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长江大学医学院:张晓方,本次疫情的起始,美国、墨西哥于3月起出现“猪流感”病例并形成疫情(首例确诊猪流感:4岁男孩埃尔南德斯. 拉格洛里亚村,附近有一养猪场) 2009年4月24日WHO首次宣布疫情,称“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 确认为A/H1NI病毒(“猪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 此后,疫情扩大到45个国家/地区,呈全球蔓延态势,本次疫情的起始,受累国家迅速增多,WHO提高全球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4月25日:3级4月27日:4级4月30日:5级?,全球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流感的不同类型,新型流感 由流感病毒变异毒株引起 出现时间无规律 人群缺乏特异免疫力,普遍
2、易感 可造成多地区甚至全球大流行,季节性流感由以往已存在的流感病毒引起流行具有季节性,冬春季多发人群存在一定免疫力流行常局限于一定范围,关于流感病毒,核蛋白 (NP) 基质蛋白 (MP),血凝素 (H)神经氨酸酶 (N),从猪流感病毒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近期基因分析提示为2种猪流感病毒融合而成,有8个基因片段 其中6个基因片段来自北美猪流感病毒 6种基因溯源提示为猪、禽、人三种基因来源 HA、NP、NS(北美经典猪源) PB2、 PA(北美禽源) PB1(人源) 另2个基因片段来自欧亚猪流感病毒 含HA和M基因(均为欧亚猪源) 此病毒主要造成人间传播,是一种新型人流感病毒,从猪流感病毒到甲
3、型H1N1流感病毒,4月中旬,WHO称此病毒为“猪流感病毒”,病称“人感染猪流感” 实际并无证据表明此病毒首先在猪间流行,再由猪传人 与甲型H5N1禽流感完全不同 4月30日,WHO将此病毒重新命名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称为“北美甲型H1N1流感病毒”似更为恰当,病毒造成疾病大流行的三个条件,出现新的病毒亚型,人群对其没有免疫力 新病毒能在人体内复制并有的致病力(致病性) 新的病毒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传染性) 北美甲型H1N1病毒完全具备此3个特点已有造成流感大流行的生物学特性,人间百年流感史,1918-1919 西班牙流感超过2000万人死亡1957-1958 亚洲流感死亡人数约200万
4、1968-1969 香港流感 死亡人数约100万1977-1978 俄罗斯流感1997年以来,人感染禽流感,北美流感与其它流感比较,本次流感的初步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 病人为主要传染源 虽然猪体内已发现该病毒,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动物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 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传染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本次流感的主要临床特征,临床表现: 流感样症状 发热(腋温37.5)、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 少数患者有胃肠道症状:呕吐和(或)腹泻。,本次流感的主要临床特征,流
5、感的合并症 流感可引起肺炎、心肌炎、脑炎。老幼体弱者易并发细菌性感染 Reyes综合征:肝脏、神经系统并发症。多见于216岁的儿童 若体温持续超过390C,应警惕重症倾向 高龄患者和婴幼儿危险性高 诊治及时者预后较就诊晚者好,本次流感的主要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 病原学检查 病毒核酸检测:以RT-PCR(最好采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口腔含漱液、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甲型HINI流感病毒核酸,结果可呈阳性。 病毒分离:呼吸道标本中可分离出甲型HINI流感病毒。合并病毒性肺炎时肺组织中亦可分离出该病毒。 血清学检查:动
6、态检测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本次流感的主要临床特征,诊断原则 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做出诊断。 早发现、早诊断是防控与治疗的关键。,本次流感的主要临床特征,疑似病例(suspected & probable case)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即可诊为疑似病例: 发病前7天内与甲型H1N1流感疑诊或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在无有效防护的条件下照顾患者,与患者共同居住、暴露于同一环境,或直接接触患者的气道分泌物或体液),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 发病前7天内曾到过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出现病毒的持续人间传播和基于社区水平的流行和暴发) ,出现
7、流感样临床表现。 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但进一步检测排除既往已存在的亚型。,本次流感的主要临床特征,确诊病例(confirmed case) 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 以下一种或几种实验室检测方法显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 RT-PCR (最好采用real-time RT-PCR)。 病毒分离。 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本次流感的主要临床特征,治疗 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注意休息、多饮水、增加营养,给易于消化的饮食。抗菌药物应在明确继发细菌感染时或有充分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使用 重症患者的治疗:应送入ICU病房进行救治。对于低
8、氧血症的患者应积极进行氧疗,保证患者血氧分压60mmHg 鼻导管、面罩、机械通气(同时加强呼吸道管理);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应当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本次流感的主要临床特征,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奥司他韦(Oseltamivir,达菲) 最好在48(36)小时内服用。 一般成人剂量每日150mg,分两次服用。 1-12岁儿童剂量根据体重计算每次给药剂量 每日两次。15kg以内的儿童每次给药30mg 16-23kg每次给药45mg,24kg-40kg每次给药60mg,40kg以上及13岁以上儿童剂量同成人。 密接者预防性使用奥司他韦(75mg,qd,共7天)。 美国分离出的病毒株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
9、胺耐药。,预防与控制,密切接触人群 收至指定地点进行7天医学观察。 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检查。 预防性使用奥司他韦(75mg,qd,共7天)。 观察期间未出现发热及流感样症状,观察期满解除隔离。 观察期间出现发热及流感样症状,按照疑诊以上级别病例对待。,预防与控制,疑诊病例 转至定点医院。 安排单间病室隔离观察,不可多人同室。 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查。 及早给予奥司他韦治疗。 隔离期满,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查阴性,可解除隔离。 隔离期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查阳性,按照确诊病例对待。 按照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要求进行报告。,预防与控制,确诊病例 转定点医院,收入甲型H1N1流感病
10、房。 可多人同室。 给予奥司他韦治疗。 按照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要求进行报告。 体温正常,流感样症状消失三天以上,连续两次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查阴性,可考虑出院。,预防与控制,病例的发现与报告 符合病例定义的疑似、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后,于2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立即向当地县(区)级疾控机构电话报告,并于2小时内将填写的传染病报告卡寄出。 县级疾控机构在接到电话报告后,应立即进行网络直报。 各级疾控机构在要每日及时监视和分析网上报告数据,并对病例特征和疫情形势进行分析和研判。,预防与控制,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疑似、
11、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后,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控机构或医疗机构报告。 港口、机场、铁路疾控机构以及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疑似、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向国境口岸所在地的疾控机构或者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互相通报。 加强协作与沟通!,预防与控制,对于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或明确排除甲型H1N1流感的病例,报告单位应在接到实验室检测结果2小时内将病例订正为已明确诊断的疾病或“其他不明原因疾病”。 对于诊断分类变化的病例,如疑似转为确诊,报告单位应在接到实验室检测结果后2小时内订正。,预防与控制,主要个人防护措施有:“三勤” “四早”“二不”(勤洗手、勤
12、锻炼、勤通风;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不恐慌,不麻痹。 1、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2、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3、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 4、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 5、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6、如在境外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立即就医(就医时应戴口罩),并向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和检验检疫部门说明。 7、保持室内通风,做好环境卫生,常用术语与问答,1、是否有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 答:目前虽尚无疫苗预防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不过相关的疫苗研发正在进行
13、之中。从最初识别出大流行的流感毒株到第一剂疫苗上市,通常需要至个月。 2、食用猪肉是否会感染甲型H1N1流感? 答: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甲型H1N1流感能通过食物传播。因此,食用处理得当的熟猪肉和猪肉制品是安全的。将猪肉烹制内部温度达到71,可杀死细菌和病毒。,常用术语与问答,染疫人:指正在患检疫传染病的人,或者经卫生检疫机关初步诊断,认为已经感染检疫传染病或者已经处于检疫传染病潜伏期的人。 染疫嫌疑人:指接触过检疫传染病的感染环境,并且可能传播检疫传染病的人。 检疫:防止传染病在国内蔓延和国际间传播的预防措施。如对传染病区来的人或货物、船只等进行检查和消毒,或者采取隔离措施等。查验:指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实施的医学检查和卫生检查。,常用术语与问答,隔离:指将传染病病人收留在指定的处所,限制其活动并进行治疗,直到消除传染病传播的危险。留验:指将染疫嫌疑人收留在指定的处所进行诊察和检验。就地诊验:指一个人在指定的时间内,到就近的卫生检疫机关或其他医疗卫生单位去接受诊察和检验;或者卫生检疫机关、其他医疗卫生单位到该人员的居留地,对其进行诊察和检验。,谢 谢(欢迎各位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