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同学们 展现你的风采吧!,制作:临江中学 陈水林,走进名人,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人,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生活在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他已天下为己任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即王道治国,提出国君应该爱护百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曾游说各国宣扬该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孔孟”。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现存七篇。,老 吾 老 以 及 人 之 老, 幼 吾 幼 以 及 人 之 幼 。,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五 十 步 笑 百 步。,尽 信 书 不 如 无 书。,富 贵 不 能 淫, 贫 贱 不 能 移,
2、 威 武 不 能 屈, 此 之 谓 大 丈 夫。,孟子名言名句,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缘木求鱼,鳏寡孤独,孟子思想,“仁政” 与“王道”孟子提倡“仁政”,目的是为统治阶级筹划长治久安之策,但客观上是有利于生产发展的。 “性善论” 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因此每个国君都能行“仁政”,每个人也都能接受“仁政”这种理论,对儒家思想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民贵君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十分注意民心向背,认为这是战争胜负和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孟子共七篇,记述孟轲的言行。此书的写作与论语不同,是他本人和门徒共同完成的。从体制上说,孟子基本上仍属于语录体,但较论语已有很大发展。这不但是因为它的篇幅
3、加长,议论增多了,而且很多段落都围绕着一定的中心,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只要添上题目,就可以单独成篇。,文学价值,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 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下列加线字的读音你能读准吗?,gu,s,q,pn,1、七里之郭 2、米粟非不多也 3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亲戚畔之 5、夫环而攻之 6、得道 者多助,失道者寡助。,y,gu,f,2、域 民 不 以 封 疆 之 界 。,3、城 非 不 高 也 。,4、故 君 子 有 不 战 ,战 必 胜 矣 。,/,/,/,/,/,1、环 而 攻 之 而 不 胜 。,你能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吗?,/,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分小组接力诵读,看谁读的好! 2)对照课下注释,试疏通大意 3)你能告诉大家哪些词较重要吗?,重点探究,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的天气、时令,地理形式有利,人心所向,上下(内部)团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施行,仁政,少,这两句谈的是战争中的攻守问题,提出具备“人和
5、”这个条件才最有利于攻守。揭示本篇的中心论点。,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内城,外城,围,语气词,甲衣,兵器,武器装备,米,谷,泛指粮食,放弃,离开,护城河,这,天时,而,环,攻,之,地利,不如,不胜,胜,举例证明论点一:天时不如地利,攻城:,守方,守城:,城高,池深,兵革利,粮多,守方,地利,攻方,委而去之,败,胜,人和,不如,举例证明论点二:地利不如人和,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
6、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限制,巩固,征服,通叛,背叛,到,归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1、划出文中的排比句,说说其作用。,从反面推论,指出“城民”“固国”“威天下”应当依靠“人和”,加强语势,有很强的说服力,2、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什么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人和”的实质是什么?,在于“得道”,即施行仁政,取得人民 的支持和拥护。,4、下文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对比论证,5、本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总结全文, 深化论点,讨论,战争,域民,固国,威天下,治国,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主张(结论),施行“仁
7、政”,(反面论证),(对比论证),排比,论点范围,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第四段?,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第段?,答:首先,第段是在前段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其次,“得道”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因而,第段绝非多余的闲笔。,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例一:,攻方败守方胜,(天时),(地利),战例二:,守方败 攻方胜,(地利),(人和),主旨:,得 道 多 助 失 道 寡 助,层 进,不如,不如
8、,人和 在战 争中 的重 要性,人和 在治 国中 的重 要性,提出中心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论据一: 天时不如地利 (从进攻一方而言),论据二: 地利不如人和 (从防御一方而言),得出结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从战争到治国),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举例论证论,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人和”,举例论证,环而攻小城却不胜,城高兵利粮足却弃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推出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顺,畔,对比,人和之重要,结构:,总分总,战争,治国,举例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大量使用结构整齐的骈句,以排比的修辞写来
9、 使文章一气呵成,气势雄浑。,如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 (双重否定式排比)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层进式排比),对比、对偶等修辞巧妙配合,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如: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总结,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手法多样、论证严密,拓展研究,你知道历史上或生活中的哪些例子印证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一古训?跟同学们介绍一下。,补充事例 1、秦朝施行残暴的统治,失去了百姓的“人和”,所以陈胜、吴广发动了大泽乡起义。 2、美国
10、发动了对伊拉克的不义战争,失去了“人和”,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 3、陈水扁等台独分子想把台湾分裂,失去了“人和”,遭到了海峡两岸人民的谴责。 4、11月15日,中国女排姑娘们齐心协力,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获得了阔别17年的世界杯冠军。,二、请补充例子来证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通假字:,畔通“叛,背叛,二、古今异义:,郭、池、去、亲戚 委、域、是,三、一词多义:,兵、以、之,掌握重点词语,古义:外城 (七里之郭) 今义:姓氏,郭,池,古义:护城河 (池非不深也 ) 今义:池塘,去,古义:离开 (委而去之) 今义:到去,是,古义:这 (是天时不如地也 ) 今义:判断动词,亲戚,古义:父母、兄弟 (亲戚畔之)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委,古义:放弃 (委而去之) 今义:委任,域,古义:界限,这里意思是限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今义:地域,文学常识,1.孟子 名 字 生活时代: 评价:著名的 家 家是( )之后的( )大师,所以常“ ”并称,后人尊“ ” 。,(轲),(子舆),(战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儒家,孔孟,亚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