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地图学2_2.ppt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170346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图学2_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地图学2_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地图学2_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地图学2_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地图学2_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2 章 地球体与地图投影,第2节 大地测量系统,第2节 大地测量系统,我国的大地坐标系统; 大地控制网; 全球定位系统;,预习提纲,我国建国后所采用的两种大地坐标系统; 大地控制网的构成; 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构成和测量方法; 全球定位系统的种类、构成及功能;,大地测量过程,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参数 a = 6378 245 m b = 6356 863 m f = 1/298.3,第2节 大地测量系统,第2章 地球体与地图投影,一、我国的大地坐标系统-北京54坐标系,1980年前:北京54坐标系 参考椭球体: 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 大地原点:前苏联的普尔科沃,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大地测量进

2、入了全面发展时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正规的,全面的大地测量和测图工作,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参心大地坐标系。由于当时的“一边倒”政治趋向,故我国采用了前苏联的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参数,并与前苏联1942年坐标系进行联测,通过计算建立了我国大地坐标系,定名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因此,1954年北京坐标系可以认为是前苏联1942年坐标系的延伸。它的原点不在北京而是在前苏联的普尔科沃。 它是将我国一等锁与原苏联远东一等锁相连接,然后以连接处呼玛、吉拉宁、东宁基线网扩大边端点的原苏联1942年普尔科沃坐标系的坐标为起算数据,平差我国东北及东部区一等锁,这样传算过来的坐标系就定名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北京5

3、4坐标系可归结为:,a. 属参心大地坐标系; b. 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的两个几何参数; c. 大地原点在原苏联的普尔科沃; d. 采用多点定位法进行椭球定位; e. 高程基准为1954年青岛验潮站求出的黄海平均海水面; f. 高程异常以原苏联1955年大地水准面重新平差结果为起算数据。按我国天文水准路线推算而得。,北京54坐标系的缺点:,1、 椭球参数有较大误差。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差数与现代精确的椭球参数相比,长半轴约大109m。 2、 参考椭球面与我国大地水准面存在着自西向东明显的系统性的倾斜,在东部地区大地水准面差距最大达+60m。这使得大比例尺地图反映地面的精度受到影响,同时也对观测量元

4、素的归算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3、 几何大地测量和物理大地测量应用的参考面不统一。我国在处理重力数据时采用赫尔默特19001909年正常重力公式,与这个公式相应的赫尔默特扁球不是旋转椭球,它与克拉索夫斯基椭球是不一致的,这给实际工作带来了麻烦。 4、 定向不明确。椭球短半轴的指向既不是国际普遍采用的国际协议(原点)CIO(Conventional International Origin),也不是我国地极原点JYD1968.0;起始大地子午面也不是国际时间局BIH(Bureau International de I Heure)所定义的格林尼治平均天文台子午面,从而给坐标换算带来一些不便和误差。

5、,为此,我国在1978年在西安召开了“全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会议”,提出了建立属于我国自己的大地坐标系,即后来的1980西安坐标系。但时至今日,北京54坐标系仍然是在我国使用最为广泛的坐标系。,GRS75 椭球参数 a = 6378 140 m b = 6356 755 m f = 1/298.257,第2节 大地测量系统,第2章 地球体与地图投影,一、我国的大地坐标系统,1980年至今:1980西安坐标系 参考椭球体: GRS(1975) 大地原点: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1980西安坐标系国家大地原点,余弦定理,大地测量,第2节 大地测量系统,第2章 地球体与地图投影,二、大地控制网,1. 三

6、角测量,以大地原点为基础,在地面上选择一系列控制点,并建立起一系列三角形,组成三角锁和三角网。,大地原点,各三角形边长及三角形顶点坐标,三角锁的起始边基线端点,三角形各内角,天文经纬度天文方向角,第2节 大地测量系统,第2章 地球体与地图投影,二、大地控制网,1. 三角测量,一等三角测量(精度最高) 布设:基本按经纬线方向。 构成:约等边三角形,边长2025 km。 锁段:长约200 km,1620个三角形。,国家控制网设置:一、二、三、四等三角网。,第2节 大地测量系统,第2章 地球体与地图投影,二、大地控制网,1. 三角测量,二等三角网 三角形平均边长13 km 三等三角网 三角形平均边长

7、约8 km 四等三角网 三角形平均边长约4 km,保证测绘110万、15万地形图时,每150 km内有一个大地控制点,即每幅图内不少于3个大地控制点。,保证l2.5万测图时,每50 km内有一个大地控制点,即每幅图内有23个控制点。,保证在11万测图时,每点可以控制20 km,即每幅内有12个控制点。,14,14,第2节 大地测量系统,第2章 地球体与地图投影,二、大地控制网,2. 导线测量,把各个控制点连接成连续的折线,然后测定这些折线的边长和转角,最后根据起算点的坐标和方位角推算其他各点坐标。,国家控制网设置一、二、三、四等导线网,一、二等为精密导线测量。,支导线,本章首页,本节首页,15

8、,国家平面控制网,国家平面控制网含三角点、导线点共154 348个,构成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两套系统。,O,第2节 大地测量系统,第2章 地球体与地图投影,二、大地控制网,海拔(绝对高程):地面点对似大地水准面(海平面)的高度。,高程起算基准面: 黄海平均海水面,1985国家高程:72.260 4 m 1956年黄海高程:72.289 m,国家水准原点:山东青岛,青岛观象山水准原点,第2节 大地测量系统,第2章 地球体与地图投影,二、大地控制网,1.水准测量,AB两点间高差h = hB hA 待求点B的高程 HB= HA + h,高程控制网的主要建立方法,一等水准路线是国家高

9、程控制骨干,沿交通干线布设,并构成网状。二等水准路线是高程控制的全面基础,沿公路、铁路、河流布设,构成网状。三、四等水准路线,提供地形测量的高程控制点。,第2节 大地测量系统,第2章 地球体与地图投影,二、大地控制网,2.三角高程测量,用于地面通行条件困难,难以实施水准测量的地区。,h = S x sin + i l,制约大地测量精度因素: 仪器误差、地球曲率与大气折光差等。 需要许多地球空间科学的理论支持。,h = D tan + i l,19,19,国家高程控制网使用的是1985国家高程系统共有水准点成果114 041个,水准路线长度为416 619.1 km。,第2节 大地测量系统,第2

10、章 地球体与地图投影,三、全球定位系统,卫星定位优势: 无需通视及觇标 提供三维坐标 定位精度高 观测时间短 全天候作业 操作简便,目前的卫星定位系统 美国: GPS 俄罗斯: GLONASS (格鲁纳斯) 欧盟: GALILEO(加利略)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第2节 大地测量系统,第2章 地球体与地图投影,三、全球定位系统,GPS:由24颗卫星组成,分布在20 200 km高空6个等间隔的轨道上。一般情况下可见到68颗,全天在地球上任何地点都能进行GPS 定位。,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第2节

11、 大地测量系统,第2章 地球体与地图投影,三、全球定位系统,GLONASS:由24颗工作卫星和3颗备份卫星组成,均匀地分布在3个近圆形的轨道面上,每个轨道面8颗卫星,轨道高度19 100 km。,GALILEO:星座由30颗卫星组成。卫星采用中等地球轨道,均匀地分布在高度约为2.3万km的3个轨道面上,星座包括27颗工作卫星,另加3颗备份卫星。,第2节 大地测量系统,第2章 地球体与地图投影,三、全球定位系统,北斗一号:卫星导航试验系统: 由4颗卫星组成,具备中国及其周边地区的导航定位及通讯能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COMPASS)Navigation Satellite Sy

12、stem), 中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正在建设中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系统将首先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服务能力;2020年前后,整个系统将具备覆盖全球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能力。,北斗二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正在建设中,将分两阶段完成: 2012年形成亚太区域覆盖,2020年实现全球覆盖。整个系统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目前,已成功发射9课卫星。,第2节 大地测量系统,第2章 地球体与地图投影,三、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大地测量领域主要完成了: 建立和维持了全球统一的地心坐标系统。 在局部大地网之间进行了联测和转换。 与水准测量、重力测量相结合,研究与精化大地水淮

13、面。 测量全球性的地球动力参数四维大地测量。 建立新的城市、矿山等控制测量系统。,我国在20世纪末已建立了国家高精度GPS-A级网、B级网和高精度GPS测量控制网,进行海岛与陆地的GPS联测。,国家高精度GPS网,阅读参考,1 国家测绘局: http:/ 2 王树连. 最早实施子午线测量的科学家僧一行J. 海洋测绘,2003,23 (2). 3 岳迎春,等. 空间大地测量新技术及应用J. 空间地理信息,2007,5(5). 4 陈俊勇,等. 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构建和其技术进步J. 测绘学报,2007 ,36(1). 5 吴晓平. 似大地水准面的定义及在空中测量中涉及的问题J. 测绘科学, 2006 ,31 (6). 6 宁津生,等. 测绘学概论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7 文湘北,等. 测绘天地纵横谈 M. 修订版. 北京:测绘出版社,2006. 8 冯学智,等. 数字地球导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课堂小结:,大地测量过程; 我国采用的两种大地坐标系统; 大地控制网的构成和测量方法; 全球定位系统的种类、构成及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