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金版新学案2017届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第Ⅰ部分专题突破二高考命题的“集中营”_化学基本理论第5讲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考点1原子结构微粒间的作用力课件20170207128.ppt--点击预览
- 金版新学案2017届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第Ⅰ部分专题突破二高考命题的“集中营”_化学基本理论第5讲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考点2正确把握元素周期表课件20170207129.ppt
- 金版新学案2017届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第Ⅰ部分专题突破二高考命题的“集中营”_化学基本理论第6讲化学能与热能考点1正确理解反应热课件20170207130.ppt
- 金版新学案2017届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第Ⅰ部分专题突破二高考命题的“集中营”_化学基本理论第6讲化学能与热能考点2“两模板”解决热化学方程式课件20170207131.ppt--点击预览
- 金版新学案2017届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第Ⅰ部分专题突破二高考命题的“集中营”_化学基本理论第6讲化学能与热能考点3盖斯定律的应用课件20170207132.ppt--点击预览
- 金版新学案2017届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第Ⅰ部分专题突破二高考命题的“集中营”_化学基本理论第7讲电化学考点1抓“2点”突破原电池课件20170207133.ppt
- 金版新学案2017届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第Ⅰ部分专题突破二高考命题的“集中营”_化学基本理论第7讲电化学考点2抓“6点”突破电解池力克电解池的应用课件20170207134.ppt
- 金版新学案2017届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第Ⅰ部分专题突破二高考命题的“集中营”_化学基本理论第7讲电化学考点3抓“两方法”“一规律”“一比较”突破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课件20170207135.ppt--点击预览
- 金版新学案2017届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第Ⅰ部分专题突破二高考命题的“集中营”_化学基本理论第8讲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考点1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综合考查及实验探究课件20170207136.ppt
- 金版新学案2017届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第Ⅰ部分专题突破二高考命题的“集中营”_化学基本理论第8讲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考点2从“3角度”全面突破化学平衡课件20170207137.ppt
- 金版新学案2017届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第Ⅰ部分专题突破二高考命题的“集中营”_化学基本理论第8讲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考点3“四步法”巧解速率平衡图表题课件20170207138.ppt
- 金版新学案2017届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第Ⅰ部分专题突破二高考命题的“集中营”_化学基本理论第9讲电解质溶液考点1电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课件20170207139.ppt--点击预览
- 金版新学案2017届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第Ⅰ部分专题突破二高考命题的“集中营”_化学基本理论第9讲电解质溶液考点2盐类的水解和沉淀溶解平衡课件20170207140.ppt--点击预览
- 金版新学案2017届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第Ⅰ部分专题突破二高考命题的“集中营”_化学基本理论第9讲电解质溶液考点3“一比较”“三守恒”破解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关系课件20170207141.ppt
- 金版新学案2017届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第Ⅰ部分专题突破二高考命题的“集中营”_化学基本理论第9讲电解质溶液考点4教材实验②酸碱中和滴定及“迁移”应用课件20170207142.ppt
- 金版新学案2017届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第Ⅰ部分专题突破二高考命题的“集中营”_化学基本理论解密系列2大题专攻_综合考查化学反应的快慢限度与能量变化课件20170207143.ppt
- 金版新学案2017届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第Ⅰ部分专题突破二高考命题的“集中营”_化学基本理论解密系列3基本理论大拼盘_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应用课件20170207144.ppt--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专题 二 高考命题的 “集中营 ”—— 化学基本理论第 Ⅰ 部分 专题突破教学案 (用时 8周 )•第 5讲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考点一 原子结构 微粒间的作用力回 扣 基 础• ④ 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即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 ________。• ⑤ 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 2倍的元素:________。• ⑥ 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2倍的元素:________。• ⑦ 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2倍的元素:________。• 2.对于下列物质: ① NaOH ② Na2O2 ③ Cl2 ④ NaCl ⑤ C2H6 ⑥ H2O ⑦ Ar ⑧ NH4Cl• (1)只含离子键的有 ________,只含共价键的有 ________,不含化学键的有 ________。• (2)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键的有 ________。• (3)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有 ________。• (4)水比硫化氢沸点高的原因 ________。• 答案: (1)④ ③⑤⑥ ⑦• (2)①⑧• (3)⑤⑥• (4)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三 年 高 考• 3. (2016·全国甲卷, 9)a、 b、 c、 d为短周期元素, a的原子中只有 1个电子, b2- 和 c+ 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d与 b同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 1• B. 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C. 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D. d与 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 解析: 由题中所给的信息可知, a为 H, b为 O, c为 Na, d为 S。 A项中, H与 Na可以形成化合物 NaH, H的化合价为- 1; B项中, O与其他三种元素可以形成 H2O、 H2O2、 Na2O、Na2O2、 SO2、 SO3等二元化合物; C项中,四种元素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 NaSOH; D项中, H与 S形成化合物 H2S,其水溶液呈弱酸性。• 答案: A• 4. (2015·课标全国 Ⅱ , 9)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 a、 b、 c、 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 1、 6、 7、 1。 a- 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 b和 c的次外层有 8个电子, c- 和 d+ 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 cba• B. a和其他 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C. d和其他 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D.元素 a、 b、 c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 0、 4、 6• 解析: H- 与 He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所以 a为 H; b、 c的次外层电子数为 8,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 6、 7,所以 b、 c分别为 S和 Cl; Cl- 与 K+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所以 d为 K。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 Cl> S> H, A项正确; H2S、 HCl为共价化合物, KH为离子化合物, B项错误; KH、K2S、 KCl均为离子化合物, C项正确;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分别是: H为+ 1和- 1,代数和为 0, S为+ 6和- 2,代数和为 4, Cl为+ 7和- 1,代数和为 6, D项正确。• 答案: B• 5. (2015·北京理综, 9)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 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 CO与 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CO和 O生成 CO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 CO断键形成 C和 O• C. CO和 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 CO2• D.状态 Ⅰ → 状态 Ⅲ 表示 CO与 O2反应的过程• 解析: 根据能量变化示意图可以判断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A项错误;根据反应过程示意图可以看出 CO中的碳氧键没有断裂, B项错误; CO2中含有极性键, C项正确;状态 Ⅰ → 状态Ⅲ 表示 CO和 O形成 CO2的过程, D项错误。• 答案: C两 年 模 拟• 答案: D• 题组二 微粒组成与相互作用力• 7.在 “石蜡 → 液态石蜡 → 石蜡蒸气 → 裂化气 ”的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作用力依次是 ( )• A.范德华力、范德华力、范德华力• B.范德华力、范德华力、共价键• C.范德华力、共价键、共价键• D.共价键、共价键、共价键• 解析: 本题考查微粒之间的作用力。 “石蜡→ 液态石蜡 → 石蜡蒸气 ”是石蜡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转变,属于物理变化,需要克服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即范德华力, “石蜡蒸气 → 裂化气”是化学变化,破坏的是化学键,所以选 B。• 答案: B查 缺 补 漏• 2. 澄清化学键与化合物的关系谢谢观 看!•考点二 “两模板 ”解决热化学方程式回 扣 基 础• 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 “六大 ”要点• (1)注意 ΔH的符号和单位。• 若为放热反应, ΔH为 __________;若为吸热反应, ΔH为 __________。 ΔH的单位为__________。• (2)注意焓变的测定条件。• 绝大多数 ΔH是在 __________下测定的,此时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3)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 __________。• (4)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 气体用 “__________”,液体用 “________”,固体用 “________”,溶液用 “__________”。• (5)注意 ΔH的数值与符号。• 由于 ΔH与反应完成时各物质的量有关,如果化学计量数 __________,则 ΔH也要 __________。互为逆反应的焓变数值 __________,但符号__________。• (6)可逆反应的焓变。• 对于可逆反应的焓变 (ΔH)是指________________时的焓变。• 2.适量的 N2和 O2完全反应,每生成 23 g NO2吸收 16.95 kJ热量。 N2与 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三 年 高 考• 3. [2016·天津理综, 7(4)]Si与 Cl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 1 mol Si的最高价化合物,恢复至室温,放热 687 kJ,已知该化合物的熔、沸点分别为- 69 ℃ 和 58 ℃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5·安徽理综, 27(4)]NaBH4(s)与 H2O(l)反应生成 NaBO2(s)和 H2(g)。在 25 ℃ 、 101 kPa下,已知每消耗 3.8 g NaBH4(s)放热 21.6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 年 模 拟查 缺 补 漏• 1. 燃烧热和中和热• 2.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模板• 步骤 1 写方程• 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步骤 2 标状态• 用 s、 l、 g、 aq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步骤 3 标条件• 标明反应物的温度和压强 (101 kPa、 25 ℃ 时可不标注 );• 步骤 4 标 ΔH• 在方程式后写出 ΔH,并根据信息注明 ΔH的 “+ ”或 “- ”;• 步骤 5 标数值• 根据化学计量数计算写出 ΔH的数值。• 3. 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模板• 步骤 1 审 “+ ”“- ”• 放热反应一定为 “- ”,吸热反应一定为 “+ ”。• 步骤 2 审单位• 单位一定为 kJ·mol- 1,易漏写或错写成 mol。• 步骤 3 审状态• 物质的状态必须正确,特别是溶液中的反应易写错。• 步骤 4 审数值的对应性• 反应热的数值必须与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即化学计量数与 ΔH成正比。当反应逆向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步骤 5 审是否符合概念• 如注意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概念以及与此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谢谢观 看!• 考点三 盖斯定律的应用回 扣 基 础• 1.填空,完成对盖斯定律内容的理解三 年 高 考两 年 模 拟• 解析: H2的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 ΔHc, A错;反应 ② 的化学计量数是 ① 的 2倍, ② 的反应热也是 ① 的 2倍, b=2a0, Fe(s)与 O2(g)反应生成 Fe2O3(s)为放热反应,则有ΔH40; C项,将五个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① 、 ② 、 ③ 、 ④ 、 ⑤ ,根据盖斯定律,由 ② +③ 可得 ① ,则有 ΔH1=ΔH2+ ΔH3; D项,将五个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 ① 、 ② 、 ③ 、 ④ 、 ⑤,根据盖斯定律,由 ③ ×3- ⑤ ×2可得 ④ ,则有ΔH4=3ΔH3- 2ΔH5。• 答案: C查 缺 补 漏• 根据盖斯定律计算 ΔH的步骤和方法• (1)计算步骤• (2)计算方法谢谢观 看!• 考点三 抓 “两方法 ”“一规律 ”“一比较 ”• 突破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回 扣 基 础• (7)图 3中,燃气灶的中心部位容易生锈,主要是由于高温下铁发生化学腐蚀 ( )• (8)图 4中,用牺牲镁块的方法来防止地下钢铁管道的腐蚀,镁块相当于原电池的正极 ( )• 答案: (1)√ (2)× (3)× (4)× (5)× (6)ו (7)√ (8)× 三 年 高 考• 答案: D两 年 模 拟• 答案: C• 7.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查 缺 补 漏• 1. 两种防护方法• (1)加防护层。• 2. 金属腐蚀的快慢规律• 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 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一般化学腐蚀 有防腐措施的腐蚀。• 3. 防腐措施效果比较• 外接电源的阴极保护法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有一般防腐条件的防护 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谢谢观 看!•第 9讲 电解质溶液•考点一 电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回 扣 基 础•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常温下, pH为 2的盐酸与等体积 pH= 12的氨水混合后所得溶液呈酸性。 ( )• (2)常温下, pH为 2的盐酸中由 H2O电离出的c(H+ )= 1.0 ×10- 12 mol·L- 1。 ( )• (3)同浓度、同体积的强酸与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 pH= 7。 ( )• (4)常温下,将 pH= 3的醋酸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 10倍后,溶液的 pH= 4。 ( )• 答案: (1)× (2)√ (3)× (4)ו 2. (1)根据水电离的有关影响因素,比较下列溶液在常温时水的电离程度大小: ________。• ① pH= 3的盐酸 ② pH= 4的 NH4Cl溶液 ③ pH= 7的 NaCl溶液 ④ pH= 10的 NaOH溶液 ⑤ pH= 9的 NaHCO3溶液• (2)常温下,若强酸和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 pH= 7• ① 若 pH酸 + pH碱 = 14 则 V酸 ______V碱• ② 若 pH酸 + pH碱 = 15 则 V酸 = ______V碱• ③ 若 pH酸 + pH碱 = 12 则 V酸 = ______V碱三 年 高 考• 3. (2016·全国乙卷, 12)298 K时,在 20.0 mL 0.10 mol·L- 1氨水中滴入 0.10 mol·L- 1的盐酸,溶液的 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 0.10 mol·L- 1氨水的电离度为 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解析: A项用 0.10 mol·L- 1盐酸滴定 20.0 mL 0.10 mol·L- 1氨水,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强酸弱碱盐 NH4Cl,应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B项当 V(HCl)= 20.0 mL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NH4Cl,此时溶液呈酸性,而图中 M点溶液的 pH= 7,故 M点对应盐酸的体积小于 20.0 mL。 • 答案: D• 答案: D• 5. (2015·广东理综, 11)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 H+ 和 OH- 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升高温度,可能引起由 c向 b的变化• B.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 1.0×10- 13• C.该温度下,加入 FeCl3可能引起由 b向 a的变化• D.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 c向 d的变化• 解析: 升温促进水的电离,升温后溶液不能由碱性变为中性, A项错误;根据 c(H+ )和c(OH- )可求出 KW= 1.0×10- 14, B项错误;加入FeCl3, Fe3+ 水解溶液呈酸性,可引起由 b向 a的变化, C项正确;温度不变,稀释后 c(OH- )减小, c(H+ )增大,但仍在该曲线上,不可能到达 d点, D项错误。• 答案: C两 年 模 拟• 题组一 强酸 (碱 )与弱酸 (碱 )的比较• 6. (1)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 HCl(a)和CH3COOH(b)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按要求画出图象。• ① 产生 H2的体积 V(H2)随时间 (t)的变化图象;• ② 产生 H2的速率 v(H2)随时间 (t)的变化图象;• ③ 溶液的 pH随时间 (t)的变化图象。• (2)若改成相同体积、相同 pH的 HCl(a)和CH3COOH(b),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再画出 (1)中 ①②③ 的图象。• 答案: (1)• (2)• 答案: C• 8.某温度时,某 NaOH稀溶液中 c(H+ )= 10- a mol·L- 1, c(OH- )= 10- b mol·L- 1,已知 a+ b=12。相同条件下,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 pH= c的盐酸,测得混合溶液的部分 pH如表所示:• 假设溶液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 c为 ( )• A. 1 B. 4• C. 5 D. 6序号 NaOH溶液体积盐酸体积溶液的pH① 20.00 0.00 8② 20.00 20.00 6• 答案: B查 缺 补 漏• 1. 计算溶液 pH的原则• 2. 图象法理解一强一弱的稀释规律• (1)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醋酸• ① 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醋酸的 pH大。• ② 加水稀释到相同的 pH,盐酸加入的水多。• (2)相同体积、相同 pH值的盐酸、醋酸• ① 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盐酸的 pH大。• ② 加水稀释到相同的 pH,醋酸加入的水多。谢谢观 看!• 考点二 盐类的水解和沉淀溶解平衡回 扣 基 础• 1.常温下, 0.2 mol·L- 1的一元酸 HA与等浓度的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部分微粒组分及浓度如图所示。•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① HA为强酸 ( )• ② 该混合溶液 pH= 7.0( )• ③ 图中 X表示 HA, Y表示 OH- , Z表示 H+ ( )• ④ 该混合溶液中: c(A- )+ c(Y)= c(Na+ )( )• (2)题中给出的混合溶液中存在哪些平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写出题中给出的混合溶液中的电荷守恒表达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验证 Fe(OH)3的溶解度小于 Mg(OH)2,可以将 FeCl3溶液加入 Mg(OH)2悬浊液中,振荡,可观察到沉淀由白色变为红褐色 ( )• (2)溶解度小的沉淀易向溶解度更小的沉淀转化,所以 ZnS沉淀中滴加 CuSO4溶液可以得到CuS沉淀 ( )• (3)AgCl沉淀易转化为 AgI沉淀且 K(AgX)=c(Ag+ )·c(X- ),故 K(AgI)④ = ② ③ ( )• 答案: (1)√ (2)√ (3)√ (4)×三 年 高 考• 答案: D• 4. (2014·课标全国卷 Ⅰ , 11)溴酸银 (AgBr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溴酸银的溶解是放热过程• B.温度升高时溴酸银溶解速度加快• C. 60 ℃ 时溴酸银的 Ksp约等于 6×10- 4• D.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 答案: A• 答案: (1)4.7×10- 7 (2)5.0pH7.1• 6. [2015·福建理综, 23(2)(3)](1)25 ℃ ,在 0.10 mol·L- 1 H2S溶液中,通入 HCl气体或加入NaOH固体以调节溶液 pH,溶液 pH与 c(S2- )关系如图 (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H2S的挥发 )。• ① pH= 13时,溶液中的 c(H2S)+ c(HS- )=__________ mol·L- 1。• ② 某溶液含 0.020 mol·L- 1 Mn2+ 、 0.10 mol·L- 1 H2S,当溶液 pH= ________时, Mn2+ 开始沉淀。 [已知: Ksp(MnS)= 2.8×10- 13]两 年 模 拟• 答案: 1×10- 12 增大• 答案: 向右 60• 拔高类高考命题点解密系列 (三 )• 基本理论大拼盘•—— 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应用•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主要把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及电解质溶液中的三大平衡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命题,有时会以图象或图表形式重点考查热化学 (或离子、电极 )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反应速率大小、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电化学装置、平衡曲线的识别与绘制等。该类试题尽管设问较多,考查内容也多,但都是 《 考试大纲 》 要求的内容,不会出现偏、怪、难的问题,因此要充满信心,分析时要冷静,不能急于求成。这类题目在问题设计上一般没有递变性,故可跳跃式解答,千万不要因为某一小问不会而放弃全部。• [体验 1] 氮氧化物是造成酸雨、光化学烟雾、雾霾等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采用合适的措施消除其污染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 (1)研究发现利用 NH3可消除硝酸工业尾气中的 NO污染。 NH3与 NO的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1∶3、 3∶1、 4∶1时, NO脱除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 1所示:• ①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利用 NH3消除 NO污染的反应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不用注明反应条件 )。• ② 曲线 b对应 NH3与 NO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 ③ 曲线 a中, NO的起始浓度为 6.0×10- 4 mg/m3,从 A点到 B点经过 0.8 s,该时间段内 NO的脱除速率为 ________mg/(m3·s)。• (2)NO2、 O2和熔融 NaNO3可制作燃料电池而消除 NO2污染,其原理如图 2所示。该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石墨 Ⅰ 电极上生成氧化物 Y, Y可用于生产硝酸。• ① 该电池工作时,电子从石墨 ______电极流向石墨 ________电极。 (填写 “Ⅰ ”或 “Ⅱ ”)• ② 石墨 Ⅰ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 ③ 用 Y生产硝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含氮化合物在工业上具有重要用途,如三氯化氮 (该分子中 N元素显负价 )常用作漂白剂,工业上用过量氨与氯气反应制备三氯化氮。• ① 写出三氯化氮的电子式: ________。• ② 工业上制备三氯化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另一产物的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________。• ③ 加热条件下,三氯化氮与 NaClO2溶液反应可制备二氧化氯气体,同时生成 NH3和只含有一种钠盐和强碱的溶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若制备 6.75 kg二氧化氯,则消耗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__mol。• (2)温度为 T ℃ 时,若平衡时体系的总压强为 p,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p= ________。 (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 ×物质的量分数 )• (3)温度为 T ℃ 时,上述反应若在恒压容器中进行,则达到平衡后, PCl3的物质的量________(填 “大于 ”“小于 ”或 “等于 ”)0.20 mol,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 PCl3水解可生成亚磷酸 (H3PO3)。常温下, 0.10 mol·L- 1的 H3PO3溶液的 pH= 1.6,亚磷酸与足量的 NaOH溶液反应生成 Na2HPO3。则0.10 mol·L- 1的 Na2HPO3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亚磷酸具有强还原性,可被氧化为 H3PO4。 H3PO4与 NaOH溶液反应,反应混合物中含磷各微粒的分布分数 (平衡时某微粒的浓度占微粒浓度之和的分数 )与 pH的关系如图所示。• [体验 3] Ⅰ .表 1是常温下两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表 2是常温下两种难溶物的溶度积常数。• 表 1• 表 2 弱电解质 电离平衡常数 (Ka或Kb)CH3COOH 1.8× 10- 5NH3·H2O 1.8× 10- 5难溶物 溶度积常数 (Ksp)BaSO4 1.1× 10- 10BaCO3 2.6× 10- 9• 请回答下面问题:• (1)下列能使醋酸溶液中 CH3COOH的电离程度增大,而电离常数不变的操作是 ________(填字母代号 )。• A.加热• B.加水稀释• C.加少量的 CH3COONa固体• D.加少量冰醋酸• (2)CH3COONH4溶液呈 ________(填 “酸性 ”“中性 ”或 “碱性 ”)。• (2)在一定条件下,向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 CO和 H2,同样可制得乙醇 (可逆反应 )。该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 写出该条件下 CO和 H2制备乙醇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在一定温度下,向上述密闭容器中加入 1 mol CO、 3 mol H2及固体催化剂并使之反应,平衡时产生的热量为 x kJ。若保持温度不变,向上述密闭容器中加入 4 mol CO、 12 mol H2及固体催化剂,平衡时反应产生的热量为 y kJ,则 y的范围为 ________。• (3)二甲醚 (CH3OCH3)被称为 21世纪的新型燃料,具有清洁、高效的优良性能。以二甲醚、空气、氢氧化钾溶液为原料,石墨为电极可构成燃料电池。该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