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九年级历史上册_世界古代史_第一三学习主题单元评价检测新编课件 川教版.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173690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7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九年级历史上册_世界古代史_第一三学习主题单元评价检测新编课件 川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2九年级历史上册_世界古代史_第一三学习主题单元评价检测新编课件 川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2九年级历史上册_世界古代史_第一三学习主题单元评价检测新编课件 川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2九年级历史上册_世界古代史_第一三学习主题单元评价检测新编课件 川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2九年级历史上册_世界古代史_第一三学习主题单元评价检测新编课件 川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元评价检测(一) 世界古代史 第一三学习主题 (45分钟 100分),第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 题2.5分,共50分) 1.20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发现了“人类最早的祖母”“露茜”的化石,测定为410万390万年前之间,科学家认为她应属于人类的直系祖先,其实也是从猿过渡到人的一种动物,那么她应发现于( )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南美洲,【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410万390万年前之间人类的直系祖先”,可断定是在非洲。因为许多科学家认为生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是人类的直系祖先。,2.下图是1963年美国著名民权运动

2、领袖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堂集会时演讲的照片,他大声疾呼:“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孩子生活在一个不以人种,而是以其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你知道出现不同人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吗( ),A.各自的祖先不一样 B.由于人的智商高低而引起的 C.上帝有意为之 D.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人种的变化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人们长期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就会形成不同的肤色。人种外表的差异,并不影响人的基本生理和智力的发展,人种没有优劣之分。,3.历史讲究真实可靠,传说难免夸张虚构,但中国和西方的一些上古神话传说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信息。下列中外

3、神话与历史信息的搭配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大地女神该亚的故事母系氏族中妇女地位崇高 B.厄瑞斯忒的传说父系氏族向母系氏族的转变 C.炎帝和黄帝的故事中华民族起源 D.禅让的传说部落联盟首领的民主推选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厄瑞斯忒的传说反映的是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转变。,4.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对这句话的最准确理解是( ) A.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在尼罗河畔 B.古埃及人都饮用尼罗河水 C.尼罗河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D.尼罗河是古埃及人挖掘出来的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尼罗河流经埃及全境,在干燥的沙漠中形成肥沃的

4、绿洲,孕育了古埃及灿烂的文明。故C符合题意。,5.定都君士坦丁堡,又称拜占庭帝国的是( ) A.波斯帝国 B.马其顿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东罗马帝国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拜占庭帝国就是东罗马帝国,因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原称拜占庭而得名。,6.“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是古代某国一法典的条文。该法典的实质是( ) A.维护该国的种姓制度 B.保障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平等 C.维护该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确保该国分封制的实行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干中的法典条文可译为“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出自汉谟拉

5、比法典,其实质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7.你看过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的印度电影阿育王(右图) 吗?阿育王的身份是“刹帝利”。 和“刹帝利”有关的制度是( ) A.等级制度 B.分封制度 C.民族分化制度 D.种姓制度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按照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因此和“刹帝利”有关的制度是种姓制度。,8.在古代印度的城市里,当听到一阵阵敲击瓦罐的声音,路上行人就会像避开瘟疫一样纷纷躲在路旁。首陀罗身体的影子不能落到婆罗门人的身上,否则就会被认为是玷污了高级种姓的身体。他们被看成是不可接触的“贱民”。下面是关于印度种姓制度的叙

6、述,不正确的是( ) A.婆罗门和刹帝利都是特权等级,享有政治、经济特权 B.吠舍和首陀罗同为社会底层人员,承受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C.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D.各个等级之间有高低贵贱之别,下一等级的人可以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A、B、C三项叙述正确,种姓制度规定各个等级之间有高低贵贱之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故D项错误。,9.由于中日两国长达两千年的交往,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从日本的围棋、书法、茶道,一直到天皇即位,都有中国文化在背后闪烁。那么,日本标音字母假名主要借鉴了 ( ) 汉字

7、的偏旁 汉字的部首 汉字的草书 汉字的楷书 A. B. C. D.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大化改新后,日本进一步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和草书创造出标音字母假名。,10.宗教的兴起往往与它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伊斯兰教诞生的背景是( ) 阿拉伯人正处于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内部分化明显 外族长期侵扰 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动荡 统一的阿拉伯帝国需要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加强统治 A. B. C. D.,【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能力。公元6世纪以后,阿拉伯半岛上的氏族制度解体,奴隶制度逐渐发展起来。这一时期,半岛不断遭到外族入侵,阿拉伯社会动荡,经济

8、萧条。建立统一国家、抵御外侮、恢复商路,成了阿拉伯人的共同愿望。在这种情况下,伊斯兰教诞生了。,11.佑君中学九年级(1)班学生在将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重大活动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时产生了分歧,你认为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创建伊斯兰教 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成为政治和宗教领袖 A. B. C. D.,【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622年,穆罕默德率少数信徒潜行到麦地那,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穆罕默德既是伊斯兰教的宗教领袖,也是政府首脑和军事统帅。到632年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大体完成。,12.中国成功举办了第

9、29届夏季奥运会。这项体育盛会发源于被称为“西方文明之源”的( ) A.古代埃及 B.古代罗马 C.古代巴比伦 D.古代希腊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由题干中有效信息“西方文明之源”,可知答案选D。,13.公元前430年,希米奥30岁,他是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中的男主人。有一天,他去参加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并在会上发言和表决,还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这一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古雅典 B.古中国 C.古印度 D.古罗马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可知答案选A。,14.一位与伯里克利同时代的人

10、曾经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 ) A.疆域辽阔 B.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C.经济最繁荣 D.对外战争屡获胜利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与理解能力。伯里克利时期,雅典基本上实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左右着国家政权,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15.根据下列第组的内在关系,选择一个合适的答案,使第组成立。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 )罗马帝国建立( ) A.恺撒 B.屋大维 C.公元前49年 D.公元前27年 【解析】选D。本

11、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第组展示的是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的时间,所以第组应回答罗马帝国建立的时间,故答案选D。,16.下列历史人物与古代罗马无关的是( ) 伯里克利 汉谟拉比 屋大维 查理马特 A. B. C. D.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伯里克利是古希腊雅典的执政官,汉谟拉比是公元前18世纪的古巴比伦国王,查理马特是法兰克王国的宫相,都与古代罗马无关。故答案为C。,17.“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句话反映的是欧洲社会的什么状况( ) A.残酷的奴隶制 B.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12、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意思是说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这条常规流行于西欧封建社会时期。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实行查理马特改革后,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18.这是一幅反映西欧封建等级制的想 象画。跪在地上的“封臣”正在履行 向“封主”的效忠仪式,表明此后自 己便成为“封主”的“人”,即 “封臣”。在这种分封制度中,地位最 低的“封臣”是( ) A.国王 B.公爵 C.骑士 D.市民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与分析能力。在中古世纪的西欧,国王将土地分封给臣下,臣下又将分得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下属。经过层层分封,形成了国王、公爵、侯爵、伯

13、爵、子爵、男爵和骑士等不同的封建主等级,构成一座封建等级金字塔。,19.“1453年4月6日,战争异常激烈,土军屡攻未逞。4月21日,土军在热那亚人的帮助下用木板铺设了一条长达15千米的木板划道,上涂油脂,把70艘战舰经陆地拖进金角湾”这是关于一场著名战争的叙述,其交战双方应是( ) A.罗马迦太基 B.西罗马拜占庭 C.蒙古阿拉伯 D.拜占庭奥斯曼土耳其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与识记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453年”“土军”等,可推知这是发生在1453年,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君士坦丁堡的战争,交战双方为拜占庭和奥斯曼土耳其。,20.某班开展了一次探讨拜占庭帝国衰落原因的

14、历史研究性活动,有四个小组确定了历史研究性主题,其中最准确的是( ) A.保守狭隘导致帝国衰落 B.信仰差异导致帝国衰落 C.民族融合导致帝国衰落 D.种族矛盾导致帝国衰落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拜占庭帝国封闭保守、固步自封,不肯接受西方文明的先进成果,看重对旧传统知识的保存,再加上查士丁尼的频频用兵,是导致帝国灭亡的原因。在这些原因里面,“封闭保守、故步自封”是内因,而“查士丁尼的频频用兵”是外因。,22.识读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A、B、C、D代表四大文明古国,它们分别是: A:_ B:_ C:_ D:_(4分) (2)对应写出反映四大文明古国文明特征的代表。(4分)

15、(3)今天,开放的中国日益融入世界,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明?(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综合分析能力。要识别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关键在于要识别他们周围的地理特点。四大文明古国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只要是抓住这个特点,第(1)题就迎刃而解。只要识别出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第(2)题根据教材对应填出即可。第(3)题是开放性题目,符合题意即可。,答案:(1)A:古代埃及B:古巴比伦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 (2)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古代中国的甲骨文(或分封制)。 (3)所有文明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应理解和尊重;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不同

16、文明;合理吸收不同文明的积极成分,反对全盘接受。(与题目立意相符,答出两种观点即可),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欧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人们的等级差别反映在社会的各个方面。服饰在当时是一个人身份及财富的象征,所以统治者和贵族都反对民众模仿他们的服饰,有的国家甚至立法,明令平民不得穿着格子呢绒服装,不得佩带金银首饰和穿着色彩艳丽的服装,不得戴手套、佩短剑。凡此种种,都是为了显示和维护贵族的特权地位。 材料二 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一方面一些国家的君主接受了基督教,并向教会大量赐赠地产;另一方面教会本身也巧取豪夺,占有大量的土地。教会还控制了西欧的思想文化,居

17、于西欧封建制度的中心地位。,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对人们服饰限制的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罗马天主教会占有大量土地的途径有哪些?(4分) (3)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3分) (4)根据所学知识,简单分析教会是怎样控制西欧的思想文化的?(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材料一,通过一则反映中古西欧时期的生活材料,揭示出严格的等级制度存在于各个方面,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显示和维护贵族的特权地位”,第(1)题答案就隐藏在材料里面。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教会获得土地的主要方式有两种,这样,第(2)题就一目了然了。通过材料一、二,综合分析,

18、可得出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第(3)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第(4)题主要根据教材的有关知识来阐述即可。,答案:(1)为了显示和维护贵族的特权地位。 (2)一方面一些国家的君主向教会大量赐赠地产;另一方面教会本身也巧取豪夺,占有大量的土地。 (3)封建等级森严,天主教会居中心地位,控制着西欧的政治、思想、文化。 (4)教会是西欧最顽固的封建精神堡垒,垄断教育,宣扬圣经是一切知识的顶峰,反对学习基督教以外的知识,禁绝希腊罗马古典文化。,24.大和民族是一个擅长学习其他国家优点和精华的民族。7世 纪中叶,日本社会矛盾尖锐,社会政局混乱,天皇和一些曾留 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改革,推行一系列政治制度,以振兴

19、国 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这次改革的名称是什么?是哪位天皇发布的诏令?(4 分) (2)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8分) (3)从这次改革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第(1)、(2)题考 查教材基础知识;第(3)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言之有理即 可。,答案:(1)“大化改新”。孝德天皇。 (2)主要内容: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依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实行中央集权,废除世袭制,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进行治理。 意义: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3)启示:改革是发展的推动力,我们要积极学习外国的长处,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这样才能国富民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