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五 中国现代篇 第二步 通史串讲(课件+习题)(打包4套).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五中国现代篇第二步通史串讲课件习题打包4套.zip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五中国现代篇第二步通史串讲课件习题打包4套.zip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五 中国现代篇 第二步 通史串讲 第11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对点训练.doc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五 中国现代篇 第二步 通史串讲 第11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课件.ppt
  • 全部
    •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五 中国现代篇 第二步 通史串讲 第11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对点训练.doc--点击预览
    •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五 中国现代篇 第二步 通史串讲 第11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课件.ppt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 1 -第一部分模块五 中国现代篇 第二步 通史串讲 第 11 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对点训练1.(2016·广州综合测试)1949 年 9 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这表明(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形成B.社会主义制度尚未确立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D. “新民主主义革命”概念的首次提出解析:选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基础上形成的,故 A 项错误;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故 B 项正确;材料所述与民族问题无关,故 C 项错误;毛泽东在抗战时期的《新民主主义论》就已经提出了相关概念,故 D 项错误。2.(2016·安徽皖南八校高三联考)某生在整理归纳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史时,粗略地绘制了中美关系发展趋势图,下列对 a、b、c、d 四段关系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a 段是由于美国长期坚持独立的侵华政策B.b 段是由于中美战时同盟关系和“铁幕”演说C.c 段是由于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孤立政策D.d 段是由于世界局势的变化和中日关系的推动解析:选 C。本题考查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中美关系。1899 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后,才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与时间段不符,故 A 项错误;二战时,中美为反法西斯同盟国,但二战结束后,美国扶蒋反共,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中美关系逐渐由友好走向了敌对,故 B 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的敌视和孤立政策,中美关系从友好走向了敌对,故 C 项正确;中日关系是在中美关系缓和的情况下得到改善的,故 D 项错误。3.(2015·辽宁大连模拟)从 1954 年起,国家重点发展公私合营国家资本主义,即国家通过注入资金和委派干部,同私营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内部合作。这种合作主要带来了( )A.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B.企业管理效能的加强C.企业生产关系的改变 D.企业公私矛盾的化解解析:选 C。三大改造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公有制,符合“从 1954 年起,国家重点发展公私合营国家资本主义……同私营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内部合作” ,故 C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生产效率,即使有也不会是“主要”影响,故 A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管理效能,即使有也不会是“主要”影响,故 B 项错误;随着企业生产关系的改变, “公私矛盾的化解”不是“主要”影响,故 D 项错误。4.(2015·广东揭阳一模)下示材料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某次会议上的讲话。他的讲话是( )- 2 -A.以实现言论自由为目标B.对修正主义进行批判C.对“双百”方针进行阐述D.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路线解析:选 C。从“让大家讲意见”和“有利于国家巩固和文化发展” ,可知体现的是国家对文艺学术方面的自由发展、自由讨论而提倡的“双百”方针,故 C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领导国家的办法” ,而言论自由是人民的民主权利,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采用“放的方法”让大家讲意见,没有体现对修正主义的批判,故 B 项错误;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已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题干信息无法得出是“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文艺路线,故 D 项错误。5.(2015·安徽淮南一模)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 ,孟子认为“王如施仁政于民……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韩非子认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 。材料二 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挨打、屈辱、抗争,让民族复兴成为近代中国无法绕开的主题,更激发起无数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奋斗的理想抱负;梁启超提出了“少年中国” ,孙中山喊出了“振兴中华” ,李大钊呼吁为“中华民族更生再造”而奋斗……为了民族复兴,几代人魂牵梦萦,亿万人心结难解。——任忠平《筑就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材料三 1956 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 90 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的治国主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资产阶级各派别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做出的反应,新文化运动后期在道路选择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请结合建国初期的相关史实,从民族、民权、民生三方面概述中国共产党“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信息分别归纳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第(2)问,第一小问反应,据材料二从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等人主张归纳;第二小问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注意孙中山先生的“民族主义”包含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平等两方面内容, “民权”“民生”方面结合所学知识,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经济、民生等方面归纳。答案:(1)主张:老子,无为而治;孟子,施行仁政;韩非子,以法治国;墨子,以贤治国。(2)反应:维新派:否定君主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实行民主共和制。激进派:主张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变化:由“走西方人的路”到“走俄国的路” 。(3)民族方面:推翻三座大山,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民权方面: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颁布《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民生方面:进行土地改革(恢复国民经济);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实行“一五”计划(大力发展生产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