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件+习题)(打包10套)新人教版选修3.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件习题打包10套新人教版选修3.zip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件习题打包10套新人教版选修3.zip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_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201608190185.ppt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_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限时特训新人教版选修320160819012.doc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_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高考研析新人教版选修320160819011.doc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201608190186.ppt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限时特训新人教版选修320160819014.doc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高考研析新人教版选修320160819013.doc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3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及和平与发展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201608190187.ppt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3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及和平与发展限时特训新人教版选修320160819016.doc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3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及和平与发展高考研析新人教版选修320160819015.doc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201608190188.ppt
  • 全部
    •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_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201608190185.ppt--点击预览
    •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_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限时特训新人教版选修320160819012.doc--点击预览
    •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_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高考研析新人教版选修320160819011.doc--点击预览
    •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201608190186.ppt--点击预览
    •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限时特训新人教版选修320160819014.doc--点击预览
    •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高考研析新人教版选修320160819013.doc--点击预览
    •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3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及和平与发展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201608190187.ppt--点击预览
    •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3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及和平与发展限时特训新人教版选修320160819016.doc--点击预览
    •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3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及和平与发展高考研析新人教版选修320160819015.doc--点击预览
    •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201608190188.ppt--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选考部分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 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板块一 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 板块二 互动探究 ·分层突破1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限时特训 新人教版选修 3温馨提示:本套题共 4 小题,分值 100 分,做题时间 30 分钟,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1.[2015·武汉四调]材料 20 世纪初,民族主义已发展成为一种威胁欧洲安全的运动,其中有大塞尔维亚运动、泛斯拉夫运动、泛日耳曼运动、法国复仇运动及青年土耳其党革命。……欧洲因而分裂成两大敌对集团,地区事件演变成国际纠纷。1919 年 9 月 11日,美国威尔逊总统在圣路易发表演说:一战“是一场商业和工业的战争,而不是一场政治战争” 。中国之所以参加“一战” ,是因为晚清以来,中国日益边缘化,精英们在新的国际体系下寻求国家认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中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历史机遇——若中国加入一方成为战胜国,必然有资格参加战后重新安排世界的和会,挽回半个世纪以来丧失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一战对中国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并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逐渐凸显。中国战后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使部分精英对西方的失望情绪日增,转而效仿刚刚爆发了十月革命的俄国。以俄为师,继续寻求国际化,几乎影响了后来中国六十年的政治走向。——摘编自《一战全史》 《中国与大战》等(1)根据材料,从原因方面,指出欧洲国家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参战的相似之处,并说明不同点。(15 分)(2)有学者说,一战是 20 世纪中国的一个转折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思潮方面归纳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10 分)答案 (1)相似之处:民族主义推动。不同点:欧洲国家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于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争夺世界市场和世界殖民霸权的矛盾激化。中国参战因于半殖民地国家的地位和社会精英的推动。(2)社会精英对西方制度失望;向欧美学习的政治思潮逐渐被以俄为师取代;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开来。(若答出“新文化运动全盘西化的宣扬被中西文化互补的观念所替代”同等给分)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20 世纪初,民族主义已发展成为一种威胁欧洲安全的运动”和“必然有资格参加战后重新安排世界的和会,挽回半个世纪以来丧失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等信息概括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欧洲国家和中国参加一战的目的、结果等回答。第(2)问,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入手,联系一战后中国社会思潮的变化,从社会精英态度的转变、以俄为师和先进思想传播等方面回答。2.材料一 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永久和平是一个梦,并且还不是一个美梦,而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德军参谋总长毛奇材料二 两年半以来,盟军(指德、奥、保、土军队)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显示了2他们的不可摧毁的力量。他们是为了捍卫他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而被迫作战的。……但是,同时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他们建议现在就开始和平谈判,尽管有了和平与和解的建议,斗争仍然要继续下去,直到胜利为止。而同时在人类和历史面前将声明不负任何责任。——摘编自 1916 年 12 月 12 日《德国政府和平建议》(1)材料一体现了怎样的战争观?其主要意图是什么?(12 分)(2)对战争的责任问题,材料二中德国是如何看待的?你如何看待一战的性质?(13 分)答案 (1)观点:战争能重新安排世界秩序;战争能发展人类的高尚品德。意图:歌颂与美化战争,宣扬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2)看待:德国认为“盟军为了捍卫他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而被迫作战” ,因此“不负任何责任” 。性质:一战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从战争目的看,战争双方都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抢占殖民地;从战争以后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来看,两次会议都是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对战争的态度。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信息“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 “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等概括;第二小问在第一小问答案的基础上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信息“为了捍卫他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而被迫作战” “不负任何责任”等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3.材料 日本自 1914 年对德宣战以来基本上没有受到损失。它占有了德国在中国胶州湾地区的地位,取代英法发展了自己的海外贸易,而这两国当时正进行着生死搏斗。日本在和会上发现自己处于与欧洲国家没有领土争端的有利地位。它获得了德国在太平洋的一些领地,包括后来对日本经济、政治、军事扩张很有用的基地,从而使远东的平衡有利于它这样一个国家——它在 1905 年曾打败俄国,第一次使非白人国家战胜白人国家。当美国人主要关注大西洋时,日本却成了太平洋和东亚的一个强国,很快就为建立在其控制下的“共荣圈”奠定了基础。虽然这两国的利益地区不同,但已能预感到它们之间最终可能发生冲突。——摘编自马塞尔·博多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百科全书》(1)根据材料,指出日本在一战中所获得的利益。(10 分)(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对后来东亚—太平洋地区政治局势产生的影响。(15 分)答案 (1)利益:攫取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取得德国在太平洋的一些殖民地;发展了海外贸易。(2)影响:日本从中国和太平洋地区获得的利益,为日本在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进一步侵略奠定了基础;日本在东亚及太平洋势力的扩张,损害了美国等国的利益,使美日矛盾激化并最终走向对抗。解析 第(1)问, “利益”可根据“占有了德国在中国胶州湾地区的地位” “发展了自己的海外贸易” “获得了德国在太平洋的一些领地”等信息概括得出。第(2)问, “影响”可根据材料信息“为建立在其控制下的‘共荣圈’奠定了基础” “它们之间最终可能发生冲突”3和所学知识分析得出。4.[2015·昆明一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在凡尔赛条约中,协约国曾宣布,严厉裁减德国军备的目的是“推动所有国家普遍限制军备成为可能” ;同时根据国联盟约第 8 条,国联成员国承诺“为了维持和平,要求把国家的军备减少到足以保卫国家安全的最低限度” 。在裁军领域中赢得的第一个胜利是在华盛顿会议上,主要海军大国的海军吨位和比例为明确的数字计划所限制。它使国联能够在陆军编制的所有重要问题上运用同样的原则。 “有效地促进国联盟约第 8 条规定的裁军”成为国联成员国加入国联的重要条件,依此规定,德国坚持要求其他国家必须裁军。国联裁军会议最终于 1932 年 2 月召开,会上德国代表团自始至终地坚持其他国家必须裁减军备到凡尔赛条约的水平或承认德国重整军备的权利,否则德国将退出国际裁军大会。当时,正值经济危机的高峰和日本最激烈地进攻上海的时候,任何人都已明白,国联十多年的裁军努力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消失殆尽了。——摘编自 E·H·卡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国际联盟裁军的背景。(12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国联“裁军努力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消失殆尽”的因素。(13 分)答案 (1)背景:巴黎和会严厉制裁战败国,巩固战胜国的军事优势;国际社会对一战的反思,和平主义思潮的兴起;一战后各国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2)因素:经济危机激化了各国争夺世界市场的矛盾;各国出于维护自身利益,难以达成裁军共识;国联对日本侵略中国的行为采取绥靖政策;德国对单独限制其军备强烈不满。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严厉裁减德国军备” “为了维持和平” ,并结合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从一战后严厉制裁战败国、战后和平主义思潮、战后军备竞赛三方面概括背景。第(2)问首先根据材料信息“德国代表团自始至终地坚持其他国家必须裁减军备到凡尔赛条约的水平” “经济危机的高峰和日本最激烈地进攻上海” ,从德日法西斯势力、欧美各国、国联三方寻找原因。1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高考研析 新人教版选修 3真题典例1.[2015·天津高考]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 ;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参加一战的目的是称霸东亚,无论是对德通牒、宣战诏书,还是首相演说,都只是借口,意在掩盖其参战意图,故 B 项正确。2.[2014·重庆高考]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14 年 7 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利用下开始发挥作用。——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根据材料,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以及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战客观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运动和民族经济的有利影响。答案 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印度成为英国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被骤然打断并引起很大混乱。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或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新高潮);使民族工业(或民族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解析 第一小问,据材料,从英国与印度的殖民关系角度分析归纳印度被卷入一战的原因,据材料信息,紧扣“直接后果” ,从经济、政治角度归纳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影响;第二小问紧扣“客观” “有利”等关键信息,迁移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与民族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分析归纳影响。考向分析备考 2017 年高考,应重点关注一战爆发的背景、影响和启示;重点掌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维持长久的原因及国联。仿真练习1.[2015·河南模拟]集体安全是一种保障所有国家生存与国际和平的制度。在这种机制下,每个参与国都认为破坏和平是对所有参与国共同的挑战,即参与国认为其他国家的2安全是所有国家的安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2)领海以外……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4)……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所需的最低限度。(5)对所有殖民地的要求做出自由的、坦率的和绝对公正的调整……(14)为了大小国都能够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美]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1918 年)不符合有关国家人民的愿望,不得改变他们的领土状况;所有国家的人民,愿意在何种形式的政府之下生活,都有权自由选择;……在公海上不受阻碍地自由地航行……任何国家如侵略威胁他人,则须解除其军备。——《大西洋宪章》(1941 年 8 月)材料二 既然大地上各个民族之间普遍已占上风的共同性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以致在地球上的一个地方侵犯权利就会在所有的地方都被感觉到;所以,世界公民权利的观念就不是什么幻想的或夸诞的权利表现方式,而是为公开的一般人类权利、并且也是为永久和平而对国家权利与国际权利的不成文法典所作的一项必要的补充。唯有在这种条件之下,我们才可以自诩为在不断地趋近于永久和平。——康德《论永久和平》(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大西洋宪章》比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在构筑集体安全方面更为务实。(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集体安全的认识。答案 (1)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企图通过建立国际联盟,在政治上干预与控制战后世界局势,参与瓜分世界。因此,它实际上是美国在战后企图冲出美洲、争夺世界霸权的总纲领。 《大西洋宪章》中对“所有国家”的强调,摒弃了意识形态的隔阂,有利于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抗击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 《大西洋宪章》公布之后签订的《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2)集体安全需要大国负责任地参与,需要各国建立彼此的信任;人类共同利益应高于国家、民族利益,要有世界眼光。2.[2015·保定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93 年,法俄两国签订《俄法协约》 。协约规定:如果法国遭到意大利的进攻,或俄国遇到德国和奥匈攻击,对方应以全力支援。1904 年英法两国签订协约。1907年 8 月 31 日,英俄签订协约,调整了两国在争夺殖民地上的矛盾。英、法、俄三国协约最后形成。材料二 第 1 条 缔约各方应个别地或集体地保证按照以下条款的规定,德国和比利时间、德国和法国间的边界领土维持现状,按照 1919 年 6 月 28 日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上述边界不受侵犯,以及上述条约……关于非武装地区的规定得到遵守。第 2 条 德国和比利时,同样德国和法国相互约定双方彼此不得攻击和侵犯并且在任何情况下彼此不得诉诸战争。 ——《洛迦诺公约》(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三国协约成立的背景。(2)分析三国协约成立、 《洛迦诺公约》签署分别对欧洲局势产生哪些影响。3答案 (1)三国同盟的成立,使法俄两国受到威胁,两国缔结了军事协定;伴随英德矛盾加剧,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调整与法俄两国的关系。(2)三国协约的成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最终形成,列强争夺世界的斗争更加激烈,加速了一战的到来。《洛迦诺公约》的签署:对改善法德两国的关系,稳定欧洲局势有积极意义;但公约使法国受到削弱,德国取得了与法国平等的地位,为其恢复大国地位,摆脱凡尔赛和约奠定了基础。解析 第(1)问,考查一战前协约国集团的成立,从一战前国际关系的变化、同盟国的成立以及英国传统政策的转变等方面分析。第(2)问,三国协约导致矛盾激化,最终一战爆发;《洛迦诺公约》则从一战后欧洲国际关系的变化,尤其是法德关系方面分析。选考部分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 2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 板块一 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 板块二 互动探究 ·分层突破1【金版教程】2017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限时特训 新人教版选修 3温馨提示:本套题共 4 小题,分值 100 分,做题时间 30 分钟,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1.[2014·山东高考]图一、二为二战后不同时期德国局势示意图。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分别说明图一、二所示局势形成的主要原因。(17 分)(2)概括指出图二所示局势的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 分)答案 (1)图一:二战后,为根除德国法西斯主义,分割战后利益,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决定,英、法、美、苏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实行分区占领。图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抗日益尖锐,美、英、法合并占领区,与苏占区对峙。(2)导致德国分裂;冷战加剧。解析 第(1)问,观察图片,紧扣 1945 年、1948 年两个时间,结合时代背景,分别说明两幅图所示局势形成的主要原因。第(2)问,据图判断局势,联系所学概括归纳其影响。2.[2016·河南模拟]材料 早在 1910 年,俄国科学家就发现了放射性现象。1941 年4 月,苏联驻纽约的情报机构向国内报告,西方最著名的物理学家正在讨论铀具有的巨大军事意义。其后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被任命为发展核计划的学术负责人。1943 年4 月,来自全苏的著名专家开始了研制工作。1945 年 8 月,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决议,着手研制原子武器,以打破美国的垄断。斯大林对库尔恰托夫说:“请说出您需要的一切帮助,您不会遭到拒绝的。 ”苏联部长会议成立了直属部长会议的管理总局负责研制工作。参加这项工作的人员达数十万之多。一位参与者写道:“我们能够团结一致,首先是给我们提供了相当优越的科学工作条件。其次,是内心的感觉,即击败法西斯德国后,我们同最强大敌人的对抗仍没有结束。 ”1949 年 8 月,苏联第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摘编自[俄]亚·维·菲利波夫《俄罗斯现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制定和实施原子武器研制计划的背景。(10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原子武器研制成功的条件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积极作用。(15 分)2答案 (1)西方制定并实施发展原子武器计划;战争后期盟国内部矛盾显现;美国垄断原子弹;冷战氛围逐渐加强,危机意识强烈。(2)条件:具有相关科学研究基础;国家高度重视,设有专门领导和研究机构;举全国之力研制。积极作用: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核战争的发生;巩固了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地位,有利于世界格局的稳定。解析 第(1)问,据材料中的“1943 年”和“打破美国的垄断”等信息,从西方研制原子武器、美苏矛盾出现等角度概括背景。第(2)问,从相关科学的研究、国家的重视等角度分析条件;从打破美国的核垄断、稳定世界格局等角度分析积极作用。3.[2015·课标全国卷Ⅱ]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英军节节败退。1942 年 2 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围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滇缅公路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1943 年 10 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腹背受敌,溃败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 40 余万人,伤亡接近 20 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15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10分)答案 (1)日军大举进攻东南亚,美、英处于守势;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已形成;中国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2)军事意义:消灭了日军有生力量;保存了盟军反攻的实力;打通了中外国际交通线。政治意义:表现出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解析 第(1)问要联系整个二战的进程和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进行归纳,注意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时间“1942 年 2 月” ,直接归纳出该时间之前的战略态势即可。第(2)问军事意义要从对中国和盟军两个方面作答,政治意义主要从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等角度分析作答。4.[2015·湖南十三校二联]材料一 1979 年,苏联日益担心阿富汗形势可能会给苏联本国南部穆斯林人口带来不安因素。实施南下战略,实现在印度洋寻求暖水港和出海口并切断欧洲和远东的联系。勃列日涅夫不希望自身南部边境出现一个不受控制的阿富汗,决意除掉阿明。苏军入侵导致阿富汗有约 100 万人死于战火,600 万人被迫离开家园,沦为难民。苏联先后投入了 70 万人的兵力,耗资 500 亿美元,约 6.5 万人伤亡。……最近的3一项民意调查显示,54%的俄罗斯人认为,出兵阿富汗是“政治冒险” 。……1980 年,联大特别会议通过《要求外国军队无条件和全部撤出阿富汗》的决议。以后历届联大上,苏联都遭到各国的强烈谴责,要求苏军撤出阿富汗,实现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在阿富汗人民的顽强抵抗和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下,1989 年 2 月,苏军按照协议规定全部撤出了阿富汗。——摘编自《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材料二 2001 年 9·11 恐怖袭击后,美国认为阿富汗是基地组织恐怖分子的藏身之地,在不到一个月之后发起报复性战争。美军以强大兵力入侵阿富汗,攻击基地组织武装分子以及为这些武装分子提供庇护的塔利班政权。美军入侵虽使塔利班政权被迅速击溃。但在此后的多年里,基地组织恐怖分子的袭击活动有增无减。11 年来,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投入了 1.3 万亿美元,美国公众对美军在阿富汗的支持率降到了 11 年来的最低点。60%的美国公民认为,阿富汗战争的耗费不值得,每三个美国人中就有两个赞成更快从阿富汗撤军。阿富汗战争成了美国真正的“长期难题”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入侵阿富汗的主要原因及对苏联自身的影响。(16 分)(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美苏发动的对阿战争的本质特点有何一致性,共同影响有哪些。(9 分)答案 (1)原因:阿明政权威胁苏联利益;实施南下战略,寻求暖水港;与美国争霸;阿富汗具有重要战略位置。影响:招致国际社会一致谴责,陷入外交困境;军费开支巨大,加重经济困难;导致大量人员伤亡,人民不满加剧;国家逐步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埋下解体隐患。(2)一致性:霸权主义的侵略行径。影响:都给阿富汗人民带来深重灾难;都给本国带来巨额战争消耗,加重了财政负担,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进而加剧本国的政治、经济危机;都招致本国人民反对与国际社会谴责。解析 第(1)问从材料信息看,苏联认为阿富汗对其不利, “实施南下战略,实现在印度洋寻求暖水港和出海口” ,联系美苏争霸,结合地缘政治等信息回答“原因” 。从材料中军费开支、人民态度、国际社会的谴责和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第(2)问从材料信息看,这两次战争都是霸权主义的侵略行径。从战争对交战双方的影响入手,联系国际社会的态度等回答。1【金版教程】2017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高考研析 新人教版选修 3真题典例1.[2015·课标全国卷Ⅰ]材料 1940 年 6 月,当法国政府战败投降之际,戴高乐将军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向法国人民发出了坚持抵抗的号召。他通过英国电台多次向法国人民发表演讲,指出法国输掉了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法国并不是孤立的,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它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在英国政府帮助下,戴高乐重新组建了法国军队,并且很快投入到盟国在非洲和欧洲战场的战斗中。1941 年 9 月,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成立,1943 年改组为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并与各盟国建立了外交联系。1944 年 6 月,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组为法国临时政府。诺曼底登陆后,法军与盟军一起参加了解放法国的战斗,并在盟军协助下解放了巴黎。1944 年 10 月,英、苏、美等国先后承认了法国临时政府。联合国成立后,法国和美、英、苏、中一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摘编自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将军号召法国人民坚持抵抗所持的理由。(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法国复兴的历史经验。答案 (1)自由法国的事业是正义的,是为法兰西民族利益而战;法国本土虽然沦陷,但可以依托海外殖民地继续战斗;可以借助英美军事力量和经济援助。(2)具有战胜法西斯侵略的坚定信念;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与反法西斯盟国相互合作;依靠人民坚持军事斗争。解析 第(1)问,可根据“‘自由法国’运动” “没有输掉这场战争” “法国并不是孤立的” “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等分析概括。第(2)问,可从法国获得成功的做法(“向法国人民发表演讲” “戴高乐重新组建了法国军队” “法军与盟军一起参加了解放法国的战斗”等)中总结经验。2.[2015·山东高考]合作精神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留下的宝贵财富。图一为1937 年延安大礼堂悬挂的旗帜和标语,图二为 1945 年 11 月在哈尔滨建成的苏军烈士纪念碑,它们体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合作。2据图一和图二,结合中国抗战的史实,说明合作对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性。答案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衰弱到复兴的历史性转折。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对中国抗战的支援,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作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获取“两种不同类型的合作”的相关信息。由图一中的“中华民族解放万岁”和国共两党的旗帜可知,图一体现的“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国共合作;图二中的苏军烈士纪念碑体现了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合作。合作的重要性:国共合作的重要性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抗日战争所起的作用以及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方面作答;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合作的重要性从中国战场与世界战场的关系及合作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所起的作用方面综合分析作答。考向分析2017 年备考要关注“二战”的教训,绥靖政策、联合国等知识点,关注雅尔塔体系的演变,学会以史为鉴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些国际问题。仿真练习1.[2016·郑州模拟]材料一 下图为 1941 年流传于美国的海报《美国,睁开你的眼》 。画面中只有一个人的头部特写,他的眼睛被蒙住了,上面写着“一切照旧” ,而画面背景中象征着法西斯的乌云已笼罩在了他的头上。3材料二 1942 年 2 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兵役法修正法案》 ,废止了其中关于禁止派兵赴西半球以外的规定。到战争结束,美国陆军人数由战前的 500 万增加到 1000 万;海军由不足 50 万人增加到 460 万人,拥有的各类舰只由几千艘增加到 91000 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陆军航空队服役人数由 30 万增加到 230 万,作战飞机由 1500 架增加到70000 架。(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该海报在美国流传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征兵政策变化的原因及影响。答案 (1)二战全面爆发;美国面临法西斯战争的威胁;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倾向严重,对战争威胁无动于衷。(2)原因: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二战;《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影响: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增强;加速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为战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奠定基础。解析 第(1)问由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可知二战已经全面爆发,从材料一中的信息看,此时的美国面临着法西斯的威胁,但其并未意识到危险,联系此时美国对外政策的特点回答。第(2)问结合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相关知识回答“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参战对二战及二战后争夺世界霸权的影响角度回答。2.[2015·东北三校二模]材料一 二战后,以矜持著称的德国人,甚至会在田野里与野狗争夺一块发霉的马铃薯。通往农村的火车车厢外,常常扒满了前去觅食的逃票乘客。由于货币作用降低,买东西必须使用购货证,香烟成了抢手货,往往成为物物交换中的计量单位和不等值物品交换中的“找头” 。不少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对德国充满敌意,视其为不可救药者。而煤的供应停止,没有电,使得许多企业、工厂、学校以及其他国家设施被迫临时关门。德国进入真正的冬天。——摘编自《德国的灾难》材料二 欧根·科贡的《党卫队国家》一书,条理清楚地向读者揭示了党卫队的真相;雅斯贝斯的《罪责问题》一书,提出每个德国人都有道德罪行和抽象罪行,都应该进行深刻反思。联邦德国成立后,阿登纳以政府总理的身份呼吁“德国人民有责任作道德和物质上的补偿” 。1970 年,时任总理的勃兰特向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下跪,更是把忏悔文4化推到了顶点。战后初期,各地的小剧场、歌舞厅、报告厅等就开始涌现,仅柏林一地就有 2000 多个,大多没有暖气,饥肠辘辘的参与者在寒冷中听报告、看演出,乐在其中。同时法兰克福取代莱比锡成为国家图书出版中心,各地图书馆大增,短期内数量就翻了一番。——摘编自《战后德国经济复兴的原因》(1)依据材料一,如何理解“德国进入真正的冬天”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人类应该如何避免战争再次发生。答案 (1)物资短缺;道德下滑;经济秩序混乱;周边国家敌视情绪严重;能源短缺,企业停产等。(2)深刻反思战争;主动承担战争责任;摆脱狭隘民族主义;建立和平友善的民族文化;采取和平协商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答出其中三点即可)解析 第(1)问由材料信息可知,二战后,德国物资奇缺,经济萧条,周边国家对其充满敌意,能源缺乏、企业停产等,据此回答。第(2)问由材料二信息可知,战后德国有识之士对战争进行了深刻反思,联邦德国政府主动承担战争责任,结合战后德国为反思战争进行的努力以及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知识回答。选考部分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 3讲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及和平与发展 板块一 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 板块二 互动探究 ·分层突破1【金版教程】2017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3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及和平与发展限时特训 新人教版选修 3温馨提示:本套题共 4 小题,分值 100 分,做题时间 30 分钟,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1.[2016·湖北八校第二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图一发表于 1974 年,克罗克特笔下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狼狈地躺在“石油禁运”的油桶上,无奈地指着旁边的一位阿拉伯人说:“你可能会迫使我们做点什么!”图二发表于 1975 年,鲍勃·泰勒描绘的山姆大叔病得不轻,他拿起印有“欧佩克(OPEC)”字样的注射器往手臂上扎,并自言自语地说道:“嘿,伙计……就像我不在乎它的成本……我需要它。 ”1973 年 10 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当时西方国家大都表现了亲以色列的立场,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采取减产、禁运、提价、国有化等措施,迫使西方国家改变政治态度,以谋求结束以色列的土地占领和恢复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利。由此原油价格从之前的每桶不到 3 美元涨到接近 12 美元。为扑灭阿拉伯国家的反抗烈火,美国派国务卿基辛格到中东游说施压,但基辛格面对团结一气的阿拉伯国家也无计可施。尼克松惊呼:“我们正面临一场能源战!”禁运于 1974 年解除,但欧佩克采取额外措施提高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使得汽油的价格扶摇直上。(1)概括中东问题复杂的主要原因。(9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影响。(16 分)答案 (1)民族、宗教纠纷;领土、资源纠纷、冷战时期大国的干涉等。(2)石油武器的运用,在政治和经济上沉重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分化了西欧、日本与美国的关系;大大增强了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实力以及国际影响力;结束了战后西方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历史,致使西方国家经济出现衰退;由于燃料短缺,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石油危机促使西方国家逐步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同时积极寻求替代能源,发展节能与环保产业。解析 第(1)问据所学回答即可。第(2)问,要从政治、经济、生活多角度分析石油危机的影响,同时要兼顾对西方国家和阿拉伯国家的不同影响。2.[2016·吉林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今天用响亮而又清楚的声音对你们说:血和泪已经流够了,够了!我们2无意报仇,我们对你们不怀怨恨。我们和你们一样,是正常的人,是想建造房屋、种植树木、谈情说爱以及与你们一起生活的人。今天,我们正给和平一个机会……——1993 年 9 月 13 日以色列总理拉宾在华盛顿的讲话材料二 苏伊士运河战争发生在 1956 年,这时冷战已经开始。但这次战争中,美国明确表示不赞成英法以三国用武力解决问题,苏联支持埃及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的行动。美苏两国在联合国讨论有关停火和英法以撤军问题时,形成了绝无仅有的合作。材料三 “我左手持枪,右手拿橄榄枝,巴勒斯坦人追求和平,但请不要逼我用枪。 ”——巴勒斯坦国第一任总统阿拉法特(1)根据材料一回答,拉宾所说的“血和泪”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东地区的长期战乱和流血冲突。(13 分)(2)根据材料二,苏伊士运河战争对各方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如何认识巴以冲突?(12分)答案 (1)指的是纠纷与冲突给巴以双方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原因:历史原因:长期民族矛盾;宗教对立;领土和文化历史遗迹的归属纠纷等。现实因素:分治没有解决巴勒斯坦建国等问题;国际力量的介入,大国分别支持一方。(2)影响:对埃及:维护了民族利益,扫清了殖民残余。对中东:民族解放运动呈现高潮。对英法:国际地位削弱。对美苏:开始中东角逐,成为冷战新战场。认识:和平的政治途径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全面、公正、合理调解;解决巴以冲突的钥匙在巴以双方手中。解析 第(1)问,注意材料提供的信息“1993 年 9 月 13 日以色列总理拉宾”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血和泪”是指巴以冲突带来的危害。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原因:民族、宗教、领土、文化以及现实因素:没有解决巴勒斯坦建国等问题和大国的干预等角度回答。第(2)问, “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分别从对埃及、对中东、对英法、对美苏等角度回答。 “认识”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3.[2015·湖北四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给地球带来了更大的战争威胁,甚至是全球毁灭的威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有人问爱因斯坦: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使用什么武器?他的回答是:“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 ”材料二 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进行核军备竞赛,在战争边缘保持恐怖平衡,其他国家的核冲动大多被压抑。苏联解体后,美国凸显单极优势,近来更以单边主义政策谋求绝对安全,甚至不惜颠覆别国政权,由此引起与其敌对的国家的恐慌,导致核武器成为这些国家的“必需品” 。——以上材料均据互联网整理3(1)你如何评价材料一中“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观点?爱因斯坦说“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12 分)(2)材料二中的“恐怖平衡”是如何打破的?对以后国际关系的发展有何影响? (13分)答案 (1)观点一:同意。原因:1945 年 7 月,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分别投下原子弹,迫使日本于 8 月 15 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观点二:不同意。原因:原子弹对于二战的结束只是起了一个加速的作用,从根本上来说,二战的结束是法西斯势力与反法西斯力量此消彼长的结果。含义:核武器将毁灭人类文明。(2)打破:1991 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影响:两极格局瓦解后,两极格局下掩盖的民族、宗教、地区等矛盾公开化,局部和地区的冲突激化;美国企图独霸全球,推行单边主义,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进一步加剧了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敌对国家政权的颠覆政策,使受威胁国家纷纷寻求“拥核”以自保,使核武器逐步扩散。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解析 第(1)问,开放型问题,是否同意,言之有理即可,注意史论相结合;其含义依据材料上下文理解。第(2)问,考查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两极格局瓦解的影响,据材料和所学回答即可。4.[2015·石家庄模拟]材料一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现代恐怖主义有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的趋势。现盘点近年来几大恐怖袭击事件。1995 年 3 月 20 日,日本奥姆真理教在东京地铁站向日本普通民众释放沙林毒气,造成超过 10 人死亡,5000 多人受伤“9·11”恐怖袭击事件:2001 年 9 月 11 日发生在美国纽约和华盛顿,自杀式炸弹袭击者劫持民航客机撞向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造成超过 3000 人死亡。中国昆明火车站“3·01”严重暴力恐怖袭击事件:2014 年 3 月 1 日 21 时许,昆明火车站广场发生蒙面暴徒砍人事件,造成 29 人死亡、130 余人受伤,该案是暴力恐怖团伙阿不都热依木·库尔班所为。材料二 恐怖主义是指任何人以任何手段非法故意致使:(1)人员死亡或人体受到严重伤害;或(2)包括公用场所、国家或政府设施、公共运输系统、基础设施在内的公共或私人财产或环境受到严重损害;或(3)本条第 1 款第 2 项所述财产、场所、设施或系统受到损害,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根据行为的性质或背景,行为的目的是恐吓某地居民,或迫使某国政府或某国际组织实施或不实施某一行为。——《国际反对恐怖主义公约汇编》(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恐怖主义的特点。(10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15 分)答案 (1)暴力性;手段现代化;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以伤害无辜民众为目标);恐怖意图具有政治性;危害性大。(2)冷战结束后,被美苏争霸所掩盖的各种矛盾凸显;日益高涨的极端民族主义;历史上长期殖民统治的遗留问题;宗教极端主义的体现;邪教打着宗教旗号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激化国家间的矛盾;美国全球战略4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