡萄糖的通透性不同(如图 1) ,预测图 2的实验结果(开始时漏斗内外液面相平)最可能的是( )A.图甲中水柱 a将持续上升B.图甲中水柱 a将保持不变C.图乙中水柱 b将保持不变D. 图乙中水柱 b将先上升后下降14.下图表示的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 K+和 NO3-的曲线。影响 A、B 两点和 B、C 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A.载体数量、能量 B.能量、载体数量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能量、离子浓度15. 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 胀但不会破裂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的生理功能16. 下列关于生物膜透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够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B.细胞质中合成的光合作用相关蛋白须通过内质网输入叶绿体C.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粒的膜对葡萄糖具有选择透性D.细胞外高浓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17.现有无标签的四种样品各一瓶:稀蛋清、葡萄糖、淀粉和淀粉酶溶液,某学生用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将它们正确鉴定出来了,其实验步骤和结果见下表:样品号 1 2 3 4第一步 加入双缩脲试剂 无变化 紫色 无变化 紫色第二步对 1、3 组溶液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蓝色 — 砖红色 —4热第三步取 1号样品与 2号样品混合,37 ℃保温 10 min,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出现砖红色;取 1号样品与 4号样品混合,37 ℃保温 10 min,加入斐林试剂水浴不出现砖红色。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1 葡萄糖、2 淀粉酶、3 淀粉、4 稀蛋清 B.1 葡萄糖、2 稀蛋清、3 淀粉、4 淀粉酶C.1 淀粉、2 淀粉酶、3 葡萄糖、4 稀蛋清 D.1 淀粉、2 稀蛋清、3 淀粉酶、4 葡萄糖18.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 ATP所需的反应物B.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D.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19.利用渗透作用实验原理可以 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大概范围。将细胞液浓度相同的某种植物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出现 a~d 四种细胞状态(如左下图所示) ,则细胞液浓度最精确的范围在下列哪两个细胞所处的蔗糖溶液浓度之间( )A.a~d B.a~c C.c~b D.d~c(20题的图)20.如图曲线表示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强度下,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 CO2净吸收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 2浓度大于 a时,甲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B.适当增加光强度,a 点将左移C.CO 2浓度为 b时,甲、乙真正光合速率一定相等D.甲、乙光合作用速率随 CO2浓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强21. 下列关于酶与 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5A. 酶都是由内分泌腺细胞合成的,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B. 蔗糖酶能使蔗糖水解为两分子葡萄糖,并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C. 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均可以产生 ATP,并用于物质的运输、细胞的分裂等各种生命活动D. 酶的形成需要消耗 ATP,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22.右图表示某植物在不同光强度下,单位时间内 CO2释 放量和 O2产生总量的相对变化。对植物生理过程分析正确的 是( ) A.光强度为 a时,光合速率不为零B.光强度为 b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C.光强度为 c时,光合速率才大于呼吸速率D.光强度为 d时,光合速率从环境中吸收 2单位 CO223. 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和需氧呼吸过程中氧原子的来龙去脉,下列错误的是( )A.光合作用的产物 O2中的 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 H2OB.光合作用的产物 C6H12O6中的 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 CO2C.有氧呼吸的产物 H2O中的 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 O2D.有氧呼吸的产物 CO2中的 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 C6H12O624.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C.高等植物无氧呼吸过程中有[H]的积累,有氧呼吸过程中无[H]的积累D.无氧呼吸过程同有氧呼吸一样每一阶段都有 ATP生成25.下列有关生物科学探索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 A.德国科学家梅耶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B.萨克斯采用碘液检测淀粉的方法,证明叶片在光下能产生淀粉C.恩格尔曼用水绵做为实验材料证明了植物需要阳光才能制造出氧气D.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 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26.下列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 下说法正确的是( )A.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滤液挥发B.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 ,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6C.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红光D.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量的变化是(甲+乙)(丙+丁)27.下列的哪种细胞分裂中,看不见染色体的出现( )A.精原细胞形成精 B.蛙的一个红细胞分裂成两个红细胞C.洋葱根尖生长点的细胞分裂 D.受损的肝脏细胞得以修复28.下列有关细胞周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不是生物体的所有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B.无论什么生物,在细胞周期中,都是分裂间期比分裂期时间长C.利用药物抑制 DNA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D.细胞周期可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29.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 mRNA会不同B.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物质交换的效率会增强C.细胞癌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多个基因发生突变D.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30.A 图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中的细胞核 DNA含量的变化曲线;B 图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图的 G1、G2 时期细胞核将大量消耗核糖核苷酸B.B图中的 DNA含量为 2C~4C之间的细胞,处在 A图的 S期C.用 DNA合成抑制剂处理,B 图中 DNA含量为 4C的细胞数目会增加D.用秋水仙素处理,B 图中 DNA含量为 2C的细胞数目会减少31.下表是哺乳动物几种组织中所流血液内氧合血红蛋白的结合情况,其中代谢最旺盛的组织是( ) 组织名称 肺泡 组织甲 组织乙 组织丙7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率(%) 96 60 50 25A.肺泡 B.组织甲 C.组织乙 D.组织丙32. 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 )框号选项1 2 3 4 5A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有机物 无机物 水 无机盐B 人体细胞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 X染色体 Y染色体C 物质跨膜运输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易化)扩散D 有丝分裂 分裂期 分裂间期 染色单体分离 同源染色体分离33.某同学从紫色洋葱植株上取该植株上最适宜做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细胞,浸润在质量浓度为0.3 g/mL的 KNO3溶液中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到如图甲所示图像,图乙表示实验过程中相关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只有将图甲中细胞浸润在清水中,质壁分离才能复原B.由图甲中 O的通透性特点可知,Q 处充满了 KNO3溶液C.该实验中从洋葱植株上所取的细胞为鳞片叶外表皮细胞D.图乙中①可表示 K+进入洋葱细胞的方式34.呼吸熵(RQ)是指单位时间内进行细胞呼吸的生物释放 CO2量与吸收 O2量的比值。下图表示测定8消毒过的萌发小麦种子呼吸熵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A.KOH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增大吸收 CO2的面积B.假设小麦种子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在 25 ℃时经 10 min观察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乙装置中墨滴不动,说明 10 min内小麦种子进行了无氧呼吸C.为了校正还应设置一个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大试管和小烧杯应分别放入死亡的小麦种子、KOH,其他条件不变D.若在 25 ℃时经 10 min观察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左移 30 mm,乙装置中墨滴左移 200 mm,则萌发小麦种子的呼吸熵是 0.8535.分别在①②③三个研钵中加 2 g剪碎的新鲜菠菜绿叶,并按下表所示添加试剂,经研磨、过滤得到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即:深绿色、黄绿色(或褐色)、几乎无色。处理 ① ② ③石英砂(少量) + + +碳酸钙(少量) - + +无水乙醇(10 毫升) + - +蒸馏水(10 毫升) - + -注:“+”表示加, “-”表示不加。经①②③过程处理得到的溶液的颜色依次是( )A.深绿色、黄绿色(或褐色)、几乎无色 B.黄绿色(或褐色)、深绿色、几乎无色C.几乎无色、深绿色、黄绿色(或褐色) D.黄绿色(或褐色)、几乎无色、深绿色36.对如图所示生物体部分代谢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9A.过程②需要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 B.能进行过程③的生物无核膜,属于生产者C.②和④过程只能发生于不同的细胞中 D.过程①只能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37.对于下列 4张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中氧气浓度为 a 时,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需氧呼吸的 3倍B.乙图中 b点代表光饱和点,b 点 CO2固定量为 12C.丙图中,光照强度相同时,t2℃植物净光合作用最大D.丁图代表两类色素的吸收光谱,则 e代表类胡萝卜素38.做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最好的实验材料是( )A.人宫颈癌细胞 B.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C.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 D.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39.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裂期的细胞不进行 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B.免疫系统中的记忆细胞既有分化潜能又有自我更新能力 C.凋亡细胞内的基因表达都下降,酶活性减弱D.原癌基因突变促使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突变抑制细胞癌变40.图 1、图 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 3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 DNA分子数的变化,图 4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 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10A.图 1所示细胞中共有 4条染色体,8 个 DNA分子;图 2所示细胞中共有 0条染色单体B.图 1所示细胞处于图 3中 BC段;完成图 3中 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 4中 d所示的情况 D.图 4中 a可对应图 3中的 BC段;图 4中 c对应图 3中的 AB段一、 简答题(6 题,共 50分。 )41.(8分)甲乙两图表示细胞部分结构及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图中 1~9 表示结构,a~f 代表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甲 乙(1)甲细胞与蓝藻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甲细胞________________ ____ 。(2)自由基是细胞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可损害机体的组织和细胞。当自由基攻击生物膜上的磷脂分子时,很可能损伤的细胞器是_____ ___(填数字)。(3)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甲细胞染色,则被染成绿色的部位主要是[ ]________ 。(4)细胞器[9]除图中所示的功能外,还具有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__。11(5)蛋白质在细胞内不但有生成,还有降解,保持一个平衡的过程,以保证生理活动的顺利进行。200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以色列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泛素是一个含有 76个氨基酸的多肽,可以以共价键与蛋白质结合。被泛素标记的蛋白质在体内多种酶的作用下被降解,这一过程依赖 ATP。请回答下列问题:①该物质进行水解时,需__________个水分子,控制该多肽合成的基因至少含有_________个脱氧核苷酸,泛素遇 ,会发生紫色反应。②人体内不需能量的蛋白质降解过程发生在消化道以及细胞内被称为“消化系统”的(填一种细胞器)中。42.(8分)(I)慕尼黑工业大学的教授构建了一个能自己移动和改变形态的“类细胞”模型,该模型由膜外壳和填入物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模型类似于________________ (填两种细胞器)产生的囊泡,其边界(膜外壳)由一种脂质成分构成,该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分子。(2)该模型中填入了细胞骨架和驱动蛋白,作为运动的结构基础,另外还需要填入____________作为直接能源物质,若将该结构置于一定浓度的 K+溶液中一段时间,检测发现 K+不能进入其中.若你是科学家,将如何改造这个结构,使其能够 吸收 K+?____________(3)科学家想利用该结构运输抗癌药物到达患者体内,且仅与癌细胞密切接触并释放药物.请从细胞膜的功能角度分析,应该如何改造这个结构?_______________(Ⅱ)某实验小组将小鼠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变化如下图。请回答问题。(4)培养液中被吸收的葡萄糖 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由图可知,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尿素含量增加了,由此可以推测尿素是_________的产物。转氨酶是肝细胞内参与氨基酸分解与合成的一类酶,正常情况下这类酶不会排出胞外,若在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该类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3.(7分)地下黑作坊用病死猪肉腌制的腊肉往往含有大量的细菌,可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对市场中腊肉含细菌多少进行检测:①将腊肉研磨后离心处理,取一定量上清液放入分光光度计(测定发光强度的仪器)反应室内,加入适量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反应;②记录发光强度并计算 ATP含量;③测算出细菌数量。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2(1)荧光素接受 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根据发光强度可以计算出生物组织中 ATP的含量,原因是发光强度与 ATP含量成____________(正比/反比);根据 ATP含量进而测算出细菌数量的依据是:每个细菌细胞中 ATP含量____________。(2) “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中涉及的能量转换是__________________;生物细胞中ATP的水解一般与 (吸能反应或放能反应)相联系。(3)研究人员用不同条件处理荧光素酶后,测定酶浓度与发光强度如右图所示。其中高浓度盐溶液经稀释后酶活性可以恢复,高温和 Hg2+处理后酶活性不可恢复。若要节省荧光素酶的用量,可以使用_____________处理; Hg 2+处理后酶活性降低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4.(10分)自然界中,和花生相比,玉米更适合生长在高温、光照强烈和干旱的环境,其利用低浓度CO 2的能力也远远高于花生。 某科研小组选取玉米和花生为实验材料做了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甲图表示光合作用部分过程,乙图表示夏季晴天两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 丙图表示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两种植物的叶片在不同CO 2浓度下CO 2净吸收速度,请结合上述三图回答下列问题:(1) 甲图表示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此过程中三碳化合物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原,碳元素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2) 乙图中d曲线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玉米/花生) 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12 点到 14点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丙图中植物A是__________(玉米/花生), 如缺乏Mg,植物A的CO 2补偿点应向 移动。在CO2浓度 100umol/mol时,植物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呼吸强度。如果把植株A和植株B种植在一个一直给以适宜光照的密封无色玻璃容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株A/植株B)先死亡。(4)丙图中植物A是在CO 2浓度 350umol/mol后,限制植物A叶肉细胞吸收CO 2 速度的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5.(7分)甲、乙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利用图Ⅰ、图Ⅱ装置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甲利用图Ⅰ装置探究酵母菌在有氧与无氧的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的热量多少。材料用具:500mL 保温桶、温度计、活性酵母菌、0.1mo1/L 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实验步骤:①取 A、B 两套装置按下表的设计进行实验。装置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A 加入 200mL的葡萄糖溶液 加入 10g活性酵母菌 X________________B加入 200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 Y_______________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则 X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Y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B 装置中步骤一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略(2)乙利用图Ⅱ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 ,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①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假设该装置编号为Ⅲ,则装置Ⅲ除用____________代替 NaOH溶液外,其他设计与装置Ⅱ相同。②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是否产生 CO2时,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CO 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4③写出乙同学改进后所得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若装置Ⅱ中红色液滴向右移动,装置Ⅲ中红色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46.(10分)下面图 1和图 2分别表示某一生物体内细胞有丝分裂图像与图解,其中字母表示时间点,O→F 时间段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请据图回答问题。图 1 图 2 图 3(1)图 1所示的细胞变化发生在图 2中的_______时期(填字母)(2)O→B 时段为细胞有丝分裂的____期,此时细胞内发生的活动主要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其中后者的发生与核糖体有直接关系。(3)高中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用到的碱性染料是______________,持续观察图 1所示的细胞,_____(能、不能)观察到下一个时期。(4)图中 B→C 时段细胞核 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比例为 ,这种比例将持续到图 2的 点才可能开始变化。(5)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位于图 2中的具体时段是_________,请在图 3的虚线方框内画出该时期植 物细胞(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4条)有丝分裂模式图。每条染色体中 DNA数目15荷山中学 2017届高三年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学科试题答案一、选择题(40 题,31-40 每题 2分,共 50分。 )1-10: D D A D C C C A B A11-20:C B D B B C C C A B21-30: D D D A C D B D B C31-40 D D A C D ; B B C B D二、简答题(6 题,共 50分。 )41.(1)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1、2、5、6、7 (3) [4]细胞核 (4)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5)①75 456 双缩脲试剂 ②溶酶体42. (8分) (1)内质网、高尔基体 磷脂 (2) ATP 在其膜外壳中加入 K+的载体 (3) 在该结构的膜外壳中加入能与 癌细胞特异性结合(识别)的信号分子(蛋白质、糖蛋白) (4) 通过呼吸作用(分解)释放能量(ATP)(5) 细胞代谢(代谢) 肝细胞膜受损(或细胞裂解)43.(7分)(1)ATP 正比 大致相同且相对稳定 (2)化学能→光能 吸能反应 (3)Mg2+ Hg2+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44. (10分)(1)暗反应; [H]或 NADPH; CO2→C3→(CH2O)(2) 花生 ; 温度较高、气孔关闭,使光合作用强度降低(3)玉米; 右; >; 植株 B(4)温度和光照强度45. (7分)(1)①不加入石蜡油 加入 10g活性酵母菌 ②去除氧气 (2)①等量清水 ②由蓝变绿再变黄③装置Ⅱ中红色液滴不移动,装置Ⅲ中红色液滴向左移动装置Ⅱ中红色液滴向右移动,装置Ⅲ中红色液滴向左移动46. (10 分) (1)D-E (2)间 DNA 复制 相关蛋白质合成(3)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溶液 不能(4)2:1:2 D (5)C-D 图略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