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60924265.doc--点击预览
- 20160924266.ppt
- 20160924267.doc--点击预览
- 20160924268.doc--点击预览
- 20160924269.doc--点击预览
- 20160924270.ppt
- 20160924271.doc--点击预览
- 20160924272.doc--点击预览
- 20160924273.doc--点击预览
- 20160924274.doc--点击预览
- 20160924275.ppt
- 20160924276.doc--点击预览
- 20160924277.doc--点击预览
- 20160924278.ppt
- 20160924279.doc--点击预览
- 20160924280.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活动 学用地理统计图【学习目标】学会阅读常见地理统计图、并能运用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描述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分布、变化规律。初步学会运用资料,选择适当的表示方法绘制比较简单的统计图。借助地理统计图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释、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学习策略】运用资料,选择适当的表示方法绘制简单的统 计图。【课前调研】查找所在县市的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字资料,绘制 一幅当地人口变化统计图。我的成果: 【课堂活动】探究活动1:如何选择合适的地理统计图完成表2的比较项目(可参考课本第25页四幅图)。表2 常用地理统计图的作用比较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统计图的类型 举例说明地理事物的绝对数地理事物的时间和空间分配规律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比例关系地理事物的绝对值及局部与整体的比例探究活动2:读课本第26页图1 —4—5“世界人口年平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柱状图(1995 —2000年)”,完成柱状图的阅读(可同桌合作完成)。表3图名横坐标读坐标纵坐标读图例亚洲 非洲 欧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出生率死亡率读数据自然增长率项目关系信息提取及原因分析探究活动3:根据课本第17页的“世界人口垂直分布趋势表”,设计并绘制一幅“人口分布与海拔关系统计图”。探究活动4:阅读课本第27 —28页课文及图1 —4—7“世界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和图1 —4—8“中国人口年龄结构 金字塔图”,完成下列各题。2图2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探究活动5: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读图3,练习三角形统计图的阅读方法。说出各点表示的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2、在图中用字母“A”表示出“0—14岁年龄段占25%,15—64岁年龄段占55%,65岁以上年龄段占20%”的点的位置。注意三点:Ⅰ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Ⅱ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Ⅲ三项要素在数轴上比例由小到大的延伸方向一致,即三条数轴上的值全部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由小到大。探究活动6:阅读课本第29页图1 —4—10“世界及各大洲人口增长动态统计图”,将相应的数据填入表4中。表4亚洲 1950-1955 1960-1965 1970-1975 1980-1985 1990-1995 1995-2000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年平均自然增长率【典型例题】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3),回答1~2题。图1.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图231.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总量呈下降态势 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2.按联合国标准,如果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的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A.1990年以前 B.1990-2000年之间 C.2000-2004年之间 D.2004年以后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图4),回答3-5题。3.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甲、丙、乙、丁 D.丁、乙、丙、甲4.甲地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教育压力大 B.人口老龄化 C.劳动力不足 D.死亡率极高5.丙、丁所在国家可能分别是( ) 印度、德国 B.中国、加拿大 C.法国、美国 D.日本、巴西【知识构建】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图4图34【重点图像】【拓展阅读】主题漫画主题漫画多以资源、能源、粮食、人口、环境等重大问题为主题,展示人地关系及其协调途径。主题漫画因其直观、寓意深刻,使人过目不忘,深受教益。判读主题漫画,首先要抓住主题;再作分析,找出前因后果;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主题”问 题的途径(或措施、意见)。如漫画“伞破难遮阳”。这幅漫画形象地用一把破伞比喻遭到破坏的臭氧层。人们看了漫画,势必要问:为什么臭氧层遭破坏? 会带来什么危害?人类应该采取什么补救(或保护)措施? 我们知道臭氧能大量地吸收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使地球环境和人类健康、其他生灵免遭伤害。由于臭氧层遭到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给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如皮肤癌发病率增加。同时还会对地球生态 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加强全球合作保护臭氧层,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这就是人类可以采取的补救措施。你知道图1-4-10的主题是什么吗?图1-4-10图5 三角坐标统计图1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活动 学用地理统计图【设计思路】地理统计图是对地理事物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后绘制而成的图形或表 格,是地理信息量化的一种形式。地理统计图形式多样,大致可以分为坐标图、线状图 、柱状图、扇形图、饼状图等类型,这些都是人文地理中常见的呈现方式。纵观历次考试,地理统计图表题都占有重要比例,因此,掌握基本的地理统计图分析法是十分有必要的。从教学方法看,本课可以灵活运用导学法、例题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知识构建】课程标准中对于本课内容并没有单独作出要求,但是几乎所有的地理试卷中,都大量存在着地理统计图表。其具体要求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需要学会常用的人口统计图分析法。二是需要学会分析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三是进一步能读懂复杂的统计图。其框架 结构结构如图 1 所示【教学目标】 1.学会阅读常见地理统计图、并能运用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描述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分布、变化规律。2.初步学会运用 资料,选择适当的表示方法绘制比较简单的统计图。3.借助地理统计图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释、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常用人口统计图的解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 解读。复杂统计图的解读。2.教学难点复杂统计图的解读。【课前准备】教师主要利用课本上的一系列统计图表,设计一个“常用地理统计图的作用比较表”,“柱状图的阅读顺序表”、“世界及各大洲人口增长动态统计表”,以及一条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读图巩固题。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建议每个小组以 4-6 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 在一起。每个小组确定 1 名小组长,1 名记录员,1 名发言人,1名纪检员。提前为每个小组打印好“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 1 所示),以便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记录学习情况。图 1地 理 统 计 图常用人口统计图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复杂统计图结 构 意 义 解读应用2表 1 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姓名 在小组中的职责 发言次数 个人观点×××【课堂活动设计】第一部分:新课导入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学情诊断调查:关于地理统计 图,你能说有哪几种?知道该如何读么?学生回答。了解学生已有的关于地理统计图的知识;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学习目标展示投影学习目标, 要求说出关键词。①朗读学习目标;②迅速说出关键词明确目标,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第二部分:新授内容设计探究活动 1:如何选择合适的地理统计图?完成表 2 的比较项目(可参考课本第 25 页四幅图)。表 2 常用地理统计图的作用比较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统计图的类型 举例说明地理事物的绝对数地理事物的时间和空间分配规律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比例关系地理事物的绝对值及局部与整体的比例探究活动 2:读课本第 26 页图 1—4—5“世界人口年平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柱状图(1995 —2000 年)”,完成柱状图的阅读(可同桌合作完成)。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人口柱状图①投影图 1—4—5“世界人口年平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柱状图”。②同桌合作共同完成表 3 的填写。③组织评议活动,让不同观点者发表看法,并进行评价。学生讨论分析回答在实例分析的过程中,由学生完成相应的读图工作,并提醒学生读图的步骤。表 3图名横坐标读坐标纵坐标读图例亚洲 非洲 欧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出生率死亡率读数据自然增长率项目关系信息提取及原因分析探究活动 3:根据课本第 17 页的“世界人口垂直分布趋势表”,设计并绘制一幅“人口分布与海3拔关系统计图”。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设计并绘制常用人口统计图①依据:课本第 17 页“世界人口垂直分布趋势表”。 ②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绘制方法。③组织评议活动,对统计图的科学性、美观程度给予准确评价。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设计合适的统计图。②投影作品,并进行评议。③对绘制出色的同学给以一定的奖励。让学生充分理解不同类型统计图的具体作用。训练学生的绘图技能。探究活动 4:阅读课本第 27—28 页课文及图 1—4—7“世界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和图 1—4—8“中国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完成下列各题。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①分别投影:图 1—4—7 和图 1—4—8。②指导学生按步骤阅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并从图中提取相关信息。③图 2 是新中国成 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①读图与课文内容②分析思考,作出回答进一步掌握阅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的技能探究活动 5:开展小组合 作学习,通过读图 3,练习三角形统计图的阅读方法。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三角形统计图①投影图 3。②说出各点表示的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③在图中用字母“A”表示出“0—14 岁年龄段占①小组内每一位成员各领取图 3 中的一项读图或标点的内容。②小组内交流、讨 论,并相互检查。讨论过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准确表达自己观点及协作的能力。图 2425%,15—64 岁年龄段占55%,65 岁以上年龄段占20%”的点的位置。④提出注意三点:Ⅰ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Ⅱ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 100%。Ⅲ三项要素在数轴上比例由小到大的延伸方向一致,即三条数轴上的值全部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由小到大。中记录员及时填写“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 1 所示。③小组组长整合每个成员的个人观点.④发言人交流小组成果,其他组可提出不同意见。探究活动 6:阅读课本第 29 页图 1—4—10“世界及各大洲人口增长动态统计图”,将相应的数据填入表 4 中。表 4亚洲 1950-1955 1960-1965 1970-1975 1980-1985 1990-1995 1995-2000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年平均自然增长率【典型例题】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 4),回答 1~2 题。.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图 3图 451.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总量呈下降态势 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2.按联合国标准,如果一地区≥60 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 10%或≥65 岁的人口达 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A.1990 年以前 B.1990-2000 年之 间 C.2000-2004 年之间 D.2004 年以后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图 5),回答 3-5 题。3.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甲、丙、乙、丁 D.丁、乙、丙、甲4.甲地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教育压力大 B.人口老龄化 C.劳动力不足 D.死亡率极高5.丙、丁所在国家可能分别是( ) 印度、德国 B.中国、加拿大 C.法国、美国 D.日本、巴西第三部分:课堂总结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①设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地理统计图的判读方法。②总结“四步骤”:读图名、读数轴或要素(图例)、读数据、分析推理。两位学生总结,师生点评了解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系统地梳理知识体系。【重点图像】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图 56[解读]三角形统计图是采用数字坐标形式来表现三项要素的数字信息图像。三角形坐标图常用百分数(%)来表示某项要素与整体的结构比例。三条边分别表示三个不同的要素,三个顶点可以看作是三个原点。三角形统计图的适用范围比较广,可用来表示三个项目所占整体的百分比。我们常遇到的类型有人口年龄结构的比重、三大产业构成比重、工业区位因素的影响程度,是近年来地理高考的一个重点中的重点。图 6 三角坐标统计图1学用地理统计图单项选择题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图1),完成1-2题。1. 目前下列哪个国家或地区 的人口年龄结构与图示大体相符A.欧洲 B.北美C.非洲东部 D.澳大利亚2. 该图反映的人口年龄结构问题主要是A.青少年人口比重过大 B.女性人口比重过大C.老年人口比重过大 D.青少年人口比重过低3. 图2为“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图”,下列关于世界人口的说法错误的是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猛增长 B.目前大部分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C.目前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D.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总数已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不过目前两者间差距正 在缩小图3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 类型的转变过程。据此回答4-5题。4.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A.Ⅰ期 B.Ⅱ期 C.III期 D.Ⅳ期5. 在Ⅰ期A.人口急剧膨胀 B.人口老龄化C.人口增长停滞 D.人口平均寿命较低图2图3图 12图4为“江苏省总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变动 情况统计图”,读图完成6-7题。6.从1982年到2010年,江苏省总人口约增加了A.1000万 B.1500万 C.2000万 D.2500万7.从1964年以来,图中②线持续上升, 其主要原因有①生活水平提高,寿命延长 ②医疗条件进步,死亡率下降 ③青少年人口大量外迁 ④出生率下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 ④⑤ D.①②④综 合题9.图16为“上海2010年人口形势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1)从户籍人口来看,该时期上海市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型 ,其特点是 、 、 。( 2)上海市外来人口主要集中在 和 年龄段,外来人口给上海市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 ,不利影 响有 。(3)目前上海实施“单独二胎”的人口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缓解 问题。【检测练习】参考答案C 2.A 3.D 4.C 5.D 6.C 7.D 8.(1)现代(1分) 出生率低(1分) 死亡率低(1分) 自然增长率低(1分)(2)20-24岁(1分) 25-29岁(1分) 增加劳动力(1分);增加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任答1点得1分) 对交通、城市、社会经济秩序以及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造成压力(1分)(3)人口老龄化(1分)总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图3图4人人人人(人) 人人人人人人 人人人人人人人 人人人人人人人 1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学习目标】通过读世界和我国的人口密度图及有关资料,掌握世界与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借助实例,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理解世界和我国人口分布及其变化的原因。辨析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等基本概念,知道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了解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 容量,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学习策略】通过借助具体的案例,分析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人口容量及其影响因素,培养分析能 力,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资源观。【课前调研】调查所在县的人口密度并与我国西部人口密度对比,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我的成果: 【课堂活动】探究活动1:阅读课本第17页图1 —3—2“世界人口密度(20世纪90年代)”,并参照世界政区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原因。总结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世界人口密集地区在东亚、南亚、西欧、北美洲的东部,在课本图中分别用字母A、B、C、D标出其位置。分析东亚、南亚和西欧人口稠密的原因。探究活动2:阅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图2)及课本第18页课文内容,归纳我国人口 分布的显著特点。特点:①从东西方向看: ;②从自然条件看: ;③从经济条件看: ;④从民族类别看: 。2总结: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分界线__ _______________。探究活动3:通过以上世界和中国人口分布 的分析,并结合课本第20~22页课文内容,总结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进一步判断表1中各种现象相应的影响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逐 渐 (增大或减小)。总结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其中, 对人口分布影响最显著。完成表1 。表1探究活动4:根据提供的案例,对比分析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并完成相关表格的填写。【案例分析】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根据“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量”的研究,到21世纪20年代中期,在较高水平投入或丰产年的情况下,中国能生产粮食6 960亿~7 000亿千克,按人均450千克计算,能供养约15.48亿人口;中等投入或平产年,粮食产量能达到6 660亿~6 750 亿千克,能供养14.8亿人口;在低投入或歉收年,粮食产量在6 390亿~6 480亿千克,只能供养14.2亿人口。中国农业资源最大可能生产量的估计是在假设以播种面积为1.9亿公顷,粮食播种面积为1.4亿公顷,水浇地0.7亿公顷的条件下 ,单产6 660千克/公顷,粮食产量可能达到8 400亿千克,以人均拥有粮食500千克计算,可承载16.6亿人。这个数字,我们可以相对地理解为中国资源最大承载力。因此,中国人口最高峰不宜超过16亿人。 同时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的人口能养活好8亿~9亿人;如果按规律与现象 影响因素全世界9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区世界约80%的人口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和亚热带东北黑土分布区人口密度较高大庆的崛起、吉隆坡的雏形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二战后大批犹太人移居以色列人 口 密 度 (每 平 方 千 米 人 口 数 ) 40人 以 上 10-40人 10-10人 10人 以 下 图23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大致应控制7亿之内。表2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概念区 别特性表3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因 素 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来源:Zxx资源丰富程度 正相关科技发展水平 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经济越落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人口受教育水平 正相关来源:Zxxk.Com] 正相关 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区越封闭,环境人口容量越小生活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消费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典型例题】1.下表中反映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 )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45万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5万2006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 30万预测2010年供养的人口数量 35万A.25万 B.30万 C.35万 D.45万2.图3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读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A因素表示______________,它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2)图中B因素表示______________,该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3)图中C因素表示人口的______________,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C因素并不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影响。(4)图中D表示__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特点。【知识构建 】【重点图像】图3D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ABC经济水平4【拓展阅读】PPE怪圈与我国西部大开发PPE怪圈是指贫困 (Poverty) 、人口(Population)和环境(Environment )三者形成的一种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关系,即人口增加导致贫穷和环境恶化;贫穷又导致人口增加和环境恶化,环境恶化又导致贫穷。“PPE怪圈“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我国,西部地区历史上就是我国的贫穷地区;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十分明显,但是东部地区较为富裕、西部地区较为贫穷的基本格局并没有改变,甚至差距越拉越大。由于贫穷,“多生儿女多享福”的思想观念得以普遍传播,人们普遍以多生养儿女的办法来防病养老,这就必然导致贫穷地区的人口增长得更快;由于贫穷,西部地区用于教育事业的投入也就比较少,教育事业比较落后。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日益恶化,极大地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PPE怪圈“是我国西部大开发面对的最大困难。图4 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与制约因素的相关性表现(注:横轴表示的是各制约因素的影响程度)1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课程标准要求】标 准 活 动 建 议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通过读世界和我国的人口密度图及有关资料,掌握世界与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理解 我国的人口政策。【设计思路】关于人口分布主要影响因素的知识,与前一篇课文,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相似,因此,人口分布部分,以读图分析为主,而后从中提炼出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而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对比,则通过案例分析实现。从教学方法看,本课可以灵活运用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对比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知识构建】课程标准关于本课的“标准”是“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其具体要求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需要读图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和我国人口分布的 显著特点。二是需要归纳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三是需要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根据“标准”的本质特征进行知识建构,其框架结构结构如图1所示。【教学目标】1.利用世界人口密度图和世界政区图,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2.利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总结我国人口分布的显著特点。3.通过世界和中国人口的分布,归纳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4.通过借助具体的案例,分析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人口容量及其影响因素,培养分析能力,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资源观。【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2.教学难点结合实例,具体分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和区别。地 理 因 素自然环境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我国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分布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人口容量图12【课前准备】教师搜集“世界人口密度图”、“世界政区图”、“中国人口分布图”等图,设计“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等表格,以及“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案例等。【课堂活动设计】第一部分:新课导入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相关调研调查:本市的人口密度并与我国西部人口密度对比。学生展示调查结果。通过学生的调查所得,为差异形成的原因分析埋下伏笔。明确概念对比: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①阅读课本第16页图1—3—1;②说出自己对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看法。明确概念,注意差异。学习目标展示投影学习目标,要求说出关键词。①朗读学习目标;②迅速说出关键词明确目标,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第二部分:新授内容设计探究活动1:阅读课本第17页图1 —3—2“世界人口密度(20世纪90年代)”,并参照世界政区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原因。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世界人口分布①总结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②世界人口密集地区在东亚、南亚、西欧、北美洲的东部,在课本图中分别用字母A、B、C、D标出其位置。③分析东亚、南亚和西欧人口稠密的原因。①读图,注意与纬度、距海岸的距离、垂直高度及世界政区相结合。②学生分析分布规律,分析其原因。初步掌握阅读图文材料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提炼的技能。探究活动2:阅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图2)及课本第18页课文内容,归纳我国人口分布的显著特点。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中国人口分布特点:①从东西方向看:________________;②从自然条件看:________________;③从经济条件看:________________;④从民族类别看:________________学生读图,作出回答。初步掌握阅读图文材料的方法,提高 学生分析提炼的技能。3___。总结: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分界线_________________。探究活动3:通过以上世界和中国人口分布的分析,并结合课本第20~22页课文内容,总结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进一步判断表1中各种现象相应的影响因素。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①总结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逐渐 (增大或减小)。②总结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其中, 对人口分布影响最显著。③完成表1。①根据以上所学,进行总结。②阅读表2,进行思考与判断,可以与同桌小声讨论。对 之前所学进行总结提炼后,通过相应的判断加深理解与应用。表1探究活动4:根据提供的案例,对比分析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并完成相关表格的填写。【案例分析】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规律与现象 影响因素全世界9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区世界约80%的人口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和亚热带东北黑土分布区人口密度较高大庆的崛起、吉隆坡的雏形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二战后大批犹太人移居以色列人 口 密 度 (每 平 方 千 米 人 口 数 ) 40人 以 上 10-40人 10-10人 10人 以 下 图24根据“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量”的研究,到21世纪20年代中期,在较高水平投入或丰产年的情况下,中国能生产粮食6 960亿~7 000亿千克,按人均450千克计算,能供养约15.48亿人口;中等投入或平产年,粮食产量能达到6 660亿~6 750 亿千克,能供养14.8亿人口;在低投入或歉收年,粮食产量在6 390亿~6 480亿千克,只能供养14.2亿人口。中国农业资源最大可能生产量的估计是在假设以播种面积为1.9亿公顷,粮食播种面积为1.4亿公顷,水浇地0.7亿公顷的条件下,单产6 660千克/公顷,粮食产量可能达到8 400亿千克,以人均拥有粮食500千克计算,可承载16.6亿人。这个数字,我们可以相对地理解为中国资源最大承载力。因此,中国人口最高峰不宜超过16亿人。 同时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的人口能养活好8亿~9亿人;如果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大致应控制7亿之内。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①根据提供的案例,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完成表2。②深刻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含义,完成表3。③组织评议活动,让不同观点者发表看法,师生共同评价。学生讨论分析,并完成表格的填写。结合课文内容,在案实例分析的过程中,由学生自学、讨论完成“谋求人口合理容量”课文的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表2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 容量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概念区别特性表3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因 素 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资源丰富程度 正相关科技发展水平 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正相关 经济 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经济越落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人口受教育水平 正相关正相关 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区越封闭,环境人口容量越小生活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消费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典型例题】1.下表中反映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 )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45万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5万52006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 30万预测2010年供养的人口数量 35万A.25万 B.30万 C .35万 D.45万2.图3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A因素表示______________,它是制 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2)图中B因素表示______________,该因素 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 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 变化。(3)图中C因素表示人口的______________,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C因素并不相同, 对环境人口容 量产生较大影响。(4)图中D表示__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特点。 第三部分:课堂总结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①设问:同学们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②注意:区别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两位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师生点评了解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系统地梳理知识体系。【重点图像】[解读](1)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允许的最大人口(极限人口),即能养活多少人,而人口合理容量代表了合理生活的最大人口、国 家发展与安全的最小人口(最佳人口),即适合养活多少人。(2)资源、科技 、消费水平对环境承载力有很大影响。人口合理容量不仅反映了人口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而且体现了人口数量与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相适应性,是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共 同作用的结果。(3)根据我国的国情,我们必须谋求合理人口容量,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图3D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ABC经济水平图4 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与制约因素的相关性表现(注:横轴表示的是各制约因素的影响程度)6保护相协调。1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单项选择题1.世界人口 80%以上居住在( )A.热带 B.北半球中低纬 C.南半球中低纬 D.寒带2.下列地区人口最稀少的是( )A.中国的珠江流域 B.埃及的尼罗河流域C.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 D.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3.影响人口分布最为显著的因素( )A.生产活动方式 B.生产力发展水平C.交通运输条件 D.文化教育状况4.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大的人口容量 B.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小的人口容量C.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容量 D.具有较大的确定性5.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是( )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经济发达程度6.制约环境人口容 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资源丰富程度 B.科技水平 C.人口的精神生活水平 D.人口受教育水平7.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多,南方少 B.高原山地 多,平原盆地少C. 经济发达地区少,经济落后地区多 D.汉族居民集中区人口多,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8.环境人口容量( )A.是指本国或本地区目前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B.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能源及其他资源、知识、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C.是一个取值范围或估计值,所以说是不确定的D.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该国或该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综合题9.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图 1) ,结合中国政区图,回答下列问题。2(1)我国人口密度超过 500 人/km2 的省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口密度最低的省(市,区)是_______,_______。(2)AB 线西北部面积约占 全国总面积的 53%,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 6.3%,造成这一现象的自然环境因素是 ;社会原因是 。【检测练习】参考答案2.B 3.C 4.B 5.C 6.C 7.A 8.D B9.(1)山东 河南 江苏 台湾 青海 西藏 (2 )气候干燥,有大面积干旱区;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等 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图 11人口迁移单项选择题1.在人类社会早期,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A.自然条件 B.经济条件 C.自然灾害 D.河流变迁2.造成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A.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距离 B.国家政策C.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 D.文化背景3.美 国很多老人退休以后向南方环境优美地区迁移主要是因为( )A.淡水 B.土壤 C.政策 D.气候4.下列现象属于人口流动的是( )三峡库区移民 B. “安史之乱”引发 我国北方人民大规模南迁C.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民工流” D.老城区的拆迁户乔迁新居5.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地理大发现后的人口迁移主流是( )A.北美洲流向南美洲 B.已开发地区流向未开发地区C.亚洲流向欧洲 D.未开发地区流向已开发 地区6.造成古代农业社会人口迁移最直接的原因是( )A.城市化 B.受天然食物的吸引C.战争和自然灾害 D.工程移民和气候变迁 7.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①人口迁移会对环境产生多种影响②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可能会给城市环境造成较大的压力③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必然会促进城市经济的 发展,改善城市的综合环境④人口迁移对迁出地来说会造成当地的生态和环境破坏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8. 2001 年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对优秀人才的进入取消了户口限制,这种行为( ) A.使城市人口增加,会导致城市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恶化B.使劳动力和劳动市场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配合C.缓解了人口迁出地区的人地矛盾D.有利于促进人口迁移合理正常地进行综合题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8 分)材料一 近些年在四川省政府的支持下,当地兴建了一大批服装工业园区和服装批发零售市场,吸引着各地服装企业向四川转移。材料二 图 1 为“1995~2000 年中 国人口净迁移图” , 图 2 为“中国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示意图” 。(1)据图 1可知,1995~2000 年中国人口的迁移方向大致是从东北和 地区向 高 迁 出 区 净 迁 入 区 净 迁 出 区 服 装 工 业 集 中 地 区 四 川 省 图 1 图 22地区和西部边疆省份迁移,影响其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2)据图 1、2 可 知,四 川省人口迁移的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 ,该人口迁移现象给四川省带来的影响有 、 。【检测练习】参考答案A 2.C 3.D 4.C 5.B 6.C 7.A 8.d9.(1)中部 东部沿海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2)迁出 人口减少,迁入人口增加 (1 分)增加劳动力、增加社会活力、推动经济发展 加大人地矛盾,对交通、城市、社会经济秩序造成压力(每点 1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