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五 中国现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十三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课件.ppt--点击预览
-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五 中国现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十三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课时提升训练.doc--点击预览
-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五 中国现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十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课件.ppt--点击预览
-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五 中国现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十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课时提升训练.doc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模 块 五 中国 现 代篇第一步 专题优 化专题 十三 现 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 设 、祖国 统 一与外交模块五 中国现代篇[最新考 纲 ] (1)中 华 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民主政治 制 度的建 设 (3)“ 文化大革命 ”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5) “ 一国两制 ” 的理 论 与 实 践 (6)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 动 与和平共 处 五 项 原 则 (7)中国恢复在 联 合国 的合法席位 (8)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 联 合国和地区性国 际组织 中的重要外交活 动模块五 中国现代篇[主 线导 引 ] 1. 现 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 设(1)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三大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 产 党 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 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 文革 ” 时 期民主法制遭到 严 重破坏。(3)新 时 期民主政治不断完善,依法治国方略基本确立。2.祖国 统 一: “ 一国两制 ” 构想的提出, 为实现 祖国 统 一奠定了理 论 基 础 ;香港、澳 门 的 胜 利回 归 , 丰富了 “ 一 国 两制 ” 的理 论 和 实 践 ,也 为 解决台湾 问题 指出了光明的前景。模块五 中国现代篇3.外交: 建国初期出 现 第一次建交 热 潮,提出和平共 处 五项 原 则 ;参加日内瓦会 议 与万隆会 议 , 20世 纪 70年代中国 重 返 联 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新 时 期中国 积 极参 与以 联 合国 为 中心的多 边 外交并开展新型区域合作。模块五 中国现代篇考点 1 现 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 设 与祖国 统 一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型的社会主 义 民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建立: 1954年,一届人大通 过 ________,以国家根本大 法的形式正式确立。(2)地位:是我国的 _______________。(3)意 义 :奠定了新中国各 项 政治制度的基 础 ,体 现 了社会 主 义 制度的 优 越性和社会主 义 民主的广泛性。宪 法根本政治制度2.中国共 产 党 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 商制度(1)建立: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 协 商会 议 召开,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2)发 展: 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 “ 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 针 。(3)职 能① 建国初期,全国政 协 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职权 。② 1954年一届人大后,政 协 作 为 ___________________组织继续 存在, 发挥 政治 协 商、民主 监 督的 职 能。(4)作用: 调动 了民主人士参政 议 政的 热 情, 开 创 了 群 策 群力、共同建 设 国家的新局面。长 期共存,互相 监 督人民民主 统 一 战线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前提:各民族形成大 杂 居、小聚居的局面。(2)目的: 实现 民族平等、 _____________和共同繁荣。(3)依据: 1949年《共同 纲领 》 规 定, 1954年 宪 法正式确 认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 项 __________________。(4)作用① 满 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② 对实现 民族平等、保证 祖国 统 一和加 强 民族 团结产 生了深 远 影响。民族 团结基本政治制度细 微点 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民主政治的 核心;中国共 产 党 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 商制度推 动 了广 泛的 爱 国 统 一 战线 的 发 展;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 体 现 了 民 族 平等、 民族 团结 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 则 。二、 “ 文革 ” 对 民主法制的破坏及新 时 期民主法制建 设 四大成就1. “ 文化大革命 ”(1)原因① 党内 “ 左 ” 倾错误发 展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毛泽东错误 地估 计 了国内外形 势 ,想通 过 “ 文化大革命 ” 来 防 止 资 本主 义 复辟。 ③ 林彪、江青等野心家利用毛 泽东 的错误 ,推波助 澜 。(2)表 现 : 对 民主与法制的破坏;刘少奇冤案。以 阶级 斗争 为纲2.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 设 的四大成就(1)平反 “ 文革 ” 前后的冤假 错 案。(2)进 行政治体制改革。(3)修 订宪 法和 颁 布多部重要法律,逐步建立起比 较 完 备 的法律体系。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 “ ____________” 确 立 为 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1999年,被正式写入 宪 法。(4)基 层 民主 选举 :村委会、居委会干部居民直接 选举产 生 ;村民自治不断 扩 展。三、 “ 一国两制 ” 的理 论 与 实 践1. “ 一国两制 ” 的内涵及 实 践(1)内涵: 坚 持一个中国原 则 ;大 陆实 行 ____________制度 ,台、港、澳保留原有的 资 本主 义 制度。依法治国社会主 义(2)实 践: 1997年 ________回 归 ; 1999年澳 门 回 归 。2.台湾 问题(1)基本方 针 : “ 和平 统 一,一国两制 ” ,但决不承 诺 放弃使用武力。(2)两岸关系 发 展: ①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 发 表《告台湾同胞 书 》,宣布采用 “ 和平 统 一 ” 方 针 。 ② 1987年海峡两岸隔绝 状 态 被打破。 ③ 1992年海基会与海 协 会达成“ ____________” 。 ④ 1993年 “ 汪辜会 谈 ” 是两岸关系史上重大突破。香港九二共 识细 微点 拨(1)“ 一国两制 ” 的 伟 大构想,最先是 针对 台湾 问题 提出的 ,但首先在香港、澳 门问题 上 进 行了成功 实 践。香港、澳 门的 回 归 ,充分 验证 了 这 一理 论 的可行性。 (2)“ 一国两制 ”的 构想丰富和 发 展了 马 克思主 义 的国家学 说 , 创 造了中国特色 的 国家 结 构新形式,是 邓 小平理 论 的重要 组 成部分。考向 现 代中国民主政治建 设 的 历 程、特征与影响从 时 代背景角度考 查 民主政治建 设 的影响(2014·高考江 苏 卷 )1953年 6月 24日《人民日 报 》 报 道 :当 选 的代表李 长凤 老大娘笑着 说话 了, “ 旧社会 妇 女在街 上 说话 都不行,哪有 妇 女的 选举权 。 …… 今后大家有什么意 见 告 诉 我,我一定 给 大家 带 上去。 ” 该 新 闻报 道 说 明当 时( )A.人民民主原 则 得到落 实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C.政治 协 商制度覆盖面广D.民主政治建 设 法制化A解 题 思路定位知 识 : 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 设 。关 键 点 拨 : 解答本 题 注意两点:一是 时间 1953年 6月,二是妇 女 拥 有 选举权 。[解析 ] 人民民主原 则 ,就是在中国共 产 党的 领导 下, 人 民群众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政治、 经济 和文化,保障人 民 享有广泛的自由和民主 权 利, 对 人民 实 行民主, 对敌 人 实 行 专 政。材料中 妇 女 拥 有 选举权说 明 A项 正确。人民代 表大 会 制度建立是在 1954年,故 B项错误 。材料未体 现 政治 协商制度 ,故 C项 排除。 D项 出 现 在改革开放后,排除。(2015·高考四川卷 )(节选 )阅读 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二 高三学生小 颂 收到外国朋友 罗 伯特的 邮 件,他 想 了解 “ 中国共 产 党 领导 的多党合作与政治 协 商制度 ” ,希望 小 颂 予以介 绍 。以下是小 颂对 相关内容的整理 (部分 ): ① 1945年 4月,抗日 战 争 暨 世界反法西斯 战 争即将 胜 利,中共七大通 过 了《 论联 合政府》的 报 告,建 议 成立包括各党派、民主 团 体和无党派在内的 联 合性 质 的民主政府,将中国 建 设 成 为 独立、自由、民主、 统 一和富 强 的新国家。 这 是中 国 共 产 党 对战 后中国的 设 想。从发展演变的角度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② 1948年 5月,解放 战 争 进 入 战 略反攻 阶 段,中共中央 发 出召开新政治 协 商会 议 的 “ 五一号召 ” ,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 民主人士 热 烈响 应 。新政 协 筹 备 会两次全体会 议 的召开,揭 开了中国共 产 党与各民主党派 团结 合作、共同 为 建立新中国 而 奋 斗的 历 史新篇章。③ 1949年 9月 ,中国人民政治 协 商会 议 第一届全体会 议 召开。④ 1954年 12月,中国人民政治 协 商会 议 第二届全国委 员 会 第一次会 议 召开。(2)参照 ① 、 ② ,帮助小 颂 同学完成 对 ③ 、 ④ 的整理和 陈 述。解 题 思路定位知 识 : 中国共 产 党 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 商制度。关 键 点 拨 : 解 题 关 键 是准确完整地把握材料信息,通 过对①② 内容的解 读 整理 归纳 ③④ 相关内容。[解析 ] 首先弄清楚 ① 、 ② 分 别 是以哪次重要会 议为 主 线 , 围绕 其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 义 等 进 行整理的,然后 结 合所 学知 识 ,分 别归纳 整理中国人民政治 协 商会 议 第一届全体会 议 和中国人民政治 协 商会 议 第二届全国委 员 会第一次会 议 召 开的背景、内容及意 义 即可 。[答案 ] (2)1949年 9月,解放 战 争 胜 利在即,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 议 第一届全体会 议 召开。大会通 过 了《共同 纲领 》等 重要文件, 选举 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完成了建国使命,开 启了 历 史新 纪 元。 1954年 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 协 商会 议 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 职权 。 12月, 中国人民政治 协 商会 议 第二届全国委 员 会第一次会 议 召开, 通 过 了政 协 章程,政 协 作 为 独立的 统 一 战线组织继续发挥作用 .中国共 产 党 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 商制度成 为 国家的一 项 基本政治制度。1. (2014·高考上海卷 )中英《关于香港 问 题 的 联 合声明》 指出:香港主 权 回 归 后,中国在香港 设 特 别 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 务 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 权 ,特区保持原有 资 本主 义制度 50年不 变 。 这 体 现 了 ( )A.三 权 分立原 则 B.地方自治原 则C.主 权 平等原 则 D.一国两制原 则解析:中英《关于香港 问题 的 联 合声明》是在 “ 一国两制 ”思想的指 导 下 发 表的,故 D项 正确, A、 B、 C项错误 。D2. (高考江 苏 卷 )中国人民政治 协 商会 议 第一届全体会 议 召 开前,周恩来等中共 领导 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 进 入解 放区,参加筹 备 新政 协 。据 统计 ,从 1948年 8月到 1949年 8月 ,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 20批,其中有 119人参 加了 政 协 会 议 。中共的 这 一 举动 主要是 为 了 ( )A. 团结 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 级组织C. 贯彻 “ 长 期共存,互相 监 督 ” 方 针D. 协 商制定第一个五年 计 划A解析: 1956年,中国共 产 党提出与各民主党派 实 行 “ 长 期 共存,互相 监 督 ” 的方 针 , 1953年, 国家开始 实 施第一个五 年 计 划,不符合 题 干中的 时间 “ 1948年 8月到 1949年 8月 ” , 故排除 C、 D两 项 ; B项 在材料中没有体 现 ,排除。中国人民 政治 协 商会 议 第一届全体会 议 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 领导 人 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 进 入解放区,参加筹 备 新政 协 ,是 为 了 团结 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答案 为 A项 。深化必 备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政治制度的特色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 为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在中国共产 党 领导 的革命 实 践中,把人民主 权 原 则 与中国 实际 相 结 合的 产 物。它体 现 了国家的性 质 ,符合中国国情,体 现 了 人 民民主和社会主 义 的原 则 。2.中国共 产 党 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 商制度,是 马 克思主 义 政党理 论 和 统 一 战线 学 说 与我国 实际 相 结 合的 产 物。 中 国共 产 党 领导 、多党合作;共 产 党 执 政、多党参政 议 政是 这 一政治制度的 显 著特征。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有效解决我国少数民族 问题 的基本政治制度。它的基本特点是中央政府 领导 下,在各少数 民族 聚居的地方 实 行区域自治, 设 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 权 利 , 符合中国的国情和 历 史 传统 。1. “ 这标 志着 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 动 取得了 历 史性的 伟 大 胜 利, 标 志着 爱 国 统 一 战线 和全 国人民大 团结 在 组织 上完全形成。 ” 材料中的 “ 这 ” 是指( )A. 1945年抗日 战 争的 胜 利B. 1949年人民解放 军 攻占南京C.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 协 商会 议 召开D.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C解析: 1949年新民主主 义 革命取得基本 胜 利,中国人民政 治协 商会 议 召开, 标 志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 动 取得了 历 史性的 伟 大 胜 利,同 时 也 标 志着政治 协 商制度初步建立, 爱 国 统 一 战线 形成,故 选 C项 。抗日 战 争 胜 利后,中国 还 未 实 现 民族独立,故 A项错误 ;人民解放 军 攻占南京,与 爱 国 统 一 战线 的完全形成无关,故 B项错误 ; 1954年第一届全国 人 大与 爱 国 统 一 战线 的完全形成无关,故 D项错误 。2. 经 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957年 8月 3日,国 务 院正式公布“ 关于 劳动 教养 问题 的决定 ” ; 2013年 12月 28日全国人大 常委会通 过 了关于 废 止有关 劳动 教养法律 规 定的决定, 这 意 味着已 实 施 50多年的 劳 教制度被依法 废 止 .材料 说 明了 ( )A.国 务 院当年的 规 定缺乏法律依据B.依法治国是社会主 义 法制建 设 的核心C.社会主 义 市 场经济发 展的 结 果D. 劳 教制度的制定与 废 除体 现 了 时 代的要求D解析:法律法 规 因 时 而 变 , “ 1957年 8月 3日,国 务 院正式公布 …… 2013年 12月 …… 依法 废 止 ” ,体 现 了不同 时 代的要 求不同,故 选 D项 。 “ 经 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 说 明国 务 院 的 规 定有法律依据,故 A项错误 ;材料 仅 是一部 劳动 教养 法 律的 废 立,不能体 现 依法治国 为 法制建 设 的核心,故 B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 “ 市 场经济发 展 ” ,两者无 逻辑 关 联 ,故 C项 错误 。1.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 (奠基 时 期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 针 : “ _______________”“ 打 扫 干 净 屋子再 请 客 ”“ 一 边 倒 ” 。(2)和平共 处 五 项 原 则① 目的:同 邻 近国家和新 兴 民族独立国家 发 展友好关系。② 意 义 : 标 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 __________;是我国 处 理国家之 间 、参与外交国 际 事 务 遵循的基本原 则 , 为 新中国外交局面奠定了基 础 ;在国 际 上成 为 解决国与国之 间问题 的基本原 则 。考点 2 现 代中国的外交另起炉灶成熟(3)重大外交活 动 : ① 1950年初 ,《中 苏 友好同盟互助条 约 》的 签订 。 ② 1954年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 日 内瓦会 议 。 ③ 1955年 4月参加万隆会 议 , “ ____________” 方针 的提出,促成会 议 的 圆满 成功。2. 20世 纪 70年代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拓展 时 期 )(1)1971年,中国在 联 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2)_______年,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是中国 外交 形 势转变 的关 键 。(3)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求同存异19723.新 时 期中国的外交 (创 新 时 期 )(1)反 对 霸 权 主 义 , 维护 世界和平 ,促 进经济 全球化的 发 展。(2)奉行 _______________的外交政策,加 强 与 周 边 国家的睦邻 友好。(3)坚 持 实 行 对 外开放的政策。(4)积 极 发挥 在 _______________和参与地区性国 际组织 中的作用。不 结 盟联 合国- 1 -第一部分模块五 中国现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十三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课时提升训练(时间:45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5·广东汕头高三期末)下面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新中国的成立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解析:选 C。漫画反映的时间是 1949 年 10 月, 《大旗招展全球》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对世界的影响,故 C 项正确;抗日战争的胜利是 1945 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 1953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是 1954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A、B、D 三项错误。2.(2015·江苏泰州高三二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 65 周年大会上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下列对材料中“有事好商量”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了人民直接当家作主B.对话协商有利于广泛凝聚共识、科学决策C.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的价值相契合D.适应了日益多元化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解析:选 A。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故 A 项错误,符合题意;依据材料“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执政理念,这有利于凝聚共识、科学决策,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有事好商量”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的价值相契合,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适应了日益多元化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3.(2015·石家庄一模)在乌鲁木齐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30 周年大会上,王震针对新疆形势提出了许多细则, “对于两种民族形成租佃关系的地区,减租时,一般应采取双方协商的办法进行,不应采取斗争方式,以免引起民族间的仇视” ;“对于宗教寺院出租的土地,一般均应按照减租条例依法减租,但在执行中……群众要求减则减之,愿少减者则可少减,不愿减者可暂不减” 。这些“细则”提出的主要依据是(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文件B.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2 -解析:选 C。1949 年, 《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与材料意思相符,故 C 项正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30 周年大会”表明是1951 年,当时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共同纲领》 ,故 A 项错误;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 1957 年,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报告,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4.(2015·辽宁大连一模)以下一段台词选自某一电影中大学招生录取的场面。龙校长:你会写字吗?李金凤:土改的时候参加过扫盲班。龙校长:写几个字我看看,写什么都可以。李金凤写字:毛主席是我们的大救星!龙校长:李金凤,你被录取了!如果要给该拍摄场地布置一句标语的话,你认为比较合适的是( )A.将革命进行到底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解析:选 D。从材料“毛主席是我们的大救星!”可知是“文革”时期, “将革命进行到底”是 1949 年元旦,毛主席写的新年献词,故 A 项错误;1988 年,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 项错误;1956 年毛泽东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与材料意思不符,故 C 项错误;“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强调阶级斗争,属于“文革”时期,故 D 项正确。5.(2015·江西赣州模拟)1958 年之后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成为一种表决方式,后来甚至出现用热烈的鼓掌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直到 1979 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票决进行明确。这表明改革开放后我国( )A.逐步完善民主制度 B.人大制度得以恢复C.健全各项法律制度 D.确立依法治国理念解析:选 A。 “直到 1979 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票决进行明确”表明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和法制建设在逐步完善,故 A 项正确;人大制度在“文革”中被破坏, “文革”后恢复,材料没有体现,故 B 项错误;题干材料提及的是投票方式变化,体现的是民主决策,与法律制度无关,故 C 项错误;投票方式与依法治国理念无关,故 D 项错误。6.1971 年,美国建议,从联合国中取消“中华民国代表权”属于重要问题,需大会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可以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进入联合国,但不剥夺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美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力图使台湾当局在联合国有一席之地B.要求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坚持在国际上孤立新中国的外交政策D.拉拢新中国以增加与苏联斗争的力量 解析:选 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的是美国想构建“双重代表权” ,搞“一中一台” ,力图使台湾当局在联合国有一席之地,阻挠新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所以排除 B,答案选 A;此时美国这种政策说明了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所以排除 C;材料并没有涉及拉拢中国的意图,排除 D。7.(2015·青海西宁模拟)1984 年 4 月,英国外相贺维访问北京后抵达香港,他在香港发表声明:“要达成一份能使本港在 1997 年以后仍然继续由英国管治的协议,是不切实际的设想。 ”这一声明反映出( )A.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已经达成B.英国在亚洲的殖民统治的结束C.中英两国关于香港问题已经达成一致D.英国解决中英历史问题的基本态度解析:选 D。结合史实可知中英达成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是在 1984 年 9 月 26日,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题干所述时间内香港仍然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与题- 3 -意不符,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国与英国意见的一致,故 C 项错误;从英国外相的声明,可以看出英国无法维持 1997 年后对香港的统治,体现出英国对香港问题的基本态度,故 D 项正确。8.(2016·苏锡常镇四市调研)1949 年,毛泽东强调,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1957 年,毛泽东又宣布, “从国与国的关系方面来讲,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这是正确的” 。据此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有革命思维的惯性特征C.因实际的需要而随意改变D.意识形态大于国家利益解析:选 A。 “一边倒”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都是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故 A 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国家利益处理外交关系,与革命思维的惯性特征无关,故 B 项错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没有随意改变,故 C 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强调国家利益为前提,故 D 项错误。9.1953 年,中国驻缅甸第一任大使姚仲明回国述职,周恩来对他说:“我们的对外关系中,有切身利害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华侨问题,一个是边界问题。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为“解决好这个问题” ,中国政府(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D.倡导召开亚非国家会议解析:选 A。1953 年 12 月,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进行谈判,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问题的基本准则,与材料“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相符,故 A 项正确;1950 年中苏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与材料“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不符,故 B项错误;中国周边国家不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故 C 项错误;亚非国家会议与中国同周边国家的边界纠葛无关,故 D 项错误。10.(2016·山东淄博阶段性诊断考试) 从日内瓦会议到万隆会议,新中国外交日益显示出中国特色。其中之一就是( )A.坚持独立自主,冲击两极格局B.支持民族独立,坚决反殖反霸C.倡导和平共处,谋求周边稳定D.壮大社会主义,遏制资本主义解析:选 B。新中国成立初期仍然坚持“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不可能冲击两极格局,故 A 项错误;日内瓦会议是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并推动会议取得成就,万隆会议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思想被与会各国接纳,推动万隆精神的形成,支持民族独立,坚决反殖反霸日益显示出中国特色,故 B 项正确;谋求周边稳定指的是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与万隆会议无关,故 C 项错误;壮大社会主义,遏制资本主义,与万隆会议无关,故 D 项错误。11.(2016·湖北武昌调研)以“加强南南合作,促进世界和平繁荣”为主题的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 60 周年纪念活动系列会议在雅加达举行。关于 60 年前的这次会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代表团是由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乔冠华率领B.会议主题是保卫和平、争取独立和发展经济等C.周恩来在全体会议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会议重点讨论了在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的问题解析:选 B。万隆会议主题是亚非国家求团结,共同保卫和平、争取独立和发展经济等,故 B 项正确;参加亚非会议的代表团是由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率领的,故 A 项错误;周恩来在全体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故 C 项错误;讨论在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的问题,是 1954 年日内瓦会议的主题,故 D 项错误。- 4 -12.(2016·江苏四市调研) 2009 年,奥巴马总统的访华受到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当时欧洲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德国《图片报》说:“人们看到,奥巴马在中国的演出是多么的温顺和谦虚,这是因为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时代已经远去。我们必须转向中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表明美国已开始放弃其霸权主义政策B.表明中国成为能抗衡美国的超级大国C.反映出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开始形成D.说明国家实力强弱影响着其国际地位解析:选 D。美国一直奉行霸权主义政策,题中并未反映它放弃,故 A 项错误;中国的崛起只是推动了世界局势朝多极化趋势发展,从而影响了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并不能抗衡美国,中国更没有成为超级大国,故 B 项错误;世界政治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这种趋势的形成,早在 1991 年苏联解体时就已出现,故 C 项错误;奥巴马之所以在中国表现的温顺、谦逊,主要在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因此国家实力的强弱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即“弱国无外交” ,故 D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6 分,第 14 题 26 分,共 52 分)13.(2015·内蒙古包头三模)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管理,统治者不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苏格拉底材料二 尽管议会至上,责任内阁制在英国具有持久、强大的影响力,然而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是不容忽视的。政党制度带来了政府的中心地位,导致的一个持续危险是传统的议会对行政的控制被削弱,而政府对议会的控制则加强。议案由政府部门控制,由党魁操纵议会通过的立法方式可能危害到法律的公正性。执政党控制的议会对政府的监督也显得软弱无力,民主可能受到伤害。——威廉·韦德《行政法》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分析说明材料二中议会在国家政治权力体系中地位呈下降趋势的原因。(16 分)(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是如何加强法制建设的。并简述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关系。(10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局限性,据材料一“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 “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信息归纳;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信息归纳,结合所学可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客观要求、战争或经济危机的影响等角度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建设,据材料三“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结合所学得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据“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结合所学得出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第二小问关系,结合所学分析得出民主是核心,法制是保障,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答案:(1)局限性:不同素养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这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民主范围狭小;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等。原因:制度结构本身的缺陷;政党政治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政府积极有为;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政府发挥更大作用;战争客观上要求政府的职能有所加强;应对经济危机的需要也要求政府获得较大的权力。(2)加强: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 -的法制建设方针;1982 年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999 年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关系:民主与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两个方面。民主是核心,法制是保障,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14.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 ,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朝贡外交走进历史博物馆同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分不开,也就是说,是不平等条约迫使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情愿地接受了现代外交。——《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推进中国融入全球化历史进程》材料二 1972 年 2 月 21 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 ,成为 20 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一。——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材料三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领导人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开发自身“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东亚“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为中国提供了效仿的榜样。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加强了与世界市场的交往和联系。——摘编自郝雨凡《中国对外经济政策 50 年》(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简要分析近代前期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8 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美国方面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8 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的原因。(6 分)(4)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处理国与国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4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内容及所学知识中古代商业的发展相关内容进行归纳;第二小问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考虑,消极方面主要从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角度,积极方面主要从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角度考虑。第(2)问,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中美处于敌对状态,由材料二可知 70 年代中美关系开始缓和;第二小问原因,联系所学从美国角度归纳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三可以看出“中国政府接受了国际分工的理念”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新时期中国的阶段特征,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角度,国内又从外交、经济等角度考虑回答。第(4)问,根据上面三则材料可以进行归纳认识。答案:(1)特点:以天朝上国自居,注重朝贡礼仪;以政治目的为主,忽视经济利益(或以宣扬国威为主);厚往薄来。影响: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向现代外交转变;推进中国融入全球化。(2)变化:由敌视(对抗)到缓和(正常化)。原因:国家利益的需要;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面临西欧、日本的挑战,世界霸主地位动摇;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3)原因:中国政府接受国际分工的理念;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奉行不结盟政策;国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需要(或国家利益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际环境的改变。(4)认识: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外交政策;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分歧,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要坚持求同存异);对分歧与矛盾,要加强沟通、对话;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专题 十五 马 克思主 义 中国化的理 论 成果及科技文化模块五 中国现代篇[最新考 纲 ] (1)毛 泽东 思想 (2)邓 小平理 论 (3) “ 三 个 代表 ” 重要思想 (4)科学技 术发 展的主要成就 (5) “ 百花 齐放、百家争 鸣 ” 方 针 (6)教育事 业 的 发 展模块五 中国现代篇[主 线导 引 ] 1. 马 克思主 义 中国化是 实现伟 大中国梦的路径, 产 生了三大理 论 成果(1)毛 泽东 等共 产 党人 经历 了国民大革命、国共十年 对 峙、抗日 战 争、解放 战 争和建国后社会主 义 建 设时 期,是毛 泽东 思想 历经 形成、成熟和 发 展的 过 程。(2)邓 小平理 论历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酝酿 、中共十二 大初步形成、中共十三大的逐步完善、 1992年南方 谈话 和中 共十四大的 发 展成熟并最 终 在中共十五大上被确立 为 党的指 导 思想。(3)世 纪 之交中国共 产 党第三代 领导 集体提出了 “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进 一步 继 承和 发 展了毛 泽东 思想和 邓 小平理 论。模块五 中国现代篇2. 现 代中国的科技、文 艺 、教育以十一届三中全会 为 界可分 为 前后两个 阶 段(1)第一 阶 段: 1949—1976 年① 科技:从 “ 两 弹 一星 ” 到 杂 交水稻及 计 算机和生物技 术 的发 展,中国科技 发 展初步取得成就。② 文 艺 : 20世 纪 50年代,毛 泽东 提出 “ 双百 ” 方 针 ,受“ 左 ” 的路 线 影响, “ 双百 ” 方 针贯彻执 行曲折。③ 教育: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定正确的教育方 针 ,形成比 较 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 文化大革命 ” 时 期教育遭到重大破坏。模块五 中国现代篇(2)第二 阶 段: 1978—2014 年① 科学技 术 : 载 人航天 标 志着空 间 技 术 取得重大突破和 发 展.中国在 计 算机技 术 和生物技 术领 域取得巨大 发 展。② 文 艺 : “ 文化大革命 ” 结 束后重新恢复 “ 双百 ” 方 针 , 给科学和文 艺领 域 带 来了欣欣向荣的景象。③ 教育:改革开放后, 实 行 “ 科教 兴 国 ” 战 略,教育出 现 了迅速 发 展的局面。模块五 中国现代篇考点 1 马 克思主 义 中国化的理 论 成果1.毛 泽东 思想的 发 展 —— 探索社会主 义 建 设 道路(1)提出了 过 渡 时 期的 总 路 线 ,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________________道路。(2)在《 论 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 处 理人民内部矛盾 问题 》等 报 告中,毛 泽东 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 建设 方 针 ,科学 阐 明了社会主 义 社会的矛盾 问题 。社会主 义 改造2. 邓 小平理 论 —— 让 中国人民富起来(1)酝酿 : 1977年, 邓 小平 针对 “ 两个凡是 ” 提出要 “ 用准 确的完整的毛 泽东 思想 ” 来指 导 工作。(2)形成①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转 移到 经 济建 设 上来和 实 行 ____________的 战 略决策。② 中共十二大上 邓 小平提出建 设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 理 论 。③ 中共十三大上提出社会主 义 初 级阶 段的理 论 。④ 1992年 “ ____________” , 阐 明了社会主 义 的本 质 , 标 志着 邓 小平理 论 成熟并形成体系。改革开放南方 谈话⑤ 中共十四大上提出 经济 体制改革的目 标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 中共十五大把 邓 小平理 论 作 为 党的指 导 思想写入党章。(3)地位:是指 导 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 胜 利 实现 社会主 义现 代化的 伟 大旗 帜 。3.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 —— 新 时 期党建 问题(1)形成 过 程① 20世 纪 末 21世 纪 初 ,以江 泽 民 为 代表的中国共 产 党人 创 立 .② 中共十六大将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作 为 党的指 导 思想写入党章。(2)主要内容:中国共 产 党要始 终 代表中国先 进 生 产 力的 发 展要求,代表中国先 进 文化的前 进 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建立社会主 义 市 场经济 体制备 考指南毛 泽东 思想是指 导 中国革命和探索社会主 义 建 设 道路的指 导思想,也是中国共 产 党人集体智慧的 结 晶。高考注重 对 其形成 过 程、特点及影响的考 查 。复 习备 考 时 ,要从毛 泽东 思想形成 过 程的理 论 与 实 践及 对 中国革命和社会主 义 建 设 的影响等方面分析理解。 ,邓 小平理 论 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 建设 道路的 过 程中形成的,也是新 时 期社会主 义现 代化建 设 的指 导 思想。本考点容易与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 道路的探索 联 系在一起考 查 。今后高考有可能加大 对这 一考点内容的命 题 考查 ,复 习备 考 时 , 应 重 视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 建 设 道路理论与 实 践的重大 历 史事件、 历 史 现 象的理解 认识 。考向 改革开放新 时 期 马 克思主 义 中国化的重大理 论 成果(2015·高考江 苏 卷 )邓 小平 说 ,我 们 的同志就 是怕 引 来坏的 东 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 变 成 资 本主 义 …… 无 论 怎 么 样 开放,公有制 经济 始 终还 是主体,得益 处 的大 头 是国 家, 是人民,不会是 资 本主 义 。 这 一 讲话应该 出 现 于 ( )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 际B.浦 东 开 发 与开放之 时C. “ 南方 谈话 ” 发 表之后D.市 场经济 体制建立之初A解 题 思路定位知 识 : 邓 小平理 论 。关 键 点 拨 : 解 读 “ 怕引来坏的 东 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 变 成 资 本主 义 ”“ 公有制 经济 始 终还 是主体 ” 等信息。[解析 ] 依据材料信息 “ 无 论 怎么 样 开放,公有制 经 济 始 终还 是主体 ” ,可知 邓 小平的 这 一 讲话 是 让 人 们坚 定改革开 放的决心 ,据此判断当 时处 于改革开放初期,故 A项 正确。 浦东 开 发 与开放是在 20世 纪 90年代, 这 是中国 进 一步 对 外开 放 的重要 标 志 ,故排除 B项 。 “ 南方 谈话 ” 是在 1992年, 阐 明 了 社会主 义 的本 质 ,深化了改革开放,故排除 C项 。我国社会 主 义 市 场经济 体制是在 21世 纪 初初步建立的,故 D项错误。(高考江 苏 卷 )1969年 5月 11日,《人民日 报 》向全世界 报 道 了一 则 我国既无内 债 又无外 债 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 国内外借 债 的 财 政政策,直到 1979年 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 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 贷 款, 这 一政策才被打破。 这 表明 我国 ( )A.由 单边 外交 转 向多 边 外交B.由自力更生 转 向依 赖 外援C.由思想禁 锢转 向 对 外开放D.由民 间 融 资转 向政府借 贷C解析:本 题 从我国政府 对 外 债 的 认识 入手考 查 国家政策的转变 。从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来看,和平共 处 五 项 原 则 的提出 ,说 明我国在重 视 同社会主 义 国家关系的同 时 ,也注意 发展 同新 兴 民族独立国家之 间 的关系, 联 系新中国成立后向 苏联 贷 款的史 实 ,可以排除 A、 B两 项 。从 “ 既无内 债 又无外债 ” 说 明国家 发 展不是依靠 “ 民 间 融 资 ” 和 “ 政府 贷 款 ” ,排 除 D项 。 1969年之后我国 长 期不向国内外借 债 , 联 系当时 正 处 于 “ 文化大革命 ” 的特殊 时 期, 说 明国家受 “ 左 ”的思想影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解放了思想,作出改革开放的伟 大决策 ,国家政策也随之作出了改 变 。深化必 备当代中国的三次思想解放运 动1.第一次思想解放运 动 指的是 1978年 5月思想理 论 界开展 的“ 关于真理 标 准 问题 的 讨论 ” ,否定了 “ 两个凡是 ” 的 错 误 主 张 ,肯定了 实 践是 检验 真理的唯一 标 准,打破了教条主 义 和个人崇拜 对 人 们 的思想束 缚 ,重新确立了 马 克思主 义实 事求是的思想路 线 。2.第二次思想解放运 动 指的是 1992年 邓 小平的 “ 南方 谈话 ” ,揭示了社会主 义 的本 质问题 ,解决了困 扰 人 们 的姓“ 资 ” 姓 “ 社 ” 的 问题 。3.第三次思想解放运 动 指的是 1997年党的十五大,会 议 提出非公有制 经济 是中国社会主 义 市 场经济 的重要 组 成部分 ,解决了困 扰 人 们 的姓 “ 公 ” 姓 “ 私 ” 的 问题 。1. 1978年底, 邓 小平作了 题为 《解放思想, 实 事求是, 团结 一致向前看》的重要 讲话 ; 1992年初, 邓 小平 发 表了《 在 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 谈话 要 点》。 这 两次 讲 话 都 ( )A.推 动 了 经济 特区的 发 展B.深化了体制改革C.加速了 对 外开放的 进 程D.冲破了思想樊 篱D解析:本 题 考 查邓 小平理 论 。 1978年尚未建立 经济 特区,故A项错误 ; 1978年体制改革 刚刚 开始, “ 深化 ” 言之 过 早 ,故B项错误 ; 1978年 对 外开放 刚刚 开始, “ 加速 ” 言之 过 早 ,故C项错误 ; 1978年的 讲话 主 张实 事求是,冲破 “ 两个凡是 ”的禁 锢 ,解放了思想, 1992年的 “ 南方 谈话 ” ,提出社会主义 的本 质 是解放生 产 力、 发 展生 产 力,解决了困 扰 人 们 的姓“ 资 ” 姓 “ 社 ” 的 问题 。因此两次 讲话 都解放了思想,故 D项 正确。2. 邓 小平在 1978年曾 说 , “ 社会主 义 要表 现 出它的 优 越性 ,哪能像 现 在 这样 ,搞了二十多年 还这 么 穷 ,那要社会主 义 干什么? ” 这 句 话 从本 质 上 说 明了 ( )A.社会主 义 的本 质 是 发 展生 产 力B. 邓 小平 坚 持 实 事求是的原 则C.要从根本上 变 革社会主 义 制度D. 农 村 经济 体制改革 势 在必行解析:本 题 考 查邓 小平理 论 。从材料 “ 搞了二十多年 还这 么 穷 ,那要社会主 义 干什么 ” 说 明社会主 义 的本 质 是 发 展生 产 力,故 A项 正确; 坚 持 实 事求是的原 则 不能体 现题 干 的 “ 从 本 质 上 说 明 ” ,故 B项错误 ; 邓 小平主 张 改革,不是 变 革 社会主 义 制度,是 变 革不适 应 生 产 力 发 展的 环节 ,故 C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 农 村 经济 体制改革的信息,故 D项错误 。A1.科学技 术发 展的主要成就(1)两 弹 一星: ______年,中国第一 颗 原子 弹试 爆成功; 1964年,我国自行 设计 制造的中近程 导弹试验 成功; 1970年, 我国第一 颗 人造地球 卫 星 “ 东 方 红 一号 ” 发 射成功。(2)载 人航天: 2003年 “ 神舟五号 ” 发 射成功并安全返回, 我国成 为 世界上第三个掌握 载 人航天技 术 的国家。(3)杂 交水稻: ________于 1973年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籼型 杂交水稻品种 —— 南 优 2号。考点 2 现 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 艺术 1964袁隆平(4)计 算机: 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高性能 计 算机 “ 银 河 —Ⅰ 号 ” 。 (5)生物技 术 : 1965年,人工合成 结 晶牛 胰 岛 素在 中 国 首 次 实现 。2. “ 百花 齐 放,百家争 鸣 ” 方 针(1)20世 纪 50年代,党在指 导 文 艺 工作和科学研究的 实 践中 逐步提出了 “ 双百 ” 方 针 。(2)1957年反 “ 右 ” 斗争 扩 大化,特 别 是 “ 文化大革命 ” 的到来, “ 双百 ” 方 针 的 贯彻 受到 严 重的干 扰 和 损 害。(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恢复 “ 双百 ” 方 针为 中国社会主 义科学文化事 业 的指 导 方 针 。中国科学文化 领 域重 现 生机, 呈 现 出一派繁荣景象。3.教育事 业 的 发 展(1)奠基 阶 段:新中国成立初期,确定全面 发 展的教育方 针 ,重点开展 扫 盲运 动 ,逐步形成了比 较 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2)遭受挫折: “ 文革 ” 时 期, 废 止高考制度,使中国的教 育事 业 受到极大破坏,造成了 “ 人才断 层 ” 。(3)蓬勃 发 展: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1983年,提出 “ 教 育要面向 现 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的教育方 针 ; 1995 年提出 “ ____________” 战 略;全面推行 义务 教育;启 动 “ 希望工程 ” 。科教 兴 国备 考指南近年各地高考命 题 多集中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 后确立以美国 为主 导 的世界 资 本主 义经济 体系, 20世 纪 80年代世界 经济 呈 现 区域集 团 化和世界 经济 全球化 趋势 等知 识 点。其中,布雷 顿 森林体系、欧洲走向 联 合、 经济 全球化等是命 题 的高频 点。复 习备 考 时 ,一要注意布雷 顿 森林体系的背景、内容、特点 ,重 视对 比分析第二次世界大 战 后世界 经济 体系的构成及世 界 经济 全球化 趋势 加快的原因、表 现 与影响等;二要注意从 经济发 展不平衡、世界 经济贸 易的摩擦等 热 点角度,迁移主 干知 识 ,全面理解当今世界 经济发 展中的 现 象。从 时 代特征角度考 查 教育 发 展的特点考向 现 代中国教育 发 展 历 程及成就(2015·高考全国卷 Ⅱ , T31,4分 )到 1952年底,新中 国 已建立多所俄文 专 科学校,北京大学、清 华 大学等多所高 校 和一批中学开 设 了俄文 课 程, 许 多中小城 镇 也掀起学 习 俄 语 的 热 潮。 这 是我国当 时 ( )A.外交政策 转变 的需要B. 计 划 经济 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 发 展 战 略的需要D解 题 思路定位知 识 : 现 代中国教育事 业 的 发 展 —— 学 习 俄 语热 潮。关 键 点 拨 : 解答本 题 的关 键 是 结 合 时间 “ 1952年底 ” 准 确 理解 “ 一五 ” 计 划的背景。[解析 ] 1953年,国家开始 实 施 “ 一五 ” 计 划,即开 始 进 行社会主 义 工 业 化建 设 。当 时 我国的工 业 化建 设 主要是借鉴 和学 习苏联 的工 业 化建 设经验 ,故出 现题 干中高校和中学开 设 俄文 课 程以及 许 多中小城 镇 掀起学 习 俄 语热 潮的 现象,故 选 D项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 实 行 “ 一 边 倒 ” 的外交政策 , 到 1952年外交政策没有 转变 , A项错误 ;学 习 俄 语的 热 潮与 计 划 经济 体制无关, B项 不符合 题 意;文化教育改革与 学 习 俄 语 没有必然 联 系, C项错误 。运用 图 文材料考 查 新中国教育 发 展的成就(2014·高考江 苏 卷 ) 右 图为李 岚 清同志篆刻的一方印。下列 邓小平的活 动 , 发 生在 “ 文革 ” 后与之密切相关的是 ( )A. 1975年 进 行 “ 全面整 顿 ” B. 1979年 试 点 创办 “ 特区 ”C. 1983年提出 “ 三个面向 ”D. 1992年 发 表 “ 南方 谈话 ”C解 题 思路定位知 识 : 现 代中国教育的 发 展 —— 邓 小平 “ 三个面向 ” 。关 键 点 拨 : 解答本 题 的关 键 是 结 合 题 干限定 词 “‘ 文革 ’后 ” 和 图 片信息 “ 科教后勤部 ” 进 行判断。[解析 ] A项发 生在 “ 文化大革命 ” 后期,故排除; B、 D 两项 不涉及科教方面,不符合 题 意; “ 三个面向 ” 是 邓 小平 根据中国社会主 义现 代化建 设 新 时 期的 总 路 线 、 总 任 务 ,对 教育 战线 提出的 战 略方 针 ,为 教育 发 展指明了方向 ,故 C项 正确。1. (2014·高考北京卷 )1977年 10月 21日,《人民日 报 》 头 版头 条刊登了 “ 高等学校招生 进 行重大改革 ” 的 报 道。 这 一“ 重大改革 ” 是 ( )A.教育 领 域 拨 乱反正的重要措施B. 实 施 “ 科教 兴 国 ” 战 略的重要步 骤C. 贯彻 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 举 措D. 贯彻 “ 三个面向 ” 教育方 针 的具体体 现A解析:解答本 题 的关 键 是抓住材料中的 时间 信息 “ 1977年 10月 21日 ” ,可以利用 时间进 行排除。 B项 是在 20世 纪 90年代 .C项 是在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 三个面向 ” 教 育方 针 在 1983年由 邓 小平提出。故 B、 C、 D三 项 不符合 题 意。材料中高校招生改革的信息反映了教育 领 域的 拨 乱反正,故A项 正确。2. (2014·高考天津卷 )1952年我国高校 进 行院系 调 整,如 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 设 土木建筑、 电 信、机械等 7个工科系、 20个 专业 和 13个 专 修科,从 综 合型大学 转变为 多科性工 业 大学。 这 种 调 整主要是 为 了 ( )A.促 进 国民 经济 的恢复 B.培养 经济 建 设专门 人才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推 动 天津 经济 建 设发 展解析:根据 时间 “ 1952年 ” 可知,此 时 我国国民 经济 已 经 基本恢复,下一步的目 标 是 实 行 “ 一五 ” 计 划和 进 行 “ 三大 改造 ” , 为经济 建 设 服 务 ,故排除 A项 。此 时 我国院系 调 整 的目的是 为 全国 经济 建 设 培养 专门 人才,而非 仅为 天津经济 建 设 服 务 , D项错误 。由 时 代背景和材料分析可知, C项 不符合史 实 。B3. (2013·高考全国卷 Ⅱ , T31,4分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 国 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 设 公共必修 课 ,恩格斯所著《 劳动在从猿到人 转变过 程中的作用》成 为 指定教科 书 ,文化部 还举办 了以 “ 从猿到人 ” 等 为 宣 传 主 题 的大型科学知 识 展 览会 .其主要目的是 ( )A.构建与国家政 权 相适 应 的意 识 形 态B.确立 马 克思主 义 在全党的指 导 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 识 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 导 宣 传舆论 工作的全新形式解析: 马 列主 义 是中国共 产 党的指 导 思想,在新中国成 立 之初宣 传马 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及其思想是新生国家巩 固政 权 的需要,材料正是 这 种需要的体 现 ,故 选 A项 。中国共 产 党成立 时 就以 马 克思主 义为 指 导 思想,排除 B项 ; C、 D两项 不符合材料主旨。A深化必 备新中国不同 时 期的教育方 针 和成就阶 段 方 针 政策 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以老解放区教育 经验为基 础 ,吸收旧教育的有用 经验 ,借 鉴苏联经验把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造成新中国的人民教育全面建 设社会主 义时 期毛 泽东 提出全面 发 展的教育方 针形成比 较 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