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干校六记读后感.docx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152066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干校六记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干校六记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干校六记读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干校六记读后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干校六记读后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干校六记读后感干校六记是 1981 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散文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干校六记读后感,欢迎阅读参考。【篇一:干校六记读后感】 那本该是一个幸福的年代:困扰人们多年的战争终于结束。然而,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这场风暴,叫文化大革命。这不同于之前的任何一场战争,而是像秦始皇“焚书坑儒”一般对文化的蹂躏。一个各国人面对面目全非的故土,本想伸手为祖国献上一份力,却被无情的“革命”急匆匆地赶出了国。这,无疑是时代,是中华文明的悲哀。在看不见摸不着的硝烟中,一个个文人都控诉着文革之错、干校之苦时,阳江夫妇却似是乐在其中。 干校六记一书正是由杨绛在干校中写的六篇日记组成的。每篇日记都

2、乐观的写自己正经历的惨境。她用一个个委婉、漂亮的俏皮话尖锐而不留情面地戳破人情冷暖;一篇篇日记无不透着朝气,又无不透着对人性的弱点的抨击。曾有人这样评这本书:“悱恻缠绵,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句句真话。”十六字,金评!然而,杨绛这一书教我们的,不只是她俏皮而犀利的文笔,还有她坦然处事的生活态度。生活总是有点波折的,关键就在于谁能挺过去,谁不能;谁会把心死在挫折搭成的剑堆中,谁能笑着把利剑插回剑鞘,只留最后一把剑别在腰间用于刺穿敌人的心脏。赢了最好,败了也罢,这也是我从她书中读到的:“胜则淡然,败则坦然。 ”与那时“战场”相比,我们如今所谓的惨景又如何?每日早晨,在六点半的命运交响曲的“轰击”下我

3、们一脸怒气地起床,殊不知干校中的大文豪们已忙了 1个多小时了;雨天,我们在半干的马路上踱步,满脸厌恶地看着脚下污泥,殊不知当年文豪也未曾对此说些什么;当我们总埋怨作业太多、朋友太吵、老师明明说今天上新课却抱着卷子吼出二字:“考试!”时,我似乎穿过重重人影,声声叹息,回到过去,看到杨绛在小屋中微笑抬头看远方的样子。作业会让你下走泥浆吗?吵闹的朋友难道不胜过爱人天各一方吗?考试来证明你的成就难道不胜过满腹经纶却只能对白菜说吗?所以说,我们还太浮躁,太年轻。看看窗外,阳光在轻洒着,人们在笑着,爆竹噼里啪啦地响着,而我扔在这里无辜无虑的写着这也许是个幸福的时代。看到结局大家都回了家乡,竟莫名的为他们庆

4、幸。合上书,我在读书卡上的“心得”一栏认真的写下八个字: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篇二:干校六记读后感】 伴随着“咕咚咕咚”的火车声,我也读完了杨绛先生的干校六记每次出差或者是旅行的路上我都习惯性的在包里装上一本书,这样即能增长知识,又能避免一个人外出的枯燥。虽说是先生但实际是钱钟书先生的爱人,只不过那个时代女性受教育的少,故而有那么一两个有文化的女性也叫做先生罢了。这本书的序是钱钟书先生所做,他高度概括了人们对那个时代的态度和反应。 ,其实不光是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问题,人们的反应和态度基本上也就是这样子的了。而解决的办法无非就是争取中间力量罢了。这本书的基调还是很平和的,更像是有个人在给讲故事

5、,就像是电影泰坦尼克号似得,走近它,再走进它,再打开它,一切的事物都会在回忆中体现美好。在那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没有灵魂,没有希望,没有尽头,就像是一只黑夜里在悬崖上行走的绵羊,都不知下一步的路在哪里,也不知道前面是凶险还是平安,更不知能不能走出这黑夜,可是还能用这样平和的语气写出这样的文章,我不得不佩服杨绛先生内心的勇敢,坚强,还有本身的乐观。还有那专属于女子的美好。我身边也有从那个时代走出来的人,同样也经历过 57干校的生活,可是他们的描述可要比杨绛先生笔下的干校恐怖的多,有什么批斗审讯的,有生了病专门拉出去干活的,在我看来那就是活生生的折磨。在这本书里也描述到了一个人莫名的死去了,可是没有

6、具体写,只是轻轻一笔而过。可能是不愿对往事再去回忆,可能是本身也不是很清楚,也可能是好多事情过去就过去了,让美好留下,让肮脏不堪的事情随风而去吧。其实现在留下来的历史也只不过是万里长河里面的一滴水花而已。好多事情是我们无从知道的。【篇三:干校六记读后感】 干校六记是一本纪实散文集,一共六篇。杨绛先生记录了她在文革下放干校期间的一些琐事。杨绛先生说“回京已八年,琐事历历,犹如在目前,这一段生活是难得的经验,因此作六记。 ”初识干校六记 ,因为知道它是反应文革期间的一些事,总以为该是充满火药味的,满是愤怒、不满或是埋怨。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小引中写的:“学部在干校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搞运动,清查五一六分子

7、 。干校两年多的生活是在这个批判斗争的气氛中度过的;按照农活、造房、搬家等等需要,搞运动的节奏一会子加紧,一会子放松,但仿佛间歇疟疾病,始终缠住身体。 ”在这样一场受折磨的运动之后,会不怨恨有所抱怨吗?然而,读完之后才发现, 干校六记透露出来的是杨绛先生的那份心境:以平和的心态坦然的面对生活的责难,不偏不倚。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史无前例的大运动,期间有多少大事, 干校六记中不管是下放记别 、 凿井记劳 、 学圃记闲 ,还是“小趋”记情 、 冒险记幸 、 误传记妄都只是这场大运动中小得不能再小的一些琐事。 “记劳 ,记闲 ,记这,记那都不过是这个大背景的小点缀,大故事的小穿插。 ”然而,杨绛先生记录

8、下这些琐事, “那番往事,毕竟是我一生难忘的亲身经历,也是应该让大家知道的一段历史,别人的传说都不详、不尽、不实。我应该在自己有生之年,把这段往事公之于众,我说的话可有我负责。 ”干校六记正是切实的记录。透过这些琐事更透露出杨绛先生那份平静平和的心态,面对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经历种种苦难和欺辱,事过之后,还能不怨不恨,不自怜不自悯,也不申冤诉苦,以平和心态面对,坦然生活。杨绛先生的心中的那份“静”是让人敬佩的。文化大革命,对那一代的知识分子来说,确实是一种苦难和折磨。杨绛先生也曾遭受那份辛酸和痛苦。戴高帽挂木板受批斗,被剃成阴阳头,扫厕所,被驱到大院受了这些苦难,而杨绛先生却还能说“打我骂我

9、欺侮我都不足以辱我,何况我所遭受的实在微不足道,至于天天吃窝窝头咸菜的生活,又何以折磨我呢。 ”因为杨绛先生“虽然每天胸前挂着罪犯,甚至在群众愤怒而后严厉的呵骂声中,认真相信自己是亏负人民,亏负了党,但我却觉得,即使那是事实,我还是问心无愧。 ”问心无愧,这就是杨绛先生心中的坦然吧,面对生活对自己的责难,不去怨恨,不去抱怨,在必须面对的时候,坦然面对,奉上自己的真心和勇气。因此在干校里才有了那份“闲情”来记那些干校里的“轶闻趣事”作为六记吧,以至于让人在读完六记之后有“下放干校还有这般乐趣”的感觉。我知道这是在文革辛酸中的苦中作乐,因此更为杨绛先生的这种心境所折服。 “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杨绛先生在我们仨里写有这样一段话:“我们沦陷上海期间,饱经忧患,也见到世态炎凉,我们夫妇把日常的感受,当作美酒般,浅斟低酌,细细品尝,这种滋味值得品尝,因为忧患孕育智慧。 ”杨绛先生在干校就是以这种心态生活吧,她是把在干校里的点滴都当作美酒品尝了。正是这样,才更加坦然:朴素单纯,与事无求,与人无争。不管白纸上的黑点或是黑纸上的白点,这只是一个看待事情的角度和心态问题。杨绛先生很厉害,她选择了坦然,让生活在她的视野下呈现出与别人的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