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概述本单元学习宋代散文,了解宋代散文在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主要作家、作品。宋代散文是继承唐代古文运动而发展起来的,不仅平易自然,而且广泛反映政治斗争和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唐宋八大家”中就有六位宋代作家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增巩。本单元所选苏洵的六国论、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是两篇借古讽今的史论文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苏轼的石钟山记是两篇蕴含人生哲理的说理的游记文章,它们都充分体现了宋代散文的特点,继承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并有所发展,题材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语言更加畅达,并且长于议论。文章严谨的结构,叙述、抒情、议论自然结合的表达方式,明白晓畅、
2、深入浅出,对后世的散文创作有深远的影响。苏洵的六国论论述了战国末期六国灭亡于秦的历史原因和经验教训,借以讽谏北宋统治者应从六国灭亡的史实中吸取教训,改变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求和、妥协苟安的方针,以免重蹈覆辙。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从表面上看是一篇游记,但细读全篇,便知不是以记游为重点,而是借记游写感想,发议论,是一篇游记式的论说文。伶官传序是伶官传前面的一篇序论,是一篇为评论家所推崇的史论性质的散文。石钟山记是一篇以论说为主而兼具描叙之长的游记,有清晰透辟的说理,也有对探胜过程的叙述和对景物的生动描写。学习本单元,要理解六国论伶官传序所总结的历史教训,以及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所阐发的人生哲理。本单元语法方面的重点是词类活用,其中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及名词用作状语,要重点掌握,其他的词类活用现象也要有所了解。掌握词类活用,要在阅读中结合语境进行揣摩,教学时,应注意这方面的指导。