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1 例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分析及输血对策(1)【摘要】 目的 探讨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及处理,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方法 XX 年至 XX 年,桂林市各医院配血不合共计 581 例,送我站血型室检查确定:由不规则抗体引起(单一抗体及复合抗体)53 例,占%;自身抗体 106例,占%;冷抗体 168 例,占%;新生儿溶血病 71 例,占%;药物抗体 5 例,占%;供血者原因 6 例,占%;器皿污染3 例,占%;疾病原因 109 例,占%;细菌污染 12 例,占%;血型错误 5 例,占%;方法学原因 25 例,占%;不明原因 27例,占%。结论临床各医院绝大部分交叉配血不合是由于疾病原因、不规则抗体
2、、温自身抗体及冷抗体造成的。【关键词】 交叉配血 抗体鉴定输血安全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rossmatchingCausesanalysisandprocessing,toensuresafeclinicaltransfusion.Methods:fromXXtoXX,Guilinsubstandardhospitalswithatotalof581casesofblood,gavemeroominspectionstationtodeterminebloodtype:causedbytheirregularantibodiesin53cases,
3、accountingfor%;106casesofautoantibodies,%;coldantibody168cases,accountingfor%;71casesofhemolyticdiseaseofnewborns,accountingfor%;ofdrugantibodyin5cases,accountingfor%;blooddonorcausesin6cases,accountingfor%;vesselpollution,3cases%;diseasecauses109cases,accountingfor%;bacterialcontaminationin12cases,
4、accountingfor%;bloodtypeerrorof5cases,accountingfor%;methodologicalreasonsfor25cases,accountingfor%;27casesofunknowncause,accountingfor%.Conclusions:Thehospitalmostofthecrossmatchingsubisduetocauseofdisease,irregularantibodies,autoantibodiesandcoldtemperaturecausedbyantibodies. 【Keywords】crossmatchi
5、ngantibodiesBloodTransfusionSafety输血是一种重要的急救措施,常用于抢救急性大出血病人。对于慢性贫血及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感染性低血压病人、出血性疾病等均有重要的治疗意义。在临床上,考虑到人类血型系统种类较多,ABO 血型系统中还有一些少见的亚型,另外由于技术的差错而查错病人和献血者的血型、由于输血后产生不规则抗体、由于大量使用某些药物产生药物抗体、由于自身疾病等等原因,均可导致交叉配血不合及输血后产生反应,给病人造成生命危险。因此,在输血前要对患者血液与供者血液进行配合实验,血液配合后,方可输血,以保证病人输血安全。现将 XX 年至 XX年桂林市各医院,由
6、于配血不合而送我站血型室检测与交叉配血的共计 581 例患者标本,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标本 XX 年至 XX 年,桂林市各医院配血不合或血型鉴定困难共计 581 例,送我站血型室检查确定并进行交叉配血,年龄 1 天至 85 岁。仪器与试剂 仪器 37水浴箱、普通离心机、久保田洗涤离心机。试剂抗 D、E、C、e、c 血清,抗 A1 血清、抗人球蛋白试剂、标准红细胞、抗筛红细胞、谱细胞均为上海血液中心血型参比实验室制备。抗 A 抗 B 单克隆抗体为长春博德公司生产。BaSO 凝聚胺试剂。抗 AB 血清、O 型红细胞、菠萝酶均为我站血型室自制。上述试剂均在有效期内。血型鉴定:按文献1定型BaS
7、O 凝聚胺作抗体筛选,阳性时进一步进行抗体鉴定。抗体筛选阳性则用谱细胞作不规则抗体鉴定,采用盐水法、菠萝酶法和抗球蛋白三种试验方法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然后根椐实验结果对照标准细胞谱确定抗体的特异性。为排除自身免疫患者血清中的同种抗体,证明其为自身抗体,利用氯喹放散法2处理患者血清,采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检测。为排除冷抗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除采用不同温度进行检测外,再采用冷抗体的吸收3试验进行排除。 2 结果在 581 例受血者的血样中共检出不规测抗体 53 例,阳性检出率%。其中男性 14 例,女性 17 例,均有输血史或妊娠史。自身温抗体阳性 106 例,阳性检出率%。冷抗体阳性 168
8、 例,效价在 4 至 16348 间,阳性检出率%。IgG 抗 A、B 需换血治疗的新生儿 71 例,阳性检出率%。药物抗体 5 例,阳性检出率%。供血者血清内有不规则抗体 4 例,占%。方法学原因 25 例,占%。细菌污染 12 例,占%。器具不干净 3 例,占%。血型错误 5 例,占%。供血者红细胞被致敏 2 例,占%。疾病原因(尿毒症、重度贫血、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红斑狼疮、肝炎引起蛋白倒置、巨球蛋白血症等)109 例,占%。不明原因 27 例,占%。 不规则抗体中抗-D15 例,抗-E28 例,抗-A1、1 例,抗M17 例,抗 Mur2 例,抗 Dia1 例,混合抗体抗-E、-c4
9、 例。581 例配血不合原因分类比例不同种类抗体在抗体中的发生率3 讨论关于不规则抗体(单一抗体或复合抗体)的问题及处理抗体的形成几乎总是通过输血或妊娠,接触有这种抗原的红细胞后免疫产生的。根据人体免疫的初级应答及二级应答反应的原理,一个个体第一次接触外来抗原后,典型的应答方式是经过几天的潜伏期,出现特异性抗体,逐渐升高,约在两周左右达到高峰,保持不同的时期后逐渐下降,如不再给予抗原刺激,以后终于测不出抗体4。初级应答几天或几年后再接受同样的抗原刺激,常诱发二级应答(记忆应答) ,再一次刺激将增强和加速免疫应答,血清中的抗体含量 23 天就开始升高,大约 10 天左右达到高峰。二级应答阶段的抗
10、体以 IgG 为主。抗体的产生都有输血史或妊娠史。输血对策是:医院配血不合后送我站血型室检查后确定,其后给予患者不含相对应抗原的供血者进行交叉配血及输注。关于自身抗体及冷抗体的问题及处理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的资料表明,自身免疫病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病毒感染可改变机体自身红细胞的抗原性,或作为多克隆激活剂可刺激 B 细胞分裂增殖,并发展为浆细胞,均可导致自身抗体的产生。另外病毒感染可直接损害免疫系统,促进自身免疫的发生和发展5。冷凝集素综合征(CAS)也称冷血凝素疾病(CHD) ,是伴有冷反应性自身抗体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 1632%5。也有资料
11、统计占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 1625%6。它的发生可能是急性的或慢性的。急性的 AIHA,一时性的冷抗体综合征常和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关,在少数情况下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关。慢性冷凝集素综合征的病人常常是老年人,有轻度或中等度的慢性溶血性贫血。天气冷时常发生雷诺氏现象和血红蛋白尿6。冷反应性自身抗体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溶血原因是:当外周循环的温度低于 32时,IgM 冷自身凝集素和病人的红细胞发生反应。IgM 抗体及其抗原的反应使补体致敏红细胞,特别是 C3 和 C4 成分。当细胞回到积蓄循环较温暖的中央部分时,IgM 冷抗体从细胞表面上放散出来,而将补体致敏在红细胞上,这样溶血会很快发生。
12、在循环红细胞上出现的补体成分是 C3d,往往有些是 C4d。因此补体是红细胞上唯一要测定的球蛋白。IgM 冷自身凝集素的效价,在 4时测定时,往往在 1000 以上,常波动在 XX64000 之间,但 1000000 以上者也有报道6。上述效价在 4 至 16348 间。一般情况下,有冷凝集素综合征的病人很少需要输血。病人避免冷的温度,往往可以防止溶血。输血对策是:如果需要输血,应该用降低冷自身抗体作用,增强同种抗体的方法进行配血,血液加温输注。而自身抗体输血时采取的方法则是用多个供血者同时与患者交叉,取相对凝聚较弱的给予洗涤后输注。关于药物引起的自身抗体的问题药物性溶血性贫血按发病机制可分药
13、物氧化性溶血性贫血(DOHA)和药物免疫性溶血性贫血(DIHA)7、8。药物性吸附性(也叫半抗原型或青霉素型) 、蛋白非免疫吸附性(也叫先锋霉素型或非特异型) 、免疫复合物型(也叫福阿亭型) 。DOHA 主要常见于遗传性红细胞酶缺陷和血红蛋白病。DIHA 一般发生相对较缓,贫血症状轻,但奎宁丁、福阿亭或非那西丁引起的可较重。DIHA 可分自身抗体型(又称甲基多巴型) ,自身抗体型使用甲基多巴诱发体内产生自身的红细胞抗体,DAT 阳性较多;药物性吸附性(也叫半抗原型或青霉素型) ,青霉素大量使用时,作为半抗原与正常红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刺激机体产生抗药物红细胞结合物的抗体,可以是 DAT 阳性,导致溶血;蛋白非免疫吸附性(也叫先锋霉素型或非特异型)先锋霉素能与红细胞膜结合,使膜的抗原发性改变,膜变异的红细胞就能非免疫性吸附蛋白质;免疫复合物型(也叫福阿亭型) ,此类药物可与蛋白载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体,非特异性吸附红细胞表面,引起免疫反应,产生 IgM 型抗体(少数IgG) ,吸附免疫复合物的红细胞并结合补体,导致血管内溶血,红细胞表面有补体,故用单价的做 DAT 可呈阳性;混合型,同一种药物在同一病人可同时的多种溶血机制。(作者:未知本文来源于爬虫自动抓取,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 service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