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脏电复律的临床应用,濮阳市油田总医院 重症医学科 王矩伟,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心脏电复律的定义:指用除颤器在瞬间释放高压电流,使心肌包括所有自律细胞同时除极,以清除折返而终止异位心律,使快速性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转变为窦性心律的方法。为同步电复律。 心脏电除颤的定义:为消除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和尖端扭转性室速时所进行的心脏电复律称为心脏电除颤。除颤成功未必是转为窦性心律。为非同步电复律。,室颤最佳治疗方法唯一方法除颤,早期电除颤对救治心脏骤停至关重要,心脏骤停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电除颤;未行转复室颤数分钟内就可能转为心脏停搏;成功除颤的机会转瞬即逝; 基本CPR技
2、术并不能将室颤转为正常心律。,早期电除颤的原则是“越早越好”早期除颤的目标: 从发病至电除颤的时间限在31分钟内。,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临床主要适应症有室颤、室扑、室速、房颤、房扑、阵发性室上速等。 同步电复律:房颤、房扑、阵发性室上速、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速等,经充分的药物或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无效者。 非同步电复律:适用于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和尖端扭转性室速。亦可用于少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室速。,电极板位置:前侧位,除颤器的结构组成,基本结构:除颤充电、除颤放电、控制电路、电源及监视装置五部分组成。 基本操作步骤:患者配合、打开主机、选择电复律方式、电极及电极板处理、电击能量设定和充电、放电除
3、颤和除颤后观察等七部分组成。严格遵守:安全使用,维护保养。,电复律的分类和定义,同步电复律:通过同步触发装置,利用患者心电图R波触发放电,使电流落在R波降支,抢在易损期前完成放电,从而安全复律。 非同步电复律:在心动周期中任何时间放电,电流会落在患者心动周期的任何时间并完成复律。此种心律失常多不易分辨R波。如有自主心律,则可能落在易损期,造成室颤,应注意回避。,除颤器的电能,心脏体外除颤器通常使用直流电除颤。 心脏手术中还有使用交流电进行体内心脏除颤。 电复律时作用于心脏的一次瞬时高能脉冲,一般持续时间为4-10毫秒,电能范围40-360J(焦耳),除颤器使用之 除颤波形和能量水平,单相波形电
4、除颤:360双相波形电除颤:200,双相除颤电流方向图,单相除颤电流方向图,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应用指南,保证经过训练的人可随时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急救人员 应当配备和训练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 人口数量相对集中的地方(多于10000人)应当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 在一些必要场所,必须立即使急救人员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以上是1992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对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建议,心脏电复律的禁忌症,室上性心律失常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伴有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复律后坚持服用维持药物而仍反复房颤; 阵发性异位性心动过速反复频繁发作者; 洋地黄中毒所致的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效果差且容易出现
5、心室颤动和死亡。最后一条为相对禁忌症,余为绝对禁忌症。,电复律除颤时的能量选择,电除颤:非同步直流电复律,成人首次360J,若不成功,可重复电击;小儿病人以10-100J为宜; 阵发性室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无效,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选择同步直流电复律,能量100-200J; 心房扑动及房颤:药物无效,血流的动力学不稳定者,选择同步直流电复律,能量50-200J;,房颤复律的适应条件,心室率快,药物复律无效; 合并顽固性心力衰竭; 房颤持续时间在1年之内; 左心扩大不明显,左房最大径4.5cm; 二尖瓣手术纠治6周后; 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已用药物控制; 预激综合症合并快速房颤。,操作方法及
6、程序(1),胸外非同步电除颤: 记录心电图或心电监护确认室颤; 打开电源,选择按钮于“非同步”位置; 电极板涂导电糊或包上盐水浸透的纱布垫; 按下“充电”按钮,充电到360J; 将电极分别放置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或锁骨下缘和左腋中线第5肋间;所有人必须离开病床,以免遭电击; 同时按下“放电”按钮,除颤器放电后再放开按钮; 观察除颤是否成功及是否再次除颤; 除颤成功后记录心电图并行前后对比,备用保存; 除颤完毕,关闭电源擦净电极板,机器归位。,操作方法及程序(2),胸内心脏电除颤:用于开胸手术中的心室颤动及扑动,消毒的电极板用消毒盐水纱布包扎后,分别置于心脏前后,充电、放电等操作与胸外心脏电除颤相同,能量为60J。,操作方法及程序(3),同步直流电复律: 告知义务,包括病人及其家属; 综合评价重要脏器功能,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情况;建立静脉通路;记录心电图; 术前禁食,术前半小时高流量吸氧; 开机,调至 “同步”,连接除颤器电极; 静注地西泮15-30mg,病人嗜睡; 选能量在50-200J之间,再击时调整,每次增50-100J,不超过300J; 电极板处理、位置、放电方法等同非同步电除颤步骤; 观察病人直至清醒;观其肢体活动情况。,常见并发症,血压变化; 心律变化; 急性肺水肿; 栓塞; 心肌损害; 皮肤灼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