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612150110.doc--点击预览
- 201612150119.doc--点击预览
- 20161215012.doc--点击预览
- 201612150128.doc--点击预览
- 201612150129.doc--点击预览
- 201612150140.doc--点击预览
- 201612150141.doc--点击预览
- 201612150142.doc--点击预览
- 201612150153.doc--点击预览
- 201612150168.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宾川四中 2015-2016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分。 2.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14 C-12 Mg-24 第 I卷(选择题共 48分)一、单选题:(共 16题,每题 3分,共 48分)1.已知 Ksp(CaCO3)= 2.8×10-9,现将浓度为 2×10-4 mol·L-1的 Na2CO3溶液与某 CaCl2溶液等体积混合,若要产生沉淀,则 CaCl2溶液的浓度至少应为A.2.8×10-2 mol·L-1 B.1.4×10-5 mol·L-1 C.2.8×10-5 mol·L-1 D.5.6×10-5 mol·L-12.常温下,在 B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 Na2SO4(s),达到溶解平衡时,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c(Ba2+)=c(S) B.c(Ba2+)=c(S)=[Ksp(BaSO4)]1/2C.c(Ba2+)≠ c(S),c(Ba2+)·c(S)=Ksp(BaSO4) D.c(Ba2+)≠ c(S),c(Ba2+)·c(S)≠ Ksp(BaSO4)3.将①H +,②Cl - ,③Al 3+,④S 2-,⑤K +,⑥OH - ,⑦CH 3COO- ,⑧,分别加入 H2O中,基本上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是A.①③⑤⑦⑧ B.②④⑦ C.②⑥⑦ D.②⑤⑧4.有 4种混合溶液,分别由等体积 0.1 mol·L-1的两种溶液混合而成:①NH 4Cl与 CH3COONa ②NH 4Cl与 HCl ③NH 4Cl与 NaCl ④NH 4Cl与 NH3·H2O(混合液呈碱性)。下列各项排序正确的是A.pH:②②①B.若将三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pH 变化最大的是②C.若分别加入 25 mL 0. 1mol•L-1盐酸后,pH 最大的是①D.若三种溶液的 pH均为 9, 则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顺序为③①②9.在指定环境中,下列各组离子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是①pH 试纸变成深蓝色的溶液中:S、S 2、Na +②含有大量 S2-的溶液中:Na +、ClO -、Cl -、C③AlCl 3溶液中:K +、Si、N、N④中性溶液中:Cu 2+、Fe 3+、S、Cl -⑤加入铝粉放出氢气的溶液中:Na +、Cl -、N、N⑥含有大量 HC的溶液中:K +、Na +、Al、Br -A.①③④ B.只有① C.②④⑤ D.①④⑥10.一定温度下,某气态平衡体系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有关该平衡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平衡常数 K定增大3B.增大 A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增大压强,C 体积分数增加D.升高温度,若 B的百分含量减少,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11.将固体 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①NH 4I(s) NH3(g)+HI(g);②2HI(g) H2(g)+I 2(g)。达到平衡时, c(H2)=0.5mol·L -1, c(HI)=4mol·L -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A.9 B.16 C.20 D.2512.液氨与水性质相似,也存在微弱的电离:NH 3 + NH3 + ,其离子积常数k= c()×c()=2×10-30mol2·L-2,维持温度不变,向液氨中加入 NH4Cl固体或 NaNH2固体,不发生改变的是A.c() B.液氨的 电离度 C. c() D.液氨的离子积常数13.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A.用 10mL量筒量取 7.13mL稀盐酸B.用精密 pH试纸测得某烧碱溶液的 pH为 13C.某同学在中和滴定的实验中从滴定管上读出溶液的体积 12.10mLD.用容量瓶配制 0.20mol/L 216.00mL氯化钠溶液14.下列物质:①盐酸②食盐水③熔化的氯化钠④液态氯化氢⑤铜⑥氨水⑦SO 3⑧醋酸,其中可以导电并且属于强电解质的是A.只有③ B.①②③⑥⑧ C.④⑤ D.全部都是15.能表明 NH3·H2O是弱电解质的叙述是A.NH3·H2O的导电性比 NaOH溶液弱得多 B.0.1 mol·L-1 NH3·H2O的 pH大于 7C.(NH4)2SO4的水溶液,其 pH小于 7D.5 mL1 mol·L-1 的 NH3·H2O跟 10 mL0.5 mol·L-1 的 HCl恰好完全反应16.可逆反应 mA(s)+nB(g) eC(g)+f D(g)的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 的体积百分含量[ φ (C)]与温度( T)和压强( 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达到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平衡右移B.达到平衡后,加入催化剂 φ (C)增大4C.化学方程式中 ne+fD.达到平衡后,增加 A的量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第 II卷(非选择题共 52分)二、填空题:(共 4题,共 52分)17.(本题 12分)(1)已知:蒸发 1 mol 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 30 kJ,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物质 H2(g) Br2(g) HBr(g)1 mol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436 200 369H2(g)+Br 2(l) 2HBr(g) Δ H= 。(2)常温下,将 pH均为 2的氢溴酸、乳酸[CH 3CH(OH)COOH]稀释 100倍后,有一种酸的 pH=4。请写出乳酸钠溶液中的水解离子方程式: 。(3)常温下,用 0.100 0 mol·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 20.00 mL 0.100 0 mol·L-1 HBr溶液和20.00 mL0.100 0 mol·L-1 CH3COOH溶液,得到 2条滴定曲线,如图所示:①根据图 1和图 2判断,滴定 HBr溶液的曲线是 (填“图 1”或“图 2”);② a= mL;③ c(Na+ )= c(CH3COO- )的点是 点;④E 点对应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18.(本题 13分)(1)联氨(N 2H4)是一种高能燃料。工业上可以利用氮气和氢气制备联氨。已知:N 2(g)+2H2(g) N2H4(l) △ H= + 50.6kJ·mol-1;2H2(g)+O2(g) 2H2O(l) △ H=-571.6 kJ·mol-1则:①N 2H4(l)+O2(g) N2(g)+2H2O(l) △ H= kJ·mol-1②N 2(g)+2H2(g) N2H4(l) 不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5③用次氯酸钠氧化氨,可以得到 N2H4的稀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在纳米钴的催化作用下,N 2H4可分解生成两种气体,其中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则 N2H4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N2H4与亚硝酸反应可生成氮的另一种氢化物,在标准状况下,该氢化物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3.0,其中氮原子的质量分数为 0.977。该氢化物受撞击后可完全分解为两种单质气体。该氢化物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4)氨氧化法制硝酸工业尾气中的 NO、NO 2气体可用氨水吸收,反应方程式为 6NO+4NH 3 5N2十 6H2O,6NO 2+8NH 3 7N2+12H 2O。若尾气中 NO和 NO2共 18 mol被氨水完全吸收后,产生了15.6 mol N2,则此尾气中 NO与 NO2的体积比为 。19.(本题 12分)某钛铁矿的主要成分为 FeTiO3,含有少量的 MgCO3、Al 2O3、SiO 2杂质,提纯 TiO2并得到副产品绿矾(FeSO 4·7H2O)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已知:在溶液中,某离子浓度小于 1×10-5 mol·L-1时,可认为其沉淀完全)。已知有关氢氧化物开始沉淀的 pH和 Ksp如下表(常温下):氢氧化物 TiO(OH)2 Fe(OH)3 Fe(OH)2 Mg(OH)2开始沉淀时的 pH 0.5 1.5 7.6Ksp 1.0×10-29 4.0×10-38 8.0×10-16 1.8×10-11(1)已知①中生成的阳离子主要有 TiO2+、Fe 2+,写出①中生成上述成分的化学方程式 ;③中的主要实验操作是 。(2)若要使溶液中的 TiO2+沉淀完全,应调控溶液的 pH ,酸解后若不将 Fe3+还原为 Fe2+,则最后生成的 TiO(OH)2中会含有 Fe(OH)3沉淀,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 ,写出步骤④生成 TiO(OH)2的离子方程式 。6(3) 黑钛液中还含有少量的 Mg2+等阳离子,常温下,若所得溶液中 c(Mg2+)=0.001 8 mol·L-1,当溶液的 pH等于 时 Mg(OH)2开始沉淀。20.(本题 15分)碳氧化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处理与利用 是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问题。(1)消除汽车尾气中的 NO、CO,有利于减少 PM2.5的排放。已知如下信息:Ⅰ.Ⅱ.N 2(g)+ O2(g) 2NO(g) Δ H12CO(g) + O2(g) 2CO2 (g) Δ H2=-565 kJ·mol -1② Δ H1= 。②在催化剂作用下 NO和 CO转化为无毒气体,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③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不同温度下测定的氮氧化物转化率如图 1所示。温度高于 710K时,随温度的升高氮氧化物转化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2)测定汽车尾气常用的方法有两种。①方法 1:电化学气敏传感器法。其中 CO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 2所示,则工作电极的反应式为 。 ②方法 2:氧化还原滴定法。用 H2O2溶液吸收尾气,将氮氧化物转化为强酸,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强酸浓度。写出 NO与 H2O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工业上可以用 NaOH溶液或氨水吸收过量的 SO2,分别生成 NaHSO3、NH 4HSO3,其水溶液均呈酸性。相同条件下,同浓度的两种酸式盐的水溶液中较小的是 ,用文字和化学用语解释原因: 。782015-2016学年度 11月月考卷高二化学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 16题 每题 3分 共 48分1.已知 Ksp(CaCO3)= 2.8×10-9,现将浓度为 2×10-4 mol·L-1的 Na2CO3溶液与某 CaCl2溶液等体积混合,若要产生沉淀,则 CaCl2溶液的浓度至少应为A.2.8×10-2 mol·L-1 B.1.4×10-5 mol·L-1 C.2.8×10-5 mol·L-1 D.5.6×10-5 mol·L-1【答案】D【解析】由沉淀形成的条件知,要产生沉淀必须满足 c(Ca2+)·c(C)≥2.8×10 -9,因等体积混合后,c(C)=1×10-4 mol·L-1,故混合溶液中应使 c(Ca2+) ≥2.8×10 -5 mol·L-1,则混合前 c(CaCl2)至少应为 5.6×10-5 mol·L-1。【备注】无2.常温下,在 B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 Na2SO4(s),达到溶解平衡时,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c(Ba2+)=c(S)B.c(Ba2+)=c(S)=[Ksp(BaSO4)]1/2C.c(Ba2+)≠ c(S),c(Ba2+)·c(S)=Ksp(BaSO4)D.c(Ba2+)≠ c(S),c(Ba2+)·c(S)≠ Ksp(BaSO4)【答案】C【解析】在 B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 Na2SO4(s),溶液中 c(S) 增大,BaSO 4(s) Ba2+(aq)+S(aq)的平衡逆向移动, c(Ba2+)减小,因此溶液中 c(S)c(Ba2+);由于温度不变,所以 Ksp(BaSO4)=c(Ba2+)·c(S)保持不变。本题选 C。【备注】无3.将①H +,②Cl - ,③Al 3+,④S 2-,⑤K +,⑥OH - ,⑦CH 3COO- ,⑧,分别加入 H2O中,基本上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 的是A.①③⑤⑦⑧ B.②④⑦ C.②⑥⑦ D.②⑤⑧【答案】D9【解析】H +、OH - 会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Al 3+、S 2-、CH 3COO- 水解会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Cl- 、K +、基本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备注】无4.有 4种混合溶液,分别由等体积 0.1 mol·L-1的两种溶液混合而成:①NH 4Cl与 CH3COONa ②NH 4Cl与 HCl ③NH 4Cl与 NaCl ④NH 4Cl与 NH3·H2O(混合液呈碱性)。下列各项排序正确的是A.pH:②②①B.若将三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pH 变化最大的是②C.若分别加入 25 mL 0. 1mol•L-1盐酸后,pH 最大的是①11D.若三种溶液的 pH均为 9,则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顺序为③①②【答案】C【解析】酸越弱,其酸根离子越易水解,因此三种溶液 pH的大小顺序应是③① ②;若将三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由于 Na2CO3溶液和 CH3COONa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随着水的加入弱酸根离子会水解产生少量的 OH-,pH的变化幅度较小,因此 pH变化最大的应是③;选项 D正确的顺序应为②①③。【备注】无9.在指定环境中,下列各组离子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是①pH 试纸变成深蓝色的溶液中:S、S 2、Na +②含有大量 S2-的溶液中:Na +、ClO -、Cl -、C③AlCl 3溶液中:K +、Si、N、N④中性溶液中:Cu 2+、Fe 3+、S、Cl -⑤加入铝粉放出氢气的溶液中:Na +、Cl -、N、N⑥含有大量 HC的溶液中:K +、Na +、Al、Br -A.①③④ B.只有① C.②④⑤ D.①④⑥【答案】B【解析】①pH 试纸变成深蓝色的溶液为碱性溶液,各离子能共存,正确;②S 2-会被 ClO-氧化而不能大量共存,错误;③AlCl 3与 Si发生双水解不能大量共存,错误;④含有 4种离子的溶液呈酸性,错误;⑤加入铝粉 放出氢气的溶液可能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碱性溶液,强碱性条件下 N不能大量存在,错误;⑥HC 和 Al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根离子而不能大量共存,错误。【备注】无10.一定温度下,某气态平衡体系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有关该平衡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平衡常数 K一定增大B.增大 A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增大压强,C 体积分数增加D.升高温度,若 B的百分含量减少,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1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常识与平衡移动。A.对放热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 K减小,错误;B.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A 为生成物,增大 A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错误;C.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 的体积分数减小,错误;选 D。【备注】无11.将固体 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①NH 4I(s) NH3(g)+HI(g);②2HI(g) H2(g)+I 2(g)。达到平衡时, c(H2)=0.5mol·L -1, c(HI)=4mol·L -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A.9 B.16 C.20 D.25【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 NH3平衡时的浓度为 5mol·L-1,反应①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c(NH3)·c(HI)=5×4=20。【备注】无12.液氨与水性质相似,也存在微弱的电离:NH 3 + NH3 + ,其离子积常数 k= c()×c()=2×10-30mol2·L2,维持温度不变,向液氨中加入 NH4Cl固体或 NaNH2固体,不发生改变的是A.c() B.液氨的电离度 C.c() D.液氨的离子积常数【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物质及离子浓度无关,D 正确;向液氨中加入 NH4Cl固体或 NaNH2固体,增大了 c()或 c(),平衡逆向移动,电离度减小,故选 D。【备注】无13.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A.用 10mL量筒量取 7.13mL稀盐酸B.用精密 pH试纸测得某烧碱溶液的 pH为 1313C.某同学在中和滴定的实验中从滴定管上读出溶液的体积 12.10mLD.用容量瓶配制 0.20mol/L 216.00mL氯化钠溶液【答案】C【解析】量筒的精确度为 0.1mL,A 项错误;精密 pH试纸的精确度为 0.2或 0.3,故 B项错误;滴定管的精确度为 0.01mL,C 项正确;容量瓶的规格没有 216.00mL,故 D项错误。【备注】无 14.下列物质:①盐酸②食盐水③熔化的氯化钠④液态氯化氢⑤铜⑥氨水⑦SO 3⑧醋酸,其中可以导电并且属于强电解质的是A.只有③ B.①②③⑥⑧ C.④⑤ D.全部都是【答案】A【解析】盐酸和食盐水都是电解质溶液,属于混合物,①②错误;③熔化的氯化钠属于强电解质且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正确;④液态氯化氢属于电解质,不导电,错误;⑤Cu 属于单质不是电解质,错误;氨水和醋酸属于弱电解质,⑤⑧错误;SO 3属于非电解质,错误,故选 A。【备注】本题考查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判断、能导电物质的判断等知识。15.能表明 NH3·H2O是弱电解质的叙述是A.NH3·H2O的导电性比 NaOH溶液弱得多B.0.1 mol·L-1 NH3·H2O的 pH大于 7C.(NH4)2SO4的水溶液,其 pH小于 7D.5 mL1 mol·L-1 的 NH3·H2O跟 10 mL0.5 mol·L-1 的 HCl恰好完全反应【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弱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弱,A 错误;NH 3·H2O的 pH大于 7只能说明溶液呈碱性,不能说明碱性强弱,B 错误;(NH 4)2SO4的水溶液,其 pH小于 7,说明铵根离子发生了水解,根据盐的水解知识,可以证明 NH3·H2O是弱电解质,C 正确;5 mL1 mol·L -1的 NH3·H2O跟 10 mL0.5 mol·L-1 的 HCl中溶质物质的量相等,恰好完全反应不能证明 NH3·H2O是弱电解质,D 错误。故选 C。【备注】无1416.(2013·启东中学月考)可逆反应 mA(s)+nB(g) eC(g)+f D(g)的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 的体积百分含量[ φ (C)]与温度( T)和压强( 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达到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平衡右移B.达到平衡后,加入催化剂 φ (C)增大C.化学方程式中 ne+fD.达到平衡后,增加 A的量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答案】C【解析】分析图象可知,压强越大,C 的体积百分含量越高,即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ne+f,C项正确;恒压时,温度越高,C 的体积百分含量越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左移,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 项错误;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B 项错误;增加固体的量对平衡移动无影响,D 错误。【备注】无第 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共 4题 共 52分17.(本题 12分)(1)已知:蒸发 1 mol 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 30 kJ,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物质 H2(g) Br2(g) HBr(g)1 mol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 436 200 369H2(g)+Br 2(l) 2HBr(g) Δ H= 。(2)常温下,将 pH均为 2的氢溴酸、乳酸( α —羟基丙酸)稀释 100倍后,有一种酸的 pH=4。请写出乳酸钠溶液中的水解离子方程式: 。(3)常温下,用 0.100 0 mol·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 20.00 mL 0.100 0 mol·L-1 HBr溶液和20.00 mL0.100 0 mol·L-1 CH3COOH溶液,得到 2条滴定曲线,如图所示:①根据图 1和图 2判断,滴定 HBr溶液的曲线是 (填“图 1”或“图 2”);15② a= mL;③ c(Na+ )= c(CH3COO- )的点是 点;④E 点对应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答案】(1)-72 kJ·mol -1 (2)CH3CH(OH)COO- + H2O CH3CH(OH)COOH +OH-(3)① 图 1 ②20.00 ③ D ④ c(Na+ )> c(CH3COO- )> c(OH- )> c(H+ )【解析】本题考查反应热计算、水解方程式、酸碱中和反应滴定曲线的有关判断。(1)△ H1=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根据题意△ H= H2的键能+Br 2的键能-2HBr 的键能=(436kJ/mol+200kJ/mol)-2×(369kJ/mol)=-102kJ/mol,Br 2(l)=Br2(g) △ H2= 30kJ/mol ,则根据盖斯定律 H2(g)+Br2(l)=2HBr(g) △ H=△ H1+△ H2=(-102kJ/mol)+(+30kJ/mol)=-72 kJ/mol。(2)题目要求写乳酸钠溶液中的水解离子方程式,说明乳酸是 弱酸。所以乳酸钠溶液中的水解离子方程式为 CH3CH(OH)COO- + H2O CH3CH(OH)COOH +OH-(3) ①HBr 是强酸,则 0.1000mol/LHBr的 pH=-lg(H+)=1,根据酸的初始 pH知,图 1为氢溴酸滴定曲线。②滴定 20.00mL 0.1000mol/L 氢溴酸溶液,NaOH+HBr NaBr+ H2O恰好反应时,消耗20mlNaOH溶液,溶液呈中性,滴定终点时 n(HBr)=n(NaOH),0.100 0 mol·L-1 ×20mL=a0.100 0 mol·L-1 ,则 a=20.00mL。③ c(Na+)=c(CH3COO-),根据电荷守恒得 c(Na+)+c(H+)=c(CH3COO-)+c(OH-),所以 c(OH-)=c(H+),则溶液呈中性,pH=7,故答案为:D。④根据图 1知, a点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 20mL,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等,二者恰好反应生成盐,醋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显碱性,所以 c(OH-)> c(H+),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 c(Na+)+c(H+)=c(CH3COO-)+c(OH-),所以 c(Na+)> c(CH3COO-),盐类水解程度不大,所以 c(CH3COO-)> c(OH-),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 c(Na+)> c(CH3COO-)> c(OH-)> c(H+)。【备注】无18.(本题 13分)(1)联氨(N 2H4)是一种高能燃料。工业上可以利用氮气和氢气制备联氨。已知:N 2(g)+2H2(g) N2H4(l) △ H= + 50.6kJ·mol-1;2H 2(g)+O2(g) 2H2O(l) △ H=-571.6 kJ·mol-1则:①N 2H4(l)+O2(g) N2(g)+2H2O(l) △ H= kJ·mol-1②N 2(g)+2H2(g) N2H4(l) 不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16③用次氯酸钠氧化氨,可以得到 N2H4的稀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在纳米钴的催化作用下,N 2H4可分解生成两种气体,其中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则 N2H4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N2H4与亚硝酸反应可生成氮的另一种氢化物,在标准状况下,该氢化物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3.0,其中氮原子的质量分数为 0.977。该氢化物受撞击后可完全分解为两种单质气体。该氢化物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4)氨氧化法制硝酸工业尾气中的 NO、NO 2气体可用氨水吸收,反应方程式为 6NO+4NH 3 5N2十 6H2O,6NO 2+8NH 3 7N2+12H 2O。若尾气中 NO和 NO2共 18 mol被氨水完全吸收后,产生了15.6 mol N2,则此尾气中 NO与 NO2的体积比为 。【答案】(1)①-622.2 ②△ H>0 △ S<0 ③NaClO+2NH 3 N2H4+NaCl+H2O(2)3N2H4 N2+4NH 3(3)2HN3 3N2+H 2(4)9∶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电极反应,化学平衡移动、化学计算等。(1)①a、N 2(g)+2H2(g) N2H4(l);△ H=+50.6kJ•mol﹣1b、2H 2(g)+O2(g) 2H2O(l);△ H=﹣571.6kJ•mol ﹣1依据盖斯定律 b﹣a 得到 N2H4(l)+O2(g) N2(g)+2H2O(l);△ H=﹣622.2KJ/mol;②N 2(g)+2H2(g) N2H4(l)不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H﹣ T△ S>0,则反应△ S<0,△ H>0;17③用次氯酸钠氧化氨气,可以得到 N2H4的稀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2NH3 N2H4+NaCl+H2O;(2)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为氨气,即肼分解生成氨气,依据元素守恒得知另外一种产物为氮气,故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N 2H4 N2+4NH3,故答案为:3N 2H4 N2+4NH3;(3)氮的氢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3.0,其中氮原子的质量分数为 0.977,则氮氢原子个数比=:=3:1,所以该氢化物是 N3H,N 3H分解生成 N2,H 2;故分解方程为 2HN3⇌3N2+H2;(4)设 NO物质的量为 xmol,NO 2为 ymol,根据化学方程式 6NO+4NH3 5N2+6H2O;6NO 2+8NH37N2+12H2O,列方程组:x+y=18x+y=15.6解得: x:y=9:1。【备注】无19.(本题 12分)某钛铁矿的主要成分为 FeTiO3,含有少量的 MgCO3、Al 2O3、SiO 2杂质,提纯 TiO2并得到副产品绿矾(FeSO 4·7H2O)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已知:在溶液中,某离子浓度小于 1×10-5 mol·L-1时,可认为其沉淀完全)。已知有关氢氧化物开始沉淀的 pH和 Ksp如下表(常温下):氢氧化物 TiO(OH)2 Fe(OH)3 Fe(OH)2 Mg(OH)2开始沉淀时的 pH 0.5 1.5 7.6Ksp 1.0×10-29 4.0×10-38 8.0×10-16 1.8×10-1118(1)已知①中生成的阳离子主要有 TiO2+、Fe 2+,写出①中生成上述成分的化学方程式 ;③中的主要实验操作是 。(2)若要使溶液中的 TiO2+沉淀完全,应调控溶液的 pH ,酸解后若不将 Fe3+还原为 Fe2+,则最后生成的 TiO(OH)2中会含有 Fe(OH)3沉淀,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 ,写出步骤④生成 TiO(OH)2的离子方程式 。(3) 黑钛液中还含有少量的 Mg2+等阳离子,常温下,若所得溶液中 c(Mg2+)=0.001 8 mol·L-1,当溶液的 pH等于 时 Mg(OH)2开始沉淀。【答案】(1)FeTiO 3+2H2SO4 FeSO4+TiOSO4+2H2O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2)≥2 在TiO2+还没有沉淀完全时,Fe 3+开始形成 Fe(OH)3沉淀 TiO 2++2H2O TiO(OH)2↓+2H + (3)10【解析】(1)从溶液中得到晶体及另外一种溶液的基本操作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然后过滤;因最终要得到绿矾,结合整个转化关系图知,①中加入的酸是硫酸,生成的盐是 FeSO4、TiOSO 4,由此可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2)当 TiO2+完全沉淀时,溶液中 c(TiO2+)≤1×10 -5 mol·L-1,由 TiO(OH)2的溶度积知,TiO 2+沉淀完全时, c(OH-)= mol ·L-1= mol·L-1=1.0×10-12 mol·L-1,即溶液的 pH≥2。由表中数据知,Fe(OH) 3开始形成沉淀时的 pH=1.52,当 pH≥2 时可形成大量的 Fe(OH)3沉淀,会导致TiO(OH)2沉淀中含 Fe(OH)3。TiO 2+水解生成 TiO(OH)2沉淀,故有 TiO2++2H2O TiO(OH)2↓+2H +。(3)利用 Ksp=c(Mg2+)·[c(OH-)]2= 1.8×10-11,易求出开始形成 Mg(OH)2沉淀时的 pH=10。【备注】无 20.(本题 15分)碳氧化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处理与利用是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问题。(1)消除汽车尾气中的 NO、CO,有利于减少 PM2.5的排放。已知如下信息:Ⅰ.Ⅱ.N 2(g)+ O2(g) 2NO(g) Δ H12CO(g) + O2(g) 2CO2 (g) Δ H2=-565 kJ·mol -1①Δ H1= 。②在催化剂作用下 NO和 CO转化为无毒气体,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③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不同温度下测定的氮氧化物转化率如图 1所示。温度高于 710K时,随温度的升高氮氧化物转化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19(2)测定汽车尾气常用的方法有两种。①方法 1:电化学气敏传感器法。其中 CO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 2所示,则工作电极的反应式为 。 ②方法 2:氧化还原滴定法。用 H2O2溶液吸收尾气,将氮氧化物转化为强酸,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强酸浓度。写出 NO与 H2O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工业上可以用 NaOH溶液或氨水吸收过量的 SO2,分别生成 NaHSO3、NH 4HSO3,其水溶液均呈酸性。相同条件下,同浓度的两种酸式盐的水溶液中较小的是 ,用文字和化学用语解释原因: 。【答案】(1)①+183kJ·mol -1②2CO(g)+2NO(g) 2CO2 (g)+N 2 (g) Δ H=-748 kJ·mol -1③温度升高到 710K时,单位时间内反应达平衡,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转化率降低(2)①CO-2e - +H 2O CO2+2H +②2NO+3H 2O2 2+2H 2O+2H +(3)NH4HSO3; H+ + ; 水解使 c(H+)增大,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c()浓度减小。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c()浓度减小。【解析】本题考查反应热的计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平衡移动原理,原电池原理,盐的水解。(1)①反应热等于反应物总键能减去生成物的总键能,Δ H1=(945+498-2=+183kJ·mol -1 。②在催化剂作用下 NO和 CO转化为无毒气体氮气和二氧化碳,根据盖斯定律,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2NO(g) 2CO2 (g)+N 2 (g) Δ H=-565 kJ·mol -1 -183kJ·mol -1 =-748 kJ·mol-1 。③温度升高到 710K时,单位时间内反应达平衡,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20向左移动,转化率降低。(2)①工作电极 CO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离子,反应式为:CO-2e - +H 2O CO2+2H +。②NO 与 H2O2溶液反应生成强酸硝酸,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离子方程式为:2NO+3H 2O2 2+2H 2O+2H +。(3)相同条件下,同浓度的亚硫酸氢钠和亚硫酸氢铵溶液中都存在亚硫酸氢根离子的电离平衡: H+ +,水解使 c(H+)增大,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c()浓度减小;所以 NH4HSO3水溶液中较小。12015-2016 学年宾川四中高二 11 月历史月考考试时间:90 分钟 题号 一 二 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 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 I 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共 24 题 每题 2 分 共 48分1.胡适说:“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胡适对于社会变化与思想界状况之间的关系分析是A.正确的 B.根本错误的 C.片面的 D.表面的2.九是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专属数字。西周时期只有天子可用九鼎,后世只有皇帝的龙袍可绣九条金龙,明清时期只有皇宫屋檐可有九只吻兽。与此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九品中正制3.“杭州(南宋都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这不能说明A.临安城市商业发达 B.临安夜市、早市相连C.政府加强管理商业 D.商业活动无时间限制4.南宋时期,陆九渊在《鹅湖和教授兄韵》中云:“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诗中“易简”和“支离”分别是指A.儒学、佛学 B.理学、心学 C.心学、理学 D.道教、儒学5.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对上天非常崇敬,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下图是明清时期皇帝祭祀上天祈求丰收的天坛。这种现象与2A.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有关 B.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思想有关C.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有关 D.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有关6.在 1933 年间美国大约有 1000 万英亩的棉花被毁掉, 622 万头猪都由国家收购后加以屠宰。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垄断资本主义的美国日趋腐败 B.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稳定农产品价格C.美国农牧业遭到自然灾害破坏 D.美国重工轻农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7.某学者评论“百家争鸣”时指出:“正是这一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民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由此可见A.战国时诸子百家开始出现 B.争鸣核心是重建社会秩序C.文化的繁荣源于社会混乱 D.“百家争鸣”只关注人际关系8.清顺治十七年上谕:“士习不端,结社订盟,把持衙门,关说公事,相煽成风,深为可恶,著严行禁止。 ”康熙说:“人臣分立门户,私植党羽,始而蠹国害政,终必祸及身家。”材料说明了A.清廷内部出现严重的皇权争斗 B.统治者严防官吏朋党造成的离心倾向C.汉族知识分子反满情绪高涨 D.地方官吏腐败行政效率低9.《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材料说明《新青年》旨在A.借助天演论宣传变法思想 B.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C.大力弘扬民主和自由思想 D.将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10.17 世纪,当非洲、美洲、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正遭受掠夺和灾难之时,荷兰已通过创办养老院、孤儿院和救济院,兴办医院,实行日常消费品低税政策等,过着富足的生活。荷兰这种兴盛局面出现的重要基础是A.成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 B.击溃西班牙的“无敌舰队”3C.发动对法战争并取得胜利 D.开展商业贸易和海外殖民11.1939—1945 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激增,从 910 亿美元增加到 2136 亿美元。下列选项与美国此时经济发展的原因无关的是A.政府对经济的全面管制 B.战争需求的刺激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D.充分发挥市场作用12.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珐琅彩瓷瓶、五彩镂 空云凤纹瓶、青花花卉纹执壶。该收藏家生活的时代最早是在A.隋唐 B.宋元 C.秦汉 D.明清13.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两位数,经济规模也保持世界第二,但是许多百姓家里的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有人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这从根本上说明A.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尚有活力 B.斯大林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C.苏联忽视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 D.苏联的科技和工业水平极低14.“打倒列强,除军阀!”这一 革命口号出现于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15.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 1921~1935 年处应该填写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21~1935: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978~2001:改革开放,坚定不移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解放中国,建立政权16.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激化了社会矛盾C.打破了世袭特权 D.推进了民主政治进程17.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4A.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 B.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C.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 D.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18.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20 世纪 50 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19.阅读下列美国钢铁业在某一时期的统计表,从中可以得出这一时期美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年份 1870 年 1900 年企业总数(个) 808 669工人总数(个) 78 000 272 000钢铁产量(吨) 3 200 000 29 500 000投资总额(美元) 121 000 000 590 000 000A.行业竞争更加激烈 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C.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D.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20.下图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A.按血缘亲 疏关系分割王权 B.士处于奴隶社会的最底层C.具有家国一体的显著特点 D.天子诸侯都是土地所有者21.“政府应该用税收手段把富人的收入再次分配给穷人”。这一主张属于A.人文主义 B.空想社会主义 C.科学社会主义 D.凯恩斯主义22.(2012·黑龙江双鸭山一中期中考试)“铁券”(下图),民间俗称“免死牌”,始于汉代,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这种现象5①反映了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趋势 ②表明封建特权与君主专制紧密相连 ③说明君主专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④使君主专制下的法律制度受到挑战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23.达尔文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与时俱进,发展创新”C.“西学中源,合理利用” D.“取明深义,取便发挥”24.把“理学”发展到“心学”新阶段的是明代儒学大家王阳明。下列不属于王阳明的“心学”观点的是A.“心即理也” B.“致良知”C.“心外无理,理外无心” D.“宇宙便是吾心”6第 II 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 II 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共 3 题 共 52分25.(本题 16 分)对于历史上“民本思想” 传统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反映了中国思想史、政治史发展的重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打破贵族的垄断,在思想界呈现出“以民本思潮等为代表的私学文化”,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亮点。——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材料二 (上古的君王)“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受其利”,他们“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后世君主恰恰相反,“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根据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材料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 年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材料四 (一)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 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材料五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那么,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什么呢?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 治和文化权益 ,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主张。这些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是什么?(6 分)7(2)依据材料二,黄宗羲提出了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和历史影响(4 分)(3)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据材料三、四,指出这一“质的飞跃”主要是指什么?从真正关注民生的角度看,新三民主义有哪些新发展?(4 分)(4)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解读,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与先秦“民本思想”和近代“三民主义”的民生观的最大不同是什么?(2 分)26.(本题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的增加情况材料二 2007 年 5 月 21 日新华网专稿:因“女友门”丑闻闹得沸沸扬扬而被迫辞职的世行行长保罗·沃尔福威茨 17 日发表声明宣布,他将于 6 月 30 日正式辞去行长职务。沃尔福威茨就此成了第一位因丑闻辞职的世行行长。有评论说,由于伊拉克麻烦不断,支持率日渐下滑,加上卸任在即说话缺少分量,布什总统已无法阻止沃尔福威茨的被迫辞职——他是第一个被迫辞职的世界银行行长。几周来,沃尔福威茨因为“女友门” 事件而备受各界的反对和指责。让一些美国官员和专家感到震惊的是,这一事件竟迫使美国不得不放弃在世界银行问题上的优越感,以及长期以来“钦点”行长的惯例。另一些人则说,只有在行长的选择以及银行借贷政策上进行彻底的改革,才能让世界银行重新赢得信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肯尼思·罗弋夫说:“美国在不经商量的情况下自己挑选世界银行行长的惯例早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不满。”请回答:(1)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分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发展特点。(4 分)(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美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有何变化?(8 分)27.(本题 22 分)法律与政治制度都是建构和维护国家统治秩序的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 3 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第 5 表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8第 8 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 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 300 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第 11 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摘编自《十二铜表法》(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在当时的进步意义。(6 分)材料二 我们美利坚合众国的人民,为了组织一个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的安宁,建立共同的国防,增进全民福利和确保我们自己及我们后代能安享自由带来的幸福,乃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和确立这一部宪法。——美国 1787 年宪法序言(2)根据材料二,仿照下列示例,评述美国 1787 年宪法。(6 分)示例:英国 1688 年宫廷政变后,由议会于 1689 年颁布了《权利法案》,使英国逐步建立起以议会内阁制为显著特点的君主立宪政体,为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3)近代史上,西方各国逐步建立起了代议制民主制度。因国情差异,各国的政治制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试分析导致英、美两国代议制民主不同形式的原因。(8 分)材料三 法律与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应该互相结合,统一发挥作用。——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4)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律与政治制度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4 分)9参考答案1.A 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礼乐制度。根据题干信息,“九是古代最高统治者的专属数字”,可知,“九”象征着等级和地位,这是礼乐制度的典型特征,故本题选 C。 3.C【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商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信息“买卖昼夜不绝”可知 A 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材料信息“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可知 B 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政府对商业的管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 项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根据“昼夜不绝”可知 D 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 4.C【解析】由题干中“陆九渊”“鹅湖”可知诗中所述为陆九渊和朱熹进行学术辩论的“鹅湖之会”。由“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结合理学和心学的相关知识可知“易简”和“支离”的具体所指,C 项正确。 5.D【解析】古代皇帝崇敬上天,筑坛向天祈福,是因为他们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人与天之间是息息相关的。这体现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故 D 正确。“天行有常”是荀子的唯物思想,“人法地,地法天”是老子的自然法度思想,“大一统”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6.B【解析】材料反映了政府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生产,减少农产品过剩,从而稳定价格,故选 B 项。A、C、D 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7.B【解析】“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一种反映,由此可见争鸣的核心是重建社会秩序。 8.B【解析】本题考查清朝的政治制度。依据材料中“士习不端,结社订盟……相煽成风,深为可恶,著严行禁止”“人臣分立门户,私植党羽,终必祸及身家”可知,清朝统治者禁止官吏结党营私。故选 B 项。材料中并没有提到皇权争斗、汉族知识分子反满 情绪、官吏腐败等问题,故排除A、C、D。 109.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由材料信息“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可以看出,其反对迷信,将其与新文化运动的反封建结合起来,故 B 项正确。天演论是维新变法时期的思想,《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故 A 项错误。自由和民主与此题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到马克思主义,故 D 项错误。10.D【解析】本题考查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 世纪时,荷兰凭借发达的 对外贸易和强大的商业船队,成为当时的贸易强国,故 D 项说法正确。A、B、C 三项说法与荷兰无关,可以排除。 11.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罗斯福新政。从题干中时间“1939—1945 年”可以判断是二战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罗斯福新政开创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政府加强对经济全面管制,加上战备物资需求的刺激使得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激增,故 A、B、C 三项表述正确;D 项“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12.D 13.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材料反映出苏联的重工业发展迅速,而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业发展缓慢,这反映出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A 项错误,B 项正确;忽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从根本上是由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决定的,C 项错误;苏联的科技和工业水平在世界上领先,D 项错误。14.C15.B【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材料中的时间 1921 年到 1935 年可以看出,这是指的中共成立之后的 15 年,中共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而 1935 年遵义会议是中国成熟的标志,B 项符合题意;五四时期是 1919 年开始的,排除 A 项;国共对峙走向抗战是 1927 年到 1937 年,排除 C 项;D 项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排除 D 项。16.A11【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郡县制的推行,中央把选官任官权收归中央,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科举制的实行把选官权从地方门阀收到中央,也起到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故选择 A 项。17.C【解析】本题考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根据题干材料信息“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表明中书省兼顾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故 C 项正确。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扩大地方自主权、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在材料中均没有涉及,故排除 A、B、D 三项。18.D【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计划经济体制下 ,企业的所有经营行为都由政府控制,企业效益好坏与企业自身关系不大。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成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一时很难适应市场经济,故其比较茫然,答案选 D。A 项与史实不符,B、C 两项在材料中看不出来。19.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注意题干要求“主要特征”。根据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 1870—1900 年企业数不断减少而其他数据却大幅度上升,由此得知美国钢铁业垄断的产生。再结合所学知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垄断,故 B 项符合题意;A、C、D 三项只是对材料表面的反映,故排除。20.C【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图片中天子、诸侯、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既是政治上的隶属关系,又存在家族上的血缘关系,把家和国紧密的 结合在一起,C 符合题意。21.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各种社会学说。人文主义主张重视人和人性;空想社会主义主张建立一个没有资本主义弊端的理想社会;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干预经济。故本题选 D。22.B【解析】“免死牌”是封建特权的重要体现,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是君主专制下的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不会危及君主专制下的法律制度,②③正确,④错误。铁券是君主权力随意性的表现,并非法律制度,与君主专制加强无关,①说法不正确。故 B 项正确。23.D12【解析】康有为、严复、陈独秀等人都利用进化论来研究中国问题,与此吻合的是 D 项。A 项是洋务派的思想,其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排除;B 项的“创新”没有体现,排除;题干中体现的是陈独秀等人利用西学,而没有提到“西学中源”,排除 C 项;答案为 D。24.B【解析】B 项虽然也是王阳明的观点,但不是其“心学”的观点。25.(1)主张:孔子:以德治民;孟子“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2)思想: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意义、影响: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近代反专制民主革命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3)“质的飞跃”:明确反帝。新发展: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4)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民本思想。第(1)问,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各派思想中涉及民本的主张进行列举;从维护统治的角度分析出君与民之间的关系。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归纳出黄宗羲的主张;结合黄宗羲思想中反对君主专制的特色分析出意义和影响。第(3)问,对比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得出“质的飞跃”在于增加了反帝的内容;并从材料信息“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归纳出“新发展”。第(4)问,分析材料内容可知,科学发展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的根本利益。26.(1)特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不断增多,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扩大,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该组织中占有最大份额,取得了对该机构绝对的控制权。(2)布雷顿森林体系最初形成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都由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体现了战后初期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上的优势地位。如今,沃尔福威茨的被迫辞职,凸现了美欧矛盾和美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地位受到了挑战,同时也让美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成员国数量的急剧增加和各国份额的不同概括出影响范围及控制权等方面的信息。第(2)问从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到被迫辞职这一变化联想到美国地位的变化。 1327.(1)进步意义:《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法律条文比较明晰,审判、量刑都有法可依,使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法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2)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于 1787 年由制宪会议制定并通过了美国 1787 年宪法,形成了以三权分立和总统制为显著特点的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原因:英国君主专制的历史比较悠久;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是通过资产阶级与王权、贵族的妥协而实现的(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英国建立代议制民主所依据的思想是早期启蒙思想,这种思想大多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美国确立总统制共和制的原因:美国没有君主制、贵族制的历史传统(没有经历封建社会);通过独立战争推翻英国殖民统治而走上代议制民主道路;建国初期面临州权主义对中央政府的威胁;理论基础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人民主权”“三权分立”思想。(4)规范人们行为,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统治,巩固国家政权;保障公 民权利,促进民主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解析】第(1)问要围绕“当时”这一时间限定,“进步意义”从本题题引发散思考,从法律的发展和对社会秩序的调整等方面归纳。第(2)问要对示例的模式理解透彻,体会其评述的角度,评价史实一般要一分为二,但示例仅从积极作用上归纳,所以本问可以不揭示其历史局限性。第(3)问“原因”要依据前面的提示,即从各自国情上分析。第(4)问“作用”是中心词,“法律与政治制度”是答题的知识依托,“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是限制词,把握住这几个方向,言之成理即可。【备注】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