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60525361.doc--点击预览
- 20160525362.ppt
- 20160525363.doc--点击预览
- 20160525364.ppt
- 20160525365.doc--点击预览
- 20160525366.ppt
- 20160525367.doc--点击预览
- 20160525368.ppt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第 22 课时 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一、选 择题1.(2015 江苏扬州、南通、连云港二模,9,2 分)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之间的差异主要源于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C.染色体结构变异大多对生物有害,对生物进化没有意义D.可遗传的变异可以发生在分子水平或染色体水平2.(2014 江苏单科,7,2 分)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 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3.如图显示了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对①和②过程最恰当的表述分别是( )A.交换、缺失 B.倒位、缺失C.倒位、易位 D.交换、易位4.某生物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8 条,下图中表示含有 1 个染色体组的细胞的是( )5.(2016 江苏苏北四市期中调研,18,2 分)下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基因 a、b 仅有图③所示片段的差异。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 4 种变异中能够遗传的变异是①③B.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④中的变异可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D.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26.(2016 江苏盐城龙冈中学调研一,24,3 分)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 2 种变异,甲图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21 三体综合征的病因可以用乙图表示B.无子西 瓜形成的 原因不可以用乙图表示C.雄蜂形成的原因可以用乙图表示D.猫叫综合征的病因不可以用甲图表示7.(2016 江苏如东高中检测一,12,2 分)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患红绿色盲且性染色体组成为 XXY 的孩子,下列示意图最能表明其原因的是( )8.(2016 江苏苏北四市期中调研,19,2 分)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条件下,二倍体多数由受精卵发育而来B.单倍体的体细胞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C.植物组织培养得到 的个体都是单倍体D.三倍体无子西瓜体细胞含有三个染色体组9.(2013 江苏单科,25,3 分)现有小麦种质资源包括:①高产、感病;②低产、抗病;③高产、晚熟等品种。为满足不同地区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栽培需求,育种专家要培育 3 类品种:a.高产、抗病;b.高产、早熟;c.高产、抗旱。下述育种方法可行的是(多选)( )A.利用①、③品种间杂交筛选获得 aB.对品种③ 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筛选获得 bC.a、b 和 c 的培育均可采用诱变育种方法D.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抗旱基因导入③中获得 c10.(2015 江苏单科,10,2 分)甲、乙为两种果蝇(2n),如图为这两种果蝇的各一个染色体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3A.甲、乙杂交产生的 F1减数分裂都正常B.甲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形成了乙C.甲、乙 1 号染色体上 的基因排列顺序相同D.图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二、非选择题11.(2016 江苏盐城龙冈中学调研一,28,8 分)以下是小麦的几种育种方法,图中涉及的小麦两种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据图回答:A.高秆白粒小麦×矮秆红粒小麦→F l→ F 2→稳定遗传的矮秆白粒小麦B.高秆抗锈病小麦×矮秆染锈病小麦→F l→花粉→a→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小麦C.(1)A 组育种方法的原理是 。 (2)B 组育种方法所产生的 a 是 倍体。与 A 组育种方法相比,B 组育种方法的优点是 。 (3)在 A 组中,由 Fl到 F2,育种工作者采用的方法是 。B 组 a 代表的个体通常具有的特点是 。 (4)C 组的育种方法中①过程采取的方法是 。三倍体上结出的西瓜没有种子的原因 。 (5)若要改变上述小麦亲本原有的遗传信息,则应该采用的常规育种方法是 。 4答案全解全析一、选择题1.C 基因重组是构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A 正确;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通过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因此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 正确;虽然染色体结构变异大多对生物有害,但对生物进化是有重要意义的,C 错误;可遗传的变异可以发生在分子水平,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也可以发生在染色体水平,如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D 正确。2.D 染色体片段的增加、缺失和易位等结构变异,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C 错误;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A、B 错误;远缘杂交得到的 F1是不育的,通过诱导可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进而可育,由此可以培育作物新类型,D 正确。3.C 图中①变化说明了染色体上基因 F 与基因 m 所在片段发生了颠倒,即倒位;图中②变化是该染色体片段(m 所在的染色体片段)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另一片段发生了交换,这种变化属于易位, 故 C 正确。4.D 细胞内的一个染色体组中,一定没有形态相同的染色体,在 A、B、C 选项中都含有形态相同的染色体,只有 D 选项中各条染色体形态不同,故 D 选项可以表示一个染色体组。5.C 图①是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②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图③是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属于基因突变,④是染色体中多了或少了一个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增添(重复)或 缺失。如果图中 4 种变异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则都能够遗传,故 A 错误;①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故 D 错误。6.ABD 21 三体综合征是 21 号染色体多了一条,可能是减数分裂形成 配子时两条 21 号染色体移向细胞同一极,形成含有 2 条 21 号染色体的配子,与正常配子结合生成的受精卵(21 号染色体有 3 条)形成的,A正确;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形成三倍体无子西瓜,不是个别染色体变异,B 正确;雄蜂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而乙图细胞中染色单体分离,而且还含有同 源染色体,表示有丝分裂后期,C 错误;猫叫综合征的病因为 5 号染色体部分缺失,甲图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D 正确。7.D 根据题意可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是 XBY、X BXb,XXY 孩子的 Y 染色体一定来自父亲,如果孩子XY 都来自父亲,则孩子不会患色盲,故色盲基因 Xb来自母亲,孩子的基因型为 XbXbY,父亲只提供 Y 染色体,母亲提供 2 条 X 染色体,A、B 细胞质均分,表示父亲产生精子的过程,不符合题意;由于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若母亲的初级卵母细胞分裂时异常,则形成的卵细胞基因组成应为 XBXb,孩子不患色盲,与题意不符,即C 错误;所以应该是母亲的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后期两条含有 b 基因的 X 染色体移向细胞同一极,形成了含2 条 Xb 染色体的卵细胞,故 D 正确。58.C 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 2 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故 A 正确;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单倍体;如果本物种体细胞中有多个染色体组时,则相应的单倍体中染色体组数目大于 1 个,如果本物种体细胞中有 2 个染色体组,则相应的单倍体中有 1 个染色体组,故 B 正确、C错误;体细胞中含有 3 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三倍体,故 D 正确。9.CD 本题对不同的生物育种方法进行了综合考查。利用①、③品种间杂交不能筛选出抗病品种;多倍体植株具有发育延迟的特点,对品种③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不能使其表现早熟特性;a、b、c 品种的优良性状均可通过基因突变获得;可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抗旱基因导入③中从而获得高产、抗旱品种。10.D 分析图示可知,甲的 1 号染色体倒位形成乙的 1 号染色体,B 错误;染色体倒位后, 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改变,C 错误;倒位后甲和乙的 1 号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减数分裂异常,A 错误。二、非选择题11. 答案 (1)基因重组 (2) 单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自交 一般情况下植株矮小,高度不育 (4)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发生紊乱 (5)诱变育种解析 (1)A 组育种方法为杂交育种 ,原理为基因重组。(2)B 组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 a 为单倍体,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比较,能够明显缩短育种年限。(3)A 组中,F 1杂交得到 F2,从F2选出 优良品种连续自交,直到得到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即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单倍体通常长得矮小瘦弱,高度不育。(4)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得到四倍体植株。由于三倍体植株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无法正常联会形成配子,故三倍体西瓜没有种子。(5)若要改变上述小麦亲本原有的遗传 信息,则采用的常规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1第 21 课时 性别决定和伴 性遗传一、选择题1.如图为果蝇 X 染色体的部分基因图,下列对此 X 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来自雄性,则经减数分裂不能产生重组型配子B.若来自雌性,则经减数分裂能产生重组型配子C.若发生交换,则发生在 X 和 Y 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D.若发生交换,图所示四个基因中,f 与 w 基因间交换频率 最高2.(2016 江苏盐城上学期期中,12,2 分)一对表现型 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是红绿色盲又是 XYY 的患儿,从根本上说,前者的病因与父母中的哪一方有关,后者的病因发生的时期是( )A.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B.与父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C.与父母亲都有关,受精作用D.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3.(2016 江苏泰州中学月考二,16,2 分)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在果蝇野生型与白眼雄性突变体的杂交实验中, 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的实验结果是( )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 1全部表现野生型,雌雄比例 1∶1B.F1中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为雄性C.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 1∶1D.F 1 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雄性全部是白眼4.(2016 江苏盐城龙冈中学调研一,10,2 分)下列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双亲表现正常,不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儿B.含 X 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 Y 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C.人类色盲基因在 X 染色体上,Y 染色体上既没有色盲基因,也没有它的等位基因D.男性色盲不传儿子,只传女儿,但女儿可以不显色盲,却会生下患色盲的外孙25.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A1、A2、A3 是位于 X 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Ⅱ-2 基因型为 XA1XA2的概率是 1/4B.Ⅲ-1 基因型为 XA1Y 的概率是 1/4C.Ⅲ-2 基因型为 XA1XA2的概率是 1/8D.Ⅳ-1 基因型为 XA1XA1的概率是 1/86.(2015 江苏扬州期中测试,24,3 分)黑腹果蝇 X 染色体存在缺刻现象(缺少某一片段)。缺刻 红眼雌果蝇(X RX-)与白眼雄果蝇(X rY)杂交得 F1,F1雌雄个体杂交得 F2。已知 F1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例为 2∶1,雄性全部为红眼,雌性中既有红眼又有白眼。以下分析合理的是(多选)( )A.X-与 Y 结合的子代会死亡B .F1白眼的基因型为 XrXrC.F2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为 4∶3D.F2中红眼个体的比例为 1/27.(2015 江苏苏、锡、常、镇二模,24,3 分)某家系中有甲、乙 两种单基因遗传病,见下图(其中甲性状由 A 和 a、乙性状由 B 和 b 基因控制),已知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甲、乙两病均为隐性遗传病B.该系谱图中,属于Ⅱ 2旁系血亲的同性别个体有Ⅲ 5和Ⅳ 5C.Ⅱ 4产生的卵细胞可能的基因型有 Ab、ab、AX b、aX bD.若Ⅲ 1和Ⅲ 2为异卵双生,则他们基因型均为 Aa 的概率为 5/98.鸟类的性别决定为 ZW 型。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 和 B、b)控制。甲、乙是两个纯合品种,均为红色眼。根据下列杂交结果,推测杂交 1 的亲本基因型是( )3杂交 1 ♂ 甲 × 乙♀雌雄均为褐色眼 杂交 2 ♀ 甲 × 乙♂雄性为褐色眼、雌性为红色眼A.甲为 AAbb,乙为 aaBB B.甲为 aaZBZB,乙为 AAZbWC.甲为 AAZbZb,乙为 aaZBW D.甲为 AAZbW,乙为 aaZBZB二、非选择题9.(2014 江苏单科,33,9 分)有一果蝇品系,其一种突变体的 X 染色体上存在 ClB 区段(用 XClB表示)。B基因表现显性棒眼性状;l 基因的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X ClBXClB与 XClBY 不能存活);ClB 存在时,X 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换;正常果蝇 X 染色体无 ClB 区段(用 X+表示)。果蝇的长翅(Vg)对残翅(vg)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 1 是果蝇杂交实验示意图。图中 F1长翅与残翅个体的比例为 ,棒眼与正常眼的比例为 。如果用 F1正常眼长翅的雌果蝇与 F1正常眼残翅的雄果蝇杂交,预期产生正常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 ;用F1棒眼长翅的雌果蝇与 F 1正常眼长翅的雄果蝇杂交,预期产生棒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 。 (2)图 2 是研究 X 射线对正常眼果蝇 X 染色体诱变示意图。为了鉴定 X 染色体上正常眼基因是否发生隐性突变,需用正常眼雄果蝇与 F1中 果蝇杂交,X 染色体的诱变类型能在其杂交后代 果蝇中直接显现出来,且能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合理的解释是 ;如果用正常眼雄果蝇与 F1中 果蝇杂交,不能准确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合理的解释是 。 4答案全解全析一、选择题1.C 若此 X 染色体来自雄性,由于 X 和 Y 染色体大小、形态不相同,减数分裂时不能产生重组型配子,故 A 正确;若来自雌性,由于雌性有两条 X 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以产生重组型配子,故 B 正确;若发生交换,应发生在两条 X 染色体之间,不能发生在 X 和 Y 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故 C错误;若发生交换,距离越远的基因交换的频率越高,故 D 正确。2.A 父母正常,儿子患红绿色盲,说明母亲是色盲基因携带者,患儿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该患儿的基因型为 XbYY,其体内细胞中的 Xb来自母亲,YY 染色体全部来自父亲,父亲产生的精子中含有 YY 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由 Y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形成的两条 Y 染色体没有分离,进入了同一个精子。综上所述,故选 A。3.B 在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F 1雌雄果蝇杂交,后代雌性都是红眼,而雄性有红眼和白眼,说明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故 B 正确。4.B 男性只要 X 染色体携带色盲基因就表现为色盲,而女性必须两条 X 染色体上都携带色盲基因才表现为色盲,故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女为色盲,父亲一定色盲,A 正确;男性性染色体组成为 XY,生成的精子为 1X∶1Y,女性性染色体组成为 XX,生成卵细胞为 X,B 错误;人类色盲基因在 X 染色体上,Y 染色体上既没有色盲基因,也没有它的等位基因,C 正确;男性色盲基因不传儿子,只传女儿,女儿可以不患色盲而 是携带者,则色盲基因可能传递给外孙,D 正确。5.D Ⅱ-2 的两条 X 染色体一条来自Ⅰ-1,另一条来自Ⅰ-2,所以Ⅱ-2 的基因型是 1/2XA1XA2、1/2X A1XA3,A错误;由于Ⅲ-1 的 X 染色体来自于Ⅱ-2,且Ⅱ-2 产生 XA1配子的概率为 1/2,所以Ⅲ-1 基因型为 XA1Y 的概率是 1/2,B 错误;Ⅱ-2 和Ⅱ-3 的基因型分析方法完全相同,Ⅲ-2 的两条 X 染色体一条来自Ⅱ-3,另一条来自Ⅱ-4(X A2Y),由于Ⅱ-4 产生的含 X 染色体的配子仅 XA2一种,Ⅱ-3 产生的含 X 染色体的配子中,含 XA1配子的概率为 1/2,所以Ⅲ-2 的基因型为 XA1XA2的概率为 1×1/2=1/2,C 错误;Ⅲ-1 产生的含 X 染色体的配子中,含 XA1配子的概率为 1/2,Ⅱ-3 产生的配子含有 XA 1的概率为 1/2,所以Ⅲ-2 产生的配子含 XA1的概率为 1/4,所以Ⅳ-1 的基因型为 XA1XA1的概率为 1/2×1/4=1/8,D 正确。6.AC 由于 F1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例为 2∶1,说明 X-与 Y 结合的子代会死亡,故 A 正确;F 1中白眼果蝇的基因型为 XrX-,故 B 错;F 1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XrX-和 XRXr,雄果蝇为 XRY,因此 F2中死亡的雄果蝇所占比例为 1/2×1/4=1/8,雌雄数量比为 4∶3,故 C 正确;F 2中雌果蝇全为红眼,故 D 错。57.AC 通过观察遗传系谱图,正常的Ⅱ 1和Ⅱ 2婚配生育了患甲病的Ⅲ 3,患乙病的Ⅲ 4,可推知,甲、乙两病均为隐性遗传病,故 A 正确;Ⅲ 5为外来个体,不是Ⅱ 2的旁系血亲,故 B 错误;通过观察遗传系谱图,可确定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不能确定乙病的遗传方式,Ⅱ 4基因型为 Aabb 或 AaXbXb,则产生的卵细胞可能的基因型有 Ab、ab、AX b、aX b,故 C 正确;Ⅱ 1和Ⅱ 2婚配生育患甲病的女儿Ⅲ 3,则Ⅱ 1和Ⅱ 2基因型为Aa,则后代的Ⅲ 1和Ⅲ 2的基因型均为 Aa 的概 率为 2/3×2/3=4/9,故 D 错误。8.B 根据杂交 2 中后代的表现型与性别相联系,可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 Z 染色体上,可知 A 项错误;杂交组合 1 中后代雌雄表现型相同,且都与亲本不同,可见子代雌雄个体是同时含 A 和 B 才表现为褐色眼,若甲的基因型为 aaZBZB,乙的基因型为 AAZbW,后代褐色眼的基因型为 AaZBZb和 AaZBW,由此可知反交的杂交组合 2 中亲本基因型为 aaZBW 和 AAZbZb ,后代雌性的基因型为 AaZbW(红色眼),雄性的基因型为AaZBZb(褐色眼)。这个结果符合杂交 2 中子代的表现型,说明最初的推测正确,即杂交 1 的亲本基因型为aaZBZB和 AAZbW,故 B 正确。二、非选择题9. 答案 (1)3∶1 1∶2 1/3 1/27(2)棒眼雌性 雄性 杂交后代中雄果蝇 X 染色体来源于亲代雄果蝇,且 X 染色体间未发生交换,Y 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 正常眼雌性 X 染色体间可能发生了交换解析 (1)P:Vgvg×Vgvg→长翅 (Vg_)∶残翅(vgvg)=3∶1。P:X +XClB×X+Y→X +X+(正常眼)∶X +Y(正常眼)∶X+XClB(棒眼)∶X ClB Y(不能存活),所以 F1代中棒眼∶正常眼=1∶2。F 1中正常眼长翅雌果蝇(1/3VgVg X+X+、2/3Vgvg X +X+)与正常眼残翅雄果蝇(vgvg X +Y)杂交,子代中全为正常眼残翅概率=2/3×1/2=1/3,所以子代中正常眼残翅果蝇的概率=1×1/3=1/3。F 1中棒眼长翅雌果蝇(Vg_ X +XClB)与正常眼长翅雄果蝇(Vg_ X+Y)杂交, 子代中棒眼果蝇占 1/3(与之前的计算方法和结果相同),残翅果蝇=2/3×2/3×1/4=1/9,所以子代中棒眼残翅果蝇的概率=1/3×1/9=1/27。(2)由题意知:棒眼(X +XClB)与射线处理的正常眼(X ?Y)杂交,F 1代中雌性个体有 X+X?和 XClBX?两种。如果 X 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则会影响该隐性突变频率的准确计算,所以应选择有 ClB 存在的雌性个体,故确定让正常眼雄果蝇(X +Y)与 F1代中棒眼雌性果蝇(X ClBX?)杂交,所得子代基因型为:X +XClB、X +X?、X ?Y、X ClBY(不能存活)。若发生隐性突变,则可在子代的雄性中直接显现出来,并且根据雄性中隐性突变性状的比例可准确计算隐性突变频率。1第 20 课时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B.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基因分离定律C.F1细胞中控制两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相互融合D.F1配子有 16 种组合方式,F 2中有 9 种遗传因子组成和 4 种性状表现2.(2015 江苏涟水中学阶段检测一,8,2 分)如图是同种生物 4 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 ,其中哪两个图代表的生物的杂交可得到两种表现型、六种基因型( )A.图 1、图 4 B.图 3、图 4C.图 2、图 3 D.图 1、图 23.(2015 江苏高考压轴卷,10,2 分)现有①~④四个纯种果蝇品系,其中品系①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所示:品系 ① ② ③ ④隐性性状 残翅 黑身 紫红眼相应染色体 Ⅱ、Ⅲ Ⅱ Ⅱ Ⅲ若需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交配的品系组合为(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 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 16 种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 AaBbCc 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 8 种25.(2016 江苏泰州中学月考二,13,2 分)将纯合的野鼠色小鼠与棕色小鼠杂交,F 1代全部表现为野鼠色。F1个体间相互交配,F 2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野鼠色∶黄色∶黑色∶棕色=9∶3∶3∶1。若 M、N 为控制相关代谢途径的显性基因,据此推测最合理的代谢途径是( )6.(2016 江苏泰州中学月考二,15,2 分)某鲤鱼种群体色遗传有如下特征,用黑色鲤鱼(简称黑鲤)和红色鲤鱼(简称红鲤)杂交,F 1皆表现为黑鲤,F 1交配结果如表所示。F2性状分离情况取样地点 取样总数黑鲤 红鲤 黑鲤∶红鲤1 号池 1 699 1 592 107 14.88∶12 号池 62 58 4 14.50∶1据此分析,若用 F1(黑鲤)与红鲤测交,子代中不同性状的数量比是( )A.1∶1∶1∶1 B.3∶1 C.1∶1 D.2∶17.基因型为 AaBbDdEeGgHhKk 的个体自交,假定这 7 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下列有关其子代的叙述,正确的是( )A.1 对等位基因杂合、6 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 5/64B.3 对等位基因杂合、4 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 35/128C.5 对等位基因杂合、2 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 67/256D.7 对等位基因纯合个体出现的概率与 7 对等位基因杂合个体出现的概率不同8.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3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C.F1和 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 1/49.(2016 江苏苏北四市期中调研,24,3 分)兔子的毛色是由常染色体上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 B、b)控制的,AA 和 Aa 控制黑色素的合成且等效,B 基因可以淡化黑色的深度,其中 BB 将黑色素全部淡化使其为白色,Bb 只是部分淡化使其为黄褐色。现将 纯种的黑色兔子和基因型为 aaBB 的兔子进行交配,F 1全部为黄褐色,让 F1随机交配得到 F2。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A.F1的基因型为 AaBb 和 AaBBB.F2白色个体中纯合子占 1/7C.F2中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 AAbb、AabbD.F2的性状分离比为黑色∶黄褐色∶白色=3∶6∶710.(2015 江苏泰兴三中第一次质量检测,24,3 分)荠菜果实有两种性状:三角形和卵圆形,分别由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基因 A、a 和 B、b 决定。AaBb 个体自交,F 1中三角形∶卵圆形=301∶20。在 F1的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均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 F1三角形果实荠菜中所占的比例不可能为(多选)( )A.1/15 B.7/15 C.3/16 D.7/1611.基因型为 YyRr 的黄色圆粒豌豆,其自交后代中至少有一对基因为纯合的显性个体为( )A.3/16 B.5/16 C.7/16 D.9/1612.(2015 江苏扬州期中测试,10,2 分)控制南瓜重量的基因有 A、a,B、b,E、e 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且每种显性基因控制的重量程度相同。aabbee 重量是 100 g,基因型为 AaBbee 的南瓜重 130 g。现有基因型为 AaBbEe 和 AaBBEe 的亲代杂交,则有关其子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型有 18 种B.表现型有 6 种C.果实最轻约 115 gD.果实最重的个体出现的几率是 1/813.(2016 江苏泰州中学月考二,12,2 分)野茉莉花瓣中的色素是由核基因控制的有关酶决定的,花有白色、浅红色、粉红色、大红色和深红色等五种颜色,其基因 A、B、D(独立遗传)分别编码酶 A、酶 B、酶D,酶所催化的反应及各产物的关系如下图所示,Ⅰ、Ⅱ、Ⅲ三种物质同时出现则为深红色,只有一种白色物质或没有白色物质时为白色,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4A.一个性状可由多对基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B.开深红色花和白色花的野茉莉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有 8 种、7 种C.基因型为 AaBbDd 的野茉莉植株自交,后代中开浅红色花与开大红色花的比例为 1∶1D.开大红色花的野茉莉植株自交,后代不会出现开白色花的植株14.(2015 江苏南京、盐城二模,10,2 分)某种植物的株高受三对基因(A、a,B、b,C、c)控制,均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三种显性基因以累加效应来增加株高,且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是相同的。现将最矮和最高的植株杂交得到 F1,再将 F1自交得到 F2。则 F2中与基因型为 AAbbcc 的个体株高相同的概率为( )A.15/64 B.12/64 C.6/64 D.3/6415.一种鹰的羽毛有条纹和非条纹、黄色和绿色的差异,已知决定颜色的显性基因纯合子不能存活。下图显示了鹰羽毛的杂交遗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①绿色对黄色完全显性 ②绿色对黄色不完全显性 ③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完全连锁 ④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非选择题16.(2016 江苏泰州中学月考二,30,10 分)某种性染色体组成为 XY 型的动物,其眼色有深红、猩红和无色三种,基因控制情况未知,回答以下 问题:(1)如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由一对等位基因 A-a 控制,纯合的深红眼个体与纯合的无色眼个体交配,F 1均为猩红眼,则 F1随机交配所得 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F 2再随机 交配所得 F3中深红眼个体占 。(假设每代个体数足够多,下同) 5(2)如该动物的眼色由两对等位基因 A-a、B-b 控制,显性基因控制情况见下图所示,隐性基因控制合成的酶无活性。①若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某深红眼个体与无色眼个体交配,F 1中深红眼个体占 1/4,则该深红眼亲本个体的基因型为 ,F 1中深红眼个体相互交配,F 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②若等位基因 A-a 位于常染色体上,B-b 位于 X 染色体上,则该动物三种眼色对应的基因型共有 种。两猩红眼雌雄个体交配,子代出现无色眼个体,则亲本杂交组合共有 种。能产生 aXb配子的深红眼雌性个体与能产生 aY 配子的深红眼雄性个体交配,子代中深红眼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 17.人类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入:(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若将 F2中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的个体占 。进一步研究发现 r 基因的碱基序列比 R 基因多了 800 个碱基对,但 r 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 R 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 61 个氨基酸,推测 r 基因转录的 mRNA 提前出现 。 试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 7 种性状的 F1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是 。 (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 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 1∶1∶1∶1,说明 F1中雌果蝇产生了 种配子。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 ”这一基本条件。 (3)格里菲思用于转化实验的肺炎双球菌中,S 型菌有 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R 型菌是由 SⅡ型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 SⅢ与 R 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 S 型菌。有人认为 S 型菌出现是由于 R 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 S 型菌全为 ,否定了这种说法。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 解释 DNA 分子的多样性,此外, 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 DNA 遗传信息稳定传递。 6答案全解全析一、选择题1.C 孟德尔对 F2中不同对性状之间发生自由组合的解释: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其中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这样,F 1产生雌、雄配子各 4 种,数量比接近 1∶1∶1∶1,配子随机结合,则有 16 种组合方式,F 2中有 9 种遗传因子组成和 4 种性状表现。2.D 图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图 1 和图 4 杂交后代有 2 种表现型、4 种基因型,图 3 和图 4 杂交后代有 1 种表现型、2 种基因型,图 2 和图 3 杂交后代有 2 种表现型、4 种基因型,图 1 和图 2 杂交后代有 2 种表现型、6 种基因型。故 D 正确。3.D 要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必须两对或多对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不能在同源染色体上,故只有 D 选项符合要求。4.D 本题考查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相关知识。孟德尔定律不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A 错误;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 错误;AaBbCcDd 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 34种,C 错误;AaBbCc 个体能产生 8 种配子,而 aabbcc 个体只产生 1种配子,故 AaBbCc 个体测交子代基因型有 8 种,D 正确。5.A 纯合的野鼠色小鼠和棕色小鼠杂交,后代都是野鼠色,说明野鼠色为显性;F 1 相互交配,F 2代表现型的比例为野鼠色∶黄色∶黑色∶棕色=9∶3∶3∶1,说明 F1一定是双杂合个体。因此棕色个体是双隐性个体,野鼠色个体是双显性个体,其余都是单显性,故 A 正确。6.B 根据 F1相互交配后代 F2的表现型比例约为 15∶1 可知,红鲤鱼是双隐性个体,其余都是黑鲤鱼,根据题干黑鲤鱼和红鲤鱼杂交后代都是黑鲤鱼可知,亲代的黑鲤鱼是双显性纯合子,因此 F1黑鲤鱼是双杂合个体,双杂合与双隐性个体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 3∶1,故 B 正确。7.B AaBbDdEeGgHhKk 自交,假定这 7 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每对等位基因自交子代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概率各占 1/2,所以自交子代中 1 对等位基因杂合、6 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有 =7 种类型(利用数学排列组合方法进行分析),且每种类型出现的概率均为 1/27=1/128,故此类个体出现的概率为 (1/2)7=7/128,A 错误;同理,自交子代中 3 对杂合、4 对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 (1/2)7=35/128,B 正确;自交子代中 5 对杂合、2 对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 (1/2)7=21/128,C 错误;自交子代中 7 对等位基因纯合与 7 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均为(1/2) 7=1/128,D 错误。78.B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根据题干可知,大鼠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若假设分别由A、a 与 B、b 控制,则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为:A_B_(灰色)、A_bb(黄色或黑色)、aaB_(黑色或黄色)、aabb(米色);F 1的基因型为 AaBb,与黄色亲本 AAbb(或 aaBB)杂交,后代有 A_Bb(或 AaB_)(灰色)、A_bb(或 aaB_)(黄色)两种表现型;F 1中灰色大鼠肯定为杂合子,而 F2中灰色大鼠可能为纯合子,也可能为杂合子;F 2中黑色大鼠(aaB_或 A_bb)与米色大鼠(aabb)杂交,杂交组合有:2/3aaBb(或 Aabb)×aabb和 1/3aaBB(或 AAbb)×aabb,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 2/3×1/2=1/3。9.AB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AA 和 Aa 控制黑色素的合成且等效,而 B 基因为修饰基因,淡化黑色的深度,且 BB 将黑色素全部淡化,Bb 只是部分淡化,因此,黑色的基因型为 A_bb,黄褐色的基因型为 A_Bb,白色的基因型为 A_BB 和 aa__,纯种黑色兔子和基因型为 aaBB 的兔子进行交配,F 1全部为黄褐色,说明纯种黑色的兔子基因型为 AAbb,F1黄褐色兔子的基因型为 AaBb,故 A 错误;F 2白色个体(共 7 份)的基因型及比例分别为 AABB∶AaBB∶aaBB∶aaBb∶aabb=1∶2∶1∶2∶1,其中纯合子有 AABB、aaBB、aabb 各 1 份,占3/7,故 B 错误;F 2中黑色个体(共 3 份)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AAbb∶Aabb=1∶2,故 C 正确;F 2黄褐色个体(共 6 份)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AABb∶AaBb=2∶4,F 2的性状分离比为黑色∶黄褐色∶白色=3∶6∶7,故 D 正确。10.ACD AaBb 自交,F 1中 A_B_∶A_bb∶aaB_∶aabb=9∶3∶3∶1,根据题意,F 1中三角形∶卵圆形=301∶20≈15∶1,所以三角形的基因型为 A_B_、A_bb、aaB_,卵圆形的基因型为 aabb。F 1中三角形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9/16A_B_(1/16AABB、2/16AABb、2/16AaBB、4/16AaBb)、3/16A_bb(1/16AAbb、2/16Aabb)、3/16aaB_(1/16aaBB、2/16aaBb),其中1/16AABB、2/16AABb、2/16AaBB、1/16AAbb、1/16aaBB 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均为三角形果实,这些个体在 F1三角形果实荠菜中所占的比例为(1/16+2/16+2/ 16+1/16+1/16)÷(9/16+3/16+3/16)=7/15。11.C YyRr 1YYRR、2YYRr、2YyRR、4YyRr、1YYrr、2Yyrr 、1yyRR、2yyRr 和 1yyrr 9 种基因型,因此至少有一对基因为纯合的显性个体占 7/16。12.D 基因型为 AaBbEe 和 AaBBEe 的亲代杂交,若考虑 Aa×Aa,子代基因型有 3 种,若考虑 Bb×BB,子代基因型有 2 种,考虑 Ee×Ee,子代基因型有 3 种,故子代基因型共有 3×2×3=18(种),故 A 正确;由于 每种显性基因控制的重量程度相同,所以子代重量与显性基因的数目有关,子代最多含有显性基因 6 个,至少含有显性基因 1 个,所以子代的表现型有 6 种,故 B 正确;aabbee 重量是 100 g,基因型为 AaBbee 的南瓜重 130 g,说明每个显性基因能增重 15 g,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Ee 和 AaBBEe,子代最轻者(aaBbee)重量为 100+15=115(g),故 C 正确;最重者的基因型为 AABBEE,这种基因型出现的概率 为1/4×1/2×1/4=1/32,故 D 错误。813.D 据图可知,生物的性状可以由多对基因控制,故 A 正确;据图可知,开深红色花的基因型为 A_B_D_,基因型种类有 2×2×2=8(种),开白色花的基因型有 A_bbdd 或 aaB_dd 或 aabbD_ 及 aabbdd,因此基因型有 7 种,故 B 正确 ;基因型为 AaBbDd 的野茉莉植株自交,后代出现 A_B_dd 的概率与出现 aaB_D_ 的概率相等,故 C 正确;基因型为 AaBbdd 或 AABbdd 或 AaBBdd 的开大红色花的野茉莉植株自交,后代能出现白色花的植株,故 D 错误。14.A 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分析,最矮植株的基因型是 aabbcc,最高植株的基因型是 AABBCC,二者杂交所得的 F1的基因型是 AaBbCc,F1自交得到的 F2中含有 2 个显性基因的个体的株高都与基因型为 AAbbcc 的个体株高相同,在 F2中含两个显性基因的基因型有 6 种,即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由此求出概率为1/4×1/4×1/4×3+1/2×1/4×1/2×3=15/64。15.B F 1中绿色自交,后代有绿色和黄色比例为 2∶1,可知绿色对黄色完全显性,且绿色纯合致死,①正确;F 1绿色非条纹自交后代非条纹与条纹比例为 3∶1,且四种性状比例为 6∶3∶2∶1,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④正确。二、非选择题16. 答案 (1)深红色眼∶猩红色眼 ∶无色眼=1∶2∶1 1/4(2)①AaBb 深红色眼∶猩红色眼∶无色眼=9∶6∶1 ②15 4 3/16解析 (1)若控制眼色的基因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则 F1的基因型是 Aa,Fl随机交配,后代有AA、Aa、aa 三种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为深红色眼∶猩红色眼∶无色眼=1∶2∶1;F 2中 A 的基因频率=a的基因频率=1/2,因此 F2相互交配,深红眼(AA)的概率为 1/4。(2 )①若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根据图示可知,深红眼的基因型为 A_B_,与 aabb 杂交,出现深红眼(AaBb)的概率为 1/4,F1深红眼的基因型为 AaBb,相互交配后,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A_B_∶A_bb∶aaB_ ∶aabb=9∶3∶3∶1,根据图示中基因之间的关系可知,F 2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深红色眼∶猩红色眼∶无色眼=9∶6∶1。②若等位基因 A-a 位于常染色体上,B-b 位于 X 染色体上,二者之间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常染色体有 3 种基因型,伴 X 染色体有 5 种基因型(雌性 3 种,雄性 2 种),因此后代有 15 种基因型;两猩红眼雌雄个体交配,子代出现无色眼个体,则亲本杂交组合有 4 种,即 AaXbXb×aaXBY、aaX BXb×AaXbY、AaX bXb×AaXbY、aaX BXb×aaXBY,能产生 aXb 配子的深红眼雌性个体基因型是 AaXBXb,能产生 aY 配子的深红眼雄性个体基因型是 AaXBY,二者杂交后代出现深红色雄性个体的概率为 3/4(A_)×1/4(XBY)=3/16。17. 答案 (1)1/6 终止密码 (子) 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转录,或隐性基因不翻译,或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低(2)4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 93)SⅢ(4)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碱基互补配对解析 (1)F 2中黄色皱粒中有 1/3YYrr、2/3Yyrr,其自交子代中绿色皱粒 yyrr 占 2/3×1/4=1/6;r 基因较 R 基因长,但 r 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比 R 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 61 个氨基酸,说明 r 基因转录的mRNA 提前出现了终止密码,使肽链延长提前终止;F 1为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可能是隐性基因不转录,或不翻译,或其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低。(2)由测交实验的结果可推出 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由子代出现 4 种表现型,比例不为 1∶1∶1∶1 可知 F1产生 4 种配子但数量不等,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自由组合定律中非同源染 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这一基本条件。(3)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R 型菌若突变产生 S 型菌,不可能全为 SⅢ型,若 S 型菌来源于 R 型菌的转化,则加热杀死的SⅢ与 R 型菌混合培养,出现的 S 型菌全为 SⅢ型,即 可否定 S 型菌是由 R 型菌突变产生这种说法。(4)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中,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可解释 DNA 分子的多样性,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 DNA 遗传信 息传递的高度精确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