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高中化学 全一册学案(无答案)(打包18套)鲁科版必修2.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高中化学全一册学案无答案打包18套鲁科版必修2.zip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高中化学全一册学案无答案打包18套鲁科版必修2.zip
20161025210.doc
20161025212.doc
20161025215.doc
20161025217.doc
20161025219.doc
2016102522.doc
20161025221.doc
20161025223.doc
20161025224.doc
20161025226.doc
20161025228.doc
20161025236.doc
20161025238.doc
2016102524.doc
20161025240.doc
20161025242.doc
2016102526.doc
2016102528.doc
  • 全部
    • 20161025210.doc--点击预览
    • 20161025212.doc--点击预览
    • 20161025215.doc--点击预览
    • 20161025217.doc--点击预览
    • 20161025219.doc--点击预览
    • 2016102522.doc--点击预览
    • 20161025221.doc--点击预览
    • 20161025223.doc--点击预览
    • 20161025224.doc--点击预览
    • 20161025226.doc--点击预览
    • 20161025228.doc--点击预览
    • 20161025236.doc--点击预览
    • 20161025238.doc--点击预览
    • 2016102524.doc--点击预览
    • 20161025240.doc--点击预览
    • 20161025242.doc--点击预览
    • 2016102526.doc--点击预览
    • 2016102528.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学习目标]1.以第 3 周期元素为例,掌握同周期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重点 ) 2.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 者之间的关系。 3.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解释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难点) 4.初步学 会应用元素周期表进行物质推断。【 自学自测】 一、第 3 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比较1.钠、镁、铝三种元素失电子能力的比较(1)钠、镁、铝与水 或酸反应的实验探究实验项目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与水反应 Na+H 2O常温下,反应 ,酚酞变 .Mg+H 2O加热反应 ,酚酞变 失电子能力:与酸的反应Mg+HCl反应 ,生成 Al+HCl反应 ,生成 失电子能力:结论 失电子能力: (2)钠、镁、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比较钠 镁 铝强碱 中 强碱 两性氢氧化物氢氧化物比较 碱性逐渐减弱结论 失电子能力: [自言 自悟] 1.同一周期中,非金属元素对应的所有含氧酸的酸性都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强吗?22.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与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否有关?二、 同周期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1.规律:同一周期,从左往右,随着 原子 序数的递 增,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2.理论解释1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学习目标] 1.以ⅠA 族、ⅦA 族元素为 例,掌握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规律。(重点) 2.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解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掌握由同主族元素的性质特点预测不熟悉元素的性 质。(难点) 4.了解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自学自测】一、预测同主族元 素的性质1.卤族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2)单质的物理性质及递变性单质物理性质 F2 Cl2 Br2 I2颜色浅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紫黑色状态 气 体 气体 液体 固体2密度 逐渐增大熔、沸点 逐渐升高【自言自悟】1.如图为周期表的一部分,已知 A、B、C、D、E 五种元素原子核外共有 85 个电子,E 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则 B 元素是?2.A、B 两元素为同一周期ⅡA 族和ⅢA 族元素,若 A 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x,则 B 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为?3.若短周期元素中两种元素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 2∶3 的化合物,则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键的含义。 2.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过程与形成条件。(重难点) 3.熟悉化学键类型与物质间的关系。(重点) 4.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一、化学 键与物质变化1.化学键: 的强相互作用。2.化学 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 和 。二、化学键 的类型1.共价键:(1)定义:原子间通过 形成的化学键。(2)构成微粒: 。(3)作用实质:共用电子。(4)形成过程:(5)共价键实例:在 H2分子中存在氢氢键;在 Cl2分子中存在 ;在 CH4分子中存在 ;在 CO2分子中存在 。2.离子键:(1)定义: 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 作用形成的化学键。(2)成键微粒: 。(3)作用实质: 作用。(4)形成过程。2(5)离子键的实例:在 KCl 晶体中 K+ 与 Cl- 之间存在离子键;在 MgCl2晶体中 Mg2+ 和 Cl- 之间存在离子键;CaO 晶体中 Ca2+ 和 O2- 之间存在离子键 。三、化学键与物质构成以及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1.化学键与物质构成之间的关系(1)离子化 合物:含有 的化 合物。(2)共价化合物:只含有 的 化合物。2.化学键与物质性 质之间的关系(1)化学键与熔沸点之间的关系。有些物质熔化时,需要破坏化学键, 消耗较多的能量,所以它们的熔沸点 ,如氯化钠等。(2)化学键与物 质的稳定性的关系。有些物质中的化学键很强,很难破坏,化学性质很 ,如氮气等。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中存在能量变化以及化学反应的实质。 2.知道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3.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重难点)一、化学反 应中能量变 化的实验探究1. 活动探究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有关化学方程式及结论反应混合液的温度 NaOH+HCl= ==NaCl+H 2O反应时 能量锌粉逐渐 ,有 产生,溶液温度 Zn+2HCl= ==ZnCl2+H 2↑反应时 能量混合粉末变成糊状物,有 气体产生,玻璃片与小烧杯粘在一起Ca(OH)2+2NH 4Cl===CaCl2+2NH 3↑+2H 2O 反应时吸收能量2.结论:每个化学反应的发生都伴随着能量变化,有的 能量,有的吸收能量。【思考】 1.活动探究中的玻璃片和小烧 杯为什么会粘在一起?二、化学反应 中能 量变化的原因分析1.微观角度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断裂旧键时,需要 一定的能量来克服原子(或离子)间的作用力;形成新键时,又要释放一定的能量,并且吸收和释放的 能 量 。所以化学反 应一定伴随能量变化。2.宏观角度化学反应的过程可看做“储存”在物质内 部的能量(化学能)转化为 、电能或光能等释放出来,或者是热能、电能或光能等转化为物质内部 的能量( 化学能)被“ ”起来的过程。【思考】2.加热条件下进行的反应是否一定是吸收能量 的反应,常温下进行的反应是否一定是释放能2量的反应?【练习题】1.易误诊断(1)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 )(2)放出热量的过程一定发生了放热反应。( )(3)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方式一定是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4)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 的能量多少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 )1化学反应的快慢[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掌握化学反应速 率的计算。(重点) 3.知道浓度、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重难点 )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1.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描述 的物理量。2.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 单位时间里 或 的变化量来表示。【思考 】结合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分析:在甲、乙两容器内都进行 A→B 的反应,甲中 A 平均每分钟减少 4 mol,乙中 A 平均每分钟减少 2 mol,甲中的反应比乙中的反应快吗?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 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 应以及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快慢是由 决定的。2.外因(1)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只改变一个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如下表所示条件 改变 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浓度减小反应物的浓度 升高温度 温度降低温度 催化剂 多数情况下,使用催化剂能够 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压强 压强(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 减小压强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①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越大,化学反应速率 。②光波、电磁波、超声波、 等也会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思考】 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否适用于所有反应?练习:1.易误诊断(1)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越明显。( )2(2)反应速率的单位通常为 mol·s-1 或 mol·min-1 。( )(3)可以用任何物质来表 示反应速率。( )(4)同一反 应中,用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其数值一定不同。( )(5)v(H2)=1 mol·L -1 ·s-1 表示 1 s 内 c(H2)的变化量为 1 mol·L-1 。( )2.在下列事实中,各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速率。(1)集气瓶中有 H2和 Cl2的混合气体,在瓶外点燃镁条时发生爆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黄铁矿煅烧时要粉碎成矿粒:____________________。(3)熔化的 KClO3放出气泡很慢,撒入少量 MnO2则很快产生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同浓度、同体积的 盐酸中放入同样大小的锌粒和镁条,产生气体有快有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同样大小的石灰石分别与 0.1 mol·L-1 的盐酸和 1 mol·L-1 的盐酸反应,速率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夏天食品容易变质,而冬天不易发生该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原子核 核素【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 的结构。 2.知道质量数和 X 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各微粒间的关系。(重点) AZ3.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重点)【自学】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及构成的微粒:一个质子带 单位的 电荷原子核原子 : 核外电子: 电荷,质量很小对于原子来说: = = 2.质量数(1):定义:原子核中 和 之和。(2)计算式:质量数(A)= + 3.原子的表示方法一般用符号 X表示,字母表示意义如下:AZX 表示 ;A 表示 ;Z 表示 例题: 37Cl 表示质量数为 ,质子数为 ,中子数为 。【自测】1.(1)任何原子均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2)原子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决定原子质量的大小。( )(3)任何 微粒的核电荷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2.已知 R2+ 离子核外有 a 个电子,它含有 b 个中子。表示 R 原子 符号正确的是( )A. R B. Rba a+ b- 2a- 2C. R D. Ra+ b+ 2a+ 2 a+ b- 2【自研自悟】:1.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二、核素21.元素:具 有相同 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2.核素:具有一定数目 和一定数目 的一种原子。3.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 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 。如氢元素的三种核素H1 H21 H31名称 氢 重氢 超重氢符号 H D T质子数 1 1 1中子数 0 1 24.几种重要的核素(1)作为相对原子质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测定用的标准原子为 ; 考古中常测量 的数量来推断生物体的存在年代。(2)制造氢弹的原料为 、 。(3)核反应堆的燃料是 。【自研自悟】2.原子核一定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吗?【自练】1.(1)同位素和核素都属于原子。( )(2)互为同位素的原子性质相同。( )2.请将下列核素与其用途连线。① C a.考古中推断生物体的存在年代126② C B.核反应堆的燃料146③ H c.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原子31④ U D.同位素示踪23592⑤ P e.制造氢弹32153.有下列微粒:① H;② H;③ H;④ 16O;⑤ 18O;⑥ 12C;⑦ 14C;⑧ 40K;⑨ 40Ca。1 21 31就以上 9 种微粒回答以下问题:(1)共含有______种核素,分为______ 种不同的元素。(2)互为同位素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3(3)质量数相等的微粒是(填序号) ______。(4)形成的水分子共有______种。【自提】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本节课你还有哪些疑问?1化学反应的限度[学习目标] 1.了解可逆反应的特征 。 2.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特征,能够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知道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会发生移动。(重难点)1、可逆反应1.概念:在 同时向 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2.表示:用 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3.特点: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有一定的限度、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成生成物【思考】1.2H 2+O 2 2H2O 和 2H2O 2H2↑+O 2↑是可逆反应吗?为什么?= = = = =点 燃 = = = = =通 电 2.将 3 mol H2和 1 mol N2充入密闭容器中,引发反应,若时间足够长,最终能否生成 2 mol NH3?二、化学平衡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不再 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 ,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当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仍在继续进行,因此化学平衡是一种 。2.化学平衡的移动(1)实验:将装有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混合气体的烧瓶分别 浸入冷水和热水中,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浸到冷水中时气体混合物颜色 ,浸到热水中时,气体混合物颜色 ,该实验说明了温度改变,平衡 。(2)概念:已达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当 条件改变时 ,原来的化学平衡将被破坏,并在新的条件下建立起 的过程。3.化学平衡移动 的影响因素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反应物浓度、 等。【思考】3.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是否停止了?为什么?练习:1.易误诊断(1)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各物质浓度都相同。( )(2)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已达平衡。( )2(3)化学平衡受温度的影响。( )(4)反应条件改变后,若正、逆反应速率仍然相等,则化学平 衡发生移动。 ( )2.下列各关系式中能说明反应 N2+3H 2===2NH3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3 v 正 (N2)= v 正 (H2) B. v 正 (N2)= v 逆 (NH3)C.2 v 正 (H2)=3 v 逆 (NH3) D. v 正 (N2)=3 v 逆 (H2)3. (双选)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能说明反应 A(s)+2B(g)===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C.B 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4.对 可逆反应 4NH3(g)+5O 2(g)===4NO(g)+6H 2O(g),下列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 4v 正 (O2)=5 v 逆 (NO)B.单位时间内生成 4 mol NO 的 同时,消耗 4 mol NH3C. NH3、O 2、NO、H 2O 的物质的量之比满足 4∶5∶4∶6D.单位时 间里生成 4 mol NO 的同时生成 6 mol H2O1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学习目标】1.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重点) 2.了解氯气的工业制法。3.会识别常见的化学仪器,选择正确的气体发生 装置。(重难点)【自学自测】氯气的制法1.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 (2)仪器和试剂①仪器: 、 、酒精灯、 、铁架 台、石棉网、烧杯。②试剂: 、 、 。(3)实验装置与实验步骤2(5)尾气处理尾气用 吸收,防止污染空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工 业制法(1)化学方程式为 (2)离子方程式为 【自研自悟】1.实验室里用 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取 Cl2,反应中的氧化剂是什么?是否所有反应的盐酸均被氧化?2.实验室里用 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取 Cl2,反应中的氧化剂是什么?是否所有反应的盐酸均被氧化【自练自提】1.判断 正误(1)实验室中可用 MnO2与稀 盐酸 反应制 Cl2。( )(2)实验室制 Cl2时,常用 NaOH溶液吸收尾气。( )(3)实验室中可用 CaCO3与稀 H2SO4反应制 CO2。( )(4)物质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常与工业制法不同。( )2.下列物质①NaHCO 3 ②Al ③Al 2O3 ④Al(OH) 3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A.③④ B.①③④ C.③ D.全部31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学习目标] 1.了解原电池的构成和工作原理。(重点) 2.知道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3.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以及化学反应的其他应用。 4.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自学自测】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1.原电池工作原理演示实验装置现象 铜片上有 产生,锌片不断 ,灯泡发亮结论 导线中有 通过,化学反应中化学能转化为 解释当铜片与锌片一同浸入稀硫酸时:① 失去电子被氧化为 + 进入溶液②电子由 通过导线流向 ③溶液中的 从 上获得电子被还原为 而逸出,就这样电子在导线上做定向移动,形成 2.原电池的概念利用 反应将 转化为 的装置。3.常见电池(1) :又称一次电池,如锌锰电池。(2) :又称二次电池,如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3) :其能量转换效率高,对 环境无污染。二、化学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转化2.物质燃烧发光放热是 转化为 和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 转化为 。3.人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是营养物质在体内发生各种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自研自悟】1. “原电池的两个电极的电极材料必须都是金属电极”的说法是否正确?试举例说明。22.原电池的电极材料是否一定参加电极反应?试举例说明。【自练】1.判断题(1)原电池是一种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2)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3)正极是电子流出极。( )(4)用导线连接的铜片和锌片插入到稀 H2SO4中,锌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 )2.下列对能量转化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原电池工作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B.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 光能C.煤燃烧时 ,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D.风力发电 时,风能主要转化为电能3.(双选)下图装置能够组成原电池的是( )【自提】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本节课你还有哪些疑问?2.1要的有机化合物第 1 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 1 课时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学习目标:1、了解有机物的概念。2、了解甲烷的物理性质 ,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3、理解取代反应的概念及实质。重点、难点:甲烷的性质自主学习:一、有机物1、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有机化 合物,简称有机物。组成有 机物的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 有机物的性 质: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具有熔、沸点____,___溶于水,____燃烧等性质。二、甲烷1、 存在 有石油的地方一般有天然气存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含量为 80%~97%);石油炼制获得的________中也含有甲烷;甲烷还是沼气池地步产生的_______和煤矿坑道产生的气体(_________或_________)的主要成分。2、 物理性质 甲烷为___色___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所以收集甲烷可以用_________法;甲烷____溶于水,所以甲烷也可以用________法收集。3、 化 学性质(1) 氧化反应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火焰_______并呈________色,生成 CO2和 H2O,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注:1 、点燃甲烷前应先检验其纯度,以防爆炸。2、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火焰的物质还有哪些?小组交流 1、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吗?完成基础训练 P42:成功体验 1、 ( )(2) 取代反应2①取 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甲烷可以和卤素(Cl 2、Br 2、I 2)发生取代反应,以与 Cl2反应为例:第一步: CH 4+Cl2 ______ +HCl 第二步:_____+Cl 2 ______ +HCl第三步:_____+Cl 2 ______ +HCl第四步:_____+Cl 2 ______ +HCl甲烷的 4 种氯代物均____溶于水。常温下除_______是气体外,其他 3 种产物都是油状液体,_________(氯仿)曾被用作麻醉剂,它和______(四氯化碳)还是重要的工业溶剂 。四氯化碳常用作___________.。小组交流 3、 CH 4与 Cl2反应时能否用强光照射?如果 CH4与 Cl2按体积比 1︰1 混合反应,能否只得到 CH3Cl?小组交流 4、如何证明甲烷是正 四面体型,而不是平面正方形?(3)稳定性 通常条件下,甲烷与高锰酸钾、溴水等强氧化剂________,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与强酸、强碱也_________反应,性质相对稳定。但,高温下甲烷可以分解,化学方程式为:CH 4 C+2H2完成基础训练 P42:成功体验 2、 ( )3、 (1)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3)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三、甲烷重要性质的研究1、甲烷中 C、H 元素的实验证明操作:点燃纯净的甲烷,并用一干燥洁净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之上,然后迅速将烧杯倒转并加入少光光光光高温3量澄清石灰水。现象:结论 :2、甲烷的取代反应甲烷在光照下跟 Cl2发生反应,如图所示:实验现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基础训练 P43 课堂训练:1、 ( ) 2、 ( ) 3、 ( ) 4、 ( ) 5、 ( )1有机化合物的 结构特点学习目标 :1、了解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2、能写出 1~4个碳原子的 烷烃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重点、难点:复习回顾: a、氧化反应: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烷的性质: b、取代反应: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c、稳定性:通常条件下,甲烷与高锰酸钾、溴水等强氧化剂_______ _,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与强 酸、强碱也_________反应,性质相对稳定。自主学习:一、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1、烃:在有机化合物里,有一类物质是仅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这类有机化合物总称为烃。烃也叫__________________。烃的组成可用______来表示。最简单的烷烃是_____。2、 结构式:用短线“—”表示原子所形成的___________,进而表示物质结构的式子。结构简式:省略了部分或全部短线“—”的式子。3、甲烷的分子结构:甲烷分子中,碳原子最外层有_____个电子,分别与 4个氢原子 形成 4个共价键,键角为___ _____,甲烷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分子式为_______,电子式为_________。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是__________构型。碳原子位于______________,四个氢原子分别位于______________,空间图型为小组合作 1:有机物的结构式、结构简式能否说明有机物的空间结构?4、有机物的成键特点 (1)碳原子有_____个价电子,能与其他原子形成_____个共价键。(2)碳原子之间可形成较 长的_________或_________,碳和碳之间可以形成单键,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形式。这是有机物种类繁多的一个原因。活动探究(课本 P62):名称 乙烷 丙烷 正丁烷 异丁烷结构式2结构简式烃基二、烷烃1、概念:碳原子之间以____键结合成链状,碳原子剩余价键全部跟____原子结合的烃称为烷烃(也叫饱和链烃) 。最简单的烷烃是_______。2、通式: ______________( )3、性质特点:(1)化学性质 与甲烷相似:能_________、能发生______反应、_____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_________褪色等。(2)物理性质 随碳原子个数增加,烷烃的熔点、沸点_____,碳原子数为 1~4的烷烃为_____态,5~16 的为_____态,大于 16的为_____态。4、习惯命名法:(1)一般烷烃 以碳原子个数命名:碳原子个数在十以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十以上就用汉字数字表示,如 C5H12为______,C 17H36为______烷。(2)同分异构体结构特点 举例(写结构简式)正 某烷 无支链正丁烷 正戊烷异某烷一端含异丙基、有支链异丁烷 异戊烷新某烷 一端含叔丁基 新戊烷CH3─C H─CH3│CH3─C ─CH3││CH33三、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1、同分异构现象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_________,但具有不同____的现象。2、同分异构体 具有相同_______,而______不同的两种化合物的互称。3、同分异构体的性质 (1)性质 物理性质_____,化学性质_________。(2)种类 同分异构体种类数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_________。小组讨论 2:正 戊烷分子中的五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吗?小组总结:烷烃的结构特点。完成基础训练 P46 成功体验 1( ) P47 成功体验 2( )课堂训练 1、 ( ) 2、 ( ) 3、 (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煤的干馏 苯[学习目标] 1.了解煤的干馏及其产品的应用。 2.了解苯的分子结构特征、物理性质和用途。(重点) 3.掌握苯的化学性质。(重点)一、煤的干馏自学1.煤的组成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 的复杂的 ,除了含有 元素还含有少量的氮、硫、氧等元素;2.煤的干馏(1)定义:将煤 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2)主要产物及用途思考题1.煤不经过加工处 理,会产生哪些污染?二、苯自学1.苯的组成和结构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空间形状2.物理性质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水溶性 毒性3.化学性质(1)稳定性:苯既不能与 发生加成反应而使其退色,也不能被 氧化而使其退色。由此可知,苯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乙烯在化学性质上有很大的差别。科学家们对苯分子结构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苯分子里不存在一般 的碳碳双键,其中的 6 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是 。(2)可燃 性: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3)取代反应①苯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②甲苯与硝酸发生取 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加成反应 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4.用途苯是一种重要的 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塑料、农药、医药、染料、香料等;另外,苯也常用做 。思考2.苯的硝化反应中,浓 H2SO4的作用是什么?自练:1、(1)煤的干馏与石油的分馏一样都是物理变化。( )(2)煤燃烧可带来 大量的污染物。( )2、苯环结构中不存在碳碳单、双键的交替结构,下列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是( ) ①苯不能使酸性 KMnO 4溶液退色 ②苯不能因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 ③苯在加热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能与 H2加成生成环己烷 ④苯分子中碳碳键键长完全相等 ⑤邻二氯苯只有一种 ⑥间二氯苯只有一种 A.①② B.①⑤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3.溴水中加入苯后溴 水层颜色变浅,这是由于( )A.溴挥发了 B.发生了取代反应C.发生了萃取作用 D.发生了加成反应4.下列反应中前者属于取代反应,后者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甲烷与氯气混合后光照反应;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B.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C.苯滴入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有油状物生成;乙烯与水生成乙醇的反应D.在苯中滴入溴水,溴水退色;乙烯自身生成聚乙烯的反应5.对于 CH4、C 2H4、C 3H4、C 2H6、C 3H6五种烃,回答下列问题:(1)等质量的上述五种烃,在相同状况下体积最大的是________。(2)等质量的上述五种烃,完全燃烧时耗 O2最多的是________,生成 CO2最多的是________,生成H2O 最多的是________。(3)在 120 ℃、1.01×10 5 Pa 条件下,与足量的 O2混合点燃,完全燃烧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烃是________。自提:1乙醇[学习目标] 1.了解乙醇的组成、物理性质和主要应用。 2.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特别是乙醇的催化氧化。(重点)【自学自测 1】一、乙醇的组成和结构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重要原子团【自研自悟 1】1.乙醇与乙烷、水的分子结构有什么关系?2.羟基(—OH)与 OH—的比较(电子式、电荷数、存在形 式、组成元素) 。【自学自测 2】二、乙醇的性质1.物理性 质【自研自悟 2】乙醇能否做萃取碘水中碘的萃取剂?为什么?【自学自测 3】2.化学性质 实验现象: (1)乙醇的燃烧 化学方程式:实验操作:(2)乙醇与钠的反 应 实验现象:钠粒位于乙醇的下部,有无色气体产生,点燃气体,火焰呈色色,干燥的烧杯上有色,澄清石灰水色浑浊。化学方程式:色气体 思考题:1.钠与乙醇反应的实质是什么?断键情况是怎样的?2.钠分别与乙醇和水反应时,那个反应更剧烈?为什么?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水溶性比水小2实验操作:(3)乙醇的催化氧化 实验现象:灼烧至黑色的铜丝遇乙醇变为色,闻到一种气味。化学方程式:色气体 。【自研自悟 3】乙醇催化氧化反应的实质是什么?断键情况是怎样的?铜在此反应中起什么作用?3、乙醇的用途用作燃料;生产酒精饮料;重要的溶剂和化工原料;医院里用 75%的乙醇溶液杀菌消毒。【自练自提】自练:1.判断正误(1)向碘水中加入少量乙醇,振荡静置,上层液体呈紫色,下层液体无色。( )(2)K、Ca、Na 等活泼金属均能置换乙醇中羟基上的氢原子。( )(3)乙醇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乙醇被还原成乙醛。( )2.下列关于乙醇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醇结构中有—OH,所以乙醇溶于水可 以电离出 OH- 而显碱性B.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乙醇具有氧化性C.乙醇与钠反应可以产生氢气,所以乙醇显酸性D.乙醇与钠反应非常平缓,所以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中的氢原子活泼3.饱和一元醇的通式为 CnH2n+1 OH,4.6 g 某饱和一元醇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得到 1.12 L(标准 状况)的氢气。则该饱和一元醇的分子式为( )A.CH 3OH B.C 2H5OH C.C 3H7OH D.C 4H9OH4.乙醇分子中 的各种化学键如图, 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裂键的说明错误的是( )A 和金属钠反应时键①断裂 B.在铜催化共热下与 O2反应时断裂①和③C.在铜催化共热下与 O2反应时断裂①和⑤ D.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断裂①②③④⑤自提:1核外电子排布【学习目标】1.了解 1~18 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重点) 3.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重点)【自学自测】一、核外电子的分层排 布1.依据:电子能量高低、运动区域离核 远近。2.电子层与电子能量的关系电子层数 1 2 3 4 5 6 7电子层符号 K L M N O P Q电子能量 3.核外电子排 布规律4.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 意图人们常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简明地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的分层排布情况。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自研自悟】1.请讨论分析以下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违背了哪条规律?【自学】二、元素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1.元素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1)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8(He 为 2),结构 ,性质不活泼。(2)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 ,较易 形成阳离子。(3)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 ,较易 ,形成 8 电子稳定结构。2.元素化合价与 原子结构的关系2化合价是元素的一种重要性质。元素的化合价的数值,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别是 有关。【自研自悟】2.请以 Na、Cl 为例分析元素 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自测】1.易误诊断(1)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 越高。( )(2)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 2n2个电子。( )(3)最外层电子数只要不超过 8 个即可。( )(4)金属元素无负价。( )2.下列数字 为几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其中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最多的是( ) A.8 B.14 C .20 D.173.写出元素符号并画出下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原子核外有 2 个电子层,核外有 10 个电子的原子____________。(2)质量数为 23,中子数为 12 的原子____________。(3)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3 倍的原子____________。【自提】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本节课你还有哪些疑问?3.1乙酸[学习目标] 1.了解乙酸的组成、物理性质和主要应用。 2.掌握乙酸的化学性质,掌握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重点)【课前回顾】乙醇 与钠的反应方程式: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方程式:醋酸的电离方程式:【自学自测 1】1、乙酸的分子结 构知识支持:官能团——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比较活泼、容易发生反应并反映着某类有机化合物共同特征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官能团。例如:一氯甲烷分子中的卤素原子(-Cl) ,乙烯分子中的碳碳双键( ) ,乙醇分 子中的羟基( ),乙醛分子中的醛基(-CHO) ,乙酸分子中的羧基( )等。【自学自测 2】2、乙酸的性质1.物理性质颜色: ,状态: ,气味: ,溶解性: ,是 的主要成分。熔沸点较低,当温度 低于 16.6 ℃时形成晶体,无水乙酸又称 。2.化学性质(1)具有酸的通性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1.向盛有乙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2.向盛有钠粒的试管中滴加醋酸溶液3.向盛有 CaO 的试管中滴加醋酸溶液4.向盛有 Na 2CO3的试管中滴加醋酸溶液5.向盛有 Mg(OH)3的试管中滴加醋酸溶液【自研自悟 1】1.乙酸、碳酸、水和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顺序是怎样的?2.能与金属钠反应的有机物原子团是什么?反应时各物质的量有什么规律?能与 NaHCO3和 Na2CO3反应生成 CO2的有机物原子团是什么?反应时各物质的量有什么规律?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重要原子团23.可以利用醋酸除水垢(主要成分为 CaCO3、Mg(OH) 3) 。(2)酯化反应定义: 。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 ① 装置图 ② 实验现象:饱和的 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有透明的油状体生成,且能闻到香 味③ 化学方程式:【自研自悟 2】1.酯化反应的 实质是什么?酯化反应有什么特点?2.碎瓷片、浓 H2SO4、 饱和 Na2CO3溶液的作用分别是什么?3.该实验中导管较长和倾斜的原因?竖直导管下端为什么没有插到饱和 Na2CO3溶液液面以下?该实验过程中小火加热的原因?【自练自提】自练:1.下列关于乙酸的性质叙述中,错误的是( )A.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 B.乙酸的沸点比乙醇的高C.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它能与碳酸 盐反应D.1L 1mol /L 的醋酸溶液与足量的 Mg 反应产生 2molH22.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B.乙酸分子里含有 4 个氢原子,所以乙酸不是一元酸C.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它是纯净物 D.乙酸乙溶于水和乙醇3.将 1 mol 乙醇(其中的氧为 18O)在浓硫酸存在的条件下与 1 mol 乙酸充分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 18O B.生成的水分子中不含有 18OC.可能生成 90 g 乙酸乙酯 D.不可能生成 90 g 乙酸乙酯3自提:学习了本节课你还有哪些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