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7030901111.doc--点击预览
-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7030901112.doc--点击预览
-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7030901110.doc--点击预览
-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7030901119.doc--点击预览
-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2017030901115.doc--点击预览
-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2017030901114.doc--点击预览
-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7030901116.doc--点击预览
-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7030901113.doc--点击预览
-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英语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7030901117.doc--点击预览
-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7030901118.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太原市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选择题 共7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要求,请将正确选 项的序号填在第I卷答题栏内) 1.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现代科技已经能够拍到氢键的“照片”,直观地证实了水分子间的氢键是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与另一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 B.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和铁粉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物受潮、氧化变质 C.将单质铜制成“纳米铜”时,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说明“纳米铜”的还原性比铜片更强 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 2.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C. 质子数为27、中子数为33的Co原子: D. 的电子式: 3. 下列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A. 氢氟酸保存在玻璃试剂瓶中 B. 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 C. 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带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 D. 少量液溴通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并在液溴上加少量水液封 4.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8H10(含苯环)的烃,同分异构体共有3种 B. 能发生取代、加成、氧化、消去等反应 2C.油脂在一定条件下水解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此反应称为皂化反应 D. 丙烯酸(CH2=CHCOOH)和山梨酸(CH3CH=CHCH=CHCOOH)互为同系物 5. 下列离子或分子能够在指定的分散系中大量共存的是 A. 空气中:SO2、NO、N2、NH3 B. 明矾溶液中:Na +、K +、CH3COO -、HCO3 - C. 过量铁与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Fe(CN)6] 3-、NH4 +、Cl -、NO3 - D. 常温下,水电离出的c(H +)=1X10-12 mol/L的溶液中:Ba 2+、Na +、Cl -、NO3 - 6.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60g丙醇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10 NA B. 常温常压下,4.4 g CO2与N2O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3NA C. 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 每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 NA D. 80 mL 10 mol/L盐酸与足量MnO2加热反应,产生Cl2的分子数为0.2 NA 7. 下列解释事实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用石磨电极电解饱和MgCl2溶液: B. NH4Al(SO4)2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Al 3++3OH-=Al(OH)3↓ C. 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D. 用CaSO4治理苏打盐碱地: 8. 我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下列有关古代文献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明朝的《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指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该段文字记载了白酒(烧酒)的制造过程中采用了蒸馏的方法来分离和提纯 B.汉朝的《淮南万毕术》、《神农本草经》记载“白青(碱式碳酸铜)得铁化为铜”,“石胆…能化铁为铜”都是指铜可以用铁来冶炼 C.清初《泉州府志》物产条记载:“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该段文字记载了蔗糖的分离提纯采用了黄泥来吸附红糖中的色素 D.晋代葛洪的《抱朴子》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是指加热时丹砂(HgS)熔融成液态,冷却时重新结晶为HgS晶体 9.下列相关表示错误的是 310. 短周期元素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单质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W与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X、Y、Z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内层电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单质的沸点:ZXW B. 原子半径:ZYXW C. WX与ZX中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D. 当W的化合价为+4时,W与X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11. 向含有 c(FeCl3)=0.2 mol/L、 c(FeCl2)=0.1 mol/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可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其中分散质粒子是直径约为9.3 nm的金属氧化物,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2O3 B. 可用过滤的方法将黑色金属氧化物与Na +分离开 C. 向沸水中逐滴滴加0.1 mol/L FeCl3溶液也可得到Fe(OH)3胶体 D. 加入NaOH溶液时发生的反应可能为: 12. 已知在碱性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 (未配平)。则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每产生1 mol Cl -,转移2 mol电子 B. 若FeO4 n-中Fe的化合价是+6价,则n=2 C. 若n=2,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D. FeO4n-具有强氧化性,一般其还原产物为Fe 3+,可用作新型自来水消毒剂和净水剂 13.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 正确的是 414. 下列对实验装置图、实验操作及结论描述正确的是 A. 打开弹簧夹,由漏斗中加水至产生液面差,液面高度差不变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B. 打开弹簧夹一段时间后,红墨水倒吸 入导气管中,说明铁钉发生了析氢腐蚀 C. 滴入浓硫酸后一段时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产生了还原性气体 D. 加热片刻后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石蜡油分解只产生了乙烯 15. 当反应N2(g)+3H2(g) 2NH3(g),△H<0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2转化率的是:①降温 ②恒容通入Ne(g) ③增加N2的浓度 ④缩小容器的容积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16. 已知:室温下,,则下列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Ag+浓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17. 室温下,有关下列两种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5A. ①、②两溶液中c(OH - )相等 B. 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ol/L C. ①、②两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倍,稀释后溶液的pH:①② D. 等体积的①、②两溶液分别与0.01 mol/L的盐酸完全中和,消耗盐酸的体积:①② 18. 工业上用粗盐(含Ca 2+、Mg 2+、SO4 2-等杂质)为主要原料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和化肥NH4Cl,实验室模拟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的气体为CO2 B. 流程图中的“系列操作”中一定需要玻璃棒 C. 如图所示装置可以比较Na2CO3和NaHCO3晶体的热稳定性 D. 对粗盐溶液除杂可依次加入过量NaOH、Na2CO3、BaCl2 溶液,过滤后再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pH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要求) 19. CuI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它可由反应2Cu 2++4I‒=2CuI↓+I2而得到。现以石墨为阴极,以Cu为阳极电解KI溶液,通电前向电解液中加入少量酚酞和淀粉溶液。电解开始不久阴极区溶液呈红色,而阳极区溶液呈蓝色,对这些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①阴极:2H2O+2e ‒=H2↑+OH ‒ ,使c(OH -)c(H+) ②阳极:2H2O‒4e ‒=O2↑+4H + ,O2将I ‒氧化为I2, I2遇淀粉溶液变蓝 6③阳极:2 I ‒‒2e‒= I2, I2遇淀粉变蓝 ④阳极2Cu‒4e ‒+4I‒=2CuI+I2, I2遇淀粉变蓝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20. 常温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2 mol·L -1 的NaHCO3溶液中pH7,则溶液中:c(H2CO3)>c(CO3 2-) B.叠氮酸(HN3)与醋酸酸性相近,0.1 mol·L-1NaN3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 a+ )>c(N3 -)>c(OH - )>c(H + ) C.向氨水中逐滴滴入盐酸至溶液的pH=7,则混合液中c(NH4 +)=c(Cl - ) D.0.02 mol/L的NaOH溶液与0.02 mol/L的NaHC2O4溶液等体积混合液:2c(OH- )+c(C2O42-)=c(HC2O4-)+2c(H+ ) 21. 某试液中只可能含有K +、NH4 +、Fe 2+、Al 3+、Cl -、SO4 2-、CO3 2-、AlO2 -中的若干种离子,离子浓度均为0.1 mol/L,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无法确定沉淀C的成分 B. 无法确定原试液中是否含有Al 3+、Cl - C.原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为NH4 +、Fe 2+、Cl -、SO4 2- D. 滤液X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有NH4 +、Fe 2+和Ba 2+ 22. T1℃时,在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s)+2NO(g) N2(g)+CO2(g)。向密闭容器中加入NO和足量的活性炭,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如下: 结合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0 min时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充入氮气 7B.在10~20 min内, v(CO2) = 0.03 mol·L-1·min-1 C.若升温至T2℃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0.0625,则ΔH0 D.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标志着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23. 已知:H-H、O=O和O-H键的键能(kJ·mol -1)分别为436、496和462,则a为 A. -332 B. -118 C. +350 D. +130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76分) 三、必做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6分) 24. (11分)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生成物与反应条件已略去)。A是常见的非金属固体单质,F是紫红色的金属单质,B、C是常见的强酸,D、G、I是常见的气体,D与I的组成元素相同,且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I的大16。E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所含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 周期 族。 (2)D、G、I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写出其与过量烧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写出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 。 (4)38.4 g F跟适量B的浓溶液反应,F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 L(不考虑N2O4,气体体8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反应消耗B的物质的量是 。 25. (16分)研究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对能源的充分利用、低碳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 25℃时,在合适的催化剂作用下,采用甲烷和氧气一步合成液态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治理汽车尾气的反应是2NO(g)+2CO(g) 2CO2(g)+N2(g),△H<0。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通入n(NO):n(CO)=1:2的混合气体,发生上述反应。下列图象正确且能说明反应在进行到t1时刻 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_____________(选填字母)。 (3)一定温度下,在两个容积均为 2 L 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H=-49.0 kJ/mol。相关数据如下: ① c1_______ c2 (填“”、“”)。 (4)Ni和La的合金是目前使用广泛的储氢材料,具有大容量、高寿命、耐低温等特点,该合金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晶胞中的Ni原子除一个在中心外,其他都在面上。 ①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 ②该合金晶胞的边长a=511 pm,c=397 pm,各个边之间的夹角如图所示,请列式并计算该合金的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cm3 (已知菱形的面积为S=0.5a 2sina, √ =1.73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29.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我国成功研制出丁苯酞,标志着我国在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研究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合成丁苯酞(J)的一种路线如下: 12已知:① ② E的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一组峰; ③ J是一种酯,分子中除苯环外还含有一个五元环。 回答下列问题: (1)对E的系统命名为 。 (2)由B生成C的反应类型为 。 (3)C中官能团名称为 ,C分子中最多有 个原子共平面。(已知甲醛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4)由H生成J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明反应条件)。 (5) 与CO2反应生成X,X的同分异构体中: ①能发生水解反应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满足上述条件X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写出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五个吸收峰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6)参考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写出由甲醛和化合物A合成2一苯基乙醇( )的路线流程图(其它试剂任选)。合成路线流程图表示如下: 13141718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11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方答题栏内。1.西周初年,周成王因年纪幼小,尚缺乏裁夺政事的能力,周公旦“乃摄政当国”;后来,周厉王被国人所逐,召公和周公共同摄政,号称“共和”。这些亊实说明在西周A.贵族政治占重要地位 B.嫡长子继承制被破坏C.周王常常是统而不治 D.分封制存在严重弊端2.《后汉书•王景传》记载,在公元65年,王景出任庐江(今合肥)太守,“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而食常不足”。由此可推断A.大规模牛耕出现在汉代 B.牛耕发展在全国不平衡C.当时江南地区地广人稀 D.农业不是当地主要产业3.汉代各地都市中的官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业作坊和商业机构称“市”或“亭”,而在汉代一些平民墓葬中出土的许多漆、陶器上,往往也有“市”、“亭”等戳记,且离产地较远。这说明汉代A.跨区域长途贩运已经有明显发展 B.民间工商 业无法 满足市场的需求C.官营手工业从事一定的商品生产 D.墓葬中存在突破身份等级的趋象4.中唐以来,“道”是以监察和军事合成的,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号令自出,以相侵击,掳其将帅,并其土地,天子熟视而不知,反为和解之”。这种现象造成的结果是A.逐渐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B.直接引发唐末农民战争C.使地方凌驾于朝廷之上 D.导致北方边患日益严重5.《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凡是外国人,属同一国人相互间发生的犯罪,依照其本国的习惯和法律处理;如果唐人与外国人相犯及不同国家的外国人相互间的犯罪,则按唐朝的法律论处。这一规定反映了唐朝A.夷夏大防的观念 B.因俗而治的政策C.天朝上国的心态 D.维护国家的主权6.宋初,由于官方对茶叶经营权的垄断,用来“市蕃夷之马”的茶叶已无法满足西部少数民族对茶叶的需求,直接滋生了商贾对茶叶运之边地转卖的走私活动,并从中获取巨大的利润。由此可知,这类走私活动2A.损害了宋朝的财政收入 B.加重了少数民族的负担C.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 D.不利于宋朝的军事安全7.检索《四库全书》,关于“平均赋役”“均平徭役”“均赋税”“平差役”一类的提法,出现有900多次。如《金史》记载,金朝大定年间,就有连续几次的均平赋役的政策和做法。这些做法的直接目的是A.凸显均平意识 B.保护租佃经济C.维护小农经济 D.增加财政收入8.清朝政治的特色,就是对规矩和习惯的依赖。日常的国家事务,往往依靠《会典》与则例来办。即使皇帝本人,一般也要顾及规矩的规定,不肯随便突破藩篱。这种政治上的循规蹈矩A.引起地方对抗中央 B.造成皇帝怠于政事C.导致改革积弊困难 D.形成权臣专政局面9.明清时期,由于小农经营的制约、人口的增多、经营规模的缩小、农牧矛盾的发展等因素,牛耕的普及程度逊于前代,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型(投入大量劳动力)”的轨道上滑行。这表明明清时期A.农业劳动生产率出现停滞或下降 B.国家在大力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不断松弛 D.找到了彻底解决人地矛盾的办法10.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这说明A.天人合一的观念深入人心 B.古代天文记录没有研究价值C.古代天文研究由官方主导 D.有关机构借此警示君主11.对于被迫签订的条约,咸丰的态度是“自古要盟不信,本属权宜”,表示不必严格守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奕沂提出办理中外交涉,要“以守约为主,以践言为先”。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A.外交政策由灵活逐渐转向僵化 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立场C.外交政策正逐步接轨国际规则 D.始终利用国际规则维护主权12.洪秀全原名火秀,自己改名“秀全”,取“禾(吾)乃人王”之意;以“囯”代“國”,取“王居其中”之意。定都南京后,洪秀全深居宫中享乐,对于政事却不甚关心。这说明太平天国A.完全沉湎于个人享受 B.仍属于旧式农民战争C.领导人深谙帝王之术 D.没有受到近代化影响313.清末提倡平等的新派人物,往往不愿乘坐人抬的轿子,而宁可坐较低等的人力车。但有人作竹枝词,讽刺这些新派人物:“短小轻盈制自灵,人人都喜便中乘。自由平等空谈说,不向身前问弟兄。”这说明A.交通运输工具向近代化转变 B.清末社会变革平等意识高涨C.社会风气受到客观条件制约 D.人力车能体现社会地位平等14.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外来词最先通过报刊译介过来,经报章媒体广泛传播,并在中国经过一段时间运用、磨合、变异和普及,进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并最终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这说明A.报刊杂志是以传播西方思想为主 B.科学著作是由大量外来词构成的C.报刊杂志是新思想传播的重要媒介 D.外来词是西方列强文化殖民的产物15.下表是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 = 100)。据此推断A.英国丧失世界工厂优势地位 B.德国经济实力下降最为明显C.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良机 D.法国对华出口转向资本输出16.漫画是一个时期历史的特殊表达。下图漫画中反映的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时期417.在苏维埃革命发动初期的武装暴动中,有相当部分的地方革命武装执行了烧杀 政策,一些地方甚至提出“杀尽豪绅焚尽城市”,“使小资产变成无产,然后强迫他们革命”等口号。这种情况说明A.革命“左”倾思想严重 B.阶级矛盾非常尖锐C.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D.工农武装割据的需要18.帽徽是 一支军队的象征和标志。下列人民军队帽徽的演变反映了A.军队性质的变化 B.军队指导思想的变化C.军队任务的变化 D.军队最高领导的变化19.我国从1957年到1960年的人均粮食消费量,全国下降19.4%,其中城镇下降1.7%,农村下降23.7%。即使这样,1960年上半年原计划出口粮食45亿斤(合225万吨),至5月24日,仍完成了上半年计划的78.7%。这表明A.中国成为粮食出口大国 B.政策 失误造成粮食减产C.民众消费结构发生改变 D.人民群众支持国家建设20.1964年与中国建交时,法国总统戴高乐指出,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这说明A.中国是实力超强的大国 B.中法两国开展务实外交C.戴高乐向往中国文明 D.中法两国消除了分歧21.《十二铜表法》规定:“在行窃时当场被捕之奴隶,则鞭打之,并把他从崖上拋下。”由此可见,这部法律A.存在野蛮、原始的特点 B.没有形成完备体系C.注重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D.注重保护私有财产22.马丁•路德认为,人若想理解与坚守上帝之道,须首先清除自己愚蠢荒唐的思想,把自己变成“无知的小孩子”。对于《圣经》中所述的故事“完全信以为真,毫不怀疑”。马丁•路德认为理解《圣经》的要旨在于A.坚定信仰的引导 B.像孩子般的天真5C.排 除教会的解读 D.承认自己的无知22.马丁•路德认为,人若想理解与坚守上帝之道,须首先清除自己愚蠢荒唐的思想,把自己变成“无知的小孩子”。对于《圣经》中所述的故事“完全信以为真,毫不怀疑”。马丁•路德认为理解《圣经》的要旨在于A.坚定信仰的引导 B.像孩子般的天真C.排除教会的解读 D.承认自己的无知23.卢梭在《论不平等》中声称他不赞成“平民公决”,为了防止出现谋求私利和考虑不周的法律,“并非所有人都有权因自己的喜好而提出新法律,这一权利属于政府成员”,人民只能“对法律表示同意”。这体现了卢梭的观点是A.反对直接民主 B.反对代议制民主C.公意高于个人意志 D.立法权应当属于政府24.1787年初麦迪逊致信华盛顿说:“ 州的独立与自尊自大,是这个国家的祸根”,“除非把各州统统消灭,并将它们全部联合到一个巨大的社会里,就不能铲除这一祸根”。对此,后来解决的方案是A.取消各州的自治权 B.釆取三权分立原则C.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D.建立美利坚合众国25.1919年8月,德国建立起民主共和国。但在国会中,一部分议员是反对民主制度的。当时,对民主自由制度的认识也没有在多数德国人的心中扎根,很多人连“公民”、“先生”等体现平等的称呼都不愿使用。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德国民众不信奉民主共和B.共和国没有摧毁专制主义的基础C.共和国没有给人民民主自由D.旧军官旧官僚控制着共和国的政权26.1932年,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举办拳击“金手套”锦标赛决赛,门票除五分钱娱乐税必须付现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实物支付,其中有香肠、帽子、鞋子、大衣,照相机、玩具等。这说明当时美国A.出现严重通货紧缩 B.民众喜欢物物交换C.美元已不是主要货币 D.出现严重通货膨胀27.1945年9月22日,负责盟国赔偿委员会代表、美国特使鲍莱强调赔偿之后日本拥有的生产水平应维持在1926-1930年的水平,这意味着日本经济能力将不能髙于被日本侵略过的亚洲国家。这反映6了美国A.用冷战思维处理问题 B.帮助亚洲国家制裁日本C.基本控制了日本经济 D.消除日本经济竞争实力28.1948年10月9日,丘吉尔提出了“三环外交”思想,第一个环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其次是英国、加拿大和其他英联邦自治领以及美国在内的英语世界。最后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而英国则是在这三个大环中都占一大部分的唯一国家。这一政策旨在A.加强英联邦国家力量团结 B.恢复英国传统的大国地位C.促使欧洲国家走向一体化 D.鼓吹“冷战”,加速北约建立29.在1946-1950年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对硬性摊派给集体农庄的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还停留在1928年的水平上,而出售给农庄及庄员的工业品价格则比1928年提高了20倍。其政策旨在A.早日实现国家工业化 B.尽快修复战争的创伤C.加速工业经济的发展 D.应对紧张的国际形势30.英国政府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从1937年的25. 9%,提高到1975年的57. 9%;政府雇员从1931年的59.1万人,提高到1975年的7212万人。对此撒切尔首相表示:“我要求的是保守党信奉自由、自由市场、有限国家、国防强大。”据此推断,保守党政府在这一时期主张A.努力提高英国公民福利待遇B.彻底改变英国社会经济制度C.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D.减少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5分。31.(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汉初,货币大休因循秦制,仍用黄金和半两钱。黄金在汉代虽作为重要货币使用,但因其制作不易,价格昂贵且数量毕竟有限,政府令民交纳的算赋、口赋、更赋等皆用铜钱计。国家和私人铸钱,二者并存,互为补充。“是时,吴以诸侯即山铸钱,富埒天子……邓道,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故吴、邓钱布天下”。汉武帝时,先后进行了5次币制改革,最终由国家垄断铸钱业,禁止私人经營。武帝币制改革的目的,不是出于市场流通的需要,而是出于敛财和打击商人。——李恒全《试述汉代官营手工业中的商品生产》材料二明代货币制度的演变可以区别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是1374年以前的铜钱时期。第二时期是从1375年至1435年的纸钞时期。发行宝钞之始,即严禁以金银和实物进行交易。 到1394年,连铜钱也收缴禁用,宝钞成为唯一合法流通货币。第三时期是1436年至16世纪20年代的银钱钞三币兼用时7期。第四时期……白银正是在纸币崩溃而铜钱功能不足、供应也不足的情况下,上升为主导货币的。比较而言,纸钞附加的政府信 用最大,铜钱次之,称量白银则不附加政府信用。而社会的选择是,白银第一,铜钱第二,纸钞不用。因而,明代发生的白银成为主导货币的变化,一定意义上也是社会在经济意义上对政府说“不”的变化,是经济规律瓦解政治强制的变化。——赵轶峰《明代经济的结构性变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前期货币制度的特征。(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朝相比明朝货币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主要原因。(10 分)32. (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南宋思想家叶适)剖析理学的思想来源,揭示其“中国之学”和“夷狄之学”相混杂的内在本质。叶适认为,理学尤其是程朱之学实标上并不是源于免、舜、子思之道,而是发挥孟子的“新说奇论”,再掺之以佛学和老庄之学部分内容的产物。其结果是“道之本统晦矣” 。朱熹等人更是以《孟子》为宗主,视佛、老为同道,“依于神而夸其表,耀于文而逞其流”,殊不知佛学与中国之学,“皎然殊异,岂可同哉”。——陈国灿《叶适与南宋反理学思潮》材料二方孔之初立教也,黜古学,改今制,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亦汲汲然动矣。岂谓为荀学者,乃尽亡其精意,而泥其粗迹,反授君主以莫大无限之权,使得挟持一孔教以制天下!彼为荀学者,必以伦常二字,诬为孔教之精诣。——谭嗣同《仁学》材料三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胡适等人及知识界力主“全盘西化”,否定传统文化,梁漱溟是不赞同的。他第一次在北大开课时便对“打倒孔家店”的学生说:“我此来除为释迦、孔子解释发挥外,更不做别的事。”他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更是大胆地批评了新文化运动“向西走”的不对,公开声称要“向东走”。他称“中国文化以孔子为代表,以儒家学说为根本、以伦理为本位,它是人类文化的理想归宿,比西洋文化来得高妙”。他断言:世界未来的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刘友梅《梁漱溟:世界文化未来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孔子时代的儒学相比宋代理学的不同之处。(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叶适、谭嗣同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及各自目的。(8分)8(3)根据材料三,概括陈独秀、胡适、梁漱溟文化主张的共同倾向。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4 分)33.(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94年8月1日,光绪帝发布招书对日宣战。同日,明治帝亦下诏书对清朝宣战,甲午战争正式开始。光绪帝宣战谕诏为:“朝鲜为我大清藩属,二百余年,岁修职贡,为中外所共知……倭人无故派兵,突入汉城我朝抚绥藩服,其国内政事向令自理。日本与朝鲜立约,系属与国,更无以重兵欺压强令革政之理……倭人渝盟寻衅,无理已极,势难再以姑容。著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韩民于涂炭……”——《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6卷明治帝宣战诏书为:“……朕兹对清国宣战……苟不违反国际公法,即宜各本权能,尽一切之手段,必期万无遗漏……朝鲜乃帝国首先启发使就与列国为伍之独立国,而清国每称朝鲜为属邦,千涉其内政。于其内乱,借口于拯救属邦,而出兵于朝鲜。朕依明治十五年条约,出兵备变,更使朝鲜永免祸乱,得保将来治安,欲以维持东洋全局之平和……”——宗泽亚《清日战争》材料二 关于甲午战争,日本学者们一致认为:“以甲午战争为一阶段终点的东亚国际关系史就是以东亚旧秩序和西方近代新秩序间之关系为主线发生并发展的历史。”因为有着这样的认识,即使甲午战争被认为是“出师无名”抑或“不义之战”,日本也会打着“以欧洲文明来更换东亚旧习”的旗号为自己的侵略行为进行洗白。——冈本隆司《属国与自主之间——近代中朝关系与东亚的命运》而中国学者认为早在1887年,日本就制定了《征讨清国方略》,目标是“攻占北京,擒获清帝”。1894年7月25日,日军海军在丰岛海面偷袭中国运兵船“高升”号,从而发动了侵朝、侵华的战争。因此,甲午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经过周密准备后发动的,绝不是有的日本学者说的偶然冲动。——张海鹏《甲午战争与中日关系》韩国官方出版的《韩国史》认为:“甲午战争是1894年至1895年中国与日本围绕着控制朝鲜展开的战争,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代之而起的是新兴的日本成为该地区的霸主,这 是一场在东亚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争。”——孙科志《韩国人怎么看甲午战争?》(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中日两国争议的焦点是什么?并分别概括两国宣战的理由。(10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日、韩三国史学界对于甲午战争的性质各有哪些看法?为什么有很大9的不同?(8 分)34.(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1873年,俾斯麦在联邦议会上就声言,对付“国际党”(德国工人党),有用严厉法令的必要。10月10日新的帝国议会在三读时以221票对149票通过由联邦议会提出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 安的法令 》(简称《非常法》)。随后,实行戒严,查禁报刊,封闭工会,解散集会,逮捕,监禁等一齐向社会民主党袭来。……在《非常法》实行的十二年中,有1300种党的出版物遭到禁止,330多个工人组织被解散,900多人被放逐,1500多人被法庭判处入狱,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丁建弘《德国通史》材料二 第二次议会改革后相当一部分工人阶级获得选举权,这就使两大政党都必须正视工人的要求。1871 年,自由党制定两项法律,其中一项确认工会有合法地位,且其资金受法律保护;但另一项——《刑法修正案》,则认定胁迫他人、组织他人工作、设立罢工纠察线等行为是违法,可以按刑法处置。这使工会的罢工行动事实上不可能进行,因此剥夺了工 会最有力的斗争手段,遭到工人的普遍反对。1874 年大选自由党失利,在很大程度上就归因于工人选民的普遍反对。保守党上台后,1875年政府制定两项法律,其中《密谋与财产保护法》废除了《刑法修正案》,规定罢工中的纠察行为合法;暴力行动和胁迫行为虽仍属犯罪,但不再以密谋罪论处。另一项法律《在主与雇工法》把《主仆法》中剩余的不公正条文予以纠正,这项法律的名称本身也说明了这个问题:以前把劳资关系界定为“主仆关糸”,现在则明确为雇佣关系。1875年的这两项立法使工会获得了比较完整的法律地位,因此被看作是“工会运动的大宪章”。——钱乘旦《英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俾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德国相比,英国政府对工人运动的政策体现了该国民主政治的哪些特点。(4分)(3)1870年以后,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逐渐由英国转移到德国。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5分)3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些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和学者反对经 济全球化的呼声很高。例如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卡斯特罗都是著名的反全球化人士。他们认为,经济全球化只对发达国家有利10而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剥削和控制发展中国家而使自己更加富强的工具。美国与欧洲是全球化的中心,同时也是反全球化的中心。法国总理若斯潘等欧洲“中左翼”领导人均是全球化的重要反对派人物。法国反对美国式的全球化,反对对其它国家的“全球化强加”。就产业而言,更多的反全球化力量来自原第一与第二世界的“旧经济”而不是“新经济”部门。与利益分配不均,严重忽视当地人民利益,以及环境破坏直接相关的人最直接地反全球化,跨国公司在有关国家设立的化工厂、核电厂所在地的民众直接反对全球化。如印尼最东部的西巴布亚土著人反对美国一矿山跨国公司的掠夺性开采。反全球化与冷战后全球范围上升的民族主义、排外主义的冷量与情绪普遍联系在一起。在一些情况下,包括政治家在内的当地人比全球人更反对全球化,如西欧(德国与奥地利比较典型)的当地人反外来移民。在欧洲,一些人号称是所谓“主权主义者”,他们关注国家主权遭受的全球化挑战和压力。在美国,一些人在呼吁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主义,例如美国改革党总统候选人布坎南,反对自由贸易(包括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反对美国更多参与全球事务。——庞中英《“反全球化”:另一种全球化——对“反全球化”现象的调查与思考》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全球化的发展与问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4151617181920211919191太原市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地理第Ⅰ卷(选择题共44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 小题,每小题2.5 分,共75 分。每小题只有1 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将每小题的正确选项填入下表中)图1 是某地区某时的天气形势图。读图,完成1-3 题1、此时,甲地的风向为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2、图中锋面的性质及移动方 向分别是A、冷锋向西移动 B、冷锋向东移动 C、暖锋向西移动 D、暖锋向东移动3、图示时刻,乙地A、雾霾笼罩 B、气压骤降 C、大风降温 D、酷热难耐图2 示意某地的气候状况。读图,完成4-6 题4、该地最有可能位于A、欧洲西部地区 B、我国西北地区 C、北美五大湖地区 D、南美巴西高原5、该地典型的植被类型是2A、温带荒漠草原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6、该地发展农业的突出自然优势是A、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B、地形平坦,土地肥沃C、有充沛的灌溉水源 D、水热充足且配合好图3 是世界某城区某月7℃等温线近百年来随全球气候变暖而变化的示意图。读图,完成7-9 题7、研究表明,影响全球近百年7℃等温线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面辐射 B、大气辐射 C、太阳辐射 D、大气成分8、图中海域等温线发生弯曲的原因是A、沿岸有寒流经过 B、海洋比热容大,降温慢C、海底地形为海岭 D、纬度高,太阳辐射弱9、该月,图中河流A、有明显的凌汛现象 B、处于枯水期 C、补给两岸地下水 D、含沙量较小荷兰是受风暴潮影响严重的国家,风暴潮是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导致海水异常升降的现象。图4 示意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由堤防闸坝组成的防潮抗洪系统,其闸门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打开或关闭。读图,完成10~12 题。10、荷兰沿海风暴潮多发的原因是3A、靠近台风发源地区 B、常年受西风影响且地势低平C、海岸线长,摩擦力小 D、经济发达,人口稠密11、以下情形中,堤坝闸门需要打开的是A、海水低潮位时 B、风暴潮发生时 C、河流枯水期时 D、河流结冰期时12、适当时刻打开闸门,可以防止A、海水的入侵 B、土地盐碱化 C、河水的泛滥 D、风暴潮时当地时间2016 年10 月7 日,飓风“马修”横扫加勒比地区,造成拉丁美洲最贫穷国家海地近900 人遇难,8日飓风沿着美国东南沿海缓慢向北移动,虽威力不断减弱,但仍给美国多地带来恶劣天气。图5 是“马修”移动路径示意图。读图,完成13-15 题。13、海地因飓风重创而死亡人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A、受灾地区广,持续时间长 B、位于飓风中心,风力强大C、建筑质量差,应急预案不完善 D、地势起伏大,次生灾害严重14、飓风北移期间势力不断减弱,是因为A、受暖流影响,气温升高 B、植被覆盖好,风速降低C、海岸线曲折 ,拦截飓风 D、向高纬运动,气温逐降15、“马修”破坏力最强时,近地面气流A、上升辐散 B、下沉辐散 C、辐合上升 D、辐合下沉河谷地带一般水分充足,植被繁茂,可是在西藏东部的昌都(97.8°E,31.13°N)地区,金沙江、澜沧江与怒江流过的大多峡谷确实干旱少雨的“干热河谷”,其河谷中可看到生长茁壮的仙人掌,森林则分布在山顶,形成倒置的垂直植被带。据此,完成16—18 题。416、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异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条件 B、水分条件 C、水热条件 D、海拔高低17、昌都地区干热河谷的形成原因是A、纬度较低,太阳 辐射强 B、受干热的东北信风影响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下沉气流的增温减湿明显18、图6 是“山谷风”示意图,其中与干热河谷森林分布在山顶有关的气流是A、① B、② C、③ D、④图7 是世界部分区域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完成19-21 题。19、图中四地附近有世界重要海上交通贸易通道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0、该通道便捷地沟通连接了A、太平洋与大西洋 B、红海和地中海 C、南亚与北非 D、东亚与南亚21、该通道的海上风浪一般较小,其主要原因是A、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 B、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C、气流以下沉运动为主 D、位于避风的狭窄海湾图8 中甲湖泊总流入水量的80%-90%来自乙河,1975-2014 年期间,该湖泊面积在波动减少,平均每年减少约15.4km2。读图,完成22~24 题。522、乙河A、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B、以雨水补给为主C、流量年际变化大 D、汛期主要在夏季23、甲湖A、是典型的咸水湖 B、冬季不结冰C、西部适合淡水鱼生长 D、常年风平浪静24、甲湖面积萎缩所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当地气温日较差减小 B、湖泊流域面积缩小C、当地地下水位下降 D、水土流失面积扩大行走在西欧的高速公路上,可见一排排的风力发电站矗立在道路两侧,如茵的草地上整齐的摆放着由机械化打草机卷起的草垛。影响风力发电场选址的自然因素一般有风能资源、风向稳定性 、风力年变化、气象灾害、地形特征等。据此,完成25-27 题。25、西欧冬季的气候特征是A、温和湿润 B、寒冷干燥 C、低 温少雨 D、高温多雨26、西欧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不利于耕作业发展的自然原因是A、旱涝灾害多发 B、气温年较差小,病虫害多C、纬度较 高,热量不足 D、温和湿润,光照不足27、与我国相比,西欧发展风电的最大自然优势是A、风能资源丰富 B、风向相对稳定 C、海岸线漫长 D、地形平坦开阔2016 年10 月16 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在印度果阿(74°E,15°N)举行,这是金砖五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领导人自9 月4-5 日,G20 杭州峰会非正式会晤后的再次聚首。据此,完成28-30题。628、G20 峰会期间,杭州比果阿A、正午日影短 B、白昼长 C、公转速度快 D、气温高29、10 月16 日,当果阿太阳高度最高时,全国均处于西半球的金砖国家是A、中国 B、巴西 C、南非 D、俄罗斯30、金砖五国中A、以热带气候为主的国家有三个 B、俄罗斯和巴西地势特征相似C、有季风气候分布的国家有三个 D、中国气候类型最复杂多样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 分)注意事项:1.用0.5 毫米黑色字迹的中性笔答在答题卡上。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二、非选择题31.(14 分)图9 所示地区经常遭受早灾影响,下表是W 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描述W 城市的气候特征,并说明该气候类型的成因。(8 分)(2)指出图示地区早灾多发的时间,并分析原因。(6 分)32.(14 分)7图10 是贺兰山自然带垂直带谱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据图说明贺兰山甲、乙两坡自然带分布的差异。(6 分)(2)判断甲坡的坡向(东坡/西坡),并说明理由。(8 分)33.(16 分)图11 是黄河三角洲不同时期海岸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描述黄河三角洲海岸线的变化特点,并从外力作用角度说明其变 化的原因。(10 分)(2)指出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化对黄河三角洲自然地理环境所产生的影响。(6 分)834.(16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甘肃省地处黄河中上游,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海拔 大多在1000 米以上,大部分地区气候+燥,属于大陆性很强的温带季风气候。甘肃省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图12 是甘肃省简图。(1)说明甘肃省的地理位置特征。(4 分)(2)解释甘肃省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的原因。(6 分)(3)说明甘肃省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意义。(6 分)35.(15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13 是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该区域是世界水能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但其水能的开发风险大、难度大、投资大。9(1)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4 分)(2)分析该区域水能丰富的原因。(5 分)(3)分析该地区开发水能资源可能遇到的自然障碍。(6 分)注:主观试题,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参考答案31、32、1033、34、35、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