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工程科技神经根损伤的影像诊断课件.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180145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科技神经根损伤的影像诊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工程科技神经根损伤的影像诊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工程科技神经根损伤的影像诊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工程科技神经根损伤的影像诊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工程科技神经根损伤的影像诊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脊髓造影(myelography),脊髓造影,又称椎管造影,是一种将造影剂注入脊髓蛛网膜下腔,用X线摄影和透视观察椎管内病变的检查方法。分两种: (1)经小脑延髓池穿刺注入造影剂,造影剂下行,称为下行性椎管造影; (2)经腰椎穿刺注入造影剂,造影剂上行,称为上行性椎管造影。,一、造影剂 早期:碘油(碘苯酯)、空气或氧气; 目前已被非离子水溶性碘造影剂所代替,常用的有欧乃派克、碘异酞酯和碘曲仑。其优点:水溶性好,能充盈两侧神经根袖,比较容易通过蛛网膜下腔狭窄部分或梗阻平面,显示梗阻远端病变;吸收快,不会长期残留于蛛网膜下腔内产生后遗性刺激症状或蛛网膜炎。,性能:在蛛网膜腔内维持较高浓度的时间大约

2、1小时,68小时后大部分被吸收,24小时内5586经尿排出体外。 副作用:发生率低,可出现轻微副作用,罕有蛛网膜炎发生。若疏忽,大量造影剂进入颅内,可引起脑水肿,发生惊厥等反应。,二、造影前准备: 禁食; 局部消毒; 穿刺针1820号; 碘过敏试验:过敏或有过敏倾向者应用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物。 口服镇静剂; 脊椎平片及神经定位。,三、适应征和禁忌证 适应征:椎管内肿瘤、蛛网膜粘连、椎间盘脱出、黄韧带肥厚、以及外伤、炎症和血管畸形等,以了解脊髓压迫原因。 禁忌征: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穿刺部位有炎症。,诊断要点,(一) 正常脊髓造影所见 造影剂在蛛网膜下腔呈致密柱状,颈胸段较宽,两侧对称,在椎间隙

3、水平略内凹,有时可见造影剂沿神经根鞘流出呈小刺状突出。油柱两侧一般与椎弓根保持等距,二者间距不超过1.5mm。油柱在腰段可显示多条平行的纵行条状负影,如梳状,为马尾神经。骶管区蛛网膜下腔盲囊呈圆锥状。,病变脊髓造影所见,1髓内肿瘤:多沿脊髓纵轴生长,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脊髓呈梭形膨胀。油柱多呈杯口状充盈缺损,正侧位相同。 2髓外硬膜下肿瘤:脊髓局限性受压变形、移位,一侧油柱增宽,对侧狭窄、闭塞。 3髓外硬膜外肿瘤:由于油柱与肿瘤之间隔着一层硬膜,肿瘤轮廓显示不清。如将蛛网膜下腔完全闭塞,阻塞端不整齐,呈锯齿状或毛刷状。梗阻发生在马尾时,油柱更显得参差不齐。 4慢性蛛网膜粘连:油柱在病变区域流动

4、缓慢、分节、停滞。油柱常表现为分节状或点滴状。反复转动体位,油柱位置、形态固定不变有诊断意义。,臂丛神经根损伤,臂丛及其神经根(C5-8,T1)在上肢受暴力牵拉时常易受损伤,其损伤部位可在脊神经节以前或脊神经节以后。 撕脱:神经根从脊髓表面撕裂; 断裂:神经根的连续性中断。,CT脊髓造影(CTM),是一种脊髓造影与CT相结合的技术。 一般主张先行普通脊髓造影,在完成脊髓造影后12小时内进行CT扫描。,正常表现: 神经根自硬膜囊发出至椎间孔外口,硬膜、蛛网膜、软脊膜逐渐演变为神经根被膜,蛛网膜下腔在椎间孔段成为一盲管,间隙极小,且包绕神经根的蛛网膜皱折成结,形成绒毛组织,可阻碍造影剂的通过,故椎

5、间孔及以外段无造影剂显影。 脊髓居中,两侧对称;颈段脊髓在环枕区呈类圆形,向下逐渐变小呈椭圆形;胸腰段脊髓呈类圆形,脊髓在圆锥水平各径线略增大,马尾呈多个圆点状低密度影。,神经根损伤,直接征象: 1.神经根的缺失:表现为局部蛛网膜腔空虚; 2.神经根走行异常:表现为神经根增粗、迂曲及行走方向改变。其形成机理是因神经根不完全撕脱晚期瘢痕化后所致,常伴有脊髓向患侧移位。 3.神经根断裂:即神经根的连续性中断,易发生于脊髓与神经根的连接处,多不伴有硬膜的损伤;,神经根断裂和脊髓变形,间接征象: 1.脊髓移位:脊髓中心点偏移超过1.5mm。可向健侧移位,其机理可能是脊髓受暴力震荡后,神经根和束状韧带离

6、断,脊髓受力不均向健侧退缩所致,而向患侧移位可能是瘢痕牵拉所致。 2.脊髓变形:主要表现为脊髓正常椭圆形轮廓改变,形成机理:脊髓局部区域水肿。,3.创伤性脊膜囊肿:最为常见。CTM表现为沿神经根移行区的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充满造影剂的囊状影。形成机理:由于硬膜被套撕裂,对比剂沿着裂口扩散,同时周围软组织损伤及瘢痕形成,导致脑脊液局部包裹。 4.黑线征:表现为囊状病变与蛛网膜下腔之间存在的线状影,可能为增厚硬膜影; 5.造影剂渗入椎旁肌间隙:常见于严重暴力对撞伤。造影剂进入椎旁间隙,局限包裹成囊状。,神经根缺失和创伤性蛛网膜囊肿,脊髓移位(向健侧),健侧,创伤性蛛网膜囊肿和黑线征,神经根增粗,造影剂渗入椎旁肌间隙,造影剂渗入椎旁肌间隙,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临床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