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全科).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全科.zip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全科.zip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全部
    •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牡一中 2015—2016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题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Cu.641、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12题每题 2分,13 ——22 题每题 3分)1、能源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 之一。有专家预测氢能源将是未来最理想的新能源,而最理想的氢的循环模式如图,此循环可以节约原料,缓解能源危机。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 )A. 化学能 B. 热能 C. 生物能 D. 电能2、下列对 Be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Be 的原子半径小于 B 的原子半径 B.Be 比 Na金属性强C.Be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弱于 Ca(OH)2 D.Be 能跟冷水反应产生氢气3、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B.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里D.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的化学键一定都是极性键 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次氯酸的电子式 B.S 2- 的结构示意图:C.质子数为 53,中子数为 78的碘原子: 13153I D.NH 4I的电子式:5、下列有关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单质熔沸点自上而下逐渐升高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C.第三周期中,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原子半径最大的是氯D.同主族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其沸点就越高6、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 8电子结构的是 ( )A.BF 3 B.H 2O C.SiCl 4 D. PCl 5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和热一定是强酸跟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B.1 mol 酸与 1 mol碱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C.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H2O(l)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D.测定中和热时可用稀硫酸和稀 Ba(OH)2溶液8、对于 10mL 1mol/L盐酸与锌粒的反应,采取下列措施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①升高温度; ②改用 10mL 3mol/L盐酸; ③改用 30mL 1mol/L醋酸;④用等量锌粉代替锌粒; ⑤改用 10mL 3mol/L硝酸;A.①②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9、与氢氧根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微粒是 ( )A.CH 4 B.NH 4+ C.NH 2- D.Cl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 ②原电池的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③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原电池的装置均可实现 ④碳棒不能用来作原电池的正极 ⑤反应 Cu+2Ag + ===2Ag+Cu 2+ ,能以原电池的形式来实现A.①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11、某原电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Cu 2+ ===Zn2+ +Cu,则该原电池的正确组成可以是下列的 ( )12、下列变化中,既有共价键和离子键断裂,又有共价键和离子键形成的是 ( )A.2Na+2H 2O=2NaOH+H2↑ B.2Na 2O2+2CO2=2Na2CO3+O2 C.C1 2+H2O HC1+HC1O D.Na 2CO3+BaC12=BaCO3↓+2NaC113、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若 轴表示流入正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则 y轴可以表示( )x① ② ③a 棒的质量 )(gc)(3Nc④b 棒的质量 ⑤溶液的质量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14、有一种 MCFC型氢氧燃料电池,电解质为熔融的 K2CO3。电池的总反应为:2H 2 + O2=2H 2O,负极反应为 H2 + CO32- -2e - = H2O + CO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正极反应为 4OH- -4e - = 2H2O + O2↑B.放电时 CO32- 向负极移动 C.电池放电时,电池中 CO32- 的物质的量将逐渐减少D.电路中电子由负极、经熔融的 K2CO3流到正极,形成闭合回路15、短周期元素 A、B、C、D、E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 rArBrCrDrEB.元素 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 E的强C.A、D 两种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存在相应的单质D.C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 E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不能发生反应16、已知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大小顺序为 C>A>B>D>E,A、C 同周期,B、C 同主族。A 与 B形成的离子化合物 A2B中所有离子的电子数相同,其电子总数为 30;D 和 E可形成 4核 10个电子的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 H2YO4B.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D EC.B、C 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C 的气态氢化物较稳定D.A 与 B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物质的量之比均为 1:217、在 25℃、101 kPa条件下,C(s)、H 2(g)、CH 3COOH(l)的燃烧热分别为 393.5 kJ/mol、285.8 kJ/mol、870.3 kJ/mol,则 2C(s)+2H 2(g)+O 2(g)===CH3COOH(l)的反应热为( )A.-488.3 kJ/mol B.+488.3 kJ/molC.-191 kJ/mol D.+191 kJ/mol18、下图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按照此图的提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电极是负极B. 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4OH --4e-==2H2O+O2↑C.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D.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存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 19、下列不能使溴水完全褪色的是 ( )A.碳酸钠 B.氢氧化钾溶液 C.二氧化硫 D.KI 溶液20、白磷结构如图所示,与 O2反应生成 P4O6的分子结构中只含有单键,且 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满足 8电子结构,则该分子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是( )A.10 B.24 C.12 D.28A BC D E21、 在一定条件下,对于 A2(g)+3B 2(g) 2AB3(g)反应来说,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化学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A2)=0.8 mol·L -1 ·s-1 B. v(A2)=30 mol·L -1 ·min-1C. v(AB3)=1.0 mol·L -1 ·s-1 D. v(B2)=1.2 mol·L -1 ·s-122、已知 1-18号元素的离子 aAm+ 、 bBn+ 、 cCp- 、 dDq- 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 是 ( )A. 若 pq,则还原性 cCp- n,则碱性 A(OH) mB(OH) nC.若半径 aAm+ bBn+ ,则 abBn+ ,则 A的单质一定能从含 Bn+ 的盐溶液中置换出 B二、填空题(共 46分)23、 (8 分)铅蓄电池是常用的化学电源,其电极材料是 Pb和 PbO2,电解液为稀硫酸。工作时该电池总反应式为:PbO 2 + Pb + 2H2SO4 == 2PbSO4+ 2H2O,据此判断:(1)铅蓄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_,正极材料是________。(2)工作时正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 PH________(填“增大” 、 “减小”或“不变” )(4)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移向________极;电流方向从________极流向________极。 (填正,负)24、(6 分)将 0.5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 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 1082.5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又已知:H 2O(g)=H2O(l)△H=-44.0kJ/mol,则 11.2L(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kJ。 25、 (12 分)有一种融雪剂,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XY2,X、Y 均为周期表前 20号元素,其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 1molXY2含有 54mol电子。⑴该融雪剂的化学式是_________,用电子式表示 XY2的形成过程 X 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⑵主族元素 D、E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 2倍,D 与 Y相邻,则 D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D 与 E能形成一种分子,该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__;D 所在族元素的氢化物中,沸点最低的是(填名称)_________;X 与 E形成的离子化合物 XE2中 (填“有” “无” )共价键。⑶短周期元素 W与 Y同周期,其单质是半导体材料;元素 Z的单质分子 Z2中有 3个共价键;W 与 Z能形成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其化学式是_________。⑷用化学式回答:①D 与 Y的氢化物稳定性 _______;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 _ ____。26、 (10 分) 50 mL 0.50 mol·L-1的盐酸与 50 mL 0.55 mol·L-1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完成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___。请指出装置中的另外错误是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_____。(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________(填“偏大” “偏小” “无影响” ) 。(4)实验中改用 60 mL 0.50 mol·L-1的盐酸跟 60 mL 0.55 mol·L-1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_(填“相等” “不相等” ) ,所求中和热___________(填“相等” “不相等” ) 。(5)用相同浓度体积的氨水代替 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 数值会_________________;用 50 mL 0.50 mol·L-1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___(均填“偏大” “偏小” “无影响” ) 。27、 (10 分) (一)下图是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简易装置。其中的铜质燃烧匙可以在试管M中上下移动,实验时,先将细铜丝一端被弯成螺旋状,先在空气中加热变黑后再迅速伸入球型干燥管中。(1)铜质燃烧匙的作用有 , (2)实验过程中,在试管 M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二)原电池与电解池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如图装置, a为 CuCl2溶液,X 为 Fe棒,Y 为碳棒,回答以下问题:(1)若断开 k1,闭合 k2,则装置为 ;X 电极上 的电极反应式为 ;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 极移动(填 X或 Y);(2) 若线路中通过 3.01×1022的电子,则 Y极上析出物质的质量为 ; 牡一中 2015—2016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答案2、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12题每题 2分,13 ——22 题每题 3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D C B C B C C A C A A B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A B C D A B D C A C二、填空题(共 46分)23:(8 分) (1) Pb ,PbO 2(2) PbO 2 + 4H+ +SO42- +2e-==PbSO4+2H2O (2 分)(3) 增大 (4) 负 正 , 负 24、(6 分) △H=-2165 kJ/mol1016.5kJ25、(12 分)(1)CaCl 2 形成过程略(2 分) CaH 2电子式略(2 分)(2)S 2-离子结构示意图略, S=C=S, 硫化氢 , 有(3)Si 3N4 (4)HCl〉H 2S HClO4〉H 2SO426、 (10 分) (1)环形玻璃搅拌棒(2 分) ,大小烧杯口没有相平(2 分)(2)减小试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3)偏小(4)不相等 相等(5)偏小 偏小27、 (10 分) (一) (1)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与锌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2) 铜匙和锌粒表面都有气泡产生 锌粒逐渐变小或消失(二) (1)原电池 Fe -2e - Fe2+ (2 分) Y (2) 1.6g(2 分)牡一中 2015——2016 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学年历史试题第Ⅰ卷 选择题(共 7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共 35 题,每小题 2 分。 )1. 传说中“制耒耜,教民农作”的神农氏,他 在中国传说中的诸“圣王”中有着显赫地位。这 说明了( )A.远古时代人们缺乏科学常识,盲目崇拜英雄人物 B.远古时代人们已认识到农业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C.他的贡献远远超过同时代的其他“圣王”D.他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开创者2. 《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 ’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 ”这句话强调了(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3.生产工具的改进是推动农业生产进步的重要原因。下图能够反映唐代农业生产水平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4.张鸣在《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 ”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周朝王室的衰落 B.礼乐制度的崩溃C.铁犁牛耕的出现 D.宗法关系的疏远5. 《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 , “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 。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 “重农”的思想 B. “靠天吃饭”的观念C. “不误农时”的思想 D. “精耕细作”的特点 6.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 ,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 ”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政府“不抑兼并” B.地主阶级掌握封建政权 C.重农抑商政策 D.封建土地私有制7.古代中国贤明的统治者都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如北魏颁布均田令,给农民分配露田、桑田;唐贞观年间,统治者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明清统治者减免赋税、官府提供耕牛和种子。上述史实说明( )A.统治者和农民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B.推行均田制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C.自耕农是封建王朝稳固政权的基础D.重视农业是为了促进工商业的发展8. “化繁为简是图示法教学的一大特点。 ”下列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是( )A.分封制 B.个体农耕 C.集体劳作 D.自然经济9.下列事件之间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10.有学者统计发现:1570--1644 年美洲通过欧洲转手运到东方的白银大约有 8000 吨,除去流入印度和奥斯曼外,其中大部分流入了中国,估计约有 5000 吨。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主要是因为( )A.中国放弃了海禁政策 B.中国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C.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D.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11.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①流动人口众多 ②制瓷业发达 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12.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声材”《礼记·曲礼》中的这段文字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哪种经营形态:( )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私营手工业13.元朝时期,我国农业史上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蚕桑业生产趋于萎缩,主要原因是( )A.元朝限制对外贸易,丝绸外贸停滞 B.蒙古贵族的皮毛衣服对国人产生巨大影响C.元朝统治野蛮落后,社会生产破坏严重 D.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技术进步14.清代宁波一带流传有一首民谣,是嘲笑山西商人的:“山西人,大褥套,发财回家哈哈笑,建房置地养老少。山西人,大褥套,挣下银子藏地窖。窖满再难盛,铸成“搬不动” 。不怕贼偷不怕劫,夜夜安心把觉困。 ”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 清代晋商活动范围较广 B. 晋商财力雄厚C. 晋商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 D. 晋商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5.南宋时,杭州城市各街巷,到处散布有茶坊、酒肆、面店、财帛、绒线、酒酱、粮米等商店,所售货品极为丰富繁多,商贩顾客往来不绝。大商店的交易额更是惊人, “如遇买卖,动以万数” , “又有府第富豪之家质库,城内外不下数十处,收解以千万计” 。材料主要表明当时的杭州( )A.政治色彩已经消失殆尽 B.已经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商业非常发达 C.商业活动已经不受政府的监督 D.商业兼并之风盛行16.丝织重镇盛浙镇(盛泽镇) ,本来是一荒村, “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乾隆时, “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材料所反映的社会事实是( )A.盛浙镇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措施失效C.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兴起 D.自然经济受到工商业的冲击17.北朝民歌《木兰辞》描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 ,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 ”下列对该材料的描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当时的市受到官府严格限制 B、专业市场的出现C、当时的市里还会有白瓷和纸出售 D、当时的草市已经相当普遍18.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 ,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A.民贵君轻 B.重农抑商 C.施行仁政 D.闭关锁国19.明代《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写道,一商人在县城如厕时, “偶然官府在街上过” ,吓得他“心慌起身”逃走,竟把装银子的袋子遗忘在厕所。为何官员隔墙路过就将一个本分的商人吓得魂飞魄散?《拍案惊奇》总结了这一社会通则:“那富的人,怕的是见官。”材料反映了( )A.农本思想根深蒂固 B.明代商业发展迅速C.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D.专制统治严重压制了商业的发展20.明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后,一直到嘉靖时期,海禁政策时松时紧,总体上说是以紧为主。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海外贸易的需求日益增长,出现王直等民间海商集团,然而明政府认为其是与倭寇勾结的海盗行为,屡次镇压。以上现象造成的最深远影响是( )A.强化了海禁政策B.使沿海百姓丧失了部分经济收入 C.王直等海商集团与倭寇勾结损害了政府利益D.扭曲了中国人的海洋观念,丧失了面朝大海发展自我的机会 21.16 世纪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烟草等农作物逐渐传播到世界,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这是由哪一事件带来的结果( )A.西欧资本主义萌芽 B.新航路的开辟C.世界市场的形成 D.贸易中心的转移22.15 世纪末教皇以穿过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附近的子午线为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两半球内新发现的土地分别划归两个最先开辟新航路的欧洲国家。这两个国家是( )A.葡萄牙和西班牙 B.法国和西班牙C.荷兰和英国 D.法国和英国23.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 1600 年,从这里出口了 400 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 18 世纪,其产量约为 16 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C.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D.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24.近代西方某航海家在其《航海日志》中写到,“两位陛下决定派我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国神圣宗教的经验,便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这位航海家应该是( )A.哥伦布 B.麦哲伦 C.达·伽马 D.迪亚士25.“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下列不能作为史料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B.新航路的开辟C.郑和下西洋 D.英国成为海上霸主26.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 “统一”实现的主要途径是( )A.东西文明的交汇 B.西方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的兴起 D.世界人口的迁移27.19 世纪初的一则名人讣告这样评价他的某项成果:“他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的力大无穷,……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 ”这位名人是( )A.牛顿 B.瓦特 C.西门子 D.爱迪生28. 19 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 1900 年时,欧洲人从世界各地进口牛肉、羊毛、咖啡、硝酸盐等物资;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这说明( )A.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世界逐步建立起合理的经济秩序C.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D.全球资源通过世界市场流向欧洲29.亚当·斯密说:“没有广阔的国外市场,那在幅员不大,仅能提供狭小国内市场的国家……制造业就没有好好发展的可能。 ”他论证的是( )A.市场和工业革命的关系 B.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关系C.手工生产和机器生产的关系 D.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关系30. 2010 年 4 月 20 日,英国石油公司所属墨西哥湾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的爆炸引发了数十年来最广为人知的一次石油泄漏事故。此类石油泄漏事件在历史上也曾多次出现,最早可能出现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C.二战后初期 D.20 世纪 70 年代31.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 年至 1763 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 1500 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 19 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 ”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32.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17 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英国“抢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33.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34. “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 ”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英国工业革命中贵族阶层的衰落C.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D.工业革命中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35.如图,对下边“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理解正确的是①a 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英国主要使用的工业能源是煤②a 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③b 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得到广泛的运用④b 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话、电报等通讯工具发展迅速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④ D.①②③④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30 分)(共三道题,36、37 题各 5 分、38 题 20 分)36、请将下面的商业情况与时间对应准确(5 分)(1)都江堰(2)翻车(3)缂丝技术(4)青花瓷(5)棉布成为主要衣料A、唐代 B、明后期 C、战国 D、曹魏 E、元代37、请将下面的商业情况与时间对应准确(5 分)(1)工商食官(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3)重农抑商政策的产生(4)商帮的形成(5)沿海港口城市的发展A、战国 B、明清时期 C、唐宋 D、宋代 E、周代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 分) 。 材料一:葡萄牙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材料二:《马可·波罗游记》描述东方时说:“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 ”材料三材料四: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贸易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这一事件对世界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8 分)(2) 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三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其对当时的生产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 分)(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促成材料四这一局面最终形成的根本动力和主要方式是什么?(6 分)高一历史期中考试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B B C C D D C C A B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D C D D B C D B D D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B A C A C B B C A B31 32 33 34 35C C A D B36、CDAEB37、EDABC38、 (1)原因:为了获取亚洲的黄金,满足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需要;《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的宣传,使欧洲人渴望到东方实现黄金梦。影响: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人类由各民族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8 分)(2)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工厂制度(中小企业)产生、垄断组织(大企业时代)出现。 (6 分)(3)根本动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 。方式:国际贸易、资本输出、武力威逼。(6 分)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2015-2016 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当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时( )A. 我国长江中下游正值少雨季节 B. 罗马正值多雨季节C. 开普敦正值多雨季节 D. 北半球候鸟南迁过冬2.下列海洋表层等温线示意图中,表示南半球暖流的是( )读下面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3.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A.地球内部 B.地球的重力能 C.天体之间的引力 D.太阳辐射4.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5.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的哪个环节施加影响( )A.① B.④ C.⑤ D.⑥6.关于水循环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A.使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能量交换 B.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C.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D.使水资源不断更新,用之不竭读下图,某海域洋流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7.该海域位于( )A.北半球中低纬度 B.南半球中低纬度C.北半球中高纬度 D.南半球中高纬度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渔场的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B.②处洋流的形成受东北信风的影响C.③处洋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D.④处洋流与另一半球同纬度海区的洋流性质相同9.以下不是由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渔场是( )A.北海道渔场 B.北海渔场 C.纽芬兰渔场 D.秘鲁渔场10.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巨大作用的洋流是( )A.北太平洋暖流 B.墨西哥湾暖流 C.阿拉斯加暖流 D.北大西洋暖流11.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变迁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变迁只会导致生物灭绝,不会导致生物进化B.生物衰退和灭绝与环境变迁有直接关系C.生物灭绝是孤立事件,与地理环境其他要素没有关系D.生物灭绝在地质历史时期只有一次12.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 )①自然环境各要素虽然构成一个整体,但它们是独立存在与发展的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因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③各要素对环境影响作用是相同的④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①②读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3.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大气环流 B.地壳运动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14.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要素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5.图中①~④方框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B.洪涝灾害加剧、调蓄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C.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D.粮食产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16.关于图示地理环境要素间关系揭示的原理,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B.各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是不一样的C.环境一要素变化可导致其他要素相应变化 D.某地理环境的改变会导致其他环境的变化17.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C.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D.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18.读某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该山地可能位于( )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C.南半球温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19.图中从 C 到 D 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20.影响图中从 C 到 D 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变化 B.热量变化 C.地形的变化 D.海拔的变化21.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反映的是(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2.从地理学角度看,古诗描述的是(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23.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24.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25.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 )A.状分布 B. “之”字型分布 C.线状分布 D.环状分布26.有关我国乡村聚落地区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带状分布 B.南方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状分布C.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多呈点状分布D.南方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分布相对分散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7.图中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全球变暖 B.臭氧层空洞 C.水体污染 D.水资源短缺28.该环境问题会造成全球( )A.高山雪线上升 B.各地降水增多 C.酸雨危害加剧 D.陆地面积增大29.关于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上升之中 B.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C.新生代以干旱期为主 D.在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温暖期偏短、寒冷期偏长30.下列物质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土地 B.水 C.鱼 D.金矿31.下列关于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因素是决定性因素B.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在减弱C.在特定时期某一特定因素可能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D.在社会经济因素一直以来就是人口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读“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32.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阶段是( )A.原始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C.工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33.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 )A.原始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C.工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34.不同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形成不同的人口增 长模式,下图反映四个国家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陕西省北部白于山区 39.2 万人因干旱缺水和水质差而陷入贫困。2011 年陕西省政府决定将他们搬迁到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或其他城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5.下列因素中与白于山区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A.自然资源 B.科学技术 C.消费水平 D.开放程度36.促成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 )A.矿产枯竭 B.经济落后 C.政策扶持 D.教育需求读“广东省历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统计图” ,回答下列各题。37.从图中可以看出广东( )A.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B.少年儿童比例下降最大C.劳动力严重不足 D.人口年龄结构不断优化38.该省 15~64 岁人口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最主要原因是( )A.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B.较高的人口出生率C.生态环境改善 D.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单独二胎”是指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据此回答下列各题39.下列有关实施“单独二胎”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我国劳动力不足 B.近年来我国年净增人口较少C.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D.我国出生率下降,人口出现负增长40.考虑各省人口自然增长特点,下列省区应最早实施“单独二胎”的是( )A.浙江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云南省41.实施“单独二胎”的省区,下列指标近几年内变化不明显的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 B.人口老龄化速度 C.劳动力的规模 D.劳动力的职业构成下图表示近 20 年来我国人口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42.甲、乙、丙分别表示人口的( )A.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B.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C.死亡率 出生率 自然增长率 D.出生率 自然增长率 死亡率43.有关我国现阶段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 B.老龄化现象日趋明显C.劳动力短缺 D.大量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44.下列可承载人口最多的地区是( )A.青藏高原 B.长江三角洲 C.内蒙古高原 D.塔里木盆地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45.下列关于“木桶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木桶原理” ,地球的环境承载量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B.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C.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D.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 年,清朝的人口为 4.3 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 。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 13 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下列小题。46.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C.科技发展水平 D.蕴藏的资源数量读图,a、b、c 分别对应图中 0~14 岁、15~64 岁、65 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下列小 题。47. 图中①②③④ 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48. 图中③国 65 岁以上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 )A.20% 鼓励生育 B.15% 采取移民政策C.60% 计划生育 D.30% 鼓励人员出国49.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由农村到城市 B.由城市到农村 C.由城市到城市 D.由农村到农村50.关于人口迁移所造成的影响,错误的叙述是( )A.缓解了迁入地的人地矛盾 B.有利于加强迁出地与外界的联系C.促进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的环境问题 D.对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压力二、综合题(每空 1 分,共 50 分。 )51.读某地区公路规划图,回答:(7 分)(1)该地区计划修建 B 镇到 A 镇的公路。①与②两个线路方案中, 较合理。理由是 。(2)修建 B 镇到 D 城市的公路没走直线,而绕道经过 C 镇的原因是: 。(3)由于在山区的 E 地发现煤田,准备在 F 镇建钢铁厂。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这需要 条件作保证。(4)河流在 B 段主要受到流水 (外力作用)作用,在 D 处形成 地貌。52.读“近现代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平均变化”图,回答问题。 (12 分)(1)气温变化特点是大致呈_________。(2)最暖的年份是在_________。(3)造成气温变化的原因中,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4)按照因果关系将下列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在图中方框内。A.全球海平面上升 B.海洋表层出现热膨胀C.极地冰雪融化 D.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没E.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高 F.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G.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H.大量森林被破坏和砍伐53.读“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 ,完成下列要求. (16 分)A B C时 间出生率和死亡率(1)图中粗线表示人口出生率,细线表示人口死亡率,则/////部分表示________。(2)图中 A 阶段,人口的出生率________、死亡率________,自然增长率________,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 。(3)图中 B 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 ____”。 该阶段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 等,采取的人口措施应该有 等。(4)图中 C 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速度都________,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人口年龄结构呈现________型。该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可以采取 等人口措施。(5)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我国由于大力开展________工作,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步入“________”人口增长模式。54.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7 分)(1)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是:A.________, C.________, E.________。(2)图中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有:________、________。(3)根据水循环原理,如果该地区降水减少,人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水循环环节是( )A.A 环节 B.B 环节 C.C 环节 D.D 环节5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 分)(1)填写图中代号代表的洋流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渔场 A 是 ________渔场,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B 是________渔场,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一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答案1——5 CCDCC 6——10 ABCDD 11——15 BABAC16——20 BCCAA 21——25 CADCD 26——30 DAABD31——35 CDCCC 36——40 CBDCA 41——45 CDBBB46——50 CBAAA51.(1) 方案②,山区道路应沿等高线修建,避开陡坡,线路虽长但工程量小(2)尽量多经过城镇,扩大运输量,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 C 镇经济发展和居民出行需要(3)交通运输(修建公路、铁路的基础设施) 先进的科技(4)侵蚀作用 三角洲52. (1)气温呈上升趋势 (2)1998 年(3)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温室气体; 破坏植被。(4)(F 和 H ;B 和 C 可互换)53. (1)人口的自然增长率(2)高,高,低,原始型(3)传统型 社会压力大/环境压力大、 人均资源减少或者影响经济发展、 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安定等 计划生育。(4)低,现代型 倒金字塔型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或兵源不足、社会负担加重 鼓励生育,接纳移民。(5)计划生育 ,现代型54.(1)蒸发 地表径流 水汽输送 (2)下渗 降水(3)人类不合理的改变地表状况,植被破坏导致蒸发量、蒸腾量减小(4)C 55.(1)①北大西洋暖流 ②墨西哥湾暖流 ③本格拉寒流 ④西风漂流(2)纽芬兰 寒暖流交汇 秘鲁 下层冷海水上泛,带来大量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为鱼类提供充足饵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