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6113003156.doc--点击预览
- 2016113003157.doc--点击预览
- 2016113003158.doc--点击预览
- 2016113003159.doc--点击预览
- 2016113003160.doc--点击预览
- 2016113003161.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2016 年下半年吉安三中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2“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史料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 )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C.“以吏部不能审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3.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 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4.学者许倬云指出:孝道的伦理,尤其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也与农户保持劳动力不 缺乏的需求有彼此相证的合理性。该材料可以说明( )A.孝道伦理与小农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B.劳动力的缺乏是制约小农经济发展的瓶颈C.孝道伦理维持了古代中国农村的秩序D.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劳动力的增长5.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苏轼的这段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宋代时期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B.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D.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6.明清有学者指出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收天子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这主要反映了 A 主张分权,提倡法治 B. 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了民主思想c.和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如出一辙 D.统治者应减轻刑罚,实行开明统治7.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天理”对立;并进 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如此看来,“存天理,灭人欲”A 特别注意提升人的修养 B 完全否定了人类的自然欲求C 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 D 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8.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水墨画,能浓淡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彩2骈臻,虽无色,胜于有色矣。五色自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与该创 作精神相符( )A.荀子 B.韩非子 C.墨子 D.老子9.梭伦说:‚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又有财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下列改革措施最能体现他的这一观点的是( ) A. 废除债奴制,各部落在五百人议事会里轮流执政B. 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财产越多者权利越大C.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实行‚陶片放逐法‛D. 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向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10.有学者认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绝非历史的偶然,它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和宗教根源。下列能够印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 A. 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达 B.宗教改革是其精神动力C. 对货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D. 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11.“在热爱艺术的人看来,这个词的含义只是新艺术的到来;在学者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研究 古典文化之风的恢复;在法学家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古代习惯法的结束。”文中的“这个 词”最有可能是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12.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口中是个“王”字,即“囯”而辛亥革命后却又有人将“国”写为“囻”,口中是个“民”字。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已取得民族独立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在《临时约法》中得 到体现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富;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D.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1320 年前的甲午惨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及给国人心灵造成的冲击,至为惨痛。维新派是最早对这场战争进行深刻反思的中国人,他们一面感受着战争创伤的锥心痛楚,一面省思甲午国殇的深刻教训,下面是维新派反思的内容有:①非备战无以止战 ②激励国民使“赴公战如私仇”③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④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14.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 Bolshevism 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 Bolshevism 的凯歌的声。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关于这段话的理解,分析正确的是( ) A. 应出自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B. 表达了时人学习苏俄改造中国的迫切愿望C. 其作者最早将社会主义理论引入中国 D. 表明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的主流思想15.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力量的关系”。新中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A.一边倒 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求同存异16 2015 年 11 月 7 日下午 3 点,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会面。这是 1949 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直接会面。在数百名中外媒体记者的瞩目下,两岸领导人的手紧紧握在一 起时间长达 70 秒左右。这历史性的一握,冲破了两岸交流形式的最后束缚,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 性的一页。会面使用两岸领导人的身份和名义并互称对方为“先生”。关于两岸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3A.“汪辜会谈”后,两岸隔绝的状态开始被打破B.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是维持和平发展的前提和基础C.互称“先生”,体现了双方搁置争议、相互尊重的精神D.两岸直接实现“三通”,开辟了和平发展的道路17.遵义会议上,根据毛泽东的建议,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以下非小组成员的 是( )A 李富春 B 周恩来 C 毛泽东 D 王稼祥18.“在货币机能上,金属货币可以由别种材料造成的记号或象征来代替”。纸在北宋最早成为金属· 币的“记号或象征”,是因为 A.纸价昂贵,与金属币价值相当 B.交通便捷,纸币更便于流通 C.经济繁荣,票证信用得以发展 D.政局动荡,政府进行货币改革19.经济学家罗斯托在《经济成长的阶段》中,把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六个阶段:“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消费阶 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其中“向成熟推进阶段”大致 相当于 ( )A.手工工场阶段 B.第一次工业革命阶段 C.第二次工业革命阶段 D.第三次科技革命阶段;20.“中国已不再是旧式‘中央帝国’或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而是‘今日 地球村’里维护整体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一个重要成员。”这一变化缘于 A.两极格局的形成 B.世界开始 连成一个整体C.中国实 行改革开放 D.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21.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回顾新中国外交成就时说:“这是国家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家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他评论的是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不结盟政策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C 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D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2.19 世纪 80 年代,德国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如《疾病社会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和《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等,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最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德国取得这一成就的决定性因素是( )A.国 家统一 B.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法制的完善23.1933 年 5 月 7 日,罗斯福在著名的“炉边谈话”中说:“黄金,在一定程度上还有白银,都是通货的 完美无缺的基础。这也就是我决定现在不允许美国持有的任何黄金外流的原因。”1933 年 6 月 5 日,国会决议限定过去和未来一切公司契约均禁止用黄金支付,至此美国最终放弃了金本位制。他这 样做的目的是( )A.进行币制改革,推动工业发展 B.降低物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C.刺激通货膨胀,推动经济复苏 D.刺激通货紧缩,改革银行体系24.世界银行副行长桑兹卓姆说:“________产生了一系列的浪潮,最开始在贸易领域,随后是金融市场,现在是信息和知识领域。产品和服务以及资金和信息的流动已经逐步打破国界 。”横线上应该补充的最恰当的内容是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 殖民扩张和掠夺4C. 美国 20 世纪 90 年代的新经济 D. 全球化发展趋势25.戈尔巴乔夫说:“多一些社会主义,意味着社会生活中多一些民主、公开性和集体主义……多一些公民对全国事务及其对国际事务的良好影响的关切。总而言之,就是多一些社会主义本质 所包含的内容。”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苏联改革( )A.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背离了马克思主义C.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26.2008 年 10 月 8 日,世界经济论坛在瑞士日内瓦公布《全球竞争力报告 2008~2009》,中国排名首次跻身 30 强并且继续领跑“金砖四国”。“金砖四国”是 2003 年美国高盛公司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 4 国的英文名首个字母连缀起来制造了一个响亮的名称 BRIC(与砖的英文“Brick”发音 相同)而得名。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中,无关的是( )A.巴西、印度和中国是多极化中的重要力量 B.中国将随着国力的增强可为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C.俄罗斯正走出低谷,发展潜力不可低估 D.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使世界越来越动荡不安2016 年下半年吉安三中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命题人:刘文龙 座位号: 一、选择题(共 52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答案二非选择题(共 48 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20 世纪 60 年代后半期到 70 年代,我国史学界对洋务运动评价的主流观点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主要目的是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加强与外国侵略者勾结,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带有崇洋媚外的特点,具有官僚资本的性质,本质属于封建官办工业的继续和发展,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改革开放后,我国史学界对洋务运动评价的主流观点是:地主阶级“师夷长技”的改革运动,主要目的是为了“自强”“求富”,以维护封建统治;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客观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标志着 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史学界对洋务运动评价的不同之处,并简要说明产生不同评价的原因。(12 分)5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改革初期,中国领导人把前 20 年(1957 1977 年)经济发展的失败归咎于当时思想激进的“左”倾经济战略和政策,因此改革最初目标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以完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1984 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共同发展”,还首次明确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这标志着中国全面和系统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农村改革为重点转向以城市改革为重点; 同时也标志着中国领导人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念、理论以及目标模式有了重大的突破。这也为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供了一个中间过渡模式,到 90 年代初,已经形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机制。这就为 90 年代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不仅脱离计划经济体制,而且引入市场经济机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并没有宏大的预先设计,而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铺就了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 一摘编自胡鞍钢《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 材料二 二战中.国家干预保障了英国社会经济稳定,人民营养平均水平甚至还有提高,国家干预在英国人头脑中扎了根。1945 年 ,“社会主义”政党工党执政,他们颁布《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服务法》,实行银行、交通、能源等部门的国有化。保守党执政后也奉行相应政策,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并存,国家“计划”引导 和市场自由竞争结合。但是, 60 年代下半叶开始,出现日益严重的“英国病”,即一方面发展停滞,另一方面物价飞涨。70 年代经济不断下滑,失业增加,罢工浪潮活跃。1979 年,保守党撒切尔夫人上台,采取货币主义思想,开始大刀阔斧改革,一是私有化,将许多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二是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抑制通货膨胀;三是削减各种福利开支,减少政府补贴;四是打击工会力量,限制罢工。在经历短暂的低谷后,英国 80 年代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平均水平,失业率持续下降,保守党连续执政达十八年。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78 年后经济体制改革变化的特点和原因。(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国两次经济改革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作用。(10 分) (3)根据材料一、二,归纳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以来中英两国经济改革的 共同之处。(3 分)628.材料一 1901 年,慈禧太后为大势所趋不得不颁布上谕:从第二年起,乡、会试头场,考中国政治、历史论 5 篇;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科技,艺术)策 5 道;第三场,考四书义二篇、五经一篇。四书、五经考试都不再用八股文程式,与康有为的方案如出一辙。1905 年又宣布,从次年起,所有岁科考试、乡试、会试一律停止。 ——成思《千年科举的崩塌》材料二 没有 1905 年废除科举制度,1911 年很可能就不会发生辛亥革命。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是那些青年军官们,他们本来应该在科举的道路上攀爬,但因为科举制度被废除,他们只能进军事学校,并在后来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推动力。 ——许纪霖《废科举引发 20 世纪中国大变局》(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新政中科举制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科举制改革的历史背景(9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材料二的观点。(6 分)7一2016 年下半年吉安三中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二非选择题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答案:不同:改革开放前,主流观点全盘否定洋务运动,抹杀洋务运动推动中国工业化和思想解放的积极作用。改革开放后主流观点既揭示了洋务运动维护清朝统治的阶级本质,又充分肯定洋务运动推动中国近代化和思想解放的积极作用,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更加符合客观实际。(4 分)原因:改革开放前,史学界受“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影响,片面地用阶级斗争史观(或革命史观)评价洋务运动,歪曲了历史的本来面目。(4 分)改革开放后,史学界摆脱了“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影响,解放了思想,运用现代化史观(或文明史观)全面评价洋务运动,反映了历史的本来面目。(4 分)27.考答案:28.(1) 特点:“摸着石头过河“,不断进行体制探索;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改革重点从农村深入到城市。原因:社会主义建设前 20 年“左”倾错误严重,经济发展受阻;“文革”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改革,勇于突破传统理念、理论以及目标模式;经济不断发展;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思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特点:(概括归纳,纯抄具体措施建议不给分)1945 年后:实行凯恩斯主义,刺激消费(实行福利国家制度也可);加大国家干预,实行“混合经济”。(推行国有化也可);1979 年后:实行货币主义,减少开支(可摘抄二、三点撒切尔改革措施);减少国家干预,推行私有化。作用:1945 年后:推动战后经济恢复发展; 改善国计民生,建立“福利国家”;造成“滞胀”局面(“英国病”)。1979 年后;走出“滞胀”,经济发展;改善就业,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民众的福利与权益受到一些抑制。(3)根据国情及时调整基本指导方针;减少国家的干预;更加注重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 29.特点:考试内容中西结合;考试形式废除八股;改革逐步推进直至废除科举制。(4 分)背景: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阶级矛盾激化,国内革命形势发展迅猛;戊戌变法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科举制度已经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科举制度已无法应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5 分)(2)材料二观点:清末废除科举制引发了辛亥革命。(1 分)简评:观点片面。(1 分)废除科举制引发知识分子前途危机,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革命的到来。但该观点未能从本质上认识到辛亥革命爆发是中 国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4 分)12016 年下半年期中考试高三年级生物试卷 (考试范围:必修一。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10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1---10 每题 1 分,11---30 每题 2 分,共 50 分)1.新采摘的玉米味道比较甜的原因是籽粒中蔗糖的含量较高。采摘一天后玉米籽粒中 50%的游离蔗糖被转化成淀粉,采摘几天后的玉米籽粒失去甜味;采摘后立即冷冻可以保持玉米籽粒的甜味。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玉米籽粒中的蔗糖是籽粒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B.蔗糖转化为淀粉是通过光合作用的卡尔文循环实现的C.冷冻处理抑制了相关酶的活性减少了淀粉的生成D.蔗糖转化成淀粉后籽粒 的呼吸速率增加利于储存2.右图为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示意图,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A.若图中①为某种化合物的基本单位,则①可能是多糖B.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C.若②大量 积累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则②是脂肪D.若③为某种生物大分子,则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有 6 种3.如图所示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细胞内的某些结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这些结构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植物细胞内的结构B.以上七种结构均参与了细胞内生物膜系统的构成C.与基因表达有关的结构有 a、b、f、g,但不一定都能发生 A—T、G—C 之间的互补配对D.在 a 内能合 成葡萄糖,而在 b 内能将葡萄糖分解4.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硫氨酸的 R 基是—CH 2—CH2—S—CH3,则它的分子式是 C5H11O2NSB.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是由 R 基不同引起C.甜味肽的分子式为 C13H16O5N2,则甜味肽一定是一种二肽D.n 个氨基酸共有 m 个氨基,则这些氨基酸脱水缩合成的一条肽链中的氨基数必为 m-n5.利用下列实验方法不能实现相应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方法 实验目的2A 用放射性碘元素标记甲状腺激素饲喂实验动物 证明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代谢速率B 用 0.3g/mL 的蔗糖溶液处理洋葱表 皮细胞 证明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够渗透失水C 用不同浓度的 2,4—D 溶液处理月季枝条的形态学下端探究 2,4—D 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D 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将洋葱根尖染色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6.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至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 3 天,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 结果NaCl 茉莉酸① + - 部分细胞质壁分离② + +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③ - -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A.胡杨细胞通过渗 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B.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C.NaCl 为自变量,茉莉酸为因变量 D.茉莉酸对 NaCl 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7.在科学研究中常用呼吸熵( )表示生物用于有氧呼吸能源物质的不同。测2CORQ释 放 的 体 积消 耗 的 体 积定发芽种子呼吸熵的装置如图所示。关闭活塞,在 25℃下经 20 读出刻度管中着色液移动的距离。min设装置 1 和装置 2 的着色液分别向左移动 和 ( )。xy和 值反映了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下列相关说法中错xy误的是( )A.装置 1 中放入加入 溶液的目的是吸收种子细胞NaOH呼吸释放的 2CB. 代表消耗 的体积, 代表释放 的体积xy2CC.为使测得的数值更精确,还应再设置一对照装置,内放无生命力的种子和蒸馏水D.如果要测定已经长出真叶的幼苗的呼吸熵,需要将装置放在黑暗处8.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作用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长颈漏斗内外液面平齐,记为零液面。实验开始后,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变化趋势为 ( )39.为了探究温度、pH 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试验编号 探究课题 选用材料与试剂①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溶液 新鲜的肝脏研磨液②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碘液③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蔗糖酶溶液 可溶性淀 粉溶液 碘液④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斐林试剂A.实验① B.实验② C. 实验③ D.实验④ 10. 下图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甲乙丙戊表示细胞器,a、b、c 表示某些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乙丙戊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B. 该 过 程 可 以 说 明 细 胞 器 的 结 构 和 功 能 之 间 具 有 密 切 的 联系C. a 表 示 脱 水 缩 合 过 程 , b、 c 表 示 蛋 白 质 的 加 工 及 运 输 过 程D.图解中的过程在原核细胞中也可以进行11. 下列有关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几个简单的小实验,你认为哪一个的结果是不可能的( )A.将叶绿素的丙酮提取液置于适宜光 源的照射下 5h,加碘液处理后溶液呈蓝色B.在温暖晴朗的一天下午,在某植物的向阳处采得一片叶,用酒精隔水加热脱色,并加碘液处理叶片,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变成蓝色C.叶绿体色素的丙酮提取液放于自然光和三棱镜之间,从三棱镜的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变暗(暗带)的区域是红光和蓝紫光区域D.将经饥饿处理后的绿色正常叶片置于含有充足 14CO2的密闭透明的照光小室内,3h 后在叶内淀粉中可检验到 14C 的存在12.如图甲是过氧化氢酶活性受 pH 影响的示意图,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 时,H 2O2分解产生 O2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某一个条件发生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 a 时, E 点下移, D 点左移B.pH= c 时, E 点为 0C.温度降低时, E 点不变, D 点右移D.H 2O2的量增加时, E 点下移, D 点左移 13.下图为不同条 件下同种酶促反应速度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影响 AB 段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是底物的浓度4B.在Ⅰ曲线中,影响 BC 段反 应速度的主要限制因子是酶量C.温度导致酶促反应Ⅰ和Ⅱ的速度不同D.曲线Ⅰ显示,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为 37 ℃14.甲图为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示意图;乙图为了研究光合作用,研究人员通过一定方法将菠菜叶磨碎,分离出全部叶绿体和残留的细胞质,然后又把部分叶绿体磨碎分离出叶绿素和叶绿体基质,分别装在四支试管内并进行光照。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中②、③、⑥ 三物质依次是氧气、水、二氧化碳 B.甲图中(二) 、 (三)过程均能产生大量的 ATPC.乙图能发生细胞呼吸过程的试管有 AD.乙图能发生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的试管有 B、D15.甲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转化过程,乙图表示在适宜温度 条件下该植物净光合速率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物质 X和 Y 的合成场所分别在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基质B.图甲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不能在同一个细胞中进行C.图乙中光照强度为 B 时,细胞内 X 物质的产生速率比 Y 物质产生速率要快D.图乙中 光照强度小于 A 时,两曲线重合的原因主要是受二 氧化碳浓度的限制16.右图为某同学绘制的某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 a、b、c、d 时,单位时间内CO2和 O2释放量的变化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CO2释 放 量 2 4 6 8 0 a b c d O2释 放 量 光 照 强 度 气体释放量 5A.光照强度为 a 时,该细胞可以不进行光合作用B.光照强度为 b 时,该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光照强度为 c 时,该细胞有机物积累量为零D.光照强度为 d 时,该细胞的实际光合速率为 8 个单位 17.图一是八月份某一晴天,一昼夜中棉花植株 CO2 的吸收和释放曲线;图二表示棉花叶肉细胞两种细胞器的四种生理活动状态。请分别指出图一中表示时间的字母与图二中(1)、(2)、(3)、(4)所发生的生理活动相对应的选项是 ( )A.d、e、f、g B.d、c、b、a C.e、g、a、h D.f、 c、b、d18.下图是某个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动物的性别是雄性的B.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C.1 与 2 或 1 与 4 的片段交换,前者属基因重组,后者属染色体结构变异D.丙细胞不能进行基因重组19.如 图 曲 线 Ⅰ 表 示 黄 豆 在 适 宜 温 度 、 CO2浓 度 为 0.03%的 环 境 中 光 合 作用 速 率 与 光 照 强 度 的 关 系 。 在 y 点 时 改 变 某 条 件 , 结 果 发 生 了 如 曲 线 Ⅱ的 变 化 。 下 列 分 析 合 理 的 是 ( ) A.与 y 点相比较,x 点时叶绿体中 C3 化合物含量低B.在 y 点时,适当升高 温度可导致曲线由 Ⅰ变为ⅡC.制约 x 点时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D.制约 z 点时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能是二氧化碳浓度20.蛙的受精卵发育成原肠胚的过程中,下列行为在细胞内不能发生的是( )A.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 DNA 的半保留复制 C. 同源染色体的 分离 D.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21.与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 )①高尔基体 ②染色体 ③叶绿体 ④线粒体 ⑤核糖体 ⑥中心体A. ①②④⑥ B. ①④⑤⑥ C. ②④⑤⑥ D. ①②④⑤22.右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过程,有关物质变化的坐标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6)A.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核中 DNA 的含量,则 bc 过程有可能出现四分体B.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 DNA 的含量,则 d→e 过程的染色体数不一定与a 点相同C.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核中 DNA 的含量,则 c→d 发生着丝粒分裂D.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 DNA 的含量,则 b→c 过程有可能发生基因重组23.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 裂形成两个子细胞(S 1、S 2)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C 1、C 2) 。比 较 C1与 C2、S 1与 S2细胞核中 DNA 数目以及染色体组合,正确的是( )A.DNA 数目:C 1与 C2相同,S 1与 S2不同 B.染色体组合:C 1与 C2相同,S 1与 S2不同C.DNA 数目:C 1与 C2不同,S 1与 S2相同 D.染色体组合:C 1与 C2不同,S 1与 S2相同24.下图是某种动物细胞生活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 A~C 段B.CD 段、GH 段的 染色体与核 DNA 的数目之比为分别为 1∶2 和 1∶1C.图中显示两种分裂方式,I~M 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D.H~I 段表示受精作用,子代从精子和卵细胞中继承等量的遗传物质25科学家研究小麦 20 ℃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得到如下图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 25 ℃条件下研究时,cd 段位置会下移,a 会上移B.a 点时叶肉细胞产生 ATP 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C.其 他条件适宜,当植物缺 Mg 时,b 点将向右移动D.c 点之后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可能与叶绿体中酶的浓度26.在进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甲~丁四位同学在剪取洋葱根尖后立即进行的操作步骤如下:甲、乙、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分别是( )①染色体未着上颜色,无法看清②细胞重叠,看不到染色体③染色体着上颜色,清晰可见④染色体着色很浅,模糊不清A.②④① B.③②① C.④①② D.②③①27.下图是某同学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的基本操作步骤,其中步骤 D 在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分别属于( )7A.实验组,对照组 B.实验组,实验组 C.对照组,对照组 D.对照组,实验组28.下列各图所示细胞均来自同一生物体,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有丝分裂过程的图是③④⑤ B.细胞①的形成过程:④→③→②→⑥→①C.图①和图②可能来自于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D.图③④⑤⑥中都具有同源染色体29.甲、乙两曲线图分别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时一条染色体上 DNA 的含量变化及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 de 段可以对应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末期B.乙图所示变化不能对应于减数分裂C.甲图的 bc 段时间内中含有脱氧核苷酸链 4 条D.乙图的 hi 段的细胞处于甲图的 bc 段, 且同源染色体对数加倍30.如图 1 是某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图 2 是该生物的五个精细胞。最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①和② B.②和④C.③和⑤ D.①和④eb cda12细胞分裂时期每条染色体DNA含量 lgikf24细胞分裂时期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h0 0甲图 乙图813一.选择题答案栏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二.填空题(50 分)31. (7 分)下图表示一个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凡图中有标号的细胞结构均用标号回答)(1)图中与自 然界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 细胞器有 。 (2)图中标号 9 所含的决定性状的遗传物质,以其酸碱性而言属酸性,可被碱性染料如_________着色。 (3)实验室有浓度为 10%的 5 种溶液:①葡萄糖溶液 ②氨基酸溶液.③淀粉溶液,④ 蛋白质溶液⑤氯化钾溶液,其中能引起该细胞质壁分离的有 (用编号回答) 。(4)若要除去标号 2 的结构以获得有活性的原生质体,所用的物质最好是 。(5)若该图要表示唾液腺细胞,则图中不应该存在的结构 ,而应添加的结构是 ,该细胞中特别丰富的细胞器有 。32. (14 分)右图表示 A、B 两种植物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CO 2吸收量或 CO2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据图回答:(1)比较 A、B 植物呼吸作用 ,较强的是 植物。(2)当光 照强度达到 Z 点后,限制 A 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 (答出两点)如果在图中 M 点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内叶绿体内 C3 化合物的含量将会 。(3)当平均光照强度在 X 和 Y 之间(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 12h) ,A 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减少或增加) ,当光照强度在 Z 时 B 植物一昼夜(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 12h)中有机物固定量是 。 (4)某同 学想探究温度对 A 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则应选择图中 点对应 的光照强度,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 ,观察测 量因变量的指标是 。33.(12 分)I.图 1 表示基因型为AaBb 的雌性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9内 DNA 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图 2 是两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请据图回答:(1)图 1 中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其中 AF 段与 GH 段的染色体数目相同,但后者不含______ ____。(2)图 1 中基因突变发生在__________区段,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__________区段。(3)图 2 的①细胞中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是____ ______,②细胞产生的一个子细胞中基因组成是_______ ___。(4)若该动物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 Ab 的生殖细胞,请在方框内画出与 GH 段对应的细胞分裂图像。II.右图为细胞周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一个细胞周期包括 两个阶段(用字母回答) ,其中极为关键的准备阶段是 (用字母回答) 。B 时期最明显的变化是 的变化。 (2)一个细胞中,具有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的两套染色体的是 时期(不考虑C途径 )34.(7 分)右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中 D、G 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和 。(2)该细胞中 B 物质的生成细胞器是 。(3)在夏季光照较强的上午,从 O2、CO 2进出细胞 的角度分析指出图①②③④中不合理的是 。(填写标号)(4)参与图中所示生理过程的物质 A 在细胞内的存在形式是 。(5)叶绿素合成与光照有关。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验证这一结论,利用刚萌发的绿豆种子及其他用具,设计并进行实验。请补充完成相关实验步骤:①取刚萌发的绿豆种子,平均分为两组,分别编号为 A、 B;②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 ;实验结果:A 组幼苗变绿,B 组幼苗不变绿。 实验结论: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35. (10 分) 【生物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基因工程和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在科研和生产实践中有广泛应用,请据图回答:10(1)④②过程采用最多的是农杆菌转化法,原因是农杆菌中 Ti 质粒上的 可转移到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 DNA 上;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人受体细胞可用 DNA 分子杂交技术,要用 作探针。(2)图中③④过程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培养基中除加入营养物质外,还需添加 等物质,作用是 。(3)若要获取转基因植物人工种子,需培养到 阶段,再进行人工种皮的包裹;如用植物细胞实现目的基因所表达的蛋白质类药物的工厂化生产,培养到 阶段即可。(4)若采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新的植物体,细胞间杂交一般采用 作为诱导剂诱导细胞融合,与传统的有性杂交相比,其优势是 。11生 物 答案一.选择题(1---10 每题 1 分,11---30 每题 2 分,共 50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A C D A C B B B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C D C C A B B D C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B B D B A A A C D B31. (7 分,每空 1 分)(1) 4、11 (2) 龙胆紫 (或甲基绿、或醋酸洋红、改良品红苯酚溶液、苏木精等碱性染料均可)(3)①②⑤ (4)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5)2、4、14 中心体 5、12、1332. (除说明外,每空 2 分,共 14 分)(1)A(1 分) (2)CO 2浓度和温度(答对一个得 1 分) 增加(3) 减少(1 分) 630/11 (4)M 温度(的不同) CO 2的吸收量(或 O2的释放量)33.11 分 I.(1)乙 同源染色体 (2)BC CD (3)AaBb AABB 或 aabb (4)如图II.(1)A、B A 细胞核的染色体 (2)G34. (7 分)(1)NADPH(或[H]或还原氢);丙酮酸 (2)叶绿体、线粒体 (3)③④(解析:光合作用大于细胞呼吸,线粒体中经过有氧呼吸产生的 CO2不应该释放到细胞外;进入线粒体中参与有氧呼吸的 O2不应该从外界吸收)(4)自由水 (5)②A 组种子放在有光照的环境中,B 组种子放在黑暗环境中,A、B 两组的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③观察并比较幼苗的颜色,记录35. (除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10 分)(1)T—DNA(或转移的 DNA)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含目的基因的 DNA 片段(2 分)12(2)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 促进细胞分裂、生长、分化(2 分)(3)胚状体 愈伤组织 (4)聚乙二醇 克服不同物种间远缘杂交的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