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熱衰竭、中暑時怎麼辦?,勞工安全衛生部 護理人員-陳香利,近幾年因溫室效應、地球暖化,感覺夏天一年比一年炎熱,而因熱病死亡的案例也明顯增加,台灣地處亞熱帶,四面環海,夏季氣候炎熱潮濕,更容易造成熱傷害,是指在熱的環境下過久,造成全身性不舒服,持續的流汗,且未補充適當的鹽分及水分。,何謂中暑:,何謂熱衰竭:,是指在無法散發熱量的環境中,造成身體的核心體溫升高超過40.5,同時中樞神經的功能出現障礙,有危及生命的狀況。,臨床表現:,熱衰竭的症狀,主要有兩種狀況,一種是水分的大量流失,會覺得非常口渴,另一種是鹽分的大量流失,病患反而不會口渴。體溫大多是正常,或者稍微上升一些;會有頭痛、疲倦、無力、躁
2、動不安、定向力變差、噁心、嘔吐、蒼白、肌肉痙攣等現象。,熱中暑則是比熱衰竭更嚴重的狀況,因無法正常散熱,導致體溫上升超過40,且意識不清,如不給予即時急救會導致死亡。,造成熱衰竭、中暑的原因:,長時間處在水分容易蒸發、流失的空間或狀態下,再加上沒有適時的補充適量水分以及鹽分;或者高溫溼熱,身體的熱量無法順利排出。,要怎麼預防才好?,1.高危險群,如兒童、老人、重症或行動不便的病患,應適時給予適量的水分與鹽分。 2.在濕熱的環境或從事過於劇烈的活動,應適時補充水分與鹽分,以及適當的休息及散熱的機會。 3.工人、軍人、以及長跑者,也需適時補充水分與鹽分。 4.避免穿著會妨礙熱量散出的衣物。 5.服
3、用藥物、飲酒、肥胖的人都應注意,隨時補充水分與鹽分。,1.應儘快到蔭涼處所,躺下休息。 2.讓痙攣的肌肉休息,給予適度按摩即可,避免強力拉扯。 3.鬆脫身上衣物,並稍微抬高足部。,如果在烈日下或酷熱天氣時,發生大量出汗、虛脫無力、頭暈、噁心等症狀時,要怎麼辦?,4.可給予含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之電解質飲料,但意識不清醒者應避免由口進食。 5. 送醫接受進一步的醫療照顧(必要時靜脈補充電解質及水份)。 6. 事後最好能休息1至3天,持續補充鹽分並避免劇烈的運動或工作。,.迅速將患者移往蔭涼且通風良好處,給予安靜舒適環境。 .放低頭部,鬆開衣物,並平躺休息。 .用水擦拭身體及搧風,以幫助患者降低體
4、溫。,如果在烈日下或酷熱天氣時,發生無法散熱且體溫上升、皮膚乾燥、意識不清甚至昏迷、嘔吐、虛脫、休克之現象時要怎麼辦?,.按摩四肢肌肉,並注意患者意識狀態。 .如有嘔吐現象,應讓患者側躺並採左側臥姿勢,以保持呼吸道暢通,避免嘔吐物吸入造成呼吸道阻塞或導致吸入性肺炎。 .儘快送醫(可撥打119或自行送醫) .特別注意:千萬不可自行服食一般的退燒藥(如普拿疼、阿斯匹靈等或採用酒精拭浴)。,如處在高溫高濕的氣候環境中,應該注意穿著寬鬆通氣而顏色較淡的衣服,在戶外應撐陽傘或戴能遮陽又通風的帽子,避免直接在大太陽底下運動或活動。飲食方面,水分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務必要充足,蛋白質的比率可以視情況減少一些,酒精則應當儘量避免。另外也應注意避免將幼兒單獨留滯於車內,以避免遭受環境熱傷害。,參考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 http:/www.doh.gov.tw/CHT2006/DM/SEARCH_RESULT.aspx http:/www.doh.gov.tw/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