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5《祭十二郎文》课件(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5《祭十二郎文》(测)(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点击预览
-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5《祭十二郎文》(练)(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点击预览
-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5《祭十二郎文》(讲)(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祭十二郎文》(总分 60 分,时间 45 分钟)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9 分,每小题 3 分)唐代古文运动的胜利,是我国散文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它打垮了骈文的长期统治,开创了散文的新传统。韩愈、柳宗元是司马迁以后最大的散文作家。他们在理论上奠定了散文创作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创作实践上作出了典范。他们开创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随着语言自然音节、自由抒写的文风。他们不仅恢复了散文的历史地位,而且把散文的实用范围推广了,使散文在传统的著书立说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表现自己的写景、 抒情、言志的广阔园地。中唐时代,传奇小说和古文并兴,二者是互为影响的。古文运动解放了文体,使着意好奇的传奇家,得到更自由的表现形式,因而促进了传奇小说的发展;传奇小说的题材和表现方法,也给古文家以借鉴,因而也有利于古文运动的推广和成功。韩愈、沈亚之都是把二者统一起来的。他们既提倡古文,也写作传奇小说。但是,从晚唐五代到北宋初,古文运动实际趋向衰落,骈文恢复了统治地位。原来古文运动,就形式说,是对骈文的革新运动。但是骈散文之间并无绝对严格的分界线。韩柳古文并未废除骈词俪句固不必说;在韩愈提倡古文,反对“俗下文字”的当时,裴度就持反对的意见,以为“文之异在气体之高下,思致之深浅,不在磔裂章句,隳废声韵”(《寄李翱书》),就是说,文章重在思想内容,不在骈散的形式。完全从形式着眼来反对骈文,意义是不大的。裴度还批评韩愈“恃其绝足,往往奔放,不以文立制,而以文为戏”,就是从韩愈古文的内容来批评的。古文运动当时所以发生广泛的影响,是和韩柳文内容的深广有密切的关系的。韩柳以后,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不仅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无法挽回,而且爆发了农民大起义,道统的宣传既无补于统治阶级的没落和崩溃,士大夫振作有为的希望,也渐趋破灭,后起的古文家乃不得不把古文引上狭小、琐细的道路,古文便成为少数隐者之流的抒写生活情趣的工具。这些古文虽然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内容,但毕竟不够深广,不足以振奋人心,因而也就自然地不为人所注意了。这样,形式主义的骈文就轻易地恢复了统治地位。北宋初期,柳开、王禹偁、姚铉、穆修等,都标榜韩柳古文,反对晚唐五代的浮靡文风;到了中叶,在新的现实条件下,以欧阳修为首,再一次掀起了古文运动。由于欧、曾、王、苏诸古文大家在创作上的努力和成功,从此韩柳古文遂成为新的传统。明代唐顺之、归有光等的古文和清代“桐城派”的古文,都是以韩柳为首的唐宋古文新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这个古文新传统,支配中国文坛一千多年,直到“五四”新文学运动才被以反帝反封建为内容的语体散文所代替。(节选自《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1.下面各项不属于“韩愈、柳宗元是司马迁以后最大的散文作家”的理由的一项是( )(3 分)A. 他们打垮了骈文的长期统治,开创了散文的新传统。B. 他们在理论上奠定了散文创作的基础。C. 他们开创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随着语言自然音节、自由抒写的文风。D. 他们把散文的实用范围推广了。2【答案】A【解析】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2.文中说“在韩愈提倡古文,反对‘俗下文字’的当时,裴度就持反对的意见”,下列对这种说法的剖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韩愈提倡古文,就形式说,是对骈文的革新运动。他认为文章在语言运用方面要“惟陈言之务去”,努力摆脱陈言俗套。B. 对韩愈反对“俗下文字”的做法,裴度是反对的,他认为应该提倡“俗下文字”。C. 裴度的反对意见也包括对韩愈的古文的内容的批评。D. 裴度之所以对韩愈反对“俗下文字”持反对意见,关键是他认为韩愈不应该只从形式上加以变革,而更应该在思想内容上加以革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可将个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仔细比照。题中,B 项错误在于,“他认为应该提倡‘俗下文字’”不当,应该结合下文加以理解。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古文运动获成功,不仅由于韩愈在理论上的贡献,更重要的,是由于韩、柳写出了许多富于个性、才力和创造性的佳作。B. 中唐时代,传奇小说和古文彼此促进,共同繁荣,韩愈、沈亚之既提倡古文,也写作传奇小说,并注意把二者统一起来。C. 韩、柳之后,古文成为少数作家抒写生活情趣的工具。由于这些古文没有反映一定的社会内容,不足以振奋人心,因而渐趋没落。D. 宋代以欧阳修为首的一批作家再一次掀起的古文运动与唐代韩、柳提倡的古文运动是一脉相承的。【答案】C【解析】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 分)3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韩愈君讳适,姓王氏。好读书,怀奇负气,不肯随人后举选。见功业有道路可指取,有名节可以戾契 ① 致,困于无资地,不能自出,乃以干诸公贵人,借助声势。诸 公贵人既志得,皆乐熟软媚耳目者,不喜闻生语。一见,辄戒门以绝。上初即位,以四科募天下士。君笑曰:“此非吾时邪!”即提所作书,缘道歌吟,趋直言试。既至,对 语惊人;不中第,益困。久之,闻金吾李将军年少喜事,可撼。乃踏门告曰:“天下奇男子王适愿见将军白事。”一见语合意,往来门下。卢从史既节度昭义军,张甚,奴视法度士,欲闻无顾忌大语。有以君生平告者,即遣客钩致。君曰:“狂子不足以共事。”立谢客。李将军由是待益厚,奏为其卫胄曹参军,充引驾仗判官,尽用其言。将军迁帅凤翔,君随往。改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观察判官。栉垢爬痒,民获苏醒。居岁余,如有所不乐。一旦载妻子入阌乡南山不顾。中书舍人王涯、独孤郁,吏部郎中张惟素,比部郎中韩愈日发书问讯,顾不可强起,不即荐。明年九月,疾病,舆医京师。其月某日卒,年四十四。妻上谷侯氏处士高女。高固奇士,自方阿衡、太师 ② ,世莫能用吾言,再试吏,再怒去,发狂投江水。初,处士将嫁其女,惩曰:“吾以龃龉穷,一女怜之,必嫁官人,不以与凡子。”君曰:“吾求妇氏久矣,唯此翁可人意;且闻其女贤,不可以失。”即谩谓媒妪:“吾明经及第,且选,即官人。若能令翁许我,请进百金为妪谢。”诺许,白翁。翁曰:“诚官人邪?取文书来!”君计穷吐实,妪曰:“无苦,翁大人,不疑人欺之,得一卷书粗若告身 ③ 者,我袖以往,翁见未必取视,幸而听我。”行其谋。翁望见文书衔袖,果信不疑,曰:“足矣!”以女与王氏。(有删改)【注】①戾契:不循正常管道。②阿衡、太师:皆为古时官名。③告身:古代委任官职的文凭。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摄监察御史 摄:代理B.再怒去,发狂投江水 再:再一次C.唯此翁可人意 可:适合D.处士将嫁其女,惩曰 惩:告诫【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再:两次。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5.下列“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 分)例:不以与凡子A.有以君生平告者 B.狂子不足以共事C.吾以龃龉穷 D.我袖以往【答案】A4【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1)困于无资地,不能自出,乃以干诸公贵人,借助声势。(4 分)(2)卢从史既节度昭义军,张甚,奴视法度士,欲闻无顾忌大语。(4 分)【答案】(1)(王适)被没有资格和地位所困,自己的才能不能够显露出来,这才去求各位公卿贵人,想借助他们的声势。(“于”“自出”“干”,各 1 分,句式通顺 1 分)(2)卢从史担任昭义军节度使后,嚣张得很,轻视那些按照规矩办事的人,想听没有顾忌的大话。(1 句 1 分,整句通顺 1 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 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于”,被;“自出”,显露出来;“干”,求取。(2)“节度”,担任昭义军节度使;“张”,嚣张;“奴视”,轻视。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7.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奇人”王适的四件“奇事”。(4 分)【答案】①他喜欢读书,但不愿随着一般人那样去应举考试;②边走边歌咏去考试,对语惊人,却不被录取;③逃官;④骗婚。【解析】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参考译文】君名适,姓王。他喜爱读书,怀抱奇志,恃其意气,不肯跟在别人后面去参加科举考试。他见到功业可以指而取之,名节也可以通过曲折的努力建立,但被没有资格和地位所困,自己的才能不能够显露出来,这才去求各位公卿贵人,想借助他们的声势。各位公卿贵人已经志满意得,都喜欢那些会用甜言蜜语媚人耳目的人,不喜欢听那种生硬的话,见过他一回,就吩咐守门人再不让他进门。皇上刚登帝位,便用四种科目的考试办法来招募天下人才,王君笑着说:“这不正是我的好机会吗 ”于是就提着他所写的书,沿5路边走边歌咏,去参加由皇帝特诏举行的四科考试。考试时,他直言惊人,结果没有考上,从此更加困窘。过了很久。他听说左金吾卫李将军年轻,喜爱多事,可以打动他,就登门报告说:“天下奇男子王适,希望见到将军陈述事情。”一见面,两人谈得合意,从此王君便出入于李将军门下。卢从史担任昭义军节度使后,嚣张得很,鄙视那些按照规矩办事的人,想听没有顾忌的大话。有人把王君的生平告诉他,他立即派人想法招致王君,王君说:“卢从史是个狂妄的人,不值得和他共事。”立刻谢绝了来客。李将军从此越发尊重他,保奏他为左金吾卫胄曹参军,充当引驾仗判官,平时尽量采纳他的意见。将军升迁为凤翔节度使后,王君也随他到了凤翔,改任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观察判官。(他在任上为老百姓做好事),如同用梳子梳去污垢、搔摩痒处一样,使大家从重病中苏醒过来。他任职一年多,好像有些不快活,有一天便毫不顾惜地用车载着妻子儿女到阌乡县南山去了。中书舍人王涯、独孤郁,吏部郎中张惟素,比部郎中韩愈经常来信询问他的情况,考虑不能强行任用,就没有立即推荐他。第二年九月他病了,病得很重,把他抬到京城就医,同月某日去世,时年四十四岁。妻子是上谷侯氏处士高的女儿。侯高本来也是个奇特的人,自比为阿衡、太师,认为世人没有谁能采用自己的意见,两次为吏,两次发怒离去,以至发狂跳入江中淹死了。起初,处士打算把女儿嫁出去,告诫自己说:“我因为和人意见不合才不得志,一个女儿,应怜爱她,一定让她嫁给做官的,不嫁给一般的人。”王君说:“我寻求妻家很久了,只有这个老翁称人心意,而且我听说他女儿贤惠,不可失掉这个机会。”就骗媒婆说:“我明经及第,将被选为官员,很快我就是当官的人了,希望侯翁的女儿能嫁给我。如果你能使侯翁答应我,我就用百金给你作谢礼。”媒婆答应去对侯翁说说。侯翁问道:“那人确实是做官的人吗?拿文书来。”王君无法,只好对媒婆说了实话。媒 婆说:“不要苦恼,侯翁不会怀疑别人会欺骗他的。你弄一卷像告身那样粗的一卷书,我去时把它藏在衣袖内,侯翁见后,未必会拿过去细看,希望你听从我的安排。”于是王君就照媒婆的吩咐办。侯翁望见“文书”藏在衣袖内,果然信而不疑,说:“够了。”就把女儿许给了王君。三、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题目。 (6 分)答张十一韩愈 ①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未报君恩知死所,莫令炎瘴④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 《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张十一名署,公元 803 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 ②筼筜(yúndāng) ,竹名,生长于水边。 ③“踯躅”即羊踯躅花,花红黄色,可供观赏。④炎瘴:炎热的瘴气8.诗的颔联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两个字?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3 分)【答案】最传神生动的是“竞” 、 “闲”这两个字, (1 分) “竞”字把嫩笋争相滋生的蓬勃景象写活了;(1 分) “闲”字则把羊踯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揭示了出来。 (1 分)为荒僻的野景增添了春6天的生气。【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9.诗的颈联是全诗的关键,试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蕴含的感情。 (3 分)【答案】这两句诗意谓皇帝的深恩自己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 (1 分)蕴含的感情: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 (2 分)【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6 分)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10.诗歌一二句中最值得品味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3 分)【答案】“惊“字用得最好。准确地表达了诗人“见草芽“时的内心感受:新奇、惊讶、欣喜。 (答其它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如:初”字含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 ) (3 分)【解析】试题分析: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先根据诗句中的关键词得出“惊”字用的好,然后再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惊”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惊”字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惊”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紧扣住作者在见到早春之色时的那种心情来鉴赏“惊”的妙处即可。7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11.诗歌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 分)【答案】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到“”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讲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 “却嫌” 、 “故穿” ,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饶有情趣。实则更是显出作者看到如此美景后感慨、高兴、 欣喜之情(3 分)【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诗句中“嫌”这一个字来分析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根据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分析效果,根据效果体会出诗人的感情饥渴。 “却嫌” 、 “故穿” ,把春雪描绘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饶富情趣。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 “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热闹,一翻再翻,使读者如入山阴道上,有应接不暇之感。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0 分)千年一 叹读韩愈①中国民俗谚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泉则秀。这儿的山上无仙,江中亦无流泉戏水,但是地处潮州境内的韩山、韩江,却名贯广东大地,成为大海之滨一道奇异的人文风景。只因唐代文人韩愈被贬官离开长安后,曾在这儿当了不足一年时间的地方小官。他似乎比“仙”和“泉”更具有震撼和感召力量,使原本为他姓的山和水,后人将其统统改为韩姓:山易名为韩山,水易名为韩江。一个唐代的文人,在贬官后的失意之时, 居然使江河易姓,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为绝无仅有,其本身还是一首千古绝唱。因而在潮州驻足的时日,留给我的不仅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怀古咏叹,还启迪我从韩愈的曲线人生经历中,又找到一面为文为官之道的明镜。②昔读《昌黎先生集》时,知道韩愈是河南河阳人,号昌黎,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其诗文磅礴隽永而名扬天下。此外,史书记载他还是一位正统儒理学家。因其一贯以孔孟之道,反对佛门道院之玄学,在唐宪宗十四年,他担任监察御史官爵时,因上书皇权阻谏宪宗皇帝兴师动众去奉迎一块佛骨,而被贬官到粤海之边做潮州刺史。③纵观古代文人,被贬官者多多,凡是直抒其心意的文人,大都留下仕途失意被贬和流放的历史。但不同的是,他们在人生低谷中的行迹,却有着千差万别。这些文人雅士,大乌纱帽一旦变成小乌纱帽,多表现得心灰意冷,在自舔伤口中,写出些悲悯自怜的诗歌,而韩愈与众不同,尽管他在被贬官的路上,也曾写下“收吾骨瘴江边”的自怜诗章;但到了潮州赴任之后,却将自身伤痛闲置一边,把庶民百姓冷暖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④笔者沿韩江而行时,江边有一座古亭映入眼帘。停车仔细观看,见亭内有一石碑,碑下压着一条鳄鱼石雕。当地友人为我解疑说,这是后人为纪念韩愈带领当地百姓的驱鳄之举,而建立起的功德碑。韩愈初到潮州上任之日,正是潮汕江河鰐鱼成灾之时,当时此地的黎民百姓,因为继承了远古的迷信传说,认8知鳄鱼为水中之神灵;每到鳄鱼成灾时,都向江里投下屠杀了的牛羊猪狗等生灵,以求平安。韩愈一向尊重孔孟正统儒理之道,反对神鬼的玄学之说,便不顾疲劳地日夜游说于江水之边,宣扬除鳄才是自我拯救之良策。潮州自古为客家族人之领地,其族人把信奉神灵视为灵魂之全部,因而驱鳄之举步履为艰。但生性执著的韩愈,一直不改初衷,在其不懈的努力之下,终于获得了善果,不仅将为害一方的鳄鱼驱之于海,让潮州百姓从“江神”的精神奴役中解放出来;还以驱鳄为兴修水利机遇,打开引水浇灌之门,给封闭的沿江大地,带来五谷丰登的年华。因而,后人一直垂念其德政,在江边立起这个临江亭和亭内的功德碑。其影响之大穿越了时空,直到明朝嘉靖年间(1537年) ,礼部右谏沈伯咸,还特意在韩山写下了“功不在禹下”的碑文,以示对贬官到潮州后韩愈 德政的崇敬。此为韩愈在粤东的肖像之一。⑤之二,尽管大唐时期,还属于帝王世袭的封建社会,但在唐律中已有不许“纳良为奴”的律条。但当时的粤东岭南,处于大唐版图上相对封闭落后的地区,韩愈贬官到此地时,该地盛行贩卖人口之恶习,地方志中留有“其荒阻处,父子相缚为奴”的记载。用白话文解析,就是在饥荒之地,有钱人家能收贫穷人的全家为奴。韩愈到了 潮州之后,以大刀阔斧之气势,更改这地区的千古陋习。此举比驱鳄更为艰难,韩愈为此付出了更为艰辛的努力。韩愈早有铭言喻世:“业精于勤荒于嬉。 ”他就是用这种不知疲 惫的执著精神,而完成他解放奴隶的壮举的。据地方史料记载,韩愈此举开花结果后,曾有贫苦奴民称他为粤东岭南的“韩青天” 。这是韩愈被贬官到潮州后的肖像之二。⑥这里必需说明 的是,这是韩愈在任八个月内的政绩。不知是他的时运不济,还是唐宪宗余怒未消,也许是二者兼有之故吧,他在潮州为官八个月之后,又被贬官到袁州当“芝麻绿豆官”去了。因而,当笔者登上韩山上巍峨的韩公祠时,不尽百感丛生:天下浪漫文人,多如天上繁星;天下无文采而缚于理性牢笼中者,更是不计其数;但将高度理性和超人文采集于一身者,可谓寥寥无几,而韩愈两者兼备,犹如平地上的高山。以文而论,文史学家评说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以理而说,他是个敢做敢为、荣辱不惊、视庶民百姓为父母的清官。⑦后人为了纪念他为文为人之德,在韩山绿色环抱中,为他修建了雄伟的纪念祠堂。沿山而上的回廊两侧,皆为唐代之后官人和文人对他的评说。我统计了一下,总共四十块碑文,碑文以各种书体刻下对这位“百代文宗”的盛誉。至于潮州的本土人士,更是以韩愈曾在此地驻足为荣。与我一同登山朝圣的当地文联友人对我说:“千古中的文人至圣,从长安被贬到我们这儿来,成了我们这方水土至高无上的荣誉。”⑧我说:“愿华夏大地的文人,能有韩文公敢言、敢行的精神风骨;愿那些文官们,都能以韩愈为镜,照一照自己的形神!”12.文章一开始就引用了一句民俗谚语,有什么作用?(3 分)【答案】用“仙”和“泉”烘托出了韩愈在潮州人民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1 分)为下文写韩愈的丰功伟绩以及表达对他的赞颂作铺垫。 (2 分,写出铺垫给 1 分)【解析】9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13.本文第三段写了许多其他的贬官者,作者有什么用意?(3 分)【答案】写被贬官者大多心灰意冷、悲悯自怜, (1 分)反衬出韩愈被贬官时的与众不同,以百姓为重的高尚情怀。 (2 分,写出反衬给 1 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作者的写作目的。本文主要突出韩愈被贬官时与众不同的突出贡献,写其他被贬官员心灰意冷,作者目的很明显,用对比的手法,反衬韩愈不看重个人荣辱得失,而以百姓为重的高尚情怀。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14.结合全文,说说韩愈一生有哪些成就。 (4 分) 【答案】共 4 个要点,每点 1 分。①诗文磅礴隽永。 (1 分)②宣扬正统儒理,主张孔孟之道。 (1 分)③为潮州人民驱除鳄鱼、兴修水利。 (1 分)④为潮州百姓扫除贩卖人口的恶习,解放奴隶。 (1 分)【解析】试题分析:本文开头说“还启迪我从韩愈的曲线人生经历中,又找到一面 为文为官之道的明镜。 ”,韩愈作为一名文学家和一名朝廷官员,从原文中可归纳出他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文学和政绩上。第二段文学上的贡献:诗文磅礴隽永,宣扬正统儒理,主张孔孟之道第四段为潮州人民驱除鳄鱼、兴修 水利,第五段为潮州百姓扫除贩卖人口的恶习,解放奴隶。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15.文章第七段的描述有什么作用?(4 分)【答案】用大量的碑文和当地文联友人对他的评价烘托出韩愈在历史上的影响与地位, (2 分)表达人们对韩愈的无比敬仰和崇敬之情。 (2 分)【解析】试题分析:本文主要讴歌韩愈,大部分段落都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第七段从侧面描写后人为纪念他为他修建祠堂撰写大量的碑文和当地文联友人对他的评价,作用就是为了烘托出韩愈在历史上的影响与地位,表达人们对韩愈的无比敬仰和崇敬之情。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16.阅读全文,结合自己的理解,探究文章最后一段话的意蕴。 (6 分)10【答案】文章最后一句再一次对韩愈敢作敢为、以百姓为重的精神进行肯定和褒扬;(2 分)呼吁当今文人要敢于发表正确的言论,敢于替百姓说话,做一个具有精神风骨的人;(2 分)呼吁当今为官者要视百姓为父母,荣辱不惊,以韩愈为榜样,身体力行为百姓做事。 (2 分)【解析】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1《祭十二郎文》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及长,不省(xǐnɡ)所怙(ɡù) 取其孥(nú)B.闻汝丧(sànɡ)之七日 中年,兄殁(mò)南方C.虽万乘(chénɡ)之公相 竟以此而殒(yǔn)其生乎D.呜呼哀哉,尚飨(xiǎnɡ) 其余奴婢(bēi),并令守汝丧【答案】B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信然邪 信然:真实、确实B.不克蒙其泽 蒙:蒙骗C.宜业其家 宜:应该D.所谓天者诚难测 诚:的确【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蒙” ,承受。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3.下列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B.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C.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D.长吾女与汝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 使动用法。B 名词动用,继承……事业。C 动词使动用法,使……来;使动用法, “使……成长”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4.对文章第 5 段的思想感情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②③④句三个“邪”表明作者难以接受十二郎夭亡的事实;用反诘的语气,强化作者极度震惊的心情。B.第⑤句“也” “乎”合用,表明作者仍不相信事实,所以用推断来排除现实的可能性,整个一句用假设语气。2C.第⑥⑦句末尾用“乎” ,来表示作者的质疑,不愿意接受残酷的现实。D.第⑧句末尾用“也” ,表明作者陷入极度苦闷之中。【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不能排除现实,只是用这种推断加强作者的感情。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5.翻译下列两个句子。(1)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2)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而不克蒙其泽矣。【答案】 (1)(如果是真的)那么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品德,反而早早地绝后了呢?(2)你纯正聪明,本来是应该继承家业的,现在却不能承受你父亲的恩泽了。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阅读韩愈《柳子厚墓志铭》选文,回答问题。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6.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故卒死于穷裔 裔:后代 B.使子厚 在台省时 使:假使C.以彼易此 易:换 D.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孰 :哪个【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裔:边远的地方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7.指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不自贵重顾藉 B.材不为世用C.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 D.士卒多为用者【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 宾语前置、BCD 均为被动句。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8.找出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故卒死于穷裔 B.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C.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 D.虽有出于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通“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9.指出各句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道不行于时也B.有人力能举之C.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D.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答案】C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10.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A.已经被贬,又没有有力量的人推举,所以最终死在边远的地方。B.已经被贬到边地,又没相信有力量的当官的挽留,所以死在边远的地方。C.已经被贬,又不知道有力量的当官的能援引他,所以死在边远的地方。D.已经被贬到边地,又没有了解他的有能力的当权者援引,所以最终死在边远的地方。【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美文欣赏:文章千古说韩愈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因为中学课本上就有他的《师说》 、 《进学解》 。课外阅读,各种选本上韩文也随处可见。他的许多警句,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跨越了一千多年,仍在指导我们的行为。 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4伟。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 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 剧。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他当过监察御史,有随时向上面提出诚实意见的习惯。这种官职的第一素质就是不怕得罪人,因提意见获死罪都在所不辞。所谓“文死谏,武死战” 。韩愈在上书前思想好一番 斗争,最后还是大义战胜了私心,终于实现了勇敢的“一递” ,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而大祸又引来了一连串的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后名。 韩愈是个文章家,写奏折自然比一般为官者也要讲究些。于理、于情都特别动人,文字铿锵有力。他说那所谓佛骨不过是一块脏兮兮的枯骨,皇帝您“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 , “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岂不盛哉,岂不快哉!”这佛如果真的有灵,有什么祸殃,就让他来找我吧。 (“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 ”)这真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但是,这正应了我们现时说的,立场不同,感情不同这句话。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顺,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 要严重得多,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十二岁的小女儿也惨死在驿道旁。韩愈自己觉得实在活得没有什么意思了。他在过蓝关时写了那首著名的诗。我向来觉得韩愈文好,诗却一般,只有这首,胸中块垒,笔底波涛, 确是不一样: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瘅江边。这是给前来看他的侄儿写的,其心境之冷可见一斑。但是,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就气候水土而言这里条件不坏,但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当时在北方早已告别了奴隶制,唐律明确规定了不准没良为奴,这里却还在买卖人口,有钱人养奴成风。 “岭南以口为货,其荒阻处,父子相缚为奴。 ”其习俗又多崇鬼神,有病不求药,杀鸡杀狗,求神显灵。人们长年在浑浑噩噩中生活。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比之于北方的先进文明,这里简直就是茹毛饮血,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同在一片蓝天下,人人都该 享有爱。按照当时的规矩,贬臣如罪人服刑,老老实实磨时间,等机会便是,决不会主动参政。但韩愈还是忍不住,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于是他到任之后,就如新官上任一般,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当时鳄鱼为害甚烈,当地人又迷信,只知投牲畜以祭,韩愈“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 ,5大除其害。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 技术 。三是赎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语”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推广普通话。不可想象,从他贬潮州到再离潮而贬袁州,八个月就干了这四件事。我们且不说这事的大小,只说他那片诚心。我在祠内仔细看着题刻碑文和有关资料。韩愈的确是个文人,干什么都要用文章来表现,也正是这一点为我们留下了如日记一样珍贵的史料。比如,除鳄之前,他先写了一篇《祭鳄鱼文》 ,这简直就是一篇讨鳄檄文。他说我受天子之命来守此土,而鳄鱼悍然在这里争食民畜, “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 ”他限鳄鱼三日内远徙于海,三日不行五日,五日不行七日,再不行就是傲天子之命吏, “必尽杀乃止”!阴雨连绵不断,他 连写祭文,祭于湖,祭于城隍,祭于石,请求天晴。他说天啊,老这么下雨,稻不得熟,蚕不得成,百姓吃什么,穿什么呢?要是我为官的不好,就降我以罪吧,百姓是无辜的,请降福给他们。 (“刺史不仁,可以坐罪;惟彼无辜,惠以福也。 ”)一片拳拳之心。韩愈在潮州任上共有十三篇文章,除三篇短信,两篇上表外,余皆是驱鳄祭天,请设乡校,为民请命祈福之作。文如其人,文如其心。当其获罪海隅,家破人亡之时,尚能心系百姓,真是难能可贵了。 一个人为文不说空话,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这在封建时代难能可贵。应该说韩愈是言行一致的。他在政治上高举儒家旗帜,是个封建传统思想道德的维护者。传统这个东西有两面性,当它面对革命新潮时,表现出一副可憎的顽固面孔。而当它面对逆流邪说时,又表现出撼山易撼传 统难的威严。韩愈也是这样,他一方面反对宰相王叔文的改革,一方面又对当时最尖锐的两个社会问题,即藩镇割据和佛道泛滥,深恶痛绝,坚决抨击。他亲自参加平定叛乱。到晚年时还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马到叛军营中去劝敌投诚,其英雄气概不亚于关云长单刀赴会。他出身小户,考进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进士,在考官时又三次碰壁,乌纱帽得来不易,按说他该惜官如命,但是他两次犯上直言,被贬后又继续尽其所能为民办事。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他又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 、 “陈言务去” ,开一代文章先河,砍掉了骈文这个重形式求华丽的节外之枝,而直承秦汉。所以苏东坡说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他既立业又立言,全面实践了儒家道德。 当我手倚韩祠石栏,远眺滚滚韩江时,我就想,宪宗佞佛,满朝文武,就是韩愈敢出来说话,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上书直谏呢?如果在韩愈被贬时又有人出来为之抗争呢?历史会怎样改写?还有在韩愈到来之前潮州买卖人口、教育荒废等四个问题早已存在,地方官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任又一任,其任职超过八个月的也大有人在,为什么没有谁去解决呢?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解决了这些问题,历史又将怎样写?但是没有,什么都没有。长安大殿上的雕 梁玉砌在如钩晓月下静静地等待,秦岭驿道上的风雪,南海丛林中的雾瘅在悄悄地徘徊。历史终于等来了一个衰朽的书生,他长须弓背双手托着一封奏折,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单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角天涯。 人生 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处逆境之心也分四种。一是心灰意冷,逆来顺受;二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三是见心明志,直言疾呼;四是泰然处之,尽力有为。韩愈是处在第二、第三种逆境,而选择了6后两种心态,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地,尽力去为。只这一点他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层高明,没有只停留 在蜀道叹难,江畔沉吟上。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有人研究,韩愈之前,潮州只有进士三名,韩愈之后,到南宋时,登第进士就达一百七十二名。是他大开教育之功。所以韩祠中有诗曰:“文章随代起,烟瘅几时开。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这倒使我想到现代的一件实事。一九五七年反右扩大化中,京城不少知识分子被错划为右派,并发配到基层。当时王震同志主持新疆开发,就主动收容了一批。想不到这倒促成了春风渡玉门,戈壁绽绿荫。那年我在石河子采访,亲身感受到充边文人的功劳。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这宏伟的韩公祠,还有这韩山韩水,不是纪念韩愈的冤屈,而是纪念他的功绩。李渊父子虽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没有听说哪山哪河易姓为李,倒是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蛮夷之地施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 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这是人民对办了好事的人永久的纪念。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我遍读祠内凭吊之作,诗、词、文、联,上自唐宋下迄当今,刻于匾,勒于石,大约不下百十来件。一千三百多年了,各种人物在这里奖韩公不知读了多少遍。我心中也渐渐泛起这样的四句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1《祭十二郎文》【学习要点】1.探究文章的情感和抒情的特色。课堂探讨要点一:探究文章的情感和抒情特色。【探究活动】古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作者从内心深处里流淌出来的韩愈这篇的《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含情的抒情散文,是祭文中的“千古绝调” (明代茅坤语) 文章追叙他与侄儿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谊,抒发十二郎之死所带给他的无比哀痛《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那么文章的如此悲情究竟源于何处呢?【教师释疑】这是一道文章的情感的深入探究的题目,注意在统读全文的基础上深入的总结,概括,注意抓住情感的主线结合作者的身世经历进行分析。【讨论明确】(1)感恩之情无以为报。韩愈三岁即 父母双亡,全仗兄嫂含辛茹苦地把他抚养成人“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然而几十年养育之恩尚未报答,兄嫂却相继辞世,感恩之情无以为报,如今相濡以沫的亲侄十二郎又突然去世,这如何不让常怀感恩之心的韩愈倍加心酸? (2)手足亲情阴阳相隔。在兄嫂的照顾下,韩愈自小与十二郎相依为命,名为叔侄,实际上情同手足,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两人可谓相依为命如今,侄儿猝死,岂不让 常怀慈爱之意的老叔痛彻心肺,倍感孤独? (3)家族不 旺希望渺茫。号称“郡望昌黎”的韩家一直人丁不旺, “韩氏两世,惟此而已”父母、兄长都先后早逝,如今正年轻力壮的侄儿又早夭,而自己和侄儿的儿女都还幼小,眼看韩氏门庭兴盛的希望几成泡影,如何不让以振兴家族为己任的韩愈灰心丧气? (4)聚少离多悔愧终生。韩愈自 19 岁赴京城应试以来, “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与十二郎离多聚少,原以为两人都还年轻,不以暂别为念,本打算“将成家而致汝” , “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这铸成的终身遗憾,如何不让做叔叔的愧疚终生? (5)人生无常死出意外。十二郎在来信中说, “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而韩愈因以为此病是江南人常见病而“未始以为忧也” ,谁知“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这如何不让人倍感人生命运的无常? (6)远处两地丧事难周。韩愈对十二郎的愧疚还在于“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 , “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既不能与侄儿相养共居,又不能亲手置办丧事,这如何不令韩愈肝肠寸断? (7)宦海浮沉命途多舛。自 19 岁以来,已接近 40 岁的韩愈一直奔走仕途,历尽坎坷,郁郁不得志,深味宦海沉浮之苦,再放眼前途茫茫,回眸身后冷落,侄儿夭折的噩耗是情感的导火索,万般感慨一齐涌上心头,如何不令他恸哭失声? 2(8)未老先衰难以久存。因种种原因,韩愈“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再想到父兄“皆康强而早世” ,而未老先衰的自己又怎能持久呢?这叫韩愈如何不悲从中来?【探究活动】《古文观止 》评论此文说:“情之至者, 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是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抒情的。【教师释疑】这是一道艺术手法赏析的题目,注意抒情方式的分析,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接还是简介,采用的方式等分析。【讨论明确】1.不拘常格,自由抒 情。祭文偏重于抒发对死者的悼念哀痛之情,一般是结合对死者功业德行的颂扬而展开的。本文一反传统祭文以历叙生平、歌功颂德为主的固定格式,主要记家常琐事,表现自己与死者的密切关系,抒写难以抑止的悲哀,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至情。形式上则破骈为散,采用自由多变的散体。正如林纾在《韩柳文研究法•韩文研究法》中所说:“祭文体,本以用韵为正格……至《祭十二郎文》 ,至痛彻心,不能为辞,则变调为散体。 ”使全文有吞声呜咽之态,无夸饰艳丽之辞,为后世欧阳修《泷冈阡表》 、归有光《项脊轩志》 、袁枚《祭妹文》等开辟新径。2.感情真挚,催人泪下。作者写此文的目的不在于称颂死者,而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骨肉亲情关系。作者和老成,名为叔侄,情同手足,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 今老成先逝,子女幼小,更显得家族凋 零,振兴无望。这在注重门庭家道的古代,引起韩愈的切肤之痛是理所当然的。二是突出老成之死实出意外。老成比作者年少而体强,却“强者夭而病者全” ;老成得的不过是一种常见的软脚病,作者本来不以为意,毫无精神准备,因而对老成的遽死追悔莫及,意外的打击使他极为悲痛。三是表达作者自身的宦海沉浮之苦和人生无常之感,并以此深化亲情。作者原以为两人都还年轻,便不以暂别为念,求食求禄,奔走仕途,因而别多聚少,而今铸成终身遗憾。作者求索老成的死因和死期,却堕入乍信乍疑、如梦如幻的迷境,深觉生命飘忽,倍增哀痛。 3.边诉边泣的语言形式。作者采用与死更多话题作文优秀范文、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教学实录、备课资料、同步试卷、美文、高考模拟试卷、文学欣赏尽在语文轩网站/者对话的方式,边诉边泣,吞吐呜咽,交织着悔恨、悲痛、自责等种种感情,似在生者和死者之间作无穷无尽的长谈。如写闻讣的情景,从“其信然邪”到“未可以为信也” ,再到“其信然矣” ,语句重叠,表现其惊疑无定 的心理状态。末尾“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一段,多用排句,情绪激宕,一气呵成。【课堂提升】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韩愈家族凋落的一组是( )①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②吾与汝俱少年,终当久相与处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④几何不从汝而死也⑤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⑥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A. ①④⑥ B. ②③⑤ C. ②③⑥ D. ①④⑤3【答案】 D【解析】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愈幼年丧父,成了孤儿,靠兄嫂抚养。他自幼与侄儿十二郎朝夕相处,历经患难,情同手足。侄儿英年早逝,韩愈悲痛欲绝,挥泪写下了这篇祭文。B. 韩愈仕途坎坷,成年后四处飘泊,与十二郎离多聚少。当他官运好转时,十二郎却因病夭折,韩愈为自己在外奔波求斗升之禄而悔恨不已,抱憾终生。C. 十二郎死于软脚病。韩愈认为这种病在江南很常见,不必忧虑。但侄儿却被软脚病夺去性命,韩愈对此毫无精神准备,突如其来的打击使他痛不欲生。D. 十二郎死于六月二日。韩愈认为这日期不确切,因为耿兰报丧的信没有说明十二郎病逝的日期,这日期可能是为东野送信的人没问清楚而随口编造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十二郎是否死于软脚病,韩愈没有下定论。 第 5 段中说:“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韩愈对十二郎的死因提出疑问:究竟是 因为软脚病而死,还是因为别的疾病而殁?。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②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答案】①从长远考虑,还不如我回到西边去,等在那里安下家再把你接来。唉!谁能料到你竟突然撇下我而死了呢?②如果是真的,我哥哥有美好的品德怎么会早早地失去后代呢?你纯正聪明却为什么不能承受你父亲的恩泽呢?【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和典型的文言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