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中国古代婚姻中的“门当户对”思想及其在当今的影响爱情是完美的,婚姻却很难达到完美的境界,经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步入婚姻殿堂以后要面对的是一个家,是一份责任,志趣相投,品位学识等旗鼓相当的人生活在一起会更融洽,距离悬殊的人生活在一起,有一方的压力会增大,为了缩小这个距离会付出很大的努力,会让自己很辛苦,又怎么谈得上幸福呢?不可否认,婚姻双方在经济条件,物质基础以及社会背景条件相同或差别不大,那么这种婚姻比较容易演变成为和睦长久的婚姻。因为双方所处基础是平等的,其各类背景和关系也基本平衡,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婚姻关系,也就能长久且良好的维持下去。这种婚姻易于长久,但也不排除随着社会地位,
2、经济物质基础的改变而发生婚变。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所说的高攀型的婚姻,这样的婚姻是指夫妻双方有一方的条件明显低于或高出对方很多,因不平衡的背景和关系而埋下了隐患。这种婚姻大多数是有某种倾向或某种企图的,试图想通过婚姻来改变自身状况来达到某种目的。这种婚姻的态度是不负责任的,实不可取。我个人认为很重要,所谓的门当户对,其实深层次的意思是,家庭教育背景,家庭消费理念,家庭财富都是差不多的,两个人走到一起,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待人接物都是大同小意。在生活中不会磕磕碰碰。当我们组建成一个新的家庭时,首先要了解对方的原生态家庭是怎么样的,用土一点的话就是知根知底!(这使我想起,很多老一辈的人子女处对象
3、的问题上总要问一句:“你知道对方多少?你了解对方的家庭吗?出身吗?”很多急于要结婚的恋爱男女这时总会急于表白:“结婚是我们两个人的事,他(她)的家庭于我何干?”)错了!真的错了!要去了解的,了解之后,才知道对方的性格、生活习惯等等是否与自己适合。因为谈恋爱的时候与进入婚姻生活有时是大相径庭的。结婚之后,你会发现对方好像变了个人。其实不是对方变了,而是你开始了解了。但是来你是一个读书明理的一个家族,对方是专门跟黑道人物来往的,这么一个家族,这种家族跟黑道人物,跟眅毒的犯罪的人来往,她这个家庭大概不怎么好,这样的话,就是不能够门当户对。门当户对,两个人才有共同语言,共同的生活方式,才可能走的长远。
4、当然爱情是不经意发生的,但是婚姻却不是两个人的事情,是你的家庭和她的家庭的对接。比方说经济条件的差异较大,那么消费的观念就不一样,于是乎在这一点上两方的矛盾就会很多。有的时候虽然经济状况差不多,但是文化水平相差悬殊,那么日后,你感兴趣的东西,她不感兴趣,就没有生活乐趣可言了,在追求生活质量的今天,我们恐怕是不能放弃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吧。对方能不能够很好的爱护自己的孩子,孩子能不能够很好的融入那个家庭呢?婚配双方的经济条件相当,物质基础得到满足,并不是俗套的想法,不注重物质的婚姻只能是空中楼阁门第代表的不仅仅是经济条件,更是两个人的价值观及人生观,门不当户不对的两个人结合在一起,往往会面临一大堆的
5、生活烦恼,这其实才是“门第观念”的最根本内涵。浅析中国古代婚姻中的“门当户对”思想及其在当今的影响收藏本文 分享 婚姻在中国古代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规矩”,其中的有些“规矩”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人的婚姻思想,如“门当户对”。所谓“门当户对”即男女双方必须具有相当的身份地位和经济财富,这是封建社会男女婚配的标准,是在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基础上产生的婚姻等级观念。笔者结合“门当户对”思想在各朝各代的演变,谈谈“门当户对”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一、“门当户对”思想是在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基础上产生的婚姻等级观念中国古代的“门当户对”论是一种婚姻交换论,属于当事者家庭“财产”和“门第”之间的交换,只有相对等价的交换
6、才能在婚姻择偶中起稳定的协调作用,同时也有利于统治阶级维护其利益和血统的纯正。古代婚姻的价值在于维护家族的秩序,其延续子嗣所具有的自然属性被忽视,“门当户对”择偶观作为一种固习渗人中国人的思想。若门不当户不对,就会遭到舆论的谴责,尽管扼杀过不少良缘,但终究无损于其社会主流意志的地位。红楼梦中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之间通过联婚形式相互支撑,贾宝玉、薛宝钗与林黛玉三人间的婚姻纠葛,实际上反映的就是“门当户对”的婚姻思想。林黛玉最终不能成为贾府儿媳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她所属的林氏家族到了她父亲林如海时已大为衰落中国古代婚姻讲究“门当户对”。西周时禁止贵族跟贫民通婚,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推行“九品中正
7、制度” ,门第等级森严,士族与庶族之间禁止通婚,南朝士族王源嫁女庶族富阳满氏,被弹劾为“惟利是求” ,并拟“ 禁锢终身”。 士族制度在隋唐时逐渐消失,门当户对逐渐成为古代婚姻的重要习俗。从封建社会早期的“门当户对”制度演变而来了“良贱不婚”。 “良贱不婚”是指在封建等级制度下,某类人的身份或是职业会受到歧视,户籍上被编为“贱籍”,比如娼女、奴婢等,身家清白的良人是不能与“ 贱籍 ”人通婚的,否则会受到刑事处罚。中国婚姻制度中的“门当户对”, “良贱不婚”都是指“娶妻”,而非指“纳妾”。=浅析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中的法律文化一、突出宗族团体,忽视个体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很重要的制度。自西周始,其统
8、治者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政治关系高度一致的宗法制度。以血缘上的亲疏和血统上的嫡庶为标准,整个社会被划分成不同层次的“大宗”、“小宗”。宗法政治体制下的婚姻制度也就具有明显的宗法特征。(一)、婚姻的目的婚姻对于家庭和宗族具有重大的意义,婚姻的目的就是为了祭祀祖先和传宗接代。婚姻的目的在于祭祀祖先和延续宗族。宗族的延续和祖先的祭祀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没有宗族的延续便无人祭祀祖先。所以,由此看来似乎“事宗庙”比“继后世”更为重要。所谓的“继后世”, 就是继承本族血统,繁衍子孙,传宗接代。古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即是在强调传宗接代的重要性。既然娶妻的目的是为了生子,无子算是最大的不孝
9、,于是就为了允许纳妾的一夫一妻多妾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了确保家族的延续,必须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合法继承人,而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往往会使继承人的存在成为问题。这首先是因为无子;其次,虽然有通奸和卖淫为补充,但非婚性关系所生子女是无法作为合法继嗣的。因此,为了“上事宗庙,下继后世”这一婚姻的根本目的不致落空,就出现了一夫一妻制的合法补充形式媵妾制度。也就是说这一制度的出发点是为了能够延续宗族的血脉。(二)、婚姻的工具性婚姻行为不是婚姻当事人的行为,乃是两姓两家间的经济交换行为和政治联盟行为。夫妻的结合,不过是达到两姓两家经济交易和互壮声势的手段而已。男女之间本能求偶的愿望,全被淹没在家庭需要和伦理纲常
10、之中。汉高祖为缓和北部边境紧张局势,采取“和亲”政策,主动与匈奴联姻。孙权为了与刘备结盟抗曹,主动把妹妹嫁给刘备。清代为巩固在蒙古地区的统治,世代与蒙古族联姻,清代皇帝娶蒙古女子为后妃,与此同时,众多公主或宗室女下嫁给蒙古王公贵族。因政治目的而缔结的婚姻,注重的是政治而不是感情,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红楼梦中,贾、史、薛、王四大家族就是通过联姻来达到相互间的政治联盟的。(二)、门当户对中国古代婚姻门当户对的习俗众所周知。在有阶级差别的社会里,各阶级间的通婚常为社会所不赞许,若阶级的分野极固定严格,阶级的升降完全不可能或几乎不可能时,则阶级间的通婚更难容许而形成阶级的内婚制。(瞿同祖法学论著集,瞿
11、同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84 页)西周时禁止贵族跟贫民通婚,但随着奴隶制度的瓦解,春秋秦汉规定就不明显了,到了两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度”推行,门阀等级森严,士族与庶族之间禁止通婚。但士族制度在隋唐时逐渐消灭,门当户对就渐渐成为古代婚姻最重要的习俗,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婚姻。 从封建社会早期“门当户对”制度演变来的“良贱不婚”,在历代婚姻立法中都有明确的规定。 “良贱不婚”是指由于封建的等级制度,某类人的身份或是职业会受到歧视,在其户籍上被编为“贱籍”,比如娼女,乐人,奴婢等,身家清白的良人是不能与“贱籍”人通婚的,否则会受到刑事处罚,且婚姻无效。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婚姻制
12、度中的“门当户对”,“良贱不婚”,都是指“娶妻”,并非指“纳妾”。 通过通读瞿同祖对婚姻的阶级性的介绍,我感觉到撇开封建等级制度对于人格权利的否定,“门当户对”这一婚姻习俗在古代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一个人个性的形成,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对待问题的思维方式,都与家庭有莫大的联系。只有两个来自同样家庭背景,有相同的价值观,相同的思维方式的人,在盲婚哑嫁的时代才可能在一起生活和谐。如果两个人家庭的背景不同,生活的各种习惯方式都会有很大的差距,两人的结合无疑对双方都是夏虫不可语冰。就算是两个人一见倾心,冲破重重障碍,终于结合,那么双方家庭之间差距,家族成员之间的摩擦,也必然会使婚姻生活徒增烦恼,又何来美满姻缘。 婚姻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如何成就美满姻缘在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意义。随想古人的婚姻观念,它首先是从家庭的和谐出发。来考虑男女之间的结合。而个人的感情因素也是在婚姻的构架下,道德的要求下才产生的。因而其带给婚姻的必然不是浪漫与激情,但是是一种生活的安定与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