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世纪30、40年代华北平原农村土地以外主要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1).docx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160128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世纪30、40年代华北平原农村土地以外主要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世纪30、40年代华北平原农村土地以外主要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世纪30、40年代华北平原农村土地以外主要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世纪30、40年代华北平原农村土地以外主要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世纪30、40年代华北平原农村土地以外主要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 世纪 30、40 年代华北平原农村土地以外主要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1)以河北省清苑县 4 村为例内容提要:本文是作者研究 1958 年河北保定农村经济调查资料系列论文的第三篇。根据 1930 年、1936 年和1946 年 3 个年份对清苑县 4 个村农户家庭历史的追溯调查数据,笔者对这一时期华北平原农村土地以外主要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关键词:生产资料农具水井生产用房中国农村直到土地改革以前,仍然是前资本主义的封建、半封建生产关系占据统治地位,即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并凭藉其垄断生产资源的优势地位,实现对缺乏生产资料、因而无法独立生产的劳动农民的经济剥削,占有他们的

2、剩余劳动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中最重要的是土地,农村经济关系的性质主要是由土地的所有制决定的。但是土地以外的生产资料如牲畜、农具等等也在决定农村经济关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一个没有土地的农民如果拥有其他必要的生产资料,他就有条件去租种地主的土地,以交纳地租的方式从事生产;但如果连其他必要的生产资料也不具备,他就不可能成为租地生产的佃农,而只能成为向地主或富农出卖劳动力的农业雇工。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华北平原农村的土地分配及其变化一文中,笔者根据 1958 年河北省统计局对清苑县 4 个村 1930 年、1936 年和 1946 年 3 个年份农户家庭经济状况的追溯调查资料,考察了当时的土地分配问题

3、。本文将依据同一批资料,讨论这一时期土地以外的主要生产资料在不同农村居民间的分配状况。上述资料的形成背景及其简要评价,请参看笔者前文的“引言”部分。一、大牲畜这里的大牲畜指役畜。清苑地区农业役用大牲畜有牛、马、驴、骡 4 种。根据分村汇总的资料,3 个调查年份 4 村各类人户拥有大牲畜的情况分别如表 1、表 2 和表 3 所示。从 3 表不难看出,各类人户平均拥有大牲畜的多少是按其经济地位而高低排列的,即地主比富农多,富农比中农多,中农又比贫农多,雇农则基本上没有大牲畜。大牲畜是当时农业生产所必须,也是衡量一户贫富的重要家庭财产之一。在大牲畜的拥有上,各类人户的区别是鲜明的。见中国经济史研究X

4、X 年 3 期。从大牲畜的种类方面分析更能看出这种区别。作为役畜,这 4 种牲畜的工作能力是不一样的,其中骡、马用于耕地和拉车力气最大,价值也高;牛其次;驴最小,也最便宜。从各年的合计总数看,4 村大牲畜中数量最多的是驴,其次为骡、牛,马的数量最少。然而不同经济地位的人户拥有这几种大牲畜的情况不同:地主、富农拥有数量最多的是骡,其次为马和驴,牛排末位,而且总的说又地主马比驴多,富农驴比马多;中农和贫农则驴的拥有量最多,其次为牛,骡、马排在后面。为更精确地比较不同人户拥有大牲畜的情况,我们将上面 3 表各类人户拥有的不同种类大牲畜按工作能力折算成统一的“畜力单位” ,并计算户均拥有量,然后以各年

5、的地主户均数为基准,分别计算各类人户户均拥有大牲畜的数量和畜力单位的指数,以进行比较。畜力单位的折算标准:骡、马为 1,牛为 08,驴为 06。折算结果如表 4 所示。户均拥有大牲畜的数量指数和畜力单位指数见表 5,从表 5 看出:各类人户的户均畜力指数均低于数量指数,反映出按照畜力单位标准,这些人户在大牲畜的拥有上与地主的差距更大。在各类人户彼此之间比较,则以中农为分界线,地主与富农之间、富农与中农之间的畜力单位指数差距比数量指数差距更大,而中农与贫农之间及贫农与雇农之间的后者差距比前者要小。折算标准参见张培刚清苑的农家经济 ,载社会科学杂志第 7 卷第 1 期,第 4748 页。张将每头驴

6、的畜力单位标准定为 07,似嫌稍高,尤其当用于耕地时,驴的工作能力要比骡、马和牛差得多。出于这个考虑,我们这里将驴的畜力单位标准稍微调低。大牲畜作为役畜的主要作用是用来耕地。下面再看看按各类人户平均每百亩使用耕地面积计算的畜力单位拥有量,如表 6 所示。从表 6 看出:与按户均数比较的结果不同,按耕地面积平均的每百亩畜力单位拥有量,地主、富农并不是最多的。在 3 个调查年份中,中农的此项指标都超出其他人户而居第一位。地主除 1930 年排第二位外,1936 年居末位,1946 年也仅排在雇农前面居倒数第二位。富农 1930 年居第三位,1936 年居第二位,1946 年退回到第三位。贫农 19

7、30年居倒数第二位,1936 年居第三位,1946 年仅排中农之后居第二位。雇农 1930 年和 1946 年居末位,1936 年居倒数第二位。上述结果,当然并不能证明农民各阶层拥有比地主、富农更充分的畜力。比如贫农,拥有大牲畜的只是少数户,只是因为耕地少,按耕地面积平均下来的畜力单位拥有量才不算低。雇农也是这种情况。但是,上述统计至少说明,在这 4 个村,从单位耕地面积拥有畜力多少的角度看,地主、富农并不是比所有农民阶层更优越。中农的百亩耕地畜力单位拥有量在 3 个年份中都居第一位,这个结果我们认为是能说明问题的。此外,按耕地面积平均,富农比地主拥有更多的畜力,表 6 显示的这一结果也是可信

8、的。以上分析都是从各类人户整体做出的。而实际上,除地主、富农基本上户户有大牲畜外,农民中即使是中农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大牲畜的,更不必说贫农和雇农了。因此,为了更清楚地反映各类人户拥有大牲畜的情况,还应该统计其中有多少户没有大牲畜及这些户在各阶层总体中所占比例。表 7 是根据现存东顾庄和何桥村分户卡片所做的统计,从中看出:尽管大牲畜为当时农业生产所必须,但多数人户还是不具备这个条件的。然而分阶层来看,地主、富农没有大牲畜的只是极个别户,基本上户户都有;而农民各阶层,中农户没有大牲畜的约占总数的二三成,贫农产这一比例更高达七八成,雇农则仅极个别户有大牲畜,其经济地位的差异县十分明显的。(作者:3COME 未知本文来源于爬虫自动抓取,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 service立即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育范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