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铅山县私立致远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周周测试题(7科7份).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江西省铅山县私立致远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周周测试题7科7份.zip江西省铅山县私立致远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周周测试题7科7份.zip
2016101003117.doc
2016101003119.doc
2016101003121.doc
2016101003123.doc
2016101003127.doc
2016101003129.doc
2016101003131.doc
  • 全部
    • 2016101003117.doc--点击预览
    • 2016101003119.doc--点击预览
    • 2016101003121.doc--点击预览
    • 2016101003123.doc--点击预览
    • 2016101003127.doc--点击预览
    • 2016101003129.doc--点击预览
    • 2016101003131.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 1 -致致远中学 2016-2017 学年度(上)高三地理第一周周测卷一、选择题(68 分)1.木星和火星分别属于A.类地行星、巨行星 B.类地行星、远日行星C.巨行星、类地行星 D.巨行星、远日行星2.下列地区地壳厚度最薄的是 A.青藏高原 B.死海 C.马里亚那海沟 D.贝加尔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3.上面四幅比例尺由大到小排列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丙丁乙 B.乙甲丁丙C.丙丁甲乙 D.乙丁甲丙4.若绘制青岛市崂山区的地形图,应选择哪一种比例尺图上内容最详细A.1 厘米代表 50 千米 B.1/250 000C.1∶50 000 D.二百万分之一5.北半球每年从秋分日到第二年春分日,太阳直射点A.一直向南移 B.一直向北移C.先向南移,后又向北移 D.先向北移,后又向南移6.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2 -A.a B.b C.c D.d7.不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的是A.水圈 B.生物圈C.地壳 D.大气圈读下面两幅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8.一架飞机 6 月 22 日从 A 点飞往 B 点,沿最短路径飞行,飞机飞行的方向是A.向东北 B.向西北 C.向西南 D.向东南9.一架飞机从 A 点出发,以 1100 千米/小时的速度向南飞越南极点后继续沿经线圈飞行,8 小时后(从 A 点出发的整个行程)到达的地理位置是A. (40°S,170°W) B. (50°S,170°E) C. (40°S,170°E) D. (50°S,170°W)10.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的夹角是A.23.5 ° B.66.5°- 3 -C.67.5° D.90°11.火山灰物质漂浮、沉降,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正确的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2008 年 12 月 1 日天空出现罕见的“双星伴月”天象奇观:月亮和金星、木星同时出现在夜空中,远看犹如一张笑脸。据天文学家解释,这是金星和木星围绕在月亮周围而形成的天文景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2.这次天文奇观中的成员月亮和金星、木星依次属于( )A.行星、卫星、流星 B.卫星、彗星、行星C.恒星、卫星、行星 D.卫星、行星、行星13.有关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系是由水星、金星、地球等八大行星组成的B.总星系就是宇宙C.天体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而成天体系统D.河外星系是总星系以外的天体系统14.太阳之所以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最主要的原因是( )A.能自己发光 B.位于太阳系中心C.有极高的温度 D.有巨大的质量15.五校 2014 年 11 月半期考联考期间,福州市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趋势是( )A.昼越来越长,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B.昼越来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C.昼越来越长,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D.昼越来越短 ,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4 -16.图中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是A.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B.大致从西北向东南递增C.大致从西南向东北递增 D.大致从东北向西南递增17.图中甲区域年日照时数较周围地区低,原因是A.地处盆地,云雾多 B.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多C.深居内陆,太阳辐射少 D.位于城市附近, 污染大自 2006 年 6 月 15 日起,新“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正式颁布实行。根据新标准,热带气旋分为热带低压带,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六个等级(见下表) 。读表回答下列各题。18.热带气旋“桑美”于 2006 年 8 月 10 日 17 时 25 分在浙江省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 17 级。该热带气旋属于:( )A.强热带风暴 B.台风 C.强台风 D.超强台风19.从卫星云图上看, “桑美”是一个:( )A.逆时针向外辐射的大漩涡 B.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漩涡- 5 -C.顺时针向外辐散的大漩涡 D.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漩涡20. “桑美”带来的灾害主要有( ) ①风暴潮 ②地震 ③狂风 ④暴雨 ⑤沙尘暴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1.若线为北半球的低压槽线,①处气压低于②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低压槽附近形成冷锋B.低压槽附近形成暖锋C.①处为晴朗天气D.③位于锋后,可能为阴雨天气22.若该线为北半球的高压脊线,①处气压低于②处,该脊线夏天出现在我国江淮地区时,最可能出现( )A.暴雨和冰雹天气 B.扬沙或者沙尘暴天气C.炎热干燥天气 D.连绵的阴雨天气23.若线为板块消亡边界,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③处可能为日本群岛 B.③处可能为红海C.④处可能为马里亚纳海沟 D.④处可能为安第斯山完成下列各题。24.从甲地(70°S,80°E)到乙地(70°S,150°E) ,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A.一直朝正东方向走 B.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 6 -C.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 D.先向东南,再向东北走25.当全球 12 月 31 日和 1 月 1 日的范围相等时( )A.中时区的区时是 12 月 31 日 12 时 B.北京时间是 1 月 1 日 8 时C.东十二区的区时是 12 月 31 日 24 时 D.西十二区的区时是 1 月 1 日 12 时26.北京时间为 2012 年 8 月 25 日 12 点时,全球属于 8 月 25 日的是( )A.一半以上的地区 B.一半以下的地区C.三分之一的地区 D.西半球大部分地区27.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A.两极地区的极光 B.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形成C.地球内部温度不断升高 D.地热能发电当前各国新一轮空间竞赛正向神空拓展,被称为“袖珍地球”的火星成为新一轮空间竞赛的焦点。由于各国在空间探测中一般遵循“谁先占有,谁先开发,谁先受益”的原则,多位专家预言,在未来几个世纪内,各个发达国家将在火星开发过程中掀起一场新的“圈地运动” 。读表回答下列各题。行星质量(地球为1)体积(地球为1)平均密度(g/cm3)公转周期自转周期四季更替地球1.00 1.00 5.52 1 年23 小时 56分有火星0.11 0.15 3.96 1.9 年24 小时 37分有28.在下述条件中火星与地球最接近的是( )A.重力加速度大小 B.公转周期 C.表面温度高低 D.昼夜交替周期长短29.人类深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 )A.有生命存在 - 7 -B.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C.有昼夜交替 D.是八大行星中自然环境与地球最相近的行星读 “世界两区域略图” ,完成下列问题。 。30.①、②两地在气候上的共同点是( )A.冬季盛行风向相同 B.夏季有梅雨和伏旱C.气温年较差都较大 D.冬季降水量都较多31.影响①、②两地气候共同点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高低和洋流性质B.距海远近和纬度高低C.盛行风向和下垫面状况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风带季节移动读图,我国东部季风区、东北地区、西北内陆地区、南部沿海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32.上图四幅图中表示南部沿海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33.②③图中河流 1—2 月断流的原因是( )- 8 -A.降水少 B.气温低C.用水量大 D.地下水补给少34.上述四个地区的河水补给中都有( )①大气降水补给 ②地下水补给 ③冰雪融水补给 ④湖泊水补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评卷人 得分二、综合题(32 分)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 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1)描述图示区域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2)说出图中甲、乙两区域年日照时数的范围。(3)分析在甘肃省酒泉建立航天发射中心的突出优势。36. 在刚刚经历经济危机的今天,作为“金砖五国”的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南非,因为发展潜力大,能对世界经济走出危机的阴影做出极大的贡献而备受瞩目。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3 分)- 9 -(1)从影响工业布局因素分析,甲处成为该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3分)(2)分析乙处沼泽广布的原因。 (3 分)(3)A 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和 ;(2 分)A 河的航运价值较小的原因。 (2 分)(4)为什么 B 处附近会成为北半球寒冷中心?(3 分)3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甲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国家,人口 576 万, 其西部临近国家油气资源丰富。境内河湖广布,Y 湖是世界第二大高山深水湖泊,湖水终年不冻,有“热湖”之称,东岸积雪时间长。(1)读图描述甲国的地形特征。(2)分析 Y 湖东岸积雪时间长的原因。- 10 -38.2014 年 1 月 17 日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与西亚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设想,改变中国与西亚单一合作形式,逐步形成复合型、多元化的跨区域合作形式。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材料一 西亚区域图材料二 两河(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发源于安纳托利亚高原与伊朗高原。两河上游每年 3月开始增水,5 月达到最高水位,6 月末以后水位又见低降。两河在历史上曾单独注入波斯湾,但现在两河在离河口 190 公里处,汇合成一条河流注入波斯湾。(1)高考期间,本区四个国家中日出时刻最早的首都是__________________,最早进入新一天的首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分)(2)两河的河水补给主要是春季的__________________和冬季的降水补给为主,本地区的冬季降水主要是受_________________影响。 (4 分)(3)波斯湾是世界上水温最高的海区之一,试分析原因?(6 分)(4)分析河流入海处三角洲面积较小的主要自然原因。 (6 分)(5)就中国—西亚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淡淡你的设想。 (8 分)- 11 -参考答案1.C【解析】试题分析:八大行星分为三类。木星属于巨行星;火星属于类地行星。考点:主要考查了八大行星的分类。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八大行星的分类。2.C【解析】本题考查地壳的厚度。地壳是有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底界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莫霍面) 。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 17 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 33 千米。高山、 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 70 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所以本题选择 C 选项。3.A4.C【解析】试题分析:3.此题考查比例尺的缩放。图幅相同,实际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所以比例尺从大到小的排序就是实际范围从小到大的排序:甲丙丁乙,答案选 A 项。4.图幅相同,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绘制青岛市崂山区的地形图,实际范围小,应该选择大比例尺。答案选 C 项。【考点定位】比例尺的缩放,比例尺的大小。【名师点睛】根据地图的用途,所表示地区范围的大小、图幅的大小和表示内容的详略等不同情况,制图选用的比例尺有大有小。地图比例尺中的分子通常为 1,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通常比例尺大于二十万分之一的地图称为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介于二十万分之一至一百万分之一之间的地图,称为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一百万分之一的地图,称为小比例尺地图。在同样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地理课本和中学生使用的地图册中的地图,多数属于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缩放的计算 :- 12 -将原比例尺放大到 n 倍;原比例 Xn; 将原比例尺放大 n 倍;原比例 X(n+1)。将原比例尺缩小到 1/n;原比例 X1/n; 将原比例尺缩小 1/n;原比例 X(1-1/n)。5.C【解析】试题分析: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冬天时直射南回归线,第二年春分直射点又回到赤道。故 C 正确。考点:直射点的回归运动6.C【解析】试题分析: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气压带、风带向南移。读图,a 图中气压带向北移,A 错。b 图中风向错,应由高压吹向低压,B 错。c 图中气压带南移,位于南半球,风向向左偏,C 对。d 图中气压带没有南移,D 错。考点: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季节移动和风向。7.C【解析】试题分析:地壳、地幔和地核是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水圈、生物圈、大气圈,故选 C。考点:该题考查地球外部圈层。8.B9.A【解析】试题分析:8.根据图中经度数值、纬度数值的变化规律,可以据图写出地理坐标:A(60°S,10°E) ,B(60°N,0°) ,所以由 A 点飞往 B 点是向西北方,故选项 B 正确。9.相邻纬线之间 1°经线的长度为 110km 左右,所以飞机飞行速度大约为每小时 10 个纬度,所以从 A(60°S,10°E)到达南极点需要 3 个小时,在越过极点后 继续飞行了 50 个纬度,到达 40°S 纬线;根据相对的经线数值互补,所以到达点的经度为 170°W,故选项 A 正确。10.B【解析】试题分析:地轴与赤道平面垂直,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夹角为黄赤交角(图中 B 角) ,目前约为- 13 -23.5°,因此地轴与黄道平面夹角为 66.5°(图中 a 角) 。B 正确。考点: 黄赤交角11.A【解析】试题分析:火山灰物质漂浮过程位于地球圈层中的大气圈,沉降过程落在地表,进入水圈,生物圈。沉降物质堆积形成岩石圈,所以 A 对。考点:地球外部圈层结构。12.D13.C14.D【解析】试题分析:12.在天体分类中,有恒星、行星,卫星等,行星绕着恒星运转,卫星绕着行星运转。月亮是地球的卫星,金星、木星、地球都是太阳系的行星,故本题选 D。13. 太阳系是由太阳及绕其运转的八大行星和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质量中心,A 错。总星系是我们目前所能观测到的宇宙,即可见宇宙,随着科学的发展,可见宇宙的范围会不断扩大,B 错。天体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而成天体系统,C 正确。河外星系是银河系之外的天体系统,D 错,故本题选 C。14.太阳是太阳系的质量中心,占太阳系质量的 99.86﹪,所以成为中心天体的最主要原因是有巨大的质量,故本题选 D。- 14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宇宙中的地球。15.D【解析】试题分析: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因此福州市昼长越来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考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16.A 17.B 【解析】试题分析:16.由图可以看出:根据图中经纬线可能判断,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A 正确。17.图中甲地区,年日照时数在 2400 小时<甲<2600 小时,位于祁连山东南段,可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晴天偏少,日照时间较短。选 B 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变化及影响因素。18.D 19.B 20.C【解析】试题分析:18.根据表格中数值判断,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 16 级或以上为超强台风, “桑美”属于超强台风,D 对。19.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气旋在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辐合,在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辐合。“桑美”在浙江省登陆,说明位于北半球,所以从卫星云图上看, “桑美”是一个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漩涡,B 对。向外辐散的是反气旋。20. “桑美”是超强台风,台风带来的灾害有狂风、暴雨、风暴潮①、③、④对。没有地震、沙尘暴灾害,②、⑤错。所以 C 对。考点:常见天气系统,台风及主要灾害。- 15 -21.B22.C23.B24.B25.B26.A【解析】试题分析:24.球面上两地之间最短距离是两点之间大圆的劣弧。甲地(70°S,80°E)与乙地(70°S,150°E)纬度相同,其大圆的劣弧是两点之间往偏高纬度(偏南)的圆弧。乙地位于甲地东边,最近的走法应该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故选 B。25.全球日期分界线一条是国际日期分界线(1800 经线) ,是固定不变的,另一条是时间为零点的经线,是动态的。当全球 12 月 31 日和 1 月 1 日的范围相等时,也就是 1800 经线与时间为零点的经线成经线圈,即 00 经线为 0 时。中时区到东十二区为 1 月 1 日的范围,北京时间是 1 月 1 日 8时。故选 B。26.据上题分析,先要分析北京时间为 2012 年 8 月 25 日 12 点时,哪条经线为 0 时。根据时间和经度的关系计算,西经 600为 0 时,自西经 600往东到东十二区属于 8 月 25 日。故选 A。考点:本题考查地图的基本知识。27.B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即可判断,注意区别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28.D29.D28.根据材料中信息,火星与地球最接近的是昼夜交替周期长短,D 对。质量、体积不同,引力大小不同,重力加速度大小差异大,A 错。公转周期相差约一半,B 错。火星缺少大气, 表面温度高低差异大,C 错。29.人类深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火星是八大行星中自然环境与地球最相近的行星,D 对。火星没有生命存在,A 错。距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B 错。八大行星都有昼夜交替现象,C 错。【考点定位】太阳系行星特征,探测火星的原因。- 16 -30.D31.C【解析】试题分析:30.根据经纬网和轮廓图可知, 左图为日本,右图为印度和斯里兰卡。①地冬季盛行西北风,②地冬季盛行东北风,故 A 项错误;①地夏季盛行东南风,降水丰富,深受海洋水汽影响,气候的海洋性强,②地夏季盛行西南风,是一年中的雨季,降水量大,故 B 项错误;①地气候的海洋性较强,②地位于热带地区,故两地气温年较差均较小,C 项错误;①地冬季盛行西北风,受地形影响形成地形雨,②地冬季盛行东北风,受到地形的抬升作用,降水丰富,故冬季降水量均较多,D 项正确。31.①地位于温带地区,②地位于热带地区,故 A 项错误;两地均位于沿海地区,故 B 项错误;两地均是盛行季风,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C 项正确,D 项错误。考点:区域地理特征分析,气候类型及成因32.A33.B34.A34.河水补给类型有五种,即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湖泊和沼泽水的补给、地下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其中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一般是每条河流都具有的补给类型。故选 A 项。考点:河流补给类型,河流流量过程35.(1)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2)3 600 小时<甲<3 800 小时。2 400 小时<乙<2 600 小时。(3)海拔较高,大气稀薄,利于观测;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朗天气。【解析】试题分析:(1)由图可知,图示区域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是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2)甲位于我国柴达木盆地中,该处海拔较高,空气稀薄,且深居内陆周围为山地环绕,降水量极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读图可知甲为 3600 小时-3800 小时。乙位于祁连山东南段,可受到- 17 -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晴天偏少,日照时间较短,为 2400 小时-2600 小时。(3)航天发射中心讲究纬度低,获得初速度大;降水少,晴天多,便于发射;高海拔,受干扰小,观测好。酒泉深居内陆、海拔较高,符合后 两项优势条件。考点 :本题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航天基地建设条件。36.(1)接近煤铁资源产地;便捷的交通;广阔的市场。 (3 分)(2)西西伯利亚平原上之所以沼泽广布,主要原因有:一是由于所处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很微弱;二是地下有较厚的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三是地势低洼,不易向外排水,以及凌汛造成长期积水形成沼泽。(3 分)(3)大气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2 分)航运价值小的原因:结冰期长,沿线地区人口、城市少,经济不发达。(2 分)(4)一是由于纬度高,冬季温度低;二是深居大陆内部,冬季降温快;三是地处高原、山地,海拔高,温度低。(3 分)37.(1)地形以山地为主;(1 分)总体海拔高(大部分海拔在 1000 米以上) ;(1 分)南北高、中部低;(1 分,答地势起伏大得 1 分)山脉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东西走向) 。 (1 分)(2)Y 湖水温较高, (1 分)蒸发量大;(1 分)位于西风带,西风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2 分)经过湖面后,暖湿气流变轻在东岸抬升,水汽凝结形成丰富的降雪(水) ;(1 分)海拔高,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 (1 分) (抬升原因写地形阻挡者不给分)(2)该题可从 Y 湖东岸有积雪的原因及积雪不易融化两方面入手。从题干可知 Y 湖终年不冻,说明水温高,蒸发量大,降水(雪)多;从纬度位置看,该湖位于西风带,西风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在湖面的东岸遇到地形抬升,在迎风坡水汽凝结形成丰富的降雪(水) 。从图中可看出 Y 湖东岸的海拔高,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38. (1)安卡拉 喀布尔 (4 分)(2)季节性积雪融水 西风带(4 分)(3)纬度较低,水温较高;夏季受副高控制,晴天多,气温较高;受周围热带沙漠的影响,水温较高;海域较封闭,与大洋的水体交换少。 (6 分)(4)入海河道分汊少;河流下流流经干旱地区,河流径流量较小,输沙量少;河流入海前,流径地区地势平缓,大量泥沙在河道沉积,入海泥沙量较小(6 分)(5 )继续加强能源合作;扩大合作领域;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政策的扶持;加强双边交流- 18 -与协作;营造安全的投资环境。 (8 分)- 1 -致致远中学 2016-2017 学年度(上)高三化学第一周周测卷一、选择题(48 分)1.室温下,已知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H+)和 c(OH-)浓度的乘积为 10-24,则在该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A. SO32- B. HCO3— C. NH4+ D. NO3—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元素的单质一定由氧化或还原该元素的化合物制得B.在化学反应中,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C.阳离子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阴离子只能失去电子被氧化D.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很强的氧化性3.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有①0.2 mol H 2O2完全分解转移的电子数为 0.4NA②25 ℃、101 kPa 下,16 g O 3和 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NA③0.1 mol FeCl 3滴入沸水形成的胶体粒子的数目为 0.1 NA④1 mol N 2和 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容器内的分子数大于 2NA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三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 3++3OH--=Al(OH)3↓B.4mol·L -1 的 NaAlO2溶液和 7mol·L-1 的 HCl 等体积互相均匀混合:4AlO 2--+7H++H2O=3Al(OH)3↓+Al 3+C.K 37ClO3与浓盐酸(HCl)在加热时生成氯气:K 37ClO3+6HCl=K37Cl+3Cl2↑+3H 2OD.将 25mL0.lmol·L-1 盐酸缓缓 滴入 25mL0.1mol·L-1 Na2CO3溶液中,并不断搅拌:2H ++CO32--=CO2↑+H 2O5.下列物质既能导电又属电解质的是A.硝酸钾溶液 B.硫酸铜晶体 C.熔融的氯化钠 D.无水乙醇6.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A分别加热 Na2CO3和 NaHCO3固体试管内壁都有水珠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 2 -B 加热盛有 NH4Cl 固体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NH4Cl 固体可以升华C向含 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加入淀粉后溶液变成蓝色 氧化性:Cl 2I2D向 FeSO4溶液中先滴入 KSCN溶液再滴加 H2O2溶液加入 H2O2后溶液变成血红色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7.硝酸铜是一种重要的工业产品,化学上有很多方法可以制取硝酸铜:①将铜溶于硝酸中、②先将铜与 O2反应生成 CuO,再溶于硝酸中、③将铜溶于 N2O4的乙酸乙酯(溶剂,不参加反应)溶液中生成硝酸铜和一氧化氮。下列认识或判断错误的是( )。A.方法③是最经济和环保的B.方法①中,若从经济和环保的角度考虑,用稀硝酸比用浓硝酸好C.方法②需要消耗能源,对环境不产生污染D.方法③中 N2O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8.Na 2FeO4是一种新型水处理剂,可以通过下列反应制取:□NaClO + □Fe 2(SO4)3 + □ M == □Na 2FeO4 + □NaCl + □H 2O + □ N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Na 2FeO4是氧化产物,有强氧化性,可消毒杀菌,其还原产物能吸附水中杂质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1C.M 与 N 分别是 NaOH 和 H2SO4D.若有 3 mol NaClO 完全反应,则生成 2 mol Na2FeO49.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在无色溶液中:NH 4+、Fe 2+、SO 42-、CO 32-B.在含大量 Ba2+的溶液中:NH 4+、Na +、Cl -、H +C.在强碱溶液中:Na +、K +、Cl -、HSO 3- D.在 pH =1 的溶液中:K +、Fe 2+、Cl -、CH 3COO-10.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A.CO 2的饱和溶液中 Na +、NH 4+、C 6H5O- 、SO 42-- 3 -B.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液中 K +、Ca 2+、AlO 2- 、NO 3-C.0.1mol·L -1NH4Cl 溶液中 K +、Na +、HCO 3- 、SO 42-D.与 Al 反应生成 H2的溶液中 Na +、Mg 2+、NO 3- 、Cl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有电子的得失或转移B.有单质参加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一定得到相应的金属单质D.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12.铅的冶炼大致过程如下:①富集:将方铅矿(PbS)进行浮选;②焙烧:2PbS+3O 2 2PbO+2SO 2;③制粗铅:PbO+C Pb+CO;PbO+CO Pb+CO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浮选法富集方铅矿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B.方铅矿焙烧反应中,PbS 是还原剂,还原产物只有 PbO C.整个冶炼过程中,制取 1 molPb 共转移 2 mol 电子 D.将 1mol PbS 冶炼成 Pb 理论上至少需要 6 g 碳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评卷人 得分二、填空题(20 分)13.在标准状况下,N 2 和 O2 的混合气体 11.2L,N 2的质量分数为 20%,则混合气体质量为 g.14.下图中的每一方格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粗框表示初始反应物(反应时加入或生成的水,以及生成沉淀 J 时的其它产物均已略去) 。- 4 -填写下列空白:(1)物质 B 是 ,F 是 ,J 是 。(2)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是 15.A、B、C、D、E 是位于短周期的主族元素。已知:①热稳定性:H mD>H mC;② 、 m1E( )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③A 与 B 在同一周期,在该周期所有主族元素中,A 的原子半径最大,B 的离子半径最小;④A 与 B 质子数之和是 D 质子数的 3 倍。依据上述信息 用相应的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1)H mDm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2) C、 1E( ) 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__, (用离子符号表示)能证明其还原性强弱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 B 单质与 A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 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 得分三、计算题(32 分)16.(6 分)取 22.1g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粉末样品,将其分成两等份,取其中一份加热到质量不再改变,冷却后称其质量为 7.95g;另一份溶于水,配成 600mL 溶液。试计算(计算结果用小数形式表示):(1)原样品中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多少?(2)所配溶液中 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17.将足量的锌投入 200mL 某浓度的盐酸中完全反应,生成的 H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1.12L。求:(1)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是多少?- 5 -(2)所用盐酸中 HCl 的物质的量浓度?18.室温下,将 100mL 某盐酸和硫酸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分。一份加入过量 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得沉淀 2.33g;另一份加入 50mL1.0 mol·L-1NaOH 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的 c(OH-)=0.1mol·L-1(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为 100mL)。试计算:(1)每份溶液中所含 H2SO4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_mol。(2)原混合溶液中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mol·L -119.取 1.43 g Na 2CO3·10H2O 溶于水配成 100 mL 溶液,(1)Na + 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4 分)(2)取出 20 mL 该溶液用蒸馏水稀释,使 Na2CO3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变为 0.004 mol/L,加入蒸馏水的体积(设稀释时,对溶液体积的影响忽略不计) 。 (4 分)评卷人 得分四、推断题(题型注释)20.已知 A、B、C、D 分别是 AlCl3、BaCl 2、FeSO 4、NaOH 四种化合物中的一种,它们的水溶液之间的一些反应现象如下:①A+B→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②B+D→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放置,沉淀由白色转化为红褐色.③C+D→白色沉淀,继续加 D 溶液,白色沉淀逐渐消失.(1)则各是什么物质的化学式为:A 、B 、C 、D .(2)现象②中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现象③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6 -参考答案1.B【解析】该溶液既可能为酸性,也可能为碱性。故碳酸氢根一定不存在。2.D【解析】A 项,元素的单质也可以由单质得到,如 3O2=2O3;B 项,氧化剂的氧化性与得电子数目无关,只与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C 项,阳离子若处于中间价态,则既可以被氧化也可以被还原;D 项,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有氧化性,但不一定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故 D 项正确。3.D【解析】试题分析:①分解反应为:2H 2O2 = 2H2O + O2,H 2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 价,则每摩尔 H2O2分解时转移 1mol 电子,0. 2 mol H2O2分解转移的电子数应为 0.2NA,错误;②16()gnOmoll,即氧原子数为 NA,正确;③ 胶粒是由若干个氢氧化铁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的,Fe 3+水解也是不完全的,所以 0.1mol FeCl3滴入沸水形成的胶体粒子少于 0.1NA,错误;④N 2与 H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1 mol N2和 3 mol H2在密闭容器中不能完全转化为 NH3,则容器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大于 2mol,即分子数大于 2NA,正确;故选 D。考点:考 查阿伏加德罗常数。4.B【解析】试题分析:A、氢氧化铝溶于强碱,不溶于弱碱,故错误;B、AlO 2- +H + +H 2O=Al(OH)3↓假设 1L溶液,n(NaAlO 2)=4mol,n(HCl)=7mol,显然酸过量,氢氧化铝表现两性,Al(OH)3+3H + =Al3+ +3H 2O,因此有 4AlO2- +7H + +H 2O=3Al(OH)3↓+Al 3+ ,故正确;C、同种元素不同价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向中间价态靠拢,不能交叉,即 17Cl 和部分盐酸的 Cl 转化成 Cl2,故错误;D、两者发生的反应 CO32- +H + =HCO3- ,故错误。考点: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等知识。5.C【解析】试题分析:A.硝酸钾溶液可以导电,但是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因此不是电解质,错误;B.硫酸铜晶体是盐,属于电解质,由于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属于不能导电,错误;C.熔融的氯化钠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该物质是纯净物,是电解质,正确;D.无水乙醇是非电解质,不- 7 -能导电,错误。考点:考查物质导电及电解质的判断的知识。6.C【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元素守恒知,即使碳酸钠分解也不能生成水,可能是碳酸钠不干燥导致的,故A 错误;B、NH 4Cl 受热分解为 NH3与 HCl,在试管口处冷却,NH 3与 HCl 反应又得到 NH4Cl 固体,不能说明 NH4Cl 固体可以升华,故 B 错误;C、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向含 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铁盐溶液,再滴加淀粉溶液,铁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将碘离子氧化生成碘,碘遇淀粉试液变蓝色,加入淀粉后溶液变蓝色,说明碘离子被氧化生成碘单质,氧化剂是 Fe3+、氧化产物是碘,所以氧化性氧化性:Fe 3+>I 2,故 C 正确;D、双氧水具有氧化性,亚铁离子具 有还原性,亚铁离子和双氧水反应生成铁离子,铁离子和 KSCN 溶液混合生成络合物而导致溶液呈血红色,加入双氧水后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亚铁离子被氧化,则亚铁离子有还原性,不能说明具有氧化性,故 D 错误;故选 C。【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涉及物质分离提纯、氧化性强弱比较、离子检验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明确物质性质及基本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易错选项是 D。7.A【解析】①、③都生成污染性气体,制取同样的硝酸铜,用稀硝酸比用浓硝酸耗酸量少,②不生成污染性气体且 HNO3全部转化为 Cu(NO3)2。8.C【解析】略9.B【解析】试题分析:无色溶液中:Fe 2+有颜色,A 错误;在含大量 Ba2+的溶液中:NH 4+、Na +、Cl -、H +,能大量共存,B 正确;在强碱溶液中 HSO3-不能大量共存,C 错误;在 pH =1 的溶液中,CH 3COO-不存在,D 错误。考点:考查离子共存。10.C【解析】试题分析:A、二氧化碳的变化溶液中,C 6H5O- 不能大量共存,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苯酚,错误;- 8 -B、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为酸性溶液,则 AlO2- 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或铝离子,错误;C、铵根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是微弱的,所以铵根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电离共存,铵根离子与其余离子均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正确;D、与 Al 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若为碱性,则镁离子不能大量共存,若为酸性,则存在硝酸,Al 与硝酸反应不会产生氢气,不能大量共存,错误,答案选 C。考点:考查给定条件的离子大量共存的判断11.D【解析】试题分析:A、氧化还原反应在一定有电子的得失与转移,错误;B、有单质参加的未必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错误;C、金属阳离子被还原后不一定得到单质,如铁离子被还原后得到亚铁离子,错误;D、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正确,答案选 D。考点:考查概念的判断12.D【解析】试题分析:A.浮选法富集方铅矿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 错误;B.方铅矿焙烧反应 2PbS+3O2 2PbO+2SO2中,PbS 中 S 元素化合价升高,是还原剂,氧元素化合价降低,还原产物有 PbO 和 SO2,故 B 错误;C.整个冶炼过程中,根据 Pb 原子守恒,则 PbS 转化为 PbO 转移电子是 2mole-,PbO 转化为 Pb 转移电子是 2mole-,所以制取 1molPb 共转移 4mol 电子,故 C 错误;D.将 1molPbS 冶炼成 Pb 的过程中,根据方程式得出:2PbS~2PbO~C~2Pb,1molPbS 冶炼成 Pb理论上至少需要 0.5mol 的碳,即需要 6g 碳,故 D 正确,故选 D。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13.15.6【解析】试题分析:设混合物中含有 xmolN2,ymolO 2,可根据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列方程组计算.解:设混合物中含有 xmolN2,ymolO 2,则 ,- 9 -x= mol,y= mol,则混合气体质量为 mol×28g/mol+ mol×32g/mol=15.6g,故答案为:15.6.【答案】 B:Cl 2,F:Fe,J:Fe(OH) 3(2)Cl 2+2OH - ==== ClO- +Cl —+H 2O【解析】 解答本题应采用正向思维,从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反应入手:2NaCl+2H 2O 2NaOH+H2↑+Cl 2↑从题示框图 B 物质既能与 A 反应生成 D 和 E,又能与 C 反应生成 G。从电解食盐水的产物分析,只有 Cl2符合这特点,它能与氢氧化钠(A)反应生成 NaClO(生成的 H2O 略去)Cl2+2NaOH=NaClO+NaCl+H 2O还能与氢气(C)在点燃条件下生成 HClCl2+H2 2HCl由此推断出 A(NaOH) 、B(Cl 2) 、C(H 2) 、G(HCl)然后需确定 F,F 既能与 Cl2直接反应生成 I,又能与 HCl 反应生成 H 和氢气,H 在 Cl2作用下还能转化为 I,则 F 应该是变价金属铁(Fe)用相关反应验证:2Fe+3Cl 2 2FeCl3Fe+2HCl ==== FeCl 2+H 22FeCl2+Cl 2 ==== 2FeCl3至此框图中的大部分都得到合理解释。最后需确定沉淀 J(难点) ,按框图所示沉淀 J 既可由 FeCl3(I)与 D 反应而生成,又可以由FeCl2(H)与 D 反应而生成,J 一定是含铁化合物,此时需判断 D,D 是 NaClO 与 NaCl 中的一种,但 NaCl 不能与 FeCl3或 FeCl2反应生成 J。 D 只能是次氯酸钠 NaClO。NaClO 是一种强氧化性盐(含 ) ;又是强碱(NaOH)弱酸(HClO)盐,在水中水解而显碱性。因此当它与 FeCl3反应时显示了碱性从而生成 Fe(OH) 3, (J)沉淀;当它与 FeCl2反应时显示了氧化性和碱性的双重作用,也生成了 Fe(OH) 3(J)沉淀。这样确认 J 是 Fe(OH) 3 。本题从电解食盐水出发组成一个氯单质和无机物之间相互反应的网络,可谓起点低、落点高。试题涉及的知识面广,考查了氯单质、氯化物、氯的含氧化合物、铁元素的变价、铁和亚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次氯酸钠的氧化性和水解性,几乎概括了中学化学范围内氯、铁两种重要元素及其化- 10 -合物的基本内容。本题还以上述知识为载体多方面地考查了思维能力与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比较与论证)是一道典型的能力测试题。15.(6 分) (1) (2) S2- >Cl - ,Cl 2 + S2- = 2Cl- + S↓(3)Al(OH)3+NaOH=NaAlO2+2H2O【解析】试题分析:A、B、C、D、E 是位于短周期的主族元素,①热稳定性:H mD>H mC,则非金属性 D 大于C 且二者位于同一主族,所以 D 位于第二周期、C 位于第三周期;②C m-、E (m-1)-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 E 的原子序数比 C 大 1,二者位于同一周期,都属于第三周期;③A 与 B 在同一周期,在该周期所有主族元素中,A 的原子半径最大,B 的离子半径最小且二者都为主族元素,则 A 位于第 IA 族、B 位于第 IIIA 主族;④A 与 B 质子数之和是 D 质子数的 3 倍,D 为第二周期元素,则 A和 B 的质子数之和在 9 到 27 之间,A 位于第 IA 族、B 位于第 IIIA 主族,如果 A 是 Li、B 是 B 元素,二者质子数之和不是 3 的倍数,所以 A 是 Na、B 是 Al 元素,D 是 O 元素,D 和 C 位于同一主族,则 C 是 S 元素,E 是 Cl 元素,m=2;(1)据以上分析,H mDm是过氧化氢,故电子式为。(2)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S 元素的非金属性小于 Cl 元素,所以 Cm-、E (m-1)- 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 S2->Cl -,氯气能氧化硫离子生成硫单质,反应方程式为 Cl2+S2-=2Cl-+S↓。(3)据以上分析 B 单质是铝,A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氢氧化铝溶液,二者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Al(OH) 3+NaOH=NaAlO2+2H2O。考点:考查元素推断16. (6 分)解:(1) 2NaHCO 3 Na2CO3+CO2↑+H 2O ( 1 分)2mol 44g+18g=62gn( NaHCO3) 11.05g-7.95g=3.1gn( NaHCO3)=0.1mol∴原样品中 m(NaHCO3)=0.2mol×84g/mol=16.8g .(1 分) m(Na2CO3)=22.1g-16.8g=5.3gn(Na2CO3)= 0.05mol………………….(1 分)(2)由(1)可知一份中 n( NaHCO3)=0.1mol n(Na2CO3)= 0.025mol- 11 -∴n(Na +)=0.1mol+0.025mol×2=0.15mol. (1 分)∴c(Na +)= =0.25 mol·L-1(2 分)0.156molL【解析】17. (1) 3.25 g(2)0.5 mol/L【解析】试题分析:氢气的体积为:1.12L/22.4mol/L=0.05mol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是 ag,盐酸的物质的量为 n,则Zn+2HCl=ZnCl2+H2↑2 1(a/65)mol n 0.05mol求得 a=3.25,n=0.1mol ,故盐酸的浓度=0.1mol/200×10 -3L=0.5mol/L。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18.(1)0.01;(2)0.4。【解析】试题分析:(1)盐酸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 BaCl2溶液,发生反应 SO42-+Ba2+=BaSO4 ↓,利用硫酸根守恒计算硫酸的物质的量。每份溶液中 n(H 2SO4)=n(BaSO 4)=2.33g/ 233g·mol-1=0.01mol。(2)另一份混合溶液中加入 50mL 1.0 mol·L-1NaOH 溶液,发生的反应是 H2SO4+2NaOH=Na2SO4 +2H2O,HCl+NaOH=NaCl+H 2O,充分反应后溶液的 c(OH-)=0.1mol·L-1(溶液的体积为 100mL) ,则消耗的氢氧 根为 0.05L×1.0 mol·L-1-0.1L×0.1 mol·L-1=0.04mol,根据方程式H2SO4+2NaOH=Na2SO4+2H2O 可知,以 0.01mol 硫酸反应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01mol×2=0.02mol,故与盐酸反应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04mol-0.02mol=0.02mol,由方程式 HCl+NaOH=NaCl+H2O 可知,n(HCl)=n(NaOH)=0.02mol,故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HCl)=n/V=0.2mol/L。考点:考查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19. (1)0.1 mol/L(4 分) (3)230 mL(4 分)【解析】试题分析:根据 n=m/M 求的 Na2CO3•10H2O 的物质的量 n=1.43g/286g•mol -1=0.005mol,则- 12 -n(Na +)=0.01mol,故 Na+ 物质的量浓度为 C=n/v=0.01mol/0.1L=0.1mol/L;设加入蒸馏水的体积为 XL,根据 C(Na +)=0.1mol/L 可知 C(Na 2CO3)=0.05mol/L,根据 C 浓 V 浓=C 稀 V 稀 可知:0.05mol/L×0.02L=0.004mol/L×(0.02L+XL) ,解得:X=0.23L,即 230ml。考点: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20. (1)BaCl 2、FeSO 4、AlCl 3、NaOH(2)FeSO 4+2NaOH=Fe(OH) 2↓+Na 2SO4、4Fe(OH) 2+O2+2H2O=4Fe(OH) 3(3)Al 3++3OH﹣ =Al(OH) 3↓、Al(OH) 3+OH﹣ =AlO2﹣ +2H2O.【解析】 (1)A、B、C、D 分别是 AlCl3、BaCl 2、FeSO 4、NaOH 四种化合物中的一种,能相互反应生成沉淀的有:AlCl 3+3NaOH═Al(OH) 3↓+3NaCl、Al(OH) 3+NaOH═NaAlO 2+2H2O,现象为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BaCl 2+FeSO4═BaSO 4↓+2NaCl,现象为出现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FeSO 4+2NaOH═Fe(OH) 2↓+Na 2SO4、4Fe(OH) 2+O2+2H2O═4Fe(OH) 3,特征现象为出现白色沉淀,立即变为红褐色.根据题意,①A+B→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该沉淀只能为BaSO4沉淀,因为 Al(OH) 3或 Fe(OH) 2都可溶于稀硝酸.②B+D→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放置,该沉淀由白色转为红褐色,说明白色沉淀为 Fe(OH) 2,红褐色沉淀为 Fe(OH) 3.则可确定 B 为FeSO4,A 为 BaCl2,D 为 NaOH.③C+D→白色沉淀,继续加 D 溶液 ,白色沉淀逐渐消失,说明白色沉淀为 Al(OH) 3,C 为 AlCl3.(2)现象②中,B 为 FeSO4,D 为 NaOH,两者反应生成白色 Fe(OH) 2沉淀,该沉淀易被氧化生成红褐色 Fe(OH) 3沉淀.反应为 FeSO4+2NaOH=Fe(OH) 2↓+Na 2SO4、4 Fe(OH)2+O2+2H2O=4Fe(OH) 3.(3)现象③中,C 为 AlCl3,D 为 NaOH,两者反应生成 Al(OH) 3沉淀,Al(OH) 3为两性氢氧化物可与 NaOH 继续反应,导致沉淀消失.反应为 AlCl3+3NaOH═Al(OH) 3↓+3NaCl、Al(OH)3+NaOH═NaAlO 2+2H2O.改写离子方程式时,AlCl 3、NaOH、NaCl、NaAlO 2易溶于水易电离改成离子形式,Al(OH) 3难溶于水难电离保留化学式,H 2O 是弱电解质保留化学式,删除相同离子,则离子方程式为 Al3++3OH﹣ =Al(OH) 3↓、Al(OH) 3+OH﹣ =AlO2﹣ +2H2O.【点评】本题考查溶液中离子间的反应,解题的突破口为特征反应和特征现象,如沉淀由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