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马心欣 文档编号:21549374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7-2018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学科(高三)试题第卷 选择题(共48分)1. “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此司法原则()A. 确保了明代司法的公正 B. 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C. 损害了明代法律的权威 D. 体现了宗法观对法制的影响【答案】D【解析】“亲亲相隐”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项司法原则,反映出血缘和亲情在司法制度中的作用,体现了宗法观念对法制的影响。故答案为D项。“亲亲相隐”对特定人群特殊对待,不能做到司法公正,排除A项;这一原则只是认可某种特殊关系在司法中的地位,排除B项;这一原则照顾到中国人的朴素感情,

2、不会损坏法律的权威,排除C项。2. “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下列属于这一“法宝”核心精神的是()A. 在边疆设立节度使 B. 分化事权使各部门相互牵制C. 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 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防范”“制约”等关键词可以看出,“法宝”的核心是通过各个部门、官员之间的相互牵制来防患于未然,能够体现这一点的是B项。A项是唐朝实行的,排除;CD两项是“法宝”的具体体现,可以体现核心精神,但本身不是核心精神,排除C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

3、施3. 钱穆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A. 冲破了旧有的官吏来源 B. 标志着贵族权力的丧失C. 完善了官员选拔的程序 D. 存在着明显的制度局限【答案】A【解析】汉代的选官制度为察举制,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唐代的科举制打破了门第、血缘,以考试为选拔标准。察举制适应了士族地主的兴起的社会状况,科举制适应了庶族地主兴起的社会状况,均冲破了旧的官吏来源,故答案为A项。BC项不是汉唐选官制度反映出的共同之处,D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BCD项。4. 古代雅典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雅

4、典城邦对被处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材料体现了雅典哪一价值观念()A. 平等自由 B. 城邦优先 C. 人民主权 D. 法律至上【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古代雅典人将流放他乡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说明雅典人把城邦看得至高无上,认为离开城邦是莫大的耻辱,而平等自由、人民主权、法律至上,材料没有体现,选择B项符合题意。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名师点睛】陶片放逐法的实施和雅典的公民大会的运作联系紧密。并且充分体现雅典的民主精神。 陶片放逐法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的防止雅典城邦中有权势的人成为僭主,并且可以防止僭主的同党

5、进行僭主政治复辟,同时也可以有效的限制和解决雅典人的党派斗争。雅典人用它来限制任何声望和权势都很大的领袖,使他们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成为特殊公民。每个公民都可以通过陶片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和愿望,体现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广泛性;有利于淘汰那些没有维护公民利益的官员,反对有损公民利益的行为,同时可以约束官员的行为,消除不稳定因素,从而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正常民主秩序的维护。5. 英国史学家梅因指出“(罗马法)仪式和允约本身有同样重要性,甚至比允约更为重要”。如果一个固定形式被遗漏或误用,法律行为便告失效。相反,如果所有程序和仪式均以正确进行完毕,即具有法律效力,至于法律行为是否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意思,

6、法律并不关注。这表明罗马法()A. 具有明显的习惯法痕迹 B. 不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 缺乏判决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D. 存在过分注重形式的缺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仪式和允约本身有同样重要性,甚至比允约更为重要”,以及“如果一个固定形式被遗漏或误用,法律行为便告失效”,可以看出罗马法存在过分注重形式的缺陷,故答案为D项。注重形式和程序并非保留习惯法的痕迹,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不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排除B项;C项说法绝对,注重程序和形式就是为了客观公正,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罗马法的特点.6.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宪法含混不清、残缺不全

7、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这一现象的出现,乃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使然。”材料中的“特殊的政治环境”主要是指()A. 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斗争惨烈 B. 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激烈C.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D.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政治体制的演变是一波三折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则是一票共和的产物,则是君主派和共和派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的产物,所以答案选B。 A项不符合史实;C项D项是背景。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名

8、师点睛】共和制确立艰难的原因 (1)政治原因:法国封建势力强大,专制主义的观念根深蒂固。 (2)经济原因:法国小农经济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3)阶级原因:法国国内阶级关系错综复杂,派别众多;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还不够强大。 (4)外部原因:欧洲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国家武装干涉法国革命。 法国共和政体的特点 (1)立法权由参、众两院行使,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同创制法律。 (2)总统由两院联席会议选出,对议会负责;权力受议会和内阁的制约,是议会共和制政体。 (3)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共同掌握,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但内阁部长须对议会负责。7. 1785年,为了统一货币,美国

9、国会采用了美元,但1美元的价值是多少呢?新英格兰和弗吉尼亚等州定为6先令(英国货币单位),而中部大西洋各州定为7先令6 便士,南卡罗来纳等州定为4先令6便士等。这实质上说明()A. 各州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B. 政府拥有法定货币发行权C. 美国对英国经济的依赖性 D. 国家核心权力体制未形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1785年,1美元的价值是多少呢?新英格兰和弗吉尼亚等州定为6先令(英国货币单位),而中部大西洋各州定为7先令6 便士,南卡罗来纳等州定为4先令6便士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美国国家核心权力体制未形成,因此选D。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近

10、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背景8. 1867年,英国保守党领袖推动议会改革,主张扩大选举权。他被指责为“自己阶级利益的叛徒”“在激烈斗争中丧失原则的机会主义者”。由此可知,在当时的英国()A. 旧贵族等封建保守势力力量强大 B. 资产阶级日益走向保守C. 自下而上才是民主化的主要形式 D. 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艰难【答案】D【解析】材料“1867年”说明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扩大选举权,而且不能表明该主张被否定,所以不能判断是否趋于保守,故B项错误;材料仅仅是在英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列举一例介绍民主进程的特点,不能以偏概全得出自上而下就是英国民主化的主要形式,故C项错误;作

11、为保守党领袖,提出有利于民主进程的主张,遭到指责,客观上表明了英国当时民主化的艰难,故D项正确。9. 1895年,恩格斯指出:“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的程度。”这表明马克思主义()A. 缺乏产生的经济基础 B. 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C. 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D. 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所提供的时间1895年,由“历史表明”可以知道这里的观点是恩格斯在对巴黎公社革命进行反思之后得出的,巴黎公社革命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

12、主义生产的程度”,所以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观点根据当时社会状况所得出的新的认识,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考点: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发展【名师点睛】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经历了由尝试到成为现实的伟大转变。1、社会主义理论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在资本主义弊端日益暴露,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情况下,产生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但这种美妙的制度设计根本无法实现,只能是空想。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为科学,开始指引工人群众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2、社

13、会主义实践经历了由尝试到现实即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1871年巴黎公社的建立,开始了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向世界宣告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社会主义终于由理想转变为现实。10. 有人将南京条约中有关香港岛的英文官本、中文官本及其中文译本整理成为下面表格。表格中的信息反映出()A. 鸦片战争推进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B. 清朝政府天朝上国的观念依旧浓厚C. 中英两国围绕香港问题展开激烈斗争 D. 英国曲解条约实现霸占香港岛的企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南京条约中有关香港岛的英文官本、中文官本及其中文译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文官本的“给予”、“常

14、远据守主掌”反映了清朝政府天朝上国的观念依旧浓厚,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中英两国围绕香港问题展开激烈斗争,故C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英国曲解条约实现霸占香港岛的企图,且香港岛确实被割让,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影响11. 法国1875年宪法的一条补充条款:“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当时孙中山将让位于袁世凯的情况,将政体确定为责任内阁制。这两项规定()A. 因人设法,特殊条件下的特别产物 B. 釜底抽薪,终结了本国的君主制度C. 有的放矢,剥夺了权贵的政治权利 D. 高瞻远瞩,确立了两国的共

15、和制度【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法国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总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政体确定为责任内阁制的目的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这体现了引人设法,是特殊条件下的产物,A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中国曾出现两次复辟帝制的闹剧,B错误。材料未体现剥夺权贵的政治权利,C错误。材料中设立责任内阁制并不意味着确立共和制,D错误。12. 据袁世凯对“二十一条”的朱批原件,针对日本提出在内蒙古课税、开埠、合办工农业等要求,袁批:“办不到”;他还写道:“各条内多有干涉内政侵犯主权之处,实难同意。”但最终部分接受,签订民四条约。这反映出()A. 袁世凯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B. 日本妄图将中国完

16、全殖民地化C. 民国初年外交处境非常艰难 D. 北洋政府的对日政策日趋强硬【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但最终部分接受”可知,袁世凯民族意识并非很强烈,A错误。材料中日本提及的地区为“内蒙古”,无法看出全部中国领土,不能得出日本妄图将中国完全殖民地化的结论,B错误。据材料中袁世凯最初的“办不到”到“但最终部分接受”,可知民国初年外交处境非常艰难,C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对日政策日趋强硬,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北洋政府的外交态度。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认识到袁世凯态度的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13. 1935年前后,蒋介石极为重视西南地区的建设与稳定,多次敦促在财政金融上向四川倾斜,指

17、出:“此时方针,当重在先定川局,再图大局之挽救。”这说明他()A. 对抗战艰巨性有较充分的认识 B. 在为战时工业的内迁积极准备C. 在抗战相持阶段实行消极防御 D. “围剿”红军取得阶段性胜利【答案】A【解析】蒋介石重视四川是有理由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中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迁往重庆,说明蒋介石意识到抗日战争艰苦,为了迁都做出铺垫,所以本题选A选项。B选项只强调了经济方面,C选项曲解了材料含义,D选项错误,1935年红军一部分已经完成了长征。14. 2009年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报,封皮上有“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的字样。当时“参政员

18、毛泽东在渝市”参与讨论的主要问题是()A. 和平建国问题 B. 开展国民革命运动C. 促进国共联合抗战 D. 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民国三十四年为公元1945年,这一年毛泽东参加国共双方的重庆谈判,讨论和平建国问题,故答案为A项。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应为1924年,促进国共联合抗战应为1937年,与各民主党派合作应为1949年,均从时间上不符合材料,排除BCD项。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解放战争重庆谈判15. 1978年邓小平谈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

19、。该谈话的目的是()A. 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 B. 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C. 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D. 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材料理解能力。材料“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主要是通过该例子来说明我国法律很不完备,不是说领导人专制,故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提及有法不依和民众法制观念方面的内容,主要提到的是法律的不完备,“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故BD项错误。根据材料“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可知我国法律体系亟需完善,故C项正确。故选C。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

20、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新时期的法治建设16. 1952年9月,“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的外国留学生有77人,其中东欧社会主义诸国44人,朝鲜29人,蒙古4人。这说明当时的外国人来华留学()A. 是相邻国家间的教育交流 B. 突出鲜明的睦邻友好关系C. 带有浓厚的“冷战”色彩 D. 体现出世界对汉语的青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时间“1952年”,可知处于美苏冷战时期;从材料中留学生的国籍可以看出主要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带有浓厚的冷战色彩,故答案为C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不是我国邻国,排除AB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21、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中国初期教育的特点【名师点睛】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和成就表现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的有用经验,借鉴苏联经验,把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造成新中国的人民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大中小学一度停课,大学招生通过推荐方式招收“工农兵学员”,教育战线一片混乱,人才出现断层。改革开放以来,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211工程”计划,各类教育飞速发展,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

22、建设注入无限活力。17. 吕氏春秋任地说“上田弃亩(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下田弃圳(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这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A. 代田法已经出现B. 注重精耕细作C. 水利灌溉发展D. 耕地面积增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上田弃亩(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下田弃甽(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体现了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故选B;我国代田法是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排除A。材料是合理

23、利用土壤的水分和湿润程度,不是强调水利灌溉发达,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耕地面积增加的信息,排除D。考点: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技术精耕细作【名师点睛】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18. 纸币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皮币,后来是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宋初纸币“交子”便渐渐地应运而生了。“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根据材料可知,纸币的发展()A. 有注重其“防伪”功能B. 促进了古代

24、经济的发展C. 满足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D. 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的发展【名师点睛】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发展。 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 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明后期逐渐衰落。 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19. 创立于1600年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曾获得皇家给予的贸易特权。19世纪初,英国却逐渐取消了其贸易垄断权,并

25、于1858年解散了该公司。这表明()A. 资本主义国家商业竞争日益加剧B. 东印度公司完成了独占印度的使命C. 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经济政策转变D. 英国代议制发生了变革【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前采用的重商主义,工业革命后采用的是自由资本主义,因此可知,材料政策的变化可以看出是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经济政策转变,所以答案选C,排除AB;英国依然是君主立宪制,排除D。20. 1904年清政府推行“癸卯学制”,规定办学宗旨:“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俾学生心术一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反映出()A. 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起步B. 对西

26、方文明的广泛接受C. 传统文化与西学相互融合D. 近代工业发展对技术人才需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的创办,标志着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起步,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表明,在对待西学方面,清政府有所保留,不是广泛接受,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学与西学,依旧是体用的关系,并非融合,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西学沦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表明,清政府为近代工业培养实用人才,故D项正确。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21. 1927年底,联共(布)十五大通过决议

27、,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并指出这一过渡是“逐步的”,因为个体经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整个农业的基础”。该决议()A. 在实践中未得到贯彻执行B. 主要解决工业建设中的困难C. 继承并发展了新经济政策D. 使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确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的观点在实践中也有贯彻执行,只是没有实行逐步的过渡,而是一蹴而就的过渡而已,故A项错误;苏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工业建设中的困难,为工业建设提供资金,故B项正确;材料实际上体现的是由新经济政策向斯大林模式的转变,而不是对新经济政策的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与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确立无关,故

28、D项错误。考点:“斯大林模式”22. 在福特和卡特总统的关注下,美国国会于1975通过了能源政策与节约法,确定了平均的燃油经济性标准,要求10年内将油耗标准由135英里每加仑提高到275英里每加仑。这一法案的通过说明()A. 环保政策得到总统的支持B. 改变经济形势的现实需要C. 美国在冷战格局中处守势D. 打击苏联石油出口的手段【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受中东石油危机等方面的影响,美国经济此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涨”困境,因此才有能源政策与节约法的出台,B正确。材料与环保无关,A错误。材料与冷战无直接关联,C错误。石油危机是中东国家发起的,不是苏联,D错误。

29、点睛:本题考查西方国家经济“滞涨”,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需结合材料及时代背景共同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23. 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这一规定()A. 鼓励了个体经济的发展B. 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C. 贯彻落实了“八字方针”D. 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1962年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可知,当时中国还是计划经济,所以不可能鼓励个体经济的发展

30、,也不可能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所以排除A、D;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这“八字方针”的基本内容是: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主要是农轻重、工业内部、生产与基建、积累与消费等比例关系;巩固已经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充实那些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手工业品的生产,发展塑料、化纤等新兴工业;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与材料没有关系,排除C;但是通过修正草案,有助于发展经济,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所以答案选B。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6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情况24. 下表为1979198

31、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增长率(依据龚关主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 区域 收入 消费水平 农村 176%(家庭收入) 89% 城市 80%(职工货币工资) 45% 该表反映出()A.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明显B.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城市C. 废除农业税增加了农民收入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展缓慢【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791984年”,再结合农村收入和消费水平均增长率很高,可以得知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效显著,A正确。农村经济只是增长率高于城市,不代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城市,B错误。废除农业税是在21世纪,与题目中时间不符,C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2、从1984年开始,与题目中时间不符,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注意题中的时间,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即可选出正确答案。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2分)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德托克维尔(18051859年)是一位惊人的预言家,他在100多年前就预言说,现在世界上有两个大国,它们从不同的观点出发,却似乎朝着同一目的前进,我指的是俄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都在不被人们注意的时候成长起来二者似乎都在天意的安排下各自支配着半个地球的命运。材料二 冷战在欧洲和东亚展开的过程就是以政治军事对抗为基础的美苏关系形成新的稳定状态的过程,也是双方逐

33、渐在战略上达成均衡的过程。因为在对抗中维持稳定和均衡是双方的共同愿望,因为它们都认识到打破均衡意味着双方都不能承受的战争,是核条件下的“互相确保摧毁”它们都把在经济上最终超过对方、建立更美好的社会、推广自己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制度模式,争取到更多的追随者作为最终战胜对方的深层决定性因素。材料三 从本质上看,冷战的结束反映了国际政治格局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必然发生演变的客观规律(冷战时期已经出现的多极化趋势亦是这一规律的反映)。当然,作为一个具体的历史变动过程,冷战以这种特殊的形式结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苏联的战略和政策变化所促成的,换言之,如果苏联在政策调整中坚持霸权立场,不主动放弃同美

34、国的对抗,那么,东西方冷战持续更长的时间也是完全可能的。所以,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终结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又是历史发展进程中各种因素(包括人们的主观选择)互动所形成的“合力”的结果。(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托克维尔的预言是如何变成现实的。(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中“均衡”状态的成因及其影响。(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的“特殊的形式”及原因。【答案】(1)二战结束后,美苏成为实力相当的超级大国;由于两国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不同,两国矛盾激化;美国组建资本主义阵营;苏联组建社会主义阵营。由此,各自支配着半个地球的局面出现。(2)成因:战

35、争的教训;双方实力均衡;世界和平力量的牵制等。影响:导致了国际局势的紧张和世界的动荡不安;维持了世界相对和平的局面,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两大社会制度之间的竞争,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3)特殊的形式: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原因: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使苏联改革走进了误区;苏联放弃了与美国的对抗等。【解析】(1)根据材料一,可以得出托克维尔的语言是美苏成为世界大国,并各自支配着半个地球。结合所学知识,从二战后美苏两国实力增长、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组建两大阵营等方面来分析。(2)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

36、“因为它们都认识到打破均衡意味着双方都不能承受的战争”,得出战争的教训;从“也是双方逐渐在战略上达成均衡的过程”,可得出双方实力均衡;再结合所学,得出世界和平力量的牵制。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局势、世界整体发展角度分析影响。(3)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和所学可得出,特殊的形式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全球化、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内部斯大林模式弊端的长期影响等方面分析原因。26.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人类的希望、儿童的地位与命运,是一个民族地位与命运的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建立初期,有识之士引入了西方的儿童福利理念,并建立了一系列机构,实行对

37、男女灾童的福利救助。同时把儿童的培养方向和城市发展相结合,积极培养商业、技术等城市建设急需的人才,确立了适应时代发展的儿童培养方向。1927年1937年是上海发展最快的十年,社会转型加快,大量人口聚集,劳动方式也由手工生产向机器大工业转化。城市中激烈竞争和恶劣的生活环境使得人口的生育率下降,儿童的教养成为了当时社会关心的问题。上海市政府着手建立公立医院保障儿童健康,并动员民间力量协办,截止到1936年,上海举办的各类医院已经超过40家。其中公立和私立医院都有涉足妇幼保健领域的,在超过40家医院中,设有儿科和产科的医院超过30家。 摘编自翟旭丹近代上海社会福利制度(19271937年)材料二 英

38、国的儿童福利制度建立的早而且比较完备。在16世纪以前,英国社会普遍认为“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佳场所,父母是儿童的最佳照顾者,儿童问题是个人私事,儿童照顾主要是家庭责任和父母的义务”然而伴随工业革命的到耒,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失业率增加,城乡差距加大,贫困人口增多等一系列问题,使传统的儿童救助工作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此时,儿童福利工作的重任转交到政府手中。第一部涉及英国儿童权利保护立法为大宪章。而第一部专门针对儿童权益的法律则为1889年颁布的儿童法案,此后截止到2011年,英国共通过40余部与儿童相关的法律,构建了全面立体的法律体系。 摘编自庞媛媛英国儿童福利制度的历史嬗变及特征根据材料,概括指

39、出近代中国及英国儿童福利政策的特点。【答案】(1)中国:受西方影响;与城市发展相结合;政府和民间力量合作;直接救助和长远培养相结合。英国:建立早且比较完备;主体由家庭变为政府;制定走向法制化。【解析】(1)近代中国方面:根据材料中的“有识之士引入了西方的儿童福利理念”,得出受西方影响;从“同时把儿童的培养方向和城市发展相结合”,得出与城市发展相结合;从“上海市政府着手建立公立医院保障儿童健康,并动员民间力量协办”,得出政府和民间力量合作;从“实行对男女灾童的福利救助”、“确立了适应时代发展的儿童培养方向”,可得出直接救助和长远培养相结合。英国方面:从“英国的儿童福利制度建立的早而且比较完备”,

40、可以得出建立早且比较完备;从“儿童照顾主要是家庭责任和父母的义务”到“儿童福利工作的重任转交到政府手中”,可以得出主体由家庭变为政府;从“第一部涉及英国儿童权利保护立法为大宪章。而第一部专门针对儿童权益的法律则为1889年颁布的儿童法案”,可得出制定走向法制化。点睛: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及英国儿童福利政策。但因教材对这一知识点并无涉及,所以应多结合材料,从材料进行分析概括。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官阶和俸禄均以“衡”的单位“石”来表示。到了汉代逐渐将官阶与俸禄分成两种方法表示,官秩(“秩”为官员等级标准,“禄”为官员的报酬) 以“石”表示,如万石、二千石等;

41、官俸则用“量”的单位“斛”来计算,如最高秩万石月俸三百五十斛等。在隋唐时期官员俸禄形式主要有米、田两种。隋代官员的俸禄分京官、外官两种支付标准。京官按品级,外官按州、郡、县的等级计户食禄。除俸禄外还有职分田,以品为差,由一顷至五顷不等。至于宋代则因货币的广泛流通,俸禄多以钱币计算。百官除正俸外,还有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料、纸笔、差费、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各种补贴,地方官则配有大量职田。而元代官员俸禄以实物和货币两种形式支付,地方官俸禄中无实物部分,但却享有职田收入,作为俸禄的补贴。明代则实行折色俸禄制,即以米为单位折算成钞、钱、布、银发给百官,并以货币为主。而清代官员

42、俸禄是银米兼支,但以银为主。京官有俸银、禄米,外官有养廉银。 摘编自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的趋势。(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的原因及影响。【答案】(1)趋势:形式上从实物到货币;内容构成上由单一到多种(2)变化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商品化;明清以后货币经济占主导;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白银大量流入。影响:有利于规范官员的行为,一定程度上抑制腐败,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和低效现象 。【解析】(1)根据材料中的“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官阶和俸禄均以“衡”的单位“石”来表示”、“至于宋代则因货币的广泛流通,俸禄多以钱币计算”,可以得出形式上从实物到货币;从“百官除正俸外,还有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料、纸笔、差费、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各种补贴,地方官则配有大量职田”,可得出内容构成上由单一到多种。(2)根据材料中的“至于宋代则因货币的广泛流通”,可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再结合时代特征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农产品商品化、对外贸易发展等方面综合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他相关文档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