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广东省深圳市2015_2016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201703150134.doc--点击预览
- 广东省深圳市2015_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703150136.doc--点击预览
- 广东省深圳市2015_2016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201703150132.doc--点击预览
- 广东省深圳市2015_2016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201703150148.doc--点击预览
- 广东省深圳市2015_2016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201703150140.doc--点击预览
- 广东省深圳市2015_2016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201703150142.doc--点击预览
- 广东省深圳市2015_2016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201703150138.doc--点击预览
- 广东省深圳市2015_2016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期中试题201703150144.doc--点击预览
- 广东省深圳市2015_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01703150146.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广东省深圳市 2015-2016 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第 Ⅰ 卷 ( 选 择 题 60 分 )一 、 选 择 题 ( 本 题 包 括 20 小 题 , 每 小 题 3 分 , 共 60 分 。 每 小 题 只 有 一 个 选 项 符 合 题 意 )1、 下列既属于吸热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钠与冷水反应 B. Ba(OH) 2·8H2O 与 NH4Cl 的反应 C. 灼热的炭与 CO2的反应 D. 铝与氧化铁的反应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 三种核素的化学性质不同1231B、 16O2、 18O2彼此是同位素C、 14N、 14C 两种核素的中子数相同,质子数不同D、白磷与红磷是磷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3、已知某粒子 ,则元素 R 的原子序数是( )nAZRA.Z B.A﹣Z C.Z﹣n D.Z+n4、已知 aAn+、 bB(n+1)+、cC n- 、 dD(n+1)-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关于 ABCD 四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 a>b>c>d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B>AC、单质还原性 A>B>C> DD、离子半径 D(n+1)- >C n- >A n+>B (n+1)+5、关于目前常用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第 3 列到第 12 列全部是金属元素B、元素周期表共有 7 个周期 ,16 个族C、周期数大于或等于族的序数时,一定是金属元素D、是按原子的质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编制的6、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CO 2的结构式 O=C=O B、HCl 的电子式2C、氯离子结构示意图 D、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原子 614C7、不能说明金属性 Na>Mg>Al 的是( )A、原子半径 Na>Mg>AlB、碱性 NaOH>Mg(OH) 2>Al (OH) 3C、阳离子的氧化性 Na+<Mg 2+<Al 3+D、Na 与冷水剧烈反应,Mg 与冷水反应微弱;镁粉与铝粉分别与同浓度稀 HCl 反应,镁粉比铝粉反应剧烈8、能说明非金属性 Cl>S 的是( )①达到稳定结构时,氯原子只需要 1 个电子,而硫原子需要 2 个电子②氯的含氧酸比硫的含氧酸的酸性强 ③还原性 S2- >Cl -④稳定性 HCl>H 2S ⑤酸性 HCl>H 2S ⑥H 2S+Cl2=S↓+2HCl⑦Cl 2与 H2在光照或点燃下反应,而硫与 H2加热下才反应A、②③④⑥ B、③④⑥⑦ C、 ③④⑤⑥ D、全部9、下列关于元素性质和结构的递变情况的说法错误的( )A、Li、Be、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B、P、S、Cl 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C、N、O、F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D、Na、K、Rb 的金属性依次增强10、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原子序数为 15 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 ②ⅦA 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③第二周期ⅣA 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 6 ④原子序数为 12 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ⅡA 族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1、 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在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处寻找半导体材料B、农药中常含有的元素通常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方区域内C、作催化剂材料的元素通常在元素周期表的左下方区域内D、在过渡元素中可寻找耐高温和耐腐蚀的合金材料312、某元素 R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子式是 H3RO4,则在气态氢化物中 R 元素的化合价是( )A.-1 B.-2 C.-3 D.-413、下列各组指定原子序数的元素,能形成 A2B3型化合物的是( )A.6 和 8 B.11 和 9 C.12 和 17 D.13 和 814、反应 A+3B=2C+D 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的快慢顺序为( )①V (A) =0.15mol/(L·s) ②V (B)=36mol/(L·min) ③V (C)=0.5mol/(L·s) ④V (D) =0.45mol/(L·s)A、 ④>③>②>① B、 ②>③>④>①C、 ④>③>①>② D、②>④>③>①15、如图所示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ZYX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W C、WX 2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一种强酸D、Y 和 Z 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16、化学反应 A2+B2=2AB 的能量变化如图,则下列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断裂 1molA-A 键和 1molB-B 键可放 X KJ 的能量C、2molAB 的总能量高于 1molA2和 1molB2的总能量D、 断裂 2molA-B 键需吸收 YKJ 的能量17、向四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甲、乙、丙、丁)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 SO2和 O2,开始反应时,按反应速率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4甲:在 500℃时,10 mol SO 2和 5 mol O2反应乙:在 500℃时,用 V2O5作催化剂,10 mol SO 2和 5 mol O2反应丙:在 450℃时,8 mol SO 2和 5 mol O2反应丁:在 500℃时,8 mol SO 2和 5 mol O2反应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C、乙、甲、丙、丁 D、丁、丙、乙、甲18、哈伯因发明了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 1918 年诺贝尔化学奖.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 1mol N2和 3mol H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达到化学平衡时,N 2将完全转化为 NH3B、 达到化学平衡时,N 2、H 2和 NH3的物质的量浓度 一定相等C、 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D、 达到化学平衡时,N 2、H 2和 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19、放热反应 2NO 2(g) +O 2(g) 2NO 2(g)达到平衡后,若分别采取下列措施:① 增大压强 ② 减小 NO 2 的浓度 ③ 增大 O 2 浓度 ④ 升高温度 ⑤ 加入催化剂,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⑤20、小明上次考试化学没考好,很沮丧。班主任杜老师开导他 说:学习化学一是要有兴趣;二是要做好归纳总结、发现规律,同时还要对特殊情况适当记忆;三是要重视基础,抓住问题的本质。听了老师的话,小明总结了刚学习过的内容,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②离子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也可能含极性键或非极性键③非极性键既可能存在于单质和共价化合物中,也可能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④使用催化剂可同时改变正逆反应速率⑤无论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就一定可以使反应速率加快⑥任何元素的原子都是由核外电子和核内中子、质子组成的⑦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⑧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A、 ②③④⑤⑦ B、 ②③⑤⑦⑧ C、 ①③④⑥⑦ D、 ①②④⑤⑥第 Ⅱ 卷 ( 非 选 择 题 40 分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 4 小题,共 40 分)521、(10 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的每个字母表示一种短周期元素,回答下列问题:(1)画出 F 的 原子结构示意图 (2)A、B、D、E、F 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填化学式) .(3)E、F、G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是: (用化学式表示) .(4)A、B、G 的氢化物最稳定的是 (用化学式表示) .(5)写出 C 和 B 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 .22、 (10 分)有 A、B、C、D、E、F 六种元素,试按下述所给条件推断:①A、B、C 是同一周期的金属元素,已知原子核外有 3 个电子层,原子半径 A>B>C ②D、E、F 是同主族非金属元素,它们与氢化合可生成气态氢化物 HD、HE、HF,在室温时,E 的单质是液体是液体,F 的单质是固体;D是除氢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1)B、C 的简单离子的氧化性强弱(用离子符号表示)_______,(2)气态氢化物 HD、HE、HF 的稳定性由强到弱是(用分子式表示)________,D、E、F 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是(用离子符号表示)___________ _。(3)在上述六种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 (填物质化学式)(4) 请写出A与 E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23、(12 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图 1 所示装置研究反应速率的有关问题。6(1)在前 4 min 内,镁条与盐酸的反应速率逐渐加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在 4 min之后,反应速率逐渐减慢,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同学发现,纯度、质量、表面积都相同的两铝片与 H+浓度相同的盐酸和硫酸在同温同压下反应时产生氢气的速率差别很大,铝和盐酸反应速率更快。他决定对其原因进行探究。填写下列空白:①该同学认为:由于预先控制了反应的其他条件,那么,两次实验时反应的速率不一样的原因,只有以下五种可能:原因Ⅰ: Cl -对反应没有影响,而 SO42-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原因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Ⅲ:Cl -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 SO42-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原因Ⅳ:Cl -、SO 42-均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但 Cl-影响更小原因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该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两组实验,即得出了正确结论。他取了两片等质量、外形和组成相同、表面经过砂纸充分打磨的铝片,分别放入到盛有同体积、 c(H+)相同的稀硫酸和盐酸的试管(两试管的规格相同)中:a.在盛有硫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 NaCl 或 KCl 固体 ,观察反应速率是否变化;b.在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 Na2SO4或 K2SO4固体,观察反应速率是否变化。若观察到实验 a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 b 中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原因Ⅲ是正确的。依次类推。该同学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了结论:Cl -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24、 (8 分)T ℃时,向 2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2 molA 与 4 molB 发生如下反应: A(g)+2B(g) 3C(g)图 1 图 27其中 A 是红棕色的,反应在 2min 末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此时 A 的浓度为 0.4mol/L( 1)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C、A 和 C 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 n mol A 的同时生成 3n mol C(2)请你计算在两分钟末 C 的物质的量浓度以及 2min 内 B 的反应速率(写出计算过程)8沙井中学 2015——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答案一 选择题 CDADB AABCB CCDAD DBDAA二 非选择题21、 (1) (2)Si (3)HClO 4(4)HF(5)22、 (1)Al 3+ >Mg 2+ (2) HF>HBr>HI F ->Br ->I -(3)NaOH (4)H ++OH-=H2O23、(1) 镁和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随着反应体系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2 分) ;4min 后由于溶液中 H+浓度降低,所以导致反应速率减小(2 分) 。(2)①Cl -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 SO42-对反应没有影响;Cl-、SO 42-均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但 Cl-影响更大(或 SO42-影响更小);②反应速率加快;反应速率减慢24、 (1)BC(2)1.8mol 0.6mol·L -1·min-11广东省深圳市 2015-2016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60 分。 )1. “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反映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A.封闭保守 B.精耕细作 C.耕织结合 D.艰难脆弱2. 《论衡》中提到:“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 , “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 。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 “人定胜天”的思想 B. “靠天吃饭”的观念C. “不误农时”的思想 D. “精耕细作”的特点3. 右图为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牛鼻穿有环,结合学过的知识,可推断出A、春秋时期在牛鼻上装环便于拖曳沉重的青铜酒器B、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C、青铜制造业背离礼制的传统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动物形态传神逼真4.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 ,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5.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的“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A 分封制的瓦解 B 封建王权的强化 C 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 上层建筑的变化 6. “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 ”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哪一朝代的城市A.隋朝长安城 B.唐朝长安城 C.北宋汴京 D. 明朝苏州7. 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 ,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 1000 多座。上述现象表明明朝时期 ①商品经济渗入到农村 ②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③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 ④松江等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28.下图为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 123 座,房屋 1118 间,面积共 45000 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不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9.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 ”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C.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D.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10.有学者认为,18 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 ,中国“选择了陆地” 。 “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11.对于重要历史概念、历史现象的发展演变历程,我们可以用图示法来表示。下面的图示符合哪一历史概念或 者历史现象?A.小农经济 B.土地私有制 C.重农抑商政策 D.海禁政策12.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前进的过程中,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下面能够证明这一结论的史料是A.“(晚明上海)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B.“(明中后期景德镇)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寐……”C.“(清前期)苏州织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日受值……”3D.“(清前期)因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发展高潮, (其)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首位。 ”13. 2013 年 3 月 22 日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偕夫人彭丽媛首访俄罗斯,并对非洲三国进行国事访问。此行,他们的穿着引起服装界的轰动。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服装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丝国”称号 B.唐代的缂丝技艺使服饰极具艺术神韵C.宋代棉布的流行使其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D.元代棉纺织技术的推广使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14.“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在这场“商业革命”中( )A.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形成区域性大商帮 D.广泛使用金属货币白银15. 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16.一历史老师对电影《哥伦布》的主题曲进行解释,其解释明显错误的一项是《1492,征服 天堂 》// 理想 让我们坚强//冲破黑暗的阻挡//理想让我们坚强//绝不放弃 希望//………//深邃的时空里//只剩下生命的 光芒A.天堂:哥伦布心目中的天堂是美洲新大陆 B.理想:哥伦布远航最大的理想是寻找黄金C.希望:造船航海等技术进步使他看到希望D.光芒: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贡献永放光芒17.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机械特色不同 B.通讯工具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18.下面是“英、美两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 年)表,美国超过英国的最主要因素是1750 年(%) 1830 年(%) 1860 年(%) 1900 年(%)4英国 1.9 9.5 19.9 18.5美国 —— 2.4 7.2 23.6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19.20 世纪初的美国纽约街 头最显眼的就是蜘蛛网般的各类线缆,这些 线缆中没有( )A.电灯线B.电话线C.电车线 D.电脑线20.这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的结论是( )类别年份原料 手工制品 机器产品1893 15.6 81.8 2.61910 39.8 41.4 18.81920 40.1 39.4 20.5A.中 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小农经济完全解体B.中国逐步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原料产地C.中国政府严格限制手工业产品的出口D.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生产占主导地位21.19 世纪 90 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官府见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去官府讲理,结果被扣上“私设磨坊” 、 “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武举功名, “交刑部治罪” 。面粉厂被迫关闭。这一材料说明民族工业 A.发展迅速 B.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C.内部管理不善 D.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22.观察近代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其中发展最快时期的外部原因是51870 1895 1905 1916 近 代 前 期 新 进 民 族 工 矿 企 业 (投 资 万 元 以 上 ) 单 元 : 家 50 10 50 10 A.清政府调整财税政策 B.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C.南京临时政府倡导发展实业 D.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23.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 。华资企业增长产 生的最大影响是( )时间 厂数(家) 创业资本数(元) 工人人数(人)1913 698 330,824,000 270,7171920 1759 500,620,000 557,622A.现代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B.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C.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D.为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基 础24.1876 年,美国庆祝独立 100 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 37 个国家参展,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 27 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由此得出的错误结论是( )A.英国科技创新技术已落后美国 B.德国军工技术较为发达C.中国还没有创立民族工业 D.美国电力新兴工业处于领先水平25.关于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生变化的原因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①从根本上来讲,是受到西方工业革命的冲击 ②开端艰难,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③发展缓慢,受到封建顽固势力阻挠和帝国主义势力的排挤 ④分布不均衡,沿海、沿江尤其是通商口岸地区发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 ①③④626. 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社会,推动中国进入世界现代化行列的首次实践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27.“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 1300 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的洋布就减少了 10 万匹。 ”这个变化说明洋务运动A.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C.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和科技人员28.“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A.二月革命时期 B.十月革命时期 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新经济政策时期29.有人说, “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 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 年的春天是阳光灿烂。 ”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 配剩余的粮食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30.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资本主义经济活跃起来,党内有人认为这是“倒退到资本主义” ,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列宁指出:“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我们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 ”以上材料表明( )A.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权宜之计 B.列宁这样做是要使俄国倒退到资本主义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为了恢复资本主义 D.新经济政策延缓了向社会主义过渡进程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31 题 22 分,第 32 题 18 分,共 40 分)31.(22 分)近代史学家傅斯年说“史学就是史料学” 。中国史料纷繁芜杂又浩如烟海,学史者要仔细鉴别,从中得出正确的信息。材料一 “诗歌里的古代经济”7朱门巧夕沸欢声, (七夕节大户人家欢声笑语, )田舍黄昏静掩扃。 (黄昏里农家小院门已关闭。 )男解牵牛女能织, (男能 耕地女能纺织已满足, )不须徼福渡河星。 (何必向牛郎织女祈求幸福。 )(1)这首小诗描绘的情形是整个封建社会中国农村生活的缩影。依据诗歌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并作简要评价。(6 分)材料二 “史书里的古代经济”“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故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2)《汉书》里的这种经济现象,也贯穿于封建社会的始终。这是一种怎样的经济现象?其根源是什么?对材料一中的经济生活有何影响 ? (6 分)材料三 “文物里的古代经济”8(3)依据材料三分析,对于材料二中的经济现象,明代政府是什么态度?起到怎样的效果?(4 分)材料四 “报纸上的近代经济” (4)依据材料四,概括 中国经济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其特点。(4 分)(5)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 势。(2 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 分)材料一:三角贸易示意图。9材料二:19 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材料三: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过。 (6 分)(2) 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殖民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 分)10(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因素有哪些?(6 分)高一历史参考答案1-5ADBAC 6-10CABDC 11-15 CCCBC 16-20 ACBDB 21-25 BDDCA 26-30BCD BA31.(1) 特点:小农(个体)经济(或者,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 分)简评:农民有生产积极性,生活较稳定;但难于扩大在生产,到了近代,成为阻碍生产的因素之一。(4 分)(2) 现象:土地兼并。(2 分)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2 分)影响:严重打击小农(个体)经济,引发社会动荡。(2 分)(3) 态度:明代,认可(或承认)兼并。(2 分)效果:明代,小农(自耕农)经济破产,促进租佃关系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业的发展。(2 分)(4) 变化: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学生如果答,出现了近代工厂、机器生产方式、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等,也可给 2 分)特点:机器生产、效率高。(2 分)(5) 由农耕经济向工业经济(近代经济)转变。 (2 分)32(1)新航路开辟,世界各地的文明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 分) 。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联系进一步加 强,19 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 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或初步)形成;(2 分)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 分)(2)早期:抢掠、欺诈、种族灭绝、贩卖黑奴等野蛮的资本原始积累方式;(2 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抢占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2 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在继续商品输出的同时,以资本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 (2 分)(3)资本的开放与扩张的本性;新航路的开辟;殖民侵略扩张;工业革命的推动。(6 分,任答 3 点得 6 分.)1广东省深圳市 2015-2016 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30 小题,共 60 分。在每 个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请将正确选项填在答题卷上。 )1.20 世纪 50 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 1 所示。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 B.地形 C.耕地 D.聚落 2.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A.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 B.城市数目的多少C.城市占地面积的大小 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3.图 3 为“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及 20 世纪 80 年代下半期人口流动示意图”,造成图示地区大规模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不平衡 B.矿产资源分布差异C.大城市劳动力短缺 D.气候条件的差异4.读我国人口和劳动力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图 4) 。据图分析我国劳动力人口总数和总人口达到最大值的年份分别可能是图 1图 32图 5图 4(注:劳动人口为 15-59 岁人口,图中数据为每 5 年的平均值)A.2011-2015 2036-2040 B.2016-2020 2026-2030C.2031-2035 2036-2040 D.2016-2020 2036-2040 5.我国“单独二孩”政策在越来越多省份开始试行, “单独二孩”政策带来的影响A. 立 即 加 大 就 业 压 力 B. 医 疗 教 育 等 公 共 资 源 压 力 减 小C. 婴 幼 儿 用 品 消 费 市 场 扩 大 D. 人 口 老 龄 化 速 度 加 快6.图 5 为“我国某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图”,该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集中区由市中心向外依次是A.商业及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住宅区B.住宅区、商业及公共服务区、工业区C.商业及公共服务区、住宅区、工业区D.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及公共服务区下图为我国两城市不同年份的人口分布构成示意图,读图 6,回答 7-8 题。7.图中显示,1992~2012 年图 63A.甲、乙两城市老城区人口均有所增加B.甲城市老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比乙城市小C. 甲、乙两城市远郊区县人口数量比较接近D.甲城市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比乙城市大8.甲、乙两城市处于城市化进程的A. 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 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下表为某国历史上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甲乙丙丁四个年份人口变动的情况反映了人口增长模式的一般规律。据此回答 9~10 题。年份 甲 乙 丙 丁人口出生率(%) 3.8 3.8 2.9 1.3人口死亡率(%) 2.4 3.2 1.7 1.0自然增长率(%) 1.4 0.6 1.2 0.39.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C.乙、甲、丁、丙 D.乙、甲、丙、丁10.该国家所在的地区可能是A.非洲 B.北欧 C.东南亚 D.拉丁美洲 右图为我国某地交通线路示意图,据此回答 11-12 题。11.关于图中交通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公路单位距离造价高 B.②公路单位距离造价低C.①可能是城市干道 D.①是普通公路,②是高速公路12.该地可能位于A.东北平原 B.成都平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4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 图,完成 13-14 题。13.右图反映了该地近百年的气候变化,该地经历了A.寒冷—寒冷—温暖交替变化B.暖干—暖干—暖湿交替变化C.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D.干冷—湿冷—湿冷交替变化14.在 M 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海平面下降 B.暖冬频繁 C.雪线上升 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15.关于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生在夏半年的强冷空气 B.寒潮发生时往往伴随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C.寒潮发生时全国气温都在 5℃以下D.我国冬季寒潮最强,所以冬季寒潮对农业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危害最重16. 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A. 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深层地下水 B. 河水、冰雪融水和浅层地下水C.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D.冰雪融水、淡水湖泊水和深层地下水17.世界水日的设置是为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下列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节流”措施包括:①修建水库 ②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③人工增雨 ④增强公民的节水意识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下图是某四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回答 18—19 题:18.可能出现人口就业压力较大的国家是A.A 国 B.B 国 C.C 国 D.D 国19.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和近年来可能有大批移民流入的国家分别是 5A.A 国和 B 国 B.D 国和 B 国 C.A 国和 C 国 D.C 国和 D 国20.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广东省已成为我国人口第一大省,但未进入人口老龄化,主要原因是A.家庭规模减小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C.青壮年劳动力迁入数量多 D.城市化速度缓慢读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 21-22 题。21.与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相似的类型是:A.① B.② C.③ D.④22.图中国家类型④所反映的人口问题主要是:A.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过重B.少年儿童比重大,就业压力过重C.城市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过剩D.人口总数太少,劳动力严重缺少下图是我国某城市不 同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 23-24 题。23.从阶段Ⅰ到阶段Ⅱ,该城市发展正处于①大城市化 ②郊区城市化 ③逆城市化 ④再城市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4.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A.交通通达性差 B. 就业压力过大C. 地价昂贵、污染严重 D.远离商业中心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右图为“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规律示意图”,回答第 25 题。25.城市化速度最快的阶段是A.① B.②C.③ D.④626.城市的等级越高,所提供的服务A.种类越多,范围越大 B.种类越少,范围越大C.种类越少,范围越小 D.种类越多,范围越小右图为我国某城市功能区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第 27 题。 27.图中规划的③住宅区 A.与市区联系不方便B.房价较低C.噪音污染和空气污染严重D.交通便利,环境优美阿拉斯加是美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州,北极圈横穿阿拉斯加。目前阿拉斯加州人口有 60多万,人口密度为 0.42 人/平方千米,全州人口近半数居住在城市。读美国阿拉斯加局部区域图”,回答 28-29 题。28.影响阿拉斯加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A.地区开放程度 B.科技水平 C.自然资源 D.生活消费水平29.阿拉斯加超过一半的城市居民住在安克雷奇市,最主要原因是该市A.不易遭受台风等自然灾害侵袭 B.附近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C.受沿岸寒流影响小 D.纬度较低,气候比较温暖7读“全球温度上升 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回答 30题。30.如果全球温度升高 3℃,粮食增产幅度最大的地区是A.中国 B.澳大利亚C.俄罗斯 D.北非8二 、 综 合 题 : ( 本 大 题 3 大 题 , 共 40 分 )31.下图中甲乙两图为我国两地河川夏季(6~8 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8 分)(1)比较甲乙两图,我国河川夏季(6~8 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较大的是 图(2 分)所表示的 地区(2 分)。形成的原因是什么(4 分)?(2)依据甲图信息,推断该地区水资源存在的问题是 。(2 分)(3) 分析乙图中阴影地区河川夏季 (6~8 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较小的原因(4 分)(4)甲图所在地区 是我国最缺水的地区,请提出解决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合理措施。(4 分)932.阅读下列人口统计图表,计算并回答问题。 (12 分)(1)A 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在 A、B、C 三国 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国,与我国人口自然 增长率(2004 年约 6‰)相似的是 国。 (每空 1 分,共 3 分)(2)与 A 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 洲。 (1 分)(3)分析图 1 可以看出,B 国人口问题带来的主要不利影响是; ;相应的解决措施是; 。(每空1分,共4分)(4)图3所示的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化对该市产生的积极和不利影响分别是什么?(4分)1033. (10 分)下图是我国某城市用地选择方案,该城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图中河流以北和以西地区是生态保护用地,以东是城市用地。读下图,回答下列(1)—(3)题。(1)A、B、C、D 四地块中,最适宜规划为居住区的是_______;适宜规划为化学工业园区的是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空 1 分,共 4 分)(2)城市空间布局现状中,影响居住区居民生活的最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问题的主要影响有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 1 分,共 3 分)(3)读图可知,老城区位于城市的________方位,最初在此设城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 1 分,共 3 分)112015——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 年级 地理 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A D C C D B D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C C A B C D A B C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C A A C B A D C D C二 、 综 合 题 : 31.(18 分)(1)甲(2 分) 华 北(2 分) 。原因:华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2 分),降水受夏季风的影响大,雨季短,降水集中(2 分)。(2)时间分布不均(2 分)(3)夏季 7-8 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伏旱天气,降水少(2 分) ;并且此时受台风影响较小。(2 分)亚热带地区降水的季节差异较小。(4)加强水资源管理,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等。 (每点 2 分,共 4 分)32.(12 分)(1)30 A C (每空 1 分,共 3 分)(2)非 (1 分)(3)B 国人口增长缓慢,老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缺乏,兵源不足,社会福利负担重;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每空 1 分,共 4 分)⑷积极影响: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竞争力。 (每点 1 分,共 2 分) 问题:加大教育压力、住房压力、交通压力,加重了环境负担,加大了社会治安压力。 (每点 1 分,共 2 分)33.(10 分)(1)D,A,处于城市下风方向和河流下游处;与主要居住区保持一定距离;与原有工业仓储区相连(任答两点) 。 (每空 1 分,共 4 分)(2)铁路穿城而过;造成城市南北联系不便;产生噪音。 ( 每空 1 分,共 3 分)(3)西北;河流流经,提供水源;水运便利。 (每空 1 分,共 3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