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5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试题)(打包25套).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试题打包25套.zip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试题打包25套.zip
20160714119.ppt
20160714120.ppt
20160714121.ppt
20160714122.ppt
20160714123.ppt
20160714124.ppt
20160714125.ppt
20160714126.ppt
20160714127.ppt
20160714128.ppt
20160714129.ppt
20160714179.doc
20160714180.DOC
20160714181.DOC
20160714182.doc
20160714183.DOC
20160714184.DOC
20160714185.DOC
20160714186.doc
20160714187.DOC
20160714188.DOC
20160714189.DOC
20160714190.DOC
20160714191.DOC
20160714192.DOC
  • 全部
    • 20160714119.ppt
    • 20160714120.ppt
    • 20160714121.ppt
    • 20160714122.ppt
    • 20160714123.ppt
    • 20160714124.ppt
    • 20160714125.ppt
    • 20160714126.ppt
    • 20160714127.ppt
    • 20160714128.ppt
    • 20160714129.ppt
    • 20160714179.doc--点击预览
    • 20160714180.DOC--点击预览
    • 20160714181.DOC--点击预览
    • 20160714182.doc--点击预览
    • 20160714183.DOC--点击预览
    • 20160714184.DOC--点击预览
    • 20160714185.DOC--点击预览
    • 20160714186.doc--点击预览
    • 20160714187.DOC--点击预览
    • 20160714188.DOC--点击预览
    • 20160714189.DOC--点击预览
    • 20160714190.DOC--点击预览
    • 20160714191.DOC--点击预览
    • 20160714192.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专题十五 报告和科普文章(选考)[考情把脉]考点 阅读鉴赏中外实用类文本之报告和科普文章。范围科普文章指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包括物理学、化学、植物学、生理学、数学等以及它们大大小小、远远近近的分支。调查报告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体,它是根据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某一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写成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书面报告。它通常反映重大事件、新生事物、典型现象、重要经验和严重问题。按调查报告的性质和内容,一般可以划分为综合调查报告、典型调查报告和专案调查报告三类。要点 科普文的定义与文体特点、科普的语言等是考查的重点。科普介绍的常识也是考查重点。题型 客观选择题,主观简答题。[真题体验][2015·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说不尽的萤火虫中国有悠久的萤火虫文化。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萤火虫就成为先民的关注对象,诗中“町畽鹿场,熠耀宵行”就是描述萤火虫的。古代诗人常借萤火虫抒情达意,唐代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便是千古绝唱。 “囊萤夜读”的故事家喻户晓,也曾激励过无数学子发奋努力。现代人是不再需要“囊萤”来夜读了。到 20 世纪 40 年代,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发明出荧光灯。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生物光,它不同于其他的光会伴生热量的损耗,是目前已知唯一没有热损耗的光源,因此也叫“冷光源” 。荧光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能源使用率,但与萤火虫的发光率相比还差得太远。最近,研究人员在研究萤火虫发光器时,还意外发现了一种锯齿状排列的鳞片,它可以提高发光器的亮度。科学家将其应用在二极管(LED)的设计中,制作出模仿萤火虫发光器天然结构的 LED 覆盖层,可使其效率提高 50%以上。这种新颖设计可能会在几年内应用在LED 生产中。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在基因工程中也越来越多地作为遗传标记的首选来检测基因表达。人们不但利用萤火虫的基因检测癌细胞,还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把萤火虫的基因转移到玉米中,较快地培育出新的具有抗病虫害的玉米新品系。萤火虫还是血吸虫病的防疫助手。水生血吸虫的幼虫吃包括钉螺在内的螺类,而钉螺正是血吸虫的唯一宿主。萤火虫体内的腺苷磷酸,可作为一种优异的检测剂来检测水的污染程度。萤火虫喜欢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环境,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遗憾的是,如今,萤火虫在部分地区已越来越少见。除了自然天敌外,人类成了萤火虫最大的“天敌” 。美国一些医药公司为了获取萤火虫体内特有的虫荧光素和虫荧光素酶,出价购买萤火虫,导致人们大肆捕捉萤火虫。在日本,上世纪 60 年代的工业污染和城市扩张,致使萤火虫幼虫的生存率直线下降。萤火虫求偶时,雌雄之间会发出特异的闪光信号以吸引异性并交尾。然而城市的亮光2干扰了它们的闪光交流,当萤火虫感知到外界灯光时,就会停止发光、飞行、求偶,最终导致种群减少甚至灭绝。去年夏季一些城市刮起萤火虫展览热,千里迢迢从外省引入萤火虫,然后在公园放飞。但萤火虫的很多种类年复一年地在同一栖息地聚集、交配,即使栖息地遭到破坏,也不会迁往别处。萤火虫成虫的唯一使命就是繁殖,寿命很短,长的也就十几天。萤火虫本就不适合长途迁徙,目的地栖息环境又不太合适,它几乎活不了几天,繁殖就更是不可能了。不少专家为此呼吁:与其引进萤火虫,不如改善自然环境。那些曾在林间泽畔“熠耀宵行”的萤火虫,如今已与我们渐行渐远,靠人工引进不能“引”来它们的回归。萤火虫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因而要靠自然来解决。而且,保护萤火虫不能光着眼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物种。如果做到这一点,引来的肯定不只萤火虫。萤火虫如是,熊猫如是,白鹳也如是……总之,我们应多想想如何对自然更友好,与万物共存共荣。(摘编自《新华文摘》2014 年第 13 期)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而发明的荧光灯,在减少热损耗方面成效显著,但发光率不如萤火虫。B.科学家模仿萤火虫发光器的天然结构,用以制作 LED 覆盖层,这种设计在应用中起到节能的作用。C.人们选择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将其运用于癌细胞检测、玉米新品系的培育和水质监测。D.引进萤火虫的做法不合乎自然规律,因为长途迁徙影响其正常繁殖,异地放飞又改变其栖息环境。E.对一个物种的保护必将使其他物种获益,因而做好了萤火虫的保护工作,引来的肯定不只萤火虫。答案 CE解析 选项 C 张冠李戴, “作为遗传标记的首选来检测基因表达” ;选项 E 偷换概念,“保护萤火虫不能光着眼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物种” 。2.为保护萤火虫,我们要注意萤火虫的哪些习性?请简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萤火虫对栖息地生态环境有较高要求。②多不喜迁徙。③求偶时以闪光信号吸引异性。④对外界亮光反应敏感。(意思对即可)解析 这是一道局部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找准答题区间,主要对应文中的第 5、7段, “萤火虫喜欢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环境,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地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 , “萤火虫求偶时,雌雄之间会发出特异的闪光信号以吸引异性并交尾……也不会迁往别处” 。然后依据题干中的关键词“保护”及“注意习性” ,对筛选信息进行整合。这道题难度不大,但需要提醒的是规范答题尤为重要,应力求分点作答。3.请根据文本,分析“萤火虫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这句话的含意。3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萤火虫“也是文化的”:有助于人类对血吸虫病的防疫;能启迪人类的科学发明:还是我们民族审美情感的寄托。②“归根结底是自然的”:萤火虫是大自然的一分子,对它的保护要遵从大自然的规律。(意思对即可)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作答时注意结合文中的总体内容,首先答出萤火虫在文化方面所承载的作用,主要从文章前 5 段提炼;然后答出萤火虫在自然方面所表现出的生命哲理,主要从最末两段内容中概括。学案一 科普文学习目标:①熟知科普文语言的特点;②熟知科普文标题的意义。自主学习新闻访谈的分析概括要注意文体的特征,如新闻的基本结构等,概括内容一般要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然后抽取出主要信息。命题角度一 科普文的语言品析科学小品的语言,一要感受语言的整体风格。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雅致,或通俗。二要品析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抓住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描述句、议论句、抒情句等句子,从语言的形象、语言的情感、语言的趣味等各方面进行涵咏鉴赏。[设问方式]1 本文语言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2 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之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3 科学语言的生动性是与准确性紧密联系的,在文中任意选取一句,赏析其语言特色。4 科普文的语言也可以生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句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且做且思 QIEZUOQIESI例 1 鸡为什么要叫?这个问题看上去显然比不上“鸡为什么要过马路”那样充满哲思。不过如果拿这个问题问保罗·西格尔,他可能会给出你并不少于“鸡为什么过马路”的理由来。西格尔是研究鸡的博士,他听得懂鸡的语言。虽然对于大多数人,鸡的语言无非就是母鸡下蛋“咯咯哒”和公鸡打鸣“咯咯咯” ,但是西格尔博士大概能听懂 30 种不同的“鸡话” 。这一点也不奇怪,鸡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一夫多妻的它们总有一大堆家庭琐事要处理。特别是作为家长的公鸡,更是要担负很多指挥和决策任务。简要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揭示了“鸡话”内涵丰富的原因,说明了鸡的社会属性和日常活动的特征。[解析]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抓住句中的核心词做出解释,然后看是否运用了某种表达技巧,有何作用。注4意结合语境分析语句的深层含意。 “一夫多妻” “家庭琐事”明显使用拟人手法,根据上文“西格尔博士大概能听懂 30 种不同的 鸡话 ” ,不难理解这句话的含意。技法探究 JIFATANJIU科普文语言品析分“两点”1.感受语言的整体风格,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明,或详尽;或雅致,或通俗。2.品析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抓住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描述句、议论句、抒情句等,从语言的形象、语言的情感、语言的趣味等各方面涵咏鉴赏。科普文章的语言除了准确、简明之外,还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如[例 1]中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揭示了“鸡话”内涵丰富的原因。命题角度二 科普文的标题一般人阅读科普文章的习惯是先浏览标题,如果标题能引起自己的阅读兴趣,才会去仔细阅读全文;所以,标题的吸引力、感染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科普文章的利用率。因此,高考常常在标题方面设题。[设问方式]2012 年山东高考 你认为本文的标题合适吗?请写出两条理由,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其他设问方式:(1)本文以“×××”为标题,有什么好处?(2)请结合文本探究“×××”标题的意蕴。且做且思 QIEZUOQIESI例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古怪的重水叶永烈①1942 年,正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大陆激烈进行的时候,英国的间谍部门却把注意力集中于挪威南部某荒凉小镇的一家看起来很普通的小工厂。这家小工厂里,并没有隆隆的机器声,也没有高高的烟囱,只有来自当地水力发电厂的电线和自来水管。它在静悄悄地生产着一种神秘的重要物资。德国军队重兵防守,但这家小工厂还是被英国间谍炸掉了。德国人马上调集专家抢修,花了 9 个月的时间,小工厂又开始了神秘的生产。1944 年,德国军队极为秘密地把小工厂的产品运走。但那些产品最终还是先后被英国间谍的定时炸弹和美国的轰炸机炸毁了。②这家小工厂生产的究竟是什么产品呢?这神秘的产品,就是重水!③重水看上去跟普通的水差不多,也是无色透明的液体。然而,它似水而不是水,跟普通水有着许多不同的“脾气” 。重水确实是“重”水,它比普通水重。1 立方米重水要比1 立方米普通水重 105.6 千克。重水这名字,便是打这儿来的。普通的水在 0 ℃结冰,在100 ℃沸腾。然而,重水却在 3.8 ℃结冰,在 101.42 ℃沸腾。普通水的密度在 4 ℃时最大,重水的密度在 11.6 ℃时最大。很多物质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小。比如,食盐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减少 15%,氯化钡的溶解度则减少 20%。许多化学反应在重水中进行,比在普通水中慢。严格地说,重水也是水!普通的水分子是由 1 个氧原5子和 2 个氢原子组成的。重水的分子,也是由 1 个氧原子和 2 个氢原子组成的——只不过这氢原子不是普通的氢原子,而是重氢原子。④在大自然中,普通水很多,然而重水却很少,在 50 吨水里大约只含有 7.5 千克重水。重水总是混杂在普通水中,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怎样才能把重水分离出来呢?人们发现,当用电流电解水的时候,普通的水大量被电解成氧气和氢气。而在剩下的液体中,重水的含量越来越多。于是,人们便请电流帮忙,来提取重水:把水大批大批地电解,然后把剩下的液体进行蒸馏,利用重水和普通水沸点的不同把它们分开,制得很纯净的重水。从天然水中提取重水,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据统计,提炼 1 千克重水比熔炼 1 吨铝所需要的电能还多 3 倍。⑤重水,是制造原子弹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它能有效地减慢中子的速度,把快中子变为热中子,并且它本身不吸收中子,不会减少中子的数目。因此,重水是非常理想的中子减速剂,它能使链式反应进行下去,实现原子弹的爆炸。重水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当年德国人在失去重水之后,整个制造原子弹的计划不得不推迟。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将原子能应用在工农业生产上,建造了原子能反应堆。在原子能反应堆中,同样要用到中子减速剂,用到重水。⑦在制成原子弹之后,人们又发明了氢弹。制造氢弹的主要原料是氘和氚,氘来自重水。这样一来,重水更是身价百倍。氢弹爆炸,实际上就是氘和氚进行激烈的热核反应,在一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聚变能。⑧人们现在正努力探索控制热核反应,把它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建造热核反应发电站。这种新型发电站与原子反应堆相比具有许多优点,比如环境污染少,热核反应产生的能量很大,发电量大,更重要的是,原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江湖河海的水中,有数以万吨计的重水,可以大量提取氘。正因为这样,如今重水被人们誉为“未来的燃料” 。(选自《百年百篇经典科普》 ,有删改)你认为本文的标题合适吗?请写出两条理由,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一)合适。①“古怪”一词形象生动,能够引起读者兴趣。②“古怪”准确地表现了重水稀奇少见的特点。③正文重点写重水与普通水在特性、功用方面的巨大差异,文题一致。④重水有多种用途,它既可以用来制造武器,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也可以用于工农业生产,给人们带来巨大利益,是矛盾的统一体。(答出两条即可)(示例二)不合适。①虽写了重水与普通水不同的一些特性,但最终目的是写重水的用途,题文不符。②科技说明文应讲究客观性,而“古怪”一词带有主观感情色彩。③重水是大自然中的一种物质,具有它自身的特性,无所谓“古怪” 。④重水与水相似,却比水重,所以称为“重水”并不“古怪” 。(答出两条即可)[解析] 文章标题一般都是文章的中心,尤其是科普文章。在探究标题是否合适时,要结合对文章的理解,仔细分析文章写作的内容是否与标题内涵一致,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探讨题目是否合适,就要看题目和内容是否一致。题目中的“古怪”一词是否在文中有所体现应是探究的重点。技法探究 JIFATANJIU6科普文标题“三关注”1.关注标题的关键词,它往往揭示了文章的核心内容或思想。分析时一定要把它与文章的内容联系起来。2.关注标题本身所用的表达技巧,如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或者化用歌词、古诗等。3.关注读者的接受性,如好的标题能够吸引读者、激发其阅读兴趣等。如[例 2]“古怪”一词有生动形象的特点,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边学边练 BIANXUEBIANLIAN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日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潜在影响葛剑雄晴朗的天空阳光灿烂,忽然一个阴影开始遮蔽阳光,天空渐渐暗淡,太阳完全没入阴影,天上现出点点星星,大地一片昏暗。毫无准备的人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灾难,有人以为末日来临,惊恐得匍匐在地;有人以为天降处罚,跪地求饶;有人不知所措,奔走呼号;有人举火照明,有人鸣锣击鼓。就连鸡犬也不得安宁。没过多久,天色渐明,太阳重现,就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人们转悲为喜,纷纷叩谢上苍的庇佑,也有人依然忧心忡忡,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天降奇祸。这是古人描述的日食发生时的情景。在人类对日食产生的原理还不了解时,也不可能对日食的发生作出预报,出现这样的情况毫不奇怪。尽管日食是一种正常的天文现象,但每次能观察到日全食的地方不过 100 多万平方千米,只占地球面积很小的一部分,并且有些地方未必有人居住,观察时还会受到时间和气候的影响。所以,一个人一生中能看到日全食的机会并不多,不可能积累多少直接的经验。即使以往见过,或者听长者说过,一旦日全食真的出现,还是免不了会产生恐惧心理。奇特的日全食更会引起震惊。在中国史书《竹书纪年》中就记载着这样一项重大事件:“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 ”意即懿王元年,在郑这个地方,天亮了两次。这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却千真万确,并且已经得到科学的验证。1997 年 3 月 9 日,科学家在新疆观察到了一次类似的日全食:早上日出前,天已大亮,这时日全食发生了,天空重新变得黑暗,星星闪烁,然后第二次天亮。有了这样的实证,科学家断言, “天再旦”发生在公元前 899 年 4 月 21 日凌晨 5 时 28 分,今陕西省华县(当时的郑)一带可见到此次日全食,于是当地人产生天亮了两次的感觉。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业生产是国家、部族、家族乃至个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当人们还不具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时,只能尽力观察自然的变化,包括天象、星象的演变,以便作出解释或判断。相传尧已经设立“掌天地四时”的专职天文官,负责观察天象,通过观测太阳和星宿来推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的具体日期,以利农事。 《尚书·胤征》记载,夏王仲康时期(约公元前 2050 年前后)发生了一次日食,由于天文官羲、和二氏沉湎酒色,疏于观测,没有及时作出预报,以致引起全国震惊。尽管这些传说还没有充足的证据予以证实,但到春秋时期,天文官已对日食做了完整的记录。7在《春秋》所记的 242 年中,发生了 37 次日食,每次都有年月日的记载。照理说,日食不会像其他自然灾害那样给人类带来直接损害,既然有了预报,大可不必再惊慌,为什么还会被视为不祥之事,被当作灾难呢?这是因为,中国古人一直有一种“天人感应”的观念。这种观念将天上的日月星辰都与人事相对,太阳自然是与国君相应,所以太阳中若出现黑子,就说明国君有错误,应该好好反省;而太阳居然被黑暗遮蔽,这说明国君肯定有更大的罪过,所以上天才要发出警告,或者预示着惩罚的降临。其实天文官心里明白,并非每次日食的出现都能找到对应的灾害,即使勉强能与某次灾害挂上钩,也不存在严格的时间、地点的关系,那么为什么还要坚持下这样的结论呢?一方面当然是敬畏天命。天威不可测,即使不明白也不能不重视。另一方面,包括天文官在内的臣民都明白,国君再昏庸无道,再骄横残暴,对老天爷还是怕的。所以像日食、月食、异常星象、地震这类灾异发生后,正是向国君进谏的好机会。“日变修德,月变省刑,星变结合” ,国君照例要换上素服,停止娱乐活动,降低膳食标准,临时住在偏房中闭门思过,甚至还要下罪己诏,广泛征求臣民的批评建议,采取赦免罪犯、减轻赋税等具体措施以示悔改的诚意。就这一点而言,日食对中国古代社会还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今天,日食现象已经为科学理论所完全解释清楚,稍具科学素养者都不会相信“天人感应”论。它作为一个小小的历史话题,已经留存在故纸堆中,供部分好古者翻检、猎奇。(选自《东方早报》 ,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作者在文章开头描写了日食发生后的情景,既增强了科普文的生动性,又自然引出下文对日食的说明。B.日食是一种正常的天文现象,但受发生时间、面积、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不可能有直接经验。C. 《竹书纪年》中记载的发生于郑的日全食现象已得到科学的验证,是我国史书记载的最早的日全食现象。D.相传,我国很早就设立了天文官,负责观察天象,但有的天文官有时会疏于观测,不能对日食作出及时预报。E.发生日食、月食等异常天象后,国君都要闭门思过,颁发罪己诏,征求批评建议,采取相关措施以示悔改。答案 AD解析 B 项, “人们不可能有直接经验”错,原文是说“不可能积累多少直接的经验” ;C 项, “最早”错,于文无据;E 项, “颁发罪己诏……以示悔改”错,原文是说“甚至还要下罪己诏” ,并非每次都这样。2.从文中看,古人为什么会对日食感到恐惧?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古人对日食产生的原理不了解,没有多少直接的经验。(2)古人有“天人感8应”的观念,认为日食出现就说明国君有很大的错误,或者预示着惩罚的降临。3.请说明下面的两个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而太阳居然被黑暗遮蔽。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日食对中国古代社会还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居然”写出了古人对太阳被黑暗遮蔽的惊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体现了科普文语言生动的特点。(2)“一定”说明日食对中国古代社会能产生积极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有限的,体现了科普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4.请结合全文内容,探究日食对中国古代社会所产生的“潜在影响”的具体内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古人认为日食是灾异,对日食感到恐惧、震惊。(2)促使朝廷设置天文官,推动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3)有利于促进古代君王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间接地使百姓获得一定的益处。(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课后对点集训一、[2016·临沂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动物预测地震之谜孝文①科学家近日表示,动物能够在地震即将发生前感知到地下水发生的化学变化,从而预测地震。2009 年,在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发生前几天,当地的蟾蜍纷纷离开池塘。观察到这一现象之后,科学家开始对这种化学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动物出现的异常行为预测地震。②研究小组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地壳中受压的岩石释放出带电粒子,并与地下水发生反应。生活在地下水中或者附近的动物对其发生的任何化学变化都非常敏感,可以在岩层断裂并引发地震前几天就预感到将有地震发生。③此项研究由美国宇航局的弗莱德里曼·弗伦德和英国开放大学的雷切尔·格兰特领导。他们希望自己的研究发现能够促使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展开密切合作,通过研究动物的行为识别地震即将发生前出现的一些难以捉摸的征兆。④拉奎拉的蟾蜍并不是在地震发生前行为出现异常的第一个例子,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有关这种现象的报告。地震发生前,一些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的行为都会出现异常。在 1975 年的中国海城,很多人发现蛇钻出巢穴,1 个月后,这座城市遭受大地震袭击。这是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因为当时正值冬季,蛇正在冬眠。蛇洞外的温度低于 0 ℃,冒险离开蛇洞对这些冷血动物来说无疑是一种自杀性行为。⑤然而,无论是爬行动物从冬眠中苏醒,两栖动物逃离池塘还是深海鱼类游到海面,都只是个别现象。由于大地震较为罕见,即使对动物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观察其行为变化预测大地震也很难做到。这也正是拉奎拉蟾蜍的特殊性所在。作为博 2-项目的一部分,身为开放大学生物学家的格兰特当时一直对蟾蜍群落进行监视。她回忆说:“这非常具有戏剧性。所监视的 96 只蟾蜍几乎在短短 3 天内变成 0。在此之后,美国宇航局与我取得了9联系。 ”⑥宇航局科学家当时一直对岩石受到强大压力时的化学变化进行着研究。他们希望确定这种变化是否与蟾蜍大批撤离有关。他们在实验室进行的测试表明,蟾蜍的撤离确与化学变化之间存在联系,地壳具有能够直接影响蟾蜍生活和繁殖后代的池塘的化学特征。⑦宇航局地球物理学家弗伦德指出,在受到强大压力时(例如地震发生前的巨大构造力),岩石会释放出带电粒子。这些带电粒子进入周围的岩石,在抵达地表时,它们与空气发生反应,将空气中的分子转变成带电粒子——离子。他说:“空气中带正电的离子会导致人出现头疼和恶心、反胃症状,同时也会导致动物血液中的应激激素 5-羟色胺水平升高。 ”此外,离子也会与水发生反应,将水变成过氧化氢。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影响了溶解在池塘中的有机物,将无害的有机物变成对水生动物具有毒性的物质。⑧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制。科学家指出,需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测试和研究。格兰特表示,这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令人信服的潜在地震预测机制,水生、半水生和穴居动物可能感知到地震即将发生并作出反应。她说:“岩层在地震前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果动物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那才是怪事。 ”弗伦德指出,可以预测地震的现象很多,动物出现的怪异行为只是其中之一,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信号之间如何发生联系,如果发现几个信号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我们便可以得出将会发生地震的结论。 ”(选自《科学之友》2012 年 2 月)1.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内容上,介绍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结构上,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2.文章题目是“动物预测地震之谜” ,这里的“谜”指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动物能够预测地震,但是动物预测地震的机制仍需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测试和研究。(意思对即可)3.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制” ,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岩石受到压力释放带电粒子,带电粒子与空气反应产生离子,离子对动物产生影响,动物产生异常反应。(意思对即可)4.作为一篇科普文章,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语言准确、严谨;(2)平实(通俗)、质朴。(举例分析略)二、[2016·湛江六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没有天堂10赵鑫珊在东西方宗教中都有一个假设:在地球之外某个地方有一个天堂,那里尽是金碧辉煌,尽是山珍海味,没有尘世的种种苦难和悲惨。这假设中的天堂,纯属子虚乌有,纯属幻想。要知道,除了地球,我们没有其它的任何星球可去!月球、火星、金星……是万万去不得的。人类只能生存在地球上;在别的星球上,人类无法生存,更无幸福可言——这就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句口号的涵义。如果人类能够快乐地生活在月球、火星或金星上,并且还可以把 60 亿人统统移民过去,那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就是多余的。摆在人类面前的出路只有两条:坚决控制地球上的人口,下决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或将人类统统移民到别的星球上去居住。但这后一条处理几乎是不可能的。比如,在月球表面上如何建造密封式的居住空间就是个大问题。月球上没有大气,他是一个完全没有生命的世界——夜间极冷(-166 ℃),白天奇热(99 ℃)。在世界工业化之前,地球只能供给 10 亿人的温饱。假如我们现在决定不搞工业化,那么 50 亿人就必须离开地球。而在决定哪 50 亿人离开地球这场混战中,我们所有的人都会死去。把我们的工厂搬离地球生物圈,进入太空,让它们高悬在我们头顶上几千公里之外,那也是不现实的。火星同样不适合人类生存,哪里的昼夜温差达 100 ℃,气候极寒冷并且干燥,大气非常稀薄。主要是二氧化碳。火星大部分的水贮存在冻土圈的地壳层中,地表到处是干换的荒漠。火星的英文名称是维纳斯,听起来很美、很温柔,但名不副实。其大气和表面对人类的生存也抱有敌意。金星稠密云层的下面,是个巨大的、炎热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气体的海洋,或者说是一层厚厚的碳酸气浓雾——除非是一些特殊植物,动物是无法呼吸、生存的。更有甚者,金星的表面温度高达 465 ℃,大气压力比地球高出 90 倍。这样的生存环境,简直是个酷热的地狱。今天的金星地层还在不断发生地震,熔岩四溢,且伴有雷鸣闪电。过去,火星上也有氧气,两极也有冰雪,只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日渐积聚,形成温室效应,入射的太阳光不能向外散发,表面温度日渐增高,氧气的生成越来越少,两极的冰雪全部融化、蒸发。从此河川消息,地面日渐沙漠化,生物亦被一扫而空,成了今日干旱的不毛之地。如果 21 世纪地球的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金星的今天便是地球的明天。为此,我们大家有理由不寒而栗。最近我读了一些鼓吹人类到地球以外的行星上去另谋生路的文章,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艺术和人类学教授透纳的《到火星上去生活》 ,文中乐观地声称,将火星改造成一颗可供人类的星星正在变得越来越可行。他的口号是:“把火星改造成为花园吧!”——通篇都是私人的幻想,而不是严谨的科学论证。如果我们对火星或者金星的严酷自然环境缺乏想象力,那就请把目光转向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 “塔克拉玛干”的蒙古语意思是“进去不出来”。这是一片 32 万平方公里的死亡沙海!我可不愿意看到整个地球有朝一日变成塔克拉玛干。11在宇宙太空中,地球原是一条很安全的、很舒适的小飞船。如今它因人类的错误误触了点礁,漏了些水,人类理应积极行动起来,亡羊补牢,拨正航向,这才是唯一的出路,而不是弃船逃走。听听在航天飞机上负责地球观测、摄影的飞行专家斯普林格说的话吧:“实际上,在飞船上你能一瞬间瞥见整个大陆,至少是从东到西的大陆。你能看到,最有价值的财富是陆地;你还能看到,地球环境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当你看到到处都有被砍伐的森林的地块时,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迫使人们认识到,我们必须要开始保护我们的环境,要比现在做的更好些。 ”因为,天堂是没有的。(选自《天地徜徉录》 ,有删改)5.作者在文章开头描述的东西方宗教中“天堂”的目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描述“天堂”中的情境,与下文月球、金星、火星的情况作对比;(2)突出所谓“天堂”的虚幻性,引起下文。6.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两划线部分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运用了拟人(或“比拟”)手法,将金星比拟成对人类抱有敌意的生命体,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金星不适于人类生存的情况。(2)运用了比喻手法,以小飞船喻地球,用触礁、漏水喻地球灾变,强调了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人类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的必要性、紧迫性。7.文中为什么重点介绍金星的情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描述金星大气与地表的状况,从而认证人类移民外星球的不可能性;(2)金星环境原来与地球相似,后来因二氧化碳的积聚导致温室效应而成为不毛之地,这样写更能警示人们要保护地球环境。8.请结合文章探究“没有天堂”这一标题的意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东西方宗教中的“天堂”是虚幻的;宇宙太空中没有其他星球适合人类移民和生存。(2)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人类应面对现实,放弃各种幻想。(3)地球已经出现各种问题;人类应该立即行动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地球。学案二 报告学习目标:①熟知报告的特征;②熟知报告的考查方式及答题技巧。自主学习1.调查报告的结构特征一般来讲,调查报告的结构,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开头:就调查的12一些情况作简要的说明;主体:调查报告中关于事的叙述和议论主要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地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在内容安排上,主要是采取纵式、横式和对比三种结构形式。2.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1)材料真实。报告中所运用的材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的,确凿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不能虚构,数字必须准确,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这是调查报告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2)对象典型。调查报告反映的对象多种多样:正确的、反面的、现实的、历史的、个人的、单位的等事实都可以作为被调查对象,写进调查报告。但必须注意典型性。(3)叙议结合。调查报告以介绍事实材料为主,运用叙述的方法把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交待清楚。(4)针对性强。调查报告反映典型,具有面上的指导作用,因此它具有强烈的针对性。考向 报告中观点与材料的统一调查报告是在叙述中把观点表达出来的,即在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得出观点。因此,考生要注意在阅读中把握好文章中的材料与观点的统一问题。[设问方式](1)报告中是怎样做到观点和材料统一的?请结合文意分析。(2)报告尽可能地科学、客观、公正,本文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3)请分析报告的科学有效性。且做且思 QIEZUOQIESI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广州调查:食品质量问题仍然最受关注一年一度的 3·15 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即将到来。广州方舟市场研究咨询有限公司(ARK)受广州日报委托,对 509 位广州市民进行随机抽样电话访问,结果显示,消费者认为,过去半年来,食品、调味品、日用品的虚假促销行为明显下降,服装、IT 产品、家用电器的问题明显上升。半数消费者认为产品质量问题是目前侵害消费者权益较多的问题,尽管相比去年的调查结果已有明显下降,食品行业的质量问题仍然最受关注。消费者对消协的了解有所提高,而相对去年的调查结果,向消协投诉过的消费者比例几乎翻倍。针对去年的热点问题——虚假促销行为,方舟本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从消费者的反馈看,过去半年内,各项不规范的促销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可见国家针对店铺促销推出的多项规定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不规范促销得到一定遏制尤其是在前期 3·15 的调查中了解到的“天天清仓甩卖” 、 “标高价再打折”等消费者最不满的虚假促销行为,在本期调查中,近半数消费者认为有所减少。相比而言, “打折商品概不退换,使消费者买到不能使用的商品” 、 “商家拥有活动的最终解释权,令消费者利益受损”而仍有六成以上的消费者认为没有改善,甚至有两成以上的消费者认为是有所增13加的。当被问及在购买哪些商品会遇到较多的虚假促销时,食品调味品、日用品和服装的提及比例都比较高,三者合计达 72%。但是相对去年的调查结果,食品调味品、日用品的虚假促销情况分别从 34%降到 22%、从 29%降到 18%,均有明显下降,而服装(从去年调研结果的 22%上升到 32%)、IT 产品、家用电器(从 7%上升到 12%)虚假促销情况则有明显的上升,尤其是 IT 产品,从去年的 2%飙升到 14%。本期新增药品、保健品的虚假促销调查,结果发现 11%的消费者认为,此类商品也存在相当的虚假促销行为。半数消费者受困质量问题半数的消费者认为产品的质量问题是目前侵害消费者权益较多的问题。其次是价格,超过四成的消费者认为,虚假、夸大的价格也是侵害其权益的重要问题,这与近半年来物价的大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