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题(全科).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题全科.zip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题全科.zip
2016101301115.doc
2016101301116.doc
2016101301117.doc
2016101301118.doc
2016101301119.doc
2016101301120.doc
2016101301121.doc
2016101301122.doc
2016101301123.doc
2016101301124.doc
  • 全部
    • 2016101301115.doc--点击预览
    • 2016101301116.doc--点击预览
    • 2016101301117.doc--点击预览
    • 2016101301118.doc--点击预览
    • 2016101301119.doc--点击预览
    • 2016101301120.doc--点击预览
    • 2016101301121.doc--点击预览
    • 2016101301122.doc--点击预览
    • 2016101301123.doc--点击预览
    • 2016101301124.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静海一中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高三地理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项或两项 是正确的,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1.夏至这天,正午太阳高度为-10°(地平线以下 10°)的纬度是( )A.80°N B.76°26′S C.66°34′N D.76°34′S2.夏至日,有关全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黑夜时间自南极点向北极点,随纬度变化而延长 B.白昼时间自赤道向南、北两极点随纬度变化越来越短 C.悉尼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新加坡大约 6 点日出 D.北极圈上的观测者看到太阳在地平线顺时针环绕一周 读甲、乙、丙三个不同节气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回答 3-4 题。 3.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A. 观测者一定位于北半球低纬度的某地 B. 甲、乙、丙三个节气依次为冬至、春秋分、夏至C. 观测者在甲节气看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D. 一年中,观测者所在地的昼夜长短变化不明显4.假如观测者位于 30°S,下列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A. 与上图相比,甲、乙、丙三个节气的日影均变短且方向相反B. 甲、乙、丙三个节气依次改为夏至、春秋分、冬至C. 甲、乙两节气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弧度变大,丙节气则变短D. 观测者在丙节气仍然看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读某河流弯曲状况示意图,判断 5-6 题。25.综合图中信息判断,正确反映了河流中 A-B 之间流速变化的曲线图是( ) A.甲 B.乙 C.丙 D.丁6.此图反映出的河流弯曲情况( )A.只出现在北半球 B.只出现在南半球 C.最有可能位于赤道附近 D.最有可能位于中纬度地区读四幅太阳光线射入室内示意图,判断 7-8 题。7.三幅图中日光射入房屋出现的季节、地区的判读,正确的是( )A.甲-是赤道地区在一年四季都会出现的情况 B.乙-分别位于北半球和南半球的两地会在某日同时出现 C.丙-在南北极点一年会出现两次,而在南北极圈则不会出现 D.乙-反映了南、北纬 55°地区冬、夏至日的日照情况8.在春秋分日,三幅图所示情况与下列地点日照状况最接近的是( )A.甲-我国的广州(约 23°N) B.乙-我国漠河(约 53°N) C.丙-北极点附近 D.丙-南极圈附近9. 图中正确反映了纽约(41°N)附近地区的观测者看到北极星高度的是( ) 3A.甲 B.乙 C.丙 D.丁读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 10-11 题。10.从 20 日 14:00 到 21 日 5:00,图中的( )A.高压中心东移并减弱 B.低压中心向西北移动并减弱C.M 地天气变暖、转晴 D.M 地的风向由西南转为西北11.比较两图气压形势判断,气温下降且风力减弱最明显的地点是( ) A. (30°N,120°E) B. (30°N,140°E) C. (40°N,120°E) D. (40°N,130°E)读全球风带、气压带分布图,回答 12-13 题。12.据图分析,从理论上讲,有利于形成降水的是( )A.形成于南北纬 30°-- 60°之间的风 B.从南北两极中心地带吹向四周围的风 C.在南北纬 60°近地面汇集后做垂直运动的气流 D.在南北纬 30°高空汇集后做垂直运动的气流13.对下图所示的大气运动状况的正确解释是( )A.地球上风带、气压带位置的季节变化根本上源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B.每年 1 月前后到 7 月前后风带、气压带向北移,另外半年则向南移 4C.由于风带、气压带的季节移动,无法判断各纬度带冷暖、干湿性质D.赤道低气压带全年控制赤道地区,不发生南北方向的季节移动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 14~15 题。14.有关图中所示地理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A.M 河的含沙量大于 N 河 B.M 河的流速大于 N 河C.河流干流自东向南流 D.某处有利于开展攀岩运动15.在攀岩处,运动员攀岩的最大垂直高度约为( )A.100 米 B.150 米C.200 米 D.250 米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画√ ,错误的在括号中画 。 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1.一年中只有两天晨昏圈(线)与经线是重合的。其他日期晨昏圈(线)与经线的关系是相切的。( )2.除了春秋分日,地球上总有某地带的正午太阳高度为负值(即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下) 。 ( )3.地方时十二点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区时为零点的经线是昨天与今天的分界线之一。 ( )4.当图幅相同时,地图的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在该图上量算两点间距离的准确性也越大。 ( )5.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这是形成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的根本原因。 ( )6.北半球高气压中心和南半球高气压中心的东侧气流都有利于形成降水。 ( )7.海陆风形成于海陆间气温的日变化,属于热力环流。季风形成于海陆间气压的年变化,不属于热力环流。 ( )58.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使大气更多吸收了太阳辐射,增加了对地面的逆辐射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9.当昼和夜都为多云,就加强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缩小了昼夜温差。 ( )10.大气降水的直接条件是暖湿空气遇冷凝结且云滴增大,地球上低纬地区多海洋,所以为多雨地带。 ( )三、综合题(共 5 小题,共 60 分)1.读日照图,回答问题。 (每小问 1 分,共 10 分)(1)图中所示节气是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在图中标出一个点 A′,使其与 A 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体相同。(3)在图中标出两个 C′点,使 C′地正午太阳高度是 C 地正午太阳高度的 2 倍。(3)图中新的一天的经度范围是 。在图中画出东、西半球分界线的其中一条。(4)此图中,北京时间为 点。(5)写出气候统计方法划分的冬季月份 ;夏季月份 。2.读绘制于北纬 41°,西经 74°某地区等高 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共 15 分)2.读绘制于北纬 41°,西经 74°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共 15 分)(1)概括图示地区的地形特点: ,据图中信息说明6你概括的依据 。(2 分)(2)描述图中所示地区最大湖泊周边的自然风景,并说明这样描述的理由。填表完成。(6 分)自然要素 风 景特点 据图中信息获得或推测的理由地貌 植被湖水(3)从图中最高山峰到最大湖泊岸边的直线距离约为 米,从最高峰沿此直线走向湖泊的行走方向是自 到 。(3 分)(4)从图中能获得人类活动的信息有哪些?答出两方面: ,。(4 分)3.读地球二分二至日图,回答问题。 (共 16 分)(1)北半球由昼长夜短转换为昼短夜长的节气是 ,即图中的 点。 (4 分)(2)引起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4 分)(3)假如有亲友问你:“自‘五一’到新年期间,天津地区的昼夜长短是怎样变化的”?你应如何回答?请详细描述: 。 (4分)(4)在图中分别用甲、乙分别标注 “五一” 、新年这两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大体位置。 (4 分)74.读 2016 年 9 月 18 日天气图,回答问题。 (12 分)(1)据等压线图判断并画出天津近地面大气受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和风向。天津主要吹 风 。 ( 4 分)(2)影响台湾岛北部及其海域的天气系统名称是 ,图中的判断依是 。该天气系统最突出的天气特点是 ,图中的判断的依据是 。(3)在图中画出该天气系统( 空气旋涡)的风向。要求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画一个箭头。(4 分) 5.读山谷风示意图,回答问题。 (7 分)8(1)在甲、乙两图中分别画出吹向观测者的风向。其中,吹谷风的是 图。 (3 分)(2)甲图 A、B、C 三处相比,气温相对低的是 处,原因是 。 (2 分) (3)乙图 A、B、C 三处相比,气温相对高的是 处,原因是 。 (2 分)92016 年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项或两项是正确的,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1.D 2.CD 3.BC 4.AD 5.B 6.D 7.B 8.BC 9. B 10.AD 11.B 12.AC 13.AB 14.BD 15.B二、判断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1.√ 2.√ 3.√ 4.√ 5.√ 6. 7. 8. 9.√ 10. 三、综合题(共 5 小题,共 60 分)1.(共 10 分)(1)春分或秋分 0°,30°W (2)画在 A′水平方向对应的纬线上任一点即可;两个 C′分别画在南、北纬 43°08′两条纬线上即可;(3)新的一天的范围:自 150°E 向东到 180° 20°W (见虚线)注:东西半球分界线为 20W°和 160°E。160°E 不方便画出。(4)北京时间:22:00(5)冬季:12、1、2 三个月;夏季:6、7、8 三个月。2.(共 15 分)(1)山地为主(1 分) 分布多个等高线的高值中心(等高线密集,相对高差较大) (1 分)(2)(6 分) 自然要素 风景特点 据图中信息获得或推测的理由地貌 群山连绵 多等高线高值中心(等高线密集,相对高差较大)植被 茂密;郁郁葱葱 近海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山区人少,森林保护好湖水 清澈如镜(波光粼粼) 气候较湿 润,植被覆盖好,群山环绕,湖面平静(湖水洁净)(3)约 0.62 英里(1 分) 自东南到西北(2 分)(4)几乎没有聚落、农田分布;只有一条铁路线穿过。 (4 分)3.(共 16 分)10(1)秋分 乙(4 分)(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季节移动) (2 分) 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存在 66°34′的夹角(黄赤交角的存在) (2 分)(3)自“五一”到夏至:昼长夜短,昼延长,夜缩短;(1 分)自夏至到秋分:昼长夜短,昼缩短,夜延长;(1 分)自秋分到冬至:昼短夜长,昼缩短,夜延长;(1 分)自冬至到新年:昼短夜长,昼延长,夜缩短。 (1 分)(4)见图(4 分) 4.(12 分)(1)见图(3 分) 东北风(1 分) (2)台风(强热带气旋) (1 分) 等压 线密集的强低压中心(1 分) 强风(风力达 12 级以上) (1 分) 等压 线非常密集,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很大 (1 分) (3)逆时针旋转,风向指向低压中心。要求画出四只表示风向的箭头(4 分) 5.(7 分)11(1)见图(1 分) 见图(1 分) 甲(1 分) (2)B (1 分) 白天山坡被阳光晒热,空气受热上升;谷中 B 处距谷底(主要热源)有一定高度,气温低于同高度的 A、C 山坡近地面,谷中空气下沉,气压高于 A、C 两处;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山坡,风自谷中吹向两侧山坡。 (1 分) (3)B 夜晚山坡由于辐射迅速降温,A、C 上空的空气遇冷下沉;谷中 B 处空气的比热容大于两侧坡地的岩石,降温幅度小,气温高于 A、C 两处,空气上升,气压低于 A、C 两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山坡指向谷中,风自两侧山坡吹向谷中。 (1 分)1静海一中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 试高三化学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 2.5 分,共 50 分)1.下列表格中各项分类都正确的一组是( )纯净物 混合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A 生理盐水 明矾 液态 KNO3 蔗糖B CaO 海水 铜 乙醇C 胆矾 铝合金 AgCl CO2D 氢氧化钠 空气 Na2SO4溶液 食醋2.2005 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该细菌对消化性溃疡病的致病机理。下列物质适合胃溃疡严重的病人使用的是 A.胃舒平[主要成分是 Al(OH)3] B.苏打[主要成分是 Na2CO3]C.小苏打[主要成分是 NaHCO3] D.碳酸钡粉末3.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A.用明矾净化饮用水B.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C.向 FeCl3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D.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美丽的光线)4.已知下述三个实验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②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入几滴双氧水③将铜丝放入氯化铁溶液中A.实验①中铁钉做氧化剂 B.实验②中 Fe2+具有还原性C.实验③中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D.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 Fe3+>Fe 2+>Cu 2+5.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 molFe 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 2NAB.1 molO 2与 2 mol SO2反应生成的 SO3分子数为 2NAC.常温常压下,4.4gCO 2与 N2O 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0.3NA D.H 2O2分解产生 1molO2,转移的电子数为 4NA6.取 a g 某物质在 O2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 Na2O2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了 a g。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A.H 2 B.CO C.C 6H12O6 D.C 12H22O117.已知 K2O、K 2O2、 KO2的名称依次是氧化钾、过氧化钾、超氧化钾。推测 BaO2的名称为2A、氧化钡 B、过氧化钡 C、超氧化钡 D、无法确定8.如图中的两条线分别代表的 是:1 g C 3H6 和 1 g M 气体在相同容积的容器中,测得容器中的压强和温度的关系,试根据图形判断 M 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63 B.28 C.42 D.无法计算9.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区域 3 的是A.2H 2+O 2 2H2O B.2NaHCO 3 Na2CO3+H 2O+CO 2↑C.2Na 2O2+2H 2O═4NaOH+O 2↑ D.Zn+H 2SO4=ZnSO4+H 2↑10.下列反应与 Na2O2+SO 2===Na2SO4相比较,Na2O2的作用相同的是A.2Na 2O2+2CO 2===2Na2CO3+O 2 B.Na 2O2+MnO 2===Na2MnO4C.2Na 2O2+H 2SO4===Na2SO4+H 2O2 D.2Na 2O2+2SO3===2Na2SO4+O21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过氧化钠和水反应:Na 2O2+H2O=2Na++2OH﹣ +O2↑B.NH 4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NH 4++OH﹣ ═ NH 3·H2OC.Ca(ClO) 2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ClO ﹣ +H2O+CO2=HClO+CO32﹣D.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入足量氨水:Al 3++3NH3•H2O=Al(OH) 3↓+3NH 4+12.某溶液中,若忽略水的电离,只含有下表中所示的四种离子,试推测 X 离子及其物质的量 b可能为离子 Na+ Al3+ Cl- X物质的量 2a a a bA.NO 3﹣ 、2a B.CO 32﹣ 、2a C.OH ﹣ 、4a D.SO 42﹣ 、2a13.下列关于 Al、Al 2O3、Al( OH) 3与强碱溶液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都有 H2O 生成 B.都有 H2生成C.反应后铝元素主要以 AlO2-的形式存在D.反应后铝元素主要以 Al3+的形式存在14.用光洁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直接观察到火焰呈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只含有 Na+ B.一定含有 Na+,可能含 K+C.既含有 Na+,又含 K+ D.可能含有 Na+,可能含有 K+315.通过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是学习化学科学最基本的技能之一。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正确的是A.把相同大小的 Al 和 Mg 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 NaOH 溶液中:Al 溶解有气泡放出,而 Mg 没有任何变化。由此得出:Al 的金属性比镁强B.取一块铝箔,用酒精灯点燃:铝箔只熔化成液体而没有脱落。由此得出:铝不能燃烧C.向氯化铵溶液中投入一铝片:铝片上产生大量气泡。由此得出:该气体一定是氨气D.向 AlCl3溶液中 逐滴滴加 NaOH 溶液至过量: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最后沉淀完全消失。由此得出:Al(OH) 3能溶于强碱溶液16.下列有关 Na2CO3和 NaHCO3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稳定性:Na 2CO3NaHCO3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溶液中或融熔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已知化合物 SO3的水溶液能导电,由此判断SO3属于电解质B.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主要由气体的物质的量决定C.2mol 水的摩尔质量与 1mol 水的摩尔质量之比为 2:1D.在化学反应中某元素化合价只升高,则反应过程中该元素被还原18.化学与生活密切相联,下列应用中利用了物质的氧化性的是A.SO 2漂白纸浆 B.纯碱清洗油污 C.Na 2S 除污水中的 Cu2+ D.漂白粉漂白织物19.下列各组物质,不能按 a→b→c(“→”表示反应一步完成)关系转化的是选项 a b cA Al2O3 NaAlO2 Al(OH)3B AlCl3 Al(OH)3 NaAlO2C Al Al(OH)3 Al2O3D MgCl2 Mg(OH)2 MgO20.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 1 mol/L 的是A.10 g NaOH 固体溶解在水中配成 250 mL 溶液B.将 80 g SO3溶于水并配成 1 L 的溶液C.将 0.5 mol/L 的 NaNO3溶液 100 mL 加热蒸发掉 50 g 水得到的溶液(假设无晶体析出)D.标况下,将 22.4L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配 成 1 L 溶液二、实验题(12 分)421. (12 分)某实验室需要配制 480 mL 0.10 mol/L Na2CO3溶液。(1)实验时,应用托盘天平称取十水和碳酸钠晶体______g。(2)所需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100mL 量筒、 、 。 (2)实验时图中所示操作的先后顺序为 (填编号)。( 3)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浓度有无影响?(填“偏高” 、 “偏低”或“无影响” )① 称量时误用“左码右物” ② 转移溶液后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③ 向容量瓶加水定容时俯视液面 ④ 摇匀后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 (4)若改用浓溶液稀释,需要量取 2 mol/L Na2CO3溶液 mL。三、填空题22. (16 分)金属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铝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具有广泛地作用。(1)若将铝溶解,下列试剂中最好选用________(填选项字母)。A.浓硫酸 B.稀硫酸 C.稀硝酸(2)以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 2O3,杂质有SiO 2、Fe 2O3等)为原料 ,采用拜耳法生产Al 2O3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Al 2O3可用于电解制Al,电解时需加入冰晶石(Na 3AlF6)作为助熔剂,用NaF和Al 2(SO4)3反应制备冰晶石的化学方程式为 ;电解时用石墨作阳极,温度维持在950~970 ℃,阳极需定期更换,其原因为 。②赤泥中铝硅酸钠的化学式可表示为:3Na 2O·3Al2O3·5SiO2·5H2O,则滤液I的主要成分是 ;铝土矿的品位常用铝硅比(A/S,即矿石中Al 2O3与SiO 2的质量比)来衡量。某种铝土矿的5A/S=10.2,则加入足量NaOH溶液后铝的理论溶出率为 。③该生产过程中,需向沉淀池中加入过量的X,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铍(Be)与铝元素相似,其氧化物 及氢氧化物具有两性,请写出 BeO 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e(OH) 2溶于 NaOH 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Be(OH) 2+2NaOH=Na 2 BeO2+2H2 O,往 10.0mL1.00mol·L-1的 Be(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 NaOH 溶液,请在以下坐标图中画出沉淀量随 NaOH 溶液加入量的变化图:23. (10 分)NaNO 2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已知 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2NaNO 2 + 4HI = 2NO↑ + I 2 + 2NaI + 2H 2O。(1)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 。(2)根据上述反应,鉴别 NaNO2和 NaCl。可选用的物质有:①食醋、②碘化钾淀粉试纸、③淀粉、④白酒,你认为必须选用的物质有 (填序号)。(3)某厂废液中,含有 2%~5%的 NaNO2,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下列试剂能使 NaNO2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 N2的是 (填选项字母)。A.NaCl B.NH 4Cl C.HNO 3 D.浓 H2SO4(4)请配平以下化学方程式: Al+ NaNO 3+ NaOH = = NaAlO2+ N 2↑+ H 2O。若反应过程中转移 5 mol e- ,则生成标准状况下 N2的体积为 L。24.(12 分)有一无色透明溶液,可能含 Al3+ 、Fe 3+ 、Cu 2+ 、Mg 2+ 、K + 、OH - 、 CO32- 、Cl - 离子中的若干种。现做如下实验:(1)取少量该溶液,滴入用硝酸酸化的 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2)另取部分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有白色沉淀产生,加入氢氧化钠的量与生成白色沉淀的量可用下图表示。6试推断:①该溶液中以上离子一定存在的有___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有__________。②上述溶液中至少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等溶质混合而成,其物质的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写出图中 a→b 变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为进一步确定溶液中其他的阳离子,应该补充的实验操作和结论是________ _________ _。7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C A C B C D B B C B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D D C B D C B D C C21. (12 分) (1)14.3(2 分) (2)500mL 容量瓶(1 分) 胶头滴管(1 分) (3)②④③⑤①⑥(2 分)(4)偏低(1 分) 偏低(1 分) 偏高(1 分) 偏低 (1 分) (5)25(2 分)22. (16 分,每空 2 分)(1)B(2) ①12NaF+Al 2(SO4)3 2Na3AlF6+3Na2SO4 阳极产生的 O2与石墨反应②NaAlO 2(多写NaOH也可) 90% ③ +CO 2+2H 2O===Al(OH)3↓+(3)BeO + 2H + =Be 2+ + H2O 23. (12 分)(1)NaNO 2(2 分) (2)①②(2 分) (3)B(2 分) (4)10 6 4 10 3 2(2 分) ;11.2(2 分)24.(12 分)(1)Al 3+ 、Mg 2+ 、Cl - (2 分);Fe 3+ 、Cu 2+ 、OH - 、CO 32-(2 分)(2)AlCl 3(1 分)、Mg Cl 2(1 分) 1∶1(2 分)(3)Al(OH) 3+OH - =AlO2-+2H 2O(2 分)(4)用洁净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 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则溶液中含 K+ ,若没有观察到火焰呈紫色则溶液中不含 K+ (2 分)。1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 2017 届高三历史 9 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题注意事项及说明: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2.本试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3.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祝同学们考试顺利!第 I 卷 (选择题共 4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计 4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儒家经典《大学》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制定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程序下从个人到“家”、到“天下”的一种层次 扩展的关系。这体现了下列哪种政治制度A.王位继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中央集权制2.“承先祖一脉相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耕惟读。”这副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A.战国晚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3.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表一;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表二。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A.“天人感应”的思想 B.中央集权的加强C.“君权神授”的思想 D.君主专制的加强4.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 庶人工商遂。”这突出表明春秋时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 B.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C.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风行 D.以郡县为地方行政区划的中央集权制 形成5.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老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2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6.英国思想家培根指出:“雅典公民认为人一生下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如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雅典A.人文主义盛行 B.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C.具有反抗精神 D.对公民长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7.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曾经这样评价罗马法:“……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罗马法的“理性”,主要表现为A.罗 马 法 追 求 并 且 达 到 了 至 善 至 美 的 境 界B.罗 马 法 体 现 与 时 俱 进 、 为 现 实 服 务 的 思 想C.罗 马 法 完 全 摒 弃 习 惯 法 , 是 成 熟 的 成 文 法D.罗 马 法 主 张 维 护 平 民 的 利 益 , 反 对 奴 隶 制8.某学者说“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从语意判断,该学者此处评价的是A.中国君主专制 B.雅典民主政治 C.西欧封建制度 D.罗马法治精神9.1742 年沃波尔内阁的政策遭到议会的反对,沃波尔被迫辞职。这为英国创下一个惯例:首相遭议会反对时,首相就会引咎辞职。这一事件意味着A.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形成 B.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C.确立议会权力的至高无上 D.议会权力受到人民的限制10.有学者研究表明,18 世纪的英国商人在印度经商致富后回国,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在乡村购买田地或与土地贵族联姻,比如建立英国在孟加拉霸权的克莱武和创办怡和洋行的马地臣,回国后都变成了地主,但他们还是被传统贵族所排斥。这一现象后来得到改变的背景应该是A.责任内阁制确立 B.宪章运动展开 C.1832 年议会改革 D.两党政治确立11.美国制宪会议的许多代表认为民众“动乱多变”,主张“人民尽量少管政府的事”,华盛 顿也呼吁代表们不要仅仅“为了取悦 人民”而制定文件。下列最符合这一思想的是A.大法官的产生和任期 B.国会议席的分配方式C.有关分权制衡的内容 D.种族歧视的相关内容12.1875 年法国宪法的条款中,从法律上阻断保皇派复辟企图的是A.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据绝对多数票选出,可连选连任B.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3C.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D.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13.1877 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 向近代外交转变 D.半殖民地程度加深14.1900 年 6 月 21 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 月 26 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 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15.1880 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①开设工厂 ②协定关税 ③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领事裁判权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16.“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的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上述材料对“这场革命”的认识突出反映了A.近代化史观 B.全球史观 C.革命史观 D.社会史观17.下面是民谣《炮火声战号声》的歌词对白。该民谣的流传反映出A.红军重视通过多种形式发动民众 B.人们对苏维埃政权的支持与拥护C.长征成为播撒革命火种的播种机 D.共御外辱是全体国人的共同心声18.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 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4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 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19.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20.1919 年,俄国兴起了“背口袋活动 ”。人们背着口袋往城市运粮,解决自己的粮食问题或工业品短缺问题。莫斯科居民所需粮食的 2/3 是这些人解决的。这说明A.“背口袋”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B. 苏俄政府支持这种交换活动C.“背口袋”暂时填补了市场的缺失 D.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弊端显露21.“普法战争的失败及围城时期的痛苦,无产阶级的失业和小资产阶级的破产,资产阶级的卖国行为及其加重人民苦难的措施——这一切便是推动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这次发生在巴黎的革命A.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 B.使社会主义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 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了政治舞台22.1945 年 4 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提出:“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包括更广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这一主张的实现是通过A.《双十协定》 B.《和平建国纲领》 C.《国 内和平协定》 D.《共同纲领》2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突出成就,主要表现为①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在全国的普及 ②以宪法规定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③“依法治国”成为国家基本方略 ④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4.1952 年,周恩来在《我们的外交方针和任务》中说:“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作普通侨民对待,不当作外交代表对待。”周恩来在此阐释的外交政策是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求同存异”25.美国记者鲍大可评论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在这个辩论几乎陷入僵局的时刻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方向。”周恩来参加的这次会议是5A.重庆谈判 B.万隆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1971 年联合国大会26.右图是美国大众性期刊《时代周刊》1972 年某期的一幅封面画,画中文字意为“为了和平去北京”,画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基辛格。对此封面画所含历史背景信息说明正确的是A.中美结束对抗符合世界各国愿望B.美国迫于形势变化放弃“冷战”思维C.美国舆论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注D.主流民意深刻影响了美国对外政策27.1959 年 9 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 1945 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A.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 B.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C.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 D.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28.20 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一改以往的不承认政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不能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强迫那些不愿意的国家成为盟国。……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积极的政策,我们就应支持和援助他们”。美国这一政策的调整主要是基于A.自身实力的削弱 B.冷战对抗的需要 C.经济危机的困扰 D.不结盟国家的斗争29.一位欧洲著名学者指出:“我们已经很难从传统的观点来看欧洲是否算是统一。从形式上来看是没有,如果从实质内容来看,他们已经有了共同的认同。统一的国家要做的事,他们不已经在做了吗?而且做得比主权国家还好”。此学者的核心主张是A.建立政治、军事一体化的欧洲 B.欧盟是超越主权国家的区域实体C.经济全球化对欧洲很重要 D.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正确潮流30.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 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 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6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55 分)31、(15 分)党的十八后,习近平主席发出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声音,振聋发聩、使人警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的“光荣革命”实际上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在 l7—18 世纪的英国怎样实现有效控制“控制者”的?(5 分)材料二 参加费城制宪会议的代表们当时只认同“共和”而不认同“民主”的态度,基本上就是源于对英国自由主义传统的承袭。在 18 世纪的英美思想界,……把它(民主)看做古希腊的那种只适用于城邦政治的直接民主,……同时人们也相信,在国家管理中也必须有人民的存在——否则任何政府都会发展成暴政。而体现人民参政的最好形式便是英国人发明的代议制……,这也就是当时人们对于共和的一般理解。——马克垚《世界文明史》(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确立共和制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787 年宪法是如何避免政府“暴政”的。(5 分)材料三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十七条 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十八条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3)根据材料回答材料三反映出的政治制度如何设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3 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现代人类历史的发展趋势。(2 分)32.(15 分)21 世纪是被世界各国公认的海洋世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7——《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 年)(1)根据材料一,从海防和海权的角度看,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3 分)材料二 李鸿章在谈到国防安全时说:“敌从海道内犯,自须亟练水师。惟各国皆系岛国,以水为家,船炮精练已久,非中国水师所能骤及。 中土陆多于水,仍以陆军为立国根基。”(2)材料二表明了李鸿章怎样的海防思想?结果如何?(4 分)材料三 孙中山说:“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太平洋之门户权。人方以我为 争(意为:别国以我国为争夺瓜分的对象),岂置之不知不问。”孙中山面对旧中国的形势,从民族存亡和民生的角度关注海洋,在《实业计划自序》中说: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摘编自杨金森、范中义《中国海防史》(下卷)(3)依据材料三简述孙中山的海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的海权为什么不能得到保障?(4 分)材料四 环球时报报道 2009 年 4 月 23 日,中国人民海军举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阅兵,来自 14 个国家的 21 艘舰艇同时接受检阅。包括中国海军核潜艇在内的一系列战略舰艇亮相阅兵式,让国外媒体惊呼不已。“中国展示了海军现代化的发展”这样的形容纷纷见诸外媒的报道中。(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海军现代化发展的”内外因素。(4 分)33、(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工人武装组织发表《里昂工人宣言》,提出了“里昂应当有我们自己选出的代表”的政治要求。起义工人经过三天的激烈战斗……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材料二 (英国)“伦敦工人协会”成立,以威廉·洛维特为首的协会组织拟定 3 个争取普选权的《人民宪章》,并向国会请愿……但遭到国会的否决,工人武装起义由此爆发,但很快被镇压。---冯国超《世界通史》(1)归纳材料一、材料二中英法两次革命斗争的共同之处。其结果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要求(4 分)材料三 从 3月 18 日起,先前被抵抗外敌侵犯的斗争所遮蔽了的巴黎运动的阶级性质,便以尖锐而纯粹的形式显露出来了。因为公社委员几乎全都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代表,……这些决议,要么是规定实行共和派资产阶级只是由于怯懦才不敢实行的、然而却是工人阶级自由 行动的必要前提的那些改革,例如实行宗教对国家而言纯属私事的原则;要么就是直接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有8时还深深地触动了旧的社会制度。但是在一个被围困的城市内,实行这一切措施最多只能作出一个开端。 ——《法兰西内战》(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公社政权得以建立的有利条件。如何理解“这一切措施最多只能作出一个开端”的含义?(5 分)材料四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一切从前用来巩固等级制的和财产方面的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了。1913 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 34.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的 19.3%,到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 955 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 80%以上。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3)根据材料四归纳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3 分)34、(13 分)二战后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大国关系异常复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国家主席习近平于 2014 年 7 月 4 日在韩因首尔大学的演讲(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主要大国之间“以势相交”的重大政治事件并分析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2 分)材料二 1946 年冬,西欧出现了百年未遇的严寒,燃料和粮食严重匮乏。欧洲有几十、上百亿美元的赤字,这对美国经济也构成了真正的威胁。欧洲如果不从美国得到美元就无力购买美货。同时,严重的经济状况又引起社会动乱,法、意、英等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法、意共产党威信空前提高。1948 年 4 月至 l 952 年 6 月,4 年时间,美国共拨款援欧 131.5 亿美元,接受这一法案的西欧国家,他们的经济计划应受美国监督,应撤销关税壁垒、降低关税税率等。 ——编自段炳麟《世界当代史》(2)材料二反映了二战后美国与西欧之间的什么关系?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关系的原因。(5 分)材料三 基辛格曾在美国尼克松政府中担任国务卿。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谈到 60、70 年代美国所面临的局势:“我们正处在一个令人痛苦的调整时期,来适应世界政治的深刻变化;我们不得不面对我们的历史和我们的新的需要这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我们正变得像其他国家一样,需要承认我们的力量虽大,但还是有限度的。我们的能力和我们的问题相比,再也不是无限的了;相反,无论是在才智上,还是在物质上,我们都必须规定一个轻重缓急。”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9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1971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反映出当时国际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4 分)(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 分)10高三历史试卷班级 _________ 学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 31.(1) (2 ) (3 ) (4 ) (3)(4 )1232、( 1) (2 ) (3 ) (4 ) 33、( 1) 13(2 ) (3 ) 34、(1) (2) (3) (4) 14高三试卷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C C B A D B B D B C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A B C B C A B C B C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A D C A B C C B B A31、(15 分)(1)设计:君主立宪政体。(1 分) 如何:颁布《权利法案》,以法律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的原则;(2 分)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2 分) (2)原因:承袭英国自由主义传统;吸取古希腊直接民主的教训;受英国代议制的启示。(3 分)如何避免: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实行“三权分立”(1 分);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并有任期(或实行共和制)(1 分)(3)设计:民主集中制、人民民主原则、群众监督、服从法律。(任意三点 3 分) (4)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2 分)32、(15 分)(1)后果: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英国侵占香港岛,强迫上海等五口开埠;(2 分)领海主权遭破坏。(1 分)(2)陆军为主,海军为辅,近海防御。(2 分)甲午海战,北洋海军全军覆灭,洋务运动破产。(2 分)(3)海权关系到中国的存亡。中国要争取通往太平洋的通道(门户)。中国必须自主掌握海权。(任意两点2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控制,旧中国政府的腐朽无能,中国社会经济的落后。(任意两点2分)(4)内: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外: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4 分)33、(12 分)(1)要求选举权,采取暴力革命手段;最终失败。(任意两点 2 分)迫切需要科学的革命理论的指导。(2 分)(2)条件: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资本主义的长期发展;法国工人斗争经验的积累。(3 分)13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时期,无产阶级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先决条件。(2 分)(3)十月革命使马克思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使俄国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 统治;为工业化发展提供政治前提。(3 分)34、(13 分)(1)“以势相交”:二战结束后,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2 分)(2)关系 :美国扶持和控制西欧。(2 分) 原因:二战后,西欧力量受到严重削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遏制共产主义,巩固资本主义统治秩序;促进美国本土的经济繁荣。(任意三点 3 分)(3)变化: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西欧、日本等力量崛起,冲击两极格局。(4 分)(4)国家利益,综合国力,国际形势等(任意两点 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