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课件+习题)(打包6套).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全国通用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课件习题打包6套.zip全国通用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课件习题打包6套.zip
【名师A计划】(全国通用)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1讲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课件.ppt
【名师A计划】(全国通用)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1讲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练习.doc
【名师A计划】(全国通用)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2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练习.doc
【名师A计划】(全国通用)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2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课件.ppt
【名师A计划】(全国通用)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提升课件.ppt
【名师A计划】(全国通用)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综合检测(十三).doc
  • 全部
    • 【名师A计划】(全国通用)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1讲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课件.ppt
    • 【名师A计划】(全国通用)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1讲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练习.doc--点击预览
    • 【名师A计划】(全国通用)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2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练习.doc--点击预览
    • 【名师A计划】(全国通用)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2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课件.ppt
    • 【名师A计划】(全国通用)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提升课件.ppt
    • 【名师A计划】(全国通用)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综合检测(十三).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第 1 讲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1.(2015·山东淄博二模) 古希腊人不仅留下了表现力与美的《掷铁饼者》(如右图)等一系列艺术品,也留下了在奥林匹亚竞技会上几乎是赤身裸体参加每一项竞技活动的佳话。这种以裸体为美,以健美发达的躯体为荣的风尚说明古希腊社会( )A.效仿神灵,无拘无束B.古风浓厚,世情淳朴C.崇尚自然,歌颂人性D.人民主权,个人自由C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掷铁饼者》、“以裸体为美,以健美发达的躯体为荣”展现的是人的力与美,歌颂的是人性,不是效仿神灵,故 A 项错误,C 项正确。由《掷铁饼者》无法看出古风浓厚,世情淳朴,故 B 项错误;图片没有涉及政治制度,故 D 项错误。2.(2015·安徽安庆三模)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 8 世纪至公元前 3 世纪在中国、印度、希腊都曾经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能体现这一时期人类精神觉醒的思想是( )A.“人伦者,天理也” B.“人是万物的尺度”C.“因信称义” D.“天赋人权”B 【解析】本题考查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公元前 5 世纪,在雅典出现了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符合“公元前 8 世纪至公元前 3 世纪”的时间限制,故 B 项正确。A 项为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的主张;C 项是 16 世纪时,马丁·路德提出的“九十五条论纲”中的内容;D 项是 18 世纪中叶伏尔泰、卢梭等人的主张。故 A、C、D 三项在时间上均不符题意,错误。3.(2015·福建宁德二模)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一个人只有真正的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下列言论与上述关于“人”的品质的观点相似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2B.“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C.“真正高贵并非无成,而是自为的”D.“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庭里,而落在个人身上”B 【解析】本题考查苏格拉底的观点。由题干材料中“一个人只有真正的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可知,苏格拉底的观点为重视知行合一,B 项能够体现出“知行合一”的观点,正确。A、C、D 三项均不能体现“知行合一”观点,故排除。4.(2015·浙江东阳二模) “欧洲从希腊继承了什么?继承了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这里所说的“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指的是古希腊的( )A.人文主义和民主政治运作机制B.抽签选举、轮番而治的参政方式C.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D.人文主义A 【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从古希腊继承的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动力线是古希腊的人文主义精神和民主政治运作机制,故 A 项符合题意。5.(2015·山东青岛二模)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第一步 第二步甲提出雅典民主是多数人民主的观点寻找到伯利克里的同样言论作证据乙提出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的观点寻找到当时用于投票的陶片作证据丙查阅到“人是万物的尺度”等一手史料得出当时已产生人文精神的结论丁查阅到文艺复兴的诸多著作得出古希腊是人文主义的滥觞的结论A.甲 B.乙 C.丙 D.丁C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观点”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不能作为直接的史料来论证观点,故 A 项不符合题意;陶片作为论据过于单一,不能由此提出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的观点,故 B 项不符合题意;“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3是人文主义的最初体现,作为一手资料能够得出当时已产生人文精神的结论,故 C 项正确;文艺复兴是 14—17 世纪在欧洲盛行的思想文化运动,与古希腊人文主义的滥觞时间不符,故 D项错误。6.(2015·山东潍坊二模) “学者与政治家一同复苏了人类尊严的骄傲、人类实践主义的自信以及古典思想的魅力,他们在世俗舞台上首先表达了这些思想。”材料描述的是( )A.智者学派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B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智者学派、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均没有复苏“古典思想”,文艺复兴是通过复苏古希腊罗马文化来宣传人文主义的,符合材料内容,故 B 项符合题意。7.(2015·福建宁德二模) 下图所示画作( )A.彰显理性主义的精神实质B.通过宗教题材表现人性之美C.追求抒情写意,反映民间风情D.深受印象主义绘画风格的影响B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由题干材料“拉斐尔”“《椅中圣母》”和“1514—1515 年”这三个信息可知,其是文艺复兴时期通过宗教题材来表达人性之美的艺术作品,故 B 项正确;A 项中的“理性主义”精神是在启蒙运动时期出现的,与题干时间不符;C、D 两项在材料中均不能体现。8.(2015·乌鲁木齐二模) 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西欧是一种类型。那里的离异,主要表现为对中世纪千年黑暗的批判与背离;那里的回归,则主要表现为从希腊、罗马古代精神文明中寻求人文主义的力量源泉。体现“离异”和“回归”特点的作品是( )A.“九十五条论纲” 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社会契约论》 D.《十日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题干材料中对中世纪黑暗的批判以及对古希腊罗马人文主义精神的寻求,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薄伽丘的代表作,故 D项正确。49.(2015·辽宁大连测试) 下图是达·芬奇在绘画、人体研究、人体解剖、机械、妇女生理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些成就从本质上说明达·芬奇( )A.创立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近代科学B.达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C.反教会特权和专制君权、寻求思想解放D.成为新时代艺术和科学领域的巨人B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代表人物达·芬奇。结合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本质”可知,《蒙娜丽莎》体现了人文精神,其他科学成就体现了科学精神,故 B 项正确;A 项与题意不符;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并不反对教会特权和专制王权,故 C 项错误;D 项是现象。10.(2015·浙江湖州质检) 在西方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下列主张或言论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凡人的幸福。” ②“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 ③“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④“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A.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 C.③①②④ D.②③④①B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主义的发展。①是文艺复兴早期意大利彼得拉克的观点,②是文艺复兴后期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观点,③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卢梭的观点,④是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的观点,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应该是④①②③,故 B 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共 60 分)11.(30 分) (2015·浙江金华联考) “天人关系”问题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古今中外长期思考并试图解答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敬鬼神而远之”“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摘编自《论语》5材料二 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刚开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灾祸)乃至。以此见天意之仁而不欲陷人也。——摘自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又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阻碍着我们的认识,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摘自普罗泰格拉《论诸神》(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天命观。(10 分)(2)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该思想有何进步性?有人说:在天人关系上董仲舒否定了孔子思想,结合董仲舒所处的时代背景,说说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10 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普罗泰格拉在天人关系上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思想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10 分)(1)天命观:孔子重视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但又承认天命等不可抗拒力量的存在(即畏天命)。(2)思想:天人感应。进步性:用天意来限制君权,用灾异来警示君主。看法:没有否定孔子思想。孔子敬鬼神而远之,但并不反对鬼神、天命。董仲舒根据君主专制、大一统的需要改造儒学,丰富发展了孔子对天人关系的看法。(3)主张: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肯定人的价值、树立的尊严和权威。意义:第一次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12.(30 分) (2015·山西三诊)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在当代,随着对中世纪文献的挖掘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已改变把中世纪看作是“黑暗的世纪”“无所作为的世纪”,只是文艺复兴才真正带来近现代的科学和文化发展的观点。在西欧,从 10 世纪晚期开始,先是教会学校及其注重传授和研究科学问题的兴起,然后是对古代科学著作的巨大兴趣所带来的大翻译,再次是大学的兴起和围绕亚里士多德逻辑和自然科学所展开的教学和研究及其争论,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解放和人文的发展。正是在对自然的兴趣和研究中,认识了自然及其与人的关系,才有对人自身认识的真正觉醒和人性精神的发展。6材料二 文艺复兴的时代精神表现为复兴古代与热爱自然界和生活,认为科学对人们的生活是有用的,这是人文主义者的积极生活态度的反映。比如当时的解剖学和植物学的突飞猛进,绘画、音乐以及诗歌等都在用自己的“浪漫”方式解放人类的思想。在复古与创新的大潮中,艺术与科学在以各自的方式表达着对自然界的热爱。近代科学一定程度上正是在这种复兴古代和热爱自然的双重作用下发现了世界与人。——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荣江《西方科学与人文精神发展的历史关系及其启示》(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分析这种观点形成的依据。(10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与近代科学的共同之处。(10 分)(3)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前后科学发展的原因。(10 分)(1)观点:中世纪的科学研究和学校教育促进了文艺复兴的产生。依据:中世纪科学和文化发展的基础;史料的进一步挖掘和重新解读。(2)共同之处:关注现世;重视人的价值;积极的态度。(3)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兴起与发展。1第 2 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1.(2015·湖北襄阳模拟) 在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中,“因信称义”被人们真正地接受起来。所谓“因信称义”,就是内心真诚,外在不论,只要内心信仰上帝,都可以得到上帝的救赎。“因信称义”被人们“真正接受”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渴望得到上帝的救赎B.其符合基督教的信仰原则C.马丁·路德的积极倡导D.其蕴含了自由主义精神D 【解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因信称义”强调教徒直接通过阅读《圣经》来与上帝沟通,这体现了人的价值,摆脱了对教会的依赖,蕴含了自由主义精神,这才是人们“真正接受”它的主要原因,故 D 项正确。2.(2015·浙江衢州二模) 马丁·路德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任来惩治奸邪,保护良善的。因此我们应该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他的这段话旨在( )A.强调世俗权力大于教会权力B.铲除教士和俗人之间的隔阂C.宣扬教会权威源于世俗权力D.否认教会和神职人员的权威A 【解析】本题考查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由题干材料可知,他在强调世俗权力应该履行它的职责,可以约束教会权力,强调世俗权力大于教会权力,故 A 项正确;B 项在材料未体现,故错误;材料未涉及教会权威来源的问题,故 C 项错误;材料旨在强调世俗权力大于教会权力,没有体现对教会和神职人员权威的否认,故 D 项错误。3.(2015·湖北宜昌三模) 罗马教皇保罗三世(1534 —1549 年在位)采取措施: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任何主教占有一份以上的薪俸,出版禁止天主教徒阅读的书籍目录。这表明( )A.保罗三世基本支持路德教派的改革B.天主教会采取适当措施缓解天主教危机C.天主教走上了与新教相融合的道路2D.禁止出售赎罪券是新教与旧教的共同目标B 【解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题干材料“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任何主教占有一份以上的薪俸,出版禁止天主教徒阅读的书籍目录”表明,天主教会采取了措施以缓解危机,故 B 项正确。路德派与天主教相对立,故 A 项错误;天主教与新教相互对立不可能融合,故 C 项错误;在新教的反对声中,天主教才逐渐禁止出售赎罪券,故 D 项错误。4.(2015·江苏海安四模) “这个世界和它所有的美好事物看来是由全能的上帝为了让人使用而首先创造与构建出来的……人有知识和能力去统治它、管理它……在现实生活与来世生活中,他事实上在任何时候都拥有快乐和幸福。”作者宣扬的主旨是( )A.上帝创造万物灵长 B.反对禁欲,强调来世享福C.人类可以统治世界 D.以人为本的宗教理念D 【解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题干材料中“上帝为了让人使用而首先创造与构建出来的”的这句话说明,作者强调的是“为人”,而上帝创造万物灵长并没有体现该主旨,故 A 项错误;题干中“在现实生活与来世生活中,他事实上在任何时候都拥有快乐和幸福”的这句话说明,作者认为现实生活与来世生活一样重要,故 B 项错误;C 项不是材料主旨,错误;题干中“人有知识和能力去统治它、管理它”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故 D 项正确。5.(2015·山东德州二模) “当时,新兴的自然科学已经证明自然是受理性所管辖的,于是哲学家们认为他们也有责任依据人不变的理性为道德、宗教、伦理奠定基础。□□□□因此而产生。”这里的“□□□□”应是( )A.智者学派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D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由题干材料“新兴的自然科学已经证明”可知,当时处于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故排除 A、B 两项;由题干材料“依据人不变的理性为……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思想家将人的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故 C 项错误,选择 D 项。6.(2015·山东济宁二模) “他的学说对人民主权、自由和平等有着强烈的诉求,是启蒙运动中激进民主思想的集中反映,对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上述评价中的“他”是(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C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的思想家。A 项的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B 项的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D 项的康德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故 A、B、D 三项均不符题意。卢梭提出“人民主权”的思想,认为一切人权的表现和运用必须表现人民的意志,符合题干要求,故 C 项正确。37.(2015·湖北黄冈二模) 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说:“没有比在法律的借口下和装出公正的姿态时所做出的事情更加残酷的暴政的了。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说不幸的人们正是在他们得救的跳板上被溺死的。”在此,孟德斯鸠认为( )A.法律有阶级性 B.法律地位至上C.司法必须公正 D.法律并非万能C 【解析】本题考查孟德斯鸠的学说。由题干材料“没有比在法律的借口下和装出公正的姿态时所做出的事情更加残酷的暴政的了”可知,孟德斯鸠认为,法律如果不公正,那就是残酷的暴政,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德斯鸠强调法律应该是理性的体现,司法必须公正,故 C项符合题意。8.(2015·江苏南通三模) 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卢梭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期其他任何思想家。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法国大革命期间,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卢梭提出了( )A.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 B.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C.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 D.反对贫富分化的经济主张C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中卢梭的观点。A 项为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B项为伏尔泰提出的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 A、B 两项均不符合题意。卢梭提出“人民主权”思想,他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封建专制就是束缚自由的镣铐,与题意相符,故C 项正确。D 项是卢梭的观点即主张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但在材料中未涉及,故 D 项错误。9.(2015·湖南衡阳三模) 人文主义是西方中世纪晚期以来人们的精神追求。启蒙运动高举理性旗帜,把人文主义发展到新的高度,这时人文主义的本质含义是( )A.洞察宇宙,探索人生 B.追求自由,强调平等C.肯定人性,追求幸福 D.否定教会,信仰得救B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由题干材料可知,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是高举理性旗帜,A 项与题意无关,故错误;理性是指民主、自由、平等、科学等,故 B 项正确;C 项在文艺复兴时期已经做到,D 项是宗教改革时期的内容,均与题干要求不符。10.(2015·四川雅安三模) 读下图,据此得出的认识是( )4①启蒙思想家的作品内容广泛 ②启蒙思想得到欧洲人的广泛认同 ③启蒙思想强烈冲击宗教神学 ④启蒙思想影响了人们的阅读兴趣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C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图示中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涉及哲学、科学、文学,说明了其作品内容广泛,故①正确;仅从启蒙思想家的书籍和发行不能说明启蒙思想得到欧洲人的广泛认同,故②错误;从 17 世纪末到 18 世纪中期宗教类的书籍比例不断减少,说明启蒙思想强烈冲击宗教神学,故③正确;宗教类书籍的不断减少,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大量出版,体现了启蒙思想对人们阅读兴趣的影响,故④正确,选择 C 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共 60 分)11.(30 分) (2015·河北沧州一模) 人文主义是近代西欧社会转型的文化支撑。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就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5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让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解读“个人主义”的内涵,并概括指出“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问题的重要意义。(11 分)(2)根据材料二,列举启蒙运动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11 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8 分)(1)内涵:人文主义。意义:冲破神学传统的束缚,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潜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社会进程。(2)主张:经济领域,主张自由放任;宗教方面,主张信仰自由;政治方面,主张人民主权和建立社会契约。(3)影响:促进思想解放;推进民主进程;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答出其中两点即可)12.(30 分) (2015·太原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面是中西方的思想家。材料二 15 世纪初,(欧洲)出现了一种新的精神。绘画虽仍主要服务于教会,但已“超越教会的要求”而呈现出“真实世界”的图画。艺术家倾心于研究和再现事物外部形象,逐渐地接管了人物形象及其环境的各个方面(写实主义)。人物面部和衣饰的概念化处理,已让位于准确无误的自然主义再现。——摘自汉文《布克哈特的艺术观》材料三 康德提出“要敢于运用理性”作为“启蒙运动”的口号,可以说“理性”开启了欧洲的“启蒙运动”,他们的思想家用“理性”扫除对天主教的迷信和世俗的愚昧,在欧洲发生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革命运动。同时,法国的孟德斯鸠、卢梭以及英国的思想家等提出一整套政治科学,发展民主共和制度。——摘自汤一介《启蒙在中国的艰难历程》6(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两位思想家思想主张的共同之处,并说明他们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10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5 世纪初欧洲出现的“新精神”的主要特征。(10 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所产生的主要影响。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的本质共性。(10 分)(1)共同点:都主张人人平等。原因: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封建专制或宗教神学压抑了人性。(2)以赞扬“人”为中心;表现了描绘“真实世界”的自然观;开始突破教会的束缚。(3)影响:扫除了对天主教的迷信和世俗的愚昧,解放了思想;提出了一整套政治科学,奠定了民主共和制度的理论基础;为法国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本质共性: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1专题十三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综合检测(十三)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1.(2015·陕西宝鸡三模) 普罗泰格拉出生于公元前 480 年前后,他曾与雅典民主派政治家伯利克里结为挚友,一生旅居各地,收徒传授修辞和论辩知识。晚年因“不敬神灵”被控,著作《论神》被焚,本人被逐出雅典,在渡海去西西里的途中沉船失事。下列关于普罗泰格拉的表述,正确的是( )A.曾生活于雅典民主制的黄金时代B.他继承了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C.否定了神的权威,受到了神的报复D.他强调理性、承认感觉是认识的起源A 【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的思想。根据材料“他曾与雅典民主派政治家伯利克里结为挚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伯利克里把雅典民主制推向“黄金时代”,故 A 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正确。2.(2015·福州二模) 14、15 世纪的意大利人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正生活在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新”在于( )A.人文精神的复兴 B.近代科学的形成C.新教的广泛传播 D.代议制度的确立A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4、15 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核心是人文主义,故 A 项正确。3.(2015·湖北八校联考) “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的世界与伊斯兰教的世界持续敌对。但是自从欧洲开辟直接驶往东洋的航路后,发现了第三个世界。对于因为宗教争端而长期感到无益之苦恼的欧洲人来说,这个世界所推行的儒教世界观是值得羡慕的。于是,他们把它理想化、空想化,让它承担起打破欧洲现状的革命的角色。”作者这里主要是分析( )A.儒教推动欧洲近代化 B.欧洲殖民扩张的动力C.人文主义发展的因素 D.宗教对抗的历史渊源C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根据材料可知描述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希望通过儒教中的思想来打破欧洲中世纪宗教的束缚,提倡以人为本。故 C 项正确。4.(2015·河北保定摸底) 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图一为 15 世纪中期《圣母、圣婴和天使》,图二为 1500 年《朝拜圣婴》。从中可以看出( )2A.人物表情严肃,画面死气沉沉B.以歌颂神为主要目的C.虽有宗教色彩,但充满人文气息D.民众已摆脱禁欲主义束缚C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根据材料图片,可以看出圣母表情安详,具有母性的关爱之情,故 A 项错误;14、15 世纪,文艺复兴兴起,人文主义思想盛行,以歌颂人为中心,故 B 项错误,C 项正确;此时文艺复兴正在进行中,民众还没有摆脱禁欲主义束缚,故 D 项错误。5.(2015·山东日照二模) 金观涛在《探索现代社会的起源》中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从不同方面刻画了同一过程。”“同一过程”是指( )A.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B.摆脱教会对人性的束缚C.宣扬俗权之上增进民族意识D.全面批判封建意识形态B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故 A 项错误;文艺复兴强调人性的回归、人生的现实幸福,宗教改革强调人的信仰自由和发财致富的权力,都强调了人性的解放,故 B项正确;C 项只符合宗教改革,故 C 项错误;17—18 世纪的启蒙运动才全面批判封建意识形念,故D 项错误。6.(2015·郑州三模) 某思想主张“走出修道院,大步跨入生活的集市,把规矩渗透到尘世生活,并以不懈努力的创业精神和反对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积极进取增加财富,践行自己的神圣责任,光大上帝的荣耀”。下列与该思想明显不符合的是( )A.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B.我自己个人奋斗,发家致富,不是我贪财,而是上帝要我去当商人,让我去奋斗C.上帝凭耶稣的救世功劳而赐予信徒灵魂的超自然恩赐,人们可通过祈祷求得一切D.上帝不是要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个人在现世里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3C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主义。根据 C 项“上帝凭耶稣的救世功劳而赐予信徒灵魂的超自然恩赐,人们可通过祈祷求得一切”,可知体现的是宗教改革的因信称义,与该思想不符合,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正确,不符合题意。7.(2015·广东揭阳二模) “1789 年的世界处在一个时代的边缘,在这个时代里思想通过行动、战争和社会骚动而政治化。在革命后的世界里,所有人都会理解思想的激进力量。”这里的“思想”是指( )A.人文主义思想 B.启蒙思想C.自由主义思想 D.马克思主义思想B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根据材料“1789 年的世界处在一个时代的边缘……和社会骚动而政治化”,可知指的是 1789 年爆发法国大革命,启蒙思想家宣扬的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法国大革命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故 B 项正确。8.(2015·广东梅州二模) 启蒙思想家们深信:启蒙必须依靠科学,科学能揭示“自然之光”,也能点燃“理性之光”,引导人们从黑暗走向光明。这说明( )A.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B.科学技术是走向理性的唯一条件C.自然科学推动理性发展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了科技的进步C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思想。根据材料“科学能揭示‘自然之光’,也能点燃‘理性之光’”可知科学能揭示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也能启发理性思想,即自然科学推动理性发展,故 C 项正确。9.(2015·福建龙岩二模)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道:“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在此,孟德斯鸠旨在说明( )A.自由与他人关系的社会性B.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C.自由与法律的内在联系D.自由是民主的前提基础C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根据材料“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可知反映的是自由与法律存在内在联系,故 C 项正确。410.(2015·山东泰安二模)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A.社会契约论 B.人民主权说C.自由平等 D.三权分立学说B 【解析】本题考查卢梭的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契约论主要思想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建立于人与人之间而非人与政府间的契约关系。又根据材料“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可知反映的是人民主权说,故 B 项正确。11.(2015·广东梅州二模) 读下表,最符合表中内容的主题应是( )1 雅典公民大会 7 德意志帝国宪法2 《民法大全》 8 法国国民议会3 陪审法庭 9 联邦最高法院4 伏尔泰 10 《拿破仑法典》5 《论法的精神》 11 国会6 “人民主权”A.历史上的法制文明成就B.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研究C.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源头D.西方近代启蒙思想的发展A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主义的发展。材料表格中体现的大多是立法机构、司法机构和法律文献,故 A 项正确;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是指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材料未体现,故 B项错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源头是古希腊民主政治,不能完全概括表格信息,故 C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关于立法、司法和法律文献等,没有强调西方启蒙思想,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 56 分)12.(28 分) (2015·济南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仁者,爱人。”“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摘自《论语》5材料二 “未受考验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摘自苏格拉底材料三 公元前 800—前 200 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虽然远隔万里,但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摘自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并说明其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所具有的借鉴价值。(8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他的思想与智者学派相比,有何异同?(12 分)(3)根据上述材料,从思想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对东西方社会产生的影响。(8 分)(1)核心思想:仁。借鉴价值: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待人宽容,立人达人。(2)核心思想:理性;美德即知识。相同点:都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不同点:苏格拉底弥补了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弊端;反对智者学派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认为真理应有其客观标准。(3)影响: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思想源头。13.(28 分) (2015·山东滨州二模) 思想和科学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随着历史变迁而不断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当代,随着对中世纪文献的挖掘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已改变把中世纪看作是“黑暗的世纪”“无所作为的世纪”的观点……在西欧,从 10 世纪晚期开始,先是教会学校注重传授和研究科学问题的兴起,然后是对古代科学著作的兴趣所带来的翻译,再次是大学的兴起和围绕自然科学所展开的争论,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解放和人文的发展。——摘编自王荣江《西方科学与人文精神发展的历史关系及其启示》材料二 路德的宗教改革使教会的权威慢慢地但确实在人心中削弱,个人开始表露出独立思考精神。在宗教上人的意识被唤醒,这种主体性的增强对于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自然界,通6过实验方法去获得自然界的信息起到了观念上的推动作用,与其他因素融合在一起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准备了土壤。——摘编自杨渝玲《宗教改革:近代科学产生的宗教背景》材料三 启蒙时代的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像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有人说“中世纪是一个在黑暗中孕育着希望的时代”。据材料一,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0 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比较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关于人文主义的不同内涵。(6 分)(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以“人文主义与近代科学的关系”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2 分)(1)理解:一方面中世纪处在宗教神学的统治之下,压抑了人性,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被看作是“黑暗的时代”。另一方面,中世纪的教会学校和大学对科学问题的研究,以及对古代科学著作的翻译,这些都为文艺复兴的发生做了准备,因此被看作是“孕育着希望的时代”。(2)内涵:宗教改革否定教会的权威,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启蒙运动主张理性主义,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王权和教权,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3)观点:人文主义推动近代科学的进步,近代科学促进人文主义的发展(或人文主义与近代科学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论证: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解放了思想,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扫除了思想障碍;宗教改革时期个人独立思考和主体意识增强,推动人们重视实验,主动认识自然界;启蒙运动倡导科学精神有利于近代科学的发展。中世纪的科学研究,印刷术的传播等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近代科学特别是经典力学的提出为启蒙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