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4《伶官传序》课件(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4《伶官传序》(测)(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点击预览
-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4《伶官传序》(练)(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点击预览
-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4《伶官传序》(讲)(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伶官传序》(满分 60 分,时间 45 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 分)为什么唐宋八大家可以视为一个整体呢?这就必然要谈到他们对古代散文发展的贡献了。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散文同诗歌一样,有着相当漫长的历史。先秦时代的史书,本身就是生动的历史散文;而诸子百家的著作,其中不少篇章堪称优秀的论说文。到了汉代,政论和史论成为散文中的热门体裁,贾谊、晁错等人在这方面贡献良多。而司马迁《史记》中的史传,更是开创了中国古代人物传记的创作传统,构建出了最出色的传记散文。魏晋南北朝时期,骈文代替散文,逐渐占据了文坛的主导地位。骈文讲究声律的和谐、对偶的工切、用典的巧妙,在艺术形式上堪称精美,也涌现出不少佳作,但一些作家过分追求辞藻的富丽,使骈文日益陷入形式主义的窠臼。出于对文风浮靡绮丽的反感,从唐代前期开始,陈子昂、萧颖士等一批有识之士相继起来反对骈文,提倡古文,但由于种种原因,未取得明显成效。“安史之乱”后,与思想领域兴起的儒学复兴思想相伴随,韩愈和柳宗元顺应时代要求,倡导了文学领域的革新,也就是著名的中唐古文运动。他们主张用一种先秦和西汉时代曾经盛行的、以单行散句为主的文体取代思想贫弱、内容空疏的骈文。由于这种文体时代较古,就被称为“古文”。韩、柳不仅提出一系列鲜明的古文创作主张,更以其为数众多、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的古文作品享誉士林。在他们周围,团结了李翱、皇甫湜、刘禹锡等一批古文作家。但是古文兴盛的局面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韩、柳的后继者创作才能有限,只知尽力模仿韩愈奇崛的文风,而不能自铸伟词,写出器局宏大、构思新颖的力作。到了晚唐,骈文复炽,古文运动的任 务没有彻底完成。中唐古文运动的历史任务,到了北宋欧阳修出现方才得以完成。宋代以降,朝廷对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视为古文的重新繁荣提供了契机。宋初即出现了柳开、王禹偁等提倡古文的作家,但当时流行于文坛的,是雕章琢句的“西昆体”时文。石介等文人极力抨击这种文风,可矫枉过正,使文坛兴起了一种措辞怪异、佶屈聱牙的“太学体”古文。欧阳修扭转了古文创作中的这种不良倾向,使宋文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欧阳修明智地抛弃了韩文“怪怪奇奇”的一面,继承了其平易的风格。在不断提高古文写作技巧的同时,他还尽力从多方面保证古文在文坛的主导地位。他发现了曾巩、王安石、“三苏”等古文创作人才,并运用主考官的权力,竭尽所能地扭转考场文风,提倡古文。由于后继有人,宋代便没有 出现唐代那样骈文复炽的情况。在欧阳修的后辈里,苏轼是最杰出的一位。他早年的应试文章已让人刮目相看,后期历经磨难,更是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古文佳作,成为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辙四人,成就虽不及苏轼,但同样曾受过欧阳修的帮助,是北宋古文创作的中坚力量。正因为欧阳修等人实际上完成了中唐那一场古文运动没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欧阳修所领导的古文运动被有的学者称为“新古文运动”。由此可见,唐宋八大家是中唐和北宋两次古文运动的领导者和核心人物,而从散文史的角度看,这两场运动本身就具有连续性,因此将唐宋八大家视为一个整体,应该说是与文学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符的,故而得到公众认可。(节选自《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有删改) 2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同中国古代诗歌一样,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史漫长,从先秦、两汉,至唐宋经历两次古文运动后,达到高峰。B.作为两次古文运动的领导者和中坚力量,唐宋八大家对扭转不良文风、健康发展“古文”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C.从散文史角度看,中唐和北宋两次古文运动具有连续性,唐宋八大家是其领导者和核心人物,可将他们视为一个整体。D.尽管韩愈、柳宗元在中唐倡导了古文运动,但真正完成了古文运动任务的却是北宋欧阳修、苏轼等人。 【答案】C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2.下列对“古文运动”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中唐古文运动伴随着思想领域兴起的儒学复兴思想而兴起,它反对形式主义严重、思想贫弱、内容空疏的骈文。B.所谓“古文”,是一种先秦和西汉时代曾经盛行的、以单行散句为主的文体,因其时代较古被称为“古文”C.北宋古文运动中,欧阳修扭转了“太学体”措辞怪异、佶屈聱牙的不良创作倾向,使宋文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D.作为北宋古文运动的唯一领袖,欧阳修发现并培养了曾巩、王安石、“三苏”等人才,完成了古文运动的任务 。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唯一领袖”错,原文有苏轼“成为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一句。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分析理解 B。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先秦的史书和诸子著作、两汉的政论史论、司马迁的《史记》、魏晋南北朝的骈文,这些著作中均有不少佳作。B.由于韩愈、柳宗元的后继者创作才能有限,不能自铸伟词,写出器局宏大、构思新颖的力作,导致第一次古文运动没有维持多长时间。C.宋代石介等文人极力抨击柳开、王禹偁等提倡的“西昆体”时文,但因矫枉过正,反而使文坛兴起措辞怪异、佶屈聱牙的“太学体”古文。3D.欧阳修继承了韩愈文章平易的风格,不断提高自己的古文写作技巧;同时,他还运用主考官的权力,竭尽所能地扭转考场文风,提倡古文。【答案】C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共 19 分)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巍然有声。举进士,试南宫第一,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范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欧阳修者,何处得?”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知嘉祐二年贡举。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号”太学体”,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辄黜。毕事向之嚣薄者伺修出聚噪于马首街逻不能制然场屋之习从是遂变。加龙图阁 学士、知开封府,承包拯威严之后,简易循理,不求赫赫名,京师亦治。台谏论执中过恶,而执中犹迁延固位。修上疏,以为“陛下拒忠言,庇愚相,为圣德之累”。未几,执中罢。修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及执政,士大夫有所干请,辄面谕可否,虽台谏官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及守青州,又以请止散青苗钱,为安石所诋,故求归愈切。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摘自《二十四史•欧阳修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 诲:教导、指教B.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 游:交往C.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 尚:崇尚D.虽台谏官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 诘:查办【答案】D【解 析】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D 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D 诘:追问、责问。所以选 D。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5.下列全部表现欧阳修“切直”的一组是( )(3 分)①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4②范仲淹以 言事贬,在廷多论救③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④陛下拒忠言,庇愚相,为圣德之累⑤凡如是者辄黜⑥及执政,士大夫有所干请,辄面谕可否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③④⑥ D.②③⑤【答案】C【解析】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欧阳修勤奋好学,很早成名。四岁时即死了父亲,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等到成年时,超群出众,卓有声誉。B.欧阳修与名流交友,以文章著称。结交尹洙,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互为师友;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以文章名扬天下。C.欧阳修嫉恶如仇,深得皇帝信赖。论事切直了当,嫉恶如仇,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对侍臣说“像欧阳修这样的人,到哪里去找啊?”。D.欧阳修多次遭到污蔑、诋毁。因多次遭到污蔑,六十岁时,就接连上书请求告老退休,及任职青州时,又因为请求停止发青苗钱,而遭到王安石的诋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 项,对应原文“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选项“嫉恶如仇”曲解文意。所以选 C。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7.把文中划线文言句子(1)翻译成现代汉语,(2)句用/断句。(10 分)(1)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2)毕事向之嚣薄者伺修出聚噪于马首街逻不能制然场屋之习从是遂变。【答案】(1)我过去(1 分)的举措难道是为了一己私利(1 分)?我们同时被斥退(1 分),但不同时升迁也是可以的(1 分)。(句意通顺 1 分)(2)毕事/向之嚣薄者伺修出/聚噪于马首/街逻不能制/然场屋之习(/)从是遂变。(每错 1 处扣 1 分,最后一处可断可不断)(录取之事完结后,过去那些文字浮薄而又喜欢自我标榜的人等欧阳修一出现,就聚在他的马前起哄,巡街的士兵都不能制止;但是考场的文风,也从此大为改变了。5【解析】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 E 级。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9 分) 戏答元珍①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②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注释:①本诗写于欧阳修降职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市)县令任上。元珍:丁宝臣,字元珍,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市)人,时为峡州军事判官。曾写《花时久雨》一诗给欧阳修,欧阳修为本诗作答。②洛阳: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至景元年(1034),欧阳修曾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 8.请概括诗歌前两联所描绘的景象,并简要说明概括的依据。(5 分)【答案】前两联描绘了一幅山城早春图。(2 分)依据:首联交代山城已是二月,可见“立春”节气已过,但春风依然不到,百花未开。第二联中的橘枝之雪已“残”,即冰雪渐消,露出了去年采剩的鲜艳的橘果,似报告春来的消息。带着冰冻之声的春雷也惊醒了在地下冬眠的竹笋,一个“欲抽芽”将一般人不易察觉的“早春”景象形象地描绘了出来。(3 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在读懂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从诗的前两联中寻找答案。首联写的是时间,说二月了还看不见花开。颔联写了残雪和雪下的橘、快抽芽的新笋。这些景物所表现的是二月山城的早春情景。答题时既要概括也要说出根据。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28.9.结合全诗,简要概括作者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4 分)【答案】全诗抒写的是作者在特定境遇下由早春物华而引发的深切感慨,即:谪居远乡的寂寞情怀;归雁之声勾起的思乡之情;冬去春来光阴流逝的人生之叹;排遣内心苦闷的自我宽慰,身处逆境不甘消沉的乐观豁达。(4 分,意思对即可。)【解析】6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23 分)醉意的境界又被贬谪,临近不惑之年,命途却还如此多舛,这让欧阳修内心有些压抑不住的忧伤。在汴京的大殿前,他兀立良久,对着静默的雕梁玉砌,悲叹:此际一别,何时得还 ?滁州在哪里?离汴京有多远?欧阳修不知道。此刻,溢满胸怀的落魄失意,正如潮水一般,一次次漫过。透过岁月依稀斑驳的影子,他看到了自己的身世浮沉。四岁时父亲亡故,是母亲用荻草秆在泥地上教他认字,才有了日后袍笏加身的荣耀,才有了“文章名冠天下”的美誉,然而,现在却又以言获罪。不是近“不惑”了吗?难道是自己越活越糊涂了?心里还是很委屈,委屈到想大醉一场,不再醒来。人有时很奇怪,瘦削的肩头能扛起盛名与地位,却撑不起污名与委屈。忘记委屈,也许不难,不就有许多隐逸之士,或是亲近自然,或是沽酒买醉,忘却烦忧吗?就像陶潜,悠然饮于南山,还有阮籍.刘伶,常于竹林下,酣歌纵洒,忘怀避世。特别是那个李白,失意地离开长安后,游山玩水,饮酒作诗,不亦乐哉!天更显阴沉了,大风乍起,皇家的亭台楼阁,在北宋的风沙中若隐似无。终于,欧阳修还是抬起了头,是该走了。 这时,他反倒有了些坚定,略带解嘲意味地自语道:范仲淹不是早已走了吗?他决定不再去想什么寒窗十年.悬梁刺股了。反正,学成文武艺,是要售与帝王家的。这普天之下,哪里又不是皇土呢?耳畔,传来了一声雁唳。振振长衫,撩抚一下长须,欧阳修骑上了那匹瘦马。东京渐远,滁州在望,一片青山绿水,比东京要美多了。在溪边喝一口泉水,水很清洌,山很秀丽。这让他更清醒了,处江湖之远,摆脱宦海纠葛,在这里,更要经邦济世。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做不好这地方父母官,岂不枉负了这一方山青水绿?处理政务之余,欧阳太守常与官员们去看明丽多姿的山水。歇脚时,会在亭中品茶。有一次,他看到老百姓喝不起热茶,只能喝溪涧泉水,便将品香茶改为饮泉水,召集幕僚们议事,也用泉水招待。与民同乐方为乐,能做到这样,这太守让“滁人爱公若父母”,也就不足为奇了。最后连出家人智仙也被感动,专门修建个亭子,作太守闲看山水之用。这亭子,太守谓之醉翁亭。历史漫漫风尘湮灭了太多陈年遗踪。当初,又有谁会想到,就是这一方亭台,竟然会成为后人公认的“天下第一亭”呢。的确,太守文章写得好,使“滁之山水得欧公之文而愈光”。不过,千古醉翁亭,恐怕还在于其笼罩着一种不朽的醉意,千年来,从未飘散,历久弥浓。这醉意,不会诱人避世沉沦,反而催人醒世勃发;这醉意,让人明白,这世间真正值得沉醉的 ,不是美酒,不是仕途,而是山水,而是黎民苍7生的喜忧。带着这份独特的“醉意”,此后,他在扬州,施行“宽简之政”,那“文章太守”做得更是没话说。一个人,有再多的委屈,历史是不会陪你哭泣的,它只会记得你的贡献。往事越千年,如今欧阳修从历史幽暗的一隅走出来,闪 光的,不只是锦绣诗文,还有为官善治。著文倡道,见心明志,说到底,不是在纸上,还是用于现实。就像欧阳太守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这里的“文”,说的可不只是诗酒文章,更大的指归是:以生命入世,推动历史的车轮。现在,我们还真得感谢北宋庆历五年的贬谪事件。要不然,庆历六年,中国文坛上又怎么可能同时诞生《醉翁亭记》与《岳阳楼记》这样的千古雄文呢?这边厢,欧阳太守醉于山水,与民同乐;那边厢,范仲淹吁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真可谓,生死一知己。欧阳太守在人生的起伏颠折中,自责自求,亲历亲为,不就是将范氏“忧乐”蕴含的至高境界,收归于“醉意”二字之上吗?这样充溢着入世精神的醉意,不就是世间最高境界的醉意吗!10.文章开篇写欧阳修的落魄失意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 分)【答案】欲扬先抑(或形成强烈反差,形成对比)(2 分),更能充分展现下文欧阳修在被贬中的心态和成就。(2 分)【解析】试题分析:文章开篇写欧阳修的失意,后面又着重描述了他在文学和为官上的成就,形成了强大的反差,是欲扬先抑的手法,也更突出了他在被贬中的心态和成就。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11.请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5 分)【答案】(1)渲染了悲壮的氛围,暗示人物惆怅黯然的心理,并含蓄点出黑暗的社会现实(3 分);(2)为下文欧阳修的离京与在贬谪地的成就做铺垫。(2 分)。【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12.作者为什么说“我们还真得感谢北宋庆历五年的贬谪事件”?(4 分)【答案】(1)这一年,中国文坛同时诞生了《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两篇千古雄文,(2 分)(2)让我们看到了欧阳修与范仲淹的伟大襟怀。(2 分)【解析】试题分析:解答这个题的时候要注意一些关键性的词语,在这个句子的后面,有这样一个词“要不然”,所以这三个字后面就是答案。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13.文章是如何一步步展现欧阳修“醉意”的境界的?请结合思路作答。(4 分)8【答案】(1)叙被贬滁州 (2)叙在滁州怡情山水,爱民勤政,“醉翁亭”的修建 (3)阐释“醉意”的内涵 (4)展开联想,指出 “醉意”的文化意义。(4 分)【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14.欧阳修的“醉意”是一种怎样的境界?这种境界对你有什么启发?(6 分)【答案】(1)“醉意”是一种不会诱人避世沉沦,反而催人醒世勃发的精神;醉于山水却能与民同苦、与民同乐的境界。( 4 分)启发:入世精神与兼济天下情怀。(2 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 论述是否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人物做法谈观点的能力。1《伶官传序》1.下面词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存勖(xù) 请其矢(shí) 皆自于人欤(yú)B.伶官(línɡ) 盛以锦囊(chénɡ) 誓天断发(fà) C.抑本其成败之迹(yì) 仓皇东出(huānɡ) 乱者四应(yínɡ)D.吾遗恨也(yí) 智勇多困于所溺(nuò) 泣下沾襟(jīn)【答案】B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仓皇东出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B、D 三项与例句均是名词用作状语,C 项“ 天下”意为“天下的人”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3.选出没有名词用作动 词的一项( )A.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C.函梁君臣之首 D.序八州而朝同列【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B、C、D 三项中分别有“舍” “函” “序”为名词用作动词。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B、C 三项中“所以”表示原因,D 项中“所以”为“用来……的”之意,表凭借。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5.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 补得不对的一项是……( )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B.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箭)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于庙)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其)函梁君臣之首。D.而身死国灭, (其)为天下笑。【答案】B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10 题。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B.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壮:雄壮。C.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身:身体。【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 项,身:自身、自己。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函梁君臣之首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D.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B、D 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C 项中“组”在此处为名词。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8.下列句子中句式结构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3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C.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D.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 项为被动句。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9.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当他用绳子把燕王父子捆绑起来。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一个人夜里呼喊作乱,乱了的人便从四面八方群起响应。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以至于彼此对天发誓,痛哭流涕,沾湿了衣襟。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舒适可以使自己毁灭。【答案】B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0.翻译下面的语句。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答案】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还是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的文言现象。美文欣赏:欧阳修的科举之路一代文宗、唐宋八大家领军人物欧阳修,小时候有神童之誉,但是科举之路却是非常坎坷和充满戏剧性的。欧阳修出生在官宦之家,父亲担任地方官,为官清廉,家无积蓄,在欧阳修 4 岁那年,其父病逝任上,留下孤儿寡母。因为生计所迫,欧阳修母亲带着 4 岁的欧阳修投奔叔叔,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可以说,欧阳修的童年生活是不幸的。但是,欧阳修勤奋好学,并且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因此深得叔父喜欢。家贫买不起文具,便“以荻画地” 。由于欧阳修博闻强记,悟性又高,很快他的诗赋文章,就写得遒劲老到。有一次,欧阳修的叔父欧阳晔读到欧阳修写的文章,大喜过望,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心家贫子幼,这个孩子算得上是个奇儿,他将来不仅会光耀门庭,而且一定会名扬天下。 ”有了叔叔的鼓励,欧阳修更加用功,夜以继日,诵经读典,不知疲倦,为自己的科举之路积蓄能量。4天圣元年(1023 年)秋天,欧阳修正式踏上科举之路,准备实现自己致君尧舜的人生理想。那年,他刚好 17 岁,他在家乡参加随州州试。州试,又称为“乡试” ,是科举时代地方举行的一级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参加朝廷组织的会试。欧阳修参加的这次考试有一道题叫《左氏失之诬论》 ,这对自幼熟读《春秋》的欧阳修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他拿到试题后,一挥而就,很快就完成了答卷。但是,让欧阳修想不到的是,他竟然落榜了。因为他一直以为,这次考试自己必中无疑,并且可能要夺得头筹,但是居然会名落孙山。史载他这次考试的文章一出,就四方传颂,不胫而走。可是,因为他在写文章时,有个别韵脚超出了官韵的规定范围,考官泥古不化,就将才华横溢的欧阳修给落黜了,这对欧阳修来说简直是摧残性的打击,因为他又要在这种呆板枯燥的文章里再埋头苦读三年时间。这段经历可见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二:欧阳文忠公年十七,随州取解,以落官韵而不收。天圣已后,文章多尚四六,是时随州试《左氏失之诬论》 ,文忠论之,条例左氏之诬甚悉,句有“石言于宋,神降于莘。外蛇斗而内蛇伤,新鬼大而故鬼小” 。虽被黜落,而奇警之句,大传于时。今集中无此论,顷见连庠诵之耳。尽管满腹怨愤,但是还要面对残酷的现实,欧阳修痛定思痛后,又在家里发奋用功了一千多个日日 夜夜。公元 1026 年秋天,经过 3 年的刻苦攻读,20 岁的欧阳修再次信心满满地进入考场,这次终于如愿以偿,顺利通过了州试,获得参加第二年春天礼部组织的会试。公元 1027 年春天,各地选送的 “举人” 、 “贡生”云集当时首都开封。年轻的随州举人欧阳修第一次来到皇城,既为当时帝都的繁华富足大开眼界,又对自己的春闱考试充满期待。史载,主持那年礼部考试的考官是著名的西昆派领袖之一的刘筠,他是以枢密直学士、礼部侍郎的身份出任本届考试主考官。经过三场考试,欧阳修以为可以稳操胜券,在考完试后等待发榜的一段时间里,他交结名流,饱览胜迹,只待佳音。孰料命运再次跟这位青年才俊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在甲、乙两榜的进士 1000 多人中,他再次名落孙山。跟近在咫尺的功名失之交臂,漫漫仕途之路还在煎熬着一代才子。尽管这次欧阳修没有考取进士,但是跟三年前的随州乡试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因为这里毕竟是皇城要地,各路精英都云集在这里,他这次考试失败了,但是他的学问才华已经冠盖满京华,跟许多上流社会名流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经历两次挫折后的欧阳修老练了不少,也成熟了许多,他决定要像勾践那样卧薪尝胆,东山再起。这次,在经过自己的检讨,他终于决定暂时向考场要求的时文低头,寻访时文名师。经友人推荐,他决定拜时文高手汉阳军知军胥偃为师,学习时文。欧阳修带了两部自己的诗稿和一些文章作为见面礼,胥偃读了欧阳修的文章,拍案叫绝,当即决定收欧阳修为徒。对欧阳修循循诱导,殷殷启迪,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传给这位年轻才子,欧阳修的时文在胥偃的耐心指导下,进步神速。一年后,胥偃回京述职,顺便领着欧阳修结交社会名流,出席文人聚会,在官宦学者中广为延誉。1029 年春天,由胥偃保举,欧阳修就试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国子监是封建时代最高学府,一般招收七品以上官宦子弟,欧阳修以布衣出身入读国子监,完全归功于恩师胥偃。同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这次考试类似于之前各地举行的乡试,考中者就可以直接参加次年春天朝廷礼部组织的春闱。由于欧阳修对时文的研究已经非常透彻,所以,这次考试他考得 非常轻松,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类似5于解元) ,恩师胥偃也大感欣慰。1030 年 ,欧阳修再次参加礼部组织的春闱。据记载 ,这次担任主考官的是前状元临川才子晏殊,当时晏殊担任御史中丞(副宰相) 。这次考试的题目是《司空章舆地图赋》 ,欧阳修这篇文章收录在《永叔集•居士外集》卷二十四,全文 406 个字,文章切中肯綮,平稳工整,符合时文程式。待到放榜时欧阳修果然名列第一,中了这一榜的“省元” (也就是会元) ,至此,年仅 23 岁的欧阳修已经连中两元,如果能够在殿试中夺魁,那他就成为荣耀无比、万众瞩目的“连中三元” 。大比之日终于到了,3 月 11 日,由宋仁宗赵祯主持的封建社会最高等级的考试——殿试在崇政殿举行。北宋开国以来,统治者非常重视人才收罗,每届殿试都是由皇帝担任主考官,考中者有幸成为天子门生。这年的考题由仁宗皇帝赵祯命题,赋、诗歌、论题目分别是:珠藏于渊赋、博爱无私诗、儒者可以守成论。欧阳修的文章如下:赋曰:故我斥乃珍奇之用,绝乎侈靡之端。将令物遂乎生,老蚌蔑剖胎之患;民知非尚;骊龙无探颔之难。是则恢至治之风,扬淳古之式。不宝于远,则知用物之足;不见其欲,则无乱心之惑。上苟贱于所好,下岂求于难得。 《正文•卷五十九•居士外集卷九》论曰:若乃畅上古之至道,张亿世之远御。结绳所 以为信也,而惧信之未孚,我则有书契之易,于是乎画八卦以由数起。茹毛所以养生也,而惮生之未具,我则有烹饪之利,于是乎尝百谷以粒丞民。网罟利人以为用,使以畋而以渔;牛马异性而必驯,使可乘而可服。壮栋宇以易古者之居,垂衣裳以兴天下之治。凡所以使民不倦者,皆伏牺、神农、黄帝之为也。 然而治既行矣,民既赖矣,守之以至静,化之以无为,上有淡泊清净之风,下无薄恶叛离之俗。故言为教诏,非诰誓而自听;言为号令,不鞭扑而自随。 《正文•卷六十•居士外集卷十》无论诗赋,还是策论,欧阳修的文章都是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所谓“舒畅之中,时露剀切” (清李调元《赋话》 ) ,在所有卷子中可谓一枝独秀,独领风骚。礼部考官奏名时将欧阳修排在第一,如果不出意外,只待时日,仁宗皇帝赵祯就将要宣布新科状元乃临川才子欧阳修。三月十四日,殿试放榜,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仁宗皇帝亲自主持唱名仪式。大家都以为状元公就是欧阳修,可是结果却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新科状元不是欧阳修而是鲜有名气的开封咸平人王拱辰(后来跟欧阳修结为连襟) 。在焦急的等待中,眼看前三甲都已经唱完,还没有轮到欧阳修,满以为可以高中状元的欧阳修,连个榜眼(第二) 、探花(第三)都没有轮到,欧阳修按捺不住了,就站出来大声自报姓名。因为按照宋代的考试规定,在“传胪”中,只要在省试中考试名列前茅的考生,在殿试唱名超过三人后,还没有传呼到自己的,就可以站出来大声自报姓名。即使考分排队靠后,也可以升高等级,提前唱名。欧阳修因为在省试中考了第一,而现在前三名都没有自己,所以他就迫不及待地站出来自报姓名。因此,欧阳修虽然与前三甲失之交臂,但还是被仁宗皇帝唱十四名,位列二甲,算是得到了一些安慰。四十多年后,韩琦替欧阳修撰墓志铭,仍然为当年殿试没有夺魁而深表遗憾。据欧阳修同乡时任主考6官晏殊后来对人说,欧阳修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于显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确实,欧阳修经过殿试失状元之后,仿佛明白了考官们的良苦用心,对于考官晏殊也没有计较,而是始终对他恭执弟子之礼,在之后的仕途和文学创作中也始终铭记教训,终于成为一代宗师。1《伶官传序》【学习要点】1.概括文章内容、中心论点。温故知新【自主学习】1.归纳一词多义(1)归 而皆背晋以归梁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2)告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具告以事 告之于帝 (3)盛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哉 请其矢,盛以锦囊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4)困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智勇多困于所溺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5)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6)而 而皆背晋以归梁 2及凯旋而纳之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数十伶人困之 ,而身死国灭 (7)以 与其所以失之者 可以知之矣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8)与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与尔三矢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1)函梁君臣之首 (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3)抑本其成败之迹 (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5)泣下沾襟 (6)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8)负而前驱 (9)仓皇东出 (10)一夫夜呼 (11)乱者四应 (12)而告以成功 (1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使……兴盛; 亡:使……灭亡 (14)凯旋而纳之 纳:使收藏 (15)至于誓天断发 使……断 3.分析下列文言句式的特征。(1)此三者,吾遗恨也 (2)梁,吾仇也 3(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4)燕王,吾所立 (5)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6)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7)其意气之盛 (8)盛以锦囊 (9)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10)而告以成功 (11)夫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12)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反馈矫正】1.归纳一词多义(1)归 而皆背晋以归梁 归顺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返回 (2)告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祭告 具告以事 告诉 告之于帝 禀告 (3)盛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强盛) (4)困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围困) 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困厄)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困难) 4(5)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副词,表肯定语气,一定)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语气词)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代词,他)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 (6)而 而皆背晋以归梁 但,表转折 及凯旋而纳之 表顺接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表递进 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 表顺接 (7)以 与其所以失之者 介词,与“所”组成固定词组,表示“······的原因” 可以知之矣 介词,凭借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介词,用 (8)与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跟,介词 与尔三矢 给,动词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动词(1)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子装 (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约:订立盟约 (3)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探求、考察 (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5)泣下沾襟 下:掉下 形容词作动词 (6)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乱:作乱 形容词作名词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忽微:细小的事情;智勇:智勇的人 名词作状语 5(8)负而前驱 前:向前 (9)仓皇东出 东:向东 (10)一夫夜呼 夜::在夜里 (11)乱者四应 四:在四面 动词作名词 (12)而告以成功 使动用法 (1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使……兴盛; 亡:使……灭亡 (14)凯旋而纳之 纳:使收藏 (15)至于誓天断发 使……断 3.分析下列文言句式的特征。判断句 “……者,……也” (1)此三者,吾遗恨也 “……也”式 (2)梁,吾仇也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无标志式 (4)燕王,吾所立 被动句 (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6)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定语后置 (7)其意气之盛 介词结构后置 (8)盛以锦囊 (9)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10)而告以成功 (1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6(12)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课堂探讨要点一:探究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探究活动】给文章划分段落,概括各段的内容。【教 师释疑】此题是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全面理解的题目,注意各段内容之间的关系。【讨论明确】第一部分(第 1 段) ,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立论的根据。第二部分(第 2、3 段) ,叙述庄宗得天下的艰辛过程,并对庄宗的“成败之迹”做了理论概括。第三部分(第 4 段) ,引出教训,总结全文。【探究活动】文章探究的是盛衰之理,哪盛、衰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在文中的具体体现是什么?【教师释疑】这是一道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的题目,要求用文章中的具体句子作答,注意对文章内容的归纳和整理。【讨论明确】“盛”的原因是“忧劳可以兴国” ,具体体现为:“忧”: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内忧外患) “劳”: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身先士卒) “衰”的原因是“逸豫可以亡身” 。“逸豫”体现在——宠爱伶人,沉溺声乐。【课堂提升】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来) B.抑本其成败之际(抑:或者)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绳索)D. 以一少劳告庙(少劳:祭祀用猪、羊各一头)【答案】A2.下列词类活用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函梁君臣之首(函:名作动,用木匣子装)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东:名作动,向东逃跑)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使动,使兴盛)7D. 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 :形作名,微小的事)【答案】B 3.下列文言句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此三者,吾遗恨也 (判断句) B.系燕父子以组(定语后置) C.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 D.盛以锦囊(省略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介宾短语后置。4.下列对文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推究庄宗取得天下,与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道理了。B.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或者说考察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都是由于人为吧?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逃跑、犹豫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人生的祸患常常在细微的事情上累积而成,有勇有谋的人往往被他溺爱 的事物困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逸豫” 安逸享乐。5.对“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一句的理解,下列最准确的一项是( )A.强调得天下困难和失天下容易。B.强调“得” “失”都是由人事决定的。C.否定“得” “失”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D.否定得天下困难,承认失天下容易。【答案】B【解析】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