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9《项脊轩志》(课件+讲+练+测)(基础版)(打包4套)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9项脊轩志课件讲练测基础版打包4套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zip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9项脊轩志课件讲练测基础版打包4套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zip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9《项脊轩志》课件(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9《项脊轩志》(测)(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9《项脊轩志》(练)(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9《项脊轩志》(讲)(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 全部
    •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9《项脊轩志》课件(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9《项脊轩志》(测)(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点击预览
    •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9《项脊轩志》(练)(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点击预览
    •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9《项脊轩志》(讲)(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项脊轩志》(满分 60 分,时间 45 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送同年孟与时之任成都序归有光安定孟与时与余为同年进士,而以余年差长,常兄事之。余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与时独心推让之,出于其意诚然也。与时以选为成 都推官,余亦为令越中,将别,无以为与时赠者。惟推府为郡司理,儒者能道,前世论刑之说详矣。余读《尚书》古文:“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此今世所用孔氏书语也。而伏生今文以“恤”为“谧”,汉儒传之。而太史公《本纪》云:“惟刑之静哉!”“静”即“谧”也。自古论刑取其要,未有“静”之一言为至。此真圣人之语,余以是为与时告焉。余生吴中, 独以应试经行齐、鲁、燕、赵之郊,尝慕游西北,即无繇而至。与时自安定往来长安中,又从太行山以来京师。今又官蜀中,行邛崃九折坂,览剑阁石门之胜,岂不亦壮哉!昔王介甫初仕大名为司理,而韩魏公为守,尝告以“君年少,当读书不当专以吏事”。而介甫实未尝不读书也,以此恨韩公为不知己,而韩公之意则美矣。故余于与时,尤望于吏治之暇,无忘学古之功。孔子曰:“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往时张文隐公尝为余言:“今时人材,惟赵孟静在史馆难得。”嘉靖二十九年,虏骑薄都城。公卿会内廷,先生独申大议,至廷骂阿党,风节凛然,有汲长孺所不及者,京师人至今能道之。赵先生,成都人也。余故为文隐公所知,而赵先生以是亦知余,顾无繇一见之。士之相知,岂在见不见哉!然余怀之久矣。而羡与时之获见先生也,而又以喜与时之得师也。(选自《震川先生集》)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钦:钦佩。 B.自古论刑取其要 要:要旨。 C.览剑阁石门之胜 胜:胜景。 D.虏骑薄都城 薄:迫近【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钦:敬,《史记选读》中第九页《太史公自序》书下注释。这里解释“钦佩”文意不通,根据上下文可以解释为“谨慎”,第七题 B 选项有提示。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独以应试经行齐、鲁、燕、赵之郊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B.而韩魏公为守 而母立于兹2C.故余于与时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D.而羡与时之获见先生也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答案】D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归有光好古文却不愿与当时写古文的人交往,却因孟与时的真诚而同他交好。归有光为了表示感激,不想用有关推官的言论作给孟与时的离别赠言。B.孔子的古文《尚书》、伏生的今文《 尚书》以及太史公《本纪》三本书对刑罚态度的用词不一样,其实意思是一样的,就是要求推官的态度要严肃,要以实现“静”为其终极目的。这其实也体现了归有光的一种“爱民”思想。C.归有光讲述王介甫和韩魏公的故事,是要规劝孟与时不能只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还要在闲暇时间像古人一样勤奋读书。D.归有光最后一段提到赵孟静,通过具体的事例赞扬他高风亮节的品格,并提醒孟与时:要敬重赵孟静先生一类的贤士。【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原因是“前世论刑之说详矣”。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3 分) (2)余故为文隐公所知,而赵先生以是亦知余,顾无繇一见之。(3 分) (3)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呼?(4 分)【答案】(1)在这个国家,(要)侍奉那些贤明的大夫,以那些仁义的士人为友。(2)我从前被文隐公知晓,而赵先生因此也知道我,只是没有机会与他见一面。 (3)如今少卿您却用推荐贤士来教导我,恐怕跟我私下的愿望相违背了吧? 【解析】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参考译文】3安定的孟与时与我是同一科考的进士,而由于我年纪稍微长一些,(他)常常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我。我爱好古文,然而不与当世写古文的人苟合,独独与时真心推崇礼让我,是出自于他内心的真诚。与时因为授职成为成都推官,我也成为越中的县令,将要分别,没有什么东西拿来赠送给与时。只是推官是郡里主管刑狱的司理参军,读书人能说的,前世论述刑法的学说已经很详细了。我读《尚书》古文(秦始皇焚书时,秦朝博士伏胜将《尚书》藏于壁中,后发现所藏“亡数十篇”仅剩下二十九篇。汉初朝廷派遣晁错去听伏胜讲授,用当时的官方文字隶书来纪录,记录下来的本子被称为《今文尚书》;《古文尚书》是汉武帝时在孔子塌坏的故宅壁中发现的,用古文书写,比今文《尚书》多十六篇,晋永嘉之乱时,《古文尚书》亡佚。):“谨慎呀,谨慎呀,使用刑罚要十分谨慎呀!”这是当世所用的孔氏《尚书》中的话。而伏生的今文《尚书》把“恤”改为“谧”,汉代的儒生传授它。太史公在《本纪》里说:“惟刑之静哉!”“静”就是“谧”。 选取自古以来论述刑罚的要旨,没有像“静”这一字好到极点。这是真正的圣人的话,我把这句话作为对孟与时的劝告。我出生在吴中,独独因为参加科举考试经过齐、鲁、燕、赵的郊区,曾经很想游览西北地区,只是没有机会去。与时从安定来到长安,又从 太行山来到京师。如今又到蜀中为官,行经邛崃的九折坂,游览过剑阁和石门的胜景,难道不也壮伟吗!昔日王介甫(王安石)开始在大名担任司理,而韩魏公(韩琦)为太守,曾用“你年少,应当读书不 应专心于官事”告诫他。而王介甫实际上未尝不读书,因此为韩魏公不了解自己而感到遗憾,而韩魏公的心意却是好的。所以我对于与时,十分希望在公务之余,不要忘记学习古人的勤奋。孔子说:“在这个国家,(要)侍奉那些贤明的大夫,以那些仁义的士人为友。”过去张文隐曾对我说:“如今的人才,只有在翰林院的赵孟静是难得的人材。”嘉靖二十九年,鞑靼的骑兵迫近都城。公卿汇聚在内廷,先生独自表达激烈的主张,到内廷叱骂阉党,高风亮节,正气凛然,有汲长孺(汲黯)所比不上的地方,京城的人至今都能娓娓道来。赵先生是成都人。我从前被文隐公知晓,而赵先生因此也知道我,只是没有机会与他见一面。士人相知,哪里在见面与不见面啊!然而我心里想念他很久了。于是羡慕与时能与赵先生相见,更又为与时得到一名老师而高兴。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雪竹轩记【明】归有光冯山人为予言:“吾甚爱雪竹,故人以雪竹呼吾,因以名吾轩,请子记之。”予不暇以为,而山人求之数岁,或以诗,或以书,日月一至。予以山人所以得于雪竹者,山人自知之,岂有假于予之言?是以旷岁而不答也。山人少喜为诗,诗出而上海陆文裕公亟称之。先是,山人居昆山之安亭,及予来安亭,则山人已迁上海界中,与安亭隔一江。予尝过永怀寺,爱其古桂,坐久之。问寺中所往来者,僧曰:“地僻,绝无人。惟有冯山人时时过江来,独吟桂树之下。”予后数见之于张通参之座。通参与湖州刘尚书为社会,二公皆称山人为笃实君子。4去年,山人年老矣,与通参游匡庐、武夷,还而示予《纪游诗》一编。予戏曰:“冯先生之雪竹,必求之匡庐、武夷间耶?”今年,予买田青浦之嵩塘。山人与予书曰:“吾近卜筑盘龙,与嵩塘近,子来观我雪竹。”予性懒,不能谒青浦令,为其所怒,所买田几为夺去,予亦削迹兹土矣。山人复遣其子来,曰:“吾前告子雪竹轩,复移盘龙也,吾今老于此。子许我记,几年不能得。今吾旦暮死,惟欲得子一言,是吾心也。”予问山人起居。其子曰:“去年与通参行郡中,老人目不能了了,道间有古井,无石栏,不觉越过之,几坠。自此不复出。每自叹曰:‘匡庐、武夷,不可复至矣,雪竹,则何所无之?’”其子去,又数数书来。会予方北上,思欲一造山人之竹所而不能矣。因书之以告别,且使揭之楣间,为《雪竹轩记》云。(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注】①冯山人:冯淮,字会东,号雪竹,昆山(今属江苏)人。山人,古时对隐居不仕的读书人的称呼,也常作为学者士人的雅号。②雪竹:一种干节上有白粉的竹子。③社会:旧时由志趣相同者结合而成的组织或团体。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岂有假于予之言 假:借助B.地僻,绝无人 绝:几乎C.不能谒青浦令 谒:拜见D.子许我记,几年不能得 许:允许【答案】D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6.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现冯山人“风雅”形象的一组是( )(3 分)①山人居昆山之安亭 ②爱其古桂,坐久之③独吟桂树之下④还而示予《纪游诗》一编⑤自此不复出⑥今吾旦暮死,惟欲得子一言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①是介绍山人居住地点 ②是写作者 ⑤是说山人晚年眼睛有疾不再出门。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这篇文章是作者为冯山人而写,先前作者一直没有时间完成,冯山人因多年来求之无果而不再回复作者的书信。5B.作者与冯山人有很多共同点:都喜爱文学,都曾到过安亭,都喜爱永怀寺的古桂,甚至都在嵩塘筑屋定居。C.全文叙冯山人其人其事,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凸显了山人风雅的形象、执著的性格,字里行间也渗透着真挚的友情。D.这篇文章笔致从容,疏雅豪放,刚健之中见哲思,同时又不乏追怀岁月与旧事的无奈痛苦之情,大有意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 应为作者多年没有答复他。B 应为作者在青浦的嵩塘买了田亩,冯山人在盘龙就近择地建筑住宅。D.“疏雅豪放”与“刚健”不当。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 级为分析综合 C。8.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1)故人以雪竹呼吾,因以名吾轩,请子记之。(3 分)(2)为其所怒,所买田几为夺去,予亦削迹兹土矣。(3 分)(3)会予方北上,思欲一造山人之竹所而不能矣。(3 分)【答案】(1)所以人们用雪竹称呼我,于是我拿雪竹来命名我的小房间,请您为我写一篇杂记。(给分点:因、名、句意)(2)他被我(的态度)激怒了,我所购置的田亩几乎被收回,我也不到青浦去了。 (给分点:被动句、削迹、句意)(3)恰逢我正要北上,想着要拜访一下山人的雪竹轩却又不能够了。(给分点:会、造、句意)【解析】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9.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 6 处)(3 分)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其推重如此。(《明史•归有光传》)【答案】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3 分,每处 0.5 分,断句超过 6 处,每多一处扣 0.5 分,扣完本小题分为止。)【解析】【参考译文】冯山人对我说:“我非常喜欢雪竹,所以人们用雪竹称呼我,于是我拿雪竹来命名我的小房间,请您为我写一篇杂记。”我没有时间写这篇杂记,而山人(的)请求(持续)了多年,有时以诗的形式,有时6以书信的形式,每月写一次。我认为山人对雪竹轩这个名字满意的原因,他自然知道,怎么需要借助于我的言辞(来表达)呢?因此多年没有答复(他)。山人年轻时喜欢写诗,诗作一出现就被上海的陆文裕一再称道。一开始,山人住在昆山的安亭,等到我来安亭时,山人已经搬到上海了,与安亭一江之隔。我曾经经过永怀寺,喜欢那里的古桂,坐了很长时间。我问寺中来来往往的人,僧人说:“地处偏僻,几乎没人来。只有冯山人时不时地渡江而来,独自在桂树之下吟咏。”我后来多次在张通参那见到他。张通参和湖州的刘尚书同是社会成员,二人都称赞冯山人是忠诚朴实的君子。去年,山人年纪大了,和张通参一起去匡庐、武夷游玩,回来后就给我看了一编《纪游诗》。我开玩笑说:“冯先生的雪竹,一定是在游览匡庐、武夷间求得的吧?”今年,我在青浦的嵩塘买了田亩。冯山人写信给我说:“我在盘龙就近择地建筑住宅,这距离嵩塘很近,您(可以)来看看我的雪竹。”我生性懒惰,不能(前去)拜见青浦县令,他被我(的态度)激怒了,我所购置的田亩几乎被收回,我也不到青浦去了。山人又派他的儿子过来,说:“我先前告诉你的雪竹轩,又搬到盘龙了,我如今在此终老。您答应给我写的杂记,几年都没收到。如今我很快就要离世了,只想得到您的一篇文章,这是我(最后)的心愿了。”我询问山人的生活起居。他的儿子说:“去年和张通参一起在郡中散步,老人眼睛看不清了,道路中间有口古井,(周围)没有石栏围着,没有察觉到,跨了过去,差点摔下去。从此以后不再出门。常常自己感叹说:‘匡庐、武夷不能再去了;雪竹,那么什么地方没有呢?’”他的儿子离开后,又常常写信来。恰逢我正要北上,想着要拜访一下山人的雪竹轩却又不能够了。于是写了这封信来告别,(想着)也(可以)把它展示在门楣上,文章就叫《雪竹轩记》。13.归有光作古文,以经术为本,喜欢太史公的《史记》,参透其中的神理。当时王世贞为文坛盟主,有光尽力和他分庭抗礼,把他看作狂妄而平庸的大人物。世贞心里很不痛快,但以后也对有光佩服得 五体投地,给他写赞语说:“千年才出了你这样的人才,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古文传统,我哪里是走的另一条路,只是自伤长久以来没有什么成就啊!”他就是这样推崇归有光。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顾隐君传(明)归有光隐君讳启明,字时显,世居昆山之七浦塘,今为太仓人。相传晋司空和之后。隐君有子曰存仁,举嘉靖十一年进士,选调余姚知县。以最,入为礼科给事中。皇太子生,覃恩①近侍,封隐君如其官。隐君为人敦朴,尤不能与俗竞。君故生长海上,言语衣服,犹故时海上人也,无纤毫城市媮靡②之习,及贵,愈自敛约。就养余姚,以力自随,独夜至官舍,县中人无知者。敕受章服,闭门不交州郡。郡太守行乡饮酒礼,到门迎请,终不一往。每旦,焚香拜阙,一饮一食,必以手 加额,曰:“微天子恩,不得此。”居常读书,有所当意,每抉摘向人谈说不休,曰:“不信今人非古人也。”故平生未尝爱财,未尝疑人。7季弟蚤世。先属意隐君子为后,隐君固让其兄子。虽流离颠沛之际,孜孜以济人为务。有乞贷,分赀予之,知其人必负,业已许之,不变也。或伪指隐君赚人金,隐君曰:“吾不知金,而金实为我。”卒偿之而不自言。州大夫建绰楔③,使人送其直,送者诡曰:“此吾赎金也,而非其罪。”隐君恻然,遽还之。里有某宅某墓地相邻比,有某桥道未修,有某死未殓葬,以告,必得所欲。至其所自奉,布衣蔬食而已。濒海多逋税,置役田以恤其里人。尝曰:“海上吾故乡,吾不能一日亡首丘之志。”故自号海隐居士。竟自海上得疾以归,而卒。初,隐君未六十,为教曰:“古人葬以掩形,务从朴实,观美何益?吾葬不拘忌,棺必油杉,有一不然,是为逆命。”因乞兄书之,勒石于墓。(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有删改)【注】①覃恩:广施恩泽。②媮靡:奢侈的生活。③绰楔:古时表彰孝义的牌坊或木柱。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故平生未尝爱财 爱:吝惜B.曰:“微天子恩,不得此。” 微:没有C.置役田以恤其里人 恤:怜悯D.勒石于墓 勒:雕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恤:救济。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A.世居昆山之七浦塘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B.一饮一食,必以手加额 空以身膏草野C.卒偿之而不自言 劳苦而功高如此D.因乞兄书之,勒石于墓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答案】B【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12.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孟子•梁惠王上》)8B.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C.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D.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答案】B【解析】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 E 级。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 分)(1)有乞贷,分赀予之,知其人必负,业已许之,不变也。(4 分)(2)吾葬不拘忌,棺必油杉,有一不然,是为逆命。(4 分)(3)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3 分)【答案】(1)(4 分)遇到有人乞求借钱,(顾隐君)马上分钱给予,就是知道那人一定会背弃(信义),自己已经答应了,也一定不会改变承诺。(大意 2 分,落实 “贷”“负”各 1 分)(2)(4 分)我死后安葬不必被禁忌约束,棺材一定要用普通的油杉木材,有一点不是像我说的这样,这就是违抗我的遗命。(大意 2 分,落实 “然”“逆”各 1 分)(3)(3 分)做大事不必在意小的细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 。(大意 1 分,“大行”“细谨”各 1 分)【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 键字或 句式进 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14.传主顾隐君为人处世有哪些主要特点?请简要概括。(5 分) 【答案】①敦厚朴实,不喜欢和世俗之人攀比。②不喜欢结交官场人士。③对皇帝有感恩之心。④仗义疏财,对人有怜悯之心。⑤待人坦诚,从不怀疑人。(一点 1 分,共 5 分。语意相近即可)【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题目,此类有关 人物形象的分析题,在分析时,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此题可以从原文中找出有关语段,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把人物性格展现出来。9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参考译文】顾隐君名叫启明,字时显,祖上曾居住在昆山的七浦塘,现在他是太仓人,相传他是晋朝司空和的后人。顾隐君有个儿子叫顾存仁,他考取了嘉靖十一年的进士,被选拔外调做余姚知县。因为政绩考核得了第一名,他被调入朝廷做礼科给事中。恰逢皇太子出生,皇上厚待身边臣子,把顾存仁曾做的余姚县令一职封给顾隐君。顾隐君做人忠厚老实,特别不愿意和世俗人攀比。顾君过去生活在海边,做官后的说话和穿著,仍然像过去的海边人,没有丝毫城市人奢侈习气,到了富贵发达时,他更加谨慎节俭。到余姚去接受朝廷奉养(即到余姚就任县令),他只让力夫跟随自己,独自一人在晚上到官衙里去,县里人都不知道。敬领官服后,他闭门不结交州郡官员。郡太守举行乡饮宴会时,亲自上门迎接延请他,可他最终没有前去。每天早晨,他焚香朝着京城方向跪拜,每吃一顿饭喝一次酒,一定先把手放到额头上表示感谢,说:“没有天子的恩情,我不能够过这样日子。”家居时经常读书,遇见自己满意的内容,每次他都挑选出来对人说个不停,他常说:“我不相信现在的人不能像古人那样活着。”所以他一生不曾吝惜钱财,不曾怀疑过人。弟弟早早地去世。他生前着意要顾隐君的儿子过继做后人,可顾隐君 坚决地把机会谦让给哥哥的儿子。即使是未做官漂泊谋生的时候,他也一心一意地把帮助别人作为重要的事。遇到有人乞求借钱,他马上分钱给予,就是知道那人一定会背弃信义,自己已经答应了,也一定不会改变承诺。有人曾冤枉说顾隐君骗人钱,顾隐君说:“我不知道什么钱,可这钱被骗的事确实因我担保而起。”他最终替骗钱人偿还了钱但自己却不向外人说明。州大夫要为余姚县孝义的人建牌坊,就派人送拨款给顾隐君,送钱的人撒谎说:“这是我赎罪的钱,可我实际没有那罪啊。”顾隐君听了表现出同情的样子,马上把钱还给那人。大凡乡里有某住宅某墓地因互相邻近(需要搬迁却无钱),有某桥梁某道路因无钱而未修整,有某人死了因无钱而未入殓安葬,只要有人前来告诉顾隐君,顾隐君就一定能够满足他的愿望。至于自己的日常奉养,也就是布衣菜饭而已。沿海一带老百姓多有欠税的,于是顾隐君就开辟役田来救济那些乡里的欠税人。他曾说:“海边是我的故乡,我不能有一天丢掉自己根本。”所以他自号海隐居士。他最后因在海边得病而回乡,然后去世。当初,顾隐君年龄未满六十,教导儿子说:“古人安葬是为了掩盖死者形体,安葬一定要遵循简朴原则,看着美有什么用处?我死后安葬不必被禁忌约束,棺材一定要用普通的油杉木材,有一点不是像我说的这样,这就是违抗我的遗命。”于是就求兄长写下遗命,把它刻在墓旁的石碑上。1《项脊轩志》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渗漉(lù) 老妪(ōu) 珊珊可爱(shān)B.修葺(qì) 栏楯(dùn) 万籁有声(lài)C.先妣(pǐ) 阖门(hé) 冥然兀坐(wù)D.垣墙(yuán) 偃仰(yǎn) 呱呱而泣(gū)【答案】D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2.下列加 点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室仅方丈(一丈见方) B.墙往往而是(到处)C.余久卧病无聊(精神空虚) D.大类女郎也(太像)【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清闲烦闷,无事可做。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3.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雨泽下注 ②东犬西吠 ③乳二世 ④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⑤执此以朝 ⑥使不上漏A.①④⑤∕②③⑥ B.①②④⑥∕③⑤C.①③⑤∕②④⑥ D.①②⑥∕③④⑤【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①②④⑥名作状∕③⑤名作动。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4.下列各句与“垣墙周庭”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余稍 为修葺,使不上漏 B.妪,先大母婢也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D.其制稍异于前【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 是省略句,B 是判断句,C、D 是状语后置句。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5.下列各组文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妪每谓余曰2B.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C.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执此以朝D.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每次∕常常;B:才∕起初;C: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 ;D:环顾∕只是。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6.下列文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A.比去,以手阖门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B.借书满架 或凭几学书C.日过午已昏 一日,大母过余曰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今已亭亭如盖矣【答案】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7.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 )A. “三五之夜” (农历每月十五日) “既望” (农历每月十六日)B. “妪,先大母婢也” (敬称自己已死去的祖母) “先妣” (敬称自己已死去的母亲)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古代 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 “而立之年” (指三十岁)D.吾妻归宁(旧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 吾妻来归(旧指女子出嫁)【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束发指十五岁,非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20 岁才是。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归有光号震川,别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明代后期著名散文家,著有《震川文集》 ,其散文对清代的桐城派影响很大。B. “志”即“记” ,是古代一种叙事、抒情的文体,如《项脊轩志》就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篇。C. 《项脊轩志》借写项脊轩的兴废,着重写与之有关的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表达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D. “五柳先生” “樊川先生” “临川先生” “聊斋先生”指的分别是东晋大诗人陶潜、唐代诗人杜牧、北宋文豪欧阳修、清代小说家蒲松龄。3【答案】D 考点:归 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项脊轩 ,旧南阁子也。室 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 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9.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①稍为修葺( ) ②室始洞然( )③亦遂增胜( ) ④珊珊可爱( )【答案】①葺(修补) ;②洞然(明亮) ;③胜(美景) ;④珊珊(美好) 。【解析】试题分析:略。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10.翻译文中划线句:(1)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2)然 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答案】 (略)【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和典型的文言现象。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1.第二段“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答案】承上文喜,启下文悲。【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此句和上下文的关系。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美文欣赏:先妣事略归有光先妣周孺人①,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4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 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 ”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 ”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 ”以二子肖母也。孺 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②,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直,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铒,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 ,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1《项脊轩志》【学习要点】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2.探究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温故知新【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渗漉 修葺 栏楯 偃仰 啄食 异爨 老妪 迨 呱呱而泣 象笏 长号 妣 扃牖 垣墙 栖息 阖门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2)室仅方丈 (3)尘泥渗漉 (4)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5)前辟四窗 (6)室始洞然 (7)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8)旧时栏楯 (9)亦遂增胜 (10)偃仰啸歌 (11)冥然兀坐 (12)万籁有声 (13)珊珊可爱 (14)迨诸父异爨 (15)墙往往而是 (16)客逾庖而宴。 (17)鸡栖于厅 (18)始为篱,已为墙 (19)凡再变矣 (20)家有老妪 (21)先妣抚之甚厚 (22)室西连于中闺 2(23)某所,而母立于兹 (24)呱呱而泣 (25)久不见若影 (26)何竟日默默在此 (27)大类女郎也 (28)比去,以手阖门 (29)顷之( (30)持一象笏至 (31)令人长号不自禁 (32)余扃牖而居 (33)殆有神护者 (34)或凭几学书 (35)且何谓阁子也 (36)其制稍异于前 (37)今已亭亭如盖矣 3.词类活用 (1)乳二世 (2)客逾庖而宴 (3)执此以朝 (4)吾家读书久不效 (5)垣墙周庭 (6)余扃牖而居 (7)雨泽下注。/ 使不上漏 (8)又北向 (9)东犬西吠 (10)前辟四窗 (11)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12)多可喜,亦多可悲 (13)借书满架 4.古汉语句式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2)妪,先大母婢也。 (3)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4)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3(5)室西连于中闺 (6)其制稍异于前【反馈矫正】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渗漉(shèn lù) 修葺(qì) 栏楯(shǔn) 偃仰(yǎn)啄食(zhuó) 异爨(cuàn) 老妪(yù) 迨(dài)呱呱而泣(gū) 象笏(hù) 长号(háo) 妣(bǐ)扃牖(jiōng yǒu) 垣墙(yuán) 栖息(qī) 阖门(hé)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原来的) (2)室仅方丈(一丈见方,方,古代面积用语,纵横) (3)尘泥渗漉(渗漏) (4)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案,桌子;顾视,环顾室内) (5)前辟四窗 (开) (6)室始洞然 (透明敞亮) (7)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杂,混杂,交错) (8)旧时栏楯(栏杆) (9)亦遂增胜(美景,光彩) (10)偃仰啸歌(安居) (吟咏诗文) (11)冥然兀坐(静静地端坐。兀坐,端坐) (12)万籁 有声 (指自然界的一切声响。籁,孔穴里发出的声音,也指一般的声响) (13)珊珊可爱 (形容衣裾玉佩的声音,引申为美好的样子) (14)迨诸父异爨(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居。迨,等到。爨,生火做饭) (15)墙往往而是(指到处,处处) (16)客逾庖而宴。 (逾,越过。庖,厨房) (17)鸡栖于厅(休息) (18)始为篱,已为墙 (已而,随后不久) (19)凡再变矣 (凡,总共;再,两次) (20)家有老妪(老年妇女) (21)先妣抚之甚厚(已故的母亲) (22)室西连于中闺(指内室) (23)某所,而母立于兹(所,地方;兹,这里) (24)呱呱而泣 (小儿的哭声) (25)久不见若影 (你的) 4(26)何竟日默默在此(竟,整) (27)大类女郎也 (像) (28) 比去,以手阖门(比,等到;去,离去;阖,关闭) (29)顷之(过了一会儿) (30)持一象笏至 (古时大臣上朝时手持的狭长板子) (31)令人长号不自禁(号哭,大哭) (32)余扃牖而居 (窗户) (33)殆有神护者(恐怕, 大概) (34)或凭几学书(或,有时;几,小或矮的桌子;书,写字) (35)且何谓阁子也 (且,那么) (36)其制稍异于前 (指建造的格式和样子) (37)今已亭亭如盖矣(高高挺立,树冠像伞盖一样) 3.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 (1)乳二世 (乳,乳养,哺乳) (2)客逾庖而宴 (宴,用饭) (3)执此以朝 (朝,上朝) (4)吾家读书久不效 (效,有成效,通过读书得到功名) (5)垣墙周庭:(垣墙,砌墙,周,环绕) (6)余扃牖而居(扃,关。原指门窗上的 插销) 名词用作状语 (7)雨泽下注。/ 使不上漏(下,朝下,上,从上面) (8)又北向 (北,朝北 ) (9)东犬西吠 (西,朝西 ) (10)前辟四窗 (前,在前面) (11)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亲手,亲自) 形容词用作名词 (12)多可喜,亦多可悲 (喜、悲,高兴的事,悲伤的事) 形容词用作动词 (13)借书满架(满,摆满) 4.古汉语句式 判断句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2)妪,先大母婢也。 5介词结构后置句 (3)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4)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5)室西连于中闺 (6)其制稍异于前课堂探讨要点一: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探究活动】写出下列各词在句中的含义。每:① 每移案②妪每谓予曰 得:①又北向,不能得日 ②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然:①室始洞然/冥然兀坐 ②然余居于此 过:①日过午已昏 ②大母过余曰 ③从轩前过 为:①始为篱,已为墙 ②轩东故尝为厨 ③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④庭中通南北为一 以:①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②能以足音辨人 ③以手阖门 ④执此以朝 谓:①且何谓阁子也 6②妪每谓余曰 日:①不能得日 ②日过午已昏 ③一日,大母过余曰 之:①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②他日汝当用之 ③儿之成,则可待乎 始:①室始洞然 ②始为篱,已为墙 置:①顾视无可置者 ②内外多置小门先: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②先大母婢也 归:①吾妻来归 ②吾妻归宁 一 :①庭中通南北为一 ②先妣尝一至 【教师释疑】注意文言实词的不同义项,重点诗词要积累,虚词要注意不同的意义和用法,平时注意积累典型例句,答题时可以经典例句对应。【讨论明确】每:①每移案 每当。 ②妪每谓予曰 常常。 得:①又北向,不能得日 得到,获得 ②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能够,可以 7然:①室始洞然/冥然兀坐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②然余居于此 连词,然而,但是 过:①日过午已昏 (时间)过去 ②大母过余曰 探望,拜访。 ③从轩前过 走过,经过。 为:①始为篱,已为墙 筑,搭建。 ②轩东故尝为厨 是。 ③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作。 ④庭中通南北为一 成为 以:①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连词,用来。 ②能以足音辨人 介词,凭借,根据。 ③以手阖门 介词,用 ④执此以朝 用如“而” ,连词 谓:①且何谓阁子也 叫作。 ②妪每谓余曰 告诉。 日:①不能得日 阳光。 ②日过午已昏 太阳。 ③一日,大母过余曰 天。 之:①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结构助词,的。 ②他日汝当用之 代词,它,代象笏。 ③儿之成,则可待乎 结构助,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始:①室始洞然 才 ②始为篱,已为墙 起初、先 置:①顾视无可置者 放置 ②内外多置小门 设置 8先: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以前 ②先大母婢也 去世的 归:①吾妻来归 旧时指女子出嫁 ②吾妻归宁 出嫁的女儿回到娘家省亲 一 :①庭中通南北为一 整体,名词 ②先妣尝一至 常来,副词 【课堂提升】1.从下列各句中找出表示人称的代词。(1)余自束发读书轩中(2)久不见若影(3)某所,而母立于兹(4)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答案】 (1)余:我。 (2)若:你。 (3)而:同“尔” ,你。 (4)尔:你。乃:你。【解析】2.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又北向,不能得日 ,日过午已昏。(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3)三五之 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4)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答案】 (1)再加上屋子朝北,不能得到阳光的照射,一过中午,太阳偏了,屋子里就暗了下来。 (2)又在庭前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所围的花圃,也就增添了光彩。 (3)在农历十五日的夜晚,明月照在墙上,映出斑驳的桂树的影子,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美丽可爱。 (4)我们家人长期以来读书没有得到过功名, (看来)这孩子取得成就,将是指日可待的呀!【解析】试题分析:翻译是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径,本题意在引导学生通过翻译重点语句,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增强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要点二:探究文章的内容。【探究活动】1.文中“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是结合文章分析,此文写了哪些悲喜的事情。9【教师释疑】这是一道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的题目,要求用文章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讨论明确】第一段,作者扣住恬静、舒适的书斋生活展开描述。旧时的项脊轩是“室仅方丈”的“百年老屋” ,常常“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加之“北向,不能得日” ,简直不堪居住。经作者修葺后, “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旧时栏楯遂增光彩。后又“借书满架” ,于是,项脊轩就变成理想的书斋了。在家境清寒、动乱不安的境遇中,有了这样一所书斋,就有了一个心灵的港湾、精神的居所,在这里,作者时而“偃仰高歌” ,时而“冥然兀坐” ,可以尽情享受个中乐趣,领略无穷诗意。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和“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的细节描写,更入神地描绘了这个恬适、静寂、悠闲、雅致的环境,抒发了作者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表现了作者怡然自得、孤芳自赏的情趣。第二段开始“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由叙写项脊轩转到对往事的回忆。先述“诸父异爨”后的生活细节,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形象地写出了家中凌乱不堪,每况愈下的可悲景象。接着,详述了母亲对自己的爱抚和祖母对自己的期望。写母亲,是借老妪的口述,表现母亲的温柔慈爱;写祖母,则抓住她看望并勉励孙子的一个感人场面,细致入微地表现了老祖母对孙儿的关怀、疼爱以及殷切期待 之情。特别是,祖母持“象笏”对孙儿的叮咛和勉励,嘱咐他为改变“读书久不效”的家庭境况而发奋向上;面对慈母的爱抚,祖母的期望,而自己当时又无法改变“吾家读书久不效”的现状,这就丰富了“悲”的内容。所以每当作者“瞻顾遗迹” ,便悲从中来, “长号不自禁” 。第四段写“轩凡四遭火”的变故。虽“殆有神护” ,但是遭遇火灾之多,足见项脊轩命运之乖蹇,是“悲”的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第五六段中对亡妻的怀念:“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儿学书。 ”往事历历如在目前,但是死生不卜,世事难料,在文章结尾,作者深情地说道:“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这亭亭如盖的枇杷树融入了作者的无限感伤之情,寄托了作者对往事、对亡妻的缅怀和眷恋,睹物思人,物是人非。真是“树尤如此,人何以堪”!【探究活动】1.探究文章的主旨。【教师释疑】这是一道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的题目,要求用文章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讨论明确】作者是通过对轩室前后变化的描写,及一些生活琐事的回忆,表达了对家世衰微的伤感,对已逝亲人的思念,流露出对自己功业无成的愧疚和慨叹【课堂提升】1.这篇课文以记叙庭中那株枇杷树作结。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答案】文章结尾,贵有余味。这篇课文的结尾,可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 “庭有批把树,吾妻死之年10所手植也。 ”看到树,就似乎看到妻子的音容笑貌,就似乎听到妻子的欢声笑语。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何况这一番是永别呢!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 。由“亭亭如盖”的树,自然就会联想到当年亭亭玉立之人,可现在物虽在而人已去,占据着心头的只是一片怅惘之情。这一句话,托物寓情;同时又点到“庭” ,与题目“项脊轩志”相照应。言简意丰情深,耐人寻味。【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文章的主旨和结尾作用的题 目,注意通过枇杷树抒发的情感。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答案】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项脊轩的兴废变迁,一条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第一小节先写项脊轩的小、老、破、漏和昏暗,既而写经过修葺后的项脊轩的优美、宁静和恬适,表现的是作者对项脊轩的喜爱之情和高尚的志趣、恬淡的心境。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引起了对家庭生活琐事的回忆,而这些事又都与项脊轩有关,都表现了作者的悲哀之情:一是写了大家庭的分崩 离析和破落,表现作者对家庭衰败的哀痛;二是写母亲对子女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三是写了祖母对作者的牵挂、赞许和期盼,含蓄地表达了怀才不遇、功名未成、辜负亲人的抚育和期望的无限沉痛的心情;四是写了亡妻生前在轩中的生活片段和轩以后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真挚情意。作者正是这样把经过选择的零散的材料集中到一定的空间中来,尽管这些材料看来互不关联,可它们都发生在项脊轩,作者用这一小屋的历史把物境、人事、所见、所闻、所感等等,有序地贯穿起来, 用自己的思想感情把它们统摄起来,经过滤,使这些本来互不关联的东西产生内部联系,在“形” 、 “神”上都得到和谐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