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方案(全国卷地区)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打包8套)湘教版.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卷地区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打包8套湘教版.zip高考复习方案全国卷地区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打包8套湘教版.zip
20160824391.doc
20160824392.doc
  • 全部
    • 20160824391.doc--点击预览
    • 20160824392.doc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45 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一)考查范围:第一章 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52 分)图 D1­1 示意 L、P 两国经纬度位置。读图,完成 1~2 题。图 D1­11.读图可知( )A.甲市位于乙市的东北方向B.L 国主要位于西半球、低纬度C.P 国面积较 L 国面积大D.b 点对跖点为(23°26′N,165°W)2.图中 ab、cd、a′b′、b′c′线段等长,ad、bc 线段等长,则各线段比例尺大小是( )A.ab=bc=cd=adB.ab=cd<b′c′<a′b′C.ad=bc<b′c′D.b′c′<ad<bc3.图 D1­2 中 a、b、c、d 四地纬度相同,圆心为南极点,一架飞机在a→b、b→d、d→c、c→a 四段飞行过程中,各段距离最近的飞行方向为( )图 D1­2A.先向西南,后向西北B.先向东南,后向东北C.先向西北,后向西南D.先向东北,后向东南我国沿海地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学校附近开展实地高程测量,按一定等高距绘制了等高线地形图(图 D1­3),并在图中按比例尺绘出学校的范围。完成 4~5 题。图 D1­34.该地理兴趣小组采用的比例尺最可能是( )2A.1∶200B.1∶20000C.1∶200000D.5.图示信息反映( )①测量区域地形可能以丘陵为主 ②图中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 ③在学校可能会看到海上日出 ④河流上游比下游流速快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图 D1­4 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为 50 米)。读图回答 6~7 题。图 D1­46.图示区域的地形主要为( )A.高原 B.平原C.山地 D.丘陵7.图中能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箭头是( )A.①B.②C.③D.④水圳(如图 D1­5 所示)是人工修建的用来灌溉农田的水渠,也兼有泄洪的功能。图D1­6 是我国东南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 8~10 题。图 D1­5图 D1­68.河流的两个断面水面的高程差称为落差。a 溪流的图示河段落差可能为( )A.20 米 B.40 米 C.60 米 D.80 米9.下列四条水路中表示水圳的是( )A.bB.cC.dD.e10.暴雨发生时,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易被侵蚀的是( )A.甲 B.乙3C.丙 D.丁图 D1­7 为极冰融化后某岛屿海岸线的变化分析图。读图,回答第 11 题。图 D1­711.该岛屿( )A.地势四周高、中部低B.①处较②处坡度小C.冰川侵蚀导致 N 处海岸线曲折D.河流短小,水能丰富图 D1­8 为我国某地区烃源岩沉积厚度等值线图。读图完成 12~13 题。图 D1­812.在沉积烃源岩的年代,图中四地中地势最低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3.图中显示,沉积厚度小于 100 米的烃源岩面积大约是( )A.1200 平方千米 B.7500 平方千米C.11000 平方千米 D.24000 平方千米二、非选择题(共 48 分)14.(18 分)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 D1­9),其中甲村落多明清古建筑,完成下列问题。4图 D1­9(1)判断图中河流主干道的流向。(7 分)(2)某摄影爱好者想拍摄一张甲村落全貌,在 A、B、C 三地中应选取____地,简述理由。(11 分)15.(30 分)读北半球某地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图 D1­10),回答下列问题。图 D1­10(1)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状况,描述该区域的地形分布特点。(8 分)(2)图 D1­11 中,能正确反映沿图 D1­10 中 X—Y 线所绘制的剖面图的是______。(4 分)图 D1­11(3)图中河流 PM 段的大致流向为____________,其____(填方向)岸受冲刷较严重。(8分)(4)人们计划在甲地兴建水库大坝,简述其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10 分)545 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一)1.A 2.B [解析]第 1 题,根据劣弧定向法,甲市位于乙市的东北方向。20°W~0°~160°E 为东半球,故 L 国主要位于东半球、低纬度;L 国跨越的经纬度范围较 P国的大,故 L 国面积较 P 国的大。对跖点是地球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二者的经度相差180°;纬度值相等,但南北纬相反。第 2 题,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ab 和a′b′、b′c′图上距离相等,但跨越的实际距离 ab>b′c′>a′b′,故比例尺ab<b′c′<a′b′;ad 实际距离小于 bc 的,故比例尺 ad>bc;bc 和 b′c′相比,bc图上距离小,实际距离大,故比例尺 bc<b′c′。3.A [解析]图中圆心为南极点,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由四点纬度相同,可知四点在同一纬线圈上。各飞行段都为劣弧且向西,飞机沿最短距离飞行的航线要向南极点凸出,所以飞行方向应为先向西南,后向西北。4.B 5.D [解析]第 4 题,四个选项中比例尺差异较大,根据一般中学的面积大小以及等高距,图上 1 厘米,代表实际 200 米更符合实际情况。第 5 题,该地区海拔低于 50 米,为平原地形;根据河流处等高线凸出方向,结合图中指向标可判断河流为自西南向东北流;学校靠近海洋,无其他事物阻挡视线,可能会看到海上日出;河流上游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流速快,下游反之。6.D 7.A [解析]第 6 题,根据题干和图示信息知,图示范围海拔为 200~450 米,坡度较为平缓,故其地形主要为丘陵。第 7 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流流向与附近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故图示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根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关系知集水方向①正确、②错误;根据“大于大值,小于小值”原则,东侧闭合等高线中心地势低,海拔高度低于 300 米,③④集水方向错误。8.B 9.A 10.C [解析]第 8 题,读图知图中等高距为 20 米,a 溪流图示河段穿越两条等高线,该河段最高处海拔 140 米<H 高 <160 米,最低处海拔 100 米<H 低 <120 米,则其落差 20 米<H 落 <60 米。据此可知答案。第 9 题,根据“水圳是人工修建的用来灌溉农田的水渠”可知,修水圳目的是为了灌溉农田,所以其分布地区有大片的农田,而农田多分布在地势平坦的地区,即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另外水圳灌溉农田要利用落差来引流,所以其分布地区要有适当的落差。根据这两个条件,结合图中信息即可确定答案。第 10 题,丙地位于河流的凹岸,最容易被侵蚀。11.D [解析]结合图示河流流向判断,该岛屿地势四周低、中部高,且河流短小,水能丰富;①处海岸线后退很少,故①处较②处坡度大;海水侵蚀导致 N 处海岸线曲折。12.C 13.B [解析]第 12 题,结合题干信息知此类岩石为沉积岩,海拔越低形成的沉积物厚度越大。据此结合图例判断地势最低位置。第 13 题,图中甲地周围及香日德地区有沉积厚度小于 100 米的烃源岩分布,根据图示两区域轮廓及比例尺即可估算其面积大小。14.(1)由东南流向西北。(2)C 视线通透(没有地形阻挡)。[解析]第(1)题,根据图例,在判明河流主干道的前提下,结合指向标和等高线弯曲方向判断河流流向。第(2)题,结合图示知,站在 A、B 地拍摄甲村落时中间有高地阻挡,不能拍摄全貌。C 地与甲村落之间则没有地形阻挡。15.(1)地形:北部为平原,南部为山地(或北部地区以平原为主,南部地区以山地为主)。(2)A (3)自西向东 南(4)河谷狭窄地段,有利于筑坝,工程量小;上游河谷较宽,有较大的蓄水区域。[解析]第(1)题,根据等高线分布和数值特征判断地形,进一步结合指向标说明其分布特点。第(2)题,根据剖面线及其穿越区地势起伏进行判断。第(3)题,根据河流与等高线6关系知该河流流向为自西向东。该段河流河道比较平直,而且位于北半球,所以河流的右岸(南岸)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侵蚀比较严重。第(4)题,从工程量大小和蓄水条件两方面判断其有利条件。145 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五)考查范围:第五章 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图 D5­1 为某岛屿简图。读图回答 1~2 题。图 D5­11.该岛屿的居民点和公路分布具有( )A.沿河谷分布的特点B.网格状分布的特点C.环岛屿分布的特点D.与纬线平行的特点2.影响该岛屿居民点和公路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C.河流 D.植被读清代台湾岛西北部地区聚落分布图(图 D5­2),回答 3~4 题。图 D5­23.就清代初期而言,聚落主要分布在( )A.山地区和丘陵区 B.平原区和台地区C.丘陵区和平原区 D.台地区和山地区4.到清代中期,开拓聚落的重点是( )A.由河流下游河谷平原区进入丘陵区B.由河流下游河谷平原区进入台地区C.河流上游河谷平原区及台地区,并沿着河谷上游进入山地区D.河流上游河谷平原区及丘陵区,并沿着河谷上游进入山地区2我国 L 县县城东西长约 8 千米,南北最宽处约 500 米,最窄处不足 100 米。读 L 县县城城区及其周边地区地形图(图 D5­3),完成 5~6 题。图 D5­35.该县县城城区形态呈条带状主要是因为( )A.山脊地带,地势较平坦B.地势较高,气候较凉爽C.河谷地区,受地形限制D.地势低平,交通较便利6.对图中城区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暴雨 B.泥石流C.滑坡 D.洪涝图 D5­4 是不同国家单位 GDP 能源消耗变化图。读图完成 7~8 题。图 D5­47.图示时期,美国与日本相比( )A.美国早期能耗增长比日本的缓慢B.美国单位 GDP 能耗一直高于日本的C.两国从高能耗到低能耗同步过渡D.美国能源利用率高于日本的8.目前,发展中国家单位 GDP 能耗超过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A.持续开发能源资源,能源丰富B.人口持续增长,能源紧张C.生产粗放,能源利用效率低D.工业发展迅速,大量进口能源过去数千年的气候变化一直倍受国际学术界的关注。读 1000—2000 年我国东、西部气候变化的对比图(图 D5­5),完成 9~10 题。3图 D5­59.根据材料信息推断,1000—2000 年,我国( )A.冷暖交替存在 0.5℃左右的变化幅度B.西部平均气温超过东部平均气温C.西部的旱涝频度超过东部的旱涝频度D.20 世纪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10.下列有关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珠穆朗玛峰雪线下降B.澳大利亚大堡礁在消失前可能成为游客蜂拥而至的旅游景点C.将导致我国油菜开花期提前,甜菜种植区域南移D.有利于上海港基础设施建设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11.(28 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图 D5­6 为某国家部分领土示意图,图 D5­7 是甲河中上游某测站的径流量分配图。图 D5­64图 D5­7(1)描述与 40°S 南侧相比北侧聚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6 分)(2)分析甲河中上游水能开发的不利自然条件,并说明理由。(12 分)12.(22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其是用于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且货物利用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见图 D5­8)。图 D5­8(1)指出图乙中聚落遗址分布与河流的关系并解释原因。(8 分)(2)简述大理—芒康段的古道沿途的地形地势特征。(6 分)(3)分析图甲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对古道建设的不利影响。(8 分)545 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五)1.C 2.B [解析]第 1 题,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该岛屿的居民点和公路分布具有环岛屿分布的特点。第 2 题,根据河流流向可以看出,该岛屿中部高、四周低,居民点和公路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沿海地区,故影响该岛屿居民点和公路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3.B 4.D [解析]第 3 题,沿海地区、河流中下游河谷平原区和台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水源丰富,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适宜人类居住,有利于聚落的形成。第 4 题,由图可知,清代中期,开垦者开始从河流的中下游河谷平原区向河流上游平原区及丘陵区转移,并沿着河谷上游进入山地区,在山间河谷地带形成聚落。5.A 6.C [解析]第 5 题,读图,根据图中等高线分析,城区所在位置海拔高,是山脊部分,地势较平坦,城区沿山脊分布,呈条带状,A 项正确,C 项错误;地势高低不是城区呈条带状的原因,B、D 项错误。第 6 题,图示城区南北两侧等高线较密集,说明坡度大,容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C 项正确。图示城区地势高,暴雨、泥石流、洪涝一般危害地势低洼处,对地势高处危害少,A、B、D 项错误。7.B 8.C [解析]第 7 题,根据图中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美国早期的单位 GDP 能耗变化幅度较大,而日本的变化幅度较小,A 项错误;图中美国的单位 GDP 能耗曲线始终在日本的上面,说明其总是高于日本的,B 项正确;美国在 1850 年到 1920 年单位 GDP 能耗总体呈上升趋势,之后总体呈下降趋势,而日本 1890 年左右到 1980 年单位 GDP 能耗波动上升,之后总体呈下降趋势,两国的单位 GDP 能耗变化明显不是同步进行的,C 项错误;美国单位 GDP 能耗高,说明其能源利用率低于日本的,故 D 项错误。第 8 题,能源丰富不是单位 GDP 能耗高的原因,一个国家不是因为能源多就会单位 GDP 能耗高,所以 A 项错误,同理,B 项错误;生产粗放、技术落后是导致能源浪费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能源利用率较低的原因,故 C 项正确;工业快速发展需要的能源更多,但大量能源进口不一定会使单位 GDP 能耗高,D 项错误。9.D 10.B [解析]第 9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距平在-1℃到 1℃之间变化,其变化幅度约为 2℃;多数时期东部气温距平高于西部气温距平,因此西部平均气温较低;西部降水量在 130 毫米上下波动,旱灾多,涝灾少,而从东部旱涝气候阶段中可以看出,其旱涝灾害频度超过西部的;从气温距平看,20 世纪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第 10 题,随着气温上升,珠穆朗玛峰雪线升高;气温上升导致海平面上升,澳大利亚大堡礁面临将被淹没的危险,在消失前可能成为游客蜂拥而至的旅游景点;气温上升使我国油菜开花期提前,而喜温凉气候的甜菜的种植区域将向较高纬度移动;海平面上升不利于上海港基础设施建设。11.(1)分布特点:北侧聚落多(密度大),等级高(规模大)。原因:北侧气候温暖,地势平坦开阔,矿产资源丰富,交通发达,经济发达(工农业发达),等等。(2)不利自然条件:建坝地质条件差;水能季节变化大,难开发。理由: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质灾害;降水季节变化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大。[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知,与 40°S 南侧相比,北侧聚落多(密度大),等级高(规模大)。原因从影响聚落的因素如气候、地形、河流、土壤、资源、交通、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基础等方面分析。第(2)是,水能资源的开发需要具备的条件是充足的水量和较大的落差,在开发水能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有利条件,又要分析不利条件。12.(1)关系:聚落遗址位于河流的凸岸。原因:由于水流的惯性作用,河水不断冲刷河流的凹岸,使其不断被侵蚀;而凸岸一侧则水流缓慢,泥沙不断淤积,形成陆地,受洪涝灾害影响较小,适宜居住。6(2)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山高谷深,北高南低;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3)地势起伏大 (山河相间),地质条件复杂,喀斯特地貌发育,选线受限制大(工程量大);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多暴雨、洪水等灾害,施工难度大。[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聚落遗址多位于河流的凸岸,其原因要从水流速度、洪涝灾害影响方面分析。第(2)题,分析我国横断山区及云贵高原的典型地形地势特征即可。第(3)题,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加大了交通运输建设的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