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72例门诊留查患儿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docx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160038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72例门诊留查患儿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72例门诊留查患儿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72例门诊留查患儿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72例门诊留查患儿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72例门诊留查患儿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72 例门诊留查患儿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作者:黄晓英,梁荆芬,刘翠兰【关键词】门诊;留查患儿;药物不良反应摘要目的:调查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门诊留察室上报的 172例 ADR 报告分别从患儿年龄、性别、涉及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联合用药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172例 ADR 报告中涉及药品 36 种, 内酰胺类抗生素占%,抗感染中药占%,临床表现以皮肤过敏反应最多占%。结论:应重视 ADR 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关键词门诊;留查患儿;药物不良反应Analysisof172adversedrugreactionreportsonunder

2、observationchildren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haracteristicsofadversedrugreactioninourhospitalandtopromotearationalclinicaluseofdrugs.Methods:172ADRcaseshadbeencollectedfromobservationroomofoutpatientdepartmentinourhospital.Allcaseswereanalyzedinrespectsofage,sex,drugsadministrated,clinicalmanifes

3、tationanddrugcombinationetc.Results:36kindsofdrugscausingADRwerereportedinthese172cases,withlactamantibioticsaccountingfor%andantiinfectio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ccountingfor%.Mostwereinducedbyskinanaphylaxis,whichaccountedfor%.Conclusions:ADRmonitormustbestrengthenedinordertoguidetheclinicallyr

4、ationaluseofdrugs.KeywordsOutpatientdepartment;Underobservationchildren;Adversedrugreaction我院为一所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每天来院接受门诊治疗的患儿 3000 多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很多器官发育尚不健全,病情复杂多变,且口服用药比较困难,因此更多地需要静脉给药。笔者曾对本院 XX 年 13 月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其中静脉用药处方占到门诊总处方数的%。静脉给药更易引发药物不良反应(ADR) 。为了减少和预防 ADR 的发生,了解引起 ADR 的药物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对本院 XX

5、年收集到的门诊留查患儿静脉给药不良反应报告 172 例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 XX 年 1 月12 月我院门诊留察室上报的 ADR报告 172 例。方法将搜集的 ADR 报告按患儿年龄、性别、涉及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联合用药等情况分别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患儿情况 172 例 ADR 中,男 111 例,女 61 例,年龄最大的 14 岁,最小的 2 个月,平均年龄 5 岁。ADR 所涉及药物及分布 172 例 ADR 涉及药物 63 种,其中 内酰胺类抗生素引起的 ADR98 例,占%,抗感染中药注射剂 46 例,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6 例,占%,见表1。表 1ADR

6、 涉及的药品种类药品种类略ADR 涉及的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根据 ADR 统计分析,药物所致器官/系统损害主要表现在皮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111/172) ,见表 2。表 2ADR 临床表现 ADR 分类略3 讨论从 172 例 ADR 报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引发 ADR 的药物主要为 内酰胺类抗生素,22 个品种共 98 例,占总例数的%,与相关报道一致1 ,这与 内酰胺类抗生素疗效确切、应用广泛、普遍联合用药等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 内酰胺类药物时,不仅要重视其抗菌作用,还应高度重视其 ADR 的危害性,加强抗

7、生素的合理使用,减少和避免无明显指征用药、联合用药、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等情况出现2 。其次是抗感染中药 4 个品种共 46 例,占%(植物药都是单独一组输液) 。随着中药静脉制剂的发展,由此引发的 ADR 亦越来越多,主要是由于中药制剂成分复杂,不易提纯,在炮制、储存和运输等多个环节中容易出现理化性质的变化。为了减少和避免 ADR 的发生,中药静脉制剂应尽量避免与西药注射剂配伍应用。ADR 临床表现以全身皮肤过敏反应为多,共 111 例,占%,主要表现为皮疹、荨麻疹、面部潮红、皮肤肿胀、瘙痒。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占%,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还有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出现不

8、良反应,未见其他较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以上不良反应经过停药、给氧、抗过敏、抗炎处理后,患儿均很快恢复正常。药物不良反应(ADR)是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我院 XX 年门诊留查患儿达到 30 余万,相当一部分儿童需静脉给药才能控制疾病,而静脉给药相对于其它给药途径更容易引发 ADR。其原因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受 pH、渗透压、微粒、内毒素等影响3 ,且静脉给药引起的 ADR 除药物以外,还与输液器材质量、输液速度、输液环境、患者个人体质等因素有关4 。国外,患者应用药物时多选择口服给药,仅在因急救时口服困难或无效的情况下才采用静脉给药方式。虽然儿童口服给药比较

9、困难,但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静脉用药,提倡口服给药。必须静脉给药时,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合理选用药物,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尽量减少或避免药物因配伍不当、浓度过高、配制后放置时间过长、滴速过快或其它原因等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笔者建议医、药、护之间应加强协作,相互支持,重视 ADR 报告收集,共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参考文献:1蒋宇利,冯琳,欧宁.XX 年我院 404 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XX,13:303.2何伟珍,吴丽兰,应小飞,等.浙江丽水市 XX 年 50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XX,16:455.3凌春燕,张晋萍,葛卫红.我院 242 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XX,16:455.4曹双全.输液反应 2326 例原因分析J.中国药房,XX,14:455.(作者:3COME 未知本文来源于爬虫自动抓取,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 service立即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调研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