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名师A计划】(全国通用)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1讲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拓展练习.doc--点击预览
- 【名师A计划】(全国通用)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1讲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拓展课件.ppt
- 【名师A计划】(全国通用)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2讲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练习.doc--点击预览
- 【名师A计划】(全国通用)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2讲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课件.ppt
- 【名师A计划】(全国通用)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提升课件.ppt
- 【名师A计划】(全国通用)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检测(七).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第 1 讲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拓展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1.(2016·山东潍坊二模) “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依据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传播基督教思想的需要C.转口贸易利润的刺激 D.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A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故 A 项正确。B、C 两项虽然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但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与题意不符;D 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不是最佳选项。2.(2015·南京模拟) 15 世纪末,下图中卡里库特国国王请某位航海家转交一封信,同意与葡萄牙人进行商品贸易,但是要求他们带着金银、珊瑚和红呢绒来换取肉桂、丁香、胡椒等。这位航海家是( )A.达·伽马 B.哥伦布 C.麦哲伦 D.迪亚士A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如图所示,卡里库特国处于印度的南端,而达·伽马到达了印度,故 A 项正确。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故 B 项与题意不符;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未经过卡里库特国,故 C 项与题意不符;迪亚士发现好望角,并未到达印度,D 项与题意不符。3.(2015·陕西宝鸡二模) 地图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工具。下图是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一条航路的示意图,对这一航路表述正确的是( )A.该航路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2B.葡萄牙殖民活动据点延伸至非洲C.英国凭借此航路成为日不落帝国D.哥伦布首开此航路发现美洲新大陆D 【解析】本题考查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过程。由图可知,该航路应是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路,故 D 项正确。该航路与环球航行无关,证明不了“地圆说”,故排除 A 项;该航路从欧洲到美洲,是西班牙支持的航海活动,故排除 B 项;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是凭借其广阔的殖民地,故排除 C 项。4.(2015·湖北荆州三模)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国家财富的重新分配和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主要是因为( )A.金银存量的增加导致通货膨胀B.丰富的原材料降低了制造业成本C.西欧的商贸中心由地中海转到大西洋沿岸D.人们的商业冒险意识和财富观念增强A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造成了价格革命,结果使封建主和下层人民的收入受到严重损害,而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财富剧增,故 A 项正确。B 项只能导致制造业主的收入增加,不会影响财富的重新分配和阶层分化,故排除 B 项;航运中心的转移只能使大西洋沿岸的商业资产阶级财富增加,故排除 C 项;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并不能导致西欧国家的上述变化,故排除 D 项。5.(2015·湖南怀化质检)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写道:“14 世纪以后“欧洲则组织起在世界各地从事贸易活动的合股公司……这些合股公司是无与伦比的,因为他们所具有的合股性质限定了投资者的责任,使投资所起的作用与经营管理的职责相分离。”材料反映了( )A.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革命”B.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C.公司的出现导致了早期的殖民扩张D.公司主要出现在意大利A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根据材料中的“14 世纪以后”“欧洲则组织起在世界各地从事贸易活动的合股公司”可知,其属于“商业革命”的表现,故 A 项正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 项与材料不符;“早期的殖民扩张”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C 项;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意大利逐渐衰落,故排除 D 项。36.(2015·济南调研) 某学生运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下列认识符合全球史观的是( )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人民的生活B.新航路开辟给亚非人民带来了屈辱、灾难和落后C.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D.新航路开辟是人类文明的链接C 【解析】本题考查利用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根据五大史观的含义,并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可知,A 项是从社会史观的角度认识新航路开辟的,故不正确。B、C、D 三项分别是从革命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的角度进行阐释的,故选 C 项。7.(2015·郑州模拟) 哥伦布在 1503 年向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说道:“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在这里获得黄金。”后来他又在遗嘱中写道:“我在 1492 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国王)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这些材料表明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是( )A.掠夺工业原料 B.进行资本原始积累C.倾销过剩商品 D.开展世界性贸易B 【解析】本题考查西班牙的殖民扩张。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以掠夺财富为主要方式、以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为主要目的,故答案选 B 项。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出于发展工业的目的,开始寻找商品倾销市场,掠夺工业原料,故 A、C 两项与材料所给时间不符,排除;D 项与题意无关。8.(2015·河南洛阳二模) 1570—1780 年,西方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阅读下表(单位:吨),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 )年份国家 1570 年 1670 年 1780 年甲 232000 568000 450000乙 51000 260000 1000000A.英国、西班牙 B.荷兰、葡萄牙C.英国、荷兰 D.荷兰、英国4D 【解析】本题考查英荷两国的商业竞争。表格数据显示,甲、乙从 1570 年到 1780 年增长分别约为 1 倍和 20 倍,据此可知甲国的发展趋于衰落,乙国发展势头良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 世纪末西班牙衰落后,荷兰成为海上霸王;17 世纪中期开始,英法两国迅速崛起开始挑战荷兰,18 世纪中期英国掌握海上霸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故甲不可能是英国,A、C 两项排除,D 项正确。9.(2015·天津南开三模) 15 世纪中期到 17 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探索的时代”“发现的时代”“扩张的时代”。下列史实不属于这个历史时期的是( )A.黑奴贸易十分盛行B.荷兰成为贸易强国C.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D.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D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资本主义早期发展史。18 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黑奴贸易属于 15 世纪中期到 17 世纪中期;荷兰在 17 世纪成为“海上马车夫”;1519—1522 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因此A、B、C 三项均在该时间范围内,不符合题意。10.(2015·武汉调研) “1760 年,猎奴者捕获了西非人彼得斯,将其带到海岸,贩卖给了法国奴隶贩子。坐贩奴船,渡过大西洋来到了法国殖民地路易斯安那,可能在此地的蔗糖种植园工作。”上述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 )A.增加了西欧国家的劳动力B.使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C.推动了美洲工业化的进程D.给非洲带来了社会进步B 【解析】本题考查三角贸易。根据材料可知,黑奴贸易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故 B 项正确。A 项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够全面和准确,故排除;材料中非洲的劳动力被卖到法国,不可能推动美洲的工业化进程,故排除 C 项;黑奴贸易掠夺了大量非洲劳动力,给非洲造成巨大的破坏,故排除 D 项。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早在 13、14 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5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 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 18 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 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摘自《白银资本》等材料二 材料三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摘自马克思《资本论》(1)根据材料一,指出 13—18 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6 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10 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15 分)(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 18 世纪相比,19 世纪的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15 分)(1)地区:亚洲。主要原因:西欧各国开辟新航路,开始殖民扩张,得到大量的贵金属,并在国家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2)历史影响:导致非洲丧失了大量劳动力,阻碍了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美洲出现黑人奴隶制,为新大陆的开发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欧美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有利于欧、美、非三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和近代整体世界的形成。6(3)变化:欧洲上升;中国下降。原因:欧洲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进行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充分利用既有的经济贸易体系;中国仍坚持封建专制统治;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遭受西方侵略。1第 2 讲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1.(2016·安徽淮北一模) 下表为 18 世纪英国议会圈地法案数量表(单位:份)。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702—1714 年1714—1720 年1720—1750 年1750—1760 年1760—1770 年1770—1780 年1780—1790 年1790—1800 年3 6 38 156 424 642 287 506——李培锋《英国 18 世纪的农民反圈地模式与法治传统》A.圈地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B.圈地逐渐由个人行为过渡到政府行为C.圈地为工业革命开展提供了必要条件D.圈地破坏了农村经济结构和生态环境C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背景。垄断资产阶级出现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故 A 项错误;圈地法令表明英国政府全面推行圈地运动,故 B 项错误;圈地运动为英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和市场条件,故 C 项正确;圈地运动破坏了农村传统的经济结构,但很难说是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故 D 项错误。2.(2015·河北邯郸三模)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C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背景。根据材料中“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可知,该商品的市场前景极为广阔,利润巨大,再结合“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可以判断是市场需求刺激了工业革命的产生。故选 C 项。3.(2015·山东潍坊二模) 1828 年,一名德国旅行者把英国描述成一块“每年都有近乎神奇的新创造进入生活”的土地。当时英国的“新创造”来自( )A.颁布《航海条例》2B.提出经典力学C.创立责任内阁制D.开展工业革命D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内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28 年属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故答案选 D 项。其他选项在时间上均与题意不符。4.(2015·南京三模) 美国学者彭慕兰在《大分流》中写道:“为了给英国早期粗糙的蒸汽机提供燃料,需要大量的木材,这就需要种足够多的树……人口拥挤的西欧地区是无法提供这么大的空间的。但就在这时,幸运又降临了:英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便于开采的煤矿储备,以及快速实现机械化的工业。到了 1840 年,英国人将以燃煤为动力的机器普及到了各行各业。”材料说明,英国快速普及机器生产主要得益于( )A.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B.便于开采的能源储备C.拥有广袤的森林资源D.完善了机器动力装置B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条件。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得益于拥有便于开采的煤矿储备,A、C、D 三项均不是主要原因,故答案选 B 项。5.(2015·山东临沂一模) 下图是《19 世纪中期英国的海外贸易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英国开始确立世界殖民帝国的地位B.西方主要国家完成工业革命C.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C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图中反映出 19 世纪中期的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海外贸易遍及全球,成为“世界工厂”,故 C 项正确。A 项发生在 18 世纪中期;B 项与图片内容不符;D 项发生在新航路开辟之后,均可排除。36.(2015·河南洛阳一模) 据统计,1851 —1871 年的英国女性在商业、公共管理、医药和教育领域受雇佣的人数从 95000 人增加到 138400 人,增长率达 44.9%。1851—1911 年女性职员从 2000 人增加到 166000 人,占职员的比例从 2%增加到 20%。材料主要反映了( )A.社会发展使妇女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B.民主政治增强妇女的参政意识C.工业革命促进了妇女角色的改变D.科学发展提高了妇女的自主意识C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后妇女由仅负责家务管理到可参与劳动,说明妇女的角色变化,故 C 项正确。A 项说法过于绝对;妇女工作角色变化主要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并非民主政治的作用,排除 B 项;D 项中的“妇女的自主意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7.(2015·江苏南通二模) “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地埋铁管通街市,真个销魂不夜城。”《申江百咏》描述的这一发明,最早出现于( )A.19 世纪 60 年代B.19 世纪 70 年代C.19 世纪 80 年代D.19 世纪 90 年代B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根据“火树千株照水明”“真个销魂不夜城”可知,该发明为电灯,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1879 年 10 月 21 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故 B 项正确。8.(2015·江苏无锡质检) 下列图表内容与人类工业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这些推论不正确的是( )史实 推论A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 18 世纪的 70%下降到 1841 年的 20%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B 德国的现代化伴随着国家的统一进程国家统一为其提供了统一的市场和强有力的政治保障C工业时代初期,许多工厂成为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负面产物4D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大企业和垄断资本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C 【解析】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C 项中,不能根据材料“血汗工厂”就断定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负面产物,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A、B、D 三项史实与结论相吻合,均不符合题意。9.1870 年以后,欧美国家重工业发展迅速。在重工业的各个部门,生产流程日趋复杂,一个产品需要多道工艺流程分工与技术的复杂性与 19 世纪前期不能同日而语。因此,垄断组织在重工业的各个领域中发展很快。这说明( )A.资本主义生产的不稳定性加剧B.生产技术的发展是生产组织形式变革的催化剂C.垄断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D.垄断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整个过程B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可知,垄断组织的产生与生产技术的发展有关,故 B 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更趋向稳定,故排除 A 项;科技发展推动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并产生垄断,故排除 C 项;D 项与事实不符,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0.(2015·湖北荆州一模) 阅读下表,指出推动世界贸易不断增长的根本力量是( )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表年份世界贸易指数(以 1913 年为 100)贸易总额(单位:10 亿法郎)1870 年 24 45.51880 年 36 68.81890 年 49 941900 年 68 118.2A.资本主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B.国际分工和世界各地依赖程度提高C.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提高5A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资本主义的开放和扩张是推动世界贸易发展的根本动力,故 A 项正确。B、D 两项都是推动世界贸易不断增长的因素,但都不是根本力量,故排除 B、D 两项;自由主义思潮兴起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故排除 C 项。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11.(2015·山东潍坊二模) 科技的发展助推社会进步,但也会引发新问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850—1900 年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MTCO 2)英国 德国 法国 美国1850 年 122.7 15.2 19.6 19.81870 年 228.7 76.7 50.6 98.71890 年 353.3 208.4 97.9 402.11900 年 420.1 327.0 129.4 663.3(注:MTCO 2指百万吨二氧化碳。)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与船运和陆地轨道运输的结合,使社会进入汽船和铁路运输时代。自从英国于 1825 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以后,兴建铁路的热潮很快波及欧洲大陆和北美,进而蔓延到欧美国家的殖民地和附属国。世界铁路总长度由 1840 年的 5490 英里增至1880 年的 22.2 万英里,1900 年达到 46.6 万英里。一些国家还修建了横跨大陆的铁路干线和国际铁路。19 世纪美国建成 5 条横贯全国的铁路干线,连接东西两岸和南北疆域。1855 年美国建成穿越巴拿马地峡的铁路。1885 年加拿大建成跨越大陆的铁路。1888 年欧洲建成加莱至君士坦丁堡的大铁路。1903 年俄国建成西伯利亚大铁路。1910 年南美洲建成从阿根廷到智利的铁路。——摘编自《欧美大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6(1)根据材料一,指出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呈现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趋势说明的问题。(20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840—1910 年欧美出现筑路高潮的原因,并指出对此中国社会的积极反应。(20 分)(1)趋势:总体呈增长趋势,美、德两国的增长速度超过英法。问题: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环境问题日益突出。(2)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交通工具的革新;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殖民扩张的需要;社会生活的需求。反应: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开启交通运输的近代化进程;开展收回利权斗争;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1专题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检测(七)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1.(2016·石家庄质检) “这一时期西欧就像一个融汇了新的科学发明的小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且靠借贷运转,甚至仍在亏损;但企业的前景是光明的,只要不出现大的失误,必将成为资产雄厚且利润丰厚的大企业。”材料反映了( )A.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 B.高利贷资本的出现C.科技成为企业的先导 D.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A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根据材料可知,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虽然力量薄弱,但是终究代表了时代潮流,故 A 项正确。B 项不是材料的主旨;C 项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D 项与事实不符。2.(2015·四川雅安中学月考) 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西欧殖民扩张的序幕,这些殖民活动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下图所示新航路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西班牙利用此航路发现美洲大陆B.欧洲商贸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C.葡萄牙殖民活动据点延伸至亚洲D.荷兰人凭此航路成为“海上马车夫”C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根据材料可知,图示航路为欧洲至亚洲的航路,最早为葡萄牙人达·伽马所开辟,排除 A、D 两项;B 项与题意无关。故 C 项正确。3.(2015·安徽宣城二模) 据《葡萄牙帝国在亚洲:1500 —1700 年》记载,威尼斯人从亚历山大港输出的胡椒等香料平均年贸易量 1496 年为 1200 吨,1506 年则锐减至 300 多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葡萄牙人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B.欧洲货币贬值导致了严重商业危机C.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欧洲贸易中心D.中国茶叶取代了胡椒等香料的地位C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解题关键是题干中的时间限制“1500—1700 年”,由此推断变化的原因与新航路开辟后商路中心转移有关,故 C 项符合题意。A、B 两项表述不全面,D 项与题意无关,均可排除。4.(2015·长沙四模) 马克思指出:“……几乎独占了东印度的贸易及欧洲西南部和东北部之间的商业往来。它的渔业、海运业和工场手工业,都胜过任何别的国家。这个共和国的资本也许比欧洲所有其他国家的资本总和还要多。”材料描述的是( )A.19 世纪的英国 B.16 世纪的西班牙C.20 世纪的美国 D.17 世纪的荷兰D 【解析】本题考查荷兰的崛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国为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故 D 项正确。A、B 两项都与“共和国”这一限定不符,C 项不是靠“工场手工业”崛起的,均可以排除。25.(2015·陕西商州质检)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475年 1521年 1555年 1558年 1559年 1595年 1597年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0 515 685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C 【解析】本题考查早期殖民扩张。观察表格,根据表格时间 15—16 世纪可知,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金银导致了价格革命,引起物价上涨,故 C 项正确。6.(2016·湖北黄冈一模) 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关于钻石的对话》中阐述:“钻石的价格在波斯出现了大幅上涨,那么人们在英格兰也可以感受到其价格的上涨,因为世界上的大珠宝商都彼此熟识。”造成这一现象的客观原因是( )A.商业贸易发展使同盟伙伴关系普遍B.宗主国对殖民地的经济控制C.地方性市场向统一性市场的整合D.钻石的价值随经济发展而被认知C 【解析】本题考查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根据材料可知,波斯和英国之间的关系密切,这是世界市场正在形成过程中的体现,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均与题意不符。7.几位历史爱好者聚集在一起讨论一个有关近代英国的话题,以下是他们谈话内容的片段。甲 英国通过对殖民地的无情掠夺和奴隶贸易,从海外获取了远超他国的财富乙 在英国避难的加尔文教徒敢于创新,他们中涌现出许多企业家和发明家丙 英国逐步确立了以议会制和内阁制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丁 被剥夺了土地的劳动者沦为乞丐和流浪者,他们为了糊口,进入城市寻找工作请问他们讨论的话题是( )A.英国殖民帝国地位确立的原因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C.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D.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C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条件。根据材料可以得出,甲提供的信息是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带来了资金,乙表述的是发明家的出现,丙表述的是代议制确立的政治前提,丁表述的是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综合上述材料可知,这是工业革命的条件,故 C 项正确。8.(2015·福州中学月考) “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上述材料的核心观点是( )3A.英国废除了奴隶贸易B.非洲成了廉价的原料产地和新的商品倾销市场C.奴隶贸易不符合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D.非洲的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进行B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背景。根据材料可知,非洲成了西方国家廉价的原料产地和新的商品倾销市场,故 B 项符合题意。A 项不符合题意,C、D 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均可排除。9.1876 年,美国为纪念建国 100 周年,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当时中国官员宁波海关文案李圭作为中国工商业的代表参加了这次博览会。当时,李圭在博览会上最可能见到的最新科技成就展品是( )A.①② B.③④ C.① D.②④B 【解析】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汽车发明于 1885 年;飞机出现于 1903 年的美国;蒸汽机车发明于 1814 年;1876 年贝尔试验电话机成功。根据材料可知,这是 1876 年的国际博览会,故①②两项不可能在博览会上出现,故答案选 B 项。10.(2015·天津联考) 下图是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 —1900 年)示意图,从产业结构角度分析促进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在第④段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黑奴贸易攫取巨额财富B.重化工业居主导地位C.轻纺工业占主导地位D.“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B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图中第④段处于 19 世纪 50 年代之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即重工业的比重迅速上升,轻工业比重迅速下降,故 B 项正确。11.(2015·郑州二模) 一篇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美国经济的崛起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展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D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市场的形成。根据材料可知,该论文隐含了“物资、人员、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及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这与世界市场形成的内涵一致,故 D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 36 分)12.(2015·浙江台州调研)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4材料二 根据 1860 年《英法条约》,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并降低葡萄酒的进口税……法国方面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的关税……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 30%,关税平均约为 15%。法国 1862 年与比利时和德意志建立了关税同盟,1863 年与意大利……1867 年与葡萄牙分别签订了类似的贸易协定……英国与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瑞士和德意志缔结关税同盟条约。——摘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材料三 下图反映了 16—20 世纪的地球变化。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有人说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大”。16 世纪至 19 世纪 40年代,马车的最大平均速度每小时 10 英里19 世纪 50 年代至 20 世纪 30 年代蒸汽火车,平均每小时 65 英里,蒸汽轮船平均每小时 36 英里20 世纪 50 年代螺旋桨飞机,每小时300~400 英里20 世纪 60 年代喷气式客机,每小时500~700 英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二与图一相比发生的变化,并分析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14 分)(2)材料二体现了当时国际贸易中的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国际贸易中确立该原则有何积极意义。(10 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从国际贸易的角度阐述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大”的原因。(12 分)(1)变化: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贸易路线由陆路为主发展到以海路为主;国际贸易范围更广。原因: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2)原则:自由贸易原则。意义:促进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确立,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成熟。(3)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成为一个整体,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各地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不断扩大,交往形式也日5益丰富;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关贸总协定的建立,使世界贸易进入新阶段。(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