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I卷)2017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课件+试题)(打包10套).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全国I卷2017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课件试题打包10套.zip全国I卷2017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课件试题打包10套.zip
【导与练】(全国I卷)2017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基础课时6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doc
【导与练】(全国I卷)2017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基础课时6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课件.ppt
【导与练】(全国I卷)2017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基础课时7 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doc
【导与练】(全国I卷)2017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基础课时7 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课件.ppt
【导与练】(全国I卷)2017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4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课件.ppt
【导与练】(全国I卷)2017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能力课时3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一).doc
【导与练】(全国I卷)2017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能力课时3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一)课件.ppt
【导与练】(全国I卷)2017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能力课时4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二).doc
【导与练】(全国I卷)2017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能力课时4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二)课件.ppt
【导与练】(全国I卷)2017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质量检测.doc
  • 全部
    • 【导与练】(全国I卷)2017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基础课时6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doc--点击预览
    • 【导与练】(全国I卷)2017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基础课时6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课件.ppt--点击预览
    • 【导与练】(全国I卷)2017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基础课时7 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doc--点击预览
    • 【导与练】(全国I卷)2017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基础课时7 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课件.ppt--点击预览
    • 【导与练】(全国I卷)2017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4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课件.ppt--点击预览
    • 【导与练】(全国I卷)2017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能力课时3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一).doc--点击预览
    • 【导与练】(全国I卷)2017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能力课时3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一)课件.ppt--点击预览
    • 【导与练】(全国I卷)2017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能力课时4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二).doc--点击预览
    • 【导与练】(全国I卷)2017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能力课时4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二)课件.ppt--点击预览
    • 【导与练】(全国I卷)2017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质量检测.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基础课时 6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物体惯性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因为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比运动速度小的物体难停下来,所以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B.因为物体受到的力越大,要使它停下来就越困难,所以物体受到的力越大,惯性越大C.行驶中的车辆突然刹车,乘客前倾,这是惯性引起的。D.材料不同的两个物体放在地面上,用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它们,难以被推动的物体惯性较大解析 惯性与物体速度大小及物体受到的力无关,选项 A、B 错误;行驶中的车辆突然刹车,由于惯性,乘客向前倾,选项 C 正确;材料不同的两个物体放在地面上,用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它们,则难以被推动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较大,但其质量不一定较大,即惯性不一定较大,选项 D 错误。答案 C2.冰壶在冰面上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很小,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我们可以说冰壶有较强的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 。这里所指的“本领”是冰壶的惯性,则惯性的大小取决于( )图 1A.冰壶的速度 B.冰壶的质量C.冰壶受到的推力 D.冰壶受到的阻力解析 由于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其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来决定,故只有选项 B 正确。答案 B3.牛顿在总结前人的研究结果后,提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三定律,阐述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从而与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形成了完整的牛顿力学体系。下列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先对地面产生压力,然后地面才对物体产生支持力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互相平衡C.人推车前进,人对车的作用力大于车对人的作用力D.物体在地面上滑行,不论物体的速度多大,物体对地面的摩擦力与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始终大小相等解析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选项 A 错误;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不能相互平衡,选项 B 错误;人推车前进时,人对车的作用力和车对人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选项 C 错误;物体对地面的摩擦力与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选项 D 正确。2答案 D4.如图 2 所示,用细绳把小球悬挂起来,当小球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 2A.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细绳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D.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细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解析 小球受到的重力与细绳对小球的拉力均作用在小球上,且等大反向,是一对平衡力,A、D 错误,C 正确;小球对细绳的拉力与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 B 错误。答案 C5.(2016·云南昆明模拟)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一辆载有 30 吨“工”字形钢材的载重汽车由于避让横穿马路的摩托车而紧急制动,结果车厢上的钢材向前冲出,压扁驾驶室。关于这起事故原因的物理分析正确的是( )A.由于车厢上的钢材有惯性,在汽车制动时,钢材继续向前运动,压扁驾驶室B.由于汽车紧急制动,使其惯性减小,而钢材惯性较大,所以继续向前运动C.由于车厢上的钢材所受阻力太小,不足以克服其惯性,所以继续向前运动D.由于汽车制动前的速度太大,汽车的惯性比钢材的惯性大,在汽车制动后,钢材继续向前运动解析 由于车厢上的钢材有惯性,在汽车制动时,钢材继续向前运动,压扁了驾驶室,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受力情况无关,A 正确。答案 A6.足够长的水平木板,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木板上有两个质量不等的铁块与木板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铁块沿运动方向分布,质量大的在前,质量小的在后,并有一定的间隔。某时刻木板突然停止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木板光滑,由于前面的铁块惯性大,两个铁块之间距离将增大B.若木板光滑,由于后面的铁块惯性小,两个铁块之间距离将减小C.若木板不光滑,两个铁块有可能相撞D.无论木板是否光滑,两个铁块之间距离总是保持不变解析 若木板光滑,某时刻木板突然停止运动,两铁块将保持原来速度匀速运动,两铁块之间距离保持不变;若木板不光滑,某时刻木板突然停止运动,两铁块将以原来速度为初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相同(为 μg),两个铁块之间距离保持不变。3答案 D7.不同质量的汽车在同一水平公路上直线行驶,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车速越大的汽车,它的惯性越大B.质量越大的汽车,它的惯性越大C.车速越大的汽车,紧急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短D.质量越大的汽车,紧急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解析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A 错误,B 正确;紧急刹车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此时 v2=2μgx,由此可知速度越大的汽车,滑行的路程越长,与汽车的质量无关,C、D 错误。答案 B8.在滑冰场上,甲、乙两小孩分别坐在滑冰板上,原来静止不动,在相互猛推一下后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假定两板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已知甲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乙远,这是由于( )A.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力小于乙推甲的力B.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时间小于乙推甲的时间C.在刚分开时,甲的初速度大于乙的初速度D.在分开后,甲的加速度大小小于乙的加速度大小解析 在推的过程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相互作用时间相同,故 A、B 错误;分开后,两者滑动摩擦力分别为 Ff1=μm 1g,F f2=μm 2g,则各自的加速度分别为 a1= =μg,a 2= =μg,Ff1m1 Ff2m2两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根据 v2=2ax 可知 = ,因为 x1x2,所以 v1v2。故x1x2C 正确,D 错误。答案 C二、多项选择题9.在以下各种情况中,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的有( )A.水平面上静止的物体 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C.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 D.沿直线匀速运动的火车解析 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取决于在研究的时间内速度是否发生改变(包括大小和方向),或者说是否存在加速度,所以 B、C 正确。答案 BC10.关于物体运动状态与所受外力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恒定的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B.物体受到不为零的合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C.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它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它所受的合力的方向可能相同4解析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只要物体受力(所受合力不为零),它的运动状态就一定会改变,A 错误,B 正确;物体不受力或所受合力为零,其运动状态一定不变,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 错误;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它所受合力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不在一条直线上,D 正确。答案 BD11.卡车上放一木箱,车在水平路面上运动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车启动时,木箱对卡车的摩擦力向后B.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车对木箱的摩擦力向前C.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车对木箱的摩擦力为零D.车突然制动时,木箱受到向前的摩擦力,使木箱向前滑动解析 车启动时,卡车及木箱均有向前的加速度,故卡车应对木箱一个向前的摩擦力,其反作用力应向后,故 A 项正确;匀速运动时,水平方向不受力或合力为零,故 B 项错误,C 项正确;车突然制动时,减速运动,故加速度向后,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也向后,木箱向前减速滑行,D 项错误。答案 AC12.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包括司机)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是因为( )A.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B.是否系好安全带对人和车的惯性没有影响C.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车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D.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人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解析 根据惯性的定义知:安全带与人和车的惯性大小无关,A 错误、B 正确;系好安全带主要是防止因刹车时人具有的惯性而造成伤害事故,C 错误,D 正确。答案 BD13.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解析 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A 项错误;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 项正确;笛卡儿认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会变,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C 项正确;牛顿认为一切物体皆有惯性,D 项正确。5答案 BCD14.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解析 物体的惯性指物体本身要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或者说是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选项 A 正确;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选项 B 错误;行星在圆周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而惯性是指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选项 C 错误;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一直运动下去,选项 D 正确。答案 AD [高考 导 航 ]考点内容 要求 高考命 题实 况 命 题热 点2014Ⅰ卷2014Ⅱ 卷2015Ⅰ 卷2015Ⅱ 卷牛 顿 运 动 定律、牛 顿 运 动 定律的 应 用ⅡT176分T2412分T176分T2413分T206分T2520分T206分T2520分(1)对惯 性、超重与失重、牛 顿 运 动 定律的理解。(2)应 用牛 顿 运 动 定律分析物体的运 动过 程。(3)将牛 顿 运 动 定律与运 动 学 (特 别 是与 图象相 联 系 )等知 识 相 结 合 进 行 综 合考 查 。(4)灵活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 处 理 连 接体 问题 ,并能 选 取适当的坐 标 系建立方程求解。(5)与 实际 生活 应 用相 结 合,将 实际问题理想化、模型化。超重和失重 Ⅰ 单 位制 Ⅰ 实验 四: 验证牛 顿 运 动 定律 T226分 基础课时 6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知识梳理 ]知 识 点一、牛 顿 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 总 保持 ______________状 态 或 _____状 态 ,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 _____这 种状 态 。2.意 义(1)指出力不是 _____物体运 动 的原因,而是 _____物体运 动 状态 的原因,即力是 产 生 _______的原因。(2)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 ____,因此牛 顿 第一定律又称________。匀速直 线 运 动 静止改 变改 变维 持加速度惯 性 惯 性定律3.惯 性(1)定 义 :物体具有保持原来 _____________状 态 或 _____状 态的性 质 。(2)量度: _____是物体 惯 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_____大的物体惯 性大, _____小的物体 惯 性小。(3)普遍性: 惯 性是物体的 _____属性,一切物体都有 惯 性。与物体的运 动 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思考 ](1)自行 车 比 赛 中,高速行 进 的自行 车 受到障碍物阻碍,人会向哪倒地? 这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刚 用湿拖把拖 过 的地面 较 滑,行人不小心滑倒 , 试 用 惯 性知 识 解 释这 一 现 象 发 生的原因。匀速直 线 运 动 静止质 量 质 量质 量固有知 识 点二、牛 顿 第三定律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 间 的作用 总 是 _____的。一个物体 对 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个物体一定同 时对这 一个物体也施加了力。物体间 相互作用的 这 一 对 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牛 顿 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 间 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总 是大小 _____,方向 _____,作用在同一条直 线 上。(2)表达式: F=- F′相互相等相反[诊断自测 ] 1.下列 说 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做自由落体运 动 ,就是物体具有 惯 性的表 现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作用在同一物体上C.人走在松 软 的土地上下陷 时 ,人 对 地面的 压 力大于地面 对 人的支持力D.物体运 动 状 态发 生 变 化 时 ,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答案 D2.(多 选 )关于牛 顿 第一定律的 说 法正确的是 ( )A.牛 顿 第一定律不能在 实验 室中用 实验验证B.牛 顿 第一定律 说 明力是改 变 物体运 动 状 态 的原因C.惯 性定律与 惯 性的 实质 是相同的D.物体的运 动 不需要力来 维 持解析 牛 顿 第一定律是物体在理想条件下的运 动规 律,反映的是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所遵循的 规 律,而自然界中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所以 A正确; 惯 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 动 状 态不 变 的一种性 质 , 惯 性定律 (即牛 顿 第一定律 )则 是反映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运 动规 律,故 C错误 ;由牛 顿 第一定律可知,物体的运 动 不需要力来 维 持,但要改 变 物体的运 动 状 态则 必 须 有力的作用,所以 B、 D正确。ABD3.物体 A的 质 量 为 10 kg,物体 B的 质 量 为 20 kg, A、 B分 别以 20 m/s和 10 m/s的速度运 动 , 则 下列 说 法中正确的是 ()A.A的 惯 性比 B大 B.B的 惯 性比 A大C.A和 B的 惯 性一 样 大 D.不能确定解析 质 量是物体 惯 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质 量越大, 惯 性越大, 惯 性大小与速度大小无关,故 B的 惯 性比 A大, 选项 B正确, A、 C、 D错误 。答案 B4.如 图 1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 F的作用而 处 于静止状 态 ,下列 说 法中正确的是 ( )图 1A.物体 对 水平面的 压 力和物体受到的重力是一 对 平衡力B.拉力 F和水平面 对 物体的摩擦力是一 对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物体受到四 对 平衡力的作用D.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为 零解析 水平面 对 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受到的重力是一 对 平衡力, A错误 ;拉力 F和水平面 对 物体的摩擦力是一 对 平衡力, B错误 ;物体受到两 对 平衡力的作用,受到的合外力 为 零, C错误 , D正确。答案 D5.如 图 2所示,大人很 轻 松地就能将小孩拉 过 来,如果用两个力传 感器与 计 算机相 连 ,就很容易地 显 示两个拉力随 时间变 化的图 象。由 图 象可以得出的正确 结论 是 ( )图 2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 总 是相等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不相等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 时间 不相等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向相同解析 所 给 拉力 图 象关于 t轴对 称,表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始 终 相等, A正确, B错误 ;从 图 象看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 时产 生、同 时 消失,作用 时间 相同, C错误 ;图 象上两人的拉力一正一 负 ,表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D错误 。答案 A考点一 对 牛 顿 第一定律及 惯 性的理解1.明确了 惯 性的概念牛 顿 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所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 —— 惯性,即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 线 运 动 状 态 或静止状 态 的性 质。2.揭示了力的本 质力是改 变 物体运 动 状 态 的原因,而不是 维 持物体运 动 状 态 的原因。3.理想化状 态牛 顿 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的状 态 ,而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形是不存在的。在 实际 情况中,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零,与物体不受外力的表 现 是相同的。4.与牛 顿 第二定律的关系牛 顿 第一定律和牛 顿 第二定律是相互独立的。力是如何改 变物体运 动 状 态 的 问题 由牛 顿 第二定律来回答。【例 1】 下列关于 惯 性的 说 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大的物体比速度小的物体 难 以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 惯 性大B.同一个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 时 的 惯 性小,在粗糙水平面上 时的 惯 性大C.乒乓 球可以快速抽 杀 ,是因 为乒乓 球 惯 性小D.在 “ 嫦娥二号 ” 卫 星中的物体不存在 惯 性解析 决定物体 惯 性大小的因素是 质 量,因此 A、 B的 说 法 错误 ; 乒乓 球的 质 量 较 小,可以快速抽 杀 ,即运 动 状 态 容易改变 ,亦即 乒乓 球 惯 性小, C正确;在 “ 嫦娥二号 ” 卫 星中的物体尽管 处 于失重状 态 ,但其 质 量不 变 ,因此仍然具有 惯 性, D错误 。答案 C规 律 总结1.惯 性的两种表 现 形式(1)物体的 惯 性 总 是以保持 “ 原状 ” 或反抗 “ 改 变 ” 两种形式表 现 出来。(2)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 为 零 时 , 惯 性表 现为 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 动 状 态 不 变 (静止或匀速直 线 运 动 )。2.牛 顿 第一定律的 应 用技巧如果物体的运 动 状 态发 生改 变 , 则 物体必然受到不 为 零的合外力作用。因此,判断物体的运 动 状 态 是否改 变 ,以及如何改 变 , 应 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变 式 训练 】1.[对惯 性的理解 ](2015·广 东 广州 执 信中学高三上学期末 )某同学为 了取出如 图 3所示羽毛球筒中的羽毛球,一手拿着球筒的中部,另一手用力 击 打羽毛球筒的上端, 则 ( )图 3A.此同学无法取出羽毛球B.羽毛球会从筒的下端出来C.羽毛球筒向下运 动过 程中,羽毛球受到向上的摩擦力才会从上端出来D.该 同学是在利用羽毛球的 惯 性解析 羽毛球筒被手 击 打后迅速向下运 动 ,而羽毛球具有 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 态 ,所以会从筒的上端出来, D正确。答案 D2.[对 牛 顿 第一定律及 惯 性的理解 ]下列 说 法正确的是 ( )A.在高速公路上高速行 驶 的 轿车 的 惯 性比静止在 货 运 场 的集装箱 货车 的 惯 性大B.牛 顿 第一定律是根据理 论 推 导 出来的C.在粗糙水平面上 滚动 的小球最后会停下来是因 为 小球的 惯性逐 渐变为 零D.物体的速度逐 渐 增大同 时 加速度逐 渐 减小是有可能的解析 惯 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质 量是其唯一量度, A、 C错误 ;牛 顿 第一定律是牛 顿 在伽利略 实验 的基 础 上,加上理想化的推理得出的 规 律, B错误 ;物体可以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 动 , D正确。答案 D考点二 牛 顿 第三定律的理解与 应 用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三同 ① 大小相同; ② 性 质 相同; ③ 变 化情况相同三异 ① 方向不同; ② 受力物体不同; ③ 产 生效果不同三无关① 与物体种 类 无关; ② 与物体运 动 状 态 无关; ③ 与物体是否和其他物体存在相互作用无关2.一 对 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 较比 较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一 对 平衡力不同点受力物体 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依 赖 关系 一定同 时产 生,同 时消失 不一定同 时产 生、同 时 消失叠加性两力作用效果不可抵消,不可叠加,不可求合力两力作用效果可相互抵消,可叠加,可求合力,合力 为零力的性 质 一定是同性 质 的力 性 质 不一定相同相同点大小、方向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 线 上【例 2】 (多 选 )如 图 4所示,我国有一种 传统 的民族体育 项 目叫做 “ 押加 ” , 实际 上相当于两个人拔河,如果甲、乙两人在 “押加 ” 比 赛 中,甲 获胜 , 则 下列 说 法中正确的是 ( )图 4A.甲 对 乙的拉力大于乙 对 甲的拉力,所以甲 获胜B.当甲把乙匀速拉 过 去 时 ,甲 对 乙的拉力大小等于乙 对 甲的拉力大小C.当甲把乙加速拉 过 去 时 ,甲 对 乙的拉力大小大于乙 对 甲的拉力大小D.甲 对 乙的拉力大小始 终 等于乙 对 甲的拉力大小解析 物体的运 动 状 态 是由其自身的受力情况决定的,只有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 为 零 时 ,物体的运 动 状 态 才会改 变 ,不 论物体 处 于何种状 态 ,物体 间 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总 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由于它 们 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其效果可以不同。甲加速前 进 的原因是甲受到的地面的摩擦力大小大于 绳 子 对甲的拉力大小;乙加速后退的原因是 绳 子 对 乙的拉力大小大于乙受到的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但是,根据牛 顿 第三定律,甲 对乙的拉力大小始 终 等于乙 对 甲的拉力大小。 A、 C错误 , B、 D正确。答案 BD特 别 提醒应 用牛 顿 第三定律 应 注意的三个 问题(1)定律中的 “ 总 是 ” 说 明 对 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牛 顿第三定律都是成立的。(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虽 然等大反向,但因所作用的物体不同,所 产 生的效果 (运 动 效果或形 变 效果 )往往不同。(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能是一 对 物体 间 的相互作用力,不能牵 扯第三个物体。【 变 式 训练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 别 ]一起重机通 过 一 绳 子将货 物向上吊起的 过 程中 (忽略 绳 子的重力和空气阻力 ),以下说 法正确的是 ( )A.当 货 物匀速上升 时 , 绳 子 对货 物的拉力与 货 物 对绳 子的拉力是一 对 平衡力B.无 论货 物怎么上升, 绳 子 对货 物的拉力大小都等于 货 物 对绳 子的拉力大小C.无 论货 物怎么上升, 绳 子 对货 物的拉力大小 总 大于 货 物的重力大小D.若 绳 子 质 量不能忽略且 货 物匀速上升 时 , 绳 子 对货 物的拉力大小一定大于 货 物的重力大小解析 绳 子 对货 物的拉力和 货 物 对绳 子的拉力是一 对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管 货 物匀速、加速 还 是减速,大小都是相等的, A错误 B正确;当 货 物匀速上升 时 , 绳 子 对货 物的拉力和 货 物重力是一 对 平衡力 (与 绳 子的重力无关 ), 货 物加速上升, 绳 子 对货 物的拉力大于 货 物的重力, 货 物减速上升, 绳子 对货 物的拉力小于 货 物的重力, C、 D错误 。答案 B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 ]如 图 5所示,有两个穿着溜冰鞋的人站在冰面上,当其中一个人 A从背后 轻轻 推另一个人 B时 ,两个人都会向相反方向运 动 , 这 是因 为 A推 B时 ( )图 5A.A与 B之 间 有相互作用力B.A对 B的作用在先, B对 A的作用在后C.B对 A的作用力小于 A对 B的作用力D.A对 B的作用力和 B对 A的作用力是一 对 平衡力解析 A推 B时 A与 B之 间 有相互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 时产 生,大小相等,分 别 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选项 A正确, B、 C、 D错误 。答案 A1.在研究力和运 动 的关系 时 ,伽利略巧妙地 设 想了两个 对 接斜面的 实验 ,假想 让 一个小球在斜面上 滚动 。伽利略运用了 ( )A.理想 实验 方法 B.控制 变 量方法C.等效替代方法 D.建立模型方法解析 在研究力和运 动 的关系 时 ,伽利略运用理想 实验 方法,巧妙地 设 想了两个 对 接斜面的 实验 , A正确。答案 A2.(多 选 )如 图 6所示,在匀速前 进 的磁 悬 浮列 车 里,小明将一小球放在水平桌面上,且小球相 对 桌面静止。关于小球与列 车 的运动 ,下列 说 法正确的是 ( )图 6A.若小球向前 滚动 , 则 磁 悬 浮列 车 在加速前 进B.若小球向后 滚动 , 则 磁 悬 浮列 车 在加速前 进C.磁 悬 浮列 车 急刹 车时 ,小球向前 滚动D.磁 悬 浮列 车 急刹 车时 ,小球向后 滚动1基础课时 7 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惯性就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B.力的国际制单位“牛顿”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C.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就是加速度D.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总相同解析 惯性就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选项 A 错误;力的国际制单位“牛顿”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即使质量是 1 kg 的物体产生 1 m/s2的加速度的力就是 1 N,选项 B 正确;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取决于物体的惯性大小,选项 C 错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作用效果不同,选项 D 错误。答案 B2.(2016·广东珠海模拟)质量为 1 t 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 1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阻力大小不变。从某时刻开始,汽车牵引力减少 2 000 N,那么从该时刻起经过 6 s,汽车行驶的路程是( )A.50 m B.42 m C.25 m D.24 m解析 汽车匀速运动时 F 牵 =F f,当牵引力减小 2 000 N 时,即汽车所受合力的大小为 F=2 000 N①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a②联立①②得 a=2 m/s 2汽车减速到停止所需时间 t= =5 sva汽车行驶的路程 x= vt=25 m12答案 C3.一皮带传送装置如图 1 所示,皮带的速度 v 足够大,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个质量为 m 的滑块,已知滑块与皮带之间存在摩擦,当滑块放在皮带上时,弹簧的轴线恰好水平,若滑块放到皮带上的瞬间,滑块的速度为零,且弹簧正好处于自然长度,则当弹簧从自然长度到第一次达到最长这一过程中,滑块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图 1A.速度增大,加速度增大B.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C.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解析 滑块在水平方向受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Ff和弹簧向右的拉力 F 拉 =kx,合力 F 合 =F f-F 拉 =ma,2当弹簧从自然长度到第一次达最长这一过程中,x 逐渐增大,拉力 F 拉 逐渐增大,因为皮带的速度 v足够大,所以合力 F 合 先减小后反向增大,从而加速度 a 先减小后反向增大;滑动摩擦力与弹簧弹力相等之前,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拉力相等之后,加速度便与速度方向相反,故滑块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答案 D4.如图 2 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质量为 1 kg 的物体 A 通过水平轻绳、轻弹簧和光滑定滑轮与物体 B 相连接,两物体均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甲和乙的读数分别为 5 N 和 2 N,则剪断物体 A 左侧轻绳瞬间,物体 A 的加速度和弹簧测力计乙的读数分别为( )图 2A.5 m/s2,0 B.2 m/s2,2 NC.0,0 D.0,2 N解析 两物体均静止时,物体 A 在水平方向的受力如图所示,物体 A 所受最大静摩擦力 Ffmax≥3 N,剪断物体 A 左侧轻绳瞬间,F T 甲 =0,F T 乙 =2 N,由于 FfmaxFT 乙 ,所以物体 A 仍能静止不动,所以物体 A 的加速度为 0;此时物体 B 也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弹簧测力计乙的读数不变仍为 2 N。综上分析,选项 D 正确。答案 D5.(2016·江西南昌七校联考)如图 3 所示,一物体以速度 v0冲上粗糙的固定斜面,经过 2t0时间返回斜面底端,则物体运动的速度 v(以初速度方向为正)随时间 t 的变化关系可能正确的是( )图 3解析 设斜面倾角为 θ,由于斜面粗糙,上滑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sin θ+μmgcos 3θ=ma 1,而下滑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mgsin θ-μmgcos θ=ma 2,知 a1>a 2,即上滑过程图象的斜率的绝对值大于下滑过程图象的斜率的绝对值,又上滑与下滑过程的位移大小相同,由 x= at212和 v2=2ax 知 t 上 <t 下 ,v 0>v 1,故只有选项 C 正确。答案 C6.(2016·陕西西安临潼区模拟)如图 4,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B 两物体的质量 mA=2m B,A 物体与轻质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开始时,弹簧处于自由状态,当物体 B 沿水平面向左运动,将弹簧压缩到最短时,A、B 两物体间的作用力为 F,则弹簧对 A 物体的作用力的大小为( )图 4A.F B.2F C.3F D.4F解析 A、B 碰后以相同的速度一起运动,即 A、B 的加速度相同。以 B 为研究对象,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aB= = = =a A。以 A 为研究对象,设弹簧对 A 的作用力为 F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B F12mA 2FmAFA-F=m AaA,则 FA=F+m AaA=F+m A· =3F。2FmA答案 C二、多项选择题7.下列关于单位制及其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B.选用的基本单位不同,构成的单位制也不同C.在物理计算中,如果所有已知量都用同一单位制中的单位表示,只要正确应用物理公式其结果就一定是用这个单位制中的单位来表示的D.一般来说,物理公式主要确定各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并不一定同时确定单位关系解析 物理公式确定了各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也同时确定了单位关系,D 错误;由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和单位制的关系可知,A 正确;选用的基本单位不同,构成的单位制也不同,比如在力学单位制中,若采用米、千克、秒作为基本单位,就为国际单位制,若采用厘米、克、秒作为基本单位,就为厘米克秒制,B 正确;如果已知量都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计算的结果也必然是国际单位制单位,其他单位制也一样,C 正确。答案 ABC8.如图 5 所示,球 P、Q 的质量相等,两球之间用轻质弹簧相连,光滑斜面的倾角为 θ,系统静止时,弹簧与轻绳均与斜面平行,则在轻绳被突然剪断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4图 5A.两球的加速度大小均为 gsin θB.Q 球的加速度为零C.P 球的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Q 球的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D.P 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2gsin θ解析 在轻绳被突然剪断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Q 球所受的合力不变,加速度为零,B 正确;绳子的拉力(2mgsin θ)立刻变为零,P 球所受的合力(弹簧的拉力和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的大小为2mgsin θ,故 P 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2gsin θ,D 正确。答案 BD9.(2015·海南单科,9)如图 6,升降机内有一固定斜面,斜面上放一物块。开始时,升降机做匀速运动,物块相对于斜面匀速下滑。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 )图 6A.物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减小B.物块与斜面间的正压力增大C.物块相对于斜面减速下滑D.物块相对于斜面匀速下滑解析 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物体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则物块与斜面间的正压力增大,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 Ff=μF N可知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增大,故 A 错误,B 正确;设斜面的倾角为 θ,物体的质量为 m,当匀速运动时有 mgsin θ=μmgcos θ,即 sin θ=μcos θ.当物体以加速度 a 向上加速运动时,有 FN=m(g+a)cos θ,F f=μm(g+a)cos θ,因为 sin θ=μcos θ,所以 m(g+a)sin θ=μm(g+a)cos θ,故物体仍相对斜面匀速下滑,C 错误,D 正确。答案 BD三、非选择题10.如图 7 所示,风洞实验室中能模拟产生恒定向右的风力。质量 m=100 g 的小球穿在长 L=1.2 m 的直杆上并置于实验室中,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5,当杆竖直固定放置时,小球恰好能匀速下滑。保持风力不变,改变固定杆与竖直线的夹角为 θ=37°,将小球从 O 点静止释放。g 取 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5图 7(1)小球受到的风力大小;(2)当 θ=37°时,小球离开杆时的动能。解析 (1)当杆竖直固定放置时,μF N=mg,F N=F解得 F=2 N(2)当 θ=37°时,小球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垂直杆方向上有Fcos 37°=mgsin 37°+F N解得 FN=1 N小球受摩擦力 Ff=μF N=0.5 N小球沿杆运动的加速度为a= =15 m/s 2mgcos 37°+ Fsin 37°- Ffm由 v2-v =2aL 得,小球到达杆下端时速度为20v=6 m/s球离开杆时的动能为 Ek= mv2=1.8 J12答案 (1)2 N (2)1.8 J11.为了测定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用测速仪研究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装置如图 8 甲所示。使木块以初速度 v0=4 m/s 的速度沿倾角 θ=30°的斜面上滑,紧接着下滑至出发点,并同时开始记录数据,结果电脑只绘出了木块从开始上滑至最高点的 v-t 图线如图乙所示。g 取 10 m/s2。求:图 8(1)上滑过程中的加速度的大小 a1;6(2)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3)木块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大小 v。解析 (1)由题图乙可知,木块经 0.5 s 滑至最高点,由加速度定义式 a= 得上滑过程中加速度的Δ vΔ t大小:a1= = m/s2=8 m/s 2Δ v1Δ t1 40.5(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上滑过程中mgsin θ+μmgcos θ=ma 1代入数据得 μ=35(3)下滑距离等于上滑的距离,其值为 x= =1 m由牛顿第二定律得下滑过程中mgsin θ-μmgcos θ=ma 2下滑至出发点的速度大小 v= 2a2x联立解得:v=2 m/s。答案 (1)8 m/s 2 (2) (3)2 m/s3512.如图 9 所示,倾角为 30°的光滑斜面与粗糙的水平面平滑连接。现将一滑块(可视为质点)从斜面上 A点由静止释放,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 C 点。已知 A 点距水平面的高度 h=0.8 m,B 点距 C 点的距离L=2.0 m(滑块经过 B 点时没有能量损失,g 取 10 m/s2),求:图 9(1)滑块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2)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3)滑块从 A 点释放后,经过时间 t=1.0 s 时速度的大小。解析 (1)滑块先在斜面上做匀加速运动,然后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运动,故滑块运动到 B 点时速度最大为 vm,设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 30°=ma 1,v =2a 1·2m,hsin 30°解得 vm=4 m/s。(2)滑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 2,v =2a 2L,解得2mμ=0.4。(3)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为 t1,有 vm=a 1t1,7解得 t1= =0.8 s,由于 t>t 1,故滑块已经经过 B 点,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 t-t 1=0.2 s,设vma1t=1.0 s 时速度大小为 v,有:v=v m-a 2(t-t 1),解得 v=3.2 m/s。答案 (1)4 m/s (2)0.4 (3)3.2 m/s基 础课时 7 牛 顿 第二定律 两 类动 力学 问题[知 识 梳理 ]知 识 点一、牛 顿 第二定律 单 位制1.牛 顿 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 _____,跟物体的 质 量成 _____。加速度的方向与 _______方向相同。(2)表达式: F= ___。(3)适用范 围① 只适用于 ____参考系 (相 对 地面静止或 ________运 动 的参考系 )。② 只适用于 _____物体 (相 对 于分子、原子 )、低速运 动 (远 小于光速 )的情况。正比 反比作用力ma惯 性 匀速直 线宏 观2.单 位制(1)单 位制由 _________和 _________一起 组 成了 单 位制。(2)基本 单 位__________的 单 位。力学中的基本量有三个,它 们 分 别 是_____、 _____和 _____,它 们 的国 际单 位分 别 是 ___、 __和 __。(3)导 出 单 位由 ________根据物理关系推 导 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 单 位。基本物理量 质 量长 度 时间 kg m s基本 单 位基本 单 位 导 出 单 位[思考 ]如图 1所示,小强自己拉车子时,无论怎么用力也难以拉动,最后在小红的帮助下,他们才将车子拉着前进。图 1(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力作用就产生加速度,为什么小强用力拉车时车子不动呢?小强的拉力不产生加速度吗?(2)小强和小红一起用力的瞬间,车子是否马上获得加速度?是否马上获得速度?知 识 点二、两 类动 力学 问题1.动 力学的两 类 基本 问题 :第一 类 :已知受力情况求物体的 _________。第二 类 :已知运 动 情况求物体的 _________。2.解决两 类 基本 问题 的方法: 以 _______为 “ 桥 梁 ” ,由运 动 学公式和 _____________列方程求解,具体 逻辑 关系如 图 :运 动 情况受力情况加速度牛 顿 第二定律[思考 ]如图 2所示,质量为 m的物体在水平面上从速度 vA均匀减为 vB的过程中前进的距离为 x。图 2(1)物体做什么运动?能求出它的加速度吗?(2)物体受几个力作用?能求出它受到的摩擦力吗?知 识 点三、超重和失重1.超重(1)定 义 :物体 对 支持物的 压 力 (或 对悬 挂物的拉力 )____物体所受重力的 现 象。(2)产 生条件:物体具有 _____的加速度。2.失重(1)定 义 :物体 对 支持物的 压 力 (或 对悬 挂物的拉力 )_____物体所受重力的 现 象。(2)产 生条件:物体具有 _____的加速度。3.完全失重(1)定 义 :物体 对 支持物的 压 力 (或 对竖 直 悬 挂物的拉力)______ 的 现 象称 为 完全失重 现 象。(2)产 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 a= __,方向 竖 直向下。大于向上小于向下等于零g[诊 断自 测 ] 1.(多选 )下列 说 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只有在受力的前提下才会 产 生加速度,因此,加速度的 产 生要滞后于力的作用B.F= ma是矢量式, a的方向与 F的方向相同,与速度方向无关C.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减小,加速度一定减小,而速度不一定减小D.物理公式不 仅 确定了物理量之 间 的数量关系,同 时 也确定了物理量 间 的 单 位关系答案 BCD2.关于超重和失重的下列 说 法中,正确的是 ( )A.超重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增大了,失重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减小了B.物体做自由落体运 动时处 于完全失重状 态 ,所以做自由落体运 动 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C.物体具有向上的速度 时处 于超重状 态 ,物体具有向下的速度 时处 于失重状 态D.物体 处 于超重或失重状 态时 ,物体的重力始 终 存在且不 发生 变 化解析 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时处 于超重状 态 ,具有向下的加速度 时处 于失重状 态 ,超重和失重并非物体的重力 发 生 变化,而是物体 对 支持物的 压 力或 对悬 挂物的拉力 发 生了 变 化, 综 上所述, A、 B、 C错误 , D正确。答案 D3.(多选 )关于力与运 动 的关系,下列 说 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B.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C.若物体的位移与 时间 的平方成正比,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D.物体的速率不 变 , 则 其所受合力必 为 零解析 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表明物体有加速度,所以 A正确;物体匀速运 动 也会 导 致位移增大,故 B错误 ;位移与 时间 的平方成正比表明物体在做加速运 动 ,所以 C正确;若物体的速率不 变 ,但速度方向改 变 , 则 物体仍然有加速度,合力不 为 零,故 D错误 。答案 AC4.如 图 3所示, 质 量 m= 10 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左运 动 ,物体与水平面 间 的 动 摩擦因数 为 0.2,与此同 时 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推力 F= 20 N的作用, 则 物体 产 生的加速度是(g取 10 m/s2)( )图 3A.0 B.4 m/s2,水平向右C.2 m/s2,水平向左 D.2 m/s2,水平向右答案 B5.一个木 块 以某一水平初速度自由滑上粗糙的水平面,在水平面上运 动 的 v- t图 象如 图 4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 为 g, 则 根据 图象不能求出的物理量是 ( )图 4A.木 块 的位移B.木 块 的加速度C.木 块 所受摩擦力D.木 块 与桌面 间 的 动 摩擦因数解析 位移可由 图 象与 时间轴 所 围 的面 积 求出,由 v- t图线 的斜率可求出加速度 a,由牛 顿 第二定律知, a= μg,故动 摩擦因数 μ也可求出,由于不知木 块 的 质 量,故不能求出木 块 所受摩擦力。答案 C考点一 牛 顿 第二定律的理解【例 1】 一 质 点受多个力的作用, 处 于静止状 态 。 现 使其中一个力的大小逐 渐 减小到零,再沿原方向逐 渐 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在此 过 程中,其他力保持不 变 , 则质 点的加速度大小a和速度大小 v的 变 化情况是 ( )A.a和 v都始 终 增大B.a和 v都先增大后减小C.a先增大后减小, v始 终 增大D.a和 v都先减小后增大解析 质 点受多个力作用而 处 于静止状 态 , 则 其中任意一个力与其他各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使其中一个力大小逐 渐 减小到零的 过 程中, 质 点受到的合力不断增大且合力方向与 这 个力的方向相反, 质 点做加速度不断增大的 变 加速运 动 。当 这 个力减小 为 零 时 , 质 点的加速度达到最大 值 ,此 时 速度增加得越快。当 这 个力又沿原方向逐 渐 恢复的 过 程中, 质 点受到的合力不断减小, 质 点的加速度也不断减小,但加速度与速度仍同向, 质点开始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 变 加速运 动 。当 这 个力恢复到原来大小 时 , 质 点受到的合外力 为 零,加速度减小到零, 质 点的速度达到最大 值 , C正确。答案 C【 变 式 训练 】1.如 图 5所示, 弹 簧左端固定,右端自由伸 长 到 O点并系住 质 量 为m的物体, 现 将 弹 簧 压缩 到 A点,然后 释 放,物体可以一直运动 到 B点。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恒定, 则 ( )图 5A.物体从 A到 O先加速后减速B.物体从 A到 O做加速运 动 ,从 O到 B做减速运 动C.物体运 动 到 O点 时 ,所受合力 为 零D.物体从 A到 O的 过 程中,加速度逐 渐 减小解析 物体从 A到 O,初始 阶 段受到的向右的 弹 力大于阻力,合力向右。随着物体向右运 动 , 弹 力逐 渐 减小,合力逐 渐 减小,由牛 顿 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向右且逐 渐 减小,由于加速度与速度同向,物体的速度逐 渐 增大。当物体向右运 动 至 AO间 某点 (设为 点 O′)时 , 弹 力减小到与阻力相等,物体所受合力 为 零,加速度 为 零,速度达到最大。此后,随着物体 继续 向右运 动 , 弹 力继续 减小,阻力大于 弹 力,合力方向 变为 向左。至 O点 时弹 力减 为 零,此后 弹 力向左且逐 渐 增大。所以物体越 过 O′点后,合力 (加速度 )方向向左且逐 渐 增大,由于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故物体做加速度逐 渐 增大的减速运 动 。 综 合以上分析,只有 选项 A正确。答案 A考点二 牛 顿 第二定律的瞬 时 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具有瞬 时对应 关系,二者 总 是同 时产 生、同 时变 化、同 时 消失,具体可 简 化 为 以下两种模型:【例 2】 两个 质 量均 为 m的小球,用两条 轻绳连 接,处 于平衡状 态 ,如 图 6所示。 现 突然迅速剪断 轻绳 OA, 让 小球下落,在剪断 轻绳 的瞬 间 , 设 小球 A、 B的加速度分 别 用 a1和 a2表示, 则 ( )图 6A.a1= g, a2= g B.a1= 0, a2= 2gC.a1= g, a2= 0 D.a1= 2g, a2= 0解析 由于 绳 子 张 力可以突 变 ,故剪断 OA后小球 A、 B只受重力,其加速度 a1= a2= g。故 选项 A正确。答案 A【拓展延伸】在 【例 2】 中只将 A、 B间 的 轻绳换 成 轻质弹 簧,其他不 变 ,如 图 7所示, 则 正确的 选项 是 ________。图 7解析 剪断 轻绳 OA后,由于 弹 簧 弹 力不能突 变 ,故小球 A所受合力 为 2mg,小球 B所受合力 为 零,所以小球 A、 B的加速度分 别为 a1= 2g, a2= 0。故选项 D正确。答案 D规 律方法抓住 “ 两关 键 ” 、遵循 “ 四步 骤 ”(1)分析瞬时加速度的 “ 两个关键 ” :① 分析瞬时前、后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② 明确绳或线类、弹簧或橡皮条类模型的特点。(2)“ 四个步骤 ” :第一步:分析原来物体的受力情况。第二步:分析物体在突变时的受力情况。第三步:由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第四步:求出瞬时加速度,并讨论其合理性。【 变 式 训练 】2.如 图 8所示,物 块 1、 2间 用 刚 性 轻质 杆 连 接,物 块 3、 4间 用 轻质弹 簧相 连 ,物 块 1、 3质 量 为 m,物 块 2、 4质 量 为 M,两个系统 均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 处 于静止状 态 。 现 将两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 设 抽出后的瞬 间 ,物 块 1、 2、 3、 4的加速度大小分 别为 a1、 a2、 a3、 a4。重力加速度大小 为 g, 则 有( )图 8答案 C考点三 动 力学两 类 基本 问题1.解决两 类动 力学基本 问题应 把握的关 键(1)两 类 分析 ——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物体的运 动过 程分析;(2)一个 “ 桥 梁 ” —— 物体运 动 的加速度是 联 系运 动 和力的桥 梁。2.解决 动 力学基本 问题时对 力的 处 理方法(1)合成法:在物体受力个数 较 少 (2个或 3个 )时 一般采用 “ 合成法 ”(2)正交分解法:若物体的受力个数 较 多 (3个或 3个以上 ), 则 采用 “ 正交分解法 ” 。【例 3】 如 图 9所示,在 倾 角 θ= 37°的足 够长 的固定斜面上,有一 质 量 m= 1 kg的物体,物体与斜面 间 的 动 摩擦因数 μ= 0.2,物体受到沿平行于斜面方向向上的 轻绳 的拉力 F= 9.6 N的作用,从静止开始运 动 , 经 2 s绳 子突然断了,求 绳 断后 经 多 长时间 物体速度的大小达到 22 m/s。 (sin 37°= 0.6,取 g= 10 m/s2)图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