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课时 声现象 第5课时 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 物体的颜色 第6课时 常见的光学仪器,第二单元 有声有色的世界声和光,第二单元 有声有色的世界声和光,第4课时 声现象,第4课时考点聚焦,考 点 聚 焦,考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考点聚焦,归类示例,振动,介质,波,声波,声速,固体,气体,340,种类,第4课时考点聚焦,说 明 人耳感知声音的两个途径:空气传导;骨传导。,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4课时考点聚焦,考点2 乐音的特性,高低,强弱,品质,频率,振幅,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4课时考点聚焦,2020000 Hz,20 Hz,20000 Hz,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4课时考点聚焦,考点3 噪
2、声及其危害和控制,点 拨 噪声显示牌显示的是噪声的响度,并不能减弱噪声。,无规则,1540 dB,70 dB,声源,传播,人耳,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4课时考点聚焦,考点4 超声波和次声波,注 意 火山爆发、海啸、地震、龙卷风等都可产生次声波。,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4课时考点聚焦,考点5 声的利用,语音识别:适用于电话银行、电话炒股、电子购物等领域。 优点:不会遗失或忘记、不需记忆、使用方便等。,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类型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归 类 示 例,第4课时归类示例,例 1 2013苏州 某同学在学习了“ 声音是什么”以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3、的 B声音是一种波 C声音具有能量 D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D,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4课时归类示例,解 析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类型二、乐音的特性,第4课时归类示例,例 2 2013潍坊 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声音( ) 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C,解 析 音量不变,即声音的响度不变。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时,声音振动的频率增大,所以音调升高。,
4、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4课时归类示例,例 3 2013梅州 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如图41甲、乙所示。则这两列声波( )图41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C,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4课时归类示例,解 析 甲、乙两个波形中,波形的振幅相同,所以响度相同;相同时间内波形个数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波形的形状不同,故音色不同。,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类型三、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第4课时归类示例,例 4 2013湘西 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噪声措施的是( ),D,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4课时归类示例,解
5、析 噪声等级显示器上面的数字表示的是噪声响度的大小,并不能控制噪声。,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类型四、超声波及其应用,第4课时归类示例,例 5 2013株洲 下列现象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B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C医生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 D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B,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4课时归类示例,方法锦集,解 析 声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A、C、D选项中,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5课时 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 物体的颜色,第5课时考点聚
6、焦,考 点 聚 焦,考点1 光的传播,考点聚焦,归类示例,发光,月食,日食,3108,3105,第5课时考点聚焦,拓展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略小于真空中的速度,可以近似认为两者相等。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23。 说明 (1)光线是为了描述光的传播路径而画出的直线,实际上并不存在,这里用到了理想模型法。(2)画光线时,箭头要画在直线的中间,不要画在端点上。 易错点 光年是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它不是时间单位,而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 m。,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5课时考点聚焦,考点2 光的反射,同一平面,等于,镜面,漫,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
7、5课时考点聚焦,说明 (1)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的。 (2)入射角、反射角分别是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而不是与平面镜的夹角。 (3)光线垂直于镜面入射时,入射角为0,反射角也为0。,可逆,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5课时考点聚焦,考点3 平面镜成像及作图,1平面镜成像,像,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垂直,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5课时考点聚焦,虚,相等,相等,垂直,玻璃板过厚,前后两个面均反射成像,玻璃板放置时与水平面不垂直,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5课时考点聚焦,2.平面镜作图,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5课时考点聚焦,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5课时考点聚焦,方法锦集,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5课时考点
8、聚焦,考点4 凹面镜和凸面镜的应用,1凹面镜的应用 (1)利用凹面镜对光线的_作用,制成太阳灶等。 (2)利用过焦点的光线经反射后成为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制成探照灯、手电筒以及各种机动车的前灯等。 2凸面镜的应用 利用凸面镜对光线的_作用,制成汽车观后镜,可以看到更大的范围。,会聚,发散,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5课时考点聚焦,考点5 光的折射,斜,不变,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5课时考点聚焦,考点6 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红,绿,蓝,透过,反射,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类型一、光的直线传播,归 类 示 例,第5课时归类示例,例 1 2012年6月6日,天空再次上演了金星
9、凌日的奇观,即从地球上看去,有一小黑点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 (1)金星凌日现象可以用_原理来解释。 (2)如图51所示为太阳及八大行星示意图。据图分析,你认为在地球上除了可以看到金星凌日外,还能看到_凌日现象。,图51,光的直线传播,水星,第5课时归类示例,解 析 当金星正好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由于光沿直线传播,一部分太阳光被金星挡住,就会出现金星凌日的现象。从示意图可知,水星也有可能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所以还可能出现“水星凌日”的现象。,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类型二、光的反射和折射,第5课时归类示例,例 2 2013河北 如图52所示的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B,考点聚焦,归类示例
10、,第5课时归类示例,解 析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露珠相当于凸透镜,叶脉在它的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白光的色散是光的折射现象。,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5课时归类示例,例 3 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如图53所示),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折射角的大小为_。,图53,60,37,解 析 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所以入射角是60,反射角是60。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折射角为37。,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类型三、平面镜成像,第5课时归类示例,例 4 2013
11、日照 图54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54,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5课时归类示例,(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芳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 (3)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_(选填“M”或“N”)侧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确定像的位置(或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像和物大小相等,M,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5课时归类示例,(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
12、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 (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芳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 _。,玻璃板比较厚,蜡烛经过前后两个反射面都会形成像,连接对应的像点和物点,判断连线是否 和镜面垂直;测出像点和物点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比较,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类型四、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作图,第5课时归类示例,例 5 某人站在木架上,眼睛P正下方的地面上有一光源S,眼睛到地面的高度为3 m。现在人面前2 m处竖直立一块平面镜MN,如图55所示,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求出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到达人眼所
13、走过的路程是_m。,图55,5,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5课时归类示例,答 案 如图所示,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类型五、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第5课时归类示例,例 6 如图56甲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其颜色自上而下依次是_不同颜色的光。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如图乙所示),则光屏上就出现_。,图56,红、橙、黄、绿、蓝、靛、紫,红色,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5课时归类示例,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5课时归类示例,例 7 2013烟台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无知的代价 本报3月8日讯:(记者张宏明 通讯员刘兆清)栖山区一王姓蔬菜大棚种植户突发奇想,将大棚原来
14、使用的白色塑料薄膜换成了绿色薄膜,结果棚内种植的蔬菜生长缓慢,甚至枯萎,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咨询农科所的科技人员,他才恍然大悟,原来,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叶子呈绿色,说明蔬菜反射的是绿光,正是蔬菜所不喜爱的,只给蔬菜照射绿光,蔬菜就会因缺少所需要的其他色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因而生长缓慢,甚至枯萎死亡。,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5课时归类示例,(1)绿色蔬菜喜爱什么颜色的光? (2)请你分析,红花会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它喜欢什么颜色的光? (3)文中提到了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也说明了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请你指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答 案 (
15、1)绿色蔬菜喜爱绿光以外的其他色光。 (2)红花会反射红光,它喜欢红光以外的其他色光。 (3)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6课时 常见的光学仪器,第6课时考点聚焦,考 点 聚 焦,考点1 凸透镜和凹透镜,考点聚焦,归类示例,厚,薄,薄,厚,会聚,发散,第6课时考点聚焦,点拨 透镜对光的作用是会聚还是发散,不是看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是会聚光线还是发散光线,而应看经过透镜后的光线与经过透镜前的光线在传播方向上是“靠近”还是“远离”主光轴了。,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6课时考点聚焦,考点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进行探究实验时,依次在光具座上安装蜡烛
16、、凸透镜与光屏,使蜡烛和光屏分居在凸透镜的两侧;然后点燃蜡烛,调节高度,使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心。(即物屏两侧,三心同高,像在中央),同一高度,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6课时考点聚焦,2凸透镜成像规律,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倒立、等大、实像,倒立、放大、实像,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6课时考点聚焦,点拨 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适用于实像)。,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6课时考点聚焦,考点3 眼睛与眼镜,1眼睛,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6课时考点聚焦,短,长,前,后,凹
17、,凸,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6课时考点聚焦,考点4 显微镜和望远镜,说明 (1)显微镜中的物镜焦距很短,被观察的物体在它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焦距很长,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把物镜所成的像再次放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2)开普勒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起到把远处的物体拉近的作用(同一物体,距离眼睛越近,视角越大,物体看起来越大),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类型一、透镜作用及三条特殊光线作图,归 类 示 例,第6课时归类示例,例 1 2013济宁 图61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18、)图61 Aa Bb、d Cc Da、b、c、d,C,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6课时归类示例,解 析 从四个光线通过透镜的情形可知,a、b、d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发散的,所以都是凹透镜;只有c图中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更靠近主光轴了,入射光线是从凸透镜的焦点以内发出的,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故c是凸透镜。同学们往往只看到了最后的结果,以为会聚一点的都是凸透镜,其实判断透镜对光线是会聚还是发散,不能只看最后的结果,而应把经过透镜折射出来的光线和原来的光线进行比较:若比原来更靠近主光轴,为会聚;若比原来更远离主光轴,则为发散。,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类型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第6课时归类示例,
19、例 2 2013潍坊 如图62所示是某物理实验小组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62,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6课时归类示例,(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烛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 ) A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B物距小于透镜的一倍焦距 C蜡烛在透镜的两倍焦距处 D蜡烛在透镜的焦点上 (2)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0 cm,当透镜到蜡烛的距离为15 cm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的、_的实像。,ABD,放大,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6课时归类示例,(3)当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
20、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上看到( ) A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B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C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D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C,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6课时归类示例,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6课时归类示例,解 析 (1)只有蜡烛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时,才会在光屏的中心成清晰的像;若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则光屏上接收不到像;若蜡烛在透镜的焦点上,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变成一束平行光,在光屏上也接收不到像。(2)若物体放在距凸透镜15 cm处,即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若透镜的上半部分被遮住,则光
21、可以从透镜的下半部分通过,故仍能成完整的像,因透过的光线变少,所以像的亮度变暗。,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类型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第6课时归类示例,例 3 2013常州 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探测器与“战神”小行星擦肩而过,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探测器上的照相机先后拍摄了一组照片(镜头的焦距不变)。对此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 B. 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 C. 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 D. 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图6
22、3,C,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6课时归类示例,解 析 由图可知,像在变小,由“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小行星应远离探测器,物距增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像距变小。,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类型四、近视眼与远视眼,第6课时归类示例,例 4 2013宜昌 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图甲中的焦距为10 cm,再将图甲形状分别挤压成图乙、图丙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64所示。,图64,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6课时归类示例,(1)测得焦距小于10 cm的是图_,模拟近视眼的是图_。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
23、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图_。 (3)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 mm,则此镜片边缘厚度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0.05 mm,此镜片对光有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乙,乙,丙,大于,发散,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6课时归类示例,解 析 (1)图乙中晶状体变厚,焦距变小,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强,光线提前会聚,是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丙晶状体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变弱,是远视眼的成像原理。(2)三个图中,焦距最大的是图丙,观察远处的同一物体时,所成的像最大,像距也最大。(3)矫正近视眼的是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考点聚焦,归类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