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中语文 第2单元(课件+试题)(打包13套)新人教版必修5.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2017高中语文第2单元课件试题打包13套新人教版必修5.zip2017高中语文第2单元课件试题打包13套新人教版必修5.zip
2017高中语文第2单元单元目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520170303261.ppt
2017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第1课时针对性训练新人教版必修52017030327.doc
2017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第2课时针对性训练新人教版必修52017030328.doc
2017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520170303257.ppt
2017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第1课时针对性训练新人教版必修52017030329.doc
2017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第2课时针对性训练新人教版必修520170303210.doc
2017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520170303258.ppt
2017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6课逍遥游第1课时针对性训练新人教版必修520170303211.doc
2017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6课逍遥游第2课时针对性训练新人教版必修520170303212.doc
2017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6课逍遥游课件新人教版必修520170303259.ppt
2017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7课陈情表第1课时针对性训练新人教版必修520170303213.doc
2017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7课陈情表第2课时针对性训练新人教版必修520170303214.doc
  • 全部
    • 2017高中语文第2单元单元目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520170303261.ppt
    • 2017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第1课时针对性训练新人教版必修52017030327.doc--点击预览
    • 2017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第2课时针对性训练新人教版必修52017030328.doc--点击预览
    • 2017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520170303257.ppt--点击预览
    • 2017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第1课时针对性训练新人教版必修52017030329.doc--点击预览
    • 2017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第2课时针对性训练新人教版必修520170303210.doc--点击预览
    • 2017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520170303258.ppt--点击预览
    • 2017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6课逍遥游第1课时针对性训练新人教版必修520170303211.doc--点击预览
    • 2017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6课逍遥游第2课时针对性训练新人教版必修520170303212.doc--点击预览
    • 2017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6课逍遥游课件新人教版必修520170303259.ppt--点击预览
    • 2017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7课陈情表第1课时针对性训练新人教版必修520170303213.doc--点击预览
    • 2017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7课陈情表第2课时针对性训练新人教版必修520170303214.doc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第 4 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第 1 课时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C )导 学 号 26690100A.轻飏(yáng) 怡颜(yí)翳翳(yì) 眄(miǎn)B.熹微(xī) 流憩(qì)西畴(chóu) 惆怅(chànɡ)C.容膝(qī) 出岫(yòu)耘耔(zǐ) 棹(zhào)D.遐观(xiá) 壶觞(shānɡ)窈窕(tiǎo) 东皋(ɡāo)【解析】 膝 xī,岫 xiù。2.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D )导 学 号 26690101A.①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B.①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②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C.①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②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D.①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②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解析】 连词,表修饰。A 项①助词,无实义;②语气词,表反问。B 项①相当于“而” ;②“把” ,介词。C 项①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②助词, “的”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C )导 学 号 26690102①幼稚盈室,瓶无储粟②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③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④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⑤抚孤松而盘桓⑥悦亲戚之情话⑦既窈窕以寻壑⑧善万物之得时A.①②③ B.④⑥⑧2C.②⑤⑧ D.⑤⑥⑦【解析】 ①幼稚:古,小孩儿;今,形容经验不足或头脑简单。③自然:古,坦率不做作;今,自然界,天然的:④顺心:古,顺遂了心愿;今,称心如意,符合心意。⑥情话:古,指知心话;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⑦窈窕:古,指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B )导 学 号 26690103例:遂见用于小邑A.相见常日稀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风吹草低见牛羊D.孟子见梁惠王【解析】 例句和 B 都当“被”讲。A.见面,C.同“现” ,显露,D.拜见。5.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B )导 学 号 26690104例句:生生所资,未见其术A.园日涉以成趣B.或命巾车,或棹孤舟C.乐琴书以消忧D.携幼入室,有酒盈樽【解析】 名词动用。A.名词作状语;C.形容词的意动;D.形容词活用作名词。6.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导 学 号 26690105A.既自以心为形役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C.农人告余以春及 D.乐夫天命复奚疑【解析】 A 是被动句,其余是倒装句。7.对下列文言句子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导 学 号 26690106A.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这句揭示了作者辞官归家的根本原因。B.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写出了作者接近家门时狂喜飞奔的样子。C.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作者借松菊明志,表现了他清高的人格。D.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表现了作者与世俗官场的决裂,态度非常坚定。【解析】 A 项中的句子并没有揭示陶渊明辞官的根本原因。8. “归去来兮”一语全文两现,对其用意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D )导 学 号 26690107A.第一段首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 ,让人感觉他此志已定,此意已决。B.第三段首句进一步宣言,我不仅要弃官归隐,而且还要和当道者断绝交流。C.第一句“归去来兮”引出从“归”至家的情景的描写,第二句“归去来兮”引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3D.两句“归去来兮”以抒情句式既表达出对短暂的“适俗”经历的反省和“迷途知返”的决心,也流露出作者内心的矛盾和痛苦。【解析】 最后一句不对。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 9~12 题。 导 学 号 26690108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9.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A.①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②故便求之B.①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②遂见用于小邑C.①悟已往之不谏 ②怀良辰以孤往D.①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②既窈窕以寻壑【解析】 A.①朋友,②所以;B.①发现、找到,②表被动,被;C.①过去,②前往;D.寻找。10.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A.①诸侯以惠爱为德 ②登东皋以舒啸B.①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②善万物之得时C.①因事顺心 ②于今无会因D.①于时风波未静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解析】 A.①把……作为,②来;B.①代词,②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①因为,②机会;D.介词,在。11.以下六句话分为四组,能够反映陶渊明对官场厌恶、鄙弃态度的一项是( C )①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②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③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④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⑤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⑥生生所资,未见其术A.①③⑤ B.②④⑤C.②③④ D.②⑤⑥12.下列对陶渊明“就官” “去官”的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B )A.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因,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B.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如果不是“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他是绝对不会去做4彭泽令的。C.陶渊明辞官最根本的原因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D.当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解析】 从“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可知是为生活所迫。1第 4 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第 2 课时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D )导 学 号 26690110A.惆怅 乃赡衡宇 来者可追 风飘飘而吹衣B.僮仆 载欣载奔 崎岖经丘 登东皋以抒啸C.耘籽 迷途未远 稚子候门 泉涓涓而始流D.窈窕 三径就荒 或棹孤舟 临清流而赋诗【解析】 A.赡—瞻;B.抒—舒;C.籽—耔。2.对下列短语中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C )导 学 号 26690111A.田园将芜(荒芜) 乃瞻衡宇(世界)三径就荒(近于) 有酒盈樽(满)B.引壶觞(拿来) 审容膝(仔细看)策扶老(拄着) 矫首遐观(举,抬起)C.息交绝游(断绝) 出岫(山穴,小峰)田畴(田地) 巾车(车帷)D.寻壑(山沟) 耘耔(除草)东皋(高敞地) 聊乘化(姑且)【解析】 A.宇:屋檐;B.审:觉察;D.耔:培苗。3.下列对“以”的用法和意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D )导 学 号 26690112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②舟遥遥以轻飏③农人告余以春及④家叔以余贫苦A.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也相同。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也不同。【解析】 ①介词,让;②连词,而;③介词,把;④介词,因,因为。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导 学 号 26690113A.舟遥遥以轻飏(遥远的样子)B.景翳翳以将入(阴暗的样子)C.泉涓涓而始流(细水慢流的样子)D.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心神不定的样子)2【解析】 遥遥:漂摇放流的样子。5.下列表述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D )导 学 号 26690114A.开篇破空而来,喊出久郁心中的志向:“归去来兮!”再回首在官时日,作者用“心为形役”的痛苦自责之词,做了精辟的总结。B.小舟轻飏,衣袂飘飘,写尽归家的欢愉,与“惆怅而独悲”的在官心境形成鲜明对比。C. “松菊犹存”似说坚贞芬芳的节操仍在, “出岫”之云, “倦飞”之鸟,犹言做官本来无心, “流憩” “遐观” “盘桓” ,其实是作者遗世独立生活的写照。D.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作者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奔走以求荣华富贵,也不期望得到皇帝的器重赏识,而是回归田园,乐天知命享余生。【解析】 “帝乡”在这里指仙境,而非皇帝的器重赏识。6.下列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D )导 学 号 26690115A. “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有人干脆称“辞”是一种抒情赋。B. “归去来兮”中的“来” “兮”都是语气助词,强调了作者摆脱仕途羁绊的决绝态度和向往田园安适生活之情。C.本文是陶渊明 41 岁辞去彭泽令归田之初所作。D.本文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后世的影响是很积极的。【解析】 宣传了乐天安命的思想,有消极影响。第二 单 元第四 课 归 去来兮辞 并序1 经 典晨 读2 高考 导 航3 学 习 目 标4 课 前 预习5 进 入 课 堂6 课 时 作 业经 典 晨 读送魏万之京李 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作者背景 】李 颀 (690- 751),曾寓居 颍 阳 (今河南登封 )。 偶尔出游东西两京,结交著名文士。开元二十三年及进士第,不久任新乡尉。经五次考绩,未得迁调,因辞官归东川。李颀在唐代诗坛地位颇高,诗作多为边塞诗,其中较著名的是 《 古从军行 》 。代表李颀诗歌创作风格成熟的是七言歌行 《 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 》 。在唐代诗人中,李颀是第一位以诗成功刻画人物性格的人。其中所写人物的狂傲精神,正是诗人自身心态的反映,与诗风的豪爽俊丽、雄健磊落高度吻合。魏万,号王屋山人,后改名魏颢,是李颀的晚辈朋友。他不但与李颀情谊甚厚,与李白等诗人也有交往。李白诗集中,也有 《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 的长诗。李颀的这首诗,是为送魏万西赴长安而作。【 主旨感悟 】这 首 诗 开篇点出出 发 前的景致:微霜初落,深秋 萧 瑟。 颔联 写离愁,写游子面对 云山黯然神 伤 。 颈联 介 绍长 安秋色,暗寓此地不可久留。尾 联 以 长 者 风 度,嘱咐魏万, 长 安 虽乐 ,但不要虚 掷 光阴,要抓 紧时间 成就一番事 业 。至此,全 诗 中 诗 人那溢 满 的真 挚 感情,以及 对 晚 辈诗 友殷切的希望和 发 自肺腑的嘱托,表达得淋漓尽致,引人共 鸣 。【 艺术鉴赏 】全 诗 善于 炼 字造句,且叙事、写景、抒情交 织 ,由景生情,引人共 鸣 。“朝 闻 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游子,指魏万。 这 两句,先写 诗 人黎明时 分送魏万启程,后 补 叙魏万是昨夜才渡 过 黄河与 诗 人相 见 的。可 见 二人相 见匆匆,以及魏万赴京行路之急。 “微霜 ”二字,点明 时 令是天降薄霜的深秋 时节。开始两句融叙事与写景于一体,将事情的 缘 由、 经过 以及 时间 、地点交代得一清二楚。作者想像魏万在途中将要遇到的各种情景和心中的感触。 “鸿 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 过 。 ”秋去冬来, 鸿 雁南 飞 ,失群的孤雁, 发 出一声声嘹唳的哀 鸣, 让 人不忍再听。在他 乡 游子听来,不禁触景生情,倍感凄凉, 乡 思之苦更加深切,仿佛那失散的 鸿 雁就是自己,到 处 漂泊游 荡 ,前途渺茫。作者用 “不堪 ”修 饰 “愁里听 ”,使 读 者愈加感受到游子愁思郁 积 、愁上加愁的心情。此刻,在作者的心目中,云山是那 样 的凄冷,百草凋零,疾 风 落叶,一步一步从 这样 的凄景中涉 过 , 岂 能不 让 人愁苦 难 耐?“关城 树 色催寒近 ”,魏万此去,途 经 函谷关和潼关。潼关是重要的 军 事要塞,过 了潼关,表明已出塞很 远 。作者 这 里运用 拟 人化手法, 说 “树 色催寒近 ”,似乎是 说 ,城 头 那枯黄的 树 叶在催促 严 寒快点到来。天气冷了, 树 叶黄了, 树 叶的枯黄反 衬 出季 节 的 变 化。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般来 说 ,天气凉不易看 见 ,而 树 叶黄却是一目了然。 “御苑砧声向晚多 ”,月夜里家家 户户捣 衣,那 咚咚 的砧声,又能引人 产 生一种幽怨惆 怅 的感 觉 ,令他 乡 游子的心中生出思 乡 的 浓浓哀愁。最后一 联 : “莫 见长 安行 乐处 ,空令 岁 月易蹉跎。 ”这 既是 长辈对 晚 辈 的关心爱护 ,又是 过 来人 对 后来者的告 诫 。繁 华热闹 的 长 安,曾使一些意志脆弱者沉湎于行 乐 ,一事无成,切不可学 习 他 们 啊!此 诗语 句凝 练 、含蓄,言有尽而意无 穷 。高 考 导 航【 解析 】 文言断句题要根据语法、虚词、句式等进行判断。 “为政有能声 ”总括曾公亮政绩, “窜他境 ”的主语是 “盗 ”, “至夜户不闭 ”照应 “能声 ”句, “使客亡橐中物 ”是一个完整句子, “殆 ”为句首虚词。故 B项正确。【 答案 】 B【 技巧 总结 】 文言文断句题解题六大技巧: (一 )读文段:做文言文断句题,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通读这个篇段,力求对其内容有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二 )找虚词:文言虚词 (特别是语气词 )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中常见的句首发语词有:夫、盖、惟、斯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 (欤 )、焉、耶 (邪 )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 (三 )察对话: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以 “曰 ”“云 ”为标志。 (四 )据修辞: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五 )辨句式: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比如: “…… 者, …… 也 ”是典型的判断句式:再如 “不亦 …… 乎 …‘ 其 …… 乎 ”“安 …… 哉 ”等固定句式。学 习 目 标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 创 作。2.感悟陶渊明返璞 归 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3.体会 “辞 ”的文体特征和 语 言特色。4.掌握文中出 现 的重点 实词 、虚 词 、特殊句式等文言文基 础 知 识 ; 积 累文中相关的古代文化常 识 。课 前 预 习1. 走近作者陶渊明 (365~ 427), 东 晋著名 诗 人, 一名潜,字元亮,私 谥 靖 节 , 浔 阳柴桑 (今江西九江 )人。出身于没落官僚地主家庭, 《 晋 书 》《 宋 书》 均 谓 其系陶侃曾 孙 ,后人亦有疑此 说 者。曾任江州祭酒、 镇军 参 军 、彭 泽 令等 职 ,因不能忍受官 场 的世俗 约 束,决心去 职归隐 。 (一 )知人 论 世,开 阔视 野长 于 诗 文辞 赋 , 诗 多描 绘 自然景色及其在 农 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 优 秀作品寄寓着 对 官 场 与世俗社会的 厌 倦,表露出 洁 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 扬 “人生无常 ”“乐 天安命 ”等消极思想者。其 艺术 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 胜; 语 言 质 朴自然,而又极 为 精 练 ,具有独特 风 格。 散文以 《 桃花源 记 》 最有名,而辞 赋 以 《 归 去来兮辞 》 最有名。 有 《 陶渊明集 》 。2. 了解背景陶渊明从 29岁 起,因 “家 贫 ”, “耕植不足以自 给 ,幼稚盈室,瓶无 储 粟 ”(《 归去来兮辞 》 并序 ),曾几度出仕,最后一次是 41岁 (405年 )时 出任彭 泽 令,在官80余日,因不愿 “为 五斗米折腰向 乡 里小儿,即日解 绶 去 职 ”(萧统 《 陶渊明 传》 )。在 这 13年 间 , 东 晋内乱迭起,到 处 腥 风 血雨,官 场 腐 败 ,人心 险恶 ,世风伪诈 ,哀 鸿 遍野。 处 在 这样动 乱、黑暗的 时 代,家道中衰的陶渊明, 虽 然有 过 “猛志逸四海 ”、 “大 济 于 苍 生 ”的宏 图 大志, 结 果也必然 “有志不 获骋 ”(《杂诗 》 之二 )。于是,他便 归隐浔 阳,开始了躬耕田园的生活。本文作于 405年,即作者弃官 归 田之初。文中抒写了作者辞官 隐 居的志愿和回 归 田园的感受,表示他不愿受官 场 生活的束 缚 ,不愿和一般庸俗的官僚相 处 ,但也流露出了人生无常、听天安命的消极思想。3. 陶渊明与菊陶渊明是最喜 欢 菊的 诗 人。他 归隐 后,家里 “秋菊盈园 ”(《 九日 闲 居 》 ),常 对菊而坐,采菊 东篱 。 诗 人在 《 和郭主簿二首 》 之二道出了 爱 菊的原因: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 此 贞 秀姿,卓 为 霜下杰。 ”诗 人笔下的菊像松一 样 傲霜而立,又像春花一 样 美 丽 多姿,在 严 霜的打 击 下,菊开得既芳香又有光彩。正是菊独特的 “贞 秀 ”品 质 令 诗 人 赞赏 不已。菊是 诗 人的自 喻 ,菊象征着 诗 人孤高傲世、超 尘绝 俗的个性品格。陶渊明 爱 菊 还 有另一个可提及的原因,即与菊的 药 用价 值 有关。 诗 人 说 : “酒能祛百 虑 ,菊 为 制 颓龄 。 ”服菊可以延年益寿,食菊、 饮 菊花酒,当是文人的雅事。陶渊明与菊已合二 为 一,一提起菊就想起陶渊明,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采菊东篱 下,悠然 见 南山 ”是常被人采用的两个典故。由于 这 两个典故与 归 田 隐 居有关, “菊 ”就与孤高傲世的 隐 士 结缘 了。后人用 这 两典,有的表 现隐 者的孤高个性和自得的生活,如唐温庭筠 赠给郑处 士的 诗 句 “醉收陶令菊, 贫卖 邵平瓜 ”;有的表 现对 仕途的 厌 倦, 对 田园生活的向往,如宋 赵 必的 《 宴清都 》 : “有秫田二 顷 ,菊松三径,不如 归 去! ”(二 )通 读 文本,疏通字 词mǐ dàn juànyú jiǎo rěnsì chóu yángxī shānɡ zhuóqì miǎn xiùyì chóu yǎohuánɡ zǐ2. 一 词 多 义(一 )虚 词结 构助 词 ,的助 词 ,用于主 谓结 构之 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不 译宾语 提前的 标 志,不 译助 词 ,不 译代 词 , 这第一人称代 词 ,我第三人称代 词 ,它去,往把因 为拿用按照来,表目的相当于 “而 ”认为连词 ,表并列,不 译连词 ,表 转 折,却连词 ,表修 饰 ,不 译连词 ,表承接,不 译连词 ,表 递进 ,并且动词 ,担任,做动词 , 酿 造介 词 ,被介 词 , 为 了错误不是不符合取 过 来,拿出拉开弓延 长 ,伸 长掉 转延 请拉, 牵退却1第 5 课 滕王阁序(第 1 课时)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C )导 学 号 26690127A.翼轸(zhěn) 瓯(ōu)越懿(yì)范 躬(gōng)逢胜饯B.崇阿(ē) 凫渚( zhǔ)萦(yíng)回 雕甍(ménɡ)C.舸(kě)舰 雨霁(qí)暇(xiá)日 天高地迥(jiǒng)D.多舛(chuǎn) 涸(hé)辙盛筵(yán) 梓(zǐ)泽【解析】 舸 ɡě,霁 jì。2.下列各组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C )导 学 号 26690128A.物华天宝 钟明鼎食 老当益壮 高山流水B.人杰地灵 鱼舟唱晚 穷且益坚 青云之志C.千里逢迎 天高地迥 桑榆非晚 白首之心D.高朋满座 萍水相逢 一介书生 俊采星弛【解析】 A.明——鸣,B.鱼——渔,D.弛——驰。3.指出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D )导 学 号 26690129A.Error!B.Error!C.Error!D.Error!【解析】 失路:比喻不得志。4.下列各组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D )导 学 号 26690130A.Error! B.Error!C.Error! D.Error!【解析】 A 项,前一个“望”作“声望” “名誉”讲;后一个“望”作“期望” “指望”讲。B 项,前一个“疏”作“条陈”讲,引申为“写作” ;后一个“疏” ,为古代的一种文体。C 项,前一个“霏”为动词,意思是“消散” “散开” ;后一个“霏”为名词,指林中的雾气。D 项,都作“盛大” “美好”讲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的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导 学 号 26690131例句: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2A.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B.范增数目项王C.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D.数吕师孟叔侄为逆【解析】 例句与 A.“数”都是名词, “定数” 。B.“数”读 shuò,副词,屡次、多次;C.“数”读 shǔ,列举;D.“数”读 shǔ,列举罪状。6.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 )导 学 号 26690132A.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B.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C.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D.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解析】 “猖狂”在句中是“狂放”之意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B )导 学 号 26690133①襟三江而带五湖 ②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③雁阵惊寒 ④四美具 ⑤谁悲失路之人 ⑥窜梁鸿于海曲⑦择善而从之 ⑧必固其根本 ⑨智者尽其谋 ⑩钟鸣鼎食A.①⑤⑨/②③④/⑥⑦/⑩B.①/②⑩/③⑤/④⑦/⑥⑧⑨C.①⑩/②④/③⑤⑨/⑥⑦⑧D.①/②⑩/③⑤/④⑥/⑦⑧⑨【解析】 ①意动;②⑩名词作状语;③⑤为动用法;④⑦形容词用作名词;⑥⑧⑨使动8. 《滕王阁序》多处用典,表意精练含蓄,根据文义,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导 学 号 26690134A.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两处用典,赞美了滕王阁所在地的物华人杰。其中, “龙光” “徐孺”是词语的减缩。B.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作者用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有班超那样的报国之志,但报国无门的心意。其中, “投笔”是词语的减缩。C.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谢家之宝树” “孟氏之芳邻”两个典故说明自己并没有谢玄那样的才华,因此也找不到孟母寻找的好邻居。D.他日趋庭,叨陪鲤对。典出《论语·季氏》 ,王勃在这里是说自己过些时候要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3【解析】 “谢家之宝树” “孟氏之芳邻”两个典故说明并没有谢玄那样的才华,却能在今天的宴会上结识各位名士9.对下列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导 学 号 26690135A.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汉代的豫章旧郡,现在称洪都府。这句是介绍滕王阁的所在地,由古及今,写名称的沿革,道出历史久远。B.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洪州在翼轸二星的分野,与庐山和衡山接壤。这句由天及地,写界域的广大,可见辖境的辽阔。C.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西控楚地,东连瓯越。这两句写洪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D.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物有光华,天有珍宝,宝剑的光气直射(天上)牛斗二星所在的区域;人有俊杰,地有灵气,徐孺子能在太守陈蕃家中下榻。这两句是说洪州有奇特的宝物和特殊的人才。【解析】 这两句写洪州形势雄阔,地处要冲。10.阅读王勃的《滕王阁诗》 ,完成(1)~(2)题。 导 学 号 69590039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1)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C )A.第一句点出滕王阁的形势:高阁临江;第二句写了滕王阁的现状:意兴阑珊。B.三、四两句中的“朝” “暮”和“云” “雨”是从宋玉《高唐赋》 “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化用而来的。这两句极写出阁之高,阁之静。C.第五句是写阁外的景象:阁外有一深潭,白云飘在空中,日影投入深潭,一切都显得那样寂静悠闲。D.最后三句的意思是:物象更换,星宿迁移,如今阁在而滕王不在;只有长江仍在奔流不息。(2)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 )A.一、二两句总起,三到六句以滕王阁为对象分层次地加以描写,最后以议论作结。全诗有总有分,首尾照应。B.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两句对仗极为工整和自然。C.最后一句以景作结,与李白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4D.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诗的基调虽然抑郁,但不消沉。【解析】 (1)“阁外有一深潭”错,滕王阁下临“赣江” 。(2)五、六句并非以滕王阁为描写对象。1第 5课 滕王阁序(第 2课时)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D )导 学 号 26690137A.星分冀轸 人杰地灵 台隍枕夷夏之交B.牛斗之虚 棨戟遥临 宾主尽东南之美C.家君做宰 紫电清霜 访风景于崇阿D.云销雨霁 遥襟甫畅 穷岛屿之萦回【解析】 A.冀—翼;B.虚—墟;C.做—作,清—青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C )导 学 号 26690138A.老当益壮(更加) 穷且益坚(贫穷)B.舸舰弥津(充满) 彩彻区明(云彩)C.遥襟甫畅(顿时,刚) 逸兴遄飞(迅速)D.时维九月(在) 家君作宰(宰相)【解析】 A.穷:困厄;B.彩:日光;D.宰:县令。阅读下面文段,回答 3~6 题。从“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到“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原文见课本。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D )导 学 号 26690139A.Error! B.Error!C.Error! D.Error!【解析】 A.①在,②比;B.①的,②去,C.①更,②将近;D.虽然。4.下列与例句对偶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 D )导 学 号 26690140例:披绣闼,俯雕甍A.东隅已逝,桑榆非晚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D.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解析】 都是动宾结构。5.下列对有关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导 学 号 26690141A.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两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B.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C.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2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天暮色之美。D.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解析】 “眼前所见之实景”不对。6.对文中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导 学 号 26690142A.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B.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C.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澈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D.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解析】 “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不对。第二 单 元第五 课 滕王 阁 序1 经 典晨 读2 高考 导 航3 学 习 目 标4 课 前 预习5 进 入 课 堂6 课 时 作 业经 典 晨 读滕王 阁诗王 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作者背景 】王勃 (约 650- 676),初唐 诗 人。 字子安, 绛 州 龙门 (今山西河津 )人。祖父王通是著名学者。王勃少 时 即 聪 慧 过 人,据 传 6岁 就会作文,有 “神童 ”之誉;14岁时应举 及第,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曾一度任虢州参 军 ;后来因 为受 牵连 犯了死罪,遇大赦免死革 职 。其父王福畴因受王勃 牵连 ,也从雍州司功参 军贬为 交趾令。不久王勃前往探 亲 ,渡海溺水,受惊而死。王勃与 杨 炯、 卢 照 邻 、 骆宾 王 齐 名,史称 “初唐四杰 ”。他 们 都力求革新当时 “争构 纤 微, 竞为 雕刻 ”的 齐 梁 宫 体 诗风 ,拓 宽诗 歌 题 材,表 现积 极 进 取、健康昂 扬 的精神,抒 发 政治感慨和 怀 才不遇的 愤懑 。王勃的 诗 主要描写个人生活,亦有少数抒 发 政治抱 负 、表达不 满 之作, 风 格 较为 清新。滕王 阁 是唐高祖之子滕王元 婴 任洪州都督 时 建造的,号称江南第一 阁 。唐高宗上元三年 (676), 诗 人 远 道去交趾探父,途 经 洪州 (今江西南昌 ),参与 阎 都督宴会,即席作 《 滕王 阁 序 》 ,序末附 这 首凝 练 、含蓄的 诗 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主旨感悟 】《 滕王 阁诗 》 写作者站在高 阁 上,俯仰 观 察 远 近景物, 兴 起天地 沧 桑、人世无常之感。作者以极其凝 练 的 语 言高度概括了 《 滕王 阁 序 》 的内容,表 现 了诗 人珍惜光阴、胸 怀 壮志、感慨 时 事的 积 极 进 取的人生 态 度。全 诗围绕 感 叹时 光流逝,生命不能 长 存的主 题 ,反复吟 诵 ,寄慨深 远 ,像是一位 历 尽人世 变 迁的老者 发 出的喟 叹 。【 艺术鉴赏 】1. 静 态 写景。“画 栋 朝 飞 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画 栋 ”“珠帘 ”,表 现 的是巧 夺 天工的人工美;朝云 缭绕 ,暮雨 飘 拂,呈 现 的是亦真亦幻的令人 叹为观 止的自然美。 “飞 ”“卷 ”二字,静中有 动 。只此二句,瑰 伟 奇特的滕王 阁 就矗立在眼前,令人神往。 韩 愈在 《 新修滕王 阁记 》 中就曾 赞叹说 : “愈少 时 , 则闻 江南多 临观之美,而滕王 阁 独 为 第一,有瑰 伟绝 特之称。及得三王所 为 序 赋记 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 观 而 续 之,以 书 吾 忧 。 ”2. 借景抒情。诗 的五、六两句, “闲 云潭影日悠悠,物 换 星移几度秋 ”,表面写景而 实为抒情。自在的白云, 悬 映在深深的潭水里,影影 绰绰 ,迎朝露,送秋 辉 。季 节景物在不知不 觉 中 转换 ,日月星辰在无声无息中移 动 , 诗 人在此以博大、永恒、无极的景象物候 衬 托人生短 暂 ,抒 发 白 驹过 隙、 时 不我待的 进 取激情和向上精神。而 诗 的意境宁静高 远 ,引人遐想。 “婉 丽 和平之 风 格自 见 矣! ”3. 中心突出。这 首 诗 一共只有 56个字,其中属于空 间 的有 阁 、江、 栋 、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 时间 的有日悠悠、物 换 、星移、几度秋、今何在, 这 些 词 融混在一起,却毫无叠床架屋的感 觉 。主要的原因是它 们 都 环绕 着一个中心 ——滕王 阁 ,而各自 发挥 其众星拱月的作用。唐 诗 多用 实 字 (即名 词 ), 这 与喜 欢 多用虚字 (尤其是 转 折 词 )的宋 诗 有着明 显 的区 别 。例如,三、四两句中,除了 “飞”字和 “卷 ”字是 动词 以外,其余 12个字都是 实 字,但两个虚字就把 12个 实 字一齐带动带 活了,唐人的善用 实 字, 实 而不 实 ,于此可 见 。高 考 导 航(2016年高考全国卷 Ⅰ )(原文在第四 课 )5.下列 对 文中加点 词语 的相关内容的解 说 ,不正确的一 项 是 (3分 )(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 阁 或政府首 脑 的含 义并不相同。B.建 储义为 确定 储 君,也即确定皇位的 继 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 长子 继 承制。C.古代朝廷中分 职设 官,各有 专 司,所以可用 “有司 ”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 官 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 为辽 ,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 生争端。【 解析 】 “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 …… 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范围缩小,应该是 “古代设官分职,事各有专司 ”,不仅仅是指 “朝廷中 ”分职设官,也不仅是 “朝廷中 ”的各级官员。【 答案 】 C学 习 目 标1.了解作者及 “序 ”的有关知 识 。2.了解 骈 文的文体特点。3. 积 累重要的文言知 识 ,提高 阅读 文言文的能力。课 前 预 习1. 走近作者王勃 (649—676) ,字子安, 绛 州 龙门 (今山西河津 )人,初唐文学家。王勃与 杨 炯、 卢 照 邻 、 骆宾 王以 诗 文 齐 名,并称 “王 杨卢骆 ”,亦称 “初唐四杰 ”。 王勃才 华 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 赞为 神童,向朝廷表荐, 对 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 (666)为 沛王李 贤 征王府侍 读 ,两年后因 戏为 《 檄英王 鸡 》 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 (672)补 虢州参 军 ,因擅 杀 官奴当 诛 ,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 贬为 交趾令。上元二年 (675),王勃南下探 亲 ,渡海溺水,惊悸而死。(一 )知人 论 世,开 阔视 野王勃的 诗 今存 80多首,多 为 五言律 诗 和 绝 句,其中写离 别怀乡 之作 较为著名。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写离 别 之情,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 邻 ”相慰勉,意境开 阔 ,一 扫 惜 别伤 离的低沉气息, 为 唐人送 别诗 之名作。王勃的 赋和序、表、碑、 颂 等文,今存 90多篇,多 为骈 体,其中亦不乏佳作。 《 滕王 阁序 》 在唐代已脍炙人口,被 认为 “当垂不朽 ”的 “天才 ”之作 (《 唐摭言 》 )。名句如 “落霞与孤 鹜齐飞 ,秋水共 长 天一色 ”,更 为历 来 论 者所激 赏 。 《 旧唐 书 ·文苑 传 》 引崔融 语 云: “王勃文章宏逸,固非常流所及。 ”《 四 库 全 书总 目 》 亦 谓“勃文 为 四杰之冠。 ”生平事迹 见 《 旧唐 书 ·文苑 传 》《 新唐 书 ·文 艺传 》《 唐子才 传 》 。2. 了解背景高宗 时 ,洪州都督 阎 某重修滕王 阁 ,并在 675年的重阳日,在滕王 阁 上 欢宴群僚和 宾 客。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 亲 ,路 过这 里,有幸参加了盛会,即席 赋诗 ,并写了 这 篇序。《 新唐 书 ·文 艺传 》 记 滕王 阁诗 会 为 :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 阁 ,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 纸 笔遍 请 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 辄报 。一再 报 , 语 益奇,乃矍然曰: ‘天才也! ’请 遂成文,极 欢罢 。 ”可 见 当 时 王勃年 轻 气盛、才 华 横溢、 挥 毫 泼 墨、 语 惊四座的情景。3. 丰富 视 野(1)关于 “序 ”序,也作 “叙 ”,或称 “引 ”,有如今日的 “引言 ”“前言 ”,是 说 明 书 籍著述或出版意旨、 编 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 对 作家作品的 评论 和 对 有关问题 的研究 阐发 。 “序 ”一般写在 书 籍或文章前面,写于 书 后的称 为 “跋 ”或 “后序 ”。本文是作者 为 他的 《 滕王 阁诗 》 写的 诗 序,全称 为 “秋日登洪府滕王 阁饯别 序 ”,属于 别 序。(2)关于 骈 文骈 文,是魏晋以后 产 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 骈骊 文,南北朝是其全盛 时 期。六朝 时 的 骈 文句式多以四、六字句 为 主,但常 夹 有 杂 言。唐代开始, 骈 文句式更 趋规 整,出 现 了通篇均 为 四、六字句的 骈 文,因而又称 为 “四六文 ”。骈 文,即 对 偶的意思,是从中国古代文章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演 变 而来的。其主要特点是要求通篇文章句法 结 构相互 对 称, 词语对 偶。在声韵上, 骈 文 讲究运用平仄,音律和 谐 。修辞上注重辞藻和用典。一般 说 来, 骈 文多注重形式技巧, 这 往往束 缚 了内容,但运用得当,也能增 强 文章的 艺术 性。(二 )通 读 文本,疏通字 词zhěn ōu huánɡ qǐ jǐfán yì chān jiāojiàn lǎo tà cān fēiē tīnɡ zhǔ tà ménɡyū lǘ ɡě zhújì wù lǐ chuánsuī dì miǎn mínɡ hūnchuǎn shē zān hù quètāo mèi yán zǐ旧所以原因, 缘 故仍旧故意老交情连词 ,反而连词 ,尚且连词 ,况且副 词 ,将近副 词 ,姑且, 暂 且副 词 ,将要副 词 ,全,都动词 ,干,没动词 ,竭尽,用尽动词 ,死动词 ,属于名 词 , 类读 zhǔ, 动词 , 劝 人 饮 酒动词 ,掌管动词 , 连缀动词 ,通 “嘱 ”,嘱托动词 , 连 接名 词 ,序动词 , 牵 ,拉动词 ,端起动词 ,引 导动词 ,引用形容 词 ,遍,尽动词 ,极尽动词 ,极尽走投无路走近、靠近、接近立即、就就是假如当、当前通 “则 ”形容 词 ,才 华 出众的形容 词 ,盛大的副 词 ,禁得起副 词 ,尽形容 词 , 优 美的动词 , 胜过 、超 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